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范文

2023-09-22

透水混凝土范文第1篇

工艺对比:整体浇筑;整体坚固耐用;抗折抗压、高强透水; 一次成型工期短

人工对比:现场浇筑、密实、平整、养护一次到位 性能对比:透水透气、雨水储蓄

功能性强:维护对比 不易阻塞、容易清理;10年以内无需返修

外观对比:整体性强、气势宏伟

二、透水砖铺筑地坪

工艺对比:预制拼装;容易缺损凹陷;容易断裂; 二次铺贴耗时间

人工对比:现场拌灰铺贴,人工费、铺材费成本增加; 性能对比:透水率低,一年后透水减少50%

透水混凝土范文第2篇

供方:

需方: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呼和浩特土工旗园区建设工程生产、销售建筑工程用具体要求,经协商需方同意将本工程所需部分空心砖、多孔砖、配砖向供方订购,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项目名称:

工程地点:

一、 供方供应的产品

本项目涉及的总价空心砖、多民砖、配砖。

1、 供方提供本项目的产品种类、数量及产品进场时间由需方决定,

2、 需方提前3天将进场产品的规格、数量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通知供方,供方必须在需方规定时间内按需方的计划保质、保量进场。

二、质量:

供主提供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二、 供方责任

1、 供方必须严格按需方的材料计划进场,且下车、堆码在需方的场内指定地点。

2、 供方提供的产品成本加工至需方场内的下车、堆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及安全责任事故供方承担。

3、 供方负责产品运输车辆所经路线的道路清洁卫生、扬尘治理等,如因上述原因导致相关部门的处罚全部由供方承担并支付。

4、 供方自行确定运输道路并协调与相关的一切事宜,承担与些相关的一切费用,并按照伟成公司要求使用运输车辆。

5、 供方提供的产品在运输、下车过程中的所有损耗由供方承担。

6、 供方进场产品的检测报告由供方提供,供方进场产品的现场抽样、检验供方负责并承担费用,且现场抽样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7、 供方产品的进场必须按建设单位的相关程序执行,相关手续由供方办理且承担相关费用。

五、结算方式

1、砖的票据双方现场确认,以回票作为结算依据。

2、成品砖运至现场单价:

多孔砖:无/匹,空心砖:元/m3, 配砖:元/匹

需方每月按供言供应的合格产品数量按以上单价输结算(供方每次必须提供等额发票,发票费用已综合含在产品单价中。)

本工程砌体分项工程完工后三月内需方无息支付供方工程尾款。

六、质量保证金

需方在供方的每次结算款中分别扣除30%(累计扣至5万元为止),作为供方产品的质量保证金。此保证金在需方支付供方尾款时一并支付。

七、违约处理及合同解除

1、供主产品的质量如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所产生的返工材料、人工、机械费用由供方承担,且供方还应承担需方的工期延误损失。

2、如供方累计两次未按需方材料计划进场时间组织材料进场,需方有权骑墙供方处以按2000/次的处罚。

3、 如供方累计两次未按需方材料计划进场时间组织材料朝霞,需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合同解除后经双方协调按以下方式输结算:

4、 结算工程款只计算供方已进场合格产品的90%,进场的数量按双方签字认可的数量计算,单价执行本合同相应单价。

供方法定代表人:需方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户名:户名:

透水混凝土范文第3篇

供方:

需方: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呼和浩特土工旗园区建设工程生产、销售建筑工程用具体要求,经协商需方同意将本工程所需部分空心砖、多孔砖、配砖向供方订购,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项目名称:

工程地点:

一、 供方供应的产品

本项目涉及的总价空心砖、多民砖、配砖。

1、 供方提供本项目的产品种类、数量及产品进场时间由需方决定,

2、 需方提前3天将进场产品的规格、数量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通知供方,供方必须在需方规定时间内按需方的计划保质、保量进场。

二、质量:

供主提供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二、 供方责任

1、 供方必须严格按需方的材料计划进场,且下车、堆码在需方的场内指定地点。

2、 供方提供的产品成本加工至需方场内的下车、堆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及安全责任事故供方承担。

3、 供方负责产品运输车辆所经路线的道路清洁卫生、扬尘治理等,如因上述原因导致相关部门的处罚全部由供方承担并支付。

4、 供方自行确定运输道路并协调与相关的一切事宜,承担与些相关的一切费用,并按照伟成公司要求使用运输车辆。

5、 供方提供的产品在运输、下车过程中的所有损耗由供方承担。

6、 供方进场产品的检测报告由供方提供,供方进场产品的现场抽样、检验供方负责并承担费用,且现场抽样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7、 供方产品的进场必须按建设单位的相关程序执行,相关手续由供方办理且承担相关费用。

五、结算方式

1、砖的票据双方现场确认,以回票作为结算依据。

2、成品砖运至现场单价:

多孔砖:无/匹,空心砖:元/m3, 配砖:元/匹

需方每月按供言供应的合格产品数量按以上单价输结算(供方每次必须提供等额发票,发票费用已综合含在产品单价中。)

本工程砌体分项工程完工后三月内需方无息支付供方工程尾款。

六、质量保证金

需方在供方的每次结算款中分别扣除30%(累计扣至5万元为止),作为供方产品的质量保证金。此保证金在需方支付供方尾款时一并支付。

七、违约处理及合同解除

1、供主产品的质量如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所产生的返工材料、人工、机械费用由供方承担,且供方还应承担需方的工期延误损失。

2、如供方累计两次未按需方材料计划进场时间组织材料进场,需方有权骑墙供方处以按2000/次的处罚。

3、 如供方累计两次未按需方材料计划进场时间组织材料朝霞,需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合同解除后经双方协调按以下方式输结算:

4、 结算工程款只计算供方已进场合格产品的90%,进场的数量按双方签字认可的数量计算,单价执行本合同相应单价。

供方法定代表人:需方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户名:户名:

透水混凝土范文第4篇

摘 要:对于超大超深基坑的支护施工,地连墙槽段接头技术十分关键。本文依托天津市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工字钢型槽段接头在超深地下连续墙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工字钢接头的结构构造;然后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于槽段接头分别从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弯矩三个指标进行了接头的变形效果分析,并且依次采用抗压(POR)、饱和度(SAT)和渗流量(RVF)三个指标进行了抗渗效果分析;最后,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给予综合评判。总之,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介绍分析了工字钢槽段接头的效果,为未来的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深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ABAQUS;变形分析;抗渗分析

引言

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成几何倍地增长,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与珍贵。特别是在大城市的繁华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逐渐成为城市化的新课题。在人们通过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充分利用了地上空间后,如何利用地下空间成为了工程师的新问题。近年来,随着地连墙基坑支护技术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超大超深基坑被采用。这种超大超深基坑需要解决抗渗工程难题,而地连墙槽段接头技术更是该工程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从不同层面阐述了工字钢接头在地连墙基坑支护技术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Z1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宽度25.7m,深度约26.3m,车站全长286m,采用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一字型标准幅厚度1000mm,最大深度66.5m。采用工字钢接头,并在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外侧采用3根φ800@600高压旋喷桩加固,加固深度自墙顶至基坑下4m。Z1线地下连续墙共计123幅,现场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坑示意图如图2所示。

[超深地下连续墙][支撑2][支撑3][支撑1][50000][20000][10000][10000][10000]

图2 基坑内开挖与支撑示意图

2 工字钢接头的构造与施工过程

该工程选择工字钢接头是由于其具有施工便捷、流水化程度高、止水路径长等工程优势,而且配合回填“泡沫+砂包”的施工技术,有力地解决了混凝土绕流的问题。这是目前在大厚度大深度的地下连续墙施工中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接头型式。如图3所示。

施工步骤如下:①对开挖完成的槽段清底;②将工字钢焊接在钢筋笼端部;③采用吊装设备将焊接好的钢筋笼与工字钢板一并吊装入槽;④为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工字钢板与槽壁之间的两侧缝隙流出,影响下一幅槽段的施工,再在工字钢板的另一侧填充泡沫与砂包,具体做法见图4;⑤浇灌混凝土;⑥取出放置在槽段內的填充物。该幅地连墙施工完毕[1-4]。

图3工字钢施工示意图

[泡沫][沙包填充空隙]

图4泡沫加砂包填充方式示意图

3 ABAQUS建模的参数与计算结果

结合工程实际参数建立了一个1000mm厚墙、1200mm厚混凝土顶板支撑、50m深地下连续墙、60m深土体的矩形模型,如图5所示。

结合工程背景,将土体简化为五层,其数值模型土体参数如表1。

表1 数值模型土体参数表

[土层\&重度γ/kN/m3\&泊松比/v\&弹性模量

/MPa\&杂填土\&17.9\&0.36\&7.43\&粉质黏土\&18\&0.36\&6.16\&淤泥质粉质粘土\&19\&0.36\&4.8\&黏土\&20\&0.36\&7.85\&粉砂\&20.6\&0.36\&16\&]

其工字钢接头型式的数值模型结构参数如表2。

表2工字钢接头数值模型结构参数表

[结构名称\&重度γ/kN/m3\&弹性模量

/MPa\&泊松比

/v\&渗透系数

m/s\&结构楼板\&2500\&35000\&0.2\&0\&地下连续墙\&2500\&23000\&0.2\&1.0×10-7\&工字钢板\&7850\&20000\&0.3\&1.0×10-9\&]

表3 孔压和饱和度数据表

[孔压\&饱和度\&-200\&0.021544\&-150\&0.046416\&-100\&0.1\&-50\&0.416869\&-20\&0.99\&0\&1\&]

3.1水平位移分析

从图6,开挖首层土体(首道支撑位于-10.00m处)后,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范围为-0.015m~0.050m,在接头顶部处出现了累计50mm的水平位移,在第一开挖面深度10m 附近,出现了向坑外的最大累计水平位移15mm,但尚可满足国家标准中基坑变形的监控值的相关规定。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开挖面以下至底部处,水平位移呈递减趋势,最后趋近于零。

开挖中间层土体(第二道支撑位于-20.00m处)后,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范围为-0.02m~0.055m,在接头顶部处出现了累计55mm的水平位移,在第二开挖面深度20m 附近,出现了向坑外的最大累计水平位移20mm,同样,其水平位移变化量满足国家标准中基坑变形的监控值的相关规定,且同样地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开挖面以下至底部处,水平位移亦呈递减趋势,最后趋近于零。

在开挖底层土体(第三道支撑位于-30.00m处)后,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与开挖中间土体后大体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向坑外的最大变形出现在第三开挖面深度30m 附近,最大累计沉降量亦为20mm。

因此,伴随着每层土体的开挖与支撑的支设完成,在每层土体的开挖面附近,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处依次出现了向坑外的最大累计水平位移,且呈现出低幅度的增加趋势。而且,都在当层的开挖面以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沿深度方向累计水平位移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且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接头底部处水平位移趋近于零。

图6工字钢接头型式水平位移图

图7工字钢接头型式竖向位移图

3.2竖向位移分析

从图7可以发现,工字钢接头在墙顶处的竖向位移变化趋势大致一致,只是竖向位移的绝对数值有变化。在开挖首层土体后,工字钢接头型式的沿地下连续墙墙幅长度中心线方向上墙顶竖向位移整体呈平直状态,均为处于23mm处,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关于一级基坑及其支护结构报警值中的墙顶竖向位移的要求,小于(0.1%~0.3%)·h=(0.1%~0.3%)×10000=10~30mm(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

在开挖中间层土体后,工字钢接头型式的沿地下连续墙墙幅长度中心线方向上墙顶竖向位移均为41mm左右,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关于一级基坑及其支护结构报警值中的墙顶竖向位移的要求,小于(0.1%~0.3%)·h=(0.1%~0.3%)×20000=20~60mm。

在开挖底层土体后,工字钢接头型式的沿地下连续墙墙幅长度中心线方向上墙顶竖向位移均为61mm左右,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关于一级基坑及其支护结构报警值中的墙顶竖向位移的要求,小于(0.1%~0.3%)·h=(0.1%~0.3%)×30000=30~90mm。

3.3弯矩分析

从图8可以看出,在开挖首层后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深度约10m处,出现首个弯矩为-0.55kN·m/m的极大值;之后在约20m深处,出现了第一个弯矩约为-0.38kN·m/m极小值;最后在约40m处,出现了第二个弯矩约为-0.70kN·m/m极大值。因此,在开挖首层土体后工字钢接头沿深度方向接头处的整体弯矩呈现“3”型式。由于工字钢接头的刚度较大,开挖首层土体后,由于接头处分别受到了较大的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造成了工字钢接头的弯矩幅度波动较剧烈。

在开挖中间层后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深度约为20m处,出现了首个弯矩为-0.42kN·m/m的极大值;之后在约30m深处,出现了第一个弯矩为-0.40kN·m/m极小值;最后在约40m处出现了第二个弯矩为-0.50kN·m/m的极大值。因此,同样是由于工字钢接头刚度较大,从整条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开挖中间层土体后,在地连墙沿深度方向接头处的弯矩变化幅度减小,这是地连墙腹背两侧受到的主动被动土压力与水头高差正在重塑,慢慢变化平衡中。

同样是在开挖地层土体后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深度分别约为10m、20m处依次出现了2个拐点,且在深度约为30m处出现第一个弯矩为-0.44kN·m/m的极大值,之后整条曲线弯矩变化平缓,并在端部弯矩逐渐减小。因此,在整个基坑开挖完成之后,地连墙受到的主、被动土压力应力重分布,水头高差也逐渐重塑,故整条曲线趋近平缓,弯矩变化幅度趋同。

图8工字钢接头型式弯矩图

3.4压(POR)分析

由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所绘制的工字钢接头形式的孔压等值和浸润面分布云图如图9所示。

由图9可见,沿深度方向的地连墙正负孔压同时存在着,这意味着工字钢接头型式的地连墙同时存在饱和渗流与非饱和渗流。而且在距开挖面10m处接头为负孔压,说明该区域为非饱和区,且黑色部分即为孔隙水在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浸润面(线)。

3.5饱和度(SAT)分析

由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所绘制的工字钢接头形式饱和度等值云图如图10所示。

从图10中发现,采用工字钢接头型式的超深地下连续墙端部处的饱和度为-2.970×10-2,在根部处的饱和度为1.111,说明在超深地下连续墙体中并存非饱和渗流和饱和渗流。沿深度方向的地连墙饱和度的变化量为1.1407,变化梯度为2.22814×10-2/m。而且在沿深度方向约10m左右处,饱和度便开始趋近于1,也就是说在饱和度接近于1之后,墙体从非饱和渗流过渡到了饱和渗流,因此,这也同样地验证了在孔压分析过程中的结论——墙体渗流过程中既存在非饱和渗流也存在饱和渗流。

通过从饱和度这个角度的分析,在开挖首层土体时,是在工字钢接头10m处出现渗漏危险的关键时刻,需密切监测注意,确保基坑安全,防止透水渗漏事故的发生。

3.6渗流量(RVF)分析

由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所绘制的工字钢接头形式饱和度等值云图如图11所示。

从图11可以发现,同样是在沿深度方向的接头处出现了渗漏且主要渗流面为墙体沿深度方向上6~8m区间范围内。结合现场地质勘查报告中的水文条件后,如若发生接头渗流则在此范围内。再通过在ABAQUS內输入相应土体渗透系数与水头坡度等相应参数,经计算后,渗流量为3.430×10-6 m3/s~6.236×10-4 m3/s,最大渗流量为6.236×10-4 m3/s[5-6]。

结论

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并结合现场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工字钢接头型式施工便捷,可靠性较高;

②工字钢接头型式在水平位移变化、竖向位移变化和弯矩变化三项指标中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③沿深度方向,地连墙非饱和度渗流和饱和度渗流并存,且从非饱和渗流向饱和渗流过渡;

④渗流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非饱和度渗流向饱和渗流转换层,且最大渗流量满足基坑支护规范要求;

因此,在超深、超大地连墙中的工字钢接头方案在位移、弯矩和渗流分析等多项指标上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效果良好,结合施工实践可见,工字钢接头方案可行性较高,且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兰运. 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形式的探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4(09):20-22.

[2] 付军, 杜峰. 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及其在上海四号线修复工程中的应用[J]. 隧道建设, 2010(06):678-682.

[3] 滕瑞振, 王建华. 天津站交通枢纽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接头型式优化及施工探究[J]. 建筑施工, 2010(02):132-133, 142.

[4] 郑宏, 傅金栋, 宋凯, 王军, 杨利. 天津滨海新区 61m 深异形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0(10):50-52, 59.

[5] 张小伟, 姚笑青. 基坑工程变形的渗流应力耦合有限元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02):339-344.

[6] 陆建生, 崔永高, 缪俊发. 基坑工程环境水文地质评价[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S1):1506-1513.

透水混凝土范文第5篇

近年来, 国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煤矿防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透水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 从2005 年到2014 年这10 年中, 国内各大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约为285 起, 造成1728 人死亡, 经济损失以亿元计。可见, 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危害非常巨大。因此, 为了有效预防透水事故的发生, 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大体上可将透水事故的成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因素导致的透水事故, 另一方面是技术因素引起的透水事故。

1.1 管理因素

1.1.1 在引发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管理因素中, 违章作业、管理不到位、设计缺陷等人因是直接原因。而防水设施老化、缺失以及监管不力则是井下透水事故的主要诱因。

1.1.2 部分矿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 因水文地质情况不明确, 便盲目施工也容易引起透水事故。

1.1.3 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以及现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过硬和经验的缺失, 都给透水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2 技术因素

从技术角度讲, 诱发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井下作业面水文地质情况不明, 探测设备不够先进, 无法准确探明掌子面的具体情况, 相关技术落后。

1.2.2 在留设防水煤岩柱时, 由于考虑的不够周全, 致使柱的设置欠缺合理性, 给透水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1.2.3 对突水机理和突水前兆的认识不够充分, 突水评价方法的选择不正确, 无法准确对突水问题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对于透水事故的预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4 对废置矿井及采空区内的积水未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 为透水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1.2.5 井下排水系统不完善、防水治水技术过于落后, 应急救援设备严重缺失。

2 防范煤矿透水事故的有效对策

2.1 做好涌水量预测

在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管理和控制中, 涌水量的预测是关键因素。因此, 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2.1.1 煤矿企业应当认真查明矿井周边水文地质的分布情况, 并绘制出详细、准确、可靠的井下与井上对照图及采掘作业平面图, 同时应当在图上标明矿区范围内的积水分布情况, 为透水事故的防治及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资料。

2.1.2 应当查清矿区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及渗漏情况, 并对矿区周边的水利工程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 以此为据, 建立起完善的疏水和防排水系统, 并在汛期到来前加强涌水量预测和观测工作, 加大排水系统的维护力度, 确保排水设施运行的可靠性。

2.1.3 还应查明矿井涌水量影响因素的构成情况, 并对地质、含水层、采掘作业面、围岩等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排水措施, 减少或杜绝透水事故的发生。

2.2 加大排水及安全设施的投入

通过对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可知, 当透水强度超过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时, 便会导致事故发生。因此, 应当进一步加大井下排水及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 并对运行中的排水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 借此来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

2.2.1 煤矿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防治水灾害的重要性, 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 积极购置专用的防排水设备、水害监测监控系统等等,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技术和装备上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2.2.2 由于煤矿井下的环境比较恶劣, 排水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运行可能会出现各类故障问题, 由此会对排水效果造成影响。为此, 要认真做好排水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 每年至少组织1次矿井联合排水试验, 对井下排水系统的能力进行验证, 确保排水设备运行正常、稳定。

2.3 强化安全管理

从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成因上看, 人为因素是诱发事故的关键, 因此, 煤矿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这样能够有效预防透水事故的发生。

2.3.1 所有从事煤矿井下生产作业的员工, 都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 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 要定期对矿工进行防治水的技能训练, 如规范执行探放水工作流程、查清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等。

2.3.2 要让所有员工树立起防治水灾水患的安全意识, 企业应当做好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透水事故的危害性和防水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防治水灾的技能, 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竞赛和宣传活动, 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

2.3.3 煤矿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 并依据国家颁布出台的政策法规, 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水工作制度, 并认真贯彻执行。同时, 企业还应编制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在透水事故发生后,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最大程度地降低透水事故的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煤矿生产中, 透水事故的危害性较大, 一旦井下发生透水, 轻则会导致生产中断, 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为此, 必须对井下透水事故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 并采取合理可行的对策加以预防, 借此来减少或杜绝透水事故的发生, 这对于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煤矿五大灾害 (水灾、火灾、瓦斯、粉尘和顶板冒落) 中, 透水是危害性较大的安全事故, 一旦煤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 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 而且还会导致井下生产作业中断, 由此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非常巨大。鉴于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减少或杜绝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发生。基于此点, 本文首先对煤矿透水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煤矿透水事故的有效对策。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透水,危害

参考文献

[1] 王云泉, 牛建军.从七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反思安全生产[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 (6) :90-92.

[2] 王长申, 孙亚军, 杭远.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煤矿潜在突水危险评价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8) :98-102.

上一篇: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范文下一篇:编辑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