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1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小学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的着手解决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的问题。以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队伍两方面为切入口,分析其不健全性、制约性等弊端,进而牢牢抓住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两杆指向标,加强教研工作,把好学生教育全过程质量关,强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视师生沟通并和谐师生关系,将教育观念、教育管理观念和实践工作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勤奋好学学习氛围,以此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分类号】G627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时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想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则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创新意识和素质教育理念。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两大问题

1.教育管理观念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行为决定思维,思维反过来又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目前为数不少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跟随时代变化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对教学管理实践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2.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一支强而有力的教育管理队伍是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后盾和保障。但是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用人机制不完善,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淘汰机制为人才队伍的创新做支撑,造成管理者级别与其能力不相符情况比较严重[1]。此外,很多教育管理者仅仅从行政管理的层面上抓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意识非常淡薄。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1.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目前,对教师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监督管理,也就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管理者往往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评价老师,这种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做法,导致个别责任心差的教师不折手段,追求高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为此,应当强调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可以靠学生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便于学生回答。评价时,几门学科评价表要同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管理者也应更多地与教师交流、沟通。

2.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2]。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是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作业布置不协调,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随之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沦为形式主义产物。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3.加强教学教研工作

随着课改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开始不能适应这些制度,他们一时不能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不能真正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模式等等,他们一时的难以接受,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有些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只追求了表面的形式,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创建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提的那些可有可无的问题,表面上给评课教师一种错觉,好像是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这节课,课堂反应不错,教师也懂得活跃气氛,但实质上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没有意义,这些问题,根本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意识得到提高。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正确、认真地将新课程标准实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都是教育改革的主旨,高效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目的[3]。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评价学生的标准也不再是仅仅依赖于成绩,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良好的行为道德、独立探究思考的能力等才是学生长久发展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学校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要使得素质教育得到高效的发展,必须要保证拥有先进高效的管理模式,只有运用高效的管理手段,才能够保证素质教育顺利的进行。建立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具有生命发展能力的策略和目标,让教育行为实现理性迅速的发展,完善准确的教学管理理念,为素质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5.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特色并重是关键。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4]。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错失了该读、该看、该做的事情,那将造成学生终身的遗憾,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学生学到该学的、做到该做的,更要学会合作、责任和探究,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更应具备优良的人格品質。

只有深入贯彻以“人本思想”为主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重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师生和谐关系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走出形式主义的束缚,解放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才能踏实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董丽梅.小学教育管理中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4,21(70):166.

[2]王金峰,王貽慧.人文教育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4,51(6):33.

[3]王文.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22(8):195.

[4]李志刚.新课改下小学课堂教学若干问题思考及应对[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4,91(14):148-149.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在教学目标和形态上呈现出全新标准。化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立足于素质改革需求考虑,充分贯彻生本教学观,对化学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优化,促使课堂环境呈现新面貌,课堂教学呈现新效果。鉴于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展开合理分析,从而为中学化学实现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优化与调整

新课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化学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趣味、新颖并且高效,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较好的化学课堂环境,从而保证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在效率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化学教师需要侧重于教学思想和方法更新。

1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往中学化学教学呈现出显著问题,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品质的建设。首先,教师在教学思想的贯彻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部分教师以应试思想为主导,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素质培养与建设,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教学方法使用上,部分教师以硬性灌输为主导,缺乏其他特色化、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也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教学体制,化学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营造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化学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学课堂高效、有序。

2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优化与调整路径探究

2.1 加强师生互动,创建和谐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互动,愉悦课堂教学,创建和谐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动力与热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侧重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渗透时,还要做好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工作。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化学学习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空气成分进行交流与讨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2.2 建立化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上,为了顺应新课改标准,教师要重视化学情境有效构建[2]。以情境为依托,将抽象性的化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具象化转化,从而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深入、精准。同时,教师在创建化学情境时,要保证情境的趣味性、新颖性,让学生能够在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课堂上,学习表现更加积极和主动,课堂效率也会显著提高。比如说,教师在进行“金刚石、石墨和C60”时,可以将3种物质的图片,以及具体的化学模型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化学物质加深理解与感悟,也能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原子结构加以掌握,对于促进初中生化学思维意识有效建设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能力有效培养[3]。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便是改变师讲生听课堂形态,主张自主、合作性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贯彻和落实小组教学法。也就是说,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合作参与到化学课堂活动当中。从传统被动地听,到主动地探究,从而打破传统教学定式思维局限,让整个化学课堂充满活力。比如说,教师在进行“燃烧的条件”课堂教学时,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教师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例如學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围绕此部分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例如,自主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探究,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展开探究,比如说日常燃烧需要有火源、空气等。并合理结合教材内容对燃烧条件进行深入发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此部分课程内容加深学习印象,也能够实现化学课堂在效和质方面的有效改善与提升。

2.4 实施探究实验,培养科学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化学实验占据重要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化学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因此,化学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实验教学优化与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善传统演示实验教学模式,本着学生自主探究性原则,积极开展探究实验。鼓励学生结合化学课堂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践操作,以及对化学现象的直观观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探究实验活动当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对此实验进行科学、有序的探究。学生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化学物质,通过排水法气体收集装置,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对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实验原理加深思想认知。

2.5 引进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渠道

新课改对初中化学在教学渠道方面提出全新要求,教师不能仅关注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兴趣需求,积极拓展教学渠道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空间,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高效与高质。首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侧重于微课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在教学规范设计过程中,教师根据化学课程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并有效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自主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组织翻转教学,引导学生以微课为依托,对具体的化学课程内容进行探究与实践。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时,便可以合理设计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化学课堂有效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实现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与建设。同时,教师要侧重于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创建,努力实现远程教学,从而实现初中化学的教学变革与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

2.6 规范教学评价,强化教学反思

在新时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通过规范、合理的评价,为教学反馈与反思提供重要依据。首先,教师需要做好评价思想的更新。重点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全过程中的学习表现,保证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同时,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师可以将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综合表现,整理成视频,在教学评价活动进行期间,教师可以根据视频中所呈现的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行指导与评价,保证评价工作有理有据。再者,教师为保证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跟踪性、系统性,需要专门建立电子档案。以电子档案为载体,对学生化学学习表现进行定期监控与分析。从而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也能够为今后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此外,教师需要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互动评价,保证评价工作覆盖面更加全面、详细和具体。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评价中分析出当前化学教学存在不足,并加以改正和优化。

3 结语

综上,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思想、方法以及课堂形式做出更新与调整。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构建情境、小组讨论、探究实验、引进信息技术、规范教学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化学课堂进行调整,为学生展现全新的课堂形态。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有效激发,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 蒋京池.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与调整探讨[J].农家参谋,2018(13):166.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是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的制订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了解,我们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问题设计要恰当,要有激发性和针对性,设计的问题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细节要考虑的周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个环节的细节,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建立新的教学环境,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教师通过编制的课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把抽象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来说要学的内容很多、牵涉面很广,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不断地学习。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能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所以,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之间开展竞赛,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而其中的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操作技能的基础,操作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要真正把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就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

们敢动手、多动手、勤动手。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极大地推动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

能力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信息,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寻求多样性的答案;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解除学生对于回答问题错误的恐惧心理,以免打消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其他学科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好的结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带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和肯定。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地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62中学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很大不同。相应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设计案例,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作者简介]何荣杰(1964- ),男,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教育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内蒙古赤峰024000)

目前,为了配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进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课程教学的尝试——即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课件制作大赛、示范课、公开课,给我们带来的主要是表面现象。在信息技术背景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质量究竟提高多少?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究竟提高多少?经过调查,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还只是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受到整个教育界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研究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下大力气,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的教育技术观,提高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比较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我国在推进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进程中,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全盘照搬,更不能机械地模仿。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相互借鉴,合理化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其教学时说教式教学和分学科定时教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集体化的、无个性的、个别学习的行为,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按年龄和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与分离技能进行评价。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主要以学生探究为主,采用交互式教学和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使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对学生进行异源分组,并以行为为基础进行综合性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那就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目前在我国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这些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代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就是主张实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就是借鉴了“四大支柱教育”和“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这就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思想,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思想,要求教师的教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觉认识和控制能力,其核心思想是指学生本人就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学习中心论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重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重视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帮助;强调对学习者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未来人才——即“四大支柱教育”和“创新教育”。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独立与自主学习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色理论的,独立与自主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背景独立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但同时建构主义更加强调,知识是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信息技术理论来看,交互作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开放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可以认为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开放学习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开放学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仅仅强调学习的某一侧面,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通过主动搜集、分析资料、提出问题、鉴定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建构主义“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开放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理应成为构建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如上图)主要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

1.学习目标分析,基于“学”的目标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个体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以及学习者的背景等。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新课改则更注重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心理特点的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学习者分析,知道学习者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通过学习内容分析,知道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目标。用目标减去学习者的目前水平就是学习需求。

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是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内容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形成明确、清晰的知识结构。

2.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习者产生学习需要,同时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进行课改则是将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考虑,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观。

3.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归结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设计接近真实生活、社会实际,易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问题或任务,以期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活动方式主要包括:(1)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围绕“概念框架”进行自主学习。(2)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是让学习者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作活动,进一步完善对主题意义的认识。(3)教师指导的活动设计,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通过三种活动设计,可以从不同层面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4.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者个人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下列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能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实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很容易从网上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笔者依据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模式,针对初中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以“尊重知识产权”为题的课堂教学案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基本知识,能够做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具体的教学案例内容和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是以“尊重知识产权”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知识产权的由来和基本内涵。认识知识产权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二是通过对教师给定材料的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侵犯知识产权的表现。三是通过留言板的设置、小组讨论以及现实生活的情景设置,使学生掌握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一般措施和方法,并树立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意识。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一是教师提供网址,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阅和收集材料并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掌握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知识。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对侵犯知识产权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侵犯知识产权的危害。三是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留言板中交流,教师可以利用QQ或信箱与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探究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一般措施和方法。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是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整理,增强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二是通过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危害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文明使用网络。三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

2.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课时。教学重点是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知识,并能够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教学难点是对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一般措施和方法的讨论。教学课时为两课时。

3.教学准备。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和上传资料,把学生分成小组,按组进行资料查询与信息加工整理工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网址并准备一些案例。

4.教学过程。通过上网查询,使学生明确知识产权的内涵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著作权(也称版权)和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大屏幕投影案例,继而进行分析:

女大学生卢瑾,从小喜爱文学,13岁开始武侠创作,现已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短篇武侠小说,共一百五十余万字。自己连载在网上的武侠小说《星月宝鉴》莫名其妙地被别人印刷成了书,直到亲眼看到了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上下两册《星月宝鉴》时,卢瑾才接受了这个事实:自己的网络小说被盗印成书,著作权受侵害了。据卢瑾的朋友介绍,卢瑾创作这些小说花了不少心血,有时为了给主人公取个好名字都要征求好多人的意见。

通过此案例,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侵犯知识产权的危害。每组派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再通过教师点评,掌握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一般措施和方法。教育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协作研究时,要尊重著作权、创意权,要把引用的文献资料正确地罗列出来,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热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道德高尚的表现,那些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等侵权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表现,应该受到道义上的谴责、舆论上的批评。只有靠道德的力量和个人的自觉、自愿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课下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以信息伦理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讲座、论坛、读书竞赛、讲演等。

5.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强化他们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增强他们的信息伦理道德责任感。只有使学生把评价标准内化为本人的内在标准,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按照标准进行监控和约束,才能达到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之功效。

通过论述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与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较为适合指导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本文结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在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进一步研究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同时,应将信息技术理论与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相融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对达到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2]唐伟.远程多媒体学习软件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1(1).

[3]付浩,季建光.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0).

[4]周莉亚.中学信息伦理教育的教学实践尝试[J].科技资讯,2007(1).

[5]梅家驹.教育技术的价值观[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6]蔡连玉.我国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2).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师自我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一) 教师自我教育的含义

教师自我教育, 即在教师职业生涯整个过程中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依据社会与自身发展需要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要求, 在自我认识与探索的基础上, 公正客观的进行自我认识的评价, 然后依据评价结果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瓶颈, 对自身发展进行规划设计, 从而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工作相关的能力与品质, 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过程。它是一个长远而动态的个体社会化历程, 这一过程不会在师范生从教育院校毕业, 开始教师职业生涯时终止。教师在与日常教育环境交互过程中需要长期不断的调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不断的扩大专业知识面, 提升专业技能, 以满足自己多层次的需求, 从而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外部环境。

(二) 教师自我教育的特点

1. 教育性。

教育活动包含的范围非常广, 只要是以提升人们知识与技能为目的, 影响人们道德品质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教师自我教育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 使之符合社会优秀公民的标准, 而且要符合优秀教师的标准, 即成为具有优良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员。

2. 情景性。

具体情景中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认识自我发展的触发点, 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当是一个在具体情景中不断自我感受, 自我体验, 然后经由事件而触发感想, 自我认定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些情景还具有前后承续的特点, 将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下去, 推动教师的持续向前发展。

3. 自觉性。

教师的自我教育源于个体内心对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内在机制是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审查, 勇于自我探索、自我批判, 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等方面。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来进行自我调节。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我教育的不足

新课改指出, 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被动传递者, 而是主动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只是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 而是促进者、帮助者、追求者和探索者。这不仅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也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在机制, 教师自我教育被推到了前沿。然而, 教师作为主体, 其自我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

三、促进教师自我教育的对策

(一)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到老学到老

要促进教师自我教育, 必须让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社会, 认识社会, 与时代接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使得人类生产新知、传播新知的能力愈来愈强, 信息传播与更新越来越快, 不断学习和增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于是, 人们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整个世界正成为一个大学堂, 而“学为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群体则应首当其冲, 积极投身于这支学习大军中。这既是时代的召唤, 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激变的社会, 以几何级数激增的知识, 层出不穷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与方式变革, 都要求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研究中不断发展自己;教师也只有保持与当今时代教育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同步发展,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保持自身竞争力。

(二) 更新教育观念与方式, 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要促进教师自我教育, 必须让其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应当跳出过去所学知识的局限, 跳出自我, 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上, 应该认识到, 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授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传统的讲授模式, 教师应通过自我教育,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动态地教授新知。当然, 这一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些教师可能无法很快适应, 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步骤的自我教育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 学会减压。另外, 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优势、性格, 通过自我教育和加强教育实践实验, 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 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养成反思习惯

要促进教师自我教育, 必须让其加强自我教育意识, 建立批判性系统性的反思习惯。以孔子为首的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家证明, “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是成为一个好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因此,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思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能帮助教师准确感知自己在教育思想、方法、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追本溯源, 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 为更好的提升自己提供基础。所以,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养成反思习惯, 时常反省自身教育教学方法使用是否合乎教育理论与原则, 反思自己的教育意识与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及技能的形成。

四、总结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提升全民学习动力, 而教师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必须以身作则, 不断提升自我。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需要我们重视教师教育, 而教师的自我教育作为教师认识自己和提高完善自身的重要方式, 理应受到重视。然而, 目前社会上教师的自我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对此, 教师应发挥主体作用,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更新教学方式, 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建立自我反思习惯。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实现自身发展, 提升我国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这些要求都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同时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被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因此,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 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 否则, 将难以适应新的课改理念, 对学生和教学都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我教育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竹玲, 郑友训.三次位移:教师自我发展的解析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 2017 (15) :58-60.

[2] 宋文红, 任祺.变革中的高校教师发展--2013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07) :93-96+51.

[3] 王琴琴.论教师自我教育[J].黑龙江史志, 2010 (23) :169-170.

[4] 徐继红, 董玉琦.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04) :77-80.

[5] 袁春平.新课改视野中教师自我教育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7 (02) :61-62.

[6] 钟秉林.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发展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8) :4-6.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在新课程标准下, 传统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的中学数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新课改下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想达到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标准, 就必须变革和创新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 对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教育模式进行了探析。

1 变革传统教学理念,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理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2], 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中学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中学教学新大纲的总体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育应关心人, 尊重人, 发展人”[3], 数学新大纲中同样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在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中第一位重要的就是变革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转换教学主体, 将传统课堂中“教师传授”为主转换为“学生求学”为主, 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逻辑能力。新教学模式下, 学生应变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思考、猜想、交流、反复等活动, 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 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 教师不示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4]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由于内容形式单一、模式化教学而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许多学生因此感觉上数学课枯燥乏味, 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应当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设置课堂悬念, 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对悬念设置应该是“引而不发”, 令人深思, 富有余味。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 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 即“疑中生趣”[6]。

(2) 介绍数学原理背后的趣味故事。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化令学生们感觉枯燥乏味,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介绍到原理背后的趣味故事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重初中生问题探究和反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初中数学新课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明确要求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善于独立思考,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初中生而言,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环境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 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7]。

4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形式单一, 主要采用教师单纯口授加听数学的形式, 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很难保证学生对数学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新课改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学校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中学数学教育”。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校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包括: (1) 多媒体可以创造特定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学生因而可以通过直观生动而又形象的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静止知识动态化, 便于学生接受。传统采用黑板、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不便于将知识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 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听震撼,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和容易。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搭建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采用的其他教学形式还可以包括:举行班级数学解题思路大赛, 在比赛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解题方法, 不拘一格, 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形式, 数形结合的数学教学形式便于将抽象的数学难题具体化和形象化, 合理的运用数形结合不但可以加快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速度, 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在数学教学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 又能够确保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5 结语

诚然, 由于体制和观念等一系列传统因素的制约, 新课程的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肯定还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只要坚持改革中学数学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坚定学生为本的思想不动摇, 主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大纲中要求的中学数学教学目标就一定可以完成。

摘要:新修订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和变革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习惯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等新的教学模式, 才能完成中学数学新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红.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教育, 2008 (5) :64~6 5.

[2]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EB/OL].http://club.cyworld.com.cn/202000036944/board-view-550166-1.html, 2010-03-11.

[3]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要尊重和关爱学生[EB/OL].http://teach.suqian.gov.cn/?uid-8064-ac-tion-viewspace-itemid-179979, 2010-0 3-2 7.

[4] 雷玉兰.初中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行为初探[J].中国教育发展杂志, 2008, 10 (10) :32~33.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EB/OL].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100306139B062/, 2010-03-11.

[6] 刘慧欣.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6) :37.

[7] 谢晓江.浅谈新课改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学研究, 2009 (5) .

上一篇:商务英语实训教学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科研成果评价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