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7

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张家口教育学院党委的总体安排,进一步加强全系教职员工的作风建设,保证学院“改制迎评”工作的顺利实现,经过系党支部研究决定,从2012年2月开始,在全系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结合我系实际,特制订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开展“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我系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廉洁意识等方面的建设,促使我系教师自尊自律、凝心聚力,实现学院跨域式发展,更好的完成我院“改制迎评”的工作目标。

二、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在系宣传栏以及系活动室内张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的原文、省委书记张庆黎在省委八届一次全会的讲话、《理学系关于深入开展“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及学习宣传标语,并利用系网站宣传平台向全体教师及时通报我系开展“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的各项部署要求,及时宣传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营造出学习宣传“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系教职工积极参与此次学习教育活动。

(二)合理安排布置。

1.2012年4月至6月,查摆剖析阶段。安排全体教师进行两次集中学习教育会,内容主要是传达此次活动通知、重要文件精神,使大家能深刻领会该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贯彻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结合我系的地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升本专业的契机,认真学习各专业培养方案,从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积极探索,深入理解“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重点从思想观念、履行职责、工作效能、工作纪律、廉洁从教、宗旨意识六个方面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次“谈经验、谈想法、谈体会”座谈讨论会,就自查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研究,集思广益,为推动“改制迎评”工作,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012年7月至8月,整改纠正阶段。组织全体教师结合自查报告,围绕“改制迎评”工作主线,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包括整改目标,整改时间,落实到实处,力争学期结束时,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并写出心得体会;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继续坚持我系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做到每次学习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继续加强我系教师请假、调课、补课制度;继续开展进行班级课堂情况反馈表,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座谈会等管理和监督约束制度;举办一次知识竞赛或说课比赛,强化学习教育效果,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2012年9月,检查评议阶段。根据整改纠正阶段的成果,选出整改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做一次公开报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学院检查评议意见,安排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和调整。

4.2012年10月至11月,开展“回头看”阶段。查看系部及全体教师是否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了“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是否有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和整改措施;查看整改是否落到实处,工作作风是否得到明显转变;查看系部相关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宣传是否到位,深入人心。

5.2012年12月,总结上报阶段。认真总结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1-2位典型,激励广大教师创业干事的热情,不断进步;继续学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上报活动总结报告。

三、工作要求

1.成立系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协调和督导。 2.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了解系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并通过系网站和宣传栏予以报道,营造活动氛围。

3.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使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4.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教师的学习教育活动进行督导检查,严禁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

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通过这次的大值周,我也明白了很多.其实,每个班都是这样过来的,都要干活,都要擦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干净,更加和谐.而且,我还知道了团结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来独往,什么事以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其实不然,有很多事,只有我们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起来,一起干,一起前进,一起后退,我们的力量,会增加很大一节.很多我们一个人过不去的河,一群人如果能团结,我会很轻松的过去.正如那首歌所唱的: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虽然这一周受到得苦有很多,但是获得的却也有很多很多这一周虽然累点,但我认为值了!

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难点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 其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管理服务对象又具有显著个性特点。因此, 在实际操作运行中常常会面临以下难点:一是离休老人年高多病, 身体机能减退, 体力下降, 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 社会离退休职工的数量逐渐增多, 这支队伍构成比较复杂, 其政治阅历、思想水平、文化层次都不尽相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三是离退休职工居住较为分散, 带来了管理、服务、组织活动等方面的不便。四是在经济迅速发展, 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一些掌握专业技能的离退休职工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 提供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愿望受到局限。

怎样才能解决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笔者认为应按照上级要求“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 坚持自我管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 为离退休职工营造一个温馨家园。

2 加强和改进离退休职工“三自”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

2.1 探索建立有利于“三自”管理的组织方式和制度

中铁八局本着有利于统一管理离退休职工, 确保每位离退休职工在组织上有归属, 推荐选举出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事业责任强、身体健康的离退休职工和离退中心的干部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 组成了热心为离退休同志服务的班子。中铁八局离退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自”小组长建设, 组织召开“三自”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学习培训, 通报公司改革发展情况, 宣传惠及离退休人员的政策规定等会议4次, 召开片区座谈会5次。由于离退休党员居住分散, 公司建立离退休人员小组主要以相对集中居住地为主, 集中分布成都、重庆和潼南三个片区, 成都片区34个小组, 459人, 重庆片区45个小组, 803人, 潼南片区21个小组, 326人。离退休小组长平均年龄为70岁, 其中最小年龄为54岁 (腾英) , 最大年龄为81岁 (王定旭) 。小组数量、小组人员、小组长人选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可做调整变动。

在日常管理工作方面, 完善了请示汇报制度、信息情况通报制度、评优创先制度等。在生活关心方面, “三自”小组建立了关爱制度, 关爱制度是企业领导关爱离退休职工的传递和延伸, 包括“三上门”:家庭变故, 上门安慰;邻里不睦, 上门调解;生病上门看望。“四必访”:活动必访、传达精神;逢年过节必访、送去关怀;生病住院必访、送去问候;家庭遇到困难必访, 给予帮助。坚持生日祝寿, 每当离退休职工生日之时, 小组长电话祝福, 让离退休职工感到组织的关爱。多年来, 中铁八局一公司坚持用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解决问题, 不仅使“三自”管理工作有条不紊, 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自我管理的效果, 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 开展丰富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身学习。在活动中让离退休职工精神不老、思想常新。组织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进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以此提高离退休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重要思想的内涵。使企业离退休职工“三自”管理工作在和谐中得到推进, 从而更好地实现离退休职工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共同目标, 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管理。“三自”小组长定期组织活动, 活动中学政治、议大事、论学术, 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企业领导也可参与其中, 并给予学习指导。活动也为离退休职工搭建平台, 发挥余热创造条件, 在科研创新、单位建设建言献策。

“自我教育”活动要把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和健康工程发展普及到位。针对离退休职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休闲活动, 充实丰富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 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促进企业稳定和谐发展。在开展文化休闲活动中, 以宣传文化活动为载体, 根据离退休职工的兴趣爱好, 先后协助组织成立了合唱、舞蹈、钓鱼、书画、摄影、学习等六个喜闻乐见的文化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在组织活动和经费上, 得到了企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每逢重大节日, 离退休职工都会自编自导文娱节目进行助兴演出, 为活动增添了节日欢乐。选择老年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开展, 同时还在“三八”“七一”“八一”等活动中开展庆祝活动, “三自”小组长采取以新旧对比、用数字说话的方式向离退休职工进行“爱党、爱国、爱企业”的“三爱”教育, 激发大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的热情。活动期间, 主要传达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上级的指示精神, 宣传公司的形势, 解答相关问题, 对活动内容、经费开支等情况都做好记录, 次年初小组长交退办集中保存备查。每次丰富多彩活动, 离退休职工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

2.3 主动灵活地开展“自我服务”

支部把关心、照顾、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作为一种责任、坚持生活上多照顾、思想上多沟通、精神上多关怀。为了做好服务工作, 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本着老同志的需求, 支部成员一班人坚持进其门、问其情、解其难, 贴近为老同志办实事, 仔细做好一人一事的服务工作, 做到知家庭、知思想、知困难、知动向, 做到一般小事, 支部就直接帮办, 避免了老同志奔波之苦。

“三自”小组长在组织自我服务时, 注意发挥离退休职工的自身优势, 开展以楼幢和邻里之间帮扶活动, 形成了“一支老年自愿服务队”。并提出“老敬老, 老爱老, 老帮老”自我服务思路, 拓展了服务自我、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服务项目。根据离退休职工的需求, 真心、真情、真诚做好日常事务、政策咨询、精神文化、养生保健、心理疏导、帮扶助老等方面服务工作。自我服务使领导放心, 群众满意, 构建和谐离退休群体做出了成绩, 活跃老年文化生活做出了成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三自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受到企业内外的好评。多年来, 离退休职工倾情、真情为彼此着想, 为彼此“代言”, 为彼此办事, “三自”小组长成为了讲解政策的宣传员、承上启下的联络员、热心办事的服务员。

摘要: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能够影响构建稳定的职工队伍, 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退休职工作为国有企业的创业者, 对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 与职工晚年的生活密切相关, 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铁八局连续组织广大离退休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小组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三自管理,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左己.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2] 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论纲:从传统福利模式到新型福利制度[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2001 (1) .

[3] 田维卿.要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J].当代矿工, 2006 (01) .

[4] 阎银锁, 任晋波.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J].山西老年, 2006 (6) .

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传承钢铁精神, 开辟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钢铁连”脱胎于国旗护卫队和大学生校卫队, 由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直接领导, 学工部进行日常管理, 各系党总支、团总支协助管理, 连队单独设立团支部, 并从连队成员中择优推荐入党。学工部组织文化理论考试、综合素质面试等考核, 选拔成员。

2014年4月, 钢铁连是在原国旗队和大学生校卫队人员的基础上, 重新合并组建的一支准军事化管理的学生组织。构建了“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三自”体系。

二、胸怀报国之志——践行自我教育理念

(一) 升国旗, 弘扬爱国精神

国家的繁荣, 社会的和谐, 是大学生成就事业, 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钢铁连”的同学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每周一次的国旗护卫队集中训练中刻苦努力, 坚持不懈, 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榜样。进一步培养了全院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高尚情操, 让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 学党史, 坚定信念方向

钢铁连全体成员积极加入党组织。每周由钢铁连内部自发组织全员进行“学习党章党史”系列活动。通过对党章和党史的学习, 增强了政治意识, 纪律意识, 规矩意识。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警,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 还以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组织“亮身份, 树形象”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创新学习载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学讲话, 紧跟时代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深刻揭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密切联系。钢铁连同学组织开展“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做合格大学生”活动,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真正做到学而用、学而行, 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 用网络, 创新教育模式

“钢铁连”紧跟时代步伐, 利用网络平台创立了一系列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板块, 其中包括“钢铁精神主题网站”, 报道“钢铁连”活动, 分享杰出校友先进事迹;“钢铁连”官方微博, 着眼于思想理论灌输, 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钢铁连”微信平台, 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目标, 旨在建设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官方微信平台文化特区。

三、树校园文明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 完善制度, 尽职尽责

在制度建设上, 学院制定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钢铁连章程》, 完善了“钢铁连”的制度保障。《章程》中, 对于“钢铁连”的组织领导, 基本任务, 连干职责, 队员选拔方式, 训练培养方式, 基本权利义务, 连队纪律, 会议制度, 换届制度等有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分工, 为“钢铁连”的组织建设和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 建章立制, 格尽职守

“钢铁连”内部设有《钢铁连宿舍管理规定》、《钢铁连作息时间规定》等条例, 队员严格按照规定自我要求, 自我监督。“钢铁连”每日定时在学院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巡查, 纠正学生不文明行为及应对校园各种突发事件。

(三) 集思广益, 共建校园

每月第一周为学院“院长接待日”, 在学院领导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平台上, “钢铁连”作为各系学生代表之外的固定与会者, 与学院高层直接面对面, 适时反馈学生信息, 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外, “钢铁连”通过“校园接待日”“专项工作听证会”“钢铁连进寝室”等活动, 整理并反馈广大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学校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开展“我为学校献一策”活动, 为学校发展建设献计献策。“钢铁连”成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平台, 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

四、铸造钢铁之魂——创新自我服务形式

(一) 军魂如钢, 勇挑重担

2015年至今, 凭借着优良的作风, 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军事素质, “钢铁连”连续两年负责全院新生的军训工作, 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钢铁连”教官全面参与军训工作, 肩负重任, 不辱使命, 出色地完成了军训任务。这种“自训”模式, 开辟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军训形式的先河, 在教官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崇高品质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钢铁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军训工作的新篇章。

(二) 协同社团, 形成合力

“钢铁连”协同学院各系的精品社团, 如建筑工程系五月学社、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绿色之友”协会、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青橙工作室”以及计算机技术系“E科技工作室”等, 共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活动, 传递文明理念, 传播校园正能量。

(三) 唱响主题, 勇创佳绩

“钢铁连”从2011年开始, 每年以时间顺序开展的三大主题文化活动, 成为河北工院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是1月份的“同欢乐、共奋进”联欢会。联欢会一年一个主题, 以近两年为例, 2013年活动主题为:向梦想出发。2014年主题为: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二是5月份的“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2015高校国旗护卫联谊;2016是弘扬长征精神。“钢铁连”在南校区三阶教室先后举办了红色电影连播和系级辩论赛, 在行政楼五楼报告厅举办了“唱响主旋律、畅想新未来”学生大合唱等活动。

三是10月份的“光荣与梦想”先进系列表彰会。学院设立“铁兵勋章”、“金穗奖章”等奖项, 表彰在上一年“钢铁连”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激励队员继续努力,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钢铁连”大家庭, 带动整体校园文化氛围的提升。

(四) 走出校园, 开拓眼界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着眼于校园内, 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更应齐头并进。以系为单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与比拼,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定期开展的“钢铁精神进社区”活动, 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最让学生喜爱的是每月一度的“企业文化体验日”活动, “钢铁连”带领学生们参观大型钢铁企业, 亲身感受钢铁人如火一样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五、钢铁连建设的成效与体会

经过辛勤努力,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钢铁连”在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钢铁连”通过对学院人文环境的创建, 对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参与, 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有力地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多年来,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三自”作用的发挥, 将其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对大学生“三自”作用发挥重要性的认识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学生“三自”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学生“三自”作用发挥作为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主角”, 把学生“三自”作用的发挥贯穿到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

(二) 拓宽大学生“三自”作用发挥的领域

当前, 要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格局,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发创意、自我设计, 实现自我发展。要更加注重学生社团建设,

(三) 健全大学生“三自”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学生“三自”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要紧密结合学校学院的实际, 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内容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体系, 不断增强学生发挥“三自”作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推进学校育人工作更上水平。

摘要:大学生“三自”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大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 是培养大学生成功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政策保证和指导方针, 也为他们探索和思考大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钢铁连,三自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欢欢.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6 (4) :63.

[3] 刘健城.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4) :10-12.

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针对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探究,分析了当前阶段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对于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目标、管理体系、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以及考核机制几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考核机制

前言:新时期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方面也更加重视。随着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培养符合新时期下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行,社会各行业也相对提高了人才就业标准,为了适应就业发展需要,面对严峻的人才竞争压力下,更多的高校应届生参与到研究生教育中。而研究生生源数量的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给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難。尤其在新时期下,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缺少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缺少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现阶段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不利于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策略,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性目标。

二、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新时期下,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教育管理目标不明确。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还缺少明确教育管理目标,在研究生学科设置及教育管理上没有结合研究生学习情况,考虑到研究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使管理目标缺少科学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第二,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投入力度不够,研究生教育还缺少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仅增加了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三,缺少对学生心理教育。研究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部分高校的教研人员只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往往忽略了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疏导,导致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学习中,极大降低了学习质量。第四,师资队伍水平比较低。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团队能够给予研究生正确的指导意见,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师资队伍比较匮乏,高校导师由一对一、一对二的指导,转变为一对多的辅导,不仅增加了导师的教学压力,还影响到了研究生学习效果。第五,奖惩考核机制不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还缺少标准化、科学化的奖惩考核机制,不能客观反映出研究生学习情况,对于研究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给予合理的指导意见,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应有作用[1]

三、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教育管理目标

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将教育管理目标摆在首要位置,根据研究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明确教育管理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案,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确保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在制定教育管理目标时,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各自特点,适当调整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各个阶段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任务,避免出现盲目教学、盲目申报等问题,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明确教育管理目标,能够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指导,促使教育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人才教育发展方面。

(二)构建信息管理体系

新时期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教研人员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信息管理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在实际教育管理中,高校教研人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手段,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同时,高校应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教研人员与研究生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在完成研究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研究生教育的有效管理。

(三)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研究生在教育学习中面临着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缺乏专业的指导,容易陷入学习误区,影响到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教研人员重视强化研究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对研究生心理教育。高校教研人员要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研究生缓解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方式,为研究生提供多样化的求助渠道,切实解决研究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落实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新时期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需要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优秀师资团队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教研人员,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同时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满足研究生扩招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对教研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导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专业化的科研团队,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保证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五)完善奖惩考核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规范研究生学习态度,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建立规范化的考核机制,完善相应奖惩制度,可以有效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提高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育管理的最佳作用。首先,高校在建立考核机制时,要结合研究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的考核机制。其次,高校在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时,要全面考虑研究生学习情况,可以增加专业性的考核人员,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客观。最后,完善奖惩制度,提高研究生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约束研究生的学习行为,提高研究生学习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发展[2]

结论:研究生教育管理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下,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需要相关教研人员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明确管理目标,构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重视对学生情感及心理教育,通过建立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星.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究[J].才智,2018(35):77.

[2]倪瑛.新时期下研究生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40-41.

作者简介:徐兢冉,女,籍贯:河北,职称和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或专业:法学。

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背景,在对“校府社”联合培养研究生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重点就研究生“校府社”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保障条件进行分析,阐述研究生“校府社”协同培养模式应采用多样化形式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校府社”

人才培养的学院式(学术型)与社会式(实践型)两条路径的有机协作仍是制约复合型、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瓶颈,这需要进行创新机制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以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为依托,重点就“校府社互赢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作番讨论,以期能够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制度化、适用化发展有所裨益。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一)理论研究

如果说19世纪初由洪堡(Wilhelm Von Humbodl)等人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原则来确定现代大学精神只是明确了现代高等教育自由自主发展的方向,那么,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所倡导的社会服务理念则将大学的社会功能定义为其存在的现实基础,这为高等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确定了社会责任担当的发展目标。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性研究逐渐从学院走向社会,于是学校与校外组织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备受青睐的是有关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讨论,比如罗伯托·方塔纳(Roberto Fontana)等人认为,产学研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即资助研究、合作研究、知识转移和技术转移;美国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模式为主;日本则以产学官为主体,形成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共建研究机构、研究技术转移等类型[1]。近些年,国内学者的研究也颇具成效,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等专业的部分硕博论文开始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主题进行一般理论或案例研究,学术期刊也较多地刊发了有关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文章。

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多以产学研协作培养模式为重点进行探讨。产学研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以便发挥高校的知识创新优势、科研机构的应用研究专长和产业部门的产品研制和市场开发的实战经验[2]。然而,产学研培养模式主要适合应用类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对于人文基础学科专业则需要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开展协作培养机制,公共行政部门应以政策法律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与规范。为此,有人提出了“政产学研”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结成相应的联合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总结出中国研究生培养的五种主要模式,即“设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基地”、“以重大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挂职锻炼”、“外聘兼职研究生导师”和“依托科技园、学科性公司培养研究生”等,并就这五种模式基础上构建的权变模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3]。此外,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流程、培养质量标准、评价方式以及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组织管理等基本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研究,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研究生人才培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上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即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二)实践探索

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就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摸索。山东大学推出了“一二三模式”,即“一个学生”、“两个导师”和“三种经历”,强调将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达到提升培养质量的目的[4]。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学科建设、学位点支撑、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研究为核心,将研究生培养纳入教学、学科和科研整体流程机制来考量,以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5]。显然,无论何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选择都将充分体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要求,亦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6];体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教育管理与科研管理的统一等[7]。在此基础上,力图从整体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维度来确定反映学科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培养适应模式。

国外的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三种实践模式,即学徒式、专业式和协作式[8]。其中,学徒式源于德国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它是研究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导师教授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业为主要培养环节,培养过程简单,培养责任明确,操作较为容易。专业式(教学研究型模式)源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以课程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全面系统性为基础,突出导师团队的集体能量,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以规范的制度和标准作为管理及评价的手段。协作式(教学科研生产型模式)主张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方式,侧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凸显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在具体做法上,英、美、德、日、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还采取项目依托型、联合基地型、联合经济实体型、兼职导师型、联合开办专业型、科技园区型、合作培养型、委托培养型等培养方式,使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保证了这些教育强国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发展的优势[9]。

二、“校府社”研究生培养模式:理论阐释与实践保障

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表达了与工艺技术直接相关的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旨向,即这类学科研究以能够直接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技术服务为目标,离开生产实践领域便致其失却生命力;但是,一些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并不以直接的技术转移为优长,而更多地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智力资源,其能力指标主要是与公民生活的整体维护发展相关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的获取程度。因此,从研究生培养模式整体设计考虑,选择学校—政府—社会共建培养的方式可能更具涵盖性。

(一)“校府社”共建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校府社”共建模式是一种概括式的表述。它是指高等院校、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含企业组织)通过政策规范、合作协议等手段来共同负责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形式。政府组织主要担负有关法律政策的制定、执行与监督责任,并为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提供直接的社会实践机会;学校是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责任主体,培养目标、方案、过程、效果评价等主要的培养任务均由其承担,同时,它还将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以完成研究生基本理论与实验能力的累积,为拓展性创新研究提供必备的基础;社会组织则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实践应用平台,以其广域而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为研究生社会创造能力的训练与检验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

以高校、政府和社会组织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合作主体,主要考虑的是其涵盖意义的全面性,也是各类研究生能力结构体系培养的现实需要。首先,研究生能力结构具有基础条件类同性特点。研究生教育追求的是精英型创新教育目标。无论哪种类型的研究生,其主体心理特征的能力都涵盖了判断、学习、抉择、行动和总结反思等部分,这些能力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学校系统化、规范化学习过程,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法律政策导向支撑,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多样化、实用化的操作演练平台基础。其次,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能力要求存在差异性。一方面是基本理论学习,即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领悟维度”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基本理论的技能转化学习,即库伯的“改造维度”的学习过程[10]。前者是认知性知识学习——任何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均须经由的阶段,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理论体系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点,它为理论知识丰富创新提供了方法论积淀;后者是体验性知识学习,它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以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转化为目的,这是研究生特别是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以“校府社”来涵盖学校、社会、企业、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责任担当更具代表性。最后,研究生能力训练是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的投入始终是最重要的,这既包括资金、物质等硬件,更涵盖法律、政策和文化等软件的投入,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的规范和标准来引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社会组织则是主要的人才使用主体,它们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决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使用价值及其标准的选定,对于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规格基准意义重大。这种全社会参与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解决的是有效的联动机制问题,即如何形成“校府社”互赢共建的创新机制成为关键问题。

(二)研究生“校府社互赢共建”培养模式的实践保障

“校府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改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传统方式,使研究生的学习理念、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乃至评价体系获得创新发展的机会。本质上看,研究生培养仍然是组织学习的过程,按照组织学习理论的观点,它必须解决组织“习惯性防卫”所带来的组织学习的智障问题,通过解决“双环学习”中的困难来实现“有效性”结果[11]。从这个层面看,研究生“校府社”培养模式的建构就可以从组织管理维度来思考保障条件的供给。

第一,理念转变。人类的实践活动始终离不开思想、观念甚至理论的介入,事实上,“观念是我们用来从事研究的理智的工具”[12],在具体的行动中,“人们并不是从寻找事实开始,他们是从某种看法开始的。”[13]这不只是经验论者的立场,而且是人类实践总是依赖经验认知基础的事实描述。在研究生“校府社”培养模式的建设中,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同样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重新思考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以此作为模式建构行动的先导。培养理念转变主要包括两个有机结合的内涵:一是必须明确人才服务社会实践需要的理念——此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一是必须围绕根本方向严格遵循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此为人才培养的科学依据。

第二,政策变迁。如果说“制度是达成目标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达成共识的工具”[14],那么,作为制度组成部分的政策同样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工具。校府社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政策实践演进的过程,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规避因“组织习惯性防卫”而导致的“熟练的无能”现象①,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的、科学的和发展的政策制度文化,以保障“校府社”研究生培养政策更新的可持续性。显然,这不仅是政府组织自身的问题,还必然包括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可能促使政策制定与实施避免限于封闭的、习惯的、保守的、熟练的无能境地,保持政策变迁的合现实性与规律性。

第三,机制创新。机制表达了组织系统要素关系及其运行过程,它是组织价值得以彰显的规范机理。校府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机制包括:一是作为核心培养责任主体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常规运行机制,一是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的研究生实践技能培养平台的运行机制,一是“校府社”之间沟通、协商、协调、合作等互赢共建体系的运行机制。培养方案的常规运行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础,政府与社会的培养平台(基地)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选择的扩展性条件,三者之间构建起的信任、合作与互赢的结构性体系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得到落实的保证。

第四,资金供给。“校府社”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供给主要涉及如下问题:一是经费分担责任问题,一是经费提供的保障程度问题,一是经费使用的限度问题。第一,政府的研究生教育经费需要进行合理划分,社会组织通过联合协议提供部分补助性经费,或以免费使用相关设备等形式提供相应的经费服务。第二,经费提供的稳定性程度主要体现为经费政策的连续性程度,这将影响“校府社”联合培养模式持续创新的深度。第三,经费投入的强度受各类研究生培养的成本影响,高投入的研究生类别需要“校府社”各方共同分担培养成本,并以共享培养成果为回报。

第五,物质支撑。物质支撑的核心是技术平台问题。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需要在基本物资设备上提供授课、实验、实习等方面的技术保证,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主要在实践应用教学层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或物质环境。理工类研究生必须走进生产型企业或专门科研单位直接从事创造性项目的研发工作,将理论知识直接融入科学技术创新的实践过程并获得实用效果;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更多以观察、分析、体验和定义社会现象来参与社会公共组织管理,以社会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社会问题来完成复合型、适用型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培养,寻求社会实践创新的机遇。这样,校府社研究生培养应该是既考虑学科专业特色又关注政府、社会与市场关系的复式联动共享模式。

第六,团队合作。研究生培养本质是组织创新性学习的过程,学习主体的团队合作成为组织学习的基本方式。按照组织学习理论观点,尽管组织发展更多是“单环学习”过程,但是单环变革出现的非预期结果表明,“双环行动是主控程序,控制着长期的效率,因此决定着系统的最终命运。”这就提示我们,研究生培养的团队合作不可能只是按照预期目标获得预期效果的单环行动,研究生团队、导师团队(专兼职)与合作组织之间的目标预期不会是一次性合作就能达成共识,它必然涉及到对预期假设的合作性重复博弈,因此,“校府社”研究生培养的团队合作也就无法避开需要调整培养目标方向的“双环学习”过程。

对于人类而言,“只要达到了抓住现实的程度,他就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如果他生活在幻想中,他就永远不能改变产生这些幻想的客观条件。”[15]就研究生培养模式而言,无论是“校府社”合作还是“官产学”研合作,都是说明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问题,亦即理论如何观照现实并有效回应现实出现的问题。强调“校府社”合作主要考虑学校究竟是研究生培养主体力量,是研究生培养主要环节的整体设计者和执行者;政府与社会无论多么重要都还是辅助力量,是研究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条件。关键问题在于创新“校府社”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机制,并为该机制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条件。

注释:

①依据阿吉里斯的研究,“熟练的无能”是“当我们熟练行动

的时候,就不会意识到我们正在做什么。这种无意识归因 于熟练,而且由于我们对应用理论的单方面控制引起的

无意识会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无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变

得意识不到我们头脑中的计划,而这种计划使我们保持

无意识。这种结果就是熟练的无意识和熟练的无能。”参 见[美]克里斯·阿吉里斯;张莉等译.组织学习(第二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3.

参考文献:

[1]刘佳.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以广西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陈戈等.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

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

[3]沈晨等.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权变理论的应

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程翠玉.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2011,(8).

[5]胡新喜等.探索“四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园

艺文摘,2012,(10).

[6]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薛天祥.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

[8]孟珊.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研究[D].兰州:兰

州大学,2008.

[9]刘娟.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

[10]麻宝斌等.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研

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11][美]克里斯·阿吉里斯;张莉等译.组织学习:第二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美]约翰·R·康芒斯;于树生译.制度经济学(上)[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5.

[13][美]彼得·F·杜拉克;吴军译.有效的管理者[M].北京:

求实出版社,1985:154.

[14][美]罗伯特·D·帕特南;王列等译.使民主运转起来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8.

[15][美]埃里希·弗洛姆;蒋重跃等译.健全的社会[M].北

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58.

上一篇:自主德育下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