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论文范文

2023-09-16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全球航运业发展迅猛。但自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船舶制造业经历了国际航运和新船市场持续低迷的状况。自2005年我国实行人民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造船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根据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特点及管理的现状,建立了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模型,提出了全过程的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 汇率 造船业 业务探讨

中国的造船企业近几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自2005年起,伴随着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全球航运业发展迅猛,到2008年中期世界船舶市场达到了历史上较高的水平。然而,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却成为世界航运业发展的转折点,出现了船舶需求量锐减的状况,船舶市场一度低迷,中国的造船企业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要求造船企业具备更精益的成本管理,而汇率风险管理自然成为造船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造船企业的船舶产品很大比例是以美元收汇的方式出口,深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讲话,昭示着在汇制改革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如何管理外汇风险也就成为了船舶企业必须共同面对及研究的课题。

一、中外造船业汇率风险研究的现状

(一)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大都局限于金融业,对于个体行业特别是针对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很少,仅有的文献对于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研究也有限。而且,对于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规避措施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对风险措施可行性的评价和风险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张佳春、高杰(2006)分析了造船业汇率变动风险的表现形式,认为汇率变动的风险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和融资中由于借款利率变化引起的风险,提出了化解风险的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和运用金融工具等应对措施。李铮(2008)对船舶企业控制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应当实施化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的过程控制外汇风险的观点。崔庆宝(2009)分析总结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和启示,提出造船企业应如何选择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方案。

(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Srinivasulu1在1981 年提出的风险管理策略是目前被学者广泛接受的汇率风险管理理论,把汇率风险管理技术分成金融性对冲策略和运营性对冲战略。Srinivasulu 认为,经济风险影响到企业长期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导致的是未来外币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运用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和融资战略对经济风险进行管理。美国学者约翰﹒J﹒斯蒂芬斯(JohnJ﹒Stephens)的《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和查尔斯﹒W﹒史密森(Charles W﹒Smithson)的《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论述了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另外,1993年,G30集团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首次提出了VaR的概念,报告的主要建议是引入VaR系统来给交易头寸估价并量化金融风险。目前许多银行、经纪公司和共同基金都使用VaR去度量它们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者也使用VaR作为管理标准。

(三)风险管理理论及模型的研究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源自于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做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延伸。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诞生,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在我国,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理论才开始进入中国, 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展开对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至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已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加拿大的 COCO和美国的COS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04年10月,COSO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简称ERM框架)。ERM框架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扩展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思路。实际上,ERM框架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和延伸,它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且比内部控制更完整、有效。首先,该框架扩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强调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并最终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其次,该框架更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企业的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层级,扩展了内部控制职能;最后,引入了风险组合、风险和机会的区分、风险应对、风险偏好、风险容量等风险管理理论新的研究成果。ERM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二、中国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特点和现状

(一)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 汇率风险,又称为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的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没有预期到的波动,导致有关国家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产生汇率风险的原因主要受国际收支状况、货币供应量、相对利率变化、相对通货膨胀率、汇率政策与政府管制、投机活动与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从汇率风险发生的成因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一般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与经济风险三种类型:(1)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由于记账本位币的不同引致的。存在于从事国际经营的跨国造船企业,因汇率变动使得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发生异动。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异使得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换算损益,这种类型的汇率风险被称为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由会计核算而产生,又称为会计风险。(2)交易风险。外币交易产生的权利或义务,因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汇率变动将使得实际的现金流量与预期的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由此所造成的利益或损失称为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评估汇率变动所造成对财务价值的改变程度,这些利益或损失必须记入本期的损益之中,对造船企业当期的营运效益产生影响。(3)经济风险。是指不论是否真正涉及到外汇交易,由于非预期的汇率变化导致造船企业未来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外汇风险。例如汇率变动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量、销售价格与成本、企业的产品结构,甚至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实际获利能力减弱,改变企业的营运现金流。折算风险主要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动无关,偏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检测;交易风险则主要以利润表的项目为评估对象,反映汇率变动对结清债权债务的短期效果。从损益结果的衡量上来看,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均可根据会计程序进行,可以用一个明确的具体数字来表示,具有静态型和客观性的特点。经济风险的衡量则需根据经济分析,从企业整体经营上进行预测、规划和分析。它涉及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研发、生产安排、财务筹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带有一定的动态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经济风险影响企业长期战略与未来运营规划,而因此较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等暂时性或账面上有限度的影响企业的损益更为重要,但经济风险牵涉到未来某一时点现金流量的预估,对经济风险的估算计量较为困难。

(二)中国造船业风险的特征 (1)产业性质导致受汇率波动影响程度大。近30余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几年的船舶出口均在全部完工船的70%以上。中国船舶工业科技经济研究院的专题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2007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增长51%,出口船舶1490万载重吨。2008年出口船舶占完工总量的比例为73%。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船舶行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企业手持的订单大部分为外币(主要是美元)结算的远期出口船舶订单。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巨额的出口订单对我国的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但更多是挑战,在以往国内造船企业最好年份的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进一步挤压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面临生产繁荣却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的尴尬局面。(2)造船行业特征放大了汇率风险。造船行业的独有特征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与经营中面临的汇率风险。近年来由于世界船舶市场步入繁荣周期和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造船企业订单相对饱满,新船建造完工期已排到2013年以后,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因手持大量的远期订单而使得造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放大。此外,造船企业与船东的交易模式中具有合同金额大、造船周期长、结算币种和付款周期多样化的行业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造船企业将因汇率波动风险加剧而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3)交易风险是主要的汇率风险。船舶产品设计和生产建造周期长,从船舶的询价到完工交船,一般需要2年至4年。照惯例,船东在建造合同签订后按照生产节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汇率随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从签订合同到交船收讫船款的整个期间,造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因在不同的时点收取进度款而产生交易风险。实际上,付款方式的选择是造船企业和船东双方合同谈判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船舶市场行情的影响。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汇率波动已对中国造船企业的运营效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汇率变动趋势分析、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等与汇率风险管理有关的技术与手段也逐渐步入中国船舶企业的视野,并经历了从风险管理意识模糊到清晰、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发展过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中国船舶企业外汇风险意识增强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我国船舶企业的外汇业务迅猛增长,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船舶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已经成为财务费用构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公司净利润及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近几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后,船舶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也采取了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但是大多企业仍停留在利用远期外汇合约、外币借款管理交易风险的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机构设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层级和管理组织,也没有建立向公司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报告外汇风险管理情况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建立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再次,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沟通、评价及监控体系。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是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前提,否则企业就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同时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外汇风险都设定了风险容量,因而发挥着风险监控及预警的作用,避免企业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使企业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具有可控性。(2)企业普遍缺乏对外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系。外汇风险管理的评估是衡量风险管理的收益和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船舶企业所采用的外汇风险评估手段仅限于对在手合同外汇敞口等交易风险的测算,忽视了运用战略层面的因素建立对产生外汇未来现金流量的经济风险的预测及防御。风险评估的技术及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识别并评估汇率风险的影响程度。(3)汇率风险管理的制度性障碍。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面临特有的制度性约束使其不同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外汇风险,带有明显的结售汇制度特点。对于处于国家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一些规避汇率风险的战略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性的约束,比如说船舶企业的预收款所临的结售汇管制、在船舶未完工出口并取得海关出口报关单以前不能办理船舶保理业务等都削弱了造船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因此,外汇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船舶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效果。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表现为市场主体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后,排他性表现为金融机构和经济机构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我国外汇市场的主体基本上只有中央银行和外汇银行,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外。垄断性是指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出现了买方垄断和买方寡头的情况,央行和中国银行占了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二,外汇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全面反映外汇供求状况,致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我国资本项目还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汇率形成的基础并非金融性外汇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是主要依赖于进出口商品市场。中央银行介入并干预人民币汇率在外汇市场的形成过程,虽然保证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但也造成管理强于浮动、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的局面,使得市场上形成的汇率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此外,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利率平价条件的成立,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期汇率。第三,交易币种和交易品种较少。目前,国内银行仅能向企业提供远期外汇交易保值等单一的金融产品,成为制约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一)风险管理模型 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模型,从造船企业的特点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应从管理目标、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三个管理纬度构建,涵盖了汇率风险管理环境、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汇率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汇率风险的应对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信息与沟通、汇率风险的评价与监督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各要素应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及企业运营层面。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为重要前提,包括了以规避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及落实到企业运营层面的具体业务目标,如签约环节控制交易风险、外汇配对减少美元净资产、金融工具降低外汇风险等。风险管理的组织层级包括了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及外部单位。其中,管理层包括了董事会、经理层等参与决策的机构,外部单位包括了提供外部信息的供应商、客户及行使监督及评价权的审计师、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管机构。

(二)风险管理环境 我国船舶企业大部分为国营企业,近几年通过企业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于规范。经历了船市的起伏后,船舶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也日益增强,但由于汇率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汇率风险管理环境亟待改善。汇率风险管理的环境创建应关注以下方面:(1)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应首先认识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趋势,主动适应这一改革,高度重视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应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船舶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业,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仍应定位为船舶等主营产品制造,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保持稳健型的风险管理风格;要随时关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动态,特别要注意我国对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及时跟踪、研究和预测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增强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2)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已由原来由财务部门对已存在的外汇敞口风险操作金融工具延伸至经营开拓、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物资采购等企业管理策略的事前规划,而且汇率风险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作为保证,缺失完善的制度约束业务操作流程,将可能导致汇率风险管理失效或遭受亏损。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可以设置,如(图2)所示。(3)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专业团队。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远期、调期外汇买卖等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操作层面上需配置专业的人才。而我国造船企业大多缺乏外汇管理的专业人才来从事专门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欠缺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恰当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即使意识到了汇率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也可能会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不能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因此,从造船企业内部来讲,要培养既精通财务管理理论,又掌握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汇率风险管理人员。此外,应借助于金融机构的力量,提高企业对己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适合造船业务特点的避险工具,为汇率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风险管理目标 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应设定战略目标,作为确定后续识别汇率风险事项、评估汇率风险、及采取应对汇率风险策略的前提。鉴于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为了保值,使汇率风险对企业当期经济效益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明确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后,应进一步分解成可能与目标相关的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的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执行,以确保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如(表1)所示。

(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基于对造船汇风险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应充分利用外部信息,采用敏感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及例举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风险存在的重要领域,发现汇率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为后续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指明方向。(2)可控制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事项进行识别与评估,依据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中国造船企业的特点,合理评估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可控程度,确定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因素。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应控制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源自于企业内部的外汇运作风险,如(表2)所示。

(五)风险应对与控制 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应对与控制应以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为基础,以可控的风险因素为控制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层面或战术层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战略层面。战略层面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建立在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的分析,定位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营销战略、研发战略、生产战略、采购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做出调整。第一,营销战略调整。应突破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式,加快公司产品研发推出高附加值的新船型,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开拓国内客户。此外,可根据船舶企业现有资源,分析在制船型生产过程特有的现金流流入和流出的特点,制定在商务谈判环节就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船型生产组合的营销战略,在汇率风险形成的主要阶段管理外汇经济风险,实现前瞻性的外汇风险管理。第二,研发战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采用产品创新战略,研制高附加值的半潜船、LNG化学品船等新型船,并形成批量制作的规模效应,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及利润率,巩固国际竞争地位。第三,生产战略调整。企业可通过选择国内外生产要素的组合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降低船舶企业的外汇经济风险。包括推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合理配置及整合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生产周期,加快应收款回收以减少外汇敞口。第四,采购战略调整。提高原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通过针对美元敞口的风险创造一个与其方向相反、金额与期限相同的资金流对冲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的特征,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及成本因素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船舶建造过程中原材料和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使得企业的外汇敞口头寸进一步缩小,从而降低未来的汇率风险。第五,财务管理战略调整。我国船舶企业刚刚经历了人民币汇率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转变,在管理外汇风险方面的意识滞后、手段单一,同时自身也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传统外汇风险管理的注意力往往局限于生产过程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为针对经济风险实现在风险形成阶段的管理,应提升财务管理筹划的高度,筹划境外境本运作的方式控制折算风险,以资产负债匹配、业务分散化、融资分散化等筹划为导向降低交易风险,更多地关注于在充分评估汇率风险影响的情形下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调整。(2)战术层面。战术层面的风险应对主要针对于船舶行业的折算风险与交易风险。当前,造船企业可采取的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在签约环节事前控制交易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经营特点,通过内部自我调整进行避险管理。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判断与评估,采取如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风险分摊法、加大首付比例和提高进口采购比例等策略。具体可以包括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采用风险分摊方法、提高船舶合同前期付款比例等。第二,利用外汇收付配对管理的方法减少美元净资产。配对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活动中每笔货币收付的安排,自我抵消汇率风险,其实质是将外汇风险分散,以便减少甚至消除风险。财务管理策略也就是把资产负债表中汇率敏感性账户进行重新安排或者转换成最可能维持自身价值甚至增值的货币。如进口付汇与出口收汇,应尽可能在币种、数量和时间上保持一致;对外借款,也应按照“借、用、还一致”原则安排货币,避免在借款、用汇、创汇和还汇各个环节上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外汇管理局多次调整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的办法,放松开立外汇账户的限制、扩大外汇自留比例与延长超限额外汇资金的结汇期限,这些政策给造船企业利用配对管理策略来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三,运用金融工具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风险。如签订远期外汇合约、投保货币风险和通过保理业务提前变现等。

(六)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 在风险管理中,有效的沟通取决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沟通层级,使得相关信息在管理组织中上下和平行的流动。由于汇率风险管理已渗透到造船企业的经营、研发、生产、采购等重要环节,因此,其信息沟通方式也应借助于生产经营信息的管理平台,使得公司从事汇率风险管理的各组织、各层级都能够及时获取以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此外,由于汇率风险管理要求汇率变动信息能够及时取得,因此,汇率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要求充分利用外部金融机构、媒体等外部信息对汇率的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的内部生产经济信息对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及评估,并做出与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相关的决策。具体包括:(1)内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利用经营、生产、研发、采购、财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生成信息数据,识别与造船汇率风险相关的信息,分析及评估公司的外汇敞口的风险,并制作汇率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制定战略层面及战术层面的措施规避风险。由于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必须建立向企业管理层及时反馈方案管理效果的反馈机制,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及时修正或调整当前公司战略及战术层面的管理举措,适应汇率风险的变化。(2)外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的外部信息沟通建立在通过与如船东、提供船用材料及设备的外部供应商沟通的基础上,其目的是能有效获取订单需求、设备订货成本等信息;其次,建立与金融机构、外部媒体或其他渠道的外部信息沟通则能获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汇率波动趋势等信息,有助于提高汇率风险评估的相对准确程度及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再者,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及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造船企业的外汇管理方案及实施效益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向股东和外部监管部门做出专项报告,使外部监管者能了解企业重大的生产经营信息。

(七)风险管理评价与监督 造船汇率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性是根据汇率的变化须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因此,造船企业应建立汇率风险评价与监督体系,随时对造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及对不同阶段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个别评价来完成。评价与监督机制有助于通过对汇率风险管理活动的监控发现风险管理缺陷,避免出现重大风险。汇率风险管理应建立外部与内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外部来自于股东、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对公司汇率风险管理过程、效果的评价与监督;此外,造船企业还必须接受外部审计师的审计及风险提示建议等。内部监督则来自于公司内审部门、董事会对管理层汇率风险管理效益的评价与监督总之,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船舶公司运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可以使公司的汇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规避。这也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迅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虽然采取了各种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未必改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管理,仍是中国造船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这也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常青:《船舶企业的风险结构及防范策略》,《船舶经济贸易》2005年第6期。

[2]张佳春、高杰:《造船业汇率波动风险的应对措施》,《船舶工程》2006年第6期。

[3]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Srinivasulu.S,Strategic Response to Foreign Exchange Risks,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1981.

(编辑 梁 恒)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应该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作为制度保障,将汇率管理作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抓手,将资本流动管理作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切入点

一般来说,主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综合经济实力、贸易地位、币值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宏观管理能力。从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前几个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但从长远看,宏观管理可能形成一个短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应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为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人民币国际化亟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经典理论表明,伴随货币国际化水平的逐渐提高,货币发行国将不得不在放开资本账户、维持汇率稳定、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大宏观金融政策目标中做出重新选择。从历史经验看,德国和日本选择了不同的政策调整路径,对两国经济和金融运行产生了迥然不同的深刻影响。

德国先实现了马克国际化,然后才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在此期间,德国对汇率和货币政策稳定一直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一直以审慎的态度逐步开放和调整资本账户。这种调整策略不仅为德国赢得了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黄金时期,还为德国应对马克国际化后出现的各种金融市场波动准备好了充足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最终成就了德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而日本则过于激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试图大幅放开资本账户,并且高估了本国实体经济应对汇率升值冲击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保持日元汇率稳定。日元过快升值导致产业“空心化”,严重损害了本国实体经济。虽然20世纪80年代日本试图通过宽松型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开放来刺激本国经济,但是实体经济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最终不仅使得日元国际化成为泡影,同时还拖累了东京金融市场的发展。

当一国货币已经跻身于主要国际货币行列之后,货币当局都只能采取“资本自由流动+浮动汇率+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宏观金融政策组合。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然而,贸然放开资本账户和人民币汇率,极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严重损害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致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断。因此,政策调整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本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应对国际资本冲击的充分准备以后才可放开汇率和资本账户。

汇率管理应该作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抓手

在货币国际化水平由低而高变化的时候,对货币发行国来说,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汇率波动。汇率过度波动会对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冲击,并对实体经济稳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应该效仿德国,在货币国际化初期将汇率稳定目标置于首要位置。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度的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将发生明显变化。国际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基本面对长期汇率决定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对短期汇率波动的影响力较低。短期汇率波动主要受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和其他国家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但市场套利行为可以促使汇率回归长期均衡水平。汇率波动性对短期资本流动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大幅度增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尤其强烈。

随着人民币更多执行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汇率还会对周边国家汇率、区域贸易投资甚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不小的溢出效应,因而加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十分必要。

应该进一步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强市场预期管理,保持长期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追求与最优货币政策目标相符合的汇率政策目标。

首先,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允许汇率有一个较宽的波动幅度,使其更富弹性、双向波动,同时促进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和对外更多使用人民币的意识,促进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及全球范围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创新。

其次,人民币汇率制度应从管理浮动逐渐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从直接干预为主转向间接干预为主。市场套利行为可以促使汇率回归长期均衡水平,央行应当退出常态化的直接干预,但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第三,汇率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国际间政策沟通与协调。要密切关注美国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加强与美国政府的沟通,推动建立美元-人民币汇率协调机制。积极应对欧元区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呼吁建立SDR篮子货币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避免主要货币之间发生汇率战。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既要优先考虑国内需要,又要兼顾他们的利益诉求。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要以资本流动管理作为关键切入点

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提高了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使得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之间,以及离岸和在岸金融市场之间的价格联动性及风险传染性增强,国内金融市场存在不容忽视的脆弱性。“8·11汇改”之后,中国资本市场价格、杠杆率和跨境资本净流入之间的关系,由之前的单向驱动关系变为循环式的互动关系。市场收益率与短期资本流动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说明短期资本流动冲击足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价格和杠杆水平。此前对资本市场收益率、杠杆率和资本流动具有较大影响的CNH与CNY价差、外汇市场无抛补套利收益率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因此,资本账户开放要与汇率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在国内金融市场尚未成熟、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方法有限且效果欠佳的情况下,不可贸然放开资本账户。应始终保持对资本账户的审慎监管,将资本流动冲击风险维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该高度重视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掌握并利用资本市场收益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协调,增强政府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驾驭能力。在资本流动管理中既要“节其流”,也要“开其源”,提高投机性资本流动的成本。必须密切监测资本流入的动向,对所有可能的途径特别是QFII进行监测,以便在发生资本外流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的时间窗口,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更多投资工具和投资渠道,满足不断增长的贸易和投资实际需求。加强建设人民币资金的自我循环机制,为离岸市场发展提供足够的流动性。需要进行某些特别的政策安排,促进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相互协调,建立在岸价格引导离岸价格的机制。

在构建人民币“国际大循环”机制时,目前应以香港为中心,通过沪港通培育人民币国际资本市场,建立资本项下的人民币海外循环机制。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要致力于构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大中华货币区,将人民币周边化作为阶段性的战略选择。

加强欧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推动国内证券、商品交易所与法兰克福、卢森堡和伦敦交易所的合作,重点推出人民币国际债券、股票、基金、结构型证券等金融产品,以及人民币标价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对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功能的需求也会增加。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务实、高效运作,引领国际资本支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以此为契机,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

亟需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导致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显著上升。由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的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需要从整体上把握。

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长期以来的金融监管理念,全球范围内基本达成了“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保障“系统稳健”的共识,保障金融稳定的诉求引发了宏观审慎监管大变革。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并在国内监管实践当中推出多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累积的作用。针对目前多头监管存在的政出多门、职权交叉、责任不明、严宽不一等问题,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明确当前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原则,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要在现行金融监管框架当中增加“宏观审慎”维度,并明确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实施部门。危机以来,各国的监管改革以增加现行监管框架的宏观审慎维度为主,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防范,并以专门委员会或者审慎监管局等不同方式明确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部门。

除了维护货币稳定之外,央行应当被赋予更多的保障金融稳定和加强金融监管的职能。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将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稳定作为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强化中央银行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功能,进一步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及其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要从功能和机制上厘清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和行为监管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协调配合。这已然成为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具体做法包括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统归央行的大央行模式,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并加强央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委员会+强化版央行”模式以及“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的双峰监管模式等。

全面提高金融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世界银行以及主要经济体,正通过强化央行职能、修订法律框架、完善统计制度以及扩大统计范围等方式,加强数据和信息可得性并促进各类金融信息的共享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危机处置机制并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从主要经济体的监管改革来看,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共同负责美国系统性风险处置;英国的金融危机处置当局为英格兰银行,负责制定金融机构处置策略;欧盟通过构建欧洲银行业联盟的方式,将银行业监管、处置和存款保险机制进行合并。此外,部分国家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例如,美联储通过设立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统一行使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

总之,当前中国宏观金融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构建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追求金融稳定目标,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供必要前提。一方面要将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工具协调使用,将物价稳定、汇率稳定、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等政策目标统一在金融稳定终极目标的框架之内。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重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积极探索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着眼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强化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以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支撑。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1 汇率风险给石油服务贸易带来的影响

(1)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石油作为发展工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汇率的不稳定, 可能导致石油进出口比例失衡。如油价上涨, 可能导致国家经常项目支出赤字增大, 减慢经济发展速度, 最终加大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2) 降低石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影响该行业的发展汇率风险会使石油的价格稳定性受到影响, 让石油服务公司的盈利水平、产品竞争力下降, 限制了生产规模。同时, 汇率风险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抑制投资和进出口。又由于石油附加值不高等因素, 贸易价格的不稳定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利润, 导致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3) 影响企业效益石油价格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 会导致贸易价格的不稳定性, 由于价格的不确定性, 导致经销商和相关企业降低采购量, 不仅会影响整个石油产业链。而且还会抑制整个石油贸易行业扩大投资、提高产能的积极性, 使市场供应出现问题,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产油企业的亏损破产。

2 石油服务贸易公司如何有效防范汇率风险

2.1 短期策略

①制定保值条款。为了防范汇率风险, 石油服务贸易公司可以制定相关的保值条款, 所谓的保值条款就是在经济合同中为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而明文规定的防范汇率风险的条款。保值条款涉及到好几个方面, 如黄金保值、特别提款权保值等。②提前或推迟结算。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 汇率可能会出现变动, 导致货币升值或者贬值, 这就可以采用提前或推迟结算的方法。当外币出现上涨趋势时, 进口商应提早买入外汇, 采用预付贷款方式进行结算, 出口商则应延迟收款;当外币出现贬值的趋势时, 进口商要可以推迟石油的采购, 或者延期付款, 出口商应该想法设法提前收汇, 提前确定交货日期, 确保汇款能提前到达。③选择计价货币。选择货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 本币计价法。所谓的本币计价法就是在任何对外经济交往中, 只接受本企业所在国货币计价, 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汇率风险。b. 选择币值稳定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将汇率风险减少到最小。c. 在进行石油贸易时, 进出口货值的一半用硬币, 一半用软币。虽然这种方法在实施中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还是可行的, 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预防汇率风险给石油贸易带来的损失。

2.2 中长期策略

以上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不适合石油贸易的长期发展。这里我提出了适合石油贸易公司中长期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

①市场选择。对于石油出口商来说, 市场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比如, 本币对外币贬值, 如果这种趋势是长期的, 就可以大力拓展货币升值国的市场。如果本币升值, 那么在选择市场的时候, 就要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了。②分散资产负债。石油贸易公司可以通过筹资和投资来分散汇率风险。企业在筹资时, 要进行多市场化模式, 分散化投资, 建立多种投资组合, 利用多种货币进行投资, 减少某种货币的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损失, 以此将汇率风险减少到最小。③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 石油贸易公司需要考虑的是维持市场份额, 还是保持边际利润。比如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 需要考虑是保持本币价格不变来维持原有利润率还是降低价格来提高生产占有率。④产品策略。首先, 要选择产品合理的推出时间, 比如本币贬值时, 这就是向升值国进行石油贸易的理想时间。然后要根据变化, 合理选择市场规模或转产。最后在面对利率风险的同时, 要加强石油生产研究的开发支出, 促进产品升级, 以求赢得良好的市场份额。⑤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在没有有效的策略时, 石油贸易公司可以通过加强科技技术, 提高生产率, 减少劳动力支出, 优化业务流程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保留资金, 以应对汇率风险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

3 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汇率风险给石油服务贸易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从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浅析了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 对今后石油贸易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展望未来, 如何有效应对汇率风险, 以合理的贸易价格来保证我国石油贸易的稳定, 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 这些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给石油服务贸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汇率风险的防控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民币汇率走向了自由化, 而人民币制度的改革也对石油服务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石油服务贸易汇率风险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进行分析, 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让石油服务贸易业能正确的认识汇率风险并规避风险。

关键词:石油服务贸易,汇率风险,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1] 曲永刚.外汇投资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涂永红.外汇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1 提高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措施

1.1 确立管理原则

坚持“收硬付软、量入为出、严控外债、拒绝投机”的原则来指导汇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加快清收应收账款, 严格控制弱势货币的资产规模。与此同时, 明确汇率风险定义, 制定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及原则。在原主要管控汇率交易风险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汇率会计风险的管控, 梳理了不同业务类型企业汇率风险情况, 强调对汇率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同时, 要求下属企业对非主要货币设置存量限额, 并鼓励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工具或外汇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有所提高, 需要及时针对设备发展, 做出过相应的变革。石油企业虽然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例如:在人员方面, 缩减了人员的配置, 减少财务的开支, 中国的石油企业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人员的减少与设备开支的减少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 那就是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大大的弱化, 设备管理的职能得不到提升。并且在人员方面, 造成设备管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加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技术水平不高。都对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影响。管理机构的不明确, 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自然达不到设备管理想要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设备管理的成本与人员的再培训。因此,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经济管理系统, 才能在日常的石油勘探的工作中, 真正将经济管理落实到实处。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中国的石油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建立相关管理部门

在提高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对于在石油项目的管理, 一个关键之处就是建立专业的控制管理部门, 明确在石油化工项目服务工作方面的职能范围。通过合理选择计价结算货币、加列合同条款、及时分红或换汇转回等方法, 自然抵消汇率变化的影响, 积极主动规避汇率交易风险。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真正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就是建立管理部门的准备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引导, 对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水平, 尤其提高财务人员的设计技能与经验, 以做好在石油化工项目管理的工作保障。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审查力度, 权责统一, 赏罚分明, 真正的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这些节能措施都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损耗, 节约能源的目的。只有将环境保护为原则, 真正的落实到在石油化工项目施工建设中去。

建立专门的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组织,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最终的还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油田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管理的过程中, 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保证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需要做到, 首先, 加强相关管理培训, 一个合格的企业需要定期的为员工进行相关的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培训, 在宣传与教育中, 强化每个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 建立奖励机制, 建立奖励机制, 对于一些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 激发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通过奖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除此之外, 加深员工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的理解。石油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员工对石油经济管理的认识与了解, 例如通过参加一些管理小活动, 来帮助员工了解汇率防控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同时, 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促进油田经济管理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石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的推动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将环保、低耗、高效等理念相结合, 贯彻每一个环节, 为相关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相信在各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 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控制, 推动整个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中国的石化事业添砖加瓦, 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摘要: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 存在着设备众多, 难以管理等诸多问题。提高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对其综合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文就SDR基础上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SDR,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 姜华欣.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2] 韩师光.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3] 李红星.我国石油企业境外经营规模发展期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一、网络经济与金融工程的相关理论

(一) 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现代新经济形态。其不仅是围绕计算机信息核心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 也是包括高新技术创新与推广使用带动下的传统经济变革。因此, 网络经济既不在传统经济范畴之外的、完全对立的虚拟个体经济, 而是一种基于传统经济形态的, 与计算机信息核心技术相结合的高级新经济形态。

(二)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这一概念自进入金融行业以来, 就迅速发展成为更显管理的必要手段, 融风险管理从此开始展开新革命历史。世界经济多极贸易的扩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推进, 使我国经济转型稳步上升, 在全球业务领域, 包括融资、投资、国际贸易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风险, 其中不乏价格范畴的汇率风险。在全球化发展格局中, 如何高效分散和转移这些经济风险, 企业如何利用科学、规范、先进的经济手段保障风险管理功能。对此, 提出了金融工程这一新管理模式, 其具有四点优势:第一, 高准确性。第二, 高时效性。第三, 低成本。第四, 高度灵活性。

二、金融工程汇率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 金融工程与汇率风险控制的正向作用关系

汇率风险管理应切实跟进国家战略发展要求, 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大环境下,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还没有步入规模化、正规化轨道。其网络金融经济信息的封闭性, 加大了统计难度, 汇率风险必然会有所上升, 金融工程对汇率进行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由于金融工程自身四项特点, 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能够加快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 实现汇率风险的精准化管理, 利用其最显著的多元化作用与管理功能, 例如:汇率风险管理中, 通过金融工程手段扩大其管理范围, 有机结合管理与风险控制。其次, 金融工程的工具作用, 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汇率风险的控制管理成本或支出, 对汇率风险进行精准识别, 分析其主要风险源, 通过网络经济的数据形式对其汇率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该时段的汇率风险报告, 进而能起到对成本的控制作用。最后, 金融工程已逐渐被国家相关机构官方认可, 汇率风险管理可以利用金融工程实现多层次的控制, 对此, 相关领域应积极探索展开网络经济向下的汇率风险的金融工程实践途径。

(二) 汇率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的负相关关系

汇率风险的金融工程管理, 也在通过多方渠道探索多元化的控制方法和实践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仍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因素, 尤其是金融工程的系统性方面, 应加大其汇率分享控制管理的三方面, 即开放性、扩展性和综合调控性。但是, 在三方面风险控制的金融工程管理中, 尚未建立健全其相关的运行操作体制, 由此导致的管理问题, 应当受到各方关注与改革。汇率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间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 金融工程技术的制约性。目前, 金融工程技术存在技术创新问题, 例如:汇率风险管理对网络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报表等, 应借助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 虽然某些组织机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是从网络经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 大部分组织机构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模块还是弱项。普遍没有高度重视大数据、云技术, 网络化金融工程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导致汇率风险涉及的相关经济熟悉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突出性和系统性, 在汇率风险管理文化上, 各部分之间的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处于初始阶段。

其次, 金融工程信息的制约性。国际化汇率的出现对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汇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程更应该紧贴网络经济发展风向, 重视信息的各项管理工程, 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汇率风险管理应急预案。但是, 在金融工程的网络化发展进程中, 尚未充分认识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以及金融工程的可操作性, 出现了扩展性和不平衡性问题。例如:汇率风险的金融工程工作中, 对网络经济环境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尤其是评测机制及其建设上没有拓宽其应用, 对其工具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指导建议, 检测结果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直接影响了金融工程的汇率风险防范管理和控制应当发挥的作用效果。因此, 金融工程技术的制约性, 不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 导致微观网络数据和宏观管理导向均出现一定的弊端。

最后, 金融工程方法的制约性。网络经济条件下汇率风险出现了新的问题, 金融工程的管理体系对此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是总体上仍存在方法创新问题, 缺乏新的战略定位和系统化管理。例如:某些组织机构在金融工程实施中, 没有充分认识汇率风险对着国际汇率和贸易国家汇率的影响, 体现出的不可预测性, 缺乏有效的汇率走势判断, 金融工程控制手段自然无法有效运作。另外, 网络经济下的汇率风险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汇率风险防范和管理, 进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基于网络经济的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的具体路径

(一) 加强网络经济的汇率风险的信息化管理

网络经济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应该高度重视其信息管理力度。汇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程应该加强理念创新, 有机结合汇率风险管理与信息管理, 将其有机结合成一种高效运作模式。在金融工程的组织实践过程中, 及时收取网络经济市场的汇率信息和金融工程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调查, 切实保障金融工程及评测机制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除以上金融工程基础性工作外, 还要对金融工程的工具、模式和方法进行优势和薄弱环节的对比, 弥补遗漏项产生的二次汇率风险问题。宏观结合微观充分发挥金融工程对汇率风险的管理, 整体与具体细节方面相结合, 才能保障网络经济数据的统计、收集、分析有效性, 使金融工程更加精准化。

(二) 构建金融工程技术体系

金融工程最大特点是可预测性, 增加其防范控制风险, 进而要求金融工程需要在技术上优化改革。在金融工程对网络经济的汇率风险管理, 加大对其技术体系的完善力度, 尤其是网络化金融工程运作模式, 将金融工程推入智能信息化技术轨道中, 充分发挥出金融工程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借此, 相关组织机构和国家加大投资金融工程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技术开发, 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 突出大数据的网络化信息统计、收集、分析功能, 并给予政策支撑。

(三) 创新金融工程方法

网络经济的汇率风险涉及多方面管理工作, 例如: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等风险管理, 对其进行综合方法的有效结合利用, 并予以金融工程方法的创新, 形成规避体系, 增强自身网络经济贸易防范性。加强网络金融开放、可流动性, 使其能可持续发展, 为金融工程提供网络化发展平台, 保证汇率风险管理在金融工程中的针对性策略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总之, 网络经济环境下, 立足于金融工程的汇率风险管理制约因素, 通过信息化管理、构建技术体系、创新方法, 挖掘金融工程的防范控制作用, 加强其综合性、科学性与系统性, 为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网络经济进程的推进, 使经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利用金融工程, 通过对其创新改革, 使其适应新经济形态的汇率风险, 这些仍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性研究问题。本文基于网络经济与金融工程相关理论, 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几点网络经济下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的具体优化路径。

关键词:网络经济,汇率风险,金融工程

参考文献

[1] 宋百慧.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OL].中国商论, 2019 (03) :52-53[2019-02-25].

[2] 王丽萍.基于金融工程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 19 (06) :28-30.

汇率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对外贸易赖以生存的固定汇率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防范和利用汇率变动风险成为各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外贸企业面对的汇率变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外贸企业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手段以及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外贸企业;汇率变动;远期外汇;外汇期货

2020年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2020年预计将下降3.0%。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0年-202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降幅将达到30%-40%。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下滑将增加汇率变动的频率和幅度,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相比,中国经济整体局势保持稳定。但我们依然要清晰地认识到国际经济局势的严峻性,在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活动中有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外贸企业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中应对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一、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的风险分析

1.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业务盈亏风险增加

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世界货币,我国的外贸企业在签订外贸合同时多数以美元等世界货币来给商品进行标价。外贸合同从签订到回款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内本币相对于计价货币的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盈利水平。

以出口业务为例:外贸企业与交易对手签订1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合同签订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4555元人民币(意味着100万美元可以兑换645.55万元人民币),如果进行贸易结算时美元升值到1美元兑换6.5555元人民币(意味着结算时100万美元可以兑换655.55万人民币),也就是说由于汇率变动(美元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1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盈利,企业的最终利润就会比预期增加10万元人民币。相反如果美元贬值,汇率变动就会带来额外的亏损,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我们发现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对于外贸企业来讲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共存的状态,而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单纯的风险。外贸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来规避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汇率变动趋势的精准预测利用汇率变动来获利。

2.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市场容量变动风险增加

按照市场需求定理,一般情况下市场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商品需求量。

以本國货币升值为例:本国货币升值,意味着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增强,在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以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降低销售价格有利于扩大产品市场容量,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越大,这种降价所带来的市场容量增加得就越多。在我国,像造纸类企业(原材料纸浆依赖进口)、钢铁生产企业(原材料铁矿石依赖进口)、航空公司(大型运输飞机多数为进口)等都是受益于本币升值的。然而,本币的升值,造成用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降低出口商品的市场容量。对于出口型外贸企业而言,出口数量会随着本币的升值而减少。所以本币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

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按照2021年1月14日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我国出口量为25906.46亿美元(以离岸价计算),进口量为20556.12亿美元(以到岸价计算),对外贸易略有顺差。汇率变动会对外贸企业的市场容量产生影响甚至改变目前的贸易状况。

3.汇率变动带来外贸企业估值变动风险

企业的估值一般采用净现值法,对于上市企业还会采用市盈率法、市净率法、市销率法等。而这些估值方法都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或市场情况。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与销售额。

众所周知,外贸企业是国际贸易活动的经营主体,更是承担汇率变动风险的主体,而外汇汇率的变动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对于出口型外贸企业,本币相对于国际货币的升值,一方面会造成出口数量的下降,同时还会因为本币升值造成相同数量的计价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在双重力量的影响下,外贸企业的经营利润会相应减少,企业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少,以净现值法计算的企业估值降低。同时由于企业利润的减少,用市盈率法计算的企业估值同样也会降低。相反,对于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会充分享受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福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加,用净现值法计算的企业估值增加。利润和销售数量的增加,会使用市盈率法、市销率法计算的估值增加。对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贸公司,不但要受这种双重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股民利润预期的影响,更进一步推动了股价的波动。

二、目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变动风险常用的手段和措施

外贸企业的规模不同、业务范围不同,采用的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手段和措施也有所不同。但常用的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通过缩短结汇期限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结汇时间的长短与汇率变动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结汇时间越长,企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越大,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缩短结汇时间的方式降低汇率变动风险。汇付、托收、信用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结算方式,这三种结算方式除了面临的信用风险不同以外,结汇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汇付是纯粹的商业信用,并且银行不处理单据,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大,但其好处在于结汇的时间最短,可以很好地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如果外贸合同双方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采用汇付是最合适的。信用证对于外贸合同双方是相对最安全的收汇方式,可以很好地规避信用风险,出口企业可以在发货以后,向银行进行交单议付,实现结汇。外贸企业习惯在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能缩短结汇时间的方式以减小汇率变动风险。

缩短结汇期限是非常有效的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外贸企业只能尽量地缩短结汇时间,但不能完全没有结汇的时间差,所以只能尽量规避而不能完全避免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2.通过汇率变动趋势预测的方式防范汇率变动风险

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往往不会通过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更多的是根据企业经营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可以说是风险自担的一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商品价格的灵活确定两种方式。

对于计价货币的选择,需要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国际汇率变动趋势有精准的把握。目前,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在签订國际贸易合同时一般不会采用,而是采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自由兑换货币来计价,国际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任何一种自由兑换货币都是可行的。自由兑换货币之间的比价也是处在不同的变化之中的,外贸企业会根据对汇率变动趋势的判断,进口选择相对贬值的货币对商品进行计价,出口选择相对升值的货币对商品进行计价。

一些外贸企业在签订外贸合同时,习惯性地采用美元对商品进行计价,但会根据美元相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合同标的物的价格作出调整。预计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商品在定价时适当降低价格,进口商品适当提高价格。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付汇使用软币、收汇使用硬币的方法,还是通过对汇率变化趋势的预期修改商品价格的方法都需要对外汇市场常用货币的未来变化趋势有准确的判断,这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有时候很困难。

3.通过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商品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对于大型外贸企业,往往通过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寻找相匹配的衍生产品的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常用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以下几类:

(1)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进行远期外汇买卖的一种交易行为,是相对于即期外汇交易而言的。外贸企业通过选择与外贸合同相反的外汇流向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外贸企业通常以经营即期外汇交易的外汇银行与外汇经纪人为交易对手,签订与外贸合同中商品的结算货币币种相同、期限相同、数量相同、货币流向相反的外汇买卖合同,等合同到期时进行交割。利用外汇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相关性,实现外贸合同中外汇盈亏与远期交易合同的外汇盈亏相互抵消,进而实现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目的。

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在于,远期外汇交易合约中的币种、期限、数量,买卖方向是可以根据外贸企业的需要量身定制的,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匹配,尽可能地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2)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交易是在集中形式的期货交易所内,交易双方公开叫价,买进某种非本国货币或卖出某种非本国货币,并签订一个在未来的某一日期根据协议价格交割标准数量外汇的合约。相对于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合约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标准化的交易单位、期限等,所以外贸企业只能在交易市场上找到尽可能匹配的合约,但很难实现完全匹配。

(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指外汇期权合约的购买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以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外贸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外汇期权合约。

相对于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而言,外汇期权合约的买卖双方权利是不对等的,外汇期权的买方在支付期权费以后只享受交割的权利,不承担必须交割的义务。外贸企业往往通过在外汇期权市场支付期权费的方式,锁定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而不放弃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收益。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外贸企业也会成为外汇期权交易的卖方,往往希望通过期权费收入平滑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通过金融市场的外汇衍生产品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是绝大多数大型外贸企业的选择。利用外汇远期与即期的变动趋势的一致性,通过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在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利用金融市场规避外汇市场的风险,需要企业有专门的、熟悉外汇市场的人才,同时控制风险头寸,这是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所不具备的。

三、外贸企业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建议

1.树立汇率变动风险防范意识

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文化就是塑造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汇率变动风险防范不是某一个员工、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关系到每个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必须将汇率变动风险防范塑造成企业的灵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讲座、案例分享等方式,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进来,都掌握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基础知识,树立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意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工作过程之中,确保汇率变动风险防范制度的顺利执行。

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对于在外贸业务中能根据业务特点做好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部门和个人适时给予奖励,并做好宣传工作。对于没有做好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对于由此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促进外贸企业内部汇率变动风险防范意识的形成。

2.合理配置企业人才管理队伍

汇率变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是企业构建汇率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基石。因此,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外贸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外贸业务人员具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员的综合素质,侧重其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培训过程中,加强对于员工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与相关案例的分享。大型外贸企业应该建立汇率变动风险防控部门,建立相应的汇率风险防控机制,注重汇率变动风险防控的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

3.提高外贸业务结算过程中人民币的比重

汇率变动会给外贸企业带来风险,但是如果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种风险。2009年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得到巩固。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38个国家央行或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可以直接和对方协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完全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四、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持续,经济与贸易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也会更为严峻,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更需要防范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外贸企业需要根据规模以及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方法。金融市场有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工具,外贸企业需要合理选择适合的工具,避免过于复杂和与外贸企业本身外币种类、流向或时间跨度不匹配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楼奕锋.新时期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2):41-42.

[2]沈静.如何应用衍生工具规避企业外币负债风险[J].时代金融,2020(35):66-68.

[3]周烨.外汇风险的识别与规避策略[J].财经界,2020(33):25-26.

[4]李嘉辉,黄超.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21-22.

[5]孙亚杰,闫明,方瑜仁.量身定制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评价标准[J].中国外汇,2020(18):26-27

[6]赵东旭.人民币国际化的回顾与探索[J].中国市场,2021(04):1-3.

作者简介:李颖(1984.11- ),女,籍贯:河北衡水,硕士研究生,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中级会计师

上一篇:旅游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儿科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