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4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研究制造企业的智慧物流技术,来提升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文章以综述其他学者智慧物流研究入手,对我国现在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制造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ERP系统修订与改造,智慧物流ERP系统贯穿于制造企业的合同管理、生产管理、库房管理和发货管理环节、发货管理中的物流跟踪、根据客户需求建立不同运输计划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智慧物流;ERP系统;一站式服务;运输计划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 ERP system; one-stop servic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0  引  言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需要对物流技术进行改造,能满足制造企业发展需求,提高制造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当前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物流过程分散、运作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

 国内研究中,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智慧物流系统等方面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对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研究少之又少。国际研究中,物流供应商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商业发展规模,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都加强了公共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领域大部分沿用外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自己开发的物流信息技术较少,也缺少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

 吉敏、耿利敏(2019)指出智慧物流能推动“一带一路”实施,分析了智慧物流发展的条件包括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为物流业提供市场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智慧物流奠定技术基础、国家政策大力协助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法规政策、智慧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水平开发研究、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培养智慧物流专业人才来实现发展。钱慧敏、何江、关娇(2019)指出“智慧+共享”模式转型升级能实现降本增效,耦合效应评价从信息服务、装卸包装、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四个方面进行,我国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的耦合屬于中度耦合,处于发展阶段初期,信息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要素对物流系统耦合贡献较大,而人才建设、安全性建设、装备资源共享、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准体系等要素贡献较小。况漠、况达(2019)提出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国内外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我国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及主要约束因素,提出强化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建设,协同创新。

 因此,研究智慧物流技术,对我国制造企业智慧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5G通讯网络全面铺开在即的大背景下,我国已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也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由智能机器与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操作系统,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与智能工厂三方面的内容。长久以来,我国制造业就有规模大、质量粗糙的“恶名”,迫切需要实现高端制造业转型。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高涨,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数量减少,工厂亟待用机器替换人,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6.4%,截止到2019年11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1.7万亿元,同比增长5.8%。我国物流行业进步很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我国整体物流成本仍然处于高位,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成为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近年来提出各项政策支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升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缴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这些政策对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保障。

2  我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在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晚了近几十年,高端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供应链难以协同。我国供应链由制造企业主宰,但是目前很多供应链中企业间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制造企业采取竞争招标形式获得运输、仓储等服务,处于弱势地位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只能被动降低报价,来获取业务。

 (2)高技能人才匮乏。智能制造就是将人、数据与机器相连,但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应该将技能培训深入到大专院校,按照学分给予考核,并优先考虑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实现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自主研发力度不够,物流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企业对物流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觉得成本太高,多数企业仍延用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需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和水平,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3  制造企业智慧物流对策分析

(1)ERP系统修订与改造。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购买或投入科研于智慧物流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包括研究一体化物流运作,统一物流计划管理和统一物流服务资源管理,提高物流议价能力,提高对物流服务商的管理力度,实现物流全程跟踪和物流管理的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研究EPR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计划组织采购、计划组织生产、计划组织销售、计划组织物流运作。全程以计划为驱动,通过物流信息技术线上系统,实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智慧物流ERP系统贯穿于制造企业的合同管理、生产管理、库房管理、发货管理和在途物流管理环节,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制造企业在合同签订流程阶段,将指定的交货码头、指定货币币种、出口合同或内贸合同信息导入智慧物流ERP系统。生产阶段,按照系统订单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将计量信息和产品订单信息上传到ERP系统。库房管理阶段,生产部门生产出的成品入库,按照合同组织堆放管理,将产品成品信息导入系统。发货管理阶段,按照合同进行配货、拣货装车,能够迅速快捷地通过系统找到客户所需产品,并进行裝车确认,装车确认的信息直接导入在途物流系统,并由业务员进行在途物流的跟踪,制造企业智慧物流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3)发货管理中的物流跟踪。制造企业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方案,根据客户数据及现有承运商的运力资源数据,将运输方式纳入销售系统中,替代运输方式的评审,节省时间成本。物流管理人员根据物流成本、物流运输周期偏好设计相对应的物流方案。业务员将物流方案信息录入系统,设定运输起始点或区域,节点之间的运输方式,估算物流时间周期、物流运输成本,推荐物流方案优先级供客户选择,精细到合同层面,满足客户个性化运输需求,客户根据产品特性、运输成本等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

(4)根据客户需求建立不同运输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部物流室根据客户选择的水路、汽运、铁路、自提、预装等物流计划进行集中、规范管理,进行运输计划管理。首先,业务员接收准发材料,然后进行产销衔接,编制运输计划并导入系统,合作的运输公司根据运输计划进行接收,按合同组织准发接收、出厂、中转、仓储、交接的全过程,对合同进行全程跟踪。物流部门安排运输后,将出库单反馈给业务员,业务员将出库录入智慧物流ERP系统,以便全面掌握端到端的产成品库存、运输、作业状态,并进行管理和跟踪到销售物流段的每个合同、计划、物料情况,跟踪出厂计划从出库到客户签收物流执行全过程。运输计划从制定、释放、执行全部在系统中进行运作,业务处理精细化、自动化,提高了制造企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吉敏,耿利敏.“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9):9-11.

[2] 钱慧敏,何江,关娇.“智慧+共享”物流耦合效应评价[J]. 中国流通经济,2019(11):3-15.

[3] 佚名. 2019智慧物流五大趋势[J]. 珠江水运,2019(1):34-36.

[4] 斯燕.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 物流与供应链,2019(11):161-163.

[5] 况漠,况达. 中国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创新路径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19(6):151-158.

收稿日期:2020-10-25

基金项目:湘潭市2019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制造企业智慧物流技术研究”(ZDX-CG2019017)

作者简介:刘  琼(1980-),女,湖北公安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电子商务。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装备研制对于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和周边地区局势的变化,国家对高技术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装备研制管理的重点[1]。为使装备研制项目进度和质量有机结合,确保达成研制目标,对项目进行更为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必不可少。文章针对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提出了相应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关键词] 装备研制;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110

1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总书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来推动质量变革。现代战争中,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甚至影响到战争的胜败。随着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装备质量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效提升装备质量管理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装备研制项目面临的艰巨任务。

2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随着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不仅要求关注系统、整机的质量,还要求关注元器件、原材料的质量;不仅要求关注硬件的质量,还要求关注软件的质量。当前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决定了要从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确保目标达成。

3装备质量管理措施

31只有健全完备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高质量运转

随着对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要求的提升,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组织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做到“遇事有人决策、活动有人调度、难题有人指导、质量有人监督、技术有人攻关”,确保逐级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组织体系中各个节点的高质量运转来保障研制任务的顺利推进。一是成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负责领导指挥工程实施,负责各项资源配置,负责重要问题决策,负责督导工程实施。二是对于重大项目设立专项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决策部署,具体协调工程实施,保障计划节点按要求完成任务。三是组建高水平的专家顾问团队,对关键环节和重难点问题“把好脉,开好药”,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四是建立高质量的设计师系统,发挥好技术牵头和专业抓总的作用,统筹好需求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等各项任务安排。五是组建完备的质量师系统,开展型号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有关法规、制度和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研制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

32只有健全完备的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覆盖

质量管理需要制度化、体系化甚至法制化,需要不断完善各级责任主体的职责,推行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健全完备的质量管理制度来强化研制全线的质量意识,持续稳定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服务于装备研制项目的质量管理。一是在全系统建设涵盖前期论证和后期使用的“前延后伸”质量管理体系,对装备产品实行全寿命周期质量管控,形成装备研制项目的质量抓总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完备的适应装备研制项目要求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技术状态受控;制定并实施关键件和关键特性、重要件和重要特性、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其识别和确认方法、工作要求、控制点设置、监控措施、质量记录等要求,确保研制过程受控。三是加强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建设。强化通用质量特性与功能特性一体化设计,重点研究信息化装备性能的生成机制和工作模式,开展符合要求的性能验证能力建设,并同步规划保障资源建设;开展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实现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支撑质量。四是建立健全质量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好质量奖惩机制的引领性作用,制定质量责任追究细则和质量综合激励细则,建立完备的质量追责和激励制度,形成质量工作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有追究的良性责任体系,真正落实“质量一票否决”制。五是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机制,综合设计、制造、试验验证、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评价要求,分阶段进行评价,并适时通报,鞭策激励,促使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

33只有健全完备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持续有效管控

装备研制各阶段环环相扣,结合紧密,只有建立健全完备的运行机制,做到研制工作管控的全覆盖,才能通过有效的过程管控来保证产品的研制质量。一是实行项目例会机制。按期检查项目执行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研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二是实行专项协调机制,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重大问题,通过组织召开专项协调会,及时解决。三是建立重要事项报告机制。坚持重大进展情况报告机制,工程研制取得重要进展要及时报告,以便精准把控;坚持重大偏离报告机制,计划执行发生偏离时要及时报告,以便果断采取措施;坚持

重大缺陷报告机制,发生重大缺陷要随时报告,以便精准调控,集中力量攻关解决问题。四是推进质量大数据工程建设。通过构建基础产品信息数据库,以及失效分析、环境试验、检验检测、外场故障等各种信息数据库,为质量分析、改进、优化提供决策支撑。通过上述措施的分层分级联动,逐步构建和优化信息沟通、协调、评价、共享以及问题处理的运行机制,持续有效管控装备研制过程。

34只有健全完备的风险管控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中有效化解工程风险

研制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各类风险的识别与管控,在研制的全过程不断识别潜在风险,强化防范措施。一是全面梳理工程研制各阶段的各类风险,形成“风险树”。研制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阶段评估,不断更新、迭代和完善“风险树”。通过完备的风险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預案,使风险上浮、措施落地,充分释放风险。二是采用渐进式能力提升方式。为化解技术风险,可采用渐进式能力生成的模式,严格控制各阶段的技术状态,技术能力达到一批验证一批。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反映装备的真实状态,分析好形势、把握好态势、研判出趋势,有效化解工程中的研制风险。

35只有健全完备的科技创新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研制的能力和质量提升

现在的装备承担着更多新理念、新技术的创新实践任务,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推动装备质量管理。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借鉴现有技术成果,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二是加强基础创新。必须坚持以创新为根本途径,从源头抓起,从元器件、原材料抓起,不断提高装备自主保障能力。三是加强使用创新。高度重视对装备的使用研究,高度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装备的效能发挥,加强使用创新,满足技术推动与用户使用双轮深度融合的需求,以技术创新推进使用创新,以使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

36只有健全完备的内外协调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科研过程的协力推进

现在的装备系统复杂、参研参试单位多,跨专业、跨单位的综合协同和纵向跨阶段的联动是常态,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内外协调机制,一级一级全线拉通贯通,共同推进项目进展。一是做好管理协同。需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通过强化目标导向、任务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全局统筹,做到能力对标、时间对表、问题对账,及时梳理、反映、协调和解决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严肃计划的刚性要求。二是做好技术协同。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从顶层不断深化认识、理解和把握作战需求,把对需求的捕获确认转化为技术的攻关和装备的研制;加强与总体单位的沟通,深刻把握要求的内涵实质,不断对接,有问题不停顿,有矛盾握手解决,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高质量装备;加强对配套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存在进度和质量风险或问题的单位要跟踪督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配套单位产品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各条战线的齐心协力,有效沟通,确保按照计划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研制任务。

4结论

随着装备研制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是需要大力研究的问题之一。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迭代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贤志武器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D].天津:南开大学,2012

[2]李勘装备研制项目可靠性风险预警技术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4(4).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大批设备器材配备到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日常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结合江西省装备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装备现代化;教育装备管理

1 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服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的基本办学条件不断加投入,江西省的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广大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随着大批设备器材配备到学校,相应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装备资产管理的手工化记账方式造成数据缺少、不系统、不准确,甚至自相矛盾等情况时有发生,每年上报资产数据做着大量的高成本、低效率、重复性的工作,影响各级领导决策和各项具体装备工作的实施。同时,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由于还处于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没有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工作强度大、效益低下的状况普遍存在。

2 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初步探索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正式启动,江西省的教育装备投入当年就迅速增到了2.4亿。以教学仪器装备为例,有物理、生物、化学、音乐、体育、美术、小学科学七个学科的教学仪器设备共计2145种,包括小学科学实验室、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共六种功能用房的建设。

2010年度的项目学校就有2141所,如此多的学校上报2145种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如果沿用之前的方式上报纸质计划,仅采购计划的汇总和管理就是个巨大的难题,而且很难保证高效且无差错。为此,我们专门定制开发了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管理软件,该软件实现了基于Web环境B/S结构下的省、市、县、校四级采购管理平台,县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软件分配好项目校的预算采购金额,项目学校在软件控制的预算里按学科采购目录按需申报计划,上报成功后由市级教育部门负责审核,最终汇总到省级管理部门。应用这款软件,我们仅用了12天就完成了全省的采购计划清单。

除了实现采购计划的汇总,该软件可实现以下三个功能:一是针对供应商的合同管理和验收管理,即为中标商提供准确的项目学校、货品数量和联系人方式,以及统一格式的验收单和结算单;二是针对管理部门的查询功能,即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实时查询项目学校的装备现状和各级部门的预算资金和实际节余资金情况;三是实现了针对学校的初步资产盘点功能,支持手动输入该校的装备资产,提供采购项目到货自动新增入库。

如某校2010年申报采购两台钢琴、三台手风琴的采购计划,经上级管理部门统一采购后分发到校后,设备管理员可以轻松查询到中标的物品型号、品牌和其他参数,验收合格后点击“入库”即可自动新增至学校设备资产。

2013年,江西省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图书专项采购的同时,还配套了相应的Unilib图书管理软件给各项目校,要求中标厂家在各县举办了关于Unilib图书管理软件应用、以及专业图书的编码、录入、借阅以及日常管理等实用知识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全省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存在的问题

1)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省、市、县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是教育装备队伍中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二是全省上万所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和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前者是负责采购、货物分发和支付结算,而后者代表终端用户,负责接货、验收和货物入账。

由于历史原因,第一类人员平均年龄超过35岁,特别是市、县一级管理队伍老龄化的程度比较高,科班出身比例不高,造成管理队伍整体操作电脑水平较差。再来看全省教学设备管理员(包括图书管理员)的人员构成情况(表1),可以看出设备管理员大多数都是兼职,学历整体水平也不高,高级职称人数更是占比少。特别是农村学校,设备管理员的学历、职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装备资产管理的传统的手工化记账方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易出错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但是要想实现教育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除了针对项目需求定制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外,更需要参与管理的人员具备熟练操作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技能。

2)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13年,我们联合软件开发商升级了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V7.0,经过三年多的大力推广,有效地规范了采购计划上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该软件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仅可满足装备计划申购工作需求,仍无法系统性地完成装备资产日常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站建设等方面工作。装备管理手段仍然没有实现由传统到信息化的全面转变,管理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依然存在,而且教育部也有相关的统计上报软件(但没有设立学校账号),每年县级教育部门也要上报教育装备资产数值总数,容易造成重复工作、数据口径不一的情况。所以必须仔细研究,认真调研,提供既可兼容教育部软件,也符合我们具体省情的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另外,当前《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有关装备数据仍暂存于软件商提供的服务器之中,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存在隐患,迫切需要依托自身的硬件设备建设投入,解决装备管理系统平台运行硬件环境问题。

3)缺乏配套的管理激励机制。有了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只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关键还在于各级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人员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用于实践,善于实践。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装备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切实消除对信息化应用的抵触情绪。

实践表明,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仅靠下发文件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图书管理、教学实验日常管理这种琐碎的日常工作,如果习惯了传统的简单化的手工记账模式,要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来采集过程数据,刚开始都会碰到障碍。这个时候一要有专门的客服热线来解决基层管理员的疑问,二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来表彰优秀的学校设备管理员,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推动广大农村学校的装备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

3 推进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和建议

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在正式开发、升级信息管理平台之前,管理部门要通过详尽的调研,以前瞻性的眼光来开发建设覆盖“省、市、县、校”四级具备整体可扩展的网络管理平台,对原有的相关的系统数据要充分整合兼容,科学规划,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决策、合理建配教育技术装备提供重要的依据。

鉴于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可采用硬件设备自购,软件系统对外招标的模式,借助专业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实行软件的定制与开发,软件平台的功能模块也可根据需要分年开发,逐步投入。但是数据库的存储一定要在自有硬件设备环境内,确保数据安全性与稳定性。

模块分层管理,推出可视化数据的精细管理  在系统内容定制上,笔者建议以子模块的形式开发以下几个内容平台(如表2所示)。

一是面向学校用户开放的装备日常管理模块,学校设备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用账号登录,实时登记和更新各学科教学仪器数量、各功能用房面积、图书册数等基础数据,实现动态的教学仪器新增入库、报损报废、各班级借用归还情况以及形成学校装备类设备资产统计表。

二是面向省、市、县装备管理部门用户的装备计划采购模块,可以将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上级部门还可以方便地监管下级部门的专项采购计划执行情况。

三是面向学校实验管理员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采集日常教学中实验教学课和教学仪器的配置管理数据,形成实验教学的过程性数据,对中小学有关学科的实验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促进各类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四是面向省级教育部门的统计分析模块,通过全省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管理用户可以查看所辖学校或市、县离装备标准的缺口数和缺口金额,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测算标准。

五是面向全体教育装备人员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模块,通过平台发布公文、通知和实现邮件来往和公文流转,同步更新针对潜在供应商的网站门户信息,提高日常行政管理效率。

以上五大模块建成,整个教育装备管理的关键数据将全部信息化和可视化,依托一体化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平台,可以逐步实现装备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注重软件应用培训,提供立体化的系统响应机制  一套好的软件成功推广的关键在于培训,培训课程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软件功能、操作规范和升级维护几个方面来设计,重点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针对新开发的教育信息管理软件,先是要印制面向省、市、县、校的四种不同类型客户的软件操作说明书(用户手册),列出软件功能操作的流程示意图,还要列出常用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是要建立专门的诸如QQ用户交流群和客服支持电话,及时解答用户在使用软件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分级培训制度,即省级负责给市级培训,市级负责给县里培训,县里负责给学校基层管理员培训。也可以直接由省级部门选点对项目学校实际操作人员进行分片区培训,通过现场操作和演示的这种现场互动式教学培训,可以更好达到预期目标。

管理部门应专门针对教育装备项目管理信息化培训成立培训档案,保存每次培训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人员名单、培训资料和图片。最重要的是完整的记录参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软件不能一次到位的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有些潜在需求和问题会在用户的实际操作中才能被发现,因此,记录和整理用户反应的软件功能、操作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为软件的下一次升级提供改进的依据。

建立考评机制,强化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全面推进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措施在于强化意识、加强领导。所以必须成立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组织推动和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应设在装备站。各市、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考评办法,并将其纳入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评估细则。省教育厅应组织专家人员对各地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先进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引导各地对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确保我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8).

[2]于晓荷,胡又农.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与教育装备人员现状所得到的启示与思考[M]//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北京:2006.

[3]赵雪莲.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由于台站自动化气象观测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实现对台站气象装备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台站信息管理系统。台站装备质量寿命信息是装备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本文研究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管理信息的分类、质量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以及维修信息的反馈、检索等应用,以提高装备寿命管理水平,从而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装备数据,并为装备保障人员提供有效的维修指导。

关键词: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

近年来,台站自动化气象观测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為更好地实现对气象装备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台站装备质量寿命信息是装备质量寿命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各种装备数据的统称,是装备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1]。本文介绍基于国家局监控系统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研究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信息的分类、质量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以及维修信息的反馈、检索等应用,以提高装备寿命管理水平,从而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装备数据,并为装备保障人员提供有效的维修指导。

1 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管理中信息的分类

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的信息数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装备寿命的静态和动态管理数据及相关的统计指标数据[2]。静态数据指装备的基础信息,既装备的固有属性、性能及多媒体信息和相关标准等相关的固定数据[3]。动态数据指装备寿命管理过程中因调配、使用、保障等变化的数据,共分为以下八类[4]。一是气象装备基础信息,分为装备通用信息、技术性能信息和配套装备信息三类。其中,装备通用信息包括装备代码、装备名称、装备用途、简述信息、图片信息和视频信息等;技术性能信息包括装备的各项技术指标;配套装备信息包括配套的装备代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说明及典型配置方案等。二是气象装备科研信息,主要包括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实验、定型、内部研究和技术更新等内容。三是气象装备采购信息,主要包括订货计划、订货合同、质量监督、产品检验和验收及接受技术服务等内容,涉及装备采购机构、承制单位基本情况等内容。四是气象装备调配信息,包括装备申请、补冲、供应、更新、调整交接和装备储备等内容。五是装备管理信息,包括装备的接装、使用、保管与封存,装备的登记以及装备的配套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和检查教育等内容。六是装备维修保障信息,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维护修理、供应与设备建设等内容,涉及部门装备维修力量、修理单位基本情况等内容。七是装备报废信息,主要包括制定装备报废计划,对拟报废装备进行技术鉴定,装备报废的申请与审批,报废装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废装备的调拨、运输、交接、存储、保管、统计和处理等内容。八是其他信息,包括装备的计算标准、装备评估指标、装备法规、装备技术基础和经费管理等内容。

2 台站装备质量寿命管理中信息的管理

2.1 质量信息的管理方法

对在装备质量寿命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统一输入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信息管理系统,并借助局内网传输到上级管理部门专用服务器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存储,气象装备管理部门对收集的装备信息按照规范进行检查核对,并对错误数据信息进行反馈,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管理信息的管理分成5个阶段,分别为分析整理、导入、整理、合并和导出[5]。

2.1.1 分析整理。分析整理是人工完成的工作,对装备质量寿命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原始信息来源于技术文件、各种业务表格以及管理部门需要的信息,分部门整理到信息系统方案设计的文件中。

2.1.2 导入。要求导入系统的每一组数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数据定义词典、数据应用字典、多个气象装备数据规范以及相应的图片、装备简介、视频文件;②文件名必须符合要求,图片、装备简介、视频文件与相应的Excel文件中的名称应完全一致;③必须填数据;④气象装备代码和层次码必须符合要求。

导入过程出现错误时,系统给出错误报告,并自动打开原始Excel表供用户进行修改,修改后重新导入,直至文件符合要求,则该组规范的数据可以从Excel文件导入到数据库。

2.1.3 整理。建立数据规范3个文件之间的数据关系。主要检查3个文件之间数据不一致的错误,提交错误报告,用户在系统中修改错误,主要是修改导入表内容。为保证数据项之间建立好关联关系后按照分组进入到历史表格,要进行数据的核对,主要是数据应用字典的核对、数据定义词典的核对和气象装备数据规范的核对。

2.1.4 合并。把历史表中的规范符合合并到正式表中。主要检查历史表中规范和正式表中规范相冲突的地方,提交错误报告,用户在系统中修改错误。

2.1.5 导出。把正式表中的规范导出为文件。不做检查,直接把正式表中的内容导出。各单位上报数据以后,气象装备管理部门通过相同的流程,把每个单位的数据规范作为一个分组,分别导入,然后整理、合并,最终分发。

2.2 质量信息数据库的索引与录入

关键字为装备名称,索引为装备代码。《装备信息基础表》作为主表,表中的“装备代码”作为主键,其他数据表中的装备代码都引用主表中的“装备代码”。每个装备配备到台站都只有唯一的一个代码,使之相关联,方便修改、录入、查询和统计。装备维修信息表装备管理信息表分别见表1和表2。

對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信息分别建立8个主要数据库表,即装备基础信息表、装备采购信息表、装备科研信息表、装备管理信息表、装备维修信息表、装备调配信息表、装备报废信息表和装备其他信息表等数据表格[6]。气象装备质量寿命信息数据库管理和反馈流程图见图1。

3 气象装备质量寿命管理中维修信息的反馈与检索

气象装备质量寿命信息管理系统对基层台站实现装备信息数据共享提供维修信息反馈和检索功能,当装备发生故障时,台站保障人员可以根据产生故障的装备类型选择目录对接点中对应的装备类型,输入故障关键词检索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检索资料,参照历史资料对装备进行检修,并且把检修结果反馈上报装备管理部门,作为下一次排除装备故障的参考资料进行统一管理。维修信息反馈与检索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其中,检索关键词可以是故障原因或故障发生部件。

4 结语

本文对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信息进行了分类,通过数据共享,即可以为装备管理部门及时提供装备质量寿命信息,又可以为基层保障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技术支持,为台站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玉国,韩其杰.浅析武器装备质量信息系统建设管理[J].中国修船,2006(B08):41-42.

[2]袁志鹏,丁戈刚,马景奕,等.气象装备信息管理系统[J].干旱气象,2003(2):21-23.

[3]赵国瑞,孙桂茹,贾名宏.软件质量综合评估系统[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5-49.

[4]魏新利,尹华杰.过程装备维修管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5.

[5]黄翠仙.厦门市气象局网络的VLAN设计[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5(S1):137-139.

[6]刘敏涵,王存祥.计算机网络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长达3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育具有燕京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本企业文化风格,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之路。燕京的企业文化既是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又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在推动企业不断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燕京啤酒的精益文化建设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推行精益生产,打造中国最好的啤酒;二是坚持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三是内控体系建设与精益管理相结合。

努力建设世界级工厂推行精益化管理

生产管理精益化

我们在生产系统一直提倡精益生产,以打造世界级的工厂为目标。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岗位标准,推行一线员工操作标准化。公司所制定的岗位标准、操作标准是生产管理系统根据生产实际、设备性能及员工的一线实操经验提炼而成的。新员工上岗时,我们就按照此标准进行培训,严格按标准考核。为实现作业标准化和员工技能提升,我们在公司内部推行一线员工岗位技能津贴制度,涉及车间班长、洗瓶机手、贴标机手、灌酒机手、打包机手、维修工、仪表工多岗位人员。凡通过参加技能晋级考试,经技能考评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员工,均可享受相应的技能津贴。在作业标准化的同时,坚持现场持续改善。只要有改善,岗位标准随即调整。标准化与持续改进紧密结合,改善与薪酬直接挂钩,生产进步,企业与员工可共同获益。在此激励制度下,一线干部员工主动做课题、主动进行现场问题改善,在生产系统推进的“人、机、料、法、环”主题活动,生产全成本管理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提升了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

二是推行挑战值奖励办法。全公司生产系统每年要对能源、资源、粮食等主要消耗指标确立达成目标,同时以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为标杆,制订每个消耗指标的挑战值,并出台达成挑战值的奖励方案。一旦达到奖励方案的具体要求,公司将及时兑现奖励。

三是搭建全公司对标平台。对标平台就是一个让大家互相学习的平台,对集团而言也是最基础的管理工具。在一年一度的公司经济工作会议上,总部都将安排精益化生产先进企业如玉林公司、四川公司等进行经验介绍,为落后企业管理改进提供可操作的路径,有力提高了全公司整体生产成本控制能力。

四是开展项目管理。公司技术部、装备部及生产车间等多个部门围绕增量提质,提出研究课题,组成攻关小组,进行课题攻坚。同时,号召公司员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公司一并出台相关的奖励方案,一个项目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不等。

品质管理精益化

啤酒行业竞争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行业全球化,要求产品品质同样达到国际化。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竞争优势,那么任凭在营销上多么努力,也无法赢得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我们必须在产品品质上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真正做到燕京所提出的“用独特的风味取悦于民”的质量宗旨和“燕京啤酒,清爽感动世界”的品牌主张,否则,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机会就会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近些年来,我们在品质打造上主要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管理链条前沿,建立全公司的集中采购平台。我们在物资管理上严格实行ABC管理法,特别对A类物资实行重点管控,以保证采购低成本。目前,公司下设所属企业生产所需的大宗商品全部纳入统一采购系统,并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体制、供应商价格竞争机制及供应商评估体系。在评估体系上,我们强化现场考察,围绕资质、生产工艺、设备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仓储环境对供应商开展不定期的评价。

第二,全员管理质量。在生产内部树立质量比成本更重要的观念,一切为质量让路。公司特别强调,在节能降耗中严禁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在绩效考核中,质量指标的考核一定要高过成本指标的权重,红旗评比必须坚决执行质量事故一票否决制。由总工主导推进了原料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及成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明确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且各岗位工段执行情况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在全公司提倡主管技术、质量、生产的领导干部坚持调查研究制度,不断增加检查频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1993年燕京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我们充分利用科研中心的资源优势,深入研究保持燕京产品优势的技术、工艺,努力建立品牌比较优势。燕京科研中心拥有源自众多发达国家、代表世界一流的检测仪器,可对燕京啤酒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包括各种风味物质、酒精度、金属离子、双乙酰等400余项。通过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专家带徒弟,组织技术骨干脱产参加国际酿酒师培训等系列活动,燕京逐步培养出了一支高精尖的啤酒酿造科研队伍,目前专职研发人员超600余人。仪器精准化、指标精确化、操作精细化,使燕京对产品质量监测水平完全达到了核磁共振的水平。把燕京品牌做强,实现燕京品牌国际化提升,前提就要有国际化观,把质量标准提高,在操作上我们坚持产品品质与国际大品牌对标,每年公司要组织多次啤酒品评活动,开展自我抽检评价与第三方抽检评价,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使燕京啤酒品质始终保持一流,产品风格更具特色,使消费者有“喝了还想喝”的感觉。

第三,坚持引进吸收与集成式创新,以“实力打造精品,科技铸就名牌”。我们很早就提出“四个做强”的方针,其中之一就是要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做强。在具体实践中,顺应啤酒发展趋势,不断引进先进的酿造设备,使燕京装备水平一直保持中国啤酒行业的新高度。在燕京总部,不仅拥有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德国克朗斯7.2万听/小时灌装生产线,还有当今中国境内屈指可数的纯进口5升桶扎啤生产线。同时外埠企业退城进园、技术改造升级工作不断推进,燕京啤酒(贵州)有限公司20万吨新建工厂项目、燕京啤酒(昆明)有限公司30万吨补齐工程、内蒙古金川保健品有限公司10万吨搬迁工程、雪鹿啤酒(丰镇)有限责任公司退城进园、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易拉罐生产线、浙江仙都纯生技改工程、江西吉安20万吨退城进園工程先后实施。目前全公司已拥有40多条纯生啤酒生产线,生产自动化水平均达到了国内甚至世界啤酒行业先进水平。两年一次的中国国际啤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和四年一次的德国慕尼黑国际饮料及液体食品技术博览会,我们都会组织生产、技术、设备等相关人员参观,旨在了解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将好的技术、设备引进公司来。多年的坚持,燕京的装备可与世界级酿造企业媲美,燕京啤酒品质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

信息化要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宗旨。

一是为辅助于生产精益管理,我公司增上了可视化功能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此系统以远传式自动计量仪表和SCADA系统为基础,可实现本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单项能耗的准确计量,以及工厂能源消耗过程的全流程监控,为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以此为平台,我们成功建立一套完整的KPI绩效考核制度,将能源列为关键KPI考核指标,细分项目包括水、电、蒸汽、氮气、煤、二氧化碳、压缩空气等,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当年节约资金超一千万元。

二是建立以增强顾客满意、增加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深度分销系统。我公司总部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重组与整合,进行了深度分销系统的实施。其涵盖了所有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环节的业务流程,着重加强了销售流程的费用控制、政策执行追踪、市场销售预期、终端信息管理方面的业务控制,为各部门费用使用情况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

三是构建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资金集中监控系统,公司搭建了跨地域、跨银行、跨层级的资金集中监控平台,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查询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向、流量和存量,及时掌握公司的资金状况;通过资金结算系统,成员单位严格履行对外付款和内部结算的审批和操作流程,管理者实现对成员单位资金流动的事中监控。同时借助资金结算系统建立现金池,在统一资金收入的基础上,成员单位對外付款时总部根据资金计划将资金下拨到成员单位账户,一方面满足了公司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规模优势,提高了内部融资的效率和规模。

四是全面建设燕京信息化管理平台。2014年9月初,我们正式启动SAP项目,该合作项目是在公司原有的ERP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涉及公司技术、生产、采购、人力资源、库存、销售、财务等多方面,系统整合后可实现对集团公司运营管理的全方位覆盖。该项目我们重点搭建三大平台:第一,集团采购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进一步加强企业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质量管理;第二,全国市场销售统计分析平台。主要解决总部掌握信息滞后、信息不全、价格体系执行不到位等现象,提升公司对全国市场的监控,及对品牌、品种、价格的管理水平;第三,对标管理平台。旨在加强企业成本与质量控制,促进集团企业间帮促以实现共同发展。

为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我们围绕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依托信息化,大力开展环境治理,主动践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2014年总部9台20吨锅炉的自控设备全面升级,用触摸屏就地控制显示锅炉运行参数,锅炉所有数据采集到中间控制室,达到了集中控制操作,既节省人工,又实现了自动化运行控制。同时,烟气排放实时采集数据可达公司内部互联网络,领导能够时时查看排放质量。考虑到未来远传数据,还预留锅炉能源计量/信息化管理接口。

目前,我公司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已经从最初单纯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了若干辅助管理系统,使燕京的管理模式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直至精细化管理转变。

坚持在内控体系建设中不断深化精益管理

按照上市公司全面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燕京的内控体系精细化主要落在六个方面:一是细化规章制度。二是再造流程,细分业务流程,细化产品与服务标准。三是根据燕京经营实际,在生产、办公等现场积极推广“6S”管理、流程再造、可视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人的作业规范化、业务处理流程化,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四是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将“五精四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与生产的每个环节,精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渠道,业务流程之间要做到协同精密;要细分职责岗位、细化任务目标、细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五是加强业务流程与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具体是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统计分析、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六是构建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注重总结提炼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经验,以标准和制度体系加以固化,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直接行动,并根据条件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持续丰富、发展和完善精细化工作机制,使精细化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实化于行。

燕京啤酒用20年时间,走过了世界大型啤酒集团一百年发展历程,并长年保持中国啤酒行业第一集团军的位置。正是因为有了燕京优秀文化作为根基,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终究不会走得太长远。目前,中国啤酒市场竞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规则也发生了变化。燕京啤酒作为中国大型啤酒集团中唯一一家没有任何外国资本参股或控股的大型啤酒企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与要求,做好各种应对准备。我们认为精益既是领导者管理风格的体现,也是员工敬业态度的表现,同时还是治理管理企业的一个标准。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为此,我们将全面树立精益思维,继续推进精益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管理进步、效益提升,确保燕京事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罗志荣)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温度条件决定了在水泥路面铺设时一定要控制好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面行驶的安全性。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并根据高原地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公路工程。在高原地区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温度、地形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管理,才能提高混凝土路面质量,为高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原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管理

引言

在高原公路工程施工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不 能确保相关的工作效果。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树立正 确观念意识,编制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制 度,在安全质量综合管理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规避质量隐患问题和安全隐 患问题,这样有助于提升整体工程的建设安全性和质量,并有效增强整体 工作效果,优化各方面工作模式和机制,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安 全性。

1 高原公路施工现状分析

1.1  安全问题

目前在高原公路的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不能确保相关 的工程建设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工程的施工中,  未能编制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没有采用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完成 相关任务。( 2 )具体的工程建设和施工的工作中,没有针对既有的工作 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先进技能的培训,难以有效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观念 和意识,甚至在现场的工作中不能更好地采用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严重 影响各方面的安全控制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

1.2  施工的质量问题

高原公路一般情况下会沿着河流建设,在施工之前路面主要为砂石类 型的路面,横向与纵向的指标很差。在施工工作中如若未能设置高质量的 降排水基础设施,将会导致其中形成很多的沟壑,在缺乏相应防护系统的 情况下,会导致路面的建设质量降低,不能确保施工效果。一般情况下,  冻土主要就是0℃以下并且有冰的岩石层与土层,而高原地区的地理、气 候环境十分特殊,其中冻土很多,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处理,将会导致施 工难度增加。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放牧活动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土壤之内 的冰会有所融化[1] ,很容易诱发地基的沉降问题,对整体结构稳定性造成 影响,不能确保工作质量。

2 高原公路工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管理措施

2.1  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在高原公路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  根据高原地区的特性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公路的质量有 所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把水泥的搅拌放在室内进行,这样能够保证 温度不会下降过快,在机器的辅助下连续进行施工。机器的搅拌要均匀,  铺设的时候要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促进其成形。水泥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 水泥路面的施工质量,因此选择材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要达到高原地区 施工的要求。同时,在水泥材料的存储方面,要充分考虑高原地区的特殊 性,防止温度变化导致的材料变质问题。通常在高原地区施工,必须通 过实验来测算最优的材料配比方案,可以参考高原地区其他施工路面的配 比,然后根据当地的施工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在试验中要确定好施工所用 的水泥材料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的级别,同时对配比好的材料在一小段路 面先进行预施工,质量过关后再开始大规模铺设。在施工材料的处理上,  水泥材料的搅拌中温度、矿料,油石比等都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公路施工 中选择的机械设备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2] ,同时可以进行持续的 搅拌,对于水泥材料一定要搅拌均匀,防止材料出现结块或者粗细不均的 情况,不符合高原地区施工要求的材料一律要停止使用,对于搅拌完毕的 材料要进行重量测量和温度检测,符合标准后才能开始施工。

2.2  安全管理

为确保高原公路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应总结丰富经验,遵循科学化

的原则,保证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建设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期的 工作目的。要求在施工期间强化监督管控的力度,明确具体安全管理工作 目标和要求,重点强调预防机械设备安全事故、材料质量引起的安全事故 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目前的工作要求。为确保相关的工程施工 安全性,应该编制完善的工作制度,将安全责任、技术交底相关制度作为 核心,并创建安全检查、生产等制度,保证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 循。筛选最佳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3] ,对于一些特殊作业的工作人员,必 须阶段性地开展身体检查的工作,以此从根本上预防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2.3  合理地解决冻土问题

日常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冻土问题的有效解决。要求在选用 路堤填料的过程中,使用砂土、碎石还有卵石等,确保填料的透水性符合 要求,不可以采用含水量过高的黏土,也不可以使用冻结类型的材料;且 在路堤的填筑工作中,应该结合横断面的情况,正确进行填土处理,在填 土厚度较为正常的状况之下,应该将铺设的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在此 期间,应重视冻土路面压实度的管理,按照工程的实际建设要求和特点等 完成冻土路面的管理任务,以此提升整体的路面施工效果;如若冻土层已 经破坏,将冻土开挖出來,应该连续性地进行施工,分层次地完成开挖任 务,在中间区域停留时间很长的情况下,需要于表面合理覆雪,以此达到 保湿的工作目的。而挖方的边坡区域,不可以一次性开挖到设计线的位 置,需要预留出30cm厚度的台阶,待施工较为适宜的情况下,合理修补之 前预留的台阶;在路堑开挖到路床上部分1m的位置,设置临时性的挖沟,  待能够正常施工的时候,就可以开挖其他的部分。冬季阶段路堑的开挖工 作中,应该遵循自上到下的工作原则,最好可以从朝向阳光的位置开挖,  待温度上升之后于背阴的区域内开挖。

2.4  路面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高原地区的水泥路面施工过程开始前,要对路面进行清理和干燥,  安排好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备和施工人员的分配,同时确定好公路铺设的厚 度和速度。一般来说,在高原地区的水泥材料选择中,乳化水泥混凝土 比较合适,虽然造价相对较高,但是却能够很好地适应高原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气候特征。普通的混凝土稳定性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 题,比如变形等,因此要选择稳定性较强的水泥材料进行施工。同时,在 水泥混合料的配比中,一定要减少油的比重,注重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 会导致水泥老化,过低又会影响公路施工中道路的透水性和压实度,因此 在最后进行搅拌时,要加入适当的常温矿粉来吸收温度,搅拌一定要均 匀。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更要控制好水泥材料的温度,这样在公路的铺设 中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让路面可以压实。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原公路的施工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树立正确观念 意识,全面分析施工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安全问题,并利用科学合理 的方式解决问题,确保相关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符合要求,保证可以增强

整体的建设工作水平,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童亚鹏.浅谈高原公路路基施工压实度的控制 [J].建材与装饰 , 2018,(20):253-254 .

[2]辜瑞谊 .高原公路水泥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 2019,28(6):140-141.

[3]赵子萍 .关于高原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8,16(05):81-82.

上一篇:现代互联网金融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回归人性的语文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