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特点范文

2023-09-22

茶文化特点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优化应遵循四大路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制定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加快出台文化与贸易、科技、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规;积极完善吸纳与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力推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5.01.006

一、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来保障。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主要是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其中,制度环境对具有较强内容特点与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制度,是文化制度的一种构成形态与组织形态,是用于规范、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流通、营销诸环节活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总称。在制度结构维度,主要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构成;在效力层级上,主要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条例、意见、办法、暂行规定、通知等。[1]

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的优化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创新。而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创新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变革,是文化创意产业制度设计的完善与制度安排的法制化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创新的概念起源于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主要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2]创新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层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3]其中,理论创新居于指导性的地位,制度创新是一切行为的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属于其中的制度创新,其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层面的引导和保障,降低旧制度体系中所产生的高交易成本,实现原有的制度框架下无法实现的效率与效能,增加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制度安排,加快出台、修订、完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各业态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秩序的要素与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将产生的危险和危害降低到最低的水平。[4]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是增量与存量的结合,当存量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无法再仅仅依靠存量方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候,增量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就会成为引领其进一步发展的引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应是一个由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体制,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构成的制度生态。因此,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需立足开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制度的创新工作,这不仅仅是基于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有待完善的考虑,更是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需求。以我们周边的国家为例,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后的韩国、日本,还是其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而且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他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在领域内的巨大的竞争力都离不开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5]

二、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优化的四大路径

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引擎,积极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已刻不容缓。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例如,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专项的创意产业工作组,密切关注国际范围内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借此来指导本国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英国的创意产业也是在政府部门的扶持和规划下才发展起来的。[6]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首先要保证顶层制度规划设计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的顶层制度规划设计才能提供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数据,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思路和具体工作方法的指示,使其不再随着领导班子的更换随机调整,而能够随着产业发展的动态得到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其次要根据稳定且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和优势,制定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探索特色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明晰产业发展定位、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唯有顶层设计规划科学、合理、稳定,才能真正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制定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治、经济、法律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其发展环境的构建也需多元方式的协作。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最重要的保障,特别是对于新兴且发展迅速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正确且科学的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不仅仅能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引与保障作用,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种“塑形”的隐性功效。以日本为例,日本在20世纪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时就制定了详实的法律法规,如《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提出了“要在十年之内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知识产权国”;为了配套此项法律的具体落实,随后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知识财产战略大纲》《经济和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日本最重要的产业计划》等;而且为了改变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政府管理“多重行政”的现状,日本又重新制定法规,改由内阁统一管辖、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7]从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前瞻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正是由于有关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保证了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的来源和人们“创意”的积极性。对创造产品的原创性进行保护,才能真正创造价值。[8]因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法规要与其他相关的法规政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保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加快出台文化与贸易、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规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其他一般产业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既有经济属性、又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所以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时,需要全方位的考虑,但是绝不可以因为其政治性和文化意识形态属性而放弃了对其经济属性的支持。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重视国际文化市场的开辟,完善文化贸易制度,不仅注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量”,更要提高它的“质”,优化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结构和规模,同时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匹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体系。当然,随着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发中国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

科技决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生产方式,并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批量化和产业化大规模复制带来文化市场的繁荣。[9]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数字内容产业”,而这“内容”依靠的就是科技手段的支撑。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跟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技术,如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云计算、3D技术等,打破文化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消费方式,提高大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力和消费力,从而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除了产业与贸易、产业与科技的融合之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也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相对比较单一,亟需相关部门转变投融资观念、降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进入门槛,进一步完善我国投融资环境,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首先,应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遵循市场规则,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互助式的信用担保机制,为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提供融资信用保障;[10]其次,要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或者信贷等要素来吸引投资,同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资金流动;再次,要积极培育多方位、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完善文化创意企业创业板块和产权交易市场,为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的上市提供融资的便利渠道。

——完善吸纳与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

创意人才,是文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创意来源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才华及其彼此间的“化学反应”。[11]创造性复合型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产业的核心所在。

我国要不断完善吸纳和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首先,加快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的建设,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育更高学历、更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推进企业、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合培养,加快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12]其次,应灵活运用并不断完善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建构系统、科学的人才评定机制。当前在人才引进中过分注重学历、职称、专业和岗位等“面上”的硬性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能反映、兼顾企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地区应当基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在遵从明确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具体可实施性等一系列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科学的文化创意人才评定机制,制定科学系统的人才评定标准;同时在人才引进层面应增加灵活性,从文化创意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按需找人”,找到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最符合“硬性标准”的人才。

总之,保持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统一协调的步调是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实质是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实现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落实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决策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鉴于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的优化应立足于实施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顶层设计规划,基于技术创新制定前瞻性的文化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体系,跟上文化创意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跟上文化创意产业跨行业、跨区域和跨领域发展的融合态势,这将真正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臧志彭,解学芳.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演化研究——基于1994—2011年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04).

[2]刘志彬.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下的出版行业创新[J].出版参考,2014,(03).

[3]王成哲.论“创新动力说”的科学内涵:兼论创新动力的运行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Anna-Katharina Hornidge.‘Creativeindustries’:Economic program and boundary concept[J].Journal of Sout heast Asian Studies,2011,(06).

[5]徐升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J].科技与法律,2010,(04).

[6]王爽.关于中国创意产业环境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7]Ubaidillah Zuhdi.Analyzing the Role of Creativeind us triesin National Economy of Japan:1995-2005[J].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4,(03).

[8]钱雅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策略分析[J].今传媒,2011,(12).

[9]吴学丽.当代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向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07).

[10]苏玉娥.我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11,(06).

[11]张扬,郭梅芳.文化产业金融创新路径的基本逻辑——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的研究[J].商业时代,2014,(02).

[12]Sun Shuqin.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rt Education[J].Physics Procedia,2012,(06).

基金项目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深圳的比较》(2014BGL0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盖小飞,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解学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体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责任编辑

董金荣

茶文化特点范文第2篇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茶文化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字:中国民俗文化差异

一、酒文化的地域差异

1.1酒的地域差异:因为气候原因造成的,北方好烈性酒,南方好低度酒;因为产物原因造成的,江浙地区好喝稻米酿造的黄酒,北方地区好喝小麦酿造的白酒;因为酿造气候原因造成的,江苏、安徽等地生产浓香型白酒,云贵等地生产清香型白酒,茅台镇特产绛香型白酒等。

1.2酒桌文化的地域差异: 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无疑占据了极重要的份额。但酒文化的精髓并不全在酒本身的品质和渊源,更在于它与主体间亲密接触,也就是“酒桌文化”。而由于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点。下面我们就稍稍了解几个地区不同的酒桌文化:

山东的酒文化底蕴深厚,山东人创造性地将孔夫子“以礼待人”

“诲人不倦”的思想反映在了酒桌上,令人叹为观止。敬酒人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三小杯白酒,毕恭毕敬地举过头顶,对着客人喊一声老师,如果你不喝,他就一直举着,直到你喝下为止。最厉害的是,随后每人斟上了一大杯(3-5两),而且必须三口喝光,才能开饭。山东省城济南还有一个“规矩”:吃饭前先上条鱼,餐盘一转,头三尾四,鱼头对着谁,谁喝三杯,对着鱼尾的则喝四杯,对着鱼腹喝五杯,鱼背喝六杯。

福建由于天气的原因那儿全年大都喝,而且都是度数较低的本地酒。酒杯是约一寸高的小口杯,一口一杯也能让酒量不大的人感受豪爽。因此,到福建做客是最轻松的。

成都成都人喝酒很豪爽,虽然偶尔会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欢。他们爱好喝“花酒”,一顿饭上6种酒,依次是:杨梅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洋酒。喝完白酒,气氛已近鼎沸,接着开始玩花样,如喝潜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里,连杯带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后一饮而尽,即使再大酒量的人恐怕也难以招架。

广西山水独特的地方,吃喝的环境也别具一格,经常席至半途,上来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跳着跳着就跳到客人面前端起杯子并唱上了祝福的歌,如果你不喝,她们就会伸出芊芊玉指揪住你的耳朵,把杯子往你嘴里直灌进去。

南京人最厚道,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让客人喝好,最著名的敬酒台词是:我干了,您随意。

内蒙古不时会有人手捧哈达来敬酒,不管认不认识,先在你身

边载歌载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烧菜师父都会走出厨房,托着个银碗,捧着条白哈达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

二、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2.1从饮食习惯来看,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方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北方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

2.2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系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2.3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

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2.4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煲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2.5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北人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北方作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

三、建筑文化的差异

3.1受厚重实体的牵制。南方气候炎热,民居的墙体、屋顶都可以做的十分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较自由地伸缩、凹凸,较方便地展延、通透,建筑实体可以顺从地势适用建筑空间种种灵活处理的需要;而寒冷的气候则不可避免的给北方民居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3.2受构架性能的牵制。南北方的宅屋,同样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体系,南方居民用的是穿斗式构架,而北方居民用的是抬梁式构架。北方的厚顶厚墙,以厚重的维护结构起到了稳定构架的作用,而南方单

薄的维护结构则不足以稳定构架,这是北方民居采用承载力较强的抬梁构架,而南方民居采用自身刚度较强的穿斗构架的一大原因。穿斗构架的密集支点和穿枋的灵活穿插,提供了构架较自由的伸缩、展延、重叠、跌落、悬挑、衔接、毗连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空间组合,不同的地形起伏和不同的外观造型。抬梁构架则欠缺这样的灵活性,从结构上约束了建筑形体的灵活度。

3.3受取暖设施的牵制。北方民居普遍采用火炕取暖,火炕需要与灶台毗邻,以便于利用吹火余热,这就导致卧室与厨房的紧密连接而牵制了整幢房屋平面的灵活变化。

四、服装文化的地域差异

4.1颜色上的不同。北方地域寒冷,服装在颜色的设计上偏厚重。这样一来给人视觉上造成舒适的影响,二来北方风沙多,比价耐脏。南方常年花红柳绿,这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衣着服饰颜色较为鲜艳。

4.2薄厚的不同。北方寒冷,所以衣服在设计上会更讲究实用的厚度。而南方比较温暖,所以衣物较薄。

4.3设计风格的差异。由于长期的地理环境影响,北方人崇尚质朴、实用,所以衣物的设计会偏向实用性较多一些。南方本就是生产制造衣物原料的地方,山山水水培养了他们追求美的天性,所以衣物的设计样式会很大胆、新颖,偏向审美性较多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北方人习惯多年都是一件衣服,而南方人几乎一季一换衣服的原因。

五、结束语

茶文化特点范文第4篇

二、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三、在文化上儒家思想为核心

四、在社会结构上实行等级制度

2,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名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1. 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 2.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特别是农民群众;

3.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和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4,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1. 是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2. 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蔡和林,周恩来等

3.

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特点是什么?

1、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7,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族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

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 “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8,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1. 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 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

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9,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4)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0,中共中央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

1.

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并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

2.

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的结论,决议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先到化强国的道路近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失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3.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能力。

茶文化特点范文第5篇

一、苗族芦笙文化的简要介绍

从苗族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发现, 它是由北向南的一部迁移史。贵州地区和民族传说的一些苗族记述, 苗族先民向西、向南进行大迁徙的芦笙词中能够得到有效印证。在口碑资料中曾有记载, 苗族老家原来在东方, 但是经历了与多民族文化的密切接触, 以及与汉族文化的相互联系, 再到西南山区的封闭发展和独立的过程中, 它在迁徙中发生的失落和融合是一种必然[1]。而且正是因为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让芦笙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样式。当前, 除了松桃县苗族之外, 芦笙活动基本上已经消失在了社会生活中, 而其他苗族地区所保留的芦笙活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

民间关于芦笙的传说, 丰富多彩、形式各样, 大约有几十个版本。例如, 造芦笙主要就是为了引诱太阳出来, 希望能够造福人类。传说在古老时期, 天上存在九个太阳, 暴晒大地使得五谷无法正常生长, 而且人的生活也极为艰难。而后人们找到了一位大力士, 将天上的八个太阳射下来, 其他的两个太阳因为害怕再也不敢出来了。为此人们制作了芦笙, 并且用它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吸引太阳。但是人们为了不让太阳再次害怕跑掉, 就年复一年的吹奏芦笙, 从此, 庄家开始正常生长, 人们生活有吃有穿, 并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芦笙也就流传下来。此外, 从一些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中也可以发现, 苗族芦笙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苗族芦笙文化的基本特点

1、大众性

在《苗疆见闻录》中提到, 苗族人民喜欢吹芦笙, 并且广泛制作这种乐器, 因为它主要就是运用大芦族这种材料制作而成, 所以将其取名为芦笙。在苗族凡是唱歌都必须要有芦笙作为伴奏。不管是高音、低音还是快、慢, 它都能够吹奏出相应的节奏。在苗疆也觉得这种乐器非常动听。而且《苗俗记》中的相关记载中, 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苗族的一些重大节庆活动或者年轻男女择偶中也经常会用到芦笙来助兴。由此可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芦笙已经成为苗族发展中的一种重要乐器, 具有着非常广泛而又忠实的群众基础, 苗族人民群众将芦笙当做是民族的重要象征, 更是民族人民之间交流、沟通、增进感情的纽带[2]。

2、娱乐性

在很多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 芦笙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例如, 在《领表纪蛮》中, 笙多如林, 基本上与大军呼啸的震撼场面无异, 斯时笙歌表演一片沸腾, 声音欢笑溢满山谷, 不管男女老少皆参与其中, 欢欣鼓舞、征歌逐色, 他们无忧无虑, 好像没有什么世间忧事和烦恼。我们从社会学层面分析, 要保证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平衡稳定发展, 由此可知, 芦笙文化所具有的娱乐性特点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杠杆。

3、世界性

苗族芦笙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被全世界所接受和传播。在早期50年代, 张文友作为一名著名的芦笙舞蹈家, 它在第六届世界性的青年联欢晚会上, 通过轻巧灵活的舞步、粗犷豪放的舞姿、快速灵敏的旋转以及深厚的舞蹈功底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和喜爱, 被称作是“民间天才大师”和“民族艺术家”。到了60年代, 我国周恩来总理在出访东南亚时, 金欧作为远近闻名的苗族芦笙演奏家和舞蹈家跟随前往, 他以独具特色的芦笙表演, 赢得当地人民的广泛喜爱和热烈欢迎[3]。后来, 不管是专业团体还是民间团体都有着频频出访的经历。80年代, 黔东南州歌舞团受到邀请访问了澳大利亚、意大利以及匈牙利等三国, 他们将芦笙舞蹈带到了这些国家, 并且将舞蹈与柔音乐融合为一体, 乐和舞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自吹自跳的形式扣人心弦, 一时间轰动三国。同时, 我国其他一些艺术团也受到邀请到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进行芦笙演出, 尤其是杨昌树的芦笙表演受到了各国观众的广泛喜爱和欢迎。90年代, 民间艺术团又参加世界性的民间艺术节, 一共准备的15个苗族节目, 每一个都受到世界群众的青睐, 甚至是震撼欧洲各国, 经过时间的演变和发展, 苗族芦笙文化就好像一朵正在盛开的绚丽花朵, 慢慢的走向世界, 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4、艺术性

芦笙自身存在的特点决定着芦笙文化具有着一定的艺术性。芦笙主要分为大筒、最大以及大、中、小等五种音区, 它们组合在一起正好构成齐奏芦笙队。而且芦笙舞的舞步较为复杂多样、多交多融等, 通常可以将其分为集体舞、独舞、四人舞以及独舞等多种形式。芦笙独舞将各种舞蹈技巧集于一身, 舞蹈动作不仅有侧身旋转, 同时还注重着地脚功和空中腾跃技巧。芦笙双人舞主要分为2、4和1、8等舞步, 其中抬脚的动作较多, 而且跳跃动作变化迅速, 时急时缓, 为观赏者带来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并且使人流连忘返。

三、结论

总而言之, 芦笙文化作为苗族重要的传统文化, 其具有着大众性、娱乐性、世界性以及艺术性等特点, 并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芦笙文化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并且不断传承和发展, 希望能够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 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 推动芦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种类众多, 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也丰富多样、多姿多彩, 而苗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芦笙是苗族人民群众普遍喜欢和应用的一种传统乐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宝贵的芦笙文化, 是苗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部分, 并且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基于此, 本文通过对苗族芦笙文化进行简要介绍, 并且分析苗族芦笙文化存在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苗族,芦笙文化,基本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孝梅.现代化冲击下的农耕文明传承研究——以贵州苗族芦笙文化传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05:3012-3016.

[2] 吴启寿.浅谈苗族芦笙艺术的文化特点[J].三峡论坛 (三峡文学.理论版) , 2012, 01:137-140+150.

茶文化特点范文第6篇

(一) 投入高、风险大

以电影、电视剧为例,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 企业要在前期投资大量资金, 产业链也非常长, 影响投资回收的各项因素也非常多, 不管是广告收入还是产品制作、市场发行等环节都有加大风险。同时, 文化产品在成型之前具有非常长的周期, 若是在投资过程中前期投资无法获取对应效益, 必然会处于投资收益率的最低点。特别是在用来进行固定资产建设的投资, 回收期更是无法保障。

(二) 价值反复, 收益延伸

对文化产业投资而言, 其最终获取的回报属于一个长链条, 依据分段转让销售的方式注意获取。以电影为例, 若是在投资产品时取得了成功, 不仅能获取直接收益, 还可以延伸产业链, 如将剧情里主角穿的衣服、玩偶等作为品牌开发的衍生产品, 既能增加电影的影响范围, 又可以提高产业产品销售额度。

(三) 无形资本, 人才竞争

对文化产业投资而言, 其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信息、货币资本及技术等内容, 大部分国家将其叫做创意产业, 由此管理、品牌及创意在文化产品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可知, 其展现出的竞争并不是物质资本竞争, 相反更注重以无形资源为核心的综合实力, 换句话说人才竞争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

(四) 缺少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管理意识不强、创新性不高及复合型人才数量不多。针对现如今文化产业大范围分析, 文化投资主要分为三点:其一, 艺术品;这是文化产业最具特色的内容;其二, 出版集团等传统媒体衍生出的投资机遇;其三, 互联网环境下带来的网络文化、动漫等新媒体产业。在不同投资范围内, 对文化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人才, 虽然现如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育数量在逐渐提高, 但从综合角度入手培育的复合型人才数量却依旧缺失, 特别是掌握企业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1]。

二、文化产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需要提高

一方面, 我国文化产业的财政拨款与具体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整体数据过低, 且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据非常小的比例, 没有超出0.4%。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对比, 我国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度非常低。对亚洲等邻近地区, 韩国政府重点推广动漫、电影及网游领域的联合制作, 而对美国及欧洲等成熟市场, 则更注重商业模式与细化领域[2]。

(二) 直接融资渠道存在问题

对文化产业类企业而言, 其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其一, 如何引用资本市场获取有效发展资金, 丙炔保障文化产业安全;其二, 资本市场要以文化企业为核心, 并承担对应的市场风险。但现阶段大部分文化企业都是政府职能, 无法对自己的投融资进行承担, 最终成为了文化市场的投融资主体。

(三) 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小

现阶段, 国内风险投资重点放在文化产业的网络领域中, 对其他领域的关注度较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碍于, 一方面风险投资的特点促使其无法全面进入到文化产业中, 只能更多的关注高风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完善产业链项目;另一方面政府对有线网络、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管控很严, 会提出相关政策进行制约。

(四) 法律规定需要优化

其一, 没有与文化产业担保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二, 当前应用的文化产业法律规定与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冲突;其三, 文化市场中的监管力度不强, 书籍、影片等产品盗版现象随处可见;其四, 针对文化产品的保护工作不完善等。

三、文化产业投资及融资的解决措施

(一) 优化政府管理意识

以西方经济学提出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为例, 其可以将文化产业分成三种公共性文化产业、竞争性及混合性文化产业。其中, 前者需要政府协调每位工作者的贡献, 而竞争性及混合性文化产业可以通过产业化生产获取更多效益。在这一过程中, 我国政府要明确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革新方向, 并突破以往文化管理理念的制约, 以此结合实践发展特点和国际管理经验, 提出大文化管理形式, 进而保障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文化可以协调运行。同时, 政府在优化自身管理意识的基础上, 还要充分展现国有资本的指导作用, 科学调节政府投资方案, 以此确保各个类型的文化产业都得到有效推广。例如, 现如今我国各个区域针对自身文化产业投资情况, 已经出台了多个产业投资资金规定, 如深圳提出了《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在这一背景下, 所在城市的文化产业基金企业将可以以此为基础保障, 更好进行相关业务的探索与分析。

(二) 优化投融资机制

成立文化产业基金的目的在于吸纳社会资本加入, 并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以此在强化所在地区文化产业投资积极性的同时, 促进文化与资本的有机融合, 进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由此, 在新时代背景下, 文化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就需要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的同时, 优化自身的管理经营能力, 以此通过自我累积, 储备更多的工作经验, 进而满足文化产业融资需求。一方面, 文化产业要在明确所在地区文化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探索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研发出衍生产品, 并为群众构建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 这样不仅能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 还可以构建浓郁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 文化产业要优化自身的服务水平, 在沿用传统经营管理形式的基础上, 通过提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理念, 来构建全新的文化产业运营机制, 促使各个环节的利益群体都可以协调发展, 进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3]。

(三) 增加金融支持力度

对文化产业而言, 企业要想获取更多融资途径, 只从政府及管理部门入手是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 因此企业要获取现代金融系统的全面支持, 以此在增加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的同时, 提升文化产业的投资水平。现阶段, 金融业已经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投融资机制, 此时为了更快得到金融支持, 文化产业要在强化信用制度建设工作的基础上, 选用多种解决措施, 将门票、专利权及销售合同等用于银行担保, 以此促使文化产业获取投融资的途径。

(四) 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基金投资作为当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文化产业革新的主要方向。因此, 在实践发展中, 国家要在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 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开发,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资金, 进而全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运营。同时, 国家为了保障文化产业可以有序发展, 可以将文化产业收入的一小部分看成文化产业的发展基金, 并依据法律手段将其固定下来, 以此为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以某地XX股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 其在注册过程中, 规定资本不能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并将公司业务放在以私募股权基金的形式投资于XZ股份公司潜在投资项目, 并进行与基金有关的设计、管理、投资, 以及其他为已投资项目公司进行再融资等金融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在实践发展中, 不仅可以加快所在地区的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还可以让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们国际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五) 完善政策法律系统

优质的投融资环境对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文化产业要想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 要在了解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依据法律手段科学调节与规范文化产业的投融资行为, 并整合国家力量明确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各方主体的权益与责任, 以此做到文化产业投融资行为有据可依[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想达到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 加快国民经济水平,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明确投融资工作的重要性, 并在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同时, 整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全面革新, 这样不仅能引导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还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水平。

摘要:文化产业是评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据。以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资特点, 明确新时代发展对文化产业建设提出的要求, 深层探索当前文化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此为我国经济运行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融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尔茜.政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理论思考[J].财政研究, 2016 (2) :104-112.

[2] 姜剑云, 孙耀庆.韩国文化产业研究综述[J].当代韩国, 2016 (2) :120-127.

[3] 陈润红.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7 (20) :15-15.

上一篇:白雪公主改编剧本范文下一篇:初中写景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