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

2024-06-25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摘 要]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是每个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为了达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目标,我们采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其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后从事实际会计信息化应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中的任务驱动的教学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6个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 “讲解知识点”、教师“变换条件布置新任务”、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与考核”。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来探索任务的完成方式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增强自信心。该教学法突出了理论教学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构筑学生的职业技能结构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评价与考核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这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建设的精辟论述,这充分表明国家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心。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是每个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

财政部为了推广和普及会计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制定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而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现有企业4 200万家以上,因此,要达到财政部所制定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大量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

为了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我们在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开设了“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强化会计信息化基础能力、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为了达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目标,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其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后从事实际会计信息应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会计信息化教学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作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自主地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并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信心。

具体到课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和要求,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并进行有效的考核,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2. 会计信息化教学及其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与核心课程。如果将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划分为单项实训、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则该课程是单项实训、分岗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

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具有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和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等特点。为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突出基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基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应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实验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协作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软件的基本操作,同时也要熟悉整个会计业务的来龙去脉,并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岗位、部门协作沟通能力;在考试和考核体系上,应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考核和企业认证的考核等多种形式,满足全面考核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需要。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学习模式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来探索任务的完成方式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增强自信心。该教学法突出了理论教学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构筑学生的职业技能结构的教学原则。

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6个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 “讲解知识点”、教师“变换条件布置新任务”、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与考核”。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实现

(一)设计与布置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驱动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在设计任务时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在具有明确要求的具体任务中,让学生接受任务时就有明确的目标,清楚该任务的具体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当学生完成这一个一个的任务后,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地实现了。

例如,在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教学内容中,“总账”日常业务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掌握凭证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记账的方法和了解账簿查询的方法。在这样总的教学目标下,再分解为不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可以分解为: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填制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记账、查账等。配合相应的任务即可完成全部的教学目标。

2. 任务要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单一的任务构成“任务链”,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例如,“总账”日常业务处理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了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填制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记账、查询凭证、查询账表、查询辅助账。学生在完成这8个任务后即可熟练地进行总账会计的日常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

3.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会计信息化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绝不能纸上谈兵,应在“做中学”、“学中做”,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设计出可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任务可操作性的需要,可以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操作内容,由教师做好数据的准备,设置基于该任务的基础账套数据,并由教师在布置任务前进行反复的测试,以确保任务操作的顺利进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确保任务的应用性,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的应用,设计出仿真的案例,并以中小型企业一般会计业务和典型会计业务为主线,强化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满足会计信息化岗位要求的基础专业技能。

例如,“总账”日常业务处理中填制凭证的任务内容如下:

【做中学】

任务1:填制凭证

2008年1月15日共发生3笔业务。销售给达远公司和阳光公司产品各20件,每件售价2 000元,货款及税款均未收到;向一品公司购买材料一批已验收入库,货款10 000元和税款1 700元尚未支付。

【操作员及工作内容】

由会计赵莉(编号:CW002;密码:001234)在【总账】|【凭证】|【填制凭证】功能中填制转账凭证。

(1)销售给达远公司产品,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达远公司)46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 800

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2)销售给阳光公司产品,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阳光公司)46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 800

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3)向一品公司购买材料,款未付

借:原材料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

贷:应付账款(一品公司)11 700

在这个任务中既给出了工作内容,也给出了操作员,还给出了完成该任务的软件操作的位置及完成该任务所做出的数据准备。因而,该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4. 任务要具有再学习的可延伸性

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会计专业其他核心课程与会计岗位综合模拟课程的基础和衔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利用软件为工具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熟练地以会计软件为工具去解决一般典型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的水平,如一般会计业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为后续的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尤其是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课程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软件基本功能的递进性。新任务中既要有以前任务中已经使用过的功能,又必须加入新的功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功能,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功能,不断地扩展知识领域,增加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不仅能解决一般的软件问题,还能举一反三。例如,我们在每个任务后面都要加上一个“想一想 练一练”的内容,就是要力求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延伸。在完成“总账”的填制凭证任务后的“想一想 练一练”的内容主要有:

(1) 哪些业务可以通过调用常用摘要或常用凭证的方式填制凭证?

(2) 在填制凭证时【F2】、【F5】、“=”、“-”及“空格”键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 如果在填制凭证时发现并未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应该怎么办?

(4) 在填制凭证时为什么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提示?应该怎么办?

(5)在填制凭证时为什么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提示?是什么意思?怎么办?

学生在顺利完成任务的操作时很有可能并未注意到以上这些问题,而学会处理这些问题,对全面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行探讨解决的办法和答案,教师还应该在学生找到答案时再继续扩展一些知识内容,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为学好其他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要重视任务的设计,只有任务设计得好,才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方式的可以分为独立完成和协作完成两种。独立完成的方式就是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后,所有的学生都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为完成任务的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在此期间,学生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作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或者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是现代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任务,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任务探究的效率。一个班级可以按5~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任务布置后,由组长牵头进行分工,然后制订计划并进行实施。分组设计方案、分工操作、学生汇报并演示、教师总结,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所共享。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学生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后则要就应掌握的全部知识点进行点评、讲解和示范性操作,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化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得到启发后,对于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改正和创新,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进行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应用的经验,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独立完成任务还是协作完成任务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评价与考核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目标,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各种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评价与考核可以分别采用过程评价与考核、结果评价与考核、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应用等方法。其中过程评价与考核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操作速度、帮助别的同学解决问题的次数和效果给予评价,算作平时的成绩;结果评价与考核则是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正确性进行评价,既有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又有要求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其考核方法有时是只看操作结果,有时则是在看操作结果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讲解其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设计方案等;无纸化考试系统则是采用考试系统,在真实的软件操作环境下进行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大大地减轻了教师评价的负担,提高了学生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总之,实践证明,这种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使之不断完善、进步,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R]. 2006.

[2] 曾希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8).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摘 要:VB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论文主要针对VB课程的这一特点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思想,即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真正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VB程序设计是该校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所以笔者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同时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并考虑到该校学生学习VB现状,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校学生学习VB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1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1 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并将知识点隐含到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实任务,获得知识。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具有一定实践性、针对性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推断、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事先设计好的典型案例为基础;而任务驱动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授课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VB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VB程序设计的教学适合采用该教学方法。在整个的教学方法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师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向学生呈现、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相关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得到任务后根据情况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学习,通过对案例的认真研究和模仿,并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逐步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VB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技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首先要精选案例;然后向学生呈现案例,通过案例引入任务;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任务、进一步探究任务,最后做出总结评价。

2.1 教师精选案例

教师分析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比如网页中常见的滚动字幕、计算器、qq登陆框、qq农场定时提醒闹钟、音乐播放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选取这些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清楚学习VB的实际用途,这样学生才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

2.2 教师呈现案例、提出任务

向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案例,使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将案例分解为VB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模仿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布置相应任务。以下以“蝴蝶飞舞”为例。(1)向学生展示案例。如图1所示,当单击“开始”按钮时,蝴蝶从左向右飞翔,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继续”按钮,单击“暂停”按钮后停止。

图1 “蝴蝶飞舞”案例

(2)讲解涉及到的知识点。Timer控件(Enabled、Interval属性和Timer事件)、Image控件(Visible属性)、VB坐标系的使用,进一步熟悉If语句的应用。(3)提出问题。蝴蝶飞出窗体时如何处理? 蝴蝶飞舞的速度如何控制?蝴蝶飞舞的方向能否发生变化?如何制作滚动字幕?(4)布置任务。编写蝴蝶飞出窗体时从窗体的另一边飞入的程序;编写调整蝴蝶飞舞的方向(左下->右上或其他方向)的程序;设计简单的演员表字幕滚动程序;设计红灯停、绿灯行的程序等。

2.3 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实现任务

学生得到任务后,以自主学习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对于相对简单的任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循序渐进地学习VB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4 师检查任务、总结与评价任务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同时还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任务评价阶段,还可以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并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范例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同学之间进行作品欣赏和各种方法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集思广益,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 结语

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首先,该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其次,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相互协作的能力。最后,很好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要求的目标。该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教学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

改进。

参考文献

[1] 罗新密.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3).

[2] 宋荣杰.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浅析[J].计算机教育,2007(11).

[3] 蒋瀚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4] 叶晓兰.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 VFP 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23).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不耐烦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电子教室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演示来更好地学习。然而, 事实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时间过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这就会使得学生的耐心得以缺失。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完全不同, 非常实用, 如果教师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就会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心理, 从而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就变得相当的困难。

(二) 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采用比较死板的教学方法, 这就促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相当的高。然而, 运用计算机有很多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另一种方法来讲, 就是计算机教学不是知识, 而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成就感。然而, 现阶段的实际教学在这方面明显不足, 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三) 对于技能培养过于重视

简单的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在过去, 教师的教学就像说明书一样的执行, 学生只能按照规定的方法操作, 虽然技术得到了改进, 但其开发能力却被严重忽视。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 积极设计学生的教学情况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情境,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只有当语境中的知识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时,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参与态度。当学生对它感兴趣时, 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确保创造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活的特征, 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 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 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是切合实际的。此外, 教师在创造情境时应该独立。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和探究问题。例如, 一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结合起来, 让每个学生分组探究问题的情况, 从而得到答案,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形成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许多中学生从父母的鼓励和老师的认可中开始对学习感兴趣, 这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来鼓励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高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评价中, 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学生的现状, 确保评价方法和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学生对教师评价产生预期,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在绩效评价中, 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既能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内在潜能, 增强学习动机。例如, 教师可以每月进行评估, 表扬和鼓励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 教师也不能忽视了对于那些在每月评估中没有取得进步的学生, 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 针对这些相对落后的学生, 教师就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提出解决方案, 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研究, 实现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分析, 可见任务驱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任务驱动模式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去应用任务驱动模式, 才能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 积极参与任务。除此之外,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 让学生去独立解决和分析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 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 在时代日益发展变化的背景下,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学模式相应的有了新的要求, 这也就使得任务驱动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任务驱动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有着相应的提高。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任务驱动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希望对于中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正理.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实践有感[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5) :77-84.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有序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达到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的方式来调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课堂中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方式而忽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导致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现代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仅仅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学生的作用,因而 “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线性方式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

1、课前分析,教师制定具体任务。

2、课始导入,诱导学生明确任务。

3、课中指导,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1 引言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小学体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但从小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展现出的效果并不理想,要尝试去搭建深度学习课堂,让任务驱动的价值突出展现。以任务为核心做好体育教学实践,让小学生可以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感知体育课堂的独特魅力。在任务完成后增强学习自信,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

2 任务型教学内涵及其特点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内涵丰富,特点鲜明,要尝试对该方法具体明确,让研究方向得到拓展与延伸,展现出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2.1 内涵

任务型教学是体育教师通过任务的设置与安排来组织教学,学生通过任务的履行和具体实践,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以及合作当中充分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在“做”中学,“用”中学。通过任务的设置与安排,贯穿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个实践过程,对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体验有积极意义。

2.2 特点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其融入到小学体育的教学实践中,起到的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体育课堂实践过程更加紧密、有效。任务教学法的自身特征鲜明:其一,目的性。任务的设置与创建,本身是服务教学所需,让学生可以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其二,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和实践的过程本身都是开放性的,任务的达成效果等等都是不可预知的,这也使得任务驱动的教学环境更灵活;其三,互动性。围绕小学体育课堂的任务履行情况,强调以合作互动为核心,在实践中共同完成任务,收获成长。

3 小学体育任务型教学实践策略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拓展性较强的项目,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明显。要尝试围绕小学体育任务型教学探索教学实践策略,从任务类型选择、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全过程出发,让小学体育任务型教学价值凸显出来。

3.1 精选任务类型

任务型教学更强调活动的价值,相比于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实践方式,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任务类型的调查发现,涉及到问题任务、作业任务、指令性任务、神秘性任务、选择性任务、技能性任务、创造性任务以及游戏任务,不同的任务类型的特点不同,涉及到的活动方式也有所差异。教师在小学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对任务类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其一,教师自身要素。教师对哪一项任务类型的掌握更充分,则最先选择哪一种任务类型,确保其可以更充分的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其二,根据学生自身需求选择。小学生的个体特征鲜明,任务类型的选择要以可实施性、有效性为前提条件,从而确保任务类型的实施符合学生的基本需要。确定基本要求,精选任务类型,让小学体育任务型教学有序展开。

3.2 开展任务教学实践

任务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前提则是要精选任务。如选择游戏任务,这一项内容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游戏任务的吸引力更强。将拓展训练中的游戏任务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当中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体育的深度课堂得以搭建。拓展训练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其中涉及到的拓展项目类型多元,资源丰富。选择“无敌风火轮”项目。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人数控制在5-8人。准备好废弃的报纸、胶带等基础任务实施的器材,让学生动手制作“风火轮”。风火轮要能够保证在站立状态下装下小组成员。在“风火轮”制作完成之后,小组成员进入其中,以坦克行进的方式让“风火轮”滚动起来,以竞速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极其考验学生的默契程度。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学生主动性较强,能够有效完成任务要求,达成任务目标。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工作,让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有效应对,确保任务的价值可以持续发挥。

3.3 实施任务教学评价

任务型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环境的全面革新,是深度教学的探索过程。为了进一步检验任务教学的实施效果,尝试对整个任务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一方面,对任务教学实施全过程的评价。包括任务的设置与安排是否完善、细节要素是否明确、任务可实施性以及可行性等等,最终让任务实施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另一方面,对学生体验和反馈回来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和任务的组织者,要对小学生在体育任务执行中的全过程表现进行细致分析,了解学生反馈回来的结果,在根本上了解学生对任务型教学的看法,为后续任务型教学实践打好基礎。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任务型教学实践是深度教学的一次探索,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主动地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实践中来,让任务型教学的价值突出展现,为学生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几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反思分析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任务

1、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一般都能吸引学生。

2、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反馈评价。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 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 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上一篇:让我们心灵充满阳光范文下一篇:认真贯彻实施新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