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

2024-03-22

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第1篇

2、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学校教育职能的转变与扩张

3、浅谈儿童为中心游戏疗法在焦虑性情绪中的应用

4、把学前教育及师资培养的视线延长到0至3岁婴儿期教育

5、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关爱措施

6、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新

7、从《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读到的

8、从英国职业指导计划论及我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

9、教育硕士必修课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构思

10、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1、杜威“艺术即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

12、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13、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谈课堂生活化设计的措施

14、幼儿园激励性语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15、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社会资本困境的教育干预机制初探

16、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7、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

18、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19、儿歌主题与文学性缺失及对策分析

20、浅谈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党史教育

21、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2、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及分析

23、浅析游戏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24、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发展

25、儿童绘本与戏剧教育的融合:源流、方式和启发

26、新媒体环境下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

27、低龄儿童厌学问题的实证性调查及对策分析

28、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

29、儿童期大脑成熟与行为发展的关联

30、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旨归与实践逻辑

31、学前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分析

32、从家庭生态观视角透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路径

33、美国儿童早期艺术教育评析

34、儿童主体视角下的场馆教育实践

35、体育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36、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37、借鉴法国课外活动模式构建我国流动儿童社会教育体系

38、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探析

39、儿童的想象活动及其想象力的培养探析

40、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适宜性教学

41、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普适价值

42、幼儿园开展3~6岁幼儿视力保健工作的策略研究

4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

44、少先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

45、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

46、在自闭症康复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7、“新儿童”的诞生:重思《世界图解》中的儿童立场

48、基于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儿童心理特点的学校教育对策研究

49、2011~2013年我国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年度报告

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第2篇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缺陷带来的思考不得不引起重视,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留守儿童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对子女的教育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粗暴性。也许是话费的缘故, 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 向班主任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 当子女出现问题与之联系时, 家长总是轻描淡写地应付, 简言之就是拜托学校管严点, “不听话, 你给我罚他”等言辞, 令学校教育出现了尴尬的局面。

(2)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显现出的无可奈何性和依赖性,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都年老体弱的祖父母, 且不说他们的“小农意识”、“隔代溺爱”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 单就知识结构而言, 他们就与当今社会的知识时代相差甚远,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胜任教育、管理好孩子的重任当孩子问题发生时, 他们教不听也管不了只好“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或者指望学校教师给他们以“拯救”。

(3) 是学校方面, 学校尽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采取了非常措施, 也形成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方案, 管教管导, 但由于教育“盲区”的出现, 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成了学校教育的“空挡”, 使留守的表现在学校里让人放心, 在家庭中让人担心, 在社会上让人痛心, 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鞭长莫及, 爱莫能助。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

2.1 学校方面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和服务意识, 以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为己任, 确实肩负起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的职责, 创造性地解决好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长效教育管理机制, 制订教育管理方案和措施,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很多, 但前提保障的关键是以下几点。

(1) 建立真实可靠易于操作的档案, 目前, 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就其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因此, 学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切忌急功近利, 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动态, 真正从理论上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学校建档时应注意内容要相视, 表格设置要全面:一是学生资料库,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家庭住址及周边环境对其影响, 以及特殊表现等;二是家长资料库:包括家庭基本情况、生活来源, 详实的联系电话、地址, 并根据家长打工的地域变动或联系电话号码更换, 及时作出补充和调整;三是看护人资料库:包括看护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个性、爱好、与留守儿童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联系电话。

(2) 鉴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其时间支配与教育手段皆有别于一般学生, 应该正视存在问题, 承认特殊差异, 所以有必要建立“三优先”帮扶留守儿童档案, 即学习上优先教育辅导, 生活上优先照顾解决, 困难上优先帮助克服。

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内心世界及情感变化, 为教育管理提供“保驾护航”依据, 做好四个定期。

(1) 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管护人座谈会和培训会, 及时传递留守儿童校内校外表现, 随时掌握它们的新动向、新问题, 对症下药, 防患于未然。

(2) 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电话联系, 及时反馈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 相互沟通对孩子教育管理的问题, 以求得家长的最大支持。

(3) 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 让全体留守儿童能倾诉苦衷, 发表意见, 及时掌握它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4) 定期家访, 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深入留守儿童的家庭, 架设亲情桥梁,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点面结合, 消除教育管理“盲区”, 填补教育“空档”的缺陷。这里的教育管理的“盲区”泛指双休日和节假日, 由于留守儿童离校在家, 爷爷奶奶管不了或根本无人管, 任其游手好闲而成为教育“空档”, 因此, 必需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消除或降低教育“盲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1) 抓“点”, 本着就近的原则, 通过本村组成立校外“帮扶或学习兴趣小组, 由责任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 按照老师提供的日程安排, 每周一聚, 根据需要有序有意安全地开展帮扶学习、游戏或集体活动, 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 杜绝“盲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 在双休日学校也要安排老师轮流到村寨各组进行具体督查与指导, 确实把“点”的工作抓出成效。

(2) 抓“面”, 学校要面向全体留守儿童, 一切为留守儿童着想, 一切为留守儿童服务, 校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系列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快乐。校外, 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让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如春游、野炊、夏令营、新春联欢等, 基于此类活动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 因此, 制定活动方案一定要详细、科学, 从人员安全到后勤保障, 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确保万无一失。

2.2 家庭方面

法国卢梭认为:一个做父亲的, 当他生养了孩子的时候, 还只不过是完成他的任务的1/3, 他对人类有生育的义务;他对社会有培养人的义务;他对国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作为留守儿童家长, 不要把孩子轻易留在家中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 要尽量想办法吧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以尽父母的责任。如果出于客观原因, 迫不得已, 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挣钱, 而必要和孩子分离, 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感情上的失落, 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监护人建立感情, 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 多和孩子沟通, 定期回家看一看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自己, 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多与学校联系, 随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

2.3 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问题既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为题, 其解决的过程就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及努力。必须强化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现今, 由于地方对娱乐场所的检查、打击力度不够, 直接导致非法网吧、游戏厅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摆地摊者更是肆无忌惮销售黄色书刊影碟、六合彩码报, 直接对留守儿童思想产生了强大冲力。因此, 文化、公安等部门要高度重视, 联防联控, 不定期对“灰色”场所进行突击检查, 发现有色情、迷信内容者一律予以取缔, 绝不姑息。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缺陷带来的反思,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为一体的密切配合, 形成长效教育管理机制的对策, 齐抓共管, 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第3篇

1具身认知的主要内容

所谓具身认知指的就是:“认知和心智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同身体的物理属性相关。不仅脑神经水平上的细节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也对高级认知过程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知等高级心理过程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1]认知、身体和世界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具身认知的基本涵义。

2教育神经科学的内涵

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生物科学、认知科学、发展科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深度整合,提出科学的教育理论,践行科学的教育实践的、具有独特话语体系的一门新兴学科。[2]该学科关注儿童发展、语言获得、思维、推理等多种技能与知识学习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对教学最佳起始时间的确定、学习动机、创造力的形成等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具有重要启示。

3 教育中流传的一些“神经神话”

3.1 过 了关键期 ,脑将错过学习的机会

这种神经神话的观点认为,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受到相应的刺激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错过关键期儿童将无法通过学习获得某一能力。经分析, 此研究证明的是人和动物的感觉运动系统方面存在着关键期, 但感觉运动系统的研究与儿童早期教育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 不能由此来直接类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2 莫 扎特效应

“神经神话”的观点是 :莫扎特音乐具有神奇的功效 ,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事实上,“莫扎特实验”证明的是,当大脑的某些区域处于理想状态时,可以暂时性地、小幅度地提高完成任务的水平。儿童大脑是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发育成熟的。各种类型的音乐,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能对大脑产生刺激。

3.3“左脑人 ”与 “右脑人 ”

神经神话的观点认为, 那些理性的、擅于逻辑分析的人是“左脑人”;适合处理情绪感知、空间想象等相关任务的人被称作“右脑人”。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 ,科学家认为 ,大脑两半球虽然存在功能不对称性,但它们并不是单独工作,而是通过左脑与右脑的协作来完成所有的认知任务。

4对儿童教育的几点启示

赫克曼教授的研究表明, 投资早期儿童教育比投资青年与成年人的教育回报率更高。因为儿童早期的技能的发展可以促进以后技能的发展。早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在相同教师的条件下提高学校的效率,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从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3]

4.1 情境教学

认知是通过实践活动,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认知是一种“情境化”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讲,设相应的情境会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学习者在参与活动时,由于身份或动机不同,可能会更加积极自信,但也可能因此而消极、自卑等。因此教师和家长需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所体验的情感,主要是周围环境的持续作用等, 让学习者在探索与发现中快乐的学习。

4.2 创 造力的培养

情境认知和具身认知的研究表明,身体的放松姿态、自由流畅的手部活动、外部空间的自由等,均对创造力有着显著影响。如果彻底理解了创造力的神经机制, 那么我们可否对表现出低创造力的学生进行诊断, 找到他是因哪些脑区的功能不足导致了低创造力,继而采取教育干预或者药物来改善其创造力? 我们可否通过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确定学生大脑活动的个体差异,进而采取更有效的个别化教学。

4.3 关 注儿童情绪

积极心理学中的正性情绪, 扩展建立理论就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的注意广度、认知和思维。行动系统促使他们从事更广范围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而负性情绪则相反。[4]研究表明,情绪体验对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将学生的情绪考虑在内才能更好的理解学习者的行为。有关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惩罚力度加大时,被试的学习成绩下降。个体感觉不快时,这种体验会干扰学习。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焦虑的儿童学习效率较低。

4.4 阅读学习

普夫对儿童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 有关英文字母的阅读呈现出系统单侧性的倾向,主要由大脑左半球负责。该研究表明阅读学习这一过程在大脑中的表征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 根据阅读所呈现的这些不同信息要素, 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技能培养与训练是极其必要的。在较多涉及阅读理解的学科, 比如语文、外语等,可以尝试按性别进行分班教学;在阅读的教学过程要注意顾及性别差异的因素, 对于男孩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耐心,以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神经科学在教育研究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认知神经科学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以使我们理解学习的潜在机制,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教室里的神经科学依然处于一种起步阶段,需要在课堂和临床上得到验证和运用, 神经科学的理论构想也需要来自教育实践的反馈进行修正。因此,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迫切需要实践应用和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

摘要: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具身认知和教育神经科学逐渐被研究者们重视起来,根据具身认知和教育神经科学的观点,身体感知和大脑神经对学习和认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指出了关于神经方面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并阐述了对儿童教育的几点启示。

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第4篇

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遵照执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管理办法》的一系列要求,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按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2年1月4日上午, 在县教委大院底楼会议室举行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立项专项课题《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开题会。课题的研究者参与了开题报告会, 课题主研之一的渝港小学教科主任陈秀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心校负责人就课题的经费落实情况、实施目标做了表态发言。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张宏、县教研室留守儿童专项负责人之一的徐大都就课题的准备和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从课题开题以来, 课题组在撰写方案前, 在辖区两所学校 (渝港希望小学、中嘴小学) 58名留守儿童中 (一至六年级) 随机抽取了31名留守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写出了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3月初, 我们根据留守调查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 课题组制定了《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转化考核方案。其次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 再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读懂读透课题实施方案。

3、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交流,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 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了使课题组成员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原则、过程、方法等, 我们于2012年2月10日在巷口镇中心校会议室召开了留守儿童课题实施会, 参与课题的十三位一线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负责人魏冬就课题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做了总体的安排, 参会教师就课题的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形成了课题分工一览表。我们通过多次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 帮助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 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帮助教师掌握调查法、个案跟踪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 定期召开课题交流会。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召开了4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 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学习个案研究表的填写;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每两月一次的课题专题研讨会, 我们着重研讨、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出现的闪光点, 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 就敏锐地发现问题: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铺张浪费乱用钱的习惯;代理家长, 特别是奶奶、爷爷对孩子放任自流, 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冷酷、任性、自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从小就缺少指导和监督, 到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 父母毫无办法约束和管教了。课题成员老师在访谈中针对这些问题, 对应地提出了怎么教育的建议。

4、做好个案研究, 开展各项活动,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 以便对他们实施更多的关心、关爱。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 这些信息库里面收集了留守孩子和家长的各种基本情况。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制定了《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表册,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表册的制定为教师们提供了方便, 便于教师们记录, 了解访谈的情况。这样, 让实施过程更好操作, 更适宜教育。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我们设计了《留守儿童典型活动》这一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来参加, 没有父母来参加的孩子请老师带着她们进行活动;在三八节活动中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再比如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景色怡人, 多数孩子在休息日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领略家乡的自然风景。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 2012年的春天, 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春游活动, 不仅使这些留守孩子畅享了家乡的风光, 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更多的是享受了集体的温暖。

5、培训代理家长,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充分利用代理家长这一优质资源, 加大对代理家长的培训力度, 坚持每学期给他们进行1-2次讲座, 教给他们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父母不在家, 做为亲戚和祖辈, 不但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及知识技能水平, 要与普通孩子同步发展。通过本项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提高了代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课题管理、研究务实到位, 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认真负责。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指导老师与个案家庭关系融洽, 家长积极配合, 一起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个案跟踪家庭有了较大的进步,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较大的转变, 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定期辅导交流、校本课题理论培训, 自学一些先进的理论, 使课题组教师深入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过程、方法等,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施、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家访的过程、教师的访谈记录和反思以及对个案学生的指导。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文字表达、口才和交际能力, 还是实际的指导能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个人素质、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在开展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分析、教育实验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从中找出了许多共同性和规律性, 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 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 使学校的教风学风焕然一新。

3、更新了家教观念, 密切了家校关系。

当然, 孩子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不断联系与合作, 很多的代理家长现在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有时遇到问题还能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 即使远在外打工的父母还经常电话与老师联系, 比以往更关心了孩子了。

4、个案跟踪家庭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前来我院口腔科接受常规检查的儿童60例, 年龄在7~1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9.5岁。将6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儿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观察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2组儿童对菌斑以及牙龈炎的控制情况, 同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儿童口腔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

儿童前来医院接受常规的口腔检查时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 可以制定一些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 对其讲解口腔疾病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 提高儿童正确的口腔卫生认知能力, 纠正儿童不良的口腔习惯, 使儿童能够积极接受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有效的实施, 增强口腔卫生保健的意识[3]。

1.2.2 口腔常规卫生保健措施

指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 每天2次, 牙刷每3个月更换1次, 如果牙刷变性应及时更换, 牙刷的选择为儿童牙刷或者儿童含氟牙刷。减少食用富含多糖的食物, 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保护口腔内的卫生, 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 纠正以前不正确的口腔习惯, 减少零食, 培养口腔健康意识[4]。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儿童的调查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与整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儿童菌斑以及牙龈炎控制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要明显提高,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儿童年纪比较小, 所以对口腔相关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所以会出现各种口腔问题。但是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 此阶段接受能力强, 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并且还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能够渗透到家庭以及学校中,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 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手段, 在临床口腔科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促进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行为习惯, 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对7~12岁儿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分析儿童对菌斑以及牙龈炎控制的效果。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前来我院口腔科接受常规检查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儿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观察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2组儿童对菌斑以及牙龈炎的控制情况, 同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儿童口腔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儿童菌斑以及牙龈炎控制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要明显提高,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儿童年龄比较小, 所以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掌握能力并不高,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 有效的控制菌斑以及牙龈炎的发生, 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 Sharma NC, Lyle DM, Qagish JG, et a1.Effect of dental water jet with orthodontic tip on plaque and bleeding i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8, 133 (4) :565~571.

[2] Ram seier C, Leiggener I, Lang NP, et a1.Short2term effects of hygiene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kindergarten) children:a clinical study[J].Oral Health Prev Dent, 2007, 5 (1) :19224.

[3] 武剑, 阮世红, 彭绩, 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8) :604~605.

儿童观与教育观范文第6篇

1 实施情景表演教学手段的意义与原则

(1) 本人所说的情景表演并非指现在常用的影像手段。情景表演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作,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组织学生表演。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 “情景表演”对培养学生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 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运用情景表演, 可以培养学生伦理素养、人文智慧、人文情怀、文化能力道德信念等。是教师在掌握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后,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内容。根据情景教学的特点大致分为:分角色朗诵、分角色对白、分角色表演、以音乐剧的形式表演等类型。

(2) 运用情景表演教学的目的意义:儿童文学的理念应该是“唤醒”。唤醒文章中的生命内涵;唤醒文字蕴含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唤醒教学中潜在的情操与人格魅力;唤醒学生的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施原则:

(1) 主动性原则:即通过情景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 面向全体的原则:即全体学生参与。

(3) 协同性原则:即以文学教育为主, 与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舞蹈等教学形式相结合, 力求产生协同效益。

(4) 合作性原则:课程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师生间接受、交流外, 还应有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有差异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合作。这是全方位的活动没有一点心理障碍, 学生可以发挥自如。

2 儿童文学中情景表演教学实施的效果

情景表演教学手段采用的是有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突破了旧的单纯的说教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兴趣、情感的激发和诱导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感受。表现能力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 具体表现如下。

2.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主动达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 在学习中都易于被接受和吸收。“情景”教学手段有效地打破了有限的空间, 将道理、知识在愉快的活动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学生, 正所谓“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儿童诗《坐火车》中, 我根据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将学生按诗的情节分成角色, 进行简单的化妆, 布置好表演场景。摆起小板凳做火车, 诗中“我当司机”让角色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车笛的鸣叫;“抱娃娃的靠窗坐”使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火车上;“牵小狗的往后挪”车声安排得井然有序;“皮球积木都摆好, 大家坐稳就开车”全诗的情景都是儿童式的幻想。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 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和品尝全诗的意境。对学前教育学生来说, 情景表演是轻车熟路, 比较容易掌握。因为他们有着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

再比如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中, 我采用分角色朗诵, 教师旁白的形式让学生扮老头、老太婆、小金鱼等, 不同身份用不同的声音朗诵。通过这样的朗诵和对白, 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诗中人物的心理特征, 为理解记忆全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情景表演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且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表演能力, 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童话剧《小熊请客》教学中, 我采用了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分别组织学生做了小熊、小鸡、小猫、小狗和狐狸的头饰, 让学生穿上服装边唱边表演。把诗文编成歌词, 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表演, 诗歌的内容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创造和想象的创编过程, 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这种快乐又将推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从此教育学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目标就自然而然在这种学习中达成。

2.2 促进了学生文学和艺术方面整体素质的提高

情景表演手段的运用, 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文学与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甚至自然等方面有关学科的知识技都运用到表演中来。比如童话音乐剧《小熊请客》, 表演前要设计简单的服装及道具, 绘制简单的布景, 设计编排模仿动作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都要广搏, 同时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通过情景表演,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协调自然发展。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美、形式美的印象, 更促进了学生对文学内在美的领悟。通过情感的共鸣和对文学欣赏的完成, 使文学作品深入学生心灵, 即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审美情趣, 更有助于完美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实践证明,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情景表演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 而教学实有交往演变而来的, 是以特殊的交往形态存在的。儿童文学教学中, 涉及到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感受、鉴赏创造表现等。这种复杂的教学如果只用生硬的讲授手段进行, 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儿童文学,情景表演,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什么是情景教学[Z].2006, 2, 3.

[2] 闫晓丽.立体型儿童文学初探[J].教学交 (理论版) , 2008 (7) .

[3] 齐艾娜.情景教学法之我见[Z].2008, 7, 19.

上一篇:房产抵押的流程范文下一篇:儿内科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