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蔬菜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当记者慕名来到湖南省祁东县昌盛农副产品科技种植有限公司无公害蔬菜立体开发基地(步云桥镇新和村)采访时,触眼可及的是一大片地理条件优越,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绿色蔬菜长势喜人的生产示范基地。据昌盛农产品科技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昌松介绍:2006年是从事绿色蔬菜产业的第一年,年产时鲜绿色蔬菜达5000吨以上,时鲜蔬菜产销两旺,采收的夏、秋、冬季绿色蔬菜全部畅销长沙、广州、东莞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昌盛绿色蔬菜产业打造成为了衡阳市一流水准的绿色蔬菜生产、保鲜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专业化公司,祁东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聘请专家因地制宜对农民进行绿色种养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参照国内外有关规定,制定了本县13个主要果蔬品种的种养技术详尽规程,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员蹲点、农技入户等一系列措施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技术,对十大反季蔬菜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棚建设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检测、统一品牌销售、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生产经营模式,确保了蔬菜种植真正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生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广大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绿色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蔬菜种植产业化发展,怎样赢得市场和利润?质量安全是关键。昌盛公司的蔬菜生产基地从选址开始,就开展了环境检测和评估,对基地的土壤、水质和大气进行化验分析,邀请县农业局农技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基地范围。其次,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有关标准、规程进行蔬菜种植,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基地任何蔬菜都不会出现农残超标,并且逐步向绿色食品发展。再次,昌盛公司对种苗繁育、病虫防治、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建立档案管理,实行责任可追溯制度。

公司与步云桥、蒋家桥等两镇4个村40个组签订了1500亩稻田租赁合同,用于创办无公害蔬菜立体开发基地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公司集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实施绿色蔬菜产业化经营。到目前为止,该基地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吸收熟练员工200人(其中50岁以上员工145人),高薪聘请技术人员5人,县农业局特派农技专家坐镇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基地全面投产一年来,昌盛公司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战略,认真落实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植疫总局颁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标准规程。

一年来的艰苦奋斗,昌盛公司的蔬菜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昌盛公司的蔬菜生产基地坚持以生物有机肥料为主,生物化肥为辅,氮、磷、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生物菌农药,主要用是生物有机复合肥、无机矿物质、农家肥等,生物菌农药主要是丰灵、龙克菌、虫螨克星、安打、蚜虱净等;昌盛公司现在已拥有高标准种植高中档绿色蔬菜3050亩,其中高档绿色蔬菜1700亩,主要生产出口基地专用的“野郎紫红长茄”、“828贵人紫红长茄”、红菜苔“新红杂60号”和优质营养大白菜三鈴牌“早熟5号”等;新架南竹大棚50亩,主要用于繁育优良蔬菜种苗;带引周边乡镇农民种植中低档蔬菜3500亩以上。

为了让广大菜农吃上定心丸,昌盛公司还与菜农签订了收购合同,并实行“四个统一”管理机制即:统一供应蔬菜种苗,统一提供蔬菜生物肥料和农药,统一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统一按级定价收购。为了提高农民的蔬菜种植技术,昌盛公司坚持“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的原则,积极举办绿色蔬菜技术培训班,租用镇电影院为培训场地,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授课,利用农闲时间向农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知识,组织农民前往示范基地现场讲解技术疑难问题。目前,昌盛公司共计开展技术讲座达25次,培训蔬菜种植能手达500余人,免费印发蔬菜各类技术资料1.5万份,粉制墙板报10块刊发技术致富信息250余条。

为拓宽销售市场窗口和营销网络,昌盛公司分别在衡阳、长沙、广州、东莞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绿色蔬菜专店销售窗口,并在上海、重庆、海口、厦门建立了绿色蔬菜营销网络。同时,昌盛公司也加大了对无公害蔬菜立体开发基地的资金投入,新建时鲜绿色蔬菜保鲜贮藏库、新架大棚立体开发骨架,并组建了运输车队。据公司董事长邓昌松估计,今后四年之内,昌盛无公害蔬菜立体开发规模会很快在全县各乡镇、村组生根开花结果,基地将会成为全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指挥中心,高中档绿色蔬菜种苗繁育供应服务中心,时鲜绿色蔬菜保鲜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示范基地,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公司年利润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昌盛绿色蔬菜产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和辉煌。

蔬菜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概述了白水县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对策,为县域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对策

陕西省白水县地处渭北高塬北部,近年来,该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是农民经济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然而,化肥、农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设施蔬菜过量施肥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存在问题

1.1 化肥施用量严重超标

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环境指标规定,农业化肥施用强度≤280 kg/hm2,而白水县30户菜农的化肥施用强度最高为1 875 kg/hm2,最低为928 kg/hm2,平均可达1 454.3 kg/hm2,是国家规定指标的5.2倍。

1.2 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使用

由于被调查的西固镇王河村属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加之有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的监督管理,在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但目前仍有2%~3%的菜农在使用甲拌磷、三氯杀螨醇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1.3 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到农产品收获的天数,可保证收获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各种农药因其特性和降解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菜农对这一常识掌握不全,为了保证杀虫、杀菌效果轮番使用,为了抢市场,喷药后急于上市的现象仍有发生。因此,寄希望于菜农守住农药安全间隔期成为保障蔬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2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危害

2.1 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农民长时间盲目施肥、滥施化肥,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化肥中的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氮肥的流失还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导致硝酸盐含量升高,特别是蔬菜施用硝态氮肥,可使蔬菜中积累大量硝酸盐,硝酸盐在蔬菜储存过程中又可还原为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当大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NO2-)+ 胺、亚硝基胺、次生胺致癌,并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种瓜瓜不甜、吃菜菜不香”的現象,影响人体健康。

2.2 不规范使用农药的危害

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农药在田间使用后,除少部分附着在作物体表外,大多逸散在大气中或降落在农田土壤中;大气和土壤中的农药,随着雨水的冲淋,又会进入邻近的水体;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及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又可被作物吸收而进入作物体内及农产品中。

3 措施与对策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丰收的生态环境。

3.1 建立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农技推广部门应指导菜农按照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的肥料标准(NY/T 394—2000),科学合理施肥。

3.2 制定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

让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超标使用农药和过量施用化肥现象,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3 防止化肥、农药污染

一是针对蔬菜生长发育的特点和需肥规律,在温室内采土化验,按照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肥料使用标准进行科学施肥,减少因过量施肥对作物、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认真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依据各种农药的残留动态,确定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允许使用的次数、用量及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量。

3.4 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

通过专业协会、合作社,向菜农推广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抓好对菜农的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与大、中型农资企业,供货商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农民提供放心的农资产品,指导农户在农药使用的关键时期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品种,进行统防统治,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

3.5 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让农资经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禁用、限用农资产品的有关规定销售农药、化肥,形成从“田间-市场流通-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防守”,让高毒、高残留农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藏身之地。

3.6 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职能作用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的管理,有效保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监控,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蔬菜的需求,充分发挥市、县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对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进行监测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的职能,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现场检测。

(收稿日期:2018-07-16)

蔬菜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几年来,作业区党总支立足强“根”铸“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提高效益、增强软实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完成业绩指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结构中最底层的枝干,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建工作上台阶,首先要依靠支部委员、党员以及员工群众;其次要从“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行动上解难”,努力打造支部党建工作“一个坚持、一个加强、一个创新”工程。

关键词:夯实基层  党建   创新

一、组织保障,坚定信念,夯实基层支部党建之基。

(一)坚持源头设计,压实履责担当 。为有效激活支部这个神经末梢,深化党建“三联制”,针对“党建、生产、安全、经营、队伍”五大主要模块开展了“一支部一组室一领导”责任承包,形成 “总支设计、支部领跑、支委带头、党员联动、员工参与”的责任体系,总支季度验收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对承包人和支部书记进行问责,主要体现“工作部署要知责、推动落实要明责、出了问题要负责”的政治担当。

(二)坚持党建领航,把稳思想之舵。为确保油田公司、厂党委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单位落地生根,总支坚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策略,进一步规范了支部工作标准和党员队伍建设规范,每月固定一日为“支部活动日”,以“3+X”模式开展,“3”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组织生活,“X”指室外活动。同时,创新党课开展方式,实行“人人上讲台”活动,通过“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支部委员定期讲党课,普通党员轮流讲党课”,有效督促广大党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交流学习,让不是党员的向党员标准提高,让普通党员的向优秀党员看齐,让支部管理人员带头转变思想,带头参加党内组织的各类活动,从思想上进行洗礼,从行动上进行感化,凸显“领”的实效,从而筑牢全员团结奋进的思想之舵,夯实基层党建工作之基 。

二、载体助推、创新观念,提升基层支部党建之趣。

(一)开展“四色支部”创建评比活动。总支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应用到支部工作管理中,创造性地开展 “四色支部”创建评比活动,分红、橙、黄、蓝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用红色“赞赞赞”表示;80-90分为良好,用橙色“还不错”表示;70-80分为合格,用黄色“加把劲”表示;70分及以下为不合格,用蓝色“真丢人”表示。通过开展季度“党建督导”考核,采取听取汇报、品牌验收、台账查阅、座谈交流、业务测試等对支部工作进行评比排名,根据考核结果,授予相应颜色的“建区创岗”争优牌,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支部考核管理的常态,有效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效融合。

(二)开展支部“党建特色文化”创建活动。

1.是融心聚魂,赢民心、聚起“一团火”。总支坚持“思想引导、源头参与、送情暖心、助力生产”的原则,以“两室一廊一厅一舍”党建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了教育引导稳人心、特色活动聚人心、服务员工暖人心、融入生产提人心的“四心党支部”建设。对党员活动室、创新工作室、红色走廊、餐厅、宿舍进行全方位的打造,实现“支部领航,党员带头,员工同行”。通过让员工参与全过程设计,提高满意度和认同感,提升互融并进的凝聚力,强化融心聚魂助力发展的战斗力,聚起了“一团火”。

2.是守正创新,赢认同,激活“一池水”。按照“勤互动、强学习、赢认同、稳提高”的原则,每季度开展基层支部之间、基层党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消除支部之间的“空壳点”,缩短党员之间的“薄弱处”,从线上延、面上扩,增强党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大力提升基层支部改革创新的支撑力。驻井党员,利用废旧材料、木棍、杂草在自己的井场建凉亭,给菜园、花园做栅栏,改建洗澡间,创造性的开展“三区域两保障”建设(即:鲜花美化区、植被绿化区、蔬菜种植区、保障员工生活、保障原油生产)。支部党员干部以生产难点热点为主线,以“创客工作室”为场所,发明创造的《防爆型全方位油井出液报警仪》、《一种井下油气分离器》取得了国家专利证书,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在实现降本增效、安全环保的同时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赢得了广大员工的认同,擦亮了党员这张名片,激活了“一池水”。

三、考核激励、融入中心,提升基层支部党建之效。

(一)立足实际,编制完善考评细则。总支坚持“考核党建连带生产、考核生产兼顾党建”,将中心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党支部工作考核,把党支部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实施“同步考核、双向渗透、三级联考”的互融互考模式,让基层党建工作从“软弱涣散”向“坚硬细实”转变。为进一步将党建业绩责任化、公开化、透明化总支制定了《马家山东采油作业区党支部管理办法以及考核实施细则》《马家山东采油作业区机关组室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二)评比应用,优化基层绩效考核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考核模式,实行“月度激励-季度考核-年终应用”工作机制,通过摆擂台、比业绩、展作为、创辉煌,实行业绩考核公开化;通过正引导、集合力、保业绩、促发展,实行业绩评比激励化,提升党支部整体建设水平。

四、培训提升,多方发力,提升基层支部党建之质。

(一)坚持因地施策,构建“一室一校一送”培训体系。作业区员工多以“大分散,小群居”的分布格局生活,接受集中教育困难,为确保偏远井站和倒休在家的党员能及时接受教育,构建了“一室一校一送”培训体系(党建培训室、马东微党校、送学进支部)。

(二)坚持精准分类,提升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根据每位党员的特长,精准分类,举办“四色课堂”教育,红色课堂学理论,引导党员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在岗位树好党员旗帜。蓝色课堂树廉风,开展“廉洁四个一” 活动,教育党员干部牢记党规党纪,理清主体责任清单,管好“责任田”。绿色课堂强技能,党员干部带头钻研业务,与安全、设备、技术培训等工作相结合,提高员工操作技能水平。橙色课堂促管理,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分享管理知识,并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放入课堂,组织党员干部讨论解决方案,邀请领导指导帮促,使每一次的困难突破都变成一堂实用的管理课程,通过“四色课堂”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的综合能力。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马家山东采油作业区 陕西 榆林 718600

蔬菜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项目支持:本文受到陕西师范大学团委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项目“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的支持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了当前华县影响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同时从加大科技投入、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挖掘蔬菜旅游效益、优化蔬菜物流配送技术、提高菜农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为华县的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华县 蔬菜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蔬菜产业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农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华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全县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快速的发展。然而,与强劲发展的工业经济相比,华县蔬菜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优势和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正确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瓶颈,探寻新的产业增长点,是华县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是中国果菜标准建设十强县,是陕西省蔬菜示范县,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较大的蔬菜集散地。近年来,华县坚持把蔬菜定位为促农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按照“积极发展日光温室菜、大力发展设施拱棚菜、稳步提升传统名优菜”的思路[1],截止目前,华县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6万亩,总产量53万吨,总产值8.5亿元。露地菜总面积达20万亩次,总产量28万吨,总产值4.7亿元;设施蔬菜高达10万亩,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3.8亿元。人均蔬菜收入为2024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快速、持续、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2.华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华县因处于华山的姐妹山少华山脚下而得名,位于秦岭东部、渭河南岸、关中盆地过渡区,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土地构成形式。全市总面积113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万亩,土地平缓,地域广阔,水资源丰富,具有蔬菜产业发展的地理位优势。

(2)气候环境优势。华县地处于秦岭山地、关中平原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高达1793.6 个小时,降水644.4 毫米,平均气温13.1℃,适合农作物生长。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高达1.73万hm2,产量为45 万t,产值为7.8 亿元。种植品种多达到40 多个,主要有黄瓜、圣女果、番茄等,特产苹果、柿饼、杏等远近闻名。

(3) 区位优势。陕西省华县经济发展较发达,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全县人口35万,下辖14个乡镇。地处关中东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县域内陇海铁路、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华金、西南铁路和华洛公路沟通南北。华县现有地方公路131条,具有良好的区位经济优势,具备蔬菜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4) 科技优势。华县县委县政府为将蔬菜产业发展为华县农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加快普及改良蔬菜种植技术,挖掘华县蔬菜产业的潜力,提升品质,从质上取胜,比如:华县辛辣蔬菜研究所提出的无公害蔬菜脱水加工产业化项目已顺利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等,均提升了华县蔬菜产业种植的技术水平。为引导菜农掌握设施蔬菜、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华县定期聘请专家指导,积极推广蔬菜种植实用技术,不断加快华县蔬菜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 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低。陕西省华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的支柱性产业,蔬菜产业规模较省份其他县基地规模大,但由于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华县大部分蔬菜种植地区都是以众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的个体农户直接来面对,并没有可以将这种分散的力量予以联合和组织起来的企业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华县目前并未形成可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的成熟精细深加工企业,省内基本的产销方式为蔬菜经采摘后直接经农户个人进入农贸市场销售,这种产销方式造成蔬菜产业分散,因分散而单薄的发展力量,致使菜农的权益并没有得到有力的组织保护,使他们不能充分和继续的发展,造成蔬菜产业产业化程度低,发展步履维艰。

2. 科技薄弱,缺乏竞争力。华县自古就有种菜的历史,技术服务相对滞后,菜农的蔬菜栽培技术主要是靠传统经验和自己摸索,全县农技人才和农民素质不高,技术指导人员匮乏,严重缺乏专业技能,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和业务素质上均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由于生产、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衔接不够紧密,科技化水平不高,缺少蔬菜生菜技术服务机构,农民难以得到直接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存在大量因为技术指导缺乏而导致的蔬菜种植出现大面积倒塌、减产及质量不佳等问题的案例,科技薄弱已成为蔬菜种植的瓶颈,制约农业发展,影响蔬菜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华县虽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之一,但大部分蔬菜生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排灌设施简陋,蔬菜产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而成为蔬菜产业化发展规模受限的重要原因。而相应的无公害蔬菜检测技术落后,菜农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为追求产量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止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没能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一些超市或餐饮企业直接从产地进货,,缺少农产品专业检测仪器及机构,造成蔬菜农残超标的蔬菜流入市场,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蔬菜质量安全意识均比较薄弱,一些绿色环保生产方式采取较少,给蔬菜产品质量留下了一定的安全性隐患。

三、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与对策

1.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布局中的投入,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展示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每个品种应建立一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蔬菜生产设施、生产设备、加工贮存设施的配套建设。当地政府应全面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学习国外先进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可研究课题,不断引进新的科技成果,改良和推广蔬菜种植的新技术,从而使华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在人才带动的模式下更快更好发展,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

2.立足旅游特色,挖掘休闲蔬菜旅游效益。蔬菜旅游是一种近几年新兴的生态旅游业,它以高科技、无公害的蔬菜园为载体,为旅客提供观光、采摘、餐饮等服务。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法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已在风景区或城市近郊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菜园产业。华县应根据当地的生产特色及地势地貌,将土地发展规划、经济发展需要和观赏要求合理的有机结合,支持发展农耕文化体验、特色蔬菜种植、农作物基地示范园等具有文化气息特色的生态庄园建设,蔬菜旅游景点不宜过多,不同景点之间要具有特色差异化,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具有蔬菜旅游条件的生产基地,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实现蔬菜产业多元化发展。

3. 优化蔬菜物流配送技术,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建立优质的蔬菜物流配送技术是蔬菜供给双方均特别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地县区应利用网络高端技术平台,建立电子网络交易市场,采取蔬菜统一集货方式,并根据输送方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统一送货,极好避免蔬菜输送的空载率,可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县政府在加强网络电子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应减少空驶浪费,教育蔬菜物流输送驾驶员节油培训,优化运输组合,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绿色物流。

4. 提高菜农安全意识,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华县虽然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但菜农大部分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单纯为了追求产量,在栽培管理中出现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的现象,缺少专业的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此外蔬菜产业发展受到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龙卷风、火灾、暴风、暴雨、雪灾、冰雹等都可能对蔬菜生产及设施大棚造成严重损失。陕西省2009年开展了设施蔬菜“银保富”试点,对设施蔬菜进行投保,此举转移了菜农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有利于菜农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尽快恢复生产,增加菜农信心。华县蔬菜生产还不够成熟,菜农保险意识不够强,相关政府业务部门需加强宣传引导,调动菜农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消除蔬菜质量安全隐患,同时规避菜农风险,为蔬菜产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晓燕.我国蔬菜采后加工产业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13(03)

[2]成民英,左争气,孙晓艳,贾王军.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与对策[J].西北园艺,2011,5(4)

[3]赵燕慧.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 2012(06)

[4]许小龙,胡黎明.黄山市黄山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11(02)

作者简介:许真珍(1990- ),女,河北邢台人,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蔬菜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时势造就英雄。有时,一个时代,一件事,一个物件就能成就一个人。河南省安阳市人大代表、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建刚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红尖椒而成为改革大潮中的佼佼者的。

红尖椒,虽然个头较小,但它以辛辣的独特个性,深受大家喜爱。同时,经过加工后的尖椒又是方便面、辣条、辣片等多种食品的主要作料。红尖椒不但在中国备受青睐,而且也很受海外同胞的欢迎。杜建刚牢牢抓住红尖椒在全球畅销的机遇,利用他的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把“红色沙区”的红尖椒远销到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以及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出口尖椒6000吨,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2021年,预计到年底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这个公司实现了9年创汇持续增长。

杜建刚,1971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东江村。内黄县素有“红色沙区”之称,该县的井店镇、六村乡、后河镇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抗战时期,井店镇有“小延安”之称。红色沙区曾走出过王从吾、刘汉生、平杰三、喻屏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祖父杜国栋抗日战争时就是区委书记、支前模范,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曾经被授予“共和国奠基人”。小时候,杜建刚经常缠着爷爷讲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爷爷在杜建刚眼里是位英雄,是他学习的楷模。他自幼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做人要做像爷爷那样的人。杜建刚父亲弟兄5个,都是国家公职人员。红色家庭、红色教育,父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熏陶,使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同时乐善好施,善于帮助别人。

1988年,杜建刚接了父亲的班,到县沙灰砖厂当了一名工人。从此,17岁的他走上社会,开始在这个大千世界驰骋拼搏。

因沙灰砖厂效益不好,为了生计,1991年他辞职回家,开始了漫长的经商之路。从1991年到2021年,30个春夏秋冬,杜建刚商海弄潮,虽然他是成功者、胜利者,头上布满了光环,但是人们都知道,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铺满鲜花,洒满阳光的,也有坎坷,泥泞。他一路走来,风雨相伴,艰辛遍尝,感慨颇多。

刚辞职回家那几年,杜建刚啥都干过。除了种好几亩地外,贩运过蔬菜,到安阳卖过豆腐皮、花生米,煮过烧鸡,卖过肉,开三轮车给别人拉过化肥,整日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挣个辛苦钱。

他曾想过,如何搞一个专业生意,把它做大做强。搞什么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建刚对红尖椒产生了兴趣,从此就和尖椒结下不解之缘。

1995年,内黄县六村乡破车口村的一户农民种了几亩尖椒,在市场上卖出了10元一斤的天价。要知道,当时一个建筑工人干一天的工资也只是这个数字。翌年,尖椒首先在破车口及附近村庄大面积种植,取得的效益依然不菲。六村乡党委、政府领导看到种植尖椒这个经济作物比种粮食收入可观,及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力推广尖椒种植。六村乡的做法也带动了全县的种植结构调整,尖椒种植迅速普及到全县其他乡镇,同时形成规模,使红色沙区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尖椒之乡。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内黄快速发展成为豫北最大的尖椒市场。

起初,杜建刚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来对于种植尖椒没有经验,二来还有其他事情缠身。但架不住有关尖椒的消息不绝于耳,他也就悄悄上了心。

1997年,杜建刚在一张《河南农村报》的中缝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本省南阳地区的一个地方种植的尖椒喜获丰收。他随即与一好友商议前去考察。两个人坐车直达郑州,又倒车去了南阳市内乡县,再转乘当地农村的三轮出租车,在该县的瓦庭、师岗两个镇转悠了两天,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取了一些尖椒样品就打道回府了。

在南阳市内乡县的这次考察,虽说没有做成生意,但也使杜建刚初步认识了尖椒,知道了其中的价格差等重要信息。半月后,他又从《河南农村报》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是商丘市民权县的一个地方尖椒滞销,种植户十分焦虑。于是,杜建刚又约上好友,坐车直接去了民权县,在该地王桥乡狄庄村的一家农户,找到了发布消息的农民,并很快谈妥,开始收购尖椒。

杜建刚两人在该农户家一住就是四五天,白天吃的是农家饭,夜里合睡一张门板,只有一条被子,冻得睡不着。就是这样,他们也忍住了。他们很快收购了六七千斤尖椒,租赁了当地一辆汽车拉了回来。还好尖椒很快出售,赚了2000多元。这是他在尖椒上淘的第一桶金。

初战告捷,让杜建刚尝到了小小尖椒所蕴含的甜味,从此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尖椒生意。

怎样才能把尖椒生意做好做活?善于动脑筋的杜建刚,从自己所在村的地理位置考虑起。东江村位于内黄县井店、亳城、六村3个乡镇的交界处,内黄至浚县的省道和由六村乡通往县城的6公里长的乡道在此交会,而他的家恰恰扼守丁字路口,是过往行人的要道。1999年,杜建刚和家人一商议,在临路的房子上重新开了个小门,在路边铺了一块塑料布,摆出一台称重的地磅,当起了坐地收购的“小老板”。

六村北边乡镇村庄种植户到尖椒市场出售尖椒,杜建刚的收购点是必经之路。杜建刚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顺便就把那些散户的零星尖椒收购到手,然后开上自家的三马车,拉到六村尖椒大市场出售,赚取一定比例的差价。

杜建刚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常年的劳碌奔波,也让其增长了许多见识,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实地考察的良好习惯。当地的尖椒收得差不多了,杜建刚听说新乡市有一个市场的尖椒销量很大,就印了一些名片,坐车前去参观考察。

到了新乡市老君庵市场一看,尖椒确实不少。杜建刚一打听,经销商大部分来自本省商丘市。他把名片一发,就有人主动和他沟通交流起来。也有人为他指点迷津,告诉他这个市场其实并不大,劝他不妨再到郑州市看一看。“郑州?在郑州哪里?”杜建刚紧追不舍。对方告诉他,郑州市北三环有个调味品大市场在陈寨,并且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

就这样,杜建刚又马不停蹄赶到了郑州。這一次,他不但大开眼界,还和介绍的那位尖椒经销商见了面。那位客商姓李,南阳人,也是先在家做尖椒购销的小生意,后来进的城。那位客商听了情况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杜建刚一块儿来到了内黄。

得知内黄县有种植面积可观的尖椒,郑州的客户纷纷前来考察。杜建刚的销售点门庭若市,这个客户还没有打发,又一个客户下订单。货发郑州比发新疆及南方诸省市要方便快捷许多。有的郑州客户今天刚刚发走一车货,第二天或隔一天又带着车前来收购。杜建刚就想方设法联系尖椒货源,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那年冬天,他的尖椒销售收入5万多元。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反之,什么东西多了,价格自然也就低了。2001和2002两年,全国不少地方盲目跟风,尖椒种植一哄而起,导致供大于求,尖椒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滑。然而,杜建刚从事的中介代购却逆势而上,异常火爆。他瞅准商机,及时扩大业务量,并且在村外的马路边又租了一块地,搭建了几间简易房,搞起了收、捡、装、运一条龙服务。

杜建剛对不管来自何方的客商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在吃、住、行、收、装、运各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诚信,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最多时,他的客户一天有18位,分别来自重庆、成都、郑州、乌鲁木齐等地,日发货近百吨。到了2003年,杜建刚已经是身价百万且小有名气的“土豪”老板了。

2004年和2005年的尖椒行情更加低迷,上等尖椒跌入每斤2块多钱的谷底。令人不解的是,平时并不常见的郑州市中牟县的一些客商却出现在六村尖椒市场,大量收购低价尖椒,把开封市的冷库堆得满满的。到了2006年,尖椒市场复苏,价格步步攀升,甚至一度突破每斤10元的历史高位。那些库存的尖椒又陆续从开封市回流到了内黄,并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中牟客商赚了个钵满瓢满。内黄的尖椒商也闻风而动,纷纷搞起了囤积性收购,业内称“盘大营”。一时间,六村尖椒市场“盘大营”成为新时尚,大车小辆奔走在省内外各地抢购尖椒。

那时,别人囤积的多是质量好的尖椒,杜建刚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每斤0.5元的价格买了百余万元的别人都看不上眼的花皮椒。到了来年抛出时,已经是3元一斤的价格了,这次杜建刚淘了一大桶金。

2005年,内黄县政府决定建设纵贯全县南北的旅游专线,这条公路要从东江村村东500米外穿过。杜建刚十分清楚,一旦旅游专线修通,自己收购尖椒的地理优势将不复存在。他未雨绸缪,提前在省道与旅游专线交会的十字路口租赁了5亩地,着手建设新的尖椒收购点。

从中牟客商利用冷库储藏尖椒发大财的现实中,杜建刚悟出了要想把尖椒生意做大必须建冷库。于是,他在镇政府划定的商贸区流转土地6亩,利用这几年做尖椒生意积累的资金动手建设冷库。

之前,全县只有县肉联厂一个冷库。后来库存尖椒兴起,人们才发现原来距离冷库很远。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远到郑州,开封、安阳水冶、白璧,近到濮阳、浚县,各冷库都成了内黄尖椒的天下。堆积如山的尖椒,也救活了一些即将倒闭的冷库经营者,同时也为尖椒市场增添了活力。利用冷库储藏尖椒,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尖椒供应。只要价格合适,随时可以发货。但是,入库、出库的费用无形之中压缩了经营者的利润空间。

2007年,就在当时的215省道、后来的230国道边,一座投资400余万元,长40米、宽30米、高8米,能容纳干辣椒1500吨的冷库拔地而起,填补了内黄储存尖椒冷库的空白。杜建刚敢为人先的举动在六村尖椒市场引起强烈反响。

一时,杜建刚的冷库在内黄成了香饽饽,那些搞储存尖椒的客商谁愿意舍近求远?前来找杜建刚联系储存尖椒的客户踏破了门槛,预约的电话响个不断,有的甚至托关系送礼物千方百计想往里挤。最旺的是最初几年,前来运输尖椒的车辆排成了长队,冷库全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年创收入30多万元。

在杜建刚的影响下,六村尖椒市场周围的冷库建设迅速掀起高潮。短短几年时间,20余座冷库相继建成投产使用。内黄结束了把尖椒拉到外地去存放的历史。

2008年8月,杜建刚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取名“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因为经营尖椒购销多年,收发货物流程已经完全成熟,也基本用不着这个牌子,他就将这件事暂时放在了一旁。后来发生的几件事,让杜建刚逐步认识到了办公司对做外贸生意的重要性,并完全进入这个领域。

2012年,他决定复活自己的公司,先后跑了海关、商检、税务等7个主管部门,终于办妥了有关手续,具备了经营对外贸易的基本条件。

当年年底,香港一位客商下了一个单子,想要80箱尖椒。这是杜建刚从事外贸出口的第一单生意。虽然他知道这笔生意赚不了钱,但是他还是特别重视,挑选最好的尖椒精心包装,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做外贸,以求有个良好开端。当时公司手续还不全,他就联系上一位南阳的朋友,把尖椒装到自己的面包车上,带上员工,跑到南阳进行了商检。然后又返回郑州,到省商品检验检疫局,跑妥程序后再去北京。因为北京大兴有香港客商的一个货柜,均为国外一家餐馆采购的物品。杜建刚和员工开着车,奔波2000多公里,才把货送了出去。

在杜建刚诸多的客户中,有一家山东省胶州的联大行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主营进出口贸易。从2009年开始,杜建刚就为人家做代工,就是代收、代加工尖椒。他发现这家公司做外贸生意发展很快,短短的时间内就盖起了办公大楼,业务量倍增,规模明显扩大。由于这家公司对他的启发,更坚定了他做外贸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夏天,杜建刚和云南一家公司签了一个单子。每次都是发往青岛,在发最后一个货柜的时候,对方改变了路线,让他转发云南省丘北县一家从事外贸生意的公司。

杜建刚随车同行,走了三天三夜,才找到了那家公司。对方又是设宴接风,又是派专人带他观光旅游,就是只字不提付款一事。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待了几天,杜建刚实在忍不住了,就找到他们的经理洽谈。对方却告诉他,发往美国的尖椒有质量问题,美方不但不接受,还让再拉回来。杜建刚一听就急了:“这几次的尖椒都一样啊!咋会有问题?”“一样,是吗?”对方经理也紧追不放,随即拿出一份材料,让他在上面签字,证明自己发的货物没有任何问题。杜建刚知道自己发的尖椒都是个顶个的上等优质品,就十分自信地在上面签了字。没想到,对方紧接着又拿出了手机,让他看几张照片,说这是从美国某港口传过来的。照片上的尖椒确实不好,但杜建刚也无法解释。对方咄咄逼人,反咬一口,硬说杜建刚提供的尖椒是次品,扬言要求赔偿损失,一时间,事情就僵在了那里。

在云南,杜建刚一住就是20天。反正也没有什么事,他就在那家公司闲溜达,到各个部门参观。这家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部门都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他就挨个走访询问。对方心中有鬼,不但没有限制他的行动,还让主管外贸的刘经理向其认真介绍了有关情况,给他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杜建刚虚心请教,用心记录。外贸出口的关键技术就这样被他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这次价值35万元的尖椒只给了5万元。后来,杜建刚多次提及这件事,并豁达自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交了30万元的学费,掌握了一项关键技术,值!”

2012年春天,杜建刚在郑州市航海东路开设了自己的办事处,聘请了几位郑州大学的学生,并首次参加了广交会。

在那次广交会上,杜建刚收获颇丰。他的展位和山东省的一家公司的展位背靠背,对方的公司主营大蒜出口,规模很大,只派出一位业务经理前来主持。那位女经理姓马,30岁左右。互相一介绍,原来是河南老乡,家在郑州,二人顿时倍感亲切,沟通交流更加方便。

广交会的几天中,两人多次交谈,并互留联系方式。因为都是经营调味品的,共同语言多,会后也不断沟通联系,交流经验、互换信息。同时,也增强了互信。杜建刚十分佩服马经理知识渊博,外贸经验丰富。

2013年春天,在一次电话交流中,杜建刚意外得知马经理已经辞职回了郑州,就立即诚邀她加盟合作。3天后,马经理和杜建刚通话,约他到郑州面谈。杜建刚在郑州的办事处热情接待了她,二人就有关事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很快就达成协议。杜建刚很大度,聘请她为办事处经理,把郑州的事情全部交其处理。

马经理接手郑州办事处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加上她在原来的公司就是外贸专员、业务经理,别看年轻,因从事对外贸易多年,专业技术十分过硬,各项工作处理得很到位,杜建刚特别满意。

自从有了马经理的加盟,杜建刚如虎添翼。在她的帮助下,外贸工作迅速展开并壮大,当年就创汇5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150万美元。

面对竞争激烈的外贸市场,杜建刚又及时调整部署,扩大经营规模,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善运营体制,多渠道招收人才,形成了专业化、技术化的团队,使兴隆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刚做出口贸易时,公司主要是出口尖椒,产品附加值较低。后来为了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他们相继开发了辣椒粉、辣椒圈、辣椒丝、辣椒籽等8个新产品,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

德国一客商需要辣椒粉,杜建刚立即组织生产、装车,及时发货。收到产品后,那位客商还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西班牙一家公司求购尖椒把。可是,以前尖椒把都是掰下来扔掉的废料。杜建刚不怕麻烦,立即四处联系,组织收购,以最快速度发走24吨货,创汇1万多美元。

产品的细分,档次的提升,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带来更多的国外订单,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杜建刚对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重新规划了厂区布局,更新了车间设备,提升了生产工艺,规范了生产流程,健全了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产业升级,公司成功打开欧盟市场,极大地提升了内黄尖椒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当年,公司出口创汇336.14万美元。

为了学习到更多的外贸知识,结识更多的朋友,杜建刚立足家乡,放眼世界。从2012年开始,他多次带领自己的团队参加广交会和各种投洽会,并远赴台湾、韩国首尔、印尼雅加达及美国、德国等地参加展销会,推介公司产品,大大提高了内黄尖椒的知名度,助推乡村振兴。

笔者采访杜建刚时,一大早走进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只见门前车水马龙,一车车尖椒从一个个农户家汇聚到这里。“这是六村乡刘邢堌的尖椒,一包50斤,一共200包。”正在忙碌着的工人说。

该公司有12辆小型货车,专门负责门对门收购农户的尖椒。“我们这几天每天都能收50多吨尖椒,我们的价格比市场价略高。”杜建刚说。

走进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分拣辣椒、有的装袋、有的称重、有的打包……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据杜建刚介绍,内黄尖椒出口呈现良好增长趋势,这与内黄县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密不可分。内黄尖椒色泽亮丽、辣度高,富含辣椒素,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内黄县种植尖椒已有20多年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目前已经形成生产、加工、出口的产业链条。内黄县出口尖椒質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于2012年,规模6万亩。该示范区远离工业区、无污染,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2014年,该示范区被授予“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该示范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内黄尖椒出口的连续增长也促进了内黄尖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内黄县农牧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因为种植尖椒的收益较高,群众种植尖椒的积极性非常高。如今,内黄尖椒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内黄已经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尖椒交易集散地。随着内黄尖椒出口快速增长,尖椒的加工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升级改造。”这都为杜建刚的生意带来无限商机。

火红的尖椒不仅带红火了杜建刚的企业,也带动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现有尖椒种植基地80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种植户近千户,每年收购尖椒8000吨,带动种植户年平均亩增收300元左右。

杜建刚的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内黄县尖椒出口创汇大户,市、县、镇政府领导在贷款、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等方面都给予了及时协调和帮助。杜建刚是市人大代表,市县人大领导对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更是情有独钟,多次前去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市人大还聘请专家为他的出口产品设计外包装。

杜建刚经常说:“我的事业和大地紧密相连,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内黄县的营商环境一流。我富了不能忘记乡里乡亲,更不能忘记回报社会。”

杜建刚践行自己的诺言,致富不忘乡邻,不忘回报社会。他从收尖椒开始,就不断雇用街坊邻居帮他检、装、运,少则两三人,多时几十人,甚至超百人。因为杜建刚从不拖欠工人工资,信誉极佳,大家也很愿意跟着他干。

在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检、装、运等各个环节都是本地农民工,有的已经在杜建刚手下干了20余年,他们吃苦耐劳的朴实作风让杜建刚印象深刻,对待这些父老乡亲也格外亲切。除了工资按时发放以外,谁家有了困难,他也及时伸手相助。一位工人为儿子娶媳妇,手头紧张,杜建刚得知情况后,立即拿出2万元,感动得对方接钱时双手直颤抖。

工人们在这里上班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家门口挣钱,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东江村村民苏建利说:“我们每天都来公司上班,一天八九十块钱,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下班后又能和家里人团聚,处理点家务,感到十分满意。”

村民苏喜芬家有4亩地,以前种玉米,每年只有4000多元收入。后来改种尖椒,一年能收入一两万元,加上打工工资,年总收入超过4万元。

杜章芳,东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他一直在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上班,每天能挣80元钱。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他非常满意。

像杜章芳一样,在兴隆农产品公司务工的贫困户有19人,占到公司总员工数的20%以上,他们从事收购、分拣、打包和出货工作,每人每月工资1500~2000元,年均增收2.5万元。

在历时5年的县脱贫攻坚中,杜建刚亲自扶持帮助98个贫困户脱贫。2021年3月,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被安阳市扶贫办公室授予“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了“5·12”强烈地震,杜建刚带上1万元现金,第一时间来到井店镇民政所,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心意。后来,这件事上了《安阳日报》,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017年,安阳市电商网络协会集体看望慰问老城区二道街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温暖。杜建刚参加了慰问,并为活动捐资8000元。

2019年年底,杜建刚向全镇贫困户一次性捐款6万元。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爆发,并波及到内黄县。大年初五,杜建刚专门购买的棉大衣、棉被各100套,捐给了镇政府,并向东江村抗疫执勤点捐资2000元。

2021年7~8月,内黄县连降暴雨,遭遇到1963年以来最大的水灾。尤其是从7月20日起,暴雨如注三天三夜,造成严重内涝,田野里都是水。杜建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拿出5万元,想方设法联系货源,购买了30台移动式抽水泵和抽水用的塑料管子,支援东江村抗洪救灾。农户们如获至宝,积极行动,迅速掀起排涝保产的高潮,纷纷夸奖杜建刚为大家办了一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后来,随着降水量的进一步加大,卫河水位超警,国家启动了蓄滞洪区分洪,内黄县的部分村庄被淹,蓄滞洪区的村民被政府及时转移,妥善安置。杜建刚又购买了价值2万元的米、面、油、矿泉水、卫生纸等生活用品,送到了位于井店镇一中的灾民安置点。

杜建国是村里的贫困户,杜建刚把他纳入帮扶范围,并从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他的女儿上大学,杜建刚一次就资助了5000元。平时,零零星星的小资助更是不计其数。

2021年9月,井店镇实施亮化工程。杜建刚又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捐资6万元,有力助推了这项工作的推进开展。

为了支持家乡颛顼帝喾陵的开发建设,杜建刚先后捐资7万元,表达了一位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意。

内黄县有一支脍炙人口的公益性组织——枣乡救援队。从救援队成立那天起,杜建刚就多次捐资捐物帮助他们,具体数目已经难以统计。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知不觉,杜建刚已经从事尖椒购销20余年,本人也步入知天命的行列。随着事业的发展,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2014年,杜建刚被中国辣椒产业大会联盟委员会授予“优秀辣椒人”称号;2017年,当选安阳市电商网络协会副会长,同年,被评为“安阳市十佳电商人”;2018年,被选为安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电商扶贫带头人”;2020年,当选内黄县果蔬产业协会辣椒产业委员会副会长;2021年,被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聘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相信只要杜建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定能把小尖椒的生意做得更大,“红色沙区”的红尖椒一定能香飘全球。

责任编辑/张美子

蔬菜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漂浮育苗是指在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等薄膜覆盖条件下,将育苗基质填充在成型的膨化聚苯乙烯格盘上(泡沫穴盘),将格盘置于有完全营养液的水床中,完成种子萌发、生长和成苗过程的育苗方法。

与传统育苗方法相比,漂浮育苗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培育的秧苗整齐、健壮、不带病虫、商品性高,起苗时不伤根、便于运输、移栽,定植后缓苗快等优点,更能满足种苗产业工厂化的发展需求。现将蔬菜漂浮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生产准备

基质准备

漂浮育苗基质应选用疏松透气的轻质材料,如将锯末、秸秆、蛭石、泥炭土、膨化珍珠岩等粉碎配制,再经杀虫灭菌处理后备用。经多次试验筛选,发现将炭化谷壳、草炭及珍珠岩或炭化谷壳、食用菌渣及珍珠岩,按2:1:1的体积比配成的基质较适合蔬菜漂浮育苗。另外,蔬菜育苗专用基质,如广州护地公司的水上漂浮专用育苗基质、山东鲁青育苗基质等也可用于蔬菜漂浮育苗。

育苗盘准备

漂浮盘选用聚苯乙烯制成的泡沫穴盘,穴盘大小66cm×34em×5.5cm。目前有78孔、108孔、128孔、162孔、200孔等规格,均可重复使用。一般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选用200孔,瓜类蔬菜选用78孔。

营养液的配制

配制营养液的水最好为井水,自来水要静置1~2d后方可使用,pH值要求稳定在6.0-7.0。配制营养液的肥料可选用育苗专用肥,也可直接使用水溶性复合肥。一般营养肥在出苗后加入,否则会延迟出苗进程及影响幼苗质量。

漂浮池和育苗棚

①漂浮池的建造漂浮池应建在地势平坦、向阳、地温回升快、靠近水源、排灌及管理方便的地块。标准育苗池一般为长方形,长、宽以格盘刚好覆盖营养池、不见光为佳。通常池宽1.38-1.40m,每个池放2排漂浮盘,池深15~20cm,根据育苗盘及育苗场地大小可适当调整。池埂用空心砖或水泥砖砌成(也可挖槽),将池底整平拍实,消毒后用黑色塑料薄膜垫底,保证薄膜不漏水。薄膜的边缘要盖在苗床的边埂上。

②小拱棚的建造在漂浮池上用竹片或钢筋架搭建小拱棚,拱棚长、宽应稍大于漂浮池,高约0.8m即可。棚架搭好后,第一层盖防虫网,第二层盖遮阳网。

操作技术

育苗盘消毒

新盘无需消毒,旧盘必须消毒后方可使用。常用的消毒方法有3种:0.1%~0.5%高锰酸钾液浸泡苗盘4h:用1%-2%福尔马林液喷湿苗盘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h;用10%漂白液浸泡10~20min后用清水洗净晾干。

基质装盘及播种

混配基质前,在地上铺一层干净薄膜,以防带入病菌。混配时,加入百菌清200g/m2进行消毒,基质湿度以达到60%,即以“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每孔播1-2粒种子,种子要放在孔的正中,每盘播完后在漂浮盘上均匀撒盖一薄层细土或基质。覆盖基质应厚薄均匀一致,以使出苗整齐,覆盖太薄容易使种子戴帽出土,太厚易使植株串根而影响正常生长。

上池

在漂浮池中灌水至8-10cm深,撒适量漂白粉消毒后,方可将播好种子的漂浮盘放入漂浮池中。漂浮盘入池后的次日,及时检查,发现穴孔内基质表面松散、干燥、发白的,及时处理,确保基质吸水充足均衡。

苗期管理

①营养液管理不同蔬菜种类及发育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幼苗的长势、种类、发育阶段等追施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施肥时应先将肥料溶于水后,再均匀倒入水池中。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幼苗叶片的颜色判断是否应该施肥,若叶片颜色呈淡绿或黄绿色,表明N素浓度过低,要增加肥料浓度:若叶片颜色呈深绿或墨绿色,表明N素浓度过高,不应施肥。

②温湿度管理温湿度控制是苗期管理的关键,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徒长苗,温度过低又不利于幼苗生长。温度偏高时,及时打开育苗棚两端薄膜,通风换气,夏秋高温季节可通过遮阳网、湿帘等降温设备降温;温度偏低时,可通过覆盖多层薄膜保温。湿度一般不宜过大,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③间苗和定苗当幼苗长出真叶后,开始间苗、补苗,拔去小苗、弱苗,保证每穴1苗。

④苗期病虫害防治漂浮育苗只要在播种前进行严格消毒和规范管理,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根据为害病原喷药防治。一般冬春季节容易发生猝倒病、疫病、灰霉病,夏秋季节容易发生病毒病、虫害等,可针对不同季节提前预防。

⑤漂浮池青苔的防治一般按每标准苗床10-15g CuSO4来防治青苔。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青苔发生量适当增减CuSO4用量。

炼苗

适当炼苗,不仅可提高移栽成活率,而且有利于增强秧苗的抗性。一般在秧苗移栽前7~10d,通过增加通风和控水控肥进行炼苗,以便提高移栽成活率。

后期管理

漂浮育苗生产所必需的物资如育苗盘、池膜、塑料小棚和大棚等均可以重复使用。育苗完成后,认真做好育苗物资的清洗、消毒、存放等管理工作,保证物资重复利用,节约开支。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及时将育苗盘上残留的基质和残根清洗干净,包好后于避光处存放。

将池膜及小棚上的盖膜、防虫网上的灰尘洗净,晾干后于避光处存放。

将遮阳网、钢架或竹条等收集后,存放到固定位置。

防治物资贮藏点的鼠类,防止育苗物资受到损坏。

上一篇:金融证券论文范文下一篇:抽象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