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2019)——教育技术》评介与启示

3、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阅读能力培养

4、试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论

5、外语教育中的隐喻研究述评

6、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

7、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路径

8、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9、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中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10、浅谈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性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2、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情况综述

13、浅论汉语修辞学的内外关系

14、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英语语言交际中隐喻研究

15、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新成果与新趋势

16、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17、《语言教育和应用语言学:学科间的对话》评介

18、中外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及其演变历程

19、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20、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2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措施探微

22、中外应用语言学论文中的非人称元话语

23、英语语言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24、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25、应用语言学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26、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27、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毒品隐语查询系统”的研制

28、试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9、从应用语言学角度看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30、我的学术研究的生态转向

31、与交际能力概念对应的写作能力理论视觉研究

32、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初中英语探索

33、论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34、论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

35、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36、英语学术期刊论文转述动词研究

37、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38、“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多人谈

39、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研究述评:2001—2010

40、外语磨蚀研究中的新问题

41、基于语料库的不同学科中转述动词的研究

42、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四十年:回顾、问题与建议

43、计算机语言学考研的模拟试卷

44、应用语言学知识分析新词新语“醉了”

45、应用语言学中术语翻译问题研究

46、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47、基于交际理论的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及发展前景

48、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49、应用语言学的历史溯源及理论综述

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语言测试发展的前科学阶段、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阶段以及交际性测试理论阶段。在前科学阶段,语言被当做一门知识,测试是考察被试者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学也基本是一种经验式教学。到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听说技能开始得到重视。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而心理测量学家则坚持语言能力可分说,认为语言包含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前者认为语言能力是操作这套符号的技能; 后者把语言能力看成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进一步,一些语言学家意识到仅有抽象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人们的实际交往还需要其他的能力,如对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等。另外,一些语言学家也提出了语言的功能作用。这一发现产生于语言测试发展的第三阶段。经过长期的积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开始考虑语境的重要性, 同时也认识到这一使用过程是动态的交际过程, 由此产生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之后,语言测试的焦点便转移到对交际能力的检测上,理论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第四阶段,即交际性测试理论阶段。

2交际性测试理论

2.1 交际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于1972年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 认为使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 而且还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接着,Canale和Swain(1980)首次提出“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这在80年代的外语教学界和测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1)语言能力,含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2)社会语言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理解和表达形式与意义皆恰当的语言能力;(3)交际策略能力,如交际时如何开始、如何维持、如何调整和转换话题、如何结束谈话等能力;(4)语篇能力,即组织连贯而非独立的句子的能力。90年代, 美国语言学家Bachman提出了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 ,它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语言知识由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和语用知识组成; 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心理生理机制则指把语言交际看作一种物理现象,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到的神经和心理过程。

2.2 交际性测试的主要特征

社会语言学体系中的“社会功能、语言变异和社会文化原则”,功能语言学中的“语言功能原则”以及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原则”等都为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交际语言测试体现交际原则、任务原则和意义原则。它有以下主要特征:

(1)重点是意义。交际语言测试强调语言交际功能的本质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但这并不等于说交际语言测试不考查被试的语言知识。(2)语境化。(3)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交际语言测试强调测试的目的,语言使用的场景,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和功能。 (4)同真实情况一样的语言。交际语言测试侧重于对语言行为的测试,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形式知识,而且还需具备正确理解各种交际情景,并能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 在社会语 言场景中 恰当、有效 地进行交 际的能力 。(5)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交际语言测试是直接性考试 ,强调测试任务及材科的真实性,采样具有代表性,能体现真实生活中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交际时使用语言的一些主要特征。(6)文本处理有真实性。根据交际任务和场景 ,交际语言测试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在语篇层次上的综合运用能力,保持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真实面目。 (7)反应结果不可预见性。(8)以互动为基础。 (9)考生在真实心理状态下展示语言能力。(10)根据交际结果判断成绩。考官或阅卷人根据所制定的评分细则综合评判考生是否能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完成所规定的交际任务,即对交际时使用的语言总体有效性下结论。

2.3 交际性测试的优点

(1)传统的分立式和综合测试中 ,被试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事先规定好的测试内容,自己是个“局外人”。然而,在交际测试中,被试成了一个“局内人”,他参与形成交际的过程。 (2)交际测试的内容是按语言任务而不是语言项目确定的, 因此测试内容与语言实际运用紧密联系,即交际测试与社会、与受试的需要密切相关 , 并不断根 据受试者 的需要而 改进测试 内容和方 法。(3) 交际测试摆脱了分立式测试试图对综合性的语言行为作分类式的归纳, 以及综合性测试目的不明与题目之间的相互依赖明显不足等局限性。它把分立式测试题目间的独立性和综合性测试语境明确的优点结合起来, 反映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一本质。因此,它被认为是语言测试的理想模式。

2.4 交际性测试的缺点

交际性测试的设计能否根据有限的试题内容推断出考生完成类似交际任务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质疑, 评分者信度和及格分数线的确定等涉及主观因素的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化。此外,交际性测试多是直接性测试,这一特点自然会在构卷和阅卷方面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负担。

3交际性测试理论的应用

3.1 交际性测试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测试是检测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对语言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测试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进程,评估教学结果,同时还对语言教学有良好的反拨作用。语言教学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语言测试就应该以测量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从而使考试成为课堂教学达到其目的的有效途径。即有什么样的教学目的, 就该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测试方法为之服务。

交际性测试的实质是要检测受试者在真实交际场景中使用语言的能力, 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培养留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两者根本目的不谋而合。与传统语言课堂讲授相比, 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学环境能更有效地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局面,让他们真正成为每一个交际场景中的“局内人”,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手段不够先进,总体上处在黑板书本的原始状态,为此,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如何把真实的话语情境搬进多媒体课堂, 是现有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3.2 交际性测试理论汉语水平考试上的应用

随着“汉语热”迅速升温。20年来,汉语教学和考试需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来华留学生为主要对象而提供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测试需求。在交际性测试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开发适合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改革HSK,以符合《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要求,使其既要满足海外汉语使用者交际和使用的需要,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交际性测试的实质是要检测受试者在真实交际场景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交际性测试理论的反拨和指导作用下改进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开发适合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新汉语水平考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教育;应用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给予计算机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互联网诞生后,网络信息在人们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云计算在网络中运用,主要依靠计算机实现,将各类分布式设置于计算机上,为本地计算机远程服务运行数据拥有可靠性做以保障,利于企业将资源转换至所需应用层面。云计算为社会未来发展主趋,在高职教育领域应用云计算,不仅为高职院校提供低廉、高效的建设维护方式,而且为高校未来发展方向做以指引。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内涵

“云计算”一词与“分布式计算”或“网格计算”等相较,具有更高的精确性,我们难以从本词的字面将其含义深刻理解,互联网技术兴起阶段,人们在画图进程中,多以云朵将其替代,所以选取“云计算”将互联网新一代计算方式予以表示。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发表一篇关于云计算报告,其中主要强调云计算在互联网上,以服务形式给予人们应用条件,也指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硬件及软件,将数据中心内部硬件及软件称为云。BIM认为云计算,为新型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消费及支付模式,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所需,选取自助模式,通过访问网络,获取资源库中自身所需资源,且根据使用状况进行付费,此种模式主体将互联网实体进行连接,主体可为人、设备或程序。该种模式客体为服务本身,涉及我们当前接触到的,以及在未来出现各类信息及商业服务。核心强调硬件与资源均所属资源,用户通过网络获取自身所需资源。在云计算定义中,其中涉及四个核心要素:①硬件与软件均为资源,以服务形式给予用户。②此类资源可根据用户所需,进行动态扩展及配置。③在物理上以分布式存在,为云中用户共享提供便利,但最终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形式呈现。④用户根据使用云中的资源,遵循用量付费原则,对其无须进行管理。

1.2 云计算特征

随着云计算平台不断优化及完善,其与云计算技术结构框架匹配,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差异,所以平台类型不一。譬如,综合性云计算平台,以提供上层服务为主,而基础资源多提供网络服务,虚拟化技术一般提供基础资源服务。云计算平台主要特征为:首先,较强的灵活性,可实现按需服务目标,以此降低云计算平台运营成本,同时满足用户所需;其次,应用进程中无须进行管理,仅需对提供接口进行调整,便可完成工作,便捷性尤为显著;此外,拥有高性能。云计算平台为规模较大数据中心,在提供服务上具有显著优势,资源利用无限量,且计算能力较强。

1.3 云计算的形式

云计算形式包含以下几点:其一,SaaS。此种类型云计算,通过浏览器将程序传输至各个用户,从用户角度分析,此种操作模式可将服务器及软件授权支出节省;从供应商角度分析,仅将一个程序进行维护即可,可切实减少成本。其二,实用计算。此种云计算主要为IT行业提供便利,将该行业创设的虚拟数据中心内存、I/O设备、存储及计算能力集于一体,构成一个虚拟资源池,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其三,网络服务。与SaaS关系密切,可为用户提供API,使开发者在互联网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应用功能,而不是以单机程序呈现。其四,平台及服务。开发商可通过中间商设备,将自身程序进行开发,且利用互联网及服务器传输至用户端。其五,管理服务。此种应用多数针对IT行业,主要应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其六,商业服务平台。主要将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给予云计算及用户提供互动平台。其七,互联网整合。将互联网提供的类似服务公司进行整合划分,为用户选取适合自己服务供应商提供便利[1]。

2 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云计算发展时间较短,与网络技术密切相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存在部分不足,首先,云计算教育方面师资分配不均,知名度较高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配备比较充足,相对于一些不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受条件限制相对比较保守,整体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薄弱,阻碍云计算教育发展脚步;其次,教育成本较高。云计算需与网络信息技术密切关联,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设施不完善,多数设备陈旧,未能及时更新,若引入新型设备需较大资金,阻碍高职教育水平提升;最后,教学资源共享度有待提升。近年来,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联合范围不断扩展,使课程资源不同程度进行整合,而硬件资源无法进行整合。此类问题造成重复教育资源投入,同时扩大教学质量的差距。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各项资源利用率,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稳定发展,要作为高职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

3 云计算在高职院校教育的应用

3.1 课堂教育领域中高职院校的应用

为切实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各类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体验感,增加学生参与度。近年来,伴随经济迅速发展,教育模式不断革新,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各地区普遍应用,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而且将教学中部分抽象内容以直截了当方式表现,提高教学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在共享此类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云计算,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将教育建设信息化。教育领域在引进新型教学模式前提下通过远程网络访问,信息化基础设施集中式,将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3.2 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试验为教育进程中核心内容,学生通过各项试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同时深究新的领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学校拥有的资源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拥有独立实验室,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实验设施较为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化实验要求,受各类因素影响,使实验实际结果与理论存在偏差,难以展现试验自身价值。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出于教学进度考量,未能给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仅以教材为主,学生无法感受实验乐趣及真实性,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云计算通过远程桌面及共享开发测试资源,为在校生及教职工提供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按照标准化环境,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实验资源申请、回收、监控及管理以自动化方式完成,利用虚拟桌面方式完成远程访问。

3.3 辅助领域上的应用

教育云切实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将各种信息化系统予以整合,比如办公系统自动化、学生系统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化、评估和教学系统提高等。通过高效整合,院校管理层人员可将教学成效实时监控,将教学质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整改方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平台构建层面。

3.3.1建立学校内部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管理,为学校变革及发展核心因素,传统科层制管理模式,不同程度对教学管理造成约束,平层化体制管理模式,被学校管理人员青睐。所谓集体制管理,主要构建院校内部平台,学校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不再由单一或特定领导提出,而是学校整体智慧集中表现。在该平台上,不受等级制度约束,每个人可发表自身见解。因此,平台创建将应为开放、和谐、深层次互动,由谷歌公司提供的云计算服务--Google协作平台,将上述问题予以解决,在协作平台基础上,构建集体制管理平台有以下优势:其一,增强学校各级间交流。传统教育管理中,学校各项制度均由相关领导制定,之后从上而下进行全面贯彻,未实现本质民主,造成执行成效不佳。Google协作平台,操作较为简易,且可进行深层次互动,上级领导各项决策可通过平台展现,内部人员可给予自身意见,使决策更具科学化及合理化。其二,构建和谐合作的团队。受传统管理模式约束,各个部门间人员权责明确,且部门间交流缺乏,空間与心理存在障碍,多数人感觉合作较为困难,通过Google协作平台构建,可增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增强人员间友谊。其三,助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每个院校关注的核心,通过该系统平台,可使得各项制度及决策,更趋民主及透明化,管理团队成员互帮互助,创设优良的管理氛围,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2]。

3.3.2建立教学辅助平台

各地区高职院校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选取中,Google协作平台操作简单,可实现深层次互动,成为教师及学生的首选,作为教师教学优良辅助者,该平台发挥以下功效。首先,增强师生交流,该协作平台不仅拥有评论功能,其公告式页面更具深度及交流功能,教师可通过此种页面形式,随时发起话题或课前预习,学生可在后面以发帖形式,将自身见解发表,教师给予相应反馈,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实现个性化学习。云计算服务主要依靠网络,该协作平台也不例外,促进个性化学习顺利发展,将传统校园教育时间及模式突破,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自主性学习。最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云计算创设自由空间,教师主要承担辅助及督促者,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支配学习的机会。譬如,Google协作平台编辑功能,提升学生参与教师教学项目中能力,充分展现自主性及创新性,为确保学生学习质量,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将其在教师教学中的参与度合理分配[3]。

3.3.3建立家一校互动平台

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核心基础,构建家一校互动平台,主要为家长与学校良好沟通提供便利。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工作烦琐复杂,为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及质量,依托于网络的云计算为学校与家庭间交流提供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一校互动平台,并非单纯的电子页面,而是通过此平台,家长将熟悉了解学生实际状况,还能对学校课程设置、制度制定提出自身观点,使学生家长切实参与到学校管理中。②促进家校交流教育理念与经验。在云计算基础上,构建该互动平台,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进行交流,并非将传统宣传教育呈现,同时通过此平台,家长可将自身教育理念予以传达,将自身所遇教育困难提出,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③提供教育服务。学校通过此平台,可向家长展示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的教育图片,为学生健康成长共同努力[4]。

4 结束语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差异,所以需构建完善、有效的实践教育平台,云计算将互联网精神全方位体现,在高职教育中呈现较强的生命力,通过应用云计算,使学校各项制度及决策趋于科学化及民主化,同时提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菁.高职院校云计算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8(22):53-54.

[2] 陆晓君.云计算平台下基于满意度模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联规则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2):107-112.

[3] 姜军平.依托云计算,打破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瓶颈——云计算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刍议[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2):123.

[4] 库波,孙萍.高职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J].消费导刊,2019(51):96-97.

【通联编辑:唐一东】

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1 汇编语言的特点[1]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提供给用户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 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高级语言简单、易学且开发效率高, 而汇编语言复杂、难懂、开发效率低。对于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汇编语言课程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下面对汇编语言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1.1 汇编语言的优点

(1) 用汇编语言容易得到高时空效率的程序。由于汇编语言本质上就是机器语言, 可直接、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硬件, 因而与高级语言相比, 容易得到运行速度快、执行代码短、占用内存空间少的高时空效的目标程序。

(2) 用汇编语言能设计出高级语言无法实现的程序。正是由于与机器的密切相关性, 使得汇编语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硬件特性, 编写出与硬件紧密相关而高级语言又无法实现的程序来。

1.2 汇编语言的缺点

(1) 汇编语言难学、难理解、难调试、难维护等。

(2) 汇编语言程序可移植性差。

随着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高和内存容量的增加, 人们对时空效率的需求已不再迫切, 因而汇编语言的优势也就不再突出。尽管如此, 汇编语言在某些方面具有高级语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因此, 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的意义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 速度:对于同一个问题, 用汇编语言设计出的程序能达到“运行速度最快”。

(2) 空间:对于同一个问题, 用汇编语言设计出的程序能达到“占用空间最小”。

(3) 功能:汇编语言可以实现高级语言难以胜任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

(4) 知识:掌握汇编语言, 有助于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程序执行逻辑的理解, 有助于写出更好的高级语言程序来。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汇编语言知识的程序员能写出高质量的程序来。至少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 汇编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汇编语言不具有通用性, 不同类型CPU的指令系统可能有较大差异, 但其原理和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只要熟练掌握一种汇编语言, 再学习其他汇编语言是相当容易的。

2 汇编语言程序的教学现状[2]

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一种符号语言, 它与机器的结构密切相关。要求汇编语言的用户清楚相应机器的内部结构, 尤其是寄存器结构和存储空间等, 又由于前面第三点提到的汇编语言的不足等原因, 当前出现了教师开展教学困难, 学生学习和掌握困难, 教学效果很差, 以至于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现在我们有了各种高级语言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许多编程工具, 很多程序甚至可以自动生成, 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语言体系仍然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也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知识体系之一。对于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喜欢计算机的一般学生和读者来说,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肯定是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知识之一。不能了解和熟悉汇编语言知识不仅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缺乏, 也可能导致学生认知水平的降低、开发手段的贫乏。汇编语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未能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这种形势不容乐观。

3 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为了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好汇编语言课程教学, 笔者根该课程自身特点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提出如下教学方法或应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3.1 开篇点题, 注重引导

由于汇编语言自身特点, 其应用场合不如高级语言广泛。如何让学生对该课程重视和感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 上好第一堂课很关键。在第一堂课上, 教师要做到“开篇点题, 注重引导”。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汇编语言 (与高级语言相比) 的特点, 然后阐述清楚如下问题:第一, 为什么要学习汇编语言 (重要性) ;第二, 学习汇编语言所要求的基础知识;第三, 学习汇编语言为什么要以8086CPU作为背景机 (目前教材大部分是这样) ;第四, 学习汇编语言的主要方法;等等。

3.2 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用动画模拟汇编语言中寻址方式、子程序调用的堆栈变化过程、中断调用过程等。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的效果。在讲用汇编语言指令编程序的内容时,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推理, 如何用指令实现算法,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是不便实现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3.3 实验实践贯穿教学始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区别对待的, 后者通常用来“辅助”前者, 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来“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但是,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 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出现滑坡, 导致淡化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 因而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把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 用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验表明, 学习并真正体会和掌握汇编语言的最好方式是对它进行充分的实践。把实验作为学习汇编语言的主导方法,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掌握汇编语言全新的学习方法, 可以由此来体验汇编语言的知识及其应用技巧。当然, 通过实验, 也一定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鉴于此, 对汇编语言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文档的组织等方面都做精心的考虑和安排是相当必要的。在此,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 结合目前广泛使用的PC机型, 本文中设计了汇编语言实验体系 (见表1) , 以供参考。通过一系列使用80x86和Windows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的实验练习, 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 从而加深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3.4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

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多做练习, 课后注意答疑、辅导。

4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 如何上好一门课, 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除了对课程本身有高度的重视外, 一个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 学生在学习汇编语言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而又不能放弃该门课程的情况下, 改进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相信本文中提到的教学方法在今后汇编语言的教学实践中会取得好的效果。

摘要:用对比方法分析汇编语言优缺点, 阐述了汇编语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指出汇编语言当前的教学情况。根据汇编语言特点, 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尤其是提出“实验实践贯穿教学始终”, 将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 用实验实践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汇编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探讨,实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成耀.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2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

[3] 荆淑霞.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4] 王爽.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语言学及其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1 天然气液化技术分析

液化天然气的生产主要是将含有90%甲烷的天然气,在“三脱”净化处理后,使用膨胀制冷技术将其温度降低到-162℃。在应用过程中,天然气液化系统主要涉及天然气的预处理、液化、储存、运输以及利用等系统[1] 。

天然气的预处理,是利用科学合理的工艺,将天然气中的水分、酸性气体及汞等杂质去除,防止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出现管道的堵塞,或设备的腐蚀。地层中开采出的天然气,还会混有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由于含有酸性气体,这种天然气被叫做酸性气。酸性气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会腐蚀设备管道。此外由于其沸点较高,如果降温会析出固体,所以需要脱水、脱酸及脱除杂质处理。

天然气液化流程的方式有很多,制冷方式主要有三种,混合制冷剂、级联式以及带膨胀剂式液化[2]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液化装置主要有负荷型和调峰型。负荷型是大型的液化装置,可以当地使用,也可以外部运输,这种装置的液化单元通常使用的是级联液化、混合制冷剂液化两种。目前新建以及扩建的负荷型天然气液化装置大多数都是使用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调峰型液化天然气装置通常用于对冬季的燃料进行供应,通过液化的方式将低峰负荷过多的天然气进行储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此流程能够提高供气的可靠性,使管网更具经济性。相比于基本负荷型的天然气液化装置,调峰型天然气液化装置是小流量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对于连续运行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通常使用混合制冷剂液化或带膨胀剂液化流程。[3]

2 液化天然气的运输

液化后天然气的体积会缩小,对于运输而言是既经济又安全的。运输方式的选择上,管道输气的经济性较好,如果运输距离超过3500千米,就需要使用船进行运输,以便降低管道建设的投资风险,节省成本。液化天然气船建造技术快速发展,液化天然气运输效益也不断提高。当前使用的液化天然气船,基本都设有液化装置,其运行的经济性更强。当前使用的液化天然气船具有高技术、高可靠性。液化天然气高效、清洁以及廉价,是重点开发利用的能源。目前我国开发的天然气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供求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设液化天然气船能够使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能力得到提升,满足运输需要。

3 天然气液化的应用

液化天然气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发电、民用负荷调峰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经过深度冷冻液化后有很大的蕴含量;在运输和储存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性较好。

国外的液化天然气调峰技术发展比较成熟,能够对世界天然气的供应进行调剂,使能源短缺的国家工供气得以保证,调峰天然气充沛的国家,如果天然气不足在高峰期可以补充。由于天然气液化前,已在预处理环节将气体中的杂质脱除掉,因此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可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是一种清洁性的能源。在各个领域中使用比较广泛,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液化天然气将被应用到铁路、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上,由于这些运输工具耗气量比较大,且不能使用压缩天然气,因此使用液化天然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些年来,国际上有很多研究人员进行低温飞行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研究,液化天然气具有易燃性,不含氧,不需要使用防燃防爆型储罐。即使有小的泄漏,也会及时被监测仪监测出来,并且能够实现快速的蒸发扩散,避免出现燃烧、爆炸等现象,能够有效维护乘客的安全。而飞机行驶过程中使用煤油燃料,如果出现泄漏,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前国际能源需要不断提升,各国都有严格的环保法规。未来,液化天然气将逐渐取代柴油等动力燃料。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液化天然气技术能够使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社会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若相关工作以及技术人员科学地对天然气液化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为社会运输、生产等提供更多的便利,为人民群众获得更多便利和服务。

摘要:我国的天然气勘探还处于早期,大气田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大,天然气产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因天然气产地一般与工业及人口集中区距离较远,且受地理位置及成本的影响,长输干线的建设以及天然气的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天然气产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而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的液态形式,其优势作用能够使天然气有更多的选择及利用空间,本文就天然气液化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天然气,液化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畅,白改玲,王红,李玉龙.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与装置建设现状与发展[J].化工进展,2014,11:2916-2922.

[2] 杨文,曹学文,孙丽,王迪.天然气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03:88-93.

上一篇:关于改革创新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女性文化差异相关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