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

2024-07-04

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第1篇

做ct检查后吃什么

做ct检查后吃什么?我们知道,CT检查是一种辐射比较强的检查方法,做CT检查一定要遵循医师的指导。很多网友都在问,做CT检查后吃什么好的问题。除了多吃我们常见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外还有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做ct检查后吃什么? CT辐射较强,所以吃些防辐射损伤的食物是极好的。如枸杞、菊花、决明子。另外,常喝菊花茶也能收到清心明目的效果,枸杞清肝明目,对保护视力也有很大好处。

饮茶能防止视力衰退和恢复视力。国际上普遍认为饮茶有抗辐射的作用,能减少计算机荧光屏X射线的辐射危害。茶中富含的茶多酚(50%)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并与其结合后排除体外。

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适当供给。像花菜、卷心菜、茄子、扁豆、胡萝卜、黄瓜、番茄、香蕉、苹果这些。油菜、青菜、芥菜、卷心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可口菜肴,而且还具有防辐射损伤的功能。

本文来源:上海体检http:///021

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作者所在的医院进行该次研究的样本选取, 抽取自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患者80 例, 男性患者46 例, 女性患者34 例; 年龄在48~72 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58.54±4.8) 岁;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期在院治疗的单纯的肺部结核的患者80 例, 男性患者41 例, 女性患者39 例;年龄在46~69 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54.31±2.9) 岁。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患者对于该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为确保所有的研究对象的CT影像学结果准确且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选用的CT仪器型号为“飞利浦64 排128 层”。

1.2 方法

对该次选取的自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糖尿病并发肺部并发症的患者80 例以及同一时期在院诊疗的单纯肺结核的患者80 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从中比较分析糖尿病并发肺部并发症的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 为确保所有的研究对象的CT影像学结果准确且具有可比性。

1.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一系列的临床检查, 分别确诊实验组诊断为糖尿病并发肺部并发症, 而对照组的患者诊断为肺结核, 不患有糖尿病, 且两组患者具有明显的CT影像学表现。

1.2.2 CT扫描方法该次研究采用 “飞利浦64 排128层”的CT型号进行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 抬举双手, 嘱咐患者深呼吸后屏气, 然后进行CT扫描。 扫描的范围首先是整个肺部, 若发现可以的病灶, 再进行肺局部CT扫描。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为确保所有的研究对象的CT影像学结果准确且具有可比性, 选用特定的CT仪器, 型号“飞利浦64 排128 层”。 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CT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研究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 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80 例患者:有13 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 25 例患者CT表现为网织影 (其中, 10 例患者表现为胸膜下线) , 15 例患者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 8 例患者为小叶内间质增厚, 6 例为间质小结节, 4 例患CT表现呈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其余患者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观察组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显示:磨玻璃影患者1 例, 小叶间隔增厚患者2 例, 网织影的患者3 例 (其中, CT表现胸膜下线的患者1 例) 。此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动态影像结果

2.2.1 无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糖尿病的一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也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影以及多发的小片状影, 主要是呈2 个或2 个以上肺段分布, 从肺的病变呈度来看可分为3 级:轻度病变的患者有7 例, 中度病变患者20 例, 重度病变的患者有13 例。

2.2.2 糖尿病并发肺部并发症的患者从糖尿病并发肺部并发症的患者的动态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看, 此类患者的病变表现为活动性病变, 从病变的肺组织的形态上来看, 大片的融合病以及肺实质的病变比一般的单纯的肺结核患者更为常见。 病变区出现多发小空洞、大小、形态不一。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肺微血管、自主神经、结缔组织、以及呼吸肌等出现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的肺部疾病称为糖尿病肺部并发症[4]。 糖尿病并发的肺疾病一般临床表现为肺功能下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音减弱等;糖尿病并发的肺部病变一般有:活动性肺结核、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临床研究证实, 引起糖尿病肺部病变的主要机制是非组织的改变以及肺功能的改变[5]。 肺组织的改变最终导致氧气弥散距离延长, 曾经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糖尿病患者在Pa O2下降的时候患者的肺毛细血管会出现异常, 正因为这种异常有可能会导致机体的肺功能障碍[6]。 有研究发现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现象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红细胞2, 3-二磷酸甘油的合成障碍,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多致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向左移, 从而阻碍氧气的释放。 Pa O2下降导致各器官的功能障碍, 且各器官供血不足, 肺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机体呼吸, 糖尿病患者的肺毛细血管会出现异常致使氧弥散距离增加, 诸多原因下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7]。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 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80 例患者: 有13 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 (16%) , 25 例患者CT表现为网织影 (其中, 10 例患者表现为胸膜下线) (31%) , 15 例患者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 (18%) , 8 例患者为小叶内间质增厚 (10%) , 6 例为间质小结节 (7.5%) , 4 例患CT表现呈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5%) , 其余患者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 (11.25%) ;观察组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显示:磨玻璃影患者1 例 (1.25%) , 小叶间隔增厚患者2 例 (3.75% ) , 网织影的患者3 例 ( 其中, CT表现胸膜下线的患者1 例) (2.5%) 。 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肺部并发症与一般的肺部疾病相比, 从CT影像学结果上具有显著地差异, 所以临床可以通过CT影像学检查对本病进行诊断, 同时还能与其他的肺部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

糖尿病的患者除严格检测血糖和吸烟的情况外, 平时还应注意自身的情绪变化, 根据临床结果发现一般糖尿病的患者的心理状态一般较差, 很容易出现一些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还可以在患者间开展病友会, 让患者能互相交换自我体会, 尽量向糖尿病患者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还可以为患者分享一些成功人的经验以鼓励患者乐观对待自己的疾病, 勇敢的与病魔做斗争, 患者保持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以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有很多容易并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变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仅仅靠医院内的护理是不够,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的习惯。 患者平时的饮食进行控制, 主要食清淡、含胆固醇低的食物为主, 控制患者的体重以及患者的血糖。 定期给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的知识宣教, 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特点, 便于患者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持续发展。

糖尿病合并肺部并发症的患者CT影像学的结果比较特殊 (影像结果一般有大片实变影, 常有空洞, 高密度等特点) ,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 但也有部分临床学者认为, 大部分的老年患者, 可能同时病发多种疾病, 病情较为复杂, 导致CT结果显示病灶广泛, 所以及其荣翻译出现误诊, 另外, 患者的肺部病变如果不典型或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时, CT诊断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以上CT诊断难点, 影像学专家建议医师应熟练掌握糖尿病并发肺部并发症时的肺部影像学特点, 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的CT影像学结果与一般的肺部疾病CT结果差异较大, 主要通过两者CT影像结果的不同点进行分析, 在肺部的大片状浓密影病变经过正轨的抗炎治疗后, 若病灶没有减少或者病灶增多的情况出现, 此时可考虑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 此时建议对患者进行血糖、尿糖、肺部等相关检查。

综上所述, 利用CT影像学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中出现的肺部疾病进行鉴别, 从而可以降低临床诊断的误诊率。 此外要想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以及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及家属, 均应积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测。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时的CT影响学表现。方法 该次调查的样本在作者所在的医院选取, 样本容量为160例, 组别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 选取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 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58.54±4.8) 岁;所有参与该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均已经出现肺部并发症, 再选取同院的单纯肺结核的患者80例, 男性患者41例, 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4669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54.31±2.9) 岁。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CT结果的差异, 从中分析总结糖尿病肺部并发症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 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80例患者:有13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 (16%) , 25例患者CT表现为网织影 (其中, 1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下线) (31%) , 15例患者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 (18%) , 8例患者为小叶内间质增厚 (10%) , 6例为间质小结节 (7.5%) , 4例患CT表现呈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5%) , 其余患者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 (11.25%) ;观察组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显示:磨玻璃影患者1例 (1.25%) , 小叶间隔增厚患者2例 (3.75%) , 网织影的患者3例 (其中, CT表现胸膜下线的患者1例) (2.5%) 。此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糖尿病和肺部疾病两者均能促发彼此的病情恶化, 临床上一般在对两种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之前, 首先要进行影响学的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最终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最终为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

关键词:糖尿病,肺部并发症,CT影像学,表现

参考文献

[1] 张永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 (附22例报告) [J].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6, 15 (1) :33-36.

[2] 李占峰, 向述天.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2) :178-179.

[3] 范存雷, 窦国胜, 陈少武等.2型糖尿病肺损害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相关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 (11) :1766-1769, 1789.

[4] 李宏军, 包东英, 李雪琴, 等.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组织分析[J].放射学实践, 2010, 25 (9) :951-955.

[5] 王彩环.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J].甘肃医药, 2013, 32 (30) :213-241.

[6] 张小兵.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J].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 (19) :897.

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症患者32例, 其中男26例, 女6例, 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55.6岁。其中Ⅰ型糖尿病9例, 2型糖尿病23例。入院时测量空腹血糖浓度范围7.9~12.6mmol/L, 任意时间血糖浓度范围11.1~16.9mmol/L。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胸痛、盗汗及消瘦等。其中咳嗽30例, 发热18例, 咯血8例, 胸痛15例, 盗汗12例, 消瘦32例。

1.2 影像学检查

32例患者均做胸片正侧位检查和常规胸部CT扫描, 扫描方法采用深呼吸状态下屏气, 范围自肺尖至肺底, 层厚10mm, 层距10mm, 局部病灶区做1mm层厚高分辨率CT (High Resolution CT, 简称HRCT) 扫描。18例结节、肿块和空洞病变作动态增强扫描 (3~5mm层厚及间隔) , 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90~95m L后的25、55s和5min[1]。全部病例来自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

2 结果

2.1 病灶分布

本组3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 共有52个肺段发现病变。在一般肺结核常见部位37个 (71.15%) , 其中上叶尖后段21个 (40.38%) , 下叶背段16个 (30.77%) ;少见部位15个 (28.85%) , 其中上叶前段7个 (13.46%) , 右中叶2个 (3.85%) , 左舌叶2个 (3.85%) , 下叶基底段4个 (7.69%) 。本组19例 (59.38%) 表现为多个肺段病变, 13例 (40.62%) 表现为单个肺叶或肺段病变。

2.2 CT征象

肺结核病变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者9例、空洞者6例、肿块影者4例、结节影者8例和斑片影者5例、磨玻璃征5例和有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7例, 伴有胸腔积液3例、纤维条索或钙化灶 (即卫星病灶) 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结节肿块影密度不均匀, 可伴有纤维化, 钙化。6例空洞者中, 2例多发小泡状空洞, 内壁不光滑, 另4例单发或多发空洞, 病灶多为活动病灶。

3 讨论

糖尿病 (diabetes) 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IR) 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可以引起高血糖、高血脂或酮症酸中毒[2]。高血糖使组织含糖量增高, 对结核菌生长极为有利;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 高血脂为结核菌提供养料。这些因素可以增强结核杆菌的活力, 促进其生长繁殖。糖尿病的糖代谢失调会加重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 进展期肺结核又会促使糖代谢紊乱, 以致血糖难以控制, 造成恶性循环。糖代谢失调还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下降, 降低其吞噬杀菌能力, 从而降低了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糖尿病还会损伤肝脏功能, 使维生素A转化功能障碍, 造成维生素A缺乏, 引起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 使抗体水平减低,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致使肺结核的发病率升高。因此, 上述因素都可促使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症[3]。

本组患者CT影像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以多种性状病灶阴影共存和多叶、多段性的分布为特征性表现。病变部位常不按肺段分布, 可累积临近的多个肺段。常见部位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非常见部位为下叶基底段、中叶、上叶前段。本组病例多为活动性病灶, 呈片状或不规则块状, 密度较为浓密。临床部位的斑片状, 腺泡结节状病灶可见到散在分布典型的小叶中心性影等多样改变, 与一般炎症相对均一片状阴影不同。本组病例中空洞常为多发空洞且多出现在实变区, 与单纯肺结核合并空洞有所区别[4]。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CT影像特征明确, 对大多数能较易诊断, 但胸部病变不典型或临床资料不全时, 常需要与肺炎、肺癌、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等疾病鉴别, 此时CT诊断也会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结合经胸穿刺活检或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 以提高确诊率[5]。

综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症的CT表现以大片实变影为主, 多发空洞为其特征性改变, 因此, 肺部CT影像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症有早期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CT影像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症的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症患者32例, 详细分析其早期肺部CT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32例共有52个肺段发现病变, 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37个 (71.15%) , 少见部位15个 (28.85%) 。CT征象:肺结核病变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者9例、空洞者6例、肿块影者4例、结节影者8例和斑片影者5例、磨玻璃征5例和有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7例, 伴有胸腔积液3例、纤维条索或钙化灶 (即卫星病灶) 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 肺部CT影像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症有早期诊断意义。

关键词:CT,糖尿病,肺结核,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89.

[2]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97~799.

[3] 温志红.CT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5) :566~567.

[4] 孟晟, 朱砚.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检查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 (1) :92~93.

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第4篇

2.请病人家属陪同前来做检查,儿童、不配合检查者、神志不清者、危重病人需要有关医护人员陪护。

3.检查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的高密度或金属物品。例如:头颅、五官检查中的发夹、耳环,胸部检查中的项链、领带夹、金属饰物及上衣口袋中的金属物品,腹部检查中的皮带、手机、钥匙等,并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进入检查室,禁止使用手机。

4.检查过程中病人须尽量配合医(技)师检查,避免运动,以保证图像质量。在胸、腹部检查过程中屏气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效率。一般采用平静均匀呼吸时屏气。

5.腹部CT检查最好前一天晚上起空腹。1周内不服含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若已做钡剂检查者,需待钡剂排空后才能检查;如为急诊,应告知CT医(技)师,以免影响图像质量,避免重复检查。检查时听从技术人员指导,保持体位不动,配合检查进行平静呼吸、屏气等。

6.特殊检查(作碘制剂CT增强扫描或CTA检查):根据病情和诊断需要,部分病人平扫后需做增强检查或其他特殊扫描,经检查医师与病人或家属协商后方可进行检查,并补交所需费用。患者行增强扫描须本人或家属签署《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7.CT机上配有对讲机,在检查中如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技)师。

8.孕期妇女严禁进入。

9.做完检查二小时后领取报告与胶片,如发现较为疑难病例,需请专家会诊或是全科讨论会诊的,我们将适当延迟出报告时间。急诊检查半小时后领取报告。CTA检查在48小时后领取。

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第5篇

问诊:患病史、家族史、个人史、不适症状

查体:血压、一般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二、问诊:

1、患病史:有无已经正规医院确诊的疾病,如有,目前用药治疗情况及效果如何。

2、家族史:有无遗传性疾病、传染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家族史。

3、个人史:工作性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

4、重点症状询问:有无阵发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眩晕、晕厥、明显消瘦、大便异形、黑便血便、腹泻、干咳、咳血、烦躁易怒、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

三、血压测量:

1、仪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压前,需核正零点,检查是否漏气。

2、环境:室内安静明亮,理想室温21摄氏度左右,有休息座位。

3、测量前注意事项:

① 嘱受检者至少休息5-10分钟,精神放松,排空膀胱,不饮酒、茶、咖啡等饮料,前15分钟不吸烟,避免在过冷过热环境中呆太长时间。

② 高血压患者已规律服药者,规律服药不必停,测得的血压提示药物控制

下的血压状态。

4、血压测量操作规程:

① 受检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在地面上,右臂放在桌面上,臂下放棉垫支撑,手掌向上。

② 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袖带要平整缚于右上臂,下缘在肘窝上2-3厘米处,不可过紧或过松,使气带中心正好位于肱动脉部位,将听诊器膜式听头放在肱动脉部位,但不与袖带或皮管接触,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③ 最高充气压:脉搏音消失后再充20-30mmHg。放气速度2mmHg/s。脉搏音消失后再听20 mmHg左右,以肯定声音消失。

④ 血压读数:取水银液面顶端,平视刻度上值,只能为偶数。

⑤ 间隔40秒左右,反复测量二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测量前必须放气充分。

四、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对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有时配合触诊。在健康体检中,一般检查包含的内容有:发育体型、营养状态、语调语态、面容表情、皮肤毛发等。

五、肺部检查

1、受检者取仰卧位,必要时配合坐位检查。

2、视诊:胸廓有无畸形,两侧呼吸动度是否对称,注意呼吸节律与频率。

3、听诊:由上而下,两侧对称部位比较,注意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异常呼

吸音、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如有异常呼吸音、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应详细描述具体部位、性质。

4、必要时配合触诊、叩诊。

六、心脏检查:

视诊: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异常搏动。

触诊:检查有无震颤、有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按先左后右、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心界的叩诊,目测即可。

听诊:按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的顺序进行。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1)心率:心律匀齐时最少数15秒;心律不齐时最少数60秒。

(2)心律:如有早搏应记录每分钟几次,如心律紊乱无规律应结合心电图予以记录。

(3)心音:注意有无异常心音,若有应详细描述。

(4)杂音:如有杂音应详细描述具体听诊区、分期、性质、传导否、传导方向。

七、腹部检查:

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腹部放松,自然呼吸。

视诊:观察腹部有无隆起,包块,腹壁静脉曲张等。

触诊:检查一般从左下腹开始,按“S”形顺序,由浅入深,分别触诊腹部

九个区,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以及包块等。

肝脏触诊: 一般在右锁骨中线上由脐平开始深触诊,嘱受检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指端压向深部;吸气时,施压的指端于原位向肋缘方向触探,如此自下而上,顺序上移,如肝脏增大或下移,右手指腹即可触到肝下缘。随后还要在剑突下触诊。最后触感肝脏的硬度,有否结节、压痛、搏动等。

脾脏触诊: 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多用双手触诊法。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腰部7-10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随受检者的深呼吸,有节奏地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进行脾脏触诊。如脾脏增大明显,应按三线测量。

肺部ct检查什么范文第6篇

PET/CT和pet在功能上的不同:

PET/CT检查其实是pet和ct的有机结合体,它融合了Pet与CT两大检查的优势,具备两者的功能以外还有独特的图像融合技术,其功能达到了1+1>2的特点,因此,从功能上讲PET/CT检查更强大。

PET/CT相比pet具有哪些优势?

◆PET/CT检查比pet的优势还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功能强大以外,PET/CT检查具有超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特别是对于肿瘤病灶有很好的灵敏度。PET/CT检查较pet检查对肿瘤病灶的定位更加准确,在定性、定量方面也都提高了不少。而一般来说,单纯的PET应该分别率差,是一种功能状态显像不是解剖学显像,定位比较差。

◆PET/CT检查清晰的显像能够发现早期的肿瘤病灶,当肿瘤还处于萌芽状态时PET/CT检查就可以将这种病灶检查出来并及时治疗;另外PET/CT还可以一次性检查全身,检查更全面,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面的信息。

上一篇:建党95周年党课范文下一篇:英语求职信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