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用管理学的教学现状,结合本课程特点,对信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从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信用管理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内信用管理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信用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国的信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失信现象:企业间“三角债”屡清不止,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等。要改善我国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最重要的就是信用理念、信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西方发达国家对信用管理教育高度重视。在欧洲,有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育的“信用管理学院”,美国长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矛斯学院和英国的里斯大学都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硕士生。美国的国家信用管理协会还在一些高校开办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以培养大中型企业的各级信用管理经理人员为目标。而在我国,高校信用管理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吉林大学三所大学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课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办了信用管理方向教学。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预计未来会有上百万人员走上信用管理的岗位。因此,信用管理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信用管理学的课程特点

信用管理学是研究现代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也需以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

信用管理学主要介绍信用管理相关概念、企业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个人信用管理、国家信用管理、证券信用管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方法、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评估方法,具备对信用进行管理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①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从各种渠道收集客户信息(官方来源、内部来源、公共媒体来源、征信企业提供的信用调查报告等);②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实整理;③进行客户档案的管理;④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以及盈利情况;⑤确定信用政策,制定总的授信计划;⑥在对客户进行资金调查的基础上,设置信用标准,筛选客户,确定最终授信对象;⑦运用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个客户的具体授信额度以及授信条件;⑧对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商账外包服务,对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的控制;⑨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以及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⑩掌握主要消费贷款的种类,以及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的信用风险防范问题;{11}确定国债的适度规模,了解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外债管理;{1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社会信用体系;{13}了解世界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评级方法。

三、对信用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湖南商学院属于地方商科院校,所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企业,因此,在信用管理学的讲授过程中,侧重点必然不同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学术型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与能力培养。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信用管理学教授过程中,师生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换,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授企业信用管理的章节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互动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达到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思维,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善于利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想要使之发挥最佳效果,还需要作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准备达到何种效果,解决何种问题。例如,在讲到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时,我运用了一家民营企业的案例,给出了该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让学生讨论该企业在信用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由于引导得好,学生讨论热烈,列举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办法,其中不乏一些新颖想法,从而成功地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其次,选择符合教学目的的案例。比如,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的信用管理的教授时,我选取了格兰仕等一些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案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做好案例点评工作,这也是案例教学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通过点评,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并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以应用。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的方法很多,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实训体验、影像放映等。笔者在信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解企业资信调查时,引入实训体验,让学生选取现实中的一个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该企业相关信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尝试撰写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分析该企业的信用情况。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实地考察教学。今后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到一些大型的企业、银行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参观、考察,实地了解信用管理部门的运作、信用管理人员的职责、客户资信的评估、信用额度的审核与发放、应收账款的管理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4.改变考核方式

以往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仅凭一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学生的成绩,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期末考试中,可采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与现场抽题答辩的考核方式。教师首先选取若干信用管理案例;然后让学生抽签选择,确定各自的案例后,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最后进行现场答辩,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余凯成.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萧晓东.管理模拟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经济管理[J].新管理,2001(22).

[3] 张艳玲,刘艳良.管理学教学模式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3(5).

[4] 侯宝力.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3(8).

[5] 苗雨君.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1).

[6] 施斌.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4).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确立消费心理学评价原则入手,提出课程评价中实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全面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以知识理论应用评价为基础、以实践技能应用评价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形成评价为扩展的发展性全面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课程评价 改革

0 引言

消费心理学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类核心课程。为更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同时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消费心理学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内容选取以及考核方式等均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特别是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逐步探索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与考核模式。

1 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存在问题

目前该门课程评价当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课程评价目的定位偏离;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内容范围过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缺少反馈。当前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合理性,偏离了高职高专应用技能型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的目的,借由课程评价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多数学校该门课程采取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闭卷期末考试,试卷都有“标准”答案,以期望达到评价的公平性,但统一而单一的考核模式,不能适应层次复杂、基础和能力各异的学生。只侧重终结性考核,在日常课程的学习中,缺少对学习过程监控和把握,不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也很难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考试的内容多强调基础知识与理论,忽视了技能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不能全面評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反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热情。

2 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注意要点

2.1 评价知识技能并重,实现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高职高专教育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其特征是基础理论知识够用、技能应用能力强、职业素养高、职业岗位适应性强。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体系设计要摒弃以往重知识轻实践的模式,代之以知识与能力并举,突出实践检验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评价模式。在评价过程和内容的设计当中,突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实现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接,全面衡量与评价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2.2 确立明确的评价目标。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实施中,要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一方面检验学生理论掌握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与水平,是否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课程评价最主要的目的;第二方面监控学习过程,及时反馈信息,督促及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最后在以上两个目的实现的基础上,教师判定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断改进课程,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必须转变仅仅以“考核”、“分数”为出发点的课程评价观念,考核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分数不是绝对标准只是一种相对性参照,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完善必须以明确而科学的评价目的为导向。

2.3 发挥课程评价的激励监督作用。消费心理学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发挥其激励和监督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且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邀请消费心理学课程学习较好的同学,发言介绍经验,让任课教师和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总结评判,提出合理的建议。课程评价的激励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在自我激励作用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在课下会主动刻苦钻研,这种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显得非常重要。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也是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一种监督,通过课程评价,综合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成绩不好的学生,认识到资金存在的不足,对自己也是一种监督。

3 评价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3.1 导向性原则。消费心理学课程,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导向,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消费心理学的评价,还应注重时效性,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该专业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及时更新评价指标,发挥专业人才需求的导向作用。

3.2 科学性原则。消费心理学课程,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即相关的评价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专业授课情况,并结合该专业的基本发展概况,不断做出调整,在相关指标权重的设置、指标的更新方面,要遵循基本的学科发展规律,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3.3 可操作性原则。消费心理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实际教学效果、学习质量,并不是简单的几项评价指标就可以概括的。因此,在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测试,提高相关评价的可操作性,注重细节技术性问题,提高消费心理学的评价水平。

4 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三个转变

消费心理学课程在实现任务驱动、小组学习改革基础上,实现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全面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以知识理论应用评价为基础、以实践技能应用评价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形成评价为扩展的发展性全面课程评价体系。

4.1 评价内容转变,实现评价内容全面性,知识与技能综合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主要侧重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职业素养与态度情感等而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注重应用的课程,教学实过程当中应摒弃“知识本位”的思想,强化能力与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应的,在评价内容选择上,必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检验和评价。借助于教学任务的布置、实施和展示环节,针对每一次任务设计完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既要包括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也兼顾学生分析和应用能力,既要包括学生小组合作精神也要兼顾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既要包括职业素养也要包含职业思维意识。

4.2 评价方式转变,实现评价方式多样性、过程化。结合消费心理学课程任务要求,布置多样性的任务完成和展示方式,根据任务要求设置相应的评价模式。可以采取实践操作、课堂汇报、消费调查、书面报告提交、情景模拟、校外实训、主题讨论、实例分析、校内竞赛等多种形式。每个任务根据内容和形式要求设计可操作的、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任务实施过程观察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的表现,以任务调查、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课程评价模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真正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结合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实施,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更侧重过程性评价,各评价主体要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化、阶段性的评价,各小组根据评价反馈持续改进课程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

4.3 评价主体转变,实现评价主体多元性。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根据任务差异,选择适当的评价主体,从全过程和整体上,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一方面,通过教师、学生、企业等多主体的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课程评价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另一方面,加强自评、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等形式的评价,尽可能实现评价的公正和客观。例如,课程小组任务——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需要分析,其中包括三个主要任务环节:联系合作企业开展具体产品消费者需求调查,与企业交流调查结果,以及具体产品消费者需要的课堂汇报。这个任务评价主体设计上包括了企业对学生联系企业和调查实施与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教师对任务过程及成果的综合评价,小组间完成情况互评,以及完成任务中组员之间协作、态度等的互评。多元化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任务评价,既保证课程任务评价的全面客观,也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协调。

5 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当前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在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改革方面,要结合市场营销领域最先进的理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提高课程改革的时效性,更好地发挥消费心理学课程评价的教育意义,为社会培养更加专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妍.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9.

[2]吕宇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13.5.

[3]高秀石.高职高专教学考核模式改革刍议[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徐娜.论综合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方面的作用[J].才智,2014(31).

[5]赵玉宝,郑淑清.校本课程的价值维度与研发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6]李宝庆,靳玉乐.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已在工程教育领域被普遍运用,且我国正在大力推行“OBE认证”“新医科”“互联网+”和“一流课程与专业建设”等重大战略,普通本科高校正在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作为应用型学科,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因此,探索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实效,保障课程目标与毕业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持续提升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护理学;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混合式教学;学习成果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而护理学专业人员作为分布在临床的医务人员,尤其在“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健康战略目标下,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更是从医院延伸到了社区和家庭,这就意味着对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将要求更高。因此,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探索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制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护理学专业于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至今才10年,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于完善,更需要用理论指导教学改革。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作为教育理念中的一种,成果导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会一直坚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发展的唯一导向,关于这一理念,最早是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提出的[1]。在成果导向理念中,对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环节和实施环节十分关注,希望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实现自主学习,感受学习所带来的价值,进而收获相应的能力。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各学校对成果导向理念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认可其应用的价值。关于成果导向理念,在教育中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学生是利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收获了怎样的学习成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果?这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是很难实现的,大多数情况下,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从既定的几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而是仅仅对学生的记忆形成一种刺激[2]。但是学习的目的并非单一的记忆,而是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成果导向理念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学习内容外,要明确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守旧

在医学模式逐渐转变的今天,护理服务已经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传统护理教学中以疾病为中心,现如今的护理教学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方式也更注重对患者的整体性护理,因此,传统的护理学教学模式依然无法适应患者的病情控制,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也不能满足现代护理行业的标准。

(二)教学手段亟待改革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涵盖面广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在学习抽象内容时对其知识有清晰的理解。

(三)存在部分教学内容落后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很多过去难以攻克的疾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于是伴随临床实践的发展护理教育诞生了很多新理论与新知识,然而传统的护理教学过程中,所讲述的仍然是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或者是病人的典型症状特征,没有考虑到伴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疾病自身变异所带来的变化,导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落后的教学内容使护理学专业学生无法满足现代医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护理见习带教缺乏明确的规范

临床见习是护理专业开始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学习的桥梁,在临床见习阶段,学生不仅有了更多的机会与病人接触,还能够透过实践,对课堂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结合病情变化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护理见习带教没有明确的规范设计,不仅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而且一些学生对临床见习环节并不重视,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机会。

(五)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这是保证护理事业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护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仍然有待提升,为了满足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拓宽视野,深入临床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了解护理学课程中应有的前沿创新内容,不断更新老化的知识结构,带给学生更新的思想和更专业的教育。

三、OBE指导下的护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在OBE的指导下,对于护理学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路首先要将教学的目标或者是希望学生能够达成的学习成果确定下来,然后以此为导向实施具体措施。采用合适的方式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衡量,在衡量与评价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足之处进行持续改进。

(一)重构课程目标

从成果导向教学的定义中我们能够发现,在该理念的引导下,课程目标通常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之后所收获的成果,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意味着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OBE理念实现了以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与评价。另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是成果导向教学关注的重点,成果导向教学对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逐渐形成了一种三维立体的概念,那就是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上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基于此,护理学教学团队需要结合护理学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对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内容,推荐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结合知识的维度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来对学习目标做出明确的划分,同时借助二维度分类表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设计,让整个教学流程实现统一[3]。

(二)优化课程内容

成果导向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教师要在教学期间将学生作为工作中心,以成绩作为工作导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的不断改革,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情景模拟等方式下,使学生有机会熟悉各种各样的就业岗位。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凸显出来,打破教学难点的束缚,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让学生在今后成为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都足够满足竞争条件的全能型人才[4]。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会收获怎样的学习成果对成果导向教学十分关键,因为这是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核心,学习成果与学生在就业之后的能力之间也息息相关。因此,所指定的课程内容一方面是要保证理论与实践共存,另一方面要注重这些知识的先进性。要与临床护理专家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针对近年来的疾病谱变化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好护理学应该作为主要教学具体方向,以拓展训练的方式将新技术和新进展融入教学中,保证护理学的教学工作能够与临床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实际上,护理学课程中存在很多护理工作内容重复,使学生在不同时期重复学习,因此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课程的整合,既能够使课程与临床相符合,又能够释放更多的课堂时间,利用精简后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可以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

(三)通过混合式教学实现部分翻转课堂

结合当前大多数学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情况,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新医科背景下的护理学教学改革。目前护理专业的教学班集中化,班级容量通常比较大,平均每个班在50人左右,教学时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形式仍是一言堂为主,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关注和锻炼非常少[6]。如果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传统课堂的全面改革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按照既定目标实现教学课堂的部分翻转还是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视频实现自主预习,然后在平台上进行课程前自我评测,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这些疑问在教学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通过平台信息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能够在理解学生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出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既可以看作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可以看作是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付出努力。

3.课堂教学后,学生需要利用教学平台在线系统完成课程的学习评测,做好实训作业,对课程开始前的评测内容而言,这部分评测更多的是前者的升华,无论是在知识点考查上,还是在难度上都比之前的测试更严格。课后的测试和实训作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将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案例中,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足够强,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上传一些拓展性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四)以形成性评价指导持续改进

关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评价,首先,需要建立起成果导向下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结合绩效和社会需求制订相关的培训目标,然后再结合目标对毕业要求进行确认,以毕业要求为依据,建立课程体系,之后再按照课程体系来搭配教学资源。其次,需要建立起成果导向下的教师教学评价目标,这一教学目标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学生做了什么。关于学习的成果,除了实践能力以外,还包括心理素质、价值观等,这些能力在和行业前沿技术进行匹配时,要注重比例的合理性。另外,针对学生还要提供专业素质和课外实践等一系列的教育。再次,需要建立起成果导向下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式主题,结合各种各样的课程类型,方便被评价教师及时接收到评价者的建议。最后,需要建立成果导向下的动态教学评价机制,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于行业专业和地位的不同,采用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截然不同[7]。

OBE理念指导下护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在针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将评价的持续改进与指导功能发挥出来。具体的考核体系应该富有多维考点和多向评价,也就是要保障考核体系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过程有真实、客观的反映。发挥在线教育平台的作用,针对学生学习前后的评价结果判断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以及分析等多个方面的情况,让学生透过即时的测评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否如预期一样;根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加上线上的学习数据和信息,对学生在护理学专业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进行判断,由此辨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环节都可以成为综合成绩评定中的一部分,按照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最后,学生护理学专业的学习成绩应该由多个方面构成,除了期末的卷面成绩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完整地呈现出来,同样也只有完整地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才有利于新医科背景下教学的改革落实,让OBE理念成为护理学课程发展与创新道路上的助推力。

四、结语

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背景下,护理学专业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创新和突破实现教学改革。基于OBE理念下的护理学教学改革,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将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学习三个环节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三个环节的互补,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氛围明显改善。OBE理念下护理学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这对于整个教学工作而言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清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的条件下,针对护理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因此,会在学习期间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不仅是教育改革所期待的结果,同时对护理行业而言,也是收获更多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许瑜函,朱慧,项乐源,等.OBE理念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的优化设计探索[J].中医教育,2021,40(5):17-19,29.

[2]赵婷,祝小红,何伟明,等.教学医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评教体系构建与探索[J].当代医学,2021,27(26):189-191.

[3]唐庆杰,吴文荣,陆银平,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的课堂教学活动之设计、组织与实施[J].高教学刊,2021,7(23):93-96.

[4]申天恩,夏重鑫.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概念内涵、理论溯源与发展态势[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4):49-54.

[5]闫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1,12(11):72-73.

[6]马国勤.成果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5):62-69.

[7]吴晨曦,高静,柏丁兮,等.探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61-62,123.

◎编辑 郑晓燕

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学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一、物理学史课程在物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而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理学概念和思想发展和变革的过程,研究物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怎样不断开拓新领域,怎样产生新的飞跃,它的各个分支怎样互相渗透,怎样综合又怎样分化等各个方面。

对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物理学史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在物理学史课程中,通过对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定律、原理和理论的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物理学基本概念的变革,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物理学的发展过程的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

2、通过对物理学发展过程的具体了解,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和理论的实质、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方法、物理学发展动力和矛盾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感受科学创造精神,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素质。

3、通过对物理学发展过程及物理学科学创造过程的阐述,使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条件、哲学思想、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关系,了解科学真理的相对性和科学认识的动态性,了解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从而加强辩正确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继承和发扬优良的科学传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物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最集中、最本质的表现在物理学基本观念和相应的物理世界图景上的演变上。这种演变又鲜明的反映在物理学思想的根本变革。近年来,物理学的基本观念经历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超距中心作用+机械決定论”,到经典电磁场理论的“非中心力+媒递作用观+场”,到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质能关系+等效原理+时空弯曲”到量子力学的“量子态+不确定性+几率决定性”的深刻变革等。

物理学的发展总是以物理观念、物理思想的突破为先导和基底的。正是伽利略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思想,得出惯性定律,才把力学的研究引上正确的途径。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深刻地影响了爱因斯坦,终于迈出了创立狭义相对论的步伐。

二、物理学史课程教学的现状

虽然物理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目前在高校物理专业物理学史课程的教学中,所能达到的效果却很有限,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物理专业的所有课程中,物理学史一般是选修课,除了个别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外,多数学生选修该课程是认为取得学分更容易一些,一般没有挂科之忧,部分学生来听课是迫于考勤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甚至根本就不听课,一直在玩手机或做别的事情,这种现象相当普遍,虽然课也上了,但学到的知识却是寥寥无几。

2、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上,多数老师只注重自身教学的条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上课时只顾自己讲,关注学生较少,课堂很少有互动,加之该课程本身难度不大,而且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画面多,翻页快,虽然做到了信息量大,但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能留下印象的知识和画面却很少。课上没有互动,课下又见不到老师,学不到知识就在所难免。

三、物理学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才能改变以上被动的局面,在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容易才选修该课程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是关键所在,近几年通过几届学生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物理学史的传统授课内容主要是按照物理学各分支,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现代光学、天体物理学等发展的历程。虽然这样的教学内容完成了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但其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为了适应教学目标,克服传统教学内容古板生硬、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等不足,在讲述物理学各分支的过程中,首先讲述这些物理知识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哲学思想的发展水平等背景知识,特别强调中西方的对比,而物理学知识则是简单讲述,因为作为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其他课程基本上都学过了,如在讲述力学发展史前,先以较大篇幅介绍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历史背景,然后再讲述物理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讲到某个物理学家时,除了简单介绍其物理学贡献,还用较大篇幅讲述其成长背景和成长过程、生平趣事、哲学思想等,甚至是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及性格缺陷等负面因素也做些介绍,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物理学家,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家也是人。

2、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为了克服传统授课方式的单一化和被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授课方式进行上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史不同于其他物理课程,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看懂,这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将那些浅显易懂的内容直接由学生进行讲述,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同时根据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打分并记录,作为平时成绩,这样就给了学生动力和压力。老师不仅在内容上进行点评,还把学生讲述的语气、语速、发音、精神面貌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还锻炼了口才,提高了综合素质。在点评的同时将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扩展,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课本以外是知识和信息。

(2)在每次课的最后环节,将下次课将要讲述的内容提炼为几个问题罗列出来并让学生记录,要求学生课下预习,在下次上课时让学生讲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预习过的问题,然后根据回答的情况进行打分,打分结果不仅是回答问题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是这个学生所在组全体学生的成绩,这样使学生就有了空前的压力和动力,迫使他(她)课前必须认真预习,一旦被提问,将是代表全组同学回答问题。

(3)当课程讲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讲过的内容凝练出几个有一定深度和难度课题,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准备,要求广泛搜集资料、整合资料、撰写论文,并將主要讲述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文稿。经过规定时间的准备,每组推选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答辩,讲述学生还要回答评委会提出的问题,每组学生推荐一个学生和老师组成评委会,对讲述学生在内容、效果、仪表仪态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老师和学生评委打分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权重计算总成绩,这个总成绩也是该组每个学生的成绩,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巩固、提高,并在各方面得到锻炼。

3、改革考核方式,实行多元化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课程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非常类似于我国的高考,即一考定终身,大部分课程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左右,虽有平时成绩,但由于占比少,更重要的是流于形式,不能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使得学生为了不挂科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将赌注压在期末考试,于是,各种作弊手段纷纷涌现。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多元化考核方法势在必行,就是把各种考核体现在平时的学习中,物理学史是考查课,为实现多元化考核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体考核方式、形式、内容及所占比例见下表:

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考核,并且大力提高这些考核方式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调整教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有了压力和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小君. 物理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9年8月,第28卷第4期。

[2]陶宏义.物理学史的素质教育因素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0卷第4期。

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心理学

当前国家和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师资队伍与教学方法,获得良好效果。但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心理教育课程依旧存在缺陷。而在其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心理健康课程提供新的教育思路。积极心理学指的是通过当前心理学中完善的实验方法以及测量手段,对人类美德和积极力量进行研究,基于组织环境、积极情绪体验与人格气质挖掘人类心理健康潜能,使得个人和社会环境相协调。因此在应注重积极心理学在大学心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一)使课程体系更平衡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可知,为使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平衡,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1)树立教育课程目标。一般高校在构建心理课程是会将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作为教育目标,以此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避免受心理问题影响发生恶性事件。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该教学目标。因此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将积极心理教育定位重点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勤奋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其朝着幸福人生迈进。(2)落实积极的心理教育内容。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能够提升学生应对未知问题的能力[1]。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应只局限在眼前片面情况,而是需要注重未来发展,考虑到学生心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基于此进行有效治疗。(4)落实积极的心理教育手段。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积极心理学,能够增强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可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使心理教育体系更先进

高校在心理教育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能够使课程体系更先进,并且不断创新心理教育治疗模式。在积极心理学角度可知,心理教育治疗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通过温暖、亲和、温柔的形象获取学生的信任,将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视为需挖掘内在潜能、抑制消极因素的整体。此外,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应在课程各环节贯穿积极心理咨询,结合学生的特点,保证心理咨询的针对性,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应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整治,落实观察、倾听工作,分析学生行为,引导其区分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并鼓励该学生,挖掘其自身潜力,使学生明确自身优势,消除消极心理。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常规化的心理学课程

高校开展心理教育时融入积极心理学可构建常规化教学体系,增强心理健康课程的针对性以及系统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不同年级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会有放松学业以及过度娱乐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结合该问题进行心理疏导。高年级学生面对的社会压力,因为要面临就业以及升学等选择。学生顶岗实习时,就业以及实习方面会存在心理落差,也将影响其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在大学生就业以及就业中开展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学教学缺乏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注重预防心理疾患,并且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其主要是个体内部的塑造能力,而不是将缺陷修正。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备抵抗精神疾患的力量,预防的任务主要是建造和人类自身力量相关的科学,探究个体身上如何培养出这些品质是其使命[2]。另外,每一个体在某一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受到心理性格缺陷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心理学可使个体挖掘自身潜力和突破个人能力,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成为优秀人才。虽然现阶段积极心理学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教师可以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内容,使心理教育成为具有综合性和实际效果的课程,以此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线上心理学教学

为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效融入积极心理学,并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当前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行为习惯,那么教师可拓展信息化教学方式,以此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使积极心理学更好的融入到心理教育中,例如设定网络平台内容以及个人权限等,这可确保网络空间公开性和隐私性,以此对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另外,线上心理教学形式符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以及学习习惯,可使学生敞开心扉,深入分析自身心理上的缺陷。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能够有针对性的挖掘学生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做好疏导与调整工作,并向学生传达积极心理学理念,使学生通过心理教学课程,准确认识积极心理,开发自身潜力,提升某项专业领域能力,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目前积极心理学还没有广泛应用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得心理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这就需要高校心理教育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内容,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3):126-127.

[2]郑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策探究[J].广西教育,2019(27):138-140.

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期间,身心的逐渐成熟使得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日益强烈。生理的成熟、学习压力的骤减、优美的学校环境,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纷纷坠入爱河。根据弗洛姆在其名著《爱的艺术》中的说法,爱情是建立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男女双方产生的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高尚情感。 ①但是,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恋爱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例如,近些年来,有些高校出现了好几例大学生情杀的案件,这些都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不健康引起的。总的来说,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动机不够端正。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学生在青春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学习压力的骤减、身心的日益成熟、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和异性频繁的接触都给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温厚的土壤。然而,由于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很多大学生谈恋爱的并不是因为内心深处萌发的对爱的渴望,而是出于各种各样非爱情的目的,例如,有的是为了摆脱寂寞,有的是寻求刺激,有的是为了所谓的“面子”,有的是为了寻求恋爱经验,有的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影响了爱情的健康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创伤。

2.恋爱观片面或偏激。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可以说是非常单纯的,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直接也比较强烈。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导致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出现两个方面的极端。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另一半,自己对其忠诚,对方也应无条件毫无保留地对自己,终日将自己和对方“绑”在一起,认为这样才是爱情。他们认为一旦在一起了就要永远在一起,对爱情的投入过多。这样的爱情不但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旦一方出现背叛,另一方就难以接受,做出偏激的事情来。有的是终日沉迷在失恋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严重的甚至会对对方做出报复。近日,某武汉高校出现的情杀事件恋爱观过于偏激的结果。而一部分学生将恋爱仅仅作为体验的过程,为了恋爱而恋爱,显得太过随意,没有付出应有的责任。

3.对于婚前性行为过于草率。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以及心理上对异性的亲近,不少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就与另一半发生了关系。根据调查显示,在与恋人的交往中,有15.7%的大学生表示发生过性关系,13.1%的学生表示曾经同居但未发生性关系。在与恋人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有31.2%的学生认为是一种生理需求而体验性行为,19%的学生是一时冲动而发生了性行为。在与恋人发生性行为后,有26.1%的学生会自责或后悔。对于未婚同居的现象,有26.5%的学生认为不可以,而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要上方愿意,别人不应干涉。②虽然性行为是爱情的一个方面,但是大学生对性行为采取过于草率的态度,处理不好可能对双方都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③如今,恋爱在高校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不少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大学生由于处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恋爱心理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恋爱越来越低龄化,是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根据调查显示,几年前,大学生大多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恋爱,现在许多大学一年级学生就已经开始恋爱,甚至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坠入了爱河。大学生的恋爱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逐渐上升。

相对于社会人之间的恋爱来说,大学生恋爱比较注重精神上的丰富,对物质的满足追求较少。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大多比较单纯,认为爱一个人就是爱这个人本身,与她或他的出身等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爱情比较纯真。但同时,大学生对于爱情也显得比较随意。毛泽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如果以这个标准来判断大学生的恋爱的话,估计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耍流氓。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恋爱仅仅处于精神或生理上的满足,摆脱寂寞的情绪,或追求所谓的浪漫、超脱,而“毕业就是分手”,较少人会为自己的恋爱付出应有的责任,这些恋爱心理正越来越占据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主流。

大学生的婚恋观也颇具特色。近年来。国家政策放宽了对已婚者参加高考的限制,许多高校也允许学生在大学期间结婚。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婚姻家庭的实践,但是他们的婚恋观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其未来的家庭、事业选择与发展。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现如今,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恋爱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或明或暗,有的甚至酿成了悲剧,给大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本人认为,对于大学生的这些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并适当地进行性教育。中国的高校大多不重视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很少专门开设一门课程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性方面的教育就更少了。个别有关于这方面的教育的课程,要么夹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了一小点,要么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对于普遍的学生来说,并没用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因此,有些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有时候甚至会作出偏激的事情来。④对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一方面,专门开设恋爱方面的课程对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恋爱观;另一方面,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恋爱中发生的问题给予心理上的引导,使得他们遇到恋爱心理问题时不至于作出过于偏激的事情来,从而得到良好的解决。

2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素质,在遇到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时,要懂得自我调适。恋爱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不少大学生在恋爱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即恋爱心理问题,这些都对他们的成长之路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学会对恋爱困境进行自我调适就显得特别重要。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心理困境或心理困惑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情况: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不懂得如何与异性朋友进行交往,对于婚前性行为过于草率,失恋后无法自拔,单恋的纠结,各种恋爱纠葛等等。对于这些心理困惑,大学生首先要冷静不可作出偏激的事情来,其次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或者做些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以此进行恰当的调适。

3丰富大学生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恋爱固然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爱情并不少人生命的唯一。在恋爱过程中,大学生应树立合理的恋爱观,且不可为了爱情放弃了其他的一切,不可因为爱情而放弃了学业、朋友等其他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出了学习以外其他各方面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也可让大学生不至于将全部身心都放在爱情上面,以至于爱情失败后无法释怀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

2.彭立学:《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问题分析》,《世纪桥》,2012年第1期。

3.卢勤、周宏、邵昌玉:《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底1版。

4.夏丽,郝敬胜:《浅谈大学生恋爱常见心理问题与调试》,《社会研究》,2012年2月。

5.廖海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衡阳师范学院报》,2005年2月。

6.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9月。

作者简介:

田鹏(1988-),男,汉族,籍贯,山东诸城,学校:汉口学院,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上一篇:桥梁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土木实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