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

2024-07-15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洮北区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全区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3.05万吨、1.26万吨和7.1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32亿元,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洮北区畜禽养殖也存在着规模不大,生产方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等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畜禽規模化养殖场(小区)发展现状

据2012年末数据显示,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20万头(只),其中主要畜禽饲养量:生猪39.96万头、奶牛1.18万头、肉牛2.05万头、绵羊(肉绒羊)38.88万只、禽类530万只,全区现有备案在册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47家,其中奶牛场31家、肉牛场6家、蛋鸡场21家、肉鸡场5家、生猪场41家、养羊场38家、养鹿场3家、养鸽场1家、养貉场1家,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总量接近30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生产比重占畜禽总饲养量的48.2%。

2.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规模养殖用地难 发展规模化养殖缺乏总体规划,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用地没有纳入用地计划,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无章可循,随意性强。《畜牧法》和各级政府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相关政策中“畜禽规模养殖场(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发展规模化养殖占地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规模化养殖场快速发展。

2.2建场选址不科学 有的畜禽养殖场选址距离村庄、学校、居民区和主要交通要道较近,存在不同程度疫病的流行和环境污染隐患。

2.3场区布局不合理 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存在场区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不分离,圈舍建设标准低,净、污道不分,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很难为畜禽健康生长营造适宜环境。

2.4饲养管理不规范 一些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建立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养殖档案填写不完整,低水平、高耗能养殖导致经营效益不高。

2.5养殖污染压力大 畜禽规模化养殖使得粪污产生量增加,由于建造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成本大,依靠养殖场自身出资负担过重难以实施,一些养殖场采用简单粪污堆放处理形式,给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6产业发展水平低 洮北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比较少,企业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能力差,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对接,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作用发挥有限,组织化程度不高,畜禽养殖存在着无序性,受市场影响较大,市场行情好时养殖量剧增,行情低时陡减,时常出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现象。

2.7发展资金较短缺 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一些养殖企业由于财力有限,小额农贷额度偏低,难以对规模养殖提供支持,再生产投入不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发展的建议

3.1科学布局规划 一是要制定畜禽养殖总体发展规划。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二是要科学选址。规模养殖场应该地势高,水源足,远离污染源,排污方便,距居民点、铁路和主要公路500米以上;三是养殖场区布局要合理。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分离,净道、污道分开,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四是圈舍设计要科学。既要冬暖夏凉,又要利于通风,为畜禽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2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通过订单连接、服务连接、资产连接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各类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安排养殖生产。

3.3重视减排环保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养殖生产与粪污排放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环保、生态养殖。

3.4搞好技术服务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学标准、用标准意识;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养殖场需求,送科技入户,指导养殖场规范化建设,引导养殖场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搞好防疫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3.5实行规范管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政府部门要把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组织广大农户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建章立制。养殖场要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畜禽养殖场饲养员岗位职责”、“畜禽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畜禽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等,完善畜禽养殖档案,详实记录养殖档案中规定的各种内容;三是依法治牧。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严格行政执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障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3.6加大资金扶持 政府部门在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兴牧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努力争取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投入,解决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缓解生产基地农户资金压力。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有效规避养殖风险。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广西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生产能力和水平不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本文拟从养殖方式、养殖结构等方面对未来广西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广西;现代畜牧业;生态养殖

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广西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养殖主体少且不稳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社会化服务滞后等问题。本文试从广西特有的地理区位和经济环境等条件出发,就如何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集约、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提出对策建议。

一、广西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广西畜牧业基本状况。广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饲草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地面积650万公顷,其中,667~6667公顷以上的草场有987处,理论载畜量达515万黄牛单位;广西的玉米杆、甘蔗叶、甘蔗渣等农副产品年产4000多万吨,可养牛300多万头;广西自主研发培育的桂牧1号杂交象草单产可达230~300吨/公顷,是发展人工种草养畜的优选牧草品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广西现已形成了国内外驰名的畜禽种质资源体系,如巴马香猪、三黄鸡、陆川猪、德保矮马、富钟水牛、广西黑山羊等。

2014年,广西肉类总产量420.03万吨,比2010年增长9.55%;禽蛋产量22.16万吨,比2010年增长10.80%;奶类产量9.65万吨,比2010年增长17.68%。2014年生猪出栏3518.01万头,比2010年增长9.17%;家禽出栏78288.13万只,比2010年增长1.60%。2014年广西畜牧业产值1087.3亿元,同比增长0.4%,占农业总产值的30%。畜牧业人均纯收入658元,同比增长0.7%,占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畜牧业已成为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广西畜牧业发展新趋势和特点。(1)受市场影响,生猪养殖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生产者不得不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2014年家禽生产由于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相反,牛羊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成为畜牧业投资新热点。近年来,广西推进肉牛肉羊产业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增加基础母畜,推广甘蔗尾叶等秸秆养牛养羊。同时,通过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带动牛羊产业发展,草食动物标准化、良种化水平得到提高。

(2)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广西逐步推广生态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据2014年畜禽备案登记系统统计,广西畜禽规模养殖场已达到11361个(生猪出栏≥300头/年,肉牛、奶牛存栏≥50头/年,家禽出栏≥15000羽/年)。规模养殖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玉林(52.2%)、南宁(14.2%)、桂林(7%)等地区。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据估算,广西畜牧业每年大约提供总氮141.22万吨和总磷34.10万吨的有机肥及大量的有机质。

(3)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打造生态畜牧业。广西山地和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广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9000多万亩。经过几年实践探索,广西已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果园养殖、林地养殖等林下养殖模式。据统计,2014年广西林下经济产值达到614亿元,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4982万亩。其中,林下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羽肉鸡,林下养殖量达3.6亿羽。

(4)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2013年开始,广西畜牧系统在全区开展“清洁养殖”专项活动。两年来,通过推广雨污分流、干清粪、干湿分离、沼气池处理等养殖粪污处理技术和“化尸池”、“高温生物降解”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探索出各种清洁养殖模式并逐步推广。目前,广西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90%以上应用于种植业,猪、牛等产生的尿液有60%通过沼气处理加以利用。

二、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机遇分析

(一)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广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养殖生产结构不平衡,区域养殖发展不均衡。2013年全区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场749个,存栏肉牛4.19万头,占存栏总量的0.92%。养殖缺乏龙头企业进驻且缺乏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已有的养殖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够紧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

(2)良种化程度较低,种源供应不足。牛羊繁育体系落后, 缺乏牛羊规模化生产与之相配套的、强有力的、一条龙的杂交繁育及生产服务体系。以肉牛繁育为例,广西虽然初步建立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牛杂交改良网,但全区无肉牛纯种场、无后裔测定站、无肉牛种公牛站,只有7个母牛繁殖场,肉牛肥育场标准化程度低。

(3)养殖污染日益凸显,环保压力大。长期以来,广西从官方到民间对养殖粪污的处理认识不足,养殖布局规划缺失,污染治理难度大。全区110个县(市、区)均未编制或出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目前还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是现有管理和服务的盲区。同时,污染防治投入严重不足,治理效果有限。

(4)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广西是中国西部地区沿海沿边的省区,毗邻东南亚,边境口岸和便民互市贸易点多,周边动物疫情十分复杂,并随着商贸、旅游疫病的威胁增大,新的病原产生、变异增毒,牲畜及其产品的交易入境、边贸走私、长距离运输等,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

(二)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广西畜牧产业发展SWOT分析。本项目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概括广西畜牧产业内部发展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诸因素。所谓的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它是基于一个发展整体自身的实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及影响可能对自身带来的机会与面临的挑战,进而制订最佳战略的方法(见表1)。

表1  “SWOT分析”示意图

根据SWOT分析,分别列出广西畜牧产业发展内部因素评价(见表2)、外部因素评价(见表3)和战略选择分析(见表4)。

表2  广西畜牧产业发展内部因素评价

表3  广西畜牧业发展外部因素评价

表4  广西畜牧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

经分析,面对畜牧业的未来发展和发展所需要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趋势,正是作为畜牧业欠发达地区广西的优势。因此,应考虑选择SO-增长性战略和 ST-多元化战略,发挥广西畜牧产业的发展优势,把握机遇,加快畜牧产业发展。

(2)发展机遇。1)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破解发展规模养殖用地、融资、环保等难题。国家对广西畜牧产业的发展批准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获得新的资源和空间。2)地理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广西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与东盟国家交通运输便利。尽管广西不是粮食主产区,但由于是西南的大门户、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比较便利,运输成本低,与内地非粮食主产区比较成本优势明显。3)产业基础实力逐渐夯实。近几年畜牧的快速发展,广西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良好基础。全区猪禽养殖稳步发展的同时,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肉牛肉羊肉兔等草食动物积极性日益高涨;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健全;动物防控效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4)全国刚性需求仍在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人口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对主要养殖产品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我国养殖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广西畜牧产业处在全国养殖业的发展大背景下,具有相似的发展空间与环境。

三、广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养殖是根据不同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原理,依托生物技术手段,使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互相利用,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生产过程生态、环境生态、产品生态三重目的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目标的一种养殖方式。广西发展现代畜牧业,应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着力推进养殖的“六化”,即: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养殖环境的生态化、养殖饲料的微生物化、养殖产品的有机化、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和养殖投入品的无害化,达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物”的生态平衡,从而最终实现产品的生态安全、生产过程的生态安全和环境的生态安全。

(二)调整畜牧业养殖结构,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广西每年有农作物秸秆5000万吨,其中甘蔗尾叶有1600万吨。结合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实行“蔗牛结合,以蔗促牛,以牛保蔗”。重点是推广甘蔗副产品饲料化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加强甘蔗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建立、完善甘蔗料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同时,加快种牛繁育场、种公牛站和种羊场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为牛羊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种源保障。

(三)转变养殖方式,实施生猪产业提升工程。针对当前广西生猪产业存在“三高”问题(污染高、产品质量风险高、成本高),着力推广高架床生态养猪技术是关键措施。高架床自动把生猪与排泄物相分离,生猪饲养全程无需冲水清洁清粪;通过饮水器工艺改造,生猪饮水、戏耍形成的水全部外接至栏舍以外,实现饮水过程不漏水;生猪尿液中的水份经发酵发热挥发和抽风外排后,基本不形成地面污水和污水径流,全程从源头上实现污水零排放。

(四)推进产业融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快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畜产品流通业态,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引领畜牧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养殖者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养殖龙头,养殖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户,适度规模户组建养殖基地”的产、加、销一条龙格局。

参考文献:

[1] 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畜禽养殖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e-Science背景下,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对于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科学研究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科学院6个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进行研究,分析了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与责任体系、落实“四同步”制度、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编制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档案收集工作网络档案归属与流向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案例研究

一、引言

黨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发展,十九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扩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技术创新体系。[1]重大科技项目是体现国家战略目标,致力于突破前沿基础科学和战略高技术问题,为我国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支撑的科学技术研究。[2]项目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具有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多地域特点。

重大科技项目产生的文件材料包括科研管理文件、研究过程文件(设计文件、技术配方、工艺参数、实验数据、测试记录)[3]和科技成果文件、仪器设备文件等。随着大数据、“科研信息化”(e-Science)的发展,以“数据密集型科学”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兴起,科学发现越来越依赖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4],而实验数据、关键技术等研究过程文件的收集归档对于以数据为核心的科研活动愈发重要,因此做好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显得格外迫切。

二、文献回顾

(一)科技档案收集归档难的原因分析

国内研究者们主要从四方面探讨科技档案收集归档难的原因。一是归档意识方面,顾林国等人认为领导档案意识不强是导致科技档案收集归档难的主要原因。[5]二是法规制度方面,徐拥军等提出由于科技档案工作内外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科技档案管理法规制度不能满足现行的科技档案形势。[6]三是标准规范方面,毕建新提出科研档案中原始记录收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原因,在于科技档案标准规范中未提出原始记录的归档要求。[7]四是人才队伍方面,研究者们提出档案人员不懂科技业务,[8-9]不能很好地对档案完整性进行审核。

(二)科技档案收集归档策略

为了提高科技档案归档率,研究者们从法律制度、纳入机制、归档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加小双等指出在顶层法律层面缺乏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设计。[10]此外多位研究者们对纳入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纳入机制的落实是确保档案完整的有力保障。张斌等指出纳入机制包括“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制度[11-13],在执行落实纳入机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提出归档质量控制概念[14-15],让档案人员提前介入,掌握一手资料,切实做好归档质量的审核。

上述文献对科技档案收集归档难的原因、对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但重大科技项目是新兴科学研究活动模式下的产物,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新做法。此外,大部分对策具有宏观性,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本文采用案例实证研究方法,聚焦于对问题的发现与深度追问,提出可操作性对策,一方面推动档案收集归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设计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笔者以6个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先导专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个为前瞻战略科技研究方向、3个为基础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能源科学、生态环境等。先导专项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组织院内外优势力量共同实施的重大科技任务。[16]

本研究对案例的调研工作时间为2017年4月至11月,共持续7个月。数据收集方式主要有文献调研、深度访谈、实地观察。数据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先导专项的文档材料,如政策性文件、先导专项档案文件;对6个先导专项的13位科研人员、7位档案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数据;实地考察科学装置、实验过程的数据,并采用开放式编码数据分析方法通过阅读、提取、分析,进而对数据进行对比与分类,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类别。

四、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档案管理规定》[17],明确规定了归档质量与范围、过程管理与保存、档案验收等内容。虽印发了规章制度,但实验数据、关键技术文件归档不齐全现状依然普遍存在,通过编码分析发现问题主要为:

(一)缺少档案收集的工作网络与责任体系

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目标宏大、任务层级多,往往需要多部门协调、多单位合作,因而档案收集主体多,涉及人員包括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课题)参与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兼职档案人员,因此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工作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人员职责明确、相互配合。但笔者调研发现,目前整个收集工作流程缺少沟通和审核机制,人员职责不明确。一是项目(课题)参与人员未按照归档范围进行预立卷工作,只是随意将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待项目结束后交给兼职档案人员;二是兼职档案人员接收到材料后,整理后直接向档案管理人员移交,这样一来兼职档案人员既没有对归档材料进行质量审核,也没有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清点、签字等交接手续;三是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档案移交至综合档案室前,并未对所承担任务形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检查;四是档案管理人员逐一审核发现问题时,找不到工作对接人,处于“无人回应”的状态。

(二)档案收集归档来与项目同步进行

目前,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大多是在项目(课题)验收阶段布置,导致很多重要的研究过程文件收集困难。由此可见,档案收集归档工作严重后滞化,处于科学研究工作链的末端,并且在项目(课题)立项、年度工作汇报、中期检查等关键节点未开展档案监督检查工作。科研人员为了验收而“验收”,无法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性。

(三)缺少对档案归属与流向的制度保证

结合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工作实际,笔者发现制约档案收集归档关键原因是档案归属与流向规定模糊。第一,重大科技项目涉及的研究单位众多,包括研究机构、高校、企业。这些研究单位在档案行政管理上不存在隶属关系,无法根据档案部门管理体制来要求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第二,档案的归属流向问题并无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报送、接收、保管工作没有相应的制度依据来约束。

(四)缺乏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

实验数据、观测数据等研究过程文件不仅是科学发现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全过程的反映。面对以PB级别增长的研究过程文件,如何保存高价值、高质量的科学数据,明确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至关重要。目前重大科技项目任务承担单位参照执行的是普适文件归档范围,并没有根据不同的研究特点判断形成文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例如野外科考、地质勘测,它们的原始记录及科考照片、音视频具有极高保存和利用价值,但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少之甚少。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自上而下、协同推进”的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与责任体系

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需要构建工作网络,明确收集主体和职责,实行“抓主体、责任实”的档案收集管理。组成档案收集工作网络的任务层级是指项目、课题,人员主要包括各任务层级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兼职档案人员。基于此形成的“自上而下、协同推进”的工作网络(见图1)。

以档案工作网络为基础,明确收集主体与职责。一是各任务层级负责人是档案收集第一责任人,对所承担任务形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二是兼职档案人员既是科研人员、同时也是兼职档案人员,是科学研究与档案管理衔接的桥梁,所处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不仅要负责所属任务层级的归档工作,还应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做好质量审核及相关工作。三是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业务指导与检查,对所属任务层级形成的档案进行质量审核。四是科研参与人员不能拒绝归档,应严格按照归档范围做到应归尽归。

(二)落实档案工作的“四同步”制度

“四同步”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的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使得“四同步”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真正将“四同步”制度落到实处,需要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层层传输压力,激发干劲,一级带着一级落实。首先,档案工作主管部门应通过制修订制度、参加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和工作年度会、监督指导等措施推动“四同步”制度的实施。其次,重大科技项目牵头单位对各任务承担单位宣贯“四同步”制度,通过查阅文件材料、访谈、审核档案质量等方式检查落实情况,并通报检查情况。最后,各任务承担单位根据上级工作的安排,认真完成“四同步”要求。

(三)建立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制度

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档案归属与流向制度,可以使档案收集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并使“由谁移交,谁来保管”一目了然。第一,确定报送与接收要求。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向项目牵头单位报送有关重大科技项目档案,其中项目牵头单位系统内及直属单位报送档案目录,项目牵头单位系统外的合作单位保存各自产生的档案,将档案复印件报送至项目牵头单位。

第二,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档案报送范围。不仅应报送科技成果文件、科研管理文件、还应报送研究过程文件(设计文件、技术配方、工艺参数、实验数据、测试记录等)和照片、音视频、电子文件等特殊载体档案。项目牵头单位系统外的合作单位不能因研究成果是“自己创造的”而拒绝报送,凡是使用重大科技项目经费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均应报送。

第三,建立“目录集中、实体分散”的保管模式。重大科技项目具有地域分散的特性,所形成的档案具有多地域的特点,因此“档案实体统一保管”的传统档案保管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下重大科技项目档案的形成规律。鉴于此,项目牵头单位除保存自己产生的档案和系统外合作单位的档案复印件,还需保存全套档案目录,以便日后查询利用;各任务承担单位保管本单位形成的档案。

(四)编制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

研究过程文件的收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编制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才能保证重大科技项目档案收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体编制方法如下:

首先,掌握编制原则。研究过程文件应通过图、文、声、像互补方式复原出科研的全过程,即包括不同载体的原始记录。对于处于国际领先或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的研究,其产生的各阶段科学数据应体现“从宽”原则。其次,明确适用范围。与适用于各任务层级的重大科技项目归档范围不同的是,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仅适用于某一课题层级(真正科研活动一般存在于最低任务层级,如课题层级)。最后,谈谈编制方法。一是制订工作方案,确定组成人员及工作流程。一般来说,是由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主管部门负责人、课题兼职档案人员、课题科研人员、课题负责人组成。先由课题兼职档案人员和综合档案室档案人员编制研究过程文件初稿,然后与课题组科研人员确认编制是否合理,经科研人员修订后,由档案主管部门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审批后发布执行。二是明确编制依据,其中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是做好编制工作的基础。调查研究是指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及结题验收报告,找出重点研究成果及每个研究成果的实验阶段,根据每一步实验阶段探讨应产生的文件材料。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到科研第一线,了解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实验阶段发生了变化,或是因为学科布局而调整研究思路,那么研究过程文件归档范围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8-05-31].http://www. 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EB/OL]. (2016-08-08)[2018-05-07].http://www.gov.cn/zhengce/con? tent/2016-08/08/content_5098072.htm.

[3]中国科学院档案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档案管理实施细则[S].北京:中国科学院档案馆,2017-8.

[4] 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大数据时代的科研活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8.

[5]顾林国.做好铁路分局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J].档案学通讯,1994(06):49-50.

[6]徐拥军,张斌.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的现存问题[J].档案学研究,2016(02):14-21.

[7]毕建新,刘卫,李东.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修订的思考与建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档案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8(02):57-62.

[8]武立.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9(04):88-91.

[9]孙宇华,王俊熙.当前高校科研档案工作新问题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0(04):37-38.

[10]加小双,张斌.欧美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J].档案学研究,2016(01):25-31.

[11]张斌,徐拥军.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J].档案学研究,2016(03):25-34.

[12][15]霍振礼.如何提高科技项目的归档率[J].中国档案,1996(06):31-32.

[13]徐宏,王桂琴.科技檔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体系的几点体会[J].北京档案,1994(05):33.

[14]刘雪胜.科技档案质量及其控制[J].北京档案, 2003(10):26-27.

[1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技专项管理办法[S].中国科学院,2017-3.

[1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档案管理规定[EB/ OL]. (2017-11-10)[2018-05-31]http://www.most.gov. 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7/201711/ t20171122_136401.htm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档案馆2.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第4篇

农户散养畜禽防疫以村防疫员实行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为主, 适时补针为辅。有的农户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认识不到位, 过分担心过敏反应或存在侥幸心理, 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采取消极应付, 造成防疫漏洞, 留下疫情隐患。

规模养殖场大多数是驻场兽医自己防疫, 少数由镇畜牧兽医站组织防疫员定期进行防疫。个别养殖场的消毒池、消毒室如同摆设。例如, 消毒池无消毒液, 消毒室成杂物堆放间, 紫外线灯具不通电等。

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畜禽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实行区级农业部门派出一名技术干部挂钩到乡镇, 负责所有规模养殖场;镇畜牧站再派出相应技术人员到相应养殖场。

2 做好监管工作

监管的主要病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羊痘和小反刍兽疫等。监管的主要内容有6点。一是制定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程序。二是制定完善的消毒措施, 包括消毒药物的选择、配比浓度、消毒方法和次数。三是做好畜禽存栏、出栏、动物来源、检疫证明工作。四是统计畜禽饲养期内发病和死亡情况。五是监督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六是检查动物免疫记录、消毒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诊疗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相关养殖档案。

3 畜禽规模养殖场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家农业部的相关规定, 建立6个制度3个合法生产告知书上墙公示。6个制度即免疫制度、消毒制度、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动物治疗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3个合法生产告知书即规模养殖场合法生产告知书、兽药禁用化合物清单、畜禽用药休药期制度。确保畜禽动态免疫率达100%,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100%。

畜禽规模养殖场使用的强种免疫疫苗, 必须从当地畜牧部门领用, 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

畜禽规模养殖场对畜禽自主防疫的, 提前2 d向镇畜牧站报告, 派员到场指导、监督实施免疫;非自主防疫的提前1周向镇畜牧站报告, 组织防疫员对其实施免疫。

对上级农业部门依法组织的监督检查必须全力配合, 规模养殖场不得拒绝、推卸, 对存在的问题, 限期整改。

畜禽出栏时, 及时向镇畜牧站申报检疫, 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新购畜禽进场, 做好隔离观察, 21 d后, 群体健康才能混合饲养。

畜禽若发生异常情况或非正常群发性死亡, 养殖场应立即采取措施, 隔离、封锁, 为了保护现场, 必须停止畜禽进出活动;同时, 立即向镇畜牧站报告, 不得越级报告动物疫情。对病死畜禽不得出售、转移、屠宰和食用, 全部作无害化处理;积极配合疫控中心做出疫情诊断, 服从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依法做出的处理处置决定。

4 监管责任人职责

第一, 适时对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每月不低于2次, 并做好指导、监督记录。第二, 指导养殖场严格按动物免疫程序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按国家规定, 要求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率达100%, 免疫标识佩戴达100%;同时, 做好免疫记录, 消毒记录, 完善并规范其他养殖档案记录。第三, 指导和监督养殖场购买消毒药品2~3种, 交替使用, 严格消毒, 每周对饲养场所及周边环境消毒不低于2次, 并完善消毒记录。第四, 指导和监督养殖场建立隔离饲养制度, 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符合技术操作规范;同时, 做好动物诊疗、无害化处理记录。第五, 接受规模养殖场疫情报告, 一旦发生疫情要并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养殖场, 了解、掌握畜禽的发病数量、症状、死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后, 立即向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报告, 进行诊断和处置。第六, 协助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工作, 负责实施动物产地检疫。

5 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养殖场从外地引种极少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我行我素, 引进后不报检, 不实行隔离观察饲养, 容易造成疫病传播、流行的隐患。二是近年来, 各级政府和部门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得紧、抓得实, 极少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少数规模养殖场存在侥幸心理, 对防疫工作忽视其重要性, 出现漏防, 存在安全隐患。三是规模养殖场监管责任人流于形式, 监管不到位, 甚至常年不到场, 养殖情况不清, 存在问题不准。四是对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不严, 没有严格按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审核办证, 监管责任下移到镇畜牧站。五是少数养殖场只注重饲养管理, 不注重养殖档案的建立。六是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不健全, 或制度健全而不按制度行事。

6 对策

一是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 严格要求规模养殖场引种审批制度, 引种后隔离观察21 d健康方可混养。二是按动物免疫程序严格要求, 防疫做到不漏畜不漏针, 动态防疫密度达100%。三是加强领导, 增强监管责任人责任心, 制定奖惩措施, 严格要求, 因监管不到位, 发现问题不及时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四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 经检查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的, 一律不予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必须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可办理。形成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格局。五是加强免疫和消毒, 注重科学饲养管理, 建立和完善各种养殖档案。六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综合培训, 掌握科学饲养技术, 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照章办事, 遵规守纪, 确保畜禽健康安全。七是切实加强动物投入品的监管, 严禁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国家规定的禁用兽药及其化合物, 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

摘要:规模养殖场, 是指有固定的饲养场地, 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畜禽疫病防治能力, 饲养畜禽达到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畜禽饲养的数量多、密度大, 如果消毒和防疫不彻底, 一旦因饲养管理不当, 防疫措施不到位, 特别是一些业主不向相关部门报告审批就到外地引进种畜禽, 极易引发畜禽疫病, 特别是传染病。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疫病具有发病急, 传染快, 死亡率高等特点, 极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 对规模养殖场进行防疫监管是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第5篇

1.1 对消毒工作不重视, 消毒设施不全

规模养殖场没有对消毒工作引起重视, 没有制定日常或定期的消毒计划, 也就不存在消毒的制度化、标准化。消毒工作可以有效控制传染源, 将病菌杀死在萌芽状态, 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防疫方法。但很多养殖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 对消毒工作不积极实施。很多养殖人员长时间给畜禽使用一种消毒药品, 使病原产生抗药性, 从而使消毒效果远远达不到理想;进出人员没依据规定做好消毒, 畜禽休息和活动场地没有进行消毒等, 这些行为都为疫病的传播埋下隐患。

1.2 免疫程序不严谨、不规范

很多规模性的养殖场不重视免疫工作, 没有建立规范化的、系统化的操作过程, 再加上防疫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从而造成免疫工作的随意性, 达不到免疫效果。养殖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 对当前流行的疫病情况没有过多了解, 有些人员认为只靠免疫就能防止一切病原, 存在侥幸心理;当地没有的疫病也对畜禽进行了免疫;有些是为了节省开支, 购买劣质疫苗;一些防疫人员在工作的工作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 对疫苗使用说明没有了解清楚, 重复免疫、注射部位不准确等, 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疫病防控工作质量。

1.3 药物使用不规范

畜禽的食物中会添加一定量的防疫药物, 但是如果长期食用不仅不利于畜禽的身体健康, 而且也达到防疫效果。畜禽在出现疫病时, 养殖人员没有对药物的使用说明了解清楚, 只凭养殖经验就盲目用药;对药物的休药期不清楚[1];养殖过程中随意将饲料混合, 对饲料质量没有严格检验, 这些行为对畜禽的养殖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4 不重视检疫工作

规模性的养殖场的畜禽很多是外地引来, 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防疫措施, 在入场之前没有进行检疫工作, 入场之后也没有进行隔离观察, 更没有向动物防疫部门汇报等。一旦引进的畜禽携带病菌, 会对当地的畜禽养殖带来严重影响。

1.5 养殖档案信息不规范

对养殖情况以及相关信息记录不准确, 档案建立不完善。在日常养殖工作中, 没有详细地记录畜禽的进出时间、喂养时间、疫苗注射时间、药物使用以后的反应等方面, 内容填写不完整, 字迹模糊, 时间记录不准确。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临时随意填写信息, 造成信息不准确、不真实。

1.6 没有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制度

在对畜禽免疫以后, 养殖人员没有相关的检测, 更没有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对畜禽的健康情况不了解, 使免疫合格率大大降低。对于很难找病原的疫病, 如果不加大监测力度, 可能会使病原扩散, 不利于疫病控制。

1.7 病死畜禽处理不当

在实际的养殖工作中没有对已有疫病情况的畜禽采取隔离或者其他防范措施进行处理, 将病死的畜禽没有进行消毒就直接在场周围埋掉, 或者直接仍在垃圾堆里;甚至将有疫病的畜禽进行销售等, 这些行为都增加了疾病传染和扩散的概率, 危害畜禽生长和人们的健康[2]。

2 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监管对策

最近几年我国动物防疫部门依据目前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情况以及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提高认知

一是我国关于畜禽养殖有关的政策法规指出, 畜禽养殖最紧迫的任务是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养殖人员在不断学习养殖方法的基础上, 也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学习, 增强自身职业素养。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殖理念, 遵守法律程序, 承担法律责任。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 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控对策进行解决。三是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为动物养殖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3]。四是加强养殖人员的学习和教育, 改变传统认知, 通过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 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 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 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入。

2.2 加大畜禽防疫监管力度

畜禽防疫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防疫效果好坏能够直接体现出我国对生物安全监管水平。依据相关规定和监管内容, 对畜禽混养、反弹养殖场、准备关闭的养殖场等做好监督和管理, 使其在规定时间做好整改;对于可以正常运营的养殖场, 将养殖情况以及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建立电子档案, 为防疫工作提供便利。另外也要定期组织现场监察, 对畜禽的数量进行统计, 对病死情况进行分析和统一处理, 然后定期上报给动物防疫部门。

2.3 药物使用要规范

对畜禽使用的药物, 首先要对其使用说明、产品编号、生产许可证等一一阅读和检查, 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 科学、准确用药, 拒绝购买质量不合格药物。其次是畜禽吃过药物饲料或者注射药物以后, 会出现怎样反应要做好记录;对药物的休药期进一步了解, 养殖过程中需要将饲料、药物混合时, 注意配合比。最后是畜禽用药期间, 增加抽检次数, 扩大监测面积, 以提高监测质量, 对监测情况科学分析, 准确判定疾病传播情况。

2.4 进一步加强养殖档案的监管

我国颁布的法律、制度中有关规定指出, 畜禽养殖要做好信息资料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养殖资料监管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将畜禽的健康状况、免疫情况、饲料量、消毒情况等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填写, 负责人签字确认;将养殖情况以及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建立电子档案, 这样可以对养殖状态随时搜索查询, 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2.5 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监管

2.5.1 做好消毒监管工作

动物防疫部门应该监督各个养殖场配备清洁消毒设置, 重视消毒工作;需要对养殖场各个地方以及动物每天消毒清洁;需要对养殖场以及养殖户定期运输消毒药品, 督促养殖人员对动物的栏舍以及活动区域进行定期消毒以及清洁;消毒药物种类是否多样化, 是否建立消毒池, 使用的消毒用具、消毒垫等是否定期、及时更换;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导, 同时监督养殖场进行改正。另外, 动物防疫部门做好监督, 以及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购买养殖设备、消毒设备、疫苗等, 为畜禽的健康生长提供条件和保障, 减少畜禽发生疫病的机率。

2.5.2 做好免疫监管工作

相关部门在养殖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 同时进行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指导, 将免疫措施进一步认真贯彻和落实, 并做好监督工作。依据当地的畜禽养殖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操作流程。在畜禽免疫过程中, 严格按照免疫操作流程进行, 同时做好免疫工作记录。通过改变疫病防控方法和措施, 确保畜禽没有遗漏的进行免疫。免疫以后要畜禽进行认真观察或者进行抽查监测, 确保免疫效果达标。

2.5.3 做好引种检疫工作

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大畜禽引种检疫工作, 制定完善的检疫制度和方案, 减少外部疾病对本地畜禽的影响。由于畜禽大部分是从外地引进过来, 所以要更加重视畜禽检疫工作。在引入之前, 要向相关部门申报审批, 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时才能引入养殖区, 以免疫病的传入, 这对地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4 做好无害化处理

感染疫病或者病死的畜禽会携带病菌, 如果没有处置妥当, 就会使疫病扩散。因此, 养殖场需要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处理, 建立完善的无害化处理制度, 配备相关处理设施。对正常死亡的可以通过无害化处理方式, 对病死畜禽应该由防疫工作人员统一收集, 在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设置固定的处理地点, 有效减少和避免病原的传播。

3 结语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介绍了解到, 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畜禽数量多, 更应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养殖场的防疫工作, 不仅影响畜禽产品质量, 而且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可不容缓的任务。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 会遇到很多问题, 容易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 但是只要积极的采取措施, 做到防治结合, 就能解决问题。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对防疫工作加强重视, 不断创新措施, 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后盾力量和保障。

摘要:在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形势下, 我国的养殖业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规模化养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这种方式由于畜禽比较集中, 易集中感染病菌、疾病等, 所以做好病菌感染的防治工作, 提高防控监管水平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 首先分析了养殖过程中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防控监管对策, 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亚平.禽流感的综合防疫防控措施以及体会[J].中国动物检疫, 2013 (8) :3-4.

[2] 马震, 杜玉梅.当前农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 2006 (2) :39-40.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范文第6篇

普查中,总库容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工程为规模以上工程,进行重点调查;总库容10万m3以下的水库工程为规模以下工程,进行简单调查,仅查清其数量和总库容。

2、水电站工程。指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将水能转换为电能而修建的工程建筑物和机械、电气设备以及金属结构的综合体。

普查中,装机容量500kW及以上的水电站工程为规模以上工程,进行重点调查;装机容量500kW以下的水电站工程为规模以下工程,进行简单调查,仅查清其数量和总装机容量。普查不含潮汐电站。

3、水闸工程。指建在河道、湖泊、渠道、海堤上或水库岸边,具有挡水和泄(引)水功能的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普查中,过闸流量5m3/s及以上的水闸工程为规模以上工程,进行重点调查;过闸流量5m3/s至1m3/s(含1m3/s)之间的水闸工程为规模以下工程,进行简单调查,仅查清其数量和总过闸流量;过闸流量1m3/s 以下的水闸工程不调查。橡胶坝工程归为水闸类普查,全部进行重点调查。

4、泵站工程。指由泵和其它机电设备、泵房以及进出水建筑物组成,建在河道、湖泊、渠道上或水库岸边,可以将低处的水提升到所需的高度,用于排水、灌溉、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等的水利工程。

普查中,装机流量1m3/s及以上或装机功率50kW及以上的泵站工程为规模以上工程,进行重点调查;装机流量1m3/s且装机功率50kW以下的泵站工程为规模以下工程,进行简单调查,仅查清其数量和总规模。普查包括引泉泵站工程。

5、引调水工程。指为满足供水、灌溉、生态需水要求,兴建的跨水系、跨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普查只对跨流域且跨水资源三级区的引调水工程进行重点调查,不包括应急供水和临时生态补水的引调水工程。

6、堤防工程。指沿江、河、湖、海等岸边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

普查中,堤防级别5级及以上的堤防工程为规模以上工程,进行重点调查;5级以下的堤防工程为规模以下工程,进行简单调查,只查清其数量和总长度。普查不包括生产堤、渠堤和排涝堤。

7、农村供水工程亦称村镇供水工程。指向广大农村的镇区、村庄等居民点和分散农户供水,以满足村镇居民、企事业单位日常用水需要为主的供水工程,主要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

集中式供水指以村镇为单位,从水源集中取水,输水、净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集中供水点的供水系统,包括自建设施供水。农村供水工程普查定义集中式供水工程为集中供水人口在20人及以上,且有输配水管网的供水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城镇管网延伸工程、联村工程和单村工程。 分散式供水工程指除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外的,单户或联户为单元的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分散供水井、引泉供水、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和无设施供水。普查的范围为县城(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的供水工程。对于供水规模≥200 m3/d或供水人口≥2000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为规模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进行重点调查;供水规模<200 m3/d且供水人口<2000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为规模以下农村供水工程,以村为单位,进行简单调查。

8、塘坝工程。指在地面开挖修建或在洼地上形成的拦截和贮存当地地表径流,用于农业灌溉、农村供水的蓄水设施。

普查容积500 m3及以上的塘坝工程。不包括:①养鱼用的鱼塘;②种植莲藕的荷塘;③因水毁、淤积等原因而报废的塘坝工程。

9、窖池工程。指采取防渗措施拦蓄、收集天然来水,用于农业灌溉、农村供水的蓄水工程。一般包括水窖、水窑、水池、水柜等不同形式。

上一篇:便利化中国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特殊动产物权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