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4-08-21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1、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提境高学习兴趣

新课一开始,从“分”字入手,利用课本的插图:学校组织同学们明天去参观科技园,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他们所看到的,再引出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分糖果,然后学生就动手分糖,在分得过程中发现了要“公平分”也就是“分得同样多”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2、以学生为主体,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本节课从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来理解感受“平均分”。刚开始时在普通的分糖果中感受提炼出特殊的分即“平均分”;然后又自己动手探索“如何分”;最后又是挑战自我的“有多少种平均分”。这样由易到难,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

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3、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学练结合,学习效果好。

在设计教学包括习题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就检测巩固,张弛有度,学生轻松地就掌握理解了本节的重点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习效果较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

习题设计以基础题为主,又有拓展提升,注意学生智力的提高和优生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做了56面小旗,要怎么摆?”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有关课改。

关于课改,我做了三个突破:1,增加课前预习。关于这节课,我增设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把例题中,特别是主体图的观察工作放在课前,并让孩子们课前发现,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小组建设。在班上,我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有自己的组名,选出小组长及书写员,每一小组都分有高中差三层次的学生,由好生带动差生来建设的。3,在教学设计上。我出示自学指导,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扶为辅,注重练习的训练,而在课堂尾声,我也用当场检测做课堂作业的方式来代替常规课堂中小结的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装扮自己的教室来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在交流中学生积极思维,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有独立思考,有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学习。

但是,因为首次尝试上课改课,在教学上也有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太过紧凑。由于我太过追求对教学内容的效率,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安排了两个例题,本设想是一个主讲另一个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还是不够,导致两个例题的讲述过于走场,不够细节化。

二、小组建设还未完善。在小组合作这一块,数学课堂极少利用,所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和共同探讨的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的学生始终都是班上的那几个,不爱动脑不善表达的学生还是死气沉沉的。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初出茅如,未能掌握熟练和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堂中未能把自己原先设想的教学设计完全的体现出来。在课堂中,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能很好的处理,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关注,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有自身数学语言的应用等等,都有待很大的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远不止于此,有待指导和提高。为此,为了课改的更好推进,根据几位课改成员的指导,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吃透。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深入研究,对于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一些的自学指导和自主探究;而对于需要老师辅佐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关于课前预习这一块,我会保留,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让学生自主预习,如对主题图的理解,对例题的解析,对算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们自己课前预习。

三、提高小组建设和各小组的合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着重训练小组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和管理能力。力争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小组探究,集体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自学效果。

四、对教学质量的关注。由于二年级仍旧属于低年级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改革,学生很难适应,也未免能很快看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所以,关于教学质量,我会在平时的数学课和数学活动课上加强对学生们的练习讲评,及巩固练习训练,对学生在新授课堂上还未吃透,掌握透的东西,通过练习来巩固,提高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于课改,我也会多听多琢磨多尝试,为了更好的做好课改工作,对我自身的教学素质也需要下功夫提升,所以在平时的教材分析,学生练习的批改关注,和对后进生的辅导,我也会狠下功夫。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刘美珍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2—7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瞧!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想不想到野外玩一玩?

别着急,老师先要考考大家呢!下面咱们先进行口算比赛,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2×5 4×8 6×9……

二( )得四 ( )五十五……

师:看来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野外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本节课,并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引生动,探究新知:

(一)用口诀求商:

1、师:投影出示信息窗1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3、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4、生提问题,师板书:

平均每人捉几只蝴蝶?平均每人采几种叶子?采了几种花?

5、师:求平均每人捉几只蝴蝶?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6、生说师板书:15÷3=

7、师:那么怎样计算15÷3,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8、生互相交流师巡视。

9、生展示交流:摆小棒、根据3×5=15 、三

(五)十五

10、 师板书:三

(五)十五

11、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脑动手发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你认为用哪一种算的又快又准确?生答

12、 接着教师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又快又准确。

13、 小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9÷3= 4÷2= 12÷3= 15÷5=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的关注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列算式、再解答,让学生经历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过程,学生全体参入,做到在动中想,在说中思,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除法竖式的写法:

1、 师:求采了几种花?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 8÷2=4(种)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师:同学们我们除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加、减、乘的书写格式可不一样,你们想不想学?

3、师指算式提问:8叫什么?

2、4呢?

4、师:下面老师要写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师边说边板书。

(1)先写被除数8 (2)再写除号,看“除号”的样子像学过的哪个字?(厂) (3)在除号的左边写除数2 (4)在除号的上面写商4,4要和被除数的个位上的8对齐。 (5)写完后还要把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6)最后还要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等于0,这个0表示我们正好采够了8朵。

5、师:记住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听的最认真?老师边提问边板书: 8叫什么?

2、

4、呢?第二个8表示什么意思?

4 ……商

除数 …… 2)8 ……被除数 8 …… 2×4 0 师:下面请同学们书空跟老师说一遍竖式的计算过程。

生:同位再互相说一遍计算过程

6、小练习:用竖式计算6÷3= 生做在作业纸上,做完后集体订正,师重点强调:写完竖式别忘写横式的得数,写等于号时还要像老师一样用直尺画。

7、师:求平均每人采几种叶子?怎样解答?下面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再写出竖式,教师巡视。

8、师:投影出示学生作业,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种正确,一种商的位置没对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加以纠正. 师接着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计算除法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重点强调:写商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商的个位一定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通过小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在尝试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再通过相互的交流,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巩固拓展,当堂达标:

1、小游戏:摘蘑菇

2×*=8 *×5=10 16÷*=4 20÷4=* 15÷5=* *÷3=4

2、解决实际问题:

橡皮2元 笔袋6元 钢笔9元 练习本

问题1:老师带了18元钱,想买一种学习用品,还要正好花完,谁来帮老师选择一种?(学生边说边列算式)

问题2:老师用18元钱正好买了6本练习本,你能算出每本练习本多少钱吗? 3.课堂小测试:用竖式计算

9÷3= 4÷2= 15÷3= 20÷5=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次创设情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课堂小测试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下节课的教学。)

四、畅谈收获,回味无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有了许多的收获,下面咱们一起走进丰收园,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收获,使所学知识再次得到升华,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后反思:

一、捕捉生活场景,创设计算情景,实现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结合。

计算教学一直是我们双基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学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这节课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与生活密切联系,如在讲授求商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商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的算法中讨论出一种最佳方法。而这个过程恰是最有价值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把抽象的计算过程理解的更透彻,更清楚,从而提高数学计算的能力。

二、课堂中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课堂中我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主探索出计算除法的方法。在分析应用题时,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点拨引领下学生运用尝试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新知。

三、提问的艺术练习设计的巧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手段。

课堂中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是在教师的提问下有目的去思考,因此本节课我注重提问要循序渐进,提问的坡度要小,要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如:求平均每人捉几只蝴蝶?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计算除法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提问如果恰当好处,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新知巩固新知。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 练习三第

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

1、

2、3题。 教学目标 :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 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

4、

5、6题。 教学目标 :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

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

21、22页练习四第

7、

8、

9、10题。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

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

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

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

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

8、

9、10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

35、36页。 教学目标 :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 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 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二)复习

复习内容:第四册书第63页第1题和练习十四第

1、

2、

3、

4、5题。 复习目标:

1、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复习过程:

一、计算梳理。

1、口算:

(1)卡片出示,学生口算:

12÷6,45÷5,35÷7,18÷6,21÷7,9÷3,48÷6, 64÷8,54÷9,14÷7,36÷6,28÷7,32÷8,15÷5 (2)在学生口算的过程中,抽问:

①你是怎么想的?(复习乘法口诀求商)。 ②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道除法算式? (3)思考:

①如果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

按照商相同分。在展示学生的有序排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变大(小)除数也变大(小),商不变。)

你还能写出商是3的除法算式吗?请你写一写。

按照除数相同分。在展示有序排列后,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变大(小)商也变大(小),除数不变。)

你还能写出除数是7的除法算式吗?请你写一写。 ②猜一猜:被除数相同的时候,除数和商会是怎样的?

写一写: 18÷( )=( ),你能写出哪些?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 (4)将部分题改变为:

21÷(

)=7 (

)÷8=8

48÷(

)=6 72÷(

)=9 (

)÷9=6 (

)÷7=6

(1)学生独立填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将算式分类,归纳:求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求被除数用除数乘商。

2、出示书第64页第2题。

(1)先观察:这些口算题和刚才的口算题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1分钟内完成为优秀。 (3)说一说:在口算时,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3、出示书第64页第1题。

(1) 学生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算式。)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指名说一说:56÷8×3,你是怎么算的?

(3) 校对,寻找错误原因。

4、出示: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

)÷8 4×6=(

)×3

7×(

)>8×2

(

)×8<6×5 36÷(

)>36÷(

) 45÷9<(

)÷8 (1)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选取个别学生有困难的,指名说一说,帮助学困生。

(4)7×( )>8×2(最小填几),( )×8<6×5,(最大填几),36÷( )>36÷( )(有几种填法)

(5)归纳方法:解答这些题,我们要做哪几步?(先计算出一边的得数,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另一边的得数,最后填空)

二、意义梳理。

1、游戏:看卡片说话。

(1)出示卡片3和6。看到这两个数,你想到了哪些和乘除法有关的内容? (2)示范:3乘6等于18,18除以6等于3,18是6的3倍,18是3的6倍。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18里面有3个6。等等。 (3)同桌二人用卡片开始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多? (4)选几组进行展示,纠正错误。

2、如果用图来表示“35÷5=7”,那么下列哪幅图是正确的呢?

图一:35只苹果,平均分5个盘。

图二:35颗药,分7天吃。

图二:35颗五角星,每5个圈一下。

图三:(线段图)小红5岁,妈妈35岁(7份)。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

(3) 归纳: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3、出示书第6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审题,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指名汇报,说清算理。

在解答第2 小题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把每种方法的算理说清,再进行归类。

(4)归纳:不论是求几倍还是求要几个窝,都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独立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苹果汁

饼干

蛋糕

汽水

面包

3元

6元

9元

2元

1元

小明有18元钱。

(1)可以买几瓶汽水?

(2)买5瓶苹果汁够吗?

上一篇:备课小松鼠等妈妈范文下一篇:板式家具质量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