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

2024-08-12

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第1篇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 灵感得到激发。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 比较死板, 缺少灵活度。课前, 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 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 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 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 只会赶进度, 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 不以小学生为本, 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 脱离实际, 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 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 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 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 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 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 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 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 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 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 有点含糊不清,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

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 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进行自主阅读教学, 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 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 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 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 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 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 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 同时, 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 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 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 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3.2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 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 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 因此,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 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 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 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 长此下去, 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3.3 打造课外阅读文化,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 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 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 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 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 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 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

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 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必须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让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蕴含思考、融合深度的同时尽可能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03)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03) .

[2] 逯宝和, 汤铁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09) .[2]逯宝和, 汤铁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09) .

[3] 张明林.走向生本, 走向生活, 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08) .[3]张明林.走向生本, 走向生活, 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08) .

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第2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师观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从“教师是服务者”“教师是导航者”“教师是研究者”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观的时代特征与内涵。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观 角色

前言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功能,还要有广阔的视野,高度的学科专业水平,更要求教师不仅是学者而且要成为教育家,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变中,教师无疑是变革中的核心因素,而变化的重心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树立新教师观,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是服务者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充分诠释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所以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待学生不能“俯视”,应该“平视”,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真诚、公平地对待学生。如果说教育是事业,而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那么为学生服务就是教师的奉献所在,倾囊相授即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锋如是说。而我想说,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是否永远投入到为学生服务之中„„

二、教师是导航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扶着小孩走路,目的是要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变化的核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导航者”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覆盖面广且更新迅速,教师要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时间里把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统治地位早已被动摇。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一学科知识来源的地位也己经动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网络教育的开展,使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使其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 1

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远远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单角色,而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潜能。利用自己已拥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更加灵活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把握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不断地在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学生向更高远的目标奋斗。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经验和榜样的作用,成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进者与催化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试,自我选择,鼓励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动机,并能使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三、教师是研究者

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的实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不能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现成的研究成果,或是不假思索地把一些陈旧、牵强的理论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在实施行动中自己去研究与探索,以研究者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定期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对不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只有把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才有希望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才能使自己持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发展自己。同时,这也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例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个性化的人,需要的是一种能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人。那么,未来的教育就需要增加对人们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的培养,建立终身的教育体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旧有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不断地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等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等等。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总之,新课程为教师的角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自主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的教师观与角色转变》

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第3篇

然而, 受传统观念影响, 不少实验教学人员因为自身归属教学辅助人员范畴, 要么缺乏忧患意识、不思进取而安于现状, 要么因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不安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另外, 由于有些单位缺乏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长远规划, 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和待遇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致使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学人员留不住、调不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和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因此, 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 如何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 就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1 正确认识在大工程观下高校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教学人员是高校教学的直接参与者, 应该说他们是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生力军, 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高校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较大, 但与之相应的软环境建设并未及时地跟上, 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人员的量与质、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实验教学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

由于软环境的核心是人, 实验教师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发挥着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指导作用, 没有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就不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和量。同时高校的实验室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师为学校的科研奉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和作用。

实验教师还承担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其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实验教师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方法、改革实验手段, 及时把各种技能和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敬业精神的培养和师德的考核

建设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训练有素、相对稳定并具有敬业精神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定编设岗, 竞争上岗, 增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力量;提升实验教学人员的职业素养, 培养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敬业精神, 正确引导他们认识自身价值, 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求实奉献、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自觉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 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 做到热爱教育事业, 安于本职工作。以在实验室工作为荣, 自觉地热爱实验室工作。具备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科学的管理方法、高尚的道德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为教学、为科研、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认真对待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课的效果。学校应将师德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实验室年终考核, 对实验教学人员的思想品德、工作动机等方面定期予以考评, 常抓不懈。

3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以培养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以专职为主”方法,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遵循“短期聘用与长期聘用相结合, 以短期聘用为主”的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原则。

学校应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优化现有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如支持现有实验教师接受在职教育, 鼓励他们攻读学位提升层次;或有计划地安排年纪偏大的实验教师进修访问以拓宽视野;或借助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通过校企合作, 培养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或对外提供技术培训来锻炼队伍;或鼓励新、老教师结对,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等等。通过以上这些途径, 将现有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打造成一支队伍稳定、技术精湛、学术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勇于奉献的高效的学习型实验队伍。

还应采取有效措施, 引进一批高层次、高学历人员到实验室工作, 按照学科、专业的需要, 选择有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实验队伍, 如直接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技术应用第一线及实际生产第一线引进高素质人员, 这样可发挥他们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优势, 以改变现有实验队伍的素养、学历、专业、知识、年龄等结构。

4 加强岗位练兵,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要贯彻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实验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朝着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发展、加强生产实习实践环节、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并能运用专业理论和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当然就对实验教师自身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较高标准的要求, 也就需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岗位练兵, 以期全面提升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

注重实验室的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集体听课制度, 组织互相听课, 课后集体评议, 及时反馈信息, 以提高教学艺术和质量。要求实验教师备课时, 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增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定期检查实验课教案和实验课质量[3]。对新进实验人员, 指定高一级实验教师给予教学业务指导, 督促其认真钻研实验教学大纲, 具体指导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 在正式授课前都必须进行试讲, 集体评议合格后才能上岗独立开实验教学课。通过定期研究实验教学方法, 以促进实验教学质量上档次。

坚持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 要定期安排理论教师分批进入实验室工作, 这既可以深化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利于课程的教学改革, 又能不断提高他们自身实践能力;同时, 对于提高固定编制的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所裨益, 有助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最终实现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全面发展的目的。

主动吸纳实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组织他们为相关实践教学建设出谋划策, 使得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便于提高实验教师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认知度, 也使得其教学过程更加符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实验教学还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 建设好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要求加强高校教育实践环节, 提升大学生以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复合能力。因此要鼓励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使接受本科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 这也就要求实验教师熟悉各种仪器设备在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中的作用, 掌握企业技术应用的最新情况,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这些都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5 制定政策, 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并落实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实验室各自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可以将实验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动机、实验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是否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开发及更新、实验室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及功能的开发、科研的开展情况等都纳入考核体系, 并将考核结果跟奖惩、评聘、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激发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热情。

制订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学校应拨出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奖励实验教师,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开展实验教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 增设“实验教学成果奖”、“实验教学新秀奖”、“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奖”、“优秀实验室工作奖”等奖项。当实验教师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和成果时, 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以肯定成绩、表彰先进、鼓励上进。这对于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及提升实验教师的整体地位, 将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实验教师参与到本学科的学术团队中, 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 撰写科学报告和教育管理方面论文, 参加学术研讨, 进行学术交流,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科研意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进而作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学术带头人, 通过积极申报各类课题, 带出高水平的实验室科研群体, 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此外, 实验教师应主动承担实验教材和习题册的编写工作, 这有利于他们熟悉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也为他们晋升职称创造了条件。同时要鼓励实验教师晋升职称, 逐步形成由助理实验师、实验师和高级实验师组成的多层次、强能力、宽领域、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6 结语

总之, 高校实验室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师科技发明的重要基地, 是实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工作水平高低本身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实验室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中的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校整体发展和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建设好实验室的首要条件。因此, 我们一定要加大改革力度, 从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的支持, 把高校的实验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

摘要:实践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认识论的基础, 要贯彻落实大工程观, 必须重视和改革实验教学。因此, 必须重视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正确认识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 提出要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培养, 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提升学历层次, 优化素质和结构, 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实施科学管理, 采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大工程观

参考文献

[1]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35~38.

[2] 王雪峰, 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19~23.

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第4篇

《全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厌烦,没有一丝兴趣和激情,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得瞎编乱造,抄袭佳作应付检查及备考。作文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可见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写好作文呢?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

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笔者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 “眼睛”、“粉笔”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笔者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出来。根据他们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笔者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抓住了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文题目,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写、能写作文。 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写作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前提下,只有教师及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2.1 让学生学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

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笔者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

2.2 让学生学会联想。

什么是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即写作材料)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海,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讲到学习刻苦,不由得想起匡衡凿壁偷光;议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的感人事迹一件件涌上心头;若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及其《谈骨气》浮现眼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自觉地由口中吟出,仿佛又看到了那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的朱自清,还有那长须飘飘、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也决不屈服的闻一多;如谈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则回响耳边;要论亲情,难忘朱自清的《背影》,以及自己父亲的叮嘱和母亲的抚拍。文章的内容不只是记人叙事,还得写景状物。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这也得借助联想。通过联想,找出甲事物和乙事物(或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点、相似处,再运用拟人、比喻、通感的形式把这种联系、相似表达出来。《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描写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众多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不断变化着的云的不同姿态。对云的姿态的准确描绘,也得益于作者在观察基础之上的联想。 

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第5篇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人本位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过程设计中,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是贯彻实施新理念的基本原则, 必须毫不动摇的贯穿于一切教学活动的始终, 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这是我们设计每一堂课和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新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之所在, 必须高度重视, 时刻不忘, 坚持到底, 持之以恒。

(2) 以发展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能力定位课堂教学的目标, 把教学的价值观与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有机统一, 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多下功夫,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数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 应更加注重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运用参与式、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的新教学模式, 充分展现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形成学生独立学习, 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永久的数学基础。

(3) 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善于独立思考, 努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 再创造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恰当创设切合实际而富有情趣的背景材料或研究性课题,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 让学生充分体验在数学学习与运用过程中的精妙和乐趣,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4) 坚持知情并重的原则,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间的关系, 把德育目标贯彻、渗透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以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应用趋势, 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了解数学的社会需求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从而真切感受数学文化, 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并使之成为正确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实现数学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标。

(5)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者和参与者, 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中, 注重自己的教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 把学生的学法研究摆在与教法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关注学的方式, 学的过程和学的效果,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他们养成高效、科学的学习习惯,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永恒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

(6) 优化学习环境, 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治学严谨认真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 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 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 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 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 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 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让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7) 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 强化应用意识。不论是问题的引入, 还是知识的学习, 能力的培养, 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中不过分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 避开高深的概念名称, 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编写例题、设置练习, 这样, 一定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数学有趣, 数学不是与生活分割的赘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感悟生活中的数学, 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8)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它将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理念, 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的智能化工具 (智能绘图、快速运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等) 进行自主的数学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有效推进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从而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要求。让我们认真踏实的做好新课程改革的每一步, 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示自己的才华, 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射出他们青春更加绚丽的光彩!

摘要:新课程标准即将进入全面实施,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 首要的是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调整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更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刘芳.中小继续教育教材[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3.

新理念下阅读教学观范文第6篇

这能不让人痛心吗?这只是孩子的过错吗?我们就不该好好反思反思吗?冷静想想,我们就不难发现:以往的作文教学,功利主义色彩太浓,过分依附书本,过分迷信间接经验,过分强调读写结合,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要求学生成人化,过分强调文体与模式等等。一副副镣铐,不仅仅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严重用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就诞生了一个个荒唐的故事,一篇篇“假、大、空”的习作。

可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遍了大江南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口号振聋发聩;“教是为了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经验也是知识;实践产生能力,实践创造知识,实践产生智慧;创设情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书本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联系,让孩子们体会到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联――新的理念猛烈地冲击着我们脑子中的顽疾;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更为我们点亮了智慧的火花。

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思考:语文到底该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过多方位、多层面的反思,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读书读报,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等良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流动的,有声有色的。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感悟人生,体验成败,从而产生创作的原动力。

我们应该把作文变得容易些。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作文太难了,老师的要求太高了。我们总是“痴心不改“的追求”“尽善尽美”,坚持要求每位学生每篇作文都要做到“中心突出,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具体,语言优美,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啊。

我们应该有系统有序列、分阶段进行训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

正好,新教材及时地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于是,我们便认真地开始了每一次“实践”的实践。

怎样才能设计并组织好实践活动呢?我觉得要分以下几步走――特别是刚开始时,一定要耐心做好引导工作。

(一)根据近期所学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动手能力选好实践活动的课题。

(二)根据性别、年龄、个性特点等将全班同学恰当搭配,以6―8人为一组,选派好组长。

(三)由学生推荐了3―5名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策划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及流程。提出总体要求,宣布活动主题,主要内容及可选形式等。定好主持人1―2名,评委5―7人,

(四)各小组长根据本组实际,与小组成员协商并确定具体内容与形式。

(五)小组成员分领任务,积极行动。包括收集、整理资料、信息、制作道具、排练等,一般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六)安排展示课,一般需2课时(连堂),让学生尽情展示、体验、感悟。

(七)展示结束,评委公布小组评比情况,全班同学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公开点评,评出“最佳活动小组”和3―5名表现最突出的“实践活动标兵”。

(八)各小组交一份简单的活动总结。策划组将获奖小组及个人名单公布在班宣传栏里。

(九)乘热打铁,安排一节写作课,写一篇与活动有关的文章。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字,除了努力设计、组织好每一次实践活动外,必要的写作技法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作文的评改也非常重要。

学生往往怕写作文,老师更头痛评改作文,工作强度大,繁琐不说,你花半个小时精批细改了一篇,学生拿到手上,随便看一下分数也就完了,只有个别学生偶尔会看看你的眉批和尾批。

为了让“评改”有成效,更为了让学生对写作文有兴趣,有信心,在新课标精神的启迪下,我开始大胆改革评改方法,变过去一贯制的“精批细改”为“多方交流,三管齐下”的新型评改方式。

“各方交流”是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的交流,“三管齐下”是指将老师的评改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和学生的自评自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具体操作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又分四步。

第一步:教师首先对全班作文做一次非常到位的精批细改,这是非常必要的。其一,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他人;其二,用事实告诉学生老师对作文及评改的重视,以此来引起他们的重视;其三,这是为后面将要开展的互评互改与自评自改做示范――让学生了解评改的具体内容及方式方法。

第二步: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进行评改前后的比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到修改的重要与必要,真切体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并对有一点点闪光点的文章及作者或能发表自已见解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修改习惯。这一步之后,学生对怎样评改作文应该有了初步感受。

第三步:老师把经过老师精批细改了的每个学生的作文发到每个学生手上,并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对改前改后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且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换阅读,交换意见,从而进一步感悟、体会、揣摩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第二阶段。分小组互评互改。一般三个同学一个小组,三人一起逐篇读逐篇评改。然后推荐出写得好的或有特色的,评改得到位的文章在全班交流。这样做,既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更能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在以上两种评改的基础上,再进入到第三阶段,即放手让学生自评自改。这样做便是引导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去再现个人独特的思想。为了防止流于形式,要将自评自改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第一步,要求用红笔评改;第二步,自荐当堂交流。交流时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并就修改前后做比较说明,其他同学也可发表意见,允许有分歧,鼓励争论。第三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表扬;第四步,课后将修改稿和眷抄好的文稿一同收上来,再进行整体或抽样检查。

此外,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多读给家长听,并要求家

上一篇:新课改书籍读书笔记范文下一篇:训练防中暑安全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