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

2023-09-22

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第1篇

模拟现场:嫩江县中医医院外二科病房

时间:2016.5.1 参加人员:全科护理人员

演练经过:

病室突然停电,1位监护室病人正在使用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

当班护士立即启用停电应急预案:

1.立即启用心电监护仪备用电池,心电监护仪正常监护。

2.开启备用照明用物,安慰病人,告知现有情况,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3.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务科长,电工

4.查明故障原因,5分钟后恢复外网供电。同时恢复治疗工作。 5.记录停电时间、恢复时间。

存在问题:手电筒的数量过少,以后要增加配备,并加强手电筒的维护。

整改措施:演练相关人员要保持密切联系。

输液反应应急演练记录

模拟现场:嫩江县中医医院外二科病房 时间:2016.4.1 参加人员:全科人员

演练经过:14:30护士金植莹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正在输液的患者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四肢湿冷等不适症状立即呼叫护士张雪,张雪立即通知医师和护士长。同时护士金植莹立即停止输液,更换0.9%NS和输液器。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院感染科。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孙毅医生及时赶到。查体:患者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湿冷、脉搏细弱。

护士张雪:推抢救车至1病房1床,测的心率110次/分,血压70/40mmHg呼吸22次/分,血氧饱和度95% 孙毅医师紧急评估:考虑输液反应引起的低血压性休克

3、医师口头医嘱:①肾上腺素1mg静推②地塞米松5mg静推③多巴胺3mg静推。

护士金植莹复述遗嘱(医生述正确),接到药物,同护士张雪一起核对药物无误后,遵医嘱正确执行,密切观察病情。

医师:约6分钟,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心率90次/分,血压90/60mmHg,血压仍偏低,给予0.9%NS50ml+多巴胺120mg/3ml/H泵入,密切观察血压,根据血压随时调节泵速,动态记录。

4、护士金植莹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抢救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重点交接班。

护士张雪核对医嘱,处理医嘱,整理抢救车,及时补充。

本次演练达到了以下效果:

1、熟知并掌握《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有关内容,能够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处理医院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简称输液反应),最大限度减少输液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少输液反应对医院造成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损失。

2、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3、整个演习过程中,应急预案内各责任人均能熟悉在临床发生输液反应时各自的工作职责,为遇到实际问题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发生两者反应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此时我们一边治疗的同时要安慰病人和家属,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则可大胆的安慰。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医院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2、必须保持静脉通道: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发生反应,他们会很惊恐的要求护士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正确的方法是:㈠,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㈡,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

3、医师、护士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协力做好输液反应的预防工作。

意外停水应急演练记录

模拟现场:嫩江县中医医院外二科病房

时间:2016.5.1 参加人员:全科护理人员

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

一.计划停水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告诉患者停水时间并节约用水;给患者备好使用水 和

饮用水。

2、发生突然停水时,要与总务科长联系,说明停水情况,总务科须及时查询原因。

二.临时性停水应急程序:

1、出现临时性停水时,应立即电话询问供水公司,问明停水原因及停水时间的长短。

2、通知应急小组组长或总值班,说明情况。

3、如停水时间较短(20分钟之内),可通过二次供水可以起到应急效果。

4、如停水时间较长,应立即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5、医院内部原因停水时,要查明停水原因,及时抢修,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故障,恢复供水。

三. 整改措施:

1、应急小组成员应随时保证通讯联系方式畅通。

2、日常做好供水管路、阀门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之都能知晓应急供水、布局及操作流程。

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第2篇

在高温季节中,加强管理,防止高温对员工的伤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高温预警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高温天气能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当出现高位天气时,应及时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做好降温防暑工作。

3. 高温防治措施

3.1 积极主动热心关怀员工的身体,合理安排夏季工作期间的作息制度,让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2 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和落实急救措施以防万一。工作时必须携带饮用水和防暑药物。

3.3 积极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做好通风降温设施,做好员工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 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为主的综合征。对在高温季节中中暑的人员,首先以救人为主,将中 暑人员安置在通风降温的室内,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4.1预防和自救:夏季首先做好预防中暑的工作,常饮水工作时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和充足的水,感到身体不适时,停止作业,服用防暑药物,回到阴凉地,打电话给主管领导。

4.2、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4.3、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冰水或冷水进 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4.4、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5、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穴(俗称虎口)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第3篇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2、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3、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一)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d. 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2、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乡卫生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

3、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村卫生室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

三、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村卫生室、卫生院,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本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卫生院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为做好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现成立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处理。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范奇钢 副组长:冯文祥

成员:袁汝银、张宝林、曾晓红、袁辕 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何水生 副组长:姚超

成员:张宝林、曾兆会、龚太会、吴坪旭、任玉竹

(二)物资保障 卫生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三)技术保障

卫生院、村 卫生室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五)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村卫生室、村组,利用广播、石灰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三)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三岔河乡卫生院

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第4篇

文 号:深农[2005]127号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9日 生效日期:2007年07月19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卫生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编制了《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按照预案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该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预案或工作方案,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各地气象部门要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导产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并适时向社会发布预报和高温中暑防范提示。

三、各地卫生部门要自2007年8月1日起认真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子系统中的“其它公共卫生事件”一项报告高温中暑病例。

四、各地卫生部门要认真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各类因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各地卫生、气象部门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温中暑以及其它与高温中暑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一旦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要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目 录

1 1.1 总则 编制目的

2 2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事件分级 1.5 工作原则

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4.2 应急响应措施 4.3 应急响应终止 5 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物资保障 5.3 技术保障 5.4 通讯与信息保障 5.5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6.3 预案实施时间 附: 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

2 2 2 3 4 4 4 4 4 6 6 7 7 7 9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1 12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臵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则

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臵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臵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臵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 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臵,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

初次报告□ 订正报告□

省 姓名:

地(市)

性别:男□ 女□

区(县) 年龄:

居住住址: 中暑诊断: ①轻症中暑 □

②重症中暑: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混合型□

患者情况:①治疗中 □ ②治愈□ ③死亡□ 中暑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填卡说明:

1. 初次报告为病人诊断后的首次报告;订正报告指初次报告后患者被治愈,或出现死亡时的报告。

2. 患者居住地址以现状为准。 3. 中暑诊断标准: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诊疗单位: 报告人: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

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第5篇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2、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3、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一)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d. 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2、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乡卫生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

3、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村卫生室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

三、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村卫生室、卫生院,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本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卫生院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为做好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现成立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处理。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范奇钢 副组长:冯文祥

成员:袁汝银、张宝林、曾晓红、袁辕 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何水生 副组长:姚超

成员:张宝林、曾兆会、龚太会、吴坪旭、任玉竹

(二)物资保障 卫生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三)技术保障

卫生院、村 卫生室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五)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村卫生室、村组,利用广播、石灰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三)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三岔河乡卫生院

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第6篇

一、制定方案,加强协调

(一)为确保这次防洪防汛演练活动的正常进行,全面完成各项防洪防汛演练任务,成立了以项目经理陈光飞为总指挥的防洪防汛演练领导小组,按照这次演习的内容范围,进行了科学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组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了演练前的动员,为规范性的开展好这次演练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以项目部今年的防洪预案为依据,在吸取职能部门意见的情况下,确保了防洪防汛演练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为确保这次防汛演练活动的成功,2015年6月28日早上,召开了全项目部职工大会,进行了演练前的动员,要求参加演练的职工,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在工演练中要精力集中,精益求精,把假戏唱真,要真像防汛抗洪那样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各救援组之间要做到及时沟通情况,相互协调配合做好工作,切实完成防洪防汛演练任务,保证了我项目部演练活动正常开展。

二、演练目的

在遇到暴雨天气,汛情紧急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受灾区域,做好防洪防汛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项目部和各施工队应对汛情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职工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够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水灾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及施工现场施工安全。

三、演练过程

(一)

1、2015年6月28日下午11:30点整,各部门参加演练人员到项目部集合待命。

2、11点35分,由演练总指挥宣布防洪防汛应急演练活动开始。

3、演练开始:

11点40,预警组接到汛情报告,必须问清受灾地点、受灾范围、时间、设施的完好程度,是否有遇险人员等,并作好详细记录,随后,立即向防洪防汛救灾现场总指挥报告。

11点45分,防洪防汛救灾现场总指挥下达命令,集结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并立即向总监办(刘晓杰

电话:xxxxxxxxxx) 及指挥部

(顾建明 电话:xxxxxxxxxxx)报告险情。

11点50分,到达事故现场后,抢险组组长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汛情,人员到位情况及物资准备情况。

11点55分,抢险组得到救援指令后,迅速果断组织救援人员展开施救。

12点00分,将救援人员分成4个小组,从中指定小组长1名,负责落实组长的指令和本小组的组织协调。

12点15分,保卫组,迅速组织现场工作人员撤离,抢险组迅速进入水灾区域进行抗洪救援工作,抢救受困人员。

12点25分,抢险组得到救援指令后,4个小组根据现场水灾情况,合理分布救援区域,开展救援,由物资供应组指挥,其他人员配合。

12点30分,救援结束后,抢险组组长向总指挥汇报救援结果。

12点35分,得到救援结束,可以退场的指令后,保卫组人员组织救援人员离场。后勤保障组做好疏散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

12点40分,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四、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项目经理陈光飞组织大家对演练活动进行了总结:整个活动,准备充分,人员到位迅速准确,职责明确,组织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救援组分工合理高效,达到演练目的。相信通过本次演练,提高了项目部防洪防汛意识,为以后的防洪防汛工作奠定了基础。抢险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才能使应急抢险做到迅速、准确、有效,确保项目部安全、保质、高效的完成工程建设。

五、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同志第一次参加防洪防汛演练工作,对各救援组有效配合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时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相互协调配合不够。少数员工演练不够认真,行动缓慢、纪律松散、不够严肃。

六、后续工作安排

上一篇:歌舞青春观后感范文下一篇:口腔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