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4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繁荣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财政资金管理改革。到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透明化的国库集中支付环境已经初见成效。但随着货币支付的愈发频繁,日益加大了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本文立足于國库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我国财政资金管理提供借鉴。

一、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1 资金使用规范化和透明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以往一层一层划拨的财政资金管理方式,资金支付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权负责。这一举措使得银行与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去向和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使得资金使用规范化和透明化。有效遏制了公款挪用和财政资金截留,使得财政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国家财政资金得到高效运转,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2 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部署,财政资金传递的中间环节大为减少。各单位只要依照预算用款计划进行申款,并经过支付中心进行审核,确保没有问题后,便可以通过余额账户直接向收款单位进行支付。这一措施的实施,极大的简化了财政资金管理的中间环节,节省了支付时间,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促进了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进步。

1.3 增强了财务管理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单位设立一个独立的零余额账户来进行中央财政资金的管理。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监管部门对财政资金管理监管力度,使得资金使用透明化。同时,零余额账户的设立迫使部门不断提高部门预算严谨性,增强部门财务管理意识,确保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使得资金管理系统得到高效运转,促进我国资金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二、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2.1 财政资金支付环节存在厉侧金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时目前制度下存在的两种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中预算单位将合法有效的支付凭证交由中心进行审核,中心经过审核后,将支付凭证交由银行,将国库资金直接划拨给供应商、用款单位和个人。由于预算单位和支付中心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政授权支付,单位直接根据财政单位授权的额度,直接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凭证,比直接预算少了一个审核过程,这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普遍不是很高。他们对财务知识了解很全面,但是对业务知识的了解却不够全面,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与全面认知。不少财务人员只局限于会计核算,对国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了解不充分,具有主观臆断性,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存在问题。

2.3 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根深蒂固

目前,不少单位的财政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观念上,部分预算单位过度重视预算指标,而对预算资金的管理监督却呈现松散状态。另外,由于预算批复下达的时间较晚导致一些项目中的追加预算经费存在随意性,很容易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财政资金的使用混乱。

三、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对策

3.1 加大监管力度,降低财政资金管理支付风险

加大对财政资金支付环节的监督力度,真正做到合理预算和信息真实。同时要及时挖掘和分享重要财务信息,实现财务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财政资金预警风险系统,着力降低财政资金管理支付风险。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财务信息来提升自己鉴别能力,不断优化财务资金管理系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鉴别能力,将财务风险的威胁降到最低。

3.2 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认识,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家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在实际工作中,所有预算单位应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的认识,将知识理念与业务实际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对员工综合职业素养培训,切实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能够全方位的把握财政资金信息管理,保证财务工作的透明性与真实性,共同维护财务共享服务体系的安全。

3.3 改变资金管理模式,转变传统落后观念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引入信息化和算法,简化核算流程,降低耗时成本,改变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落后观念,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动态数据和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实时监督每一笔财政资金的详细信息,实现财务信息精细化管理。同时,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资金成本的核算准确性,并根据资金核算结果不断优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效用,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财政资金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财政支付环节存在风险、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偏低、传统管理观念根深蒂固无一不在阻拦着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进步。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加大财政资金管理监督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完善和财政资金管理的进步。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强化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水平,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确保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对策,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管理 问题 建议

一、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国际形势下,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和国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据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比重,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支出近年来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因此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财政资金没有实现统一集中管理,资金管理较为分散。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实际中,账面资金信息不实、随意调拨资金、透支、借支的情况在小范围内仍然存在;账户、支票和印鉴管理集中,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程序不严格等问题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2.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监管较为松懈。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

3.对于财政资金尚未实行有效的内控。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4.资金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的现行管理制度落后,没有适时而变,并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的职能不明确,存在职能重叠和职能空缺的情况,从而对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现行制度条规的内容要不适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有的条规过于空洞,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此外,还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规定与实际工作脱节;绩效考评比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工作人员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励。

三、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1.完善乡级“财、税、库”等管理机构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行。乡镇一级“财、税、库”机构是否健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制约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质量。而在此方面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①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政所的建设,保证其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并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多途径、多方式着力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素质。②协调财、税机构之间的关系,健全税收征管体系。综合考虑农村的税源发布状况及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等因素,在我国农村完全按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乡镇税务所是不现实的。为妥善解决乡镇财、税机构不配套的矛盾,应建立乡镇财税机构合署办公制度。③建立、健全乡镇国库机构。按照“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国库,对财政预算内外支出都实行国库直达。国库作为财政资金的保管和出纳机构在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地区乡镇财政“有财无库”的状况严重影响着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的管理监督和对资金的调度。因此,尚未建立乡镇国库的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建立国库。乡镇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库应建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则应建在乡镇农业信用社,并配备得力人员,由信用社主任或信用社业务骨干代办国库业务。要建立健全乡镇国库管理制度,加强虽业务核算,强化国库监督管理,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

2.将资金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改为统一集中管理。目前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应尽快加以改革。①确立管事、管账和管钱相分离原则,消除三者集于一人给资金运行造成不安全隐患;②财政所应建立会计总账,实行账户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以便于对专户资金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③实行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④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向单一账户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资金集中管理后,保障资金安全是首要目标,防范风险的措施一定要严密。要严禁随意调拨资金,严禁透支、借支,要对账户、支票和印鉴分开管理,要制定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严密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定期检查考核,确保集中管理资金的安全。

3.建立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提高资金监管水平。

县一级财政部门应设立相应机构,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日常运行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对大额资金的波动实行预警制,要有控制风险的反馈机制。鉴于多账户分散管理不能动态地反映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状况,应进行账户整合,设置总账会计,将所有专户纳入总账管理,乡镇财政所每月向县级财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报送总账报表和分户资金运转说明,如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密切注视资金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要把报表作为检查和考核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4.进一步优化人员设置与日常工作流程。对财政所的工作岗位及职能,应统一作出规定,改变目前由所长因人安排工作的状况。要体现专业性,设置几种岗位,岗位具有什么职责都应统一规范,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财政所应设置稽核岗位,专司会计账务和资金调配使用情况的审查稽核。稽核职务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任命以保证其独立行使监督权。在调整设置岗位的同时,应合理设定职权运行的程序,健全程序运行的规则,限制自由裁量权。对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做出明确、具体、严密的设定。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特别对“一支二笔”审批权要有相应的监控机制,可成立由镇长、镇人大主席、财政所长等组成的财经领导小组,改“一支笔”审批为集体讨论审批。对资金运行设定额度管理,大额资金实行联审会签制,对资金的调拨必须在规定的程序内办理。

5.改进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乡镇财政所的现行制度进行重新评价,重新组织规划,设计新型制度体系。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体系。新的制度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①明确财政所的职能,核心是确保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在管事权上着重体现依法理财,对具体工作中的资金支配权则应于限制或削减。②制度设计要以保证资金安全,依法管理为目的,条规内容要适合业务特点,逻辑性要强,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并便于操作。③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限制措施,建立记录控制、复审稽核等制度,对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应给予独立行使权。④严格贯彻管账、管线相分离的原则,强化对资金、印鉴、支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措施。⑤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不但要考核绩效,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对认真执行制度的人员要有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沈卫芳.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嘉兴市南湖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为例.嘉兴学院学报.2005(S2).

[2]章永乐.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与建议.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06).

[3]宋立.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经济研究参考.2009(26).

[4]闫玉龙.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11).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财政支农资金是指国家财政对基层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建设所做的政策性资金投入,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扶贫资金、生产支出资金以及农村农业的科技投入资金等方面。各级政府为了响应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号召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的农业生产。加快了农村的发展速度, 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 由于支农资金由不同的部门共同组成, 每个部门有其自身的管理方式, 因此在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的过程会出现诸多问题, 大大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2 财政支农资金在使用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2.1 管理部门较多, 难以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

现阶段, 支农资金的管理在极大程度上秉承了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由于其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因此在支农资金的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 对支农资金进行直接分配和管理的就有十多个部门, 包括国务院扶贫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林业局、水利部、农业部、气象局、国家防汛抗旱办等等, 另外还有涉农专项投资部门, 包括教育、卫生、电力、交通、文化和民政等等部门。在主要的支农投资中由发改委对基本建设投资进行统一平衡, 并且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进行计划安排、然后在对计划进行组织实施。针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以及农林水气部门等有财政部门进行统一安排, 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安排。农产品补贴由财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可以看出, 财政支农资金在整个使用管理过程中需要经过诸多管理部门, 难以使支农资金形成合力, 大大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2.2 部门交叉管理易造成重复投资

据相关调查显示, 政府支农资金涵盖了基本建设投资、农业政策性补贴以及农业生产等十六大类。但是各个部门在对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和建设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交叉安排和重复投资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难以充分发挥出支农资金的使用价值。并且在很多基层部门为了做好一项工程常常发生多部门重复申报项目的现象, 因此造成了支农资金的极大浪费。

3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意义

3.1 有利于增强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

从全局看, 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难以实现农民增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可以看出,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明显处于滞后状态。因此, 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及实际生活水平, 从而有力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2 有利于实现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的决策机制仍然以从上往下层层审批为主, 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下很难实现公共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基层或地方部门虽然能够清除的看到越位、资金交叉以及重叠或缺位等现象, 但是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下不得不委曲求全, 并且还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坚持以县为平台, 以项目整合、资金渠道整合为主要途径, 从而使地方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决策机制中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对支农资金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并且使公共财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配置。

4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策略

4.1 加强对支农资金重要性的认识

相关地方部门要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三农”政策精神。时刻注重农村的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充分认识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并且严格执行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另外, 相关地方部门在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中要时刻跟随时代的发展, 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和工作思路, 注重观念、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和改革。并且不断调高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 真正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4.2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存量整合

(1) 根据使用类别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根据资金的使用类别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需要站在支农目标和重点的角度上进行考虑, 对以往的财政支农资金多渠道和不合理分类的现象进行改善, 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规制以体现出其公共性。财政资金的整合类别主要分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和抗灾救灾类。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主要指拥有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农资金。现阶段可以将基础建设投资、支持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良种补贴和粮食直接补贴等支农资金进行有效归并。抗灾救灾类资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的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治等支农资金。现阶段可以将农村救济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汛抗旱、动植物疫情防治等支农资金进行归并。

(2) 构建上下协调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通常来说, 县级是大多数的财政支农资金的最终使用者, 所以在开展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中以县级为主有利于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并且能够更加直观快速地反映出支农资金试点工作的实际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因此, 在县级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至关重要。坚持以县级为主开展财政支农整合, 有利于使未来财政支农资金的存量整合走向符合实际的条块结合的模式。以县级为主既有利于支农在资金的整合, 同时也有利于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的完善。

4.3 统一公共收支、明确财政支农职责

要对财政支农预算分配管理方式和预算内外资金进行改革统一, 对财政支农的预算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将人员机构经费、建设发展支出严格分开。人员机构经费进行财政统一管理, 建设发展支出由政府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减少交叉、全责一致、强化协调及增强服务的工作理念。将部门职能进行有效归并和整合, 从而改变财政支农资金多方面管理的局面, 有效明确各个部门的财政支农职责。

4.4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制度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制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建立县级财政常态监督制度。县级财政部门要对乡镇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在实际工作中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全程检查监管, 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正确使用。第二, 完善专家立项制度, 相关专业机构需要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规划的制定献言献策, 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评估论证, 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第三, 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管理追究制度。县级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对支农资金有管理的责任, 如发现相关单位有不法行为或违规行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管理追究制度至关重要。第四, 落实政府采购制度, 落实好政府的采购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支农资金。对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相关支农项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公开招标, 以及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 努力节约财政支农资金。

5 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 应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支农资金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机制, 从而避免财政支农资金的浪费, 使其真正用到实处。还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以及构建上下协调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 从而使财政支农资金的存量整合进一步提高。另外,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中还应该努力节约资金, 真正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 因此对各级财政支农投入也不断增加,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目前我国县乡基层在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资金使用不合理、条块分割协调难及资金使用效益低等, 甚至出现诸多贪污受贿现象, 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基于此, 本文对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机制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敏.泰安市岱岳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7.

[2] 黄雅男.新疆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 2016.

[3] 刘小平.财政强农惠农资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 2016.

[4] 陈晓音.福建省F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6.

[5] 周红梅.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5.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项目资金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支农资金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乡镇财政财力和村级经济薄弱、乡镇财政未有效履行监督职责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管理,强化绩效评价,加强队伍建设。

关键词:三农;资金管理;措施;研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各级财政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支农政策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在对当前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度增长。惠农补贴政策范围不断扩大,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农作物统防统治补贴、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同时,对主导产业示范区、农业精品园区进行奖励补贴。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包括创建示范村,整治村庄;支持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等级公路、城乡公交通村率;支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力度,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完成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逐步实现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补助垃圾焚烧处置发电支出,支持垃圾无害化处置,提高垃圾集中收集覆盖面,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置模式。

二、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专项资金没有按规定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或实行县级报账制。部分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实施单位会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处理不规范,存在通过自制收据收取相关费用和支付资金的行为,以及存在大额现金支付、资金入账不规范、不及时的现象。

(二)项目资金不到位

由于项目方案编报不严谨,为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投资编报过大,以及地方财力有限等原因,部分项目的配套资金无法按承诺要求到位,也有个别项目存在虚假配套的行为。部分项目资金没有及时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款,或者部分项目已经实施完成但没有及时进行验收,造成部分项目补助资金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形成滞留。个别地方存在公用经费挤专项经费现象;同时,少数项目支出内容不符合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存在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三)项目管理不规范

部分项目没有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合同签订不规范,项目管理涉及的资产购置、入库管理的制度和程序不够健全。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不够全面,导致部分项目未按进度实施;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工程进展缓慢,造成项目补助资金无法拨付,形成结转。部分项目没有严格按照下达的建设内容组织项目实施;个别项目未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甚至变更实施主体。

三、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支农资金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少数地方领导对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重争取、轻管理,重资金、轻项目,重前期、轻后期,重迁就、轻原则,重现实、轻长远,重机关、轻基层。有些县乡领导花钱大手大脚,不讲成本、不讲效益,有的甚至把向上级争取的资金用于弥补办公、接待和车辆运行经费等日常公用经费。

(二)乡镇财政财力和村级经济薄弱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民生政策,刚性支出的增长较快,而财政收入则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减缓,造成了区、乡镇财政非常紧张。同时,村级经济也比较薄弱,大部分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对于上级安排的项目需要的配套资金的落实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造成一些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三)乡镇财政未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由于基层财政机构性质、编制、人员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造成基层财政的管理、监督、服务职能还不够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工作人员法规意识淡薄,有章不依,专项支农资金管理办法不严格执行,明知不规范的操作会带来不良后果,明知资金运行过程存在违纪违规行为,不愿去监督,不愿去得罪人,甚至宁可国家资金和群众利益受点损失,也不愿意去做“恶人”。有些乡镇财政存在着重收入管理、轻支出管理的问题,支出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会计核算和应付日常工作,本应作为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被淡化,难以做到对乡镇范围内各项财政资金使用实施监管,没有较好地履行财政支出的精细化管理等职能,特别是缺少对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的监管(尤其是对村级组织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缺少对项目资金的检查和信息反馈,乡镇财政成为资金拨付的“中转站”。由于监督工作不到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四、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思考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新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全面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目前,要建立支农资金规范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管理

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制度的清理、修订和完善,建立覆盖全面的专项资金财政管理制度体系,并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制订项目申报指南,明确资金用途和标准。开展项目实地踏勘工作,建立评审制度,以评审结果作为立项的主要依据,杜绝重复申报、随意申报。大力推进数字财政建设,逐步实行网上申报办法。

在项目实施中:一是必须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资金必须按计划落实到位,财政补助资金必须用于规定建设内容,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如确需调整,必须按原申报程序报批。二是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项目档案,定期向财政部门和农口有关部门报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三是项目使用单位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工程管护机制,加强对已建工程所形成资产的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发挥各项资产的最大效益。四是项目实施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健全财务核算制度,票据合法,专账核算,规范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各级财政要建立财政资金检查、巡查制度,加强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督促资金使用单位改正,努力提高资金使用规范化。五是强化项目约束机制,实行工程招投标制,政府集中采购制,推行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完善项目监管机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

(二)做好项目验收,强化绩效评价

做好项目验收。验收总结内容包括:一是项目实施和执行情况。项目建设内容和进度是否与下达的实施计划、批复的实施方案相符,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和标准,以及项目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二是项目管理和资金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建设管理、监管制度和财务制度是否建立,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投资规模和资金预算控制措施等是否落实,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是否规范,是否设立项目专账明细核算等。三是项目建设管理责任落实情况。项目建设主体、管理主体、技术指导主体、建设管理责任是否落实,是否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依法实施有效监管,相应措施及后续管理服务是否到位,项目信息反馈、进度报送制度建设及报送情况。四是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或自筹资金是否足额到位,财政资金拨付是否按工程进度或资金报账情况及时核拨,资金使用是否按实施方案、计划和相关规定及专款专用。五是审计和档案情况。是否按要求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相关文件材料和档案是否齐全、规范。六是项目运行情况检查。项目是否正常运行,项目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力等情况。六是按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竣工验收资料齐全、规范。

强化绩效评价,着重做好以下评价工作:一是实施方案制定:主要评价实施方案内容和实施方案报送情况。二是支农资金整合:主要评价财政部门整合相关资金的规模和渠道。三是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执行进度、管理机制创新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四是组织保障工作:主要评价组织协调机制、与部门配合程度、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有关总结、统计资料的报送情况。五是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评价项目建设内容完成程度、完成质量,是否按时检查验收。六是项目实施效果:主要评价项目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其他效益。七是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评价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新闻媒体曝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科学资金监管

规范机构设置。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单独设立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统一规范乡镇财政机构名称,乡镇一级的财政管理机构的名称原则上为“??乡(镇)财政所(财政管理办公室)”,省确定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设立财政局,经济较为发达的省级中心镇,也可以设置财政局。

合理确定编制。乡镇财政管理机构所需编制由县区在乡镇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按照乡镇规模(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中心镇、一般乡镇)、财政收支规模、人口数量、地域情况等,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乡镇,原则上配备3人;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的乡镇,原则上配备5人;中心镇等收支规模较大的乡镇,人员配备可适当增加。

科学设置岗位。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管“三位一体”管理改革和不兼容岗位须单设的要求,科学设置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工作岗位,一般设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重点突出财政资金监管职能)、政府债务管理、会计、出纳等岗位。同时,按照“统筹兼顾、精简高效”的原则,可合理设置公共财政服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档案管理等岗位。

加强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支持、鼓励在岗人员参加深造和职称考试等学习,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优先将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稳定财政队伍,除提干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将财政工作人员调离财政岗位。加强乡镇财政干部考核力度,对财政工作突出的乡镇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

发挥乡财职能。特别要加强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建立财政资金的检查、巡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资金监管,确保辖区内的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财政厅.财政改革与发展实践探索—2013年浙江省财政系统优秀调研报告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7.

[2] 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

[3] 张维萍,张晓明.财政支农资金亟待深度整合[J].财政与金融,2006,(6).

[4] 梁达芬.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形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关系辨析[J].财会研究,2012,(17).

[5] 刘龙泉.浅析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选择及其创新[J].财会研究,2013,(11).

[6] 聂勇,陈池波.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变迁研究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及机遇。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今后将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预算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切实有节制地使用财政资金的必要性越来越迫切。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预算 资金管理 策略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与升级。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力发展公共事业的价值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扭转增速放缓态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日益紧张,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已成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推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预算收入的放缓和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急需改善

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财政领域出现的一大趋势变化:即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而财政支出则是刚性增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公开透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高效安排资金、加强预算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信息及网络技术为财政预算的优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解决预算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随着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工作的推进及完善,新常态下新会计制度实施财务会计与预算既分离又结合,让财务预算的编制、内部控制、执行控制、监督检查及分析变得更加透明、高效、畅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及合理安排收支、政务公开透明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二、新常态下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目标认识不到位

财政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对经营规划控制的总体安排,是一种重要的企业内部管理工具,是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编制预算等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不管是编制预算、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均与组织任务紧密相联,假如相关工作人员对组织的使命认识不足,就很难真正发挥财政预算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一些工作人员没有理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形成认知偏差,更严重的少数人员将预算当成了约束和束缚,造成单位的利益受损。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财政预算活动的起点,是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的前提。目前,在实际的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中,存在编制方法过于简单、期限短等问题,这种粗糙的预算未能充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前瞻性和可预见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后期预算的执行难度。在工作中常表現为:要用款的时候没款可用,制约了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同时,目前市场上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评价标准,加大了审核难度,增大了预算的监督及实施难度。

(三)预算执行难度大

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执行过程控制,如果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执行不严格,那么预算管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在实际的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及预算考评机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经办人员不能全面认识预算观念,尤其以一些领导层为中心,对预算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重经费申请,轻预算执行”的意识,误认为预算就是要多申请经费支持,对于预算执行不严格,影响了财政资金效能的发挥[2]。

(四)预算监督管理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是各项资金相互叠加,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很难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状况了如指掌,监管工作极易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完全落实下去,这就造成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出现漏洞,发生挪用预算资金、虚假舞弊等问题。虽然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审计监督力度,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但监督力度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考核难度大,未能完全发挥资金的价值。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政预算资金标准精细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保障。通过研发应用操作简单、功能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提升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如,把单位财政工资发放系统进行整合运行,精准掌握每一个职员的工资及津贴标准等基础数据。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对单位预算大型办公用品资产配置做到公开透明化。建立项目管理库,把项目绩效目标等资料入库管理,这样对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去向、支出项目的资金来源一清二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标准精细化管理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及效果

预算编制管理是库款管理的源头。预算编制要围绕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满足把钱用到刀刃上要求。在编制预算内容时要突出这两点:一是确保综合性,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范畴。二是确保预算的完全性,一定要把单位依法取得包含全部财政性资金在内的各项收入及相关的支出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管理。同时,要给预算部门留下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确保编制的预算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3]。新常态下,改革、探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其中,近两年推行的“零基预算”在很多行政单位的实行取得了较成效显著,可进行尝试。

(三)提高预算执行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执行进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前谋划,结合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提前做好总体计划,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再按照预算进度管理的需求,合理分配和安排预算资金的支出。二是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促进单位资金的高效利用。三是实行動态跟踪。定期梳理、研讨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需要支付的资金做出具体的支付安排,对暂不能支付的资金作详细说明,分析原因并解决,实行预算执行进度动态管理[4]。

(四)严格预算监督,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支出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对预算执行进度实施考核,对单位财政收支按月开展考核,公开考核结果,并且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及激励。通过行政事业单位集中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上线,增强财务主管部门对预算执行分析,第一时间掌握预算执行动态,了解并掌握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支付进度等,有效避免挪用财政资金、虚假舞弊等问题的出现,最大程度的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及运行安全。同时,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不按照预算规定执行的要从严处理。对执行财政预算成绩显效进行奖励以资鼓励;对浪费资金或者严重超支的,要进行惩罚。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及深化,奉行”开源、节流、提效”的宗旨,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更好的服务我国税制改革的需要。综上所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新常态下单位可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预算编制管理、改进预算编制管理、严格预算监督等手段,使新常态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芦燕.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7,33:156-157.

[2]姚攀.加强地震部门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6,12:10-11.

[3]王珺.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部门预算执行率的实践探索[J].环球市场.2019,4:59,62.

[4]彭秋莲.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管窥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2019,5:38-40.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局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县级财政档案工作的特点

县级财政档案工作是县级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其主要具有以下四项特点: (1) “真”:即在县级财政档案工作中, 必须要切实保证所有县级财政档案资料的真实性, 确保档案中记录的信息, 都是真实客观的信息, 换言之, 就是要求在记录县级财政档案时必须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 严禁捏造事实、弄虚作假; (2) “全”:即在县级财政档案工作中, 必须要切实保证所有县级财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确保完整地收集各类县级财政信息, 并将之全部详细记录在案, 并按照时间、部门、用途等进行有序排列, 最大化地避免档案资料的缺漏和遗失, 同时当有了新的资料时, 还要及时进行跟进补充; (3) “活”:即在县级财政档案工作中, 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必须要灵活, 充分运用动态化管理措施, 一旦县级财政信息发生了变更, 则要及时进行更新补充; (4) “密”:即在县级财政档案工作中, 必须要切实保证所有县级财政档案资料的机密性与安全性, 因为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的机密性, 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泄漏县级财政档案中的内容, 如果需要查阅, 也应当先走完一系列严格的程序, 才能够提取档案。

二、应用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的优势

(一) 工作高质高效

传统的县级财政档案多为纸质档案, 这意味着所有档案工作都需要由人工来完成。但是, 随着近年来我国县级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 县级财政档案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 在此背景下, 仅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县级财政档案工作需求。并且, 人工管理方式本身就存在着效率低、失误率高等缺点, 其的淘汰乃是必然趋势。而在如今信息时代下, 电子档案正逐渐取代原本的纸质档案, 成了主要档案处理方式。所谓电子档案, 就是指将所有需要保存、归档的档案资料, 都以电子数据信息的形式录入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当中, 这一工作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录入工作相比, 工作量无疑大大降低, 工作效率更是显著提升, 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错误和疏漏,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二) 信息存储量大

如上文所述, 随着近年来我国县级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 县级财政档案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 这意味着在县级财政档案中需要录入存储的信息量亦在不断增多。而面对这大量的档案信息, 仅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储方式难免会存在很多遗漏, 从而导致档案信息不完整。但电子档案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有了电子档案, 无论文字信息抑或影像信息, 都可以有效存储到电子档案数据库中, 并且所有相关操作均可在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数据库软件上完成, 从而既确保了县级财政档案的完整性, 又节省了资源。

(三) 操作灵活便捷

电子档案的处理是应用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数据库软件来完成的, 这两者本身都可以提供十分全面的功能, 无论是需要对县级财政档案信息进行增减、修改、加工, 还是寻找、查阅、复制, 均能够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软件中自带的各项功能而灵活、便捷地完成操作, 这既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 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四) 拓宽服务领域

县级财政电子档案中记载着县级财政部门所收集的各类财政信息, 是县级财政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档案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不断拓宽其服务领域。而电子档案的应用, 正是拓宽档案服务领域的最佳手段。因为通过电子档案, 档案人员可以更加及时快速地收集各类县级财政资料, 并在需要时方便地对资料进行归档、共享及查询, 从而促使县级财政档案工作从原来的单一、被动的服务层次朝向开放、主动的服务层次发展。

三、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问题

(一) 对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重视不足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在实际县级财政档案工作中也已经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 但是受以往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县级财政部门对档案管理与维护并不重视, 而在应用了电子档案后, 也依旧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来说, 首先县级财政部门只是安置了一些基层设备, 而没有进一步引进先进的硬件设备设施, 从而限制了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电子档案管理人才不足, 原本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和软件操作技术, 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 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难以保障

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的生成需要基于实际而进行虚拟化, 这点与传统纸质档案具有较大的区别。在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生成的过程中, 档案的原始状态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 从而极易因生成过程过于烦琐而出现一些缺失, 最终导致档案信息复制失真, 难以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 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技术要求较高

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需要依托于计算机和软件知识技术, 但是就现状来看, 县级财政部门中很多原本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懂得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 但并不具备高超且熟练的计算机和软件知识技术, 因此无法满足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四) 电子档案的机密性与安全性缺失

如前文所言, 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的机密性, 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泄漏县级财政档案中的内容, 如果需要查阅, 也应当先走完一系列严格的程序, 才能够提取档案。但是, 随着电子档案的应用, 虽然大大提高了县级财政档案工作效率, 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档案的机密性与安全性方面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及大数据的高速发展, 如今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 病毒、黑客等大量存在, 这些都极大地威胁到了电子档案的机密性与安全性。

四、加强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一) 完善档案管理与维护体制

当前, 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充分重视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 尽快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与维护体制, 从而使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有法可依。其次, 要进一步明确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职责, 做到明确分工、细化责任, 以确保当发生档案管理失职问题时, 能够准确追责到人。

(二)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虽然自从应用了电子档案后, 以往因纸质档案处理方式而带来的繁重劳动力得以大大减轻, 但这并不意味着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完全失去了, 反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县级财政部门应当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尤其是要引进同时具备档案管理能力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全能技术人才, 以满足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 强化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管理

在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中, 必须要重视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管理问题。对此, 首先应当在负责收录电子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中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其次要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保养、定期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备份, 再者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 并使之签订相关责任书, 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应用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的优势在于工作高质高效、信息存储量大、操作灵活便捷以及拓宽服务领域。但是目前在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只有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与维护体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强化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管理, 才能够提高县级财政电子档案工作质量。

摘要:电子档案是一种具备保存、归档价值的电子文件, 是纸质档案的升级处理。县级财政电子档案中记载着县级财政部门所收集的各类财政信息, 是县级财政工作的重要依据, 只有做好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 才能够保证县级财政工作的高效开展。本文先介绍了县级财政档案工作的特点, 然后分析了应用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的优势及其管理与维护问题, 最后提出了加强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县级财政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档案维护

参考文献

[1] 王建双.县级财政电子档案管理与维护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5 (21) .

[2] 黄慧.浅谈基层财政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维护[J].卷宗, 2017 (26) .

[3] 霍红丹.基层财政电子档案的保存与维护[J].黑龙江史志, 2015 (11) .

[4] 华云兰.财政局电子档案数据库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J].中文信息, 2017, (1) .

上一篇:高校设计素描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东亚政治经济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