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4-02-03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民众带来极大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逐渐成熟。当今已被广泛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以高效、快速等特点,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完备的输入与输出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风景园林设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满足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需求。

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多感知性:除却计算机所具备的一般性视觉感外,同时还具备我们人所用于的感知表现,主要是触、听、味、嗅、运动等方面。(2)交互性:指的是对模拟环境内的物体具有较灵活的可操作性能和控制程度,以及从模拟环境当中还可得到反馈自然的程度[1]。而存在感:指的是在模拟环境中,用户以体验者的身份存在。相对理想的模拟环境,给体验者感觉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其能促使用户,也就是体验者难以分清模拟环境的真假。(3)自主性:就是在虚拟状态下物体可依据现实世界的物理运动定律,从而达到一定运作程度。

2、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开始阶段的可操作性分析

首先,明确设计条件,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现场的基地情况、气候情况、环境情况、业主造价情况等。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列出设计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难题。其次,将收集到的文字信息输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初步的模拟和探索,让设计师在思维上对该场地形成总体认识。最后,利用GIS技术,根据现实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场地中的各个道路情况、树木情况、河流情况等,为形成设计概念提供科学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模型建构技术,对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规划。例如,在建造园林水景时,首先,设计师就必须调查选址地的水文情况,做出相关的水文调查表。其次,设计师结合其它重要因素信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将选址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属性。再次,根据区域本身的特性,利用Auto技术完成园林水景的平面图设计,接着再将其导入到3DMAX技术中,针对弯曲起伏的地形,可以对其进行线形弯曲的水体模型。

2.2设计发展阶段的主体构思工作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实现主体构想,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同时对风景园林设计方案质量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设计规范,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风景园林的设计形式。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发展阶段,设计者能够对设计场景进行比较准确的刻画,进而形成三维图像。通过对场景中的造型、特征等进行改变,不仅有利于刺激设计者的感官,同时也能够扩散设计者的思维。随着风景园林设计内容的不断拓展,其设计形式与内容逐渐呈现复合特性和复杂性,逐渐对文化、自然界等有关因素的复核关注和重视。因此,设计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不但要对物体造型本身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且要与周围的文化因素、自然环境、空间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在社会与空间环境背景下,设计风景园林。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有利于表现风景园林的设计图像与图形,展示了风景园林的多维空间,对风景园林艺术气息的呈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功能,设计师还能对场景进行控制,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互平台,设计师可以对园林中的要素模型进行及时调整或者更换,进而使其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在进行某城市展览馆建设中,把选址定在体育场北面,与繁华路口相近的坡地边。同时,政府要求建设展览馆的高度不可以超过20m。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对该场地的重要建筑物进行摘选。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模拟。依据展览馆建设的进度,把设计好的2个方案再放入带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将各个方案进行整合放置在一个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并调整,经过不同方案的对比,选择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展览馆的建设。

2.3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相关人员经常会用虚拟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像生成技术、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对园林设计进行实景建模。相关人员通过模拟真实世界,构建虚拟的园林模型,通过整合各类感官元素,形成理想中园林的虚拟场景。完善的风景园林设计应满足生态性、美观性、协调性三种前提条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园林的景观全景呈现出来,以便设计师发现和找出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逐漸完善设计方案,保证园林设计的科学合理。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动画效果能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临场感。设计师通过用户的反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用户的满意度。目前,我国浙江宁波建立了专业的数字城市虚拟仿真中心,由用户亲身体验,漫游虚拟场景,体验过后给出设计意见,虽然其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虚拟现实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应用。

3、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的未来前景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尤其是虚拟技术概念的提出,为设计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带来了革新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了设计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较,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模式的束缚,并以丰富设计的方式,将设计过程中各项数据实现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打破空间限制,全方面模拟景观园林的最终效果,帮助设计人员明确设计存在的问题,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运用技术越来越成熟,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与设计理念,突破了二维设计方式的限制,有利于帮助设计者灵活掌握设计信息,不仅提升了设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果,确保园林风景设计的合理性,对风景园林整体的设计质量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小惠.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

[2]唐洪滨.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3.

作者简介:

马松麟,杭州元成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水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具魅力的要素,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在园林景观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水景,本文针对水景的设计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

引言: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如何利用水景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所以说,分析水景的特性,明确水景的作用,了解水景的设计形式,利用水景和各种景观元素的关系,以表达设计的意图,是值得我们耗费精力、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

1.水景的设计中也要有必要的设计要求

第一,在总体上,水流设计必须与周围地形紧密结合,宜成环抱之势,以利水体循环流动。打破各自割据封闭局面,避免死水,减少垃圾堆积,减少人为动力,减少养护工作量。第二,从平面上形成各种不同块面形状、线条、排成多种丰富地理形态。如岛、半岛、港湾、河川、池塘、湿地……第三,从剖面上形成各种不同水深和剖面形状,适应不同水生植物、动物生长。这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方面。第四,从环境上要求,要有阳、有阴、半阴阳的小气候,创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第五,从地形上要求,要能够汇水,但避免污染。自然形态的水池汇水是节水重要内容,同时又节约管线。人工水池应避免外水溢入。这是二种不同地形要求,但都要符合地貌自然规律。第六,在景观上要求在造岸款式、水体大小、水流动态,内外种植、山石布置等多方面的对比统一。远眺时,视线要有深邃幽静的情调;近视时,水面要有凌波贴身的感觉。第七,在水质考虑上,以自然、生态、自净为主。以生物、物理、化学等人工手段为辅助。水质的考虑,要优于水型的设计之前,切不可把水质并归于人工的干予。第八,在水流设计上,要符合水姿设计要求,也要符合生态的循环要求。二者的统一结合,是设计的上策。例如涌泉的出水口也是补充水源口,涌泉的取水口也形成了循环水出溢水口。

2.水景在现实中的应用形式有

(一)点状空间的水景设计:点状空间一般可布置在居住区的楼间绿地,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向心的、内聚的空间特性。水景形式可采用涌泉、小型喷泉或者结合小型的雕塑作水景。整个水景的气氛不可过于喧闹,水面周围一般配以常绿的耐修剪的绿篱,修剪整齐以与人工水池相配,不采用落叶植物以免污染水面。(二)线状空间的水景设计:线状空间的水景形式一般采用自然河体、人工溪涧。利用水体的联系作用,各种不同要素都可以依水而建,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由于线状空间的水面可起到系点的作用,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的要素可以统一在水面的基底之上。线状水面可根据不同空间采取多种分隔手段,小的水面可采用水陆相互萦回的方法,造成引人入胜和无穷无尽的幻觉。相对集中的小块水面,则可以形成多个小局部的中心,使得空间丰富并富于变化。在线状空间的水景设计中,可灵活运用汀步。由于线状空间的水深有不同的变化,可根据水深的不同种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群落可以以蓮、睡莲、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为主。挺水植物群落通常可由芦苇、香蒲、水葱、荸荠等水生植物组成。(三)面状空间的水景设计:面状空间的水景可布置在中心绿地或外围公共绿地。按“大空间宜分,小空间宜聚”的原则,大的水面可用岛屿、桥堤、建筑、垂柳等不同构成要素进行空间的分隔,利用透视线的变化,来加强水面的宽阔和深远,形成一派壮丽的水面。根据水面体量大小,水边建筑可采用单体的亭榭、桥,也可采用组合的亭桥、廊桥等。桥可有汀步、梁桥、拱桥、平桥、曲桥、折桥、浮桥和吊桥等多种形式。这些桥在长堤游览线上起着点景休息作用,在远观上打破横堤水平线构图,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的作用,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

3.在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城市广场的水景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中国国内的城市化进程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显得更加迅猛,在这样一个时期,设计师们常常是疲于奔命而无法对设计对象做深入的思考,或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其设计有悖于城市广场的建设初衷,同时给城市广场中的水景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大都在采用借鉴的原则,国外及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喷泉、大水体来形成壮观美丽的水景。由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城市建设,造成新的城市化进程过快,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顾自身的条件,争着去模仿这种很体面的景观,结果出现了一些城市水景景观雷同,甚至某些城市不顾城市历史背景,不顾城市的整体风貌,一味模仿欧式广场,使得广场水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水景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年,西南地区的干旱情况导致寸草难生。如果说西南地区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东部地区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东部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水体的防渗处理是水景设计的软肋之一,目前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也会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与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水景设计中欠缺再现水生植物群落系统是一大缺陷,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岸等,造成了水生植物难以再在水景中得到应用或难以形成群落结构,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由于大面积开发河湖的原始地貌,大面积的亲水、赏水等人类活动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原本脆弱的湖河天然生态系统,造成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大。

为此设计师就要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一营造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体景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考虑雨水的利用。尊重和利用原有水系,并将区域内的雨水收集处理应用到水体景观中,减少水体景观的投资利润。第二,合理改造现有水景结构布局,针对现在水体景观中存在的水源下渗、资源浪费的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水景系统,随弯则弯,以适应水体生物的生长,保持生态平衡,尽可能保持原有湖泊面貌,保护原本就很脆弱的湖河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结束语

针对现在水体景观中存在的水源下渗、资源浪费的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水景系统,随弯则弯,以适应水体生物的生长,保持生态平衡,尽可能保持原有湖泊面貌,保护原本就很脆弱的湖河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水景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地质特征,气候条件,降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情况。特别是在严重缺水的西南地区,不可盲目的营造景观的美丽,要多考虑民生,设计水景的同时要考虑排水、水的流动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邢绵富.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

[2] 刘名巍.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1(18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633199005056477)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由于其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 而具有了很强的可塑性。通常情况下, 水的形态是由其容器的形状决定, 一定体积的水在不同的物体的控制下, 所占据的空间、呈现的体积、形成的形状各不相同。水的运动状态也即静即动, 经过艺术加工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情感。人们通过对水体的设计规划赋予其各种的形式, 产生了艺术化的水景。

2 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本身是大自然的产物, 而水景的设计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将自然性的水美再现于人工的环境中。在水景设计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 要遵循水的生态属性。

水是生命之源, 其本身是个生态系统。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水的生态属性, 发挥其自我调节、净化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形成系统, 使其具有连续性与流动性。否则会适得其反。

其次, 要研究水的动态。

常见的动态水景多以模仿自然环境中的水态为基础。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以人的创造性为基础将水的动态进行了综合运用与扩展, 出现了各式各样运动形态, 动态水景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例如Bellagio饭店前的音乐喷泉。

最后, 要领会水的“情”与“意”。

“水”作为一种自然物, 经过人的理解将其拟人化, 赋予伦理道德或哲理韵味, 从而产生情与意。静态的水平静幽深, 给人以温润、平和与凝重之感;而动态的水往往活泼流畅、变化丰富, 给人以明朗、畅快之感。在水景设计中, 就需要对其进行观察与揣摩, 由此拓展意境, 别出心裁。

3 水景设计的艺术手法

水景的设计不能仅仅限于水的原始美, 而要运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产生更为多样奇妙的美的形式。而对艺术手法的运用,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形的运用

水的可塑性极高。在水景设计中, 可以通过对景物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规划, 产生不同的造型, 使其效果变化丰富, 姿态多样。 (图1)

3.2 声的运用

水本来是无声的, 但随其不同的运动状态及周围环境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声响, 给人以多方位的感官享受。在水景设计中, 除了模仿与利用自然水声之外, 还可以利用各种人造声音配合水的形态, 形成多样的设计效果, 使其形声并茂, 增强意境。

3.3 影的运用

水面波光粼粼, 可以形成反射。在水景设计中, 往往利用水面的倒影为借景, 扩大视觉空间, 增强景物层次。在水面上产生的倒影, 往往浮游洒脱、缥缈神秘, 以此通过虚实对比, 营造朦胧虚幻的美感。 (图2)

3.4 色的运用

水本来是无色的, 但由于水质的不同, 在光线照射后给人的色彩感觉也不相同。在水景设计中, 除利用水体的自然颜色外, 还可以通过加工赋予水体丰富的色彩。

其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 在水体中添加色料;二是, 在水体中设置彩灯;三是, 在水体底面设有彩色池底画。比较而言, 设置彩灯的效果相对丰富, 除彩灯的位置与颜色比较自由灵活外, 还增加水景的夜视效果, 丰富视觉感受。 (图3)

4 水景设计的小品运用

在水景中, 除了对形、色、声、光的综合运用外, 各种景观小品的安置和规划也对水景的设计产生十分重要, 其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4.1 假山岩石的摆放

水在自然中与山石关系最为密切。我国传统的园林水景艺术就是采用山水园, 以一池三山、山水相依为基本规律。而在水景中叠放山石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 有助于分割空间, 增加层次感。

4.2 周边建筑的构建

在传统的水景中桥、廊、亭、榭等建筑小品也必不可少。其多环水而建, 体现出一种原始的自然情趣, 使位于其中的观者产生置于水中的感受。

4.3 雕塑的设置

在水景设计中, 雕塑的运用也颇为常见。在实际的设计中, 往往采用与景观主题相适应的雕塑来增强水景效果, 扩展水景的内容与意境, 渲染艺术氛围。

4.4 植物的添加

为保持水体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 在水景设计中也常常添加植物进行辅助。而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的不同, 主要分为:挺水植物、俯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在具体的设计中, 通过巧妙的运用将植物与水体相结合, 形成远近、高低、疏密有致的空间关系。

水景景观有静态的, 也有动态的;有永恒的, 也有临时的, 其形式灵活自由, 已经成为现代空间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其还可以柔化环境、净化空气、消除噪音;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与向往, 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与情感, 使观者处于一种温馨轻松、自由畅快的环境之中。

摘要:水景景观是在水的可塑性基础之上, 通过对形、声、光、色的艺术运用和对水景小品的综合规划, 创造性的赋予水美的形态。以此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增添生机、净化环境。水景还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与联想, 给人带来舒适温馨的感受, 缓解压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景景观,生态理念,小品

参考文献

[1] 吴军, 黄诗敏, 等.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6.

[2] 刘阳, 张泉.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7, 6.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作用

1.1 丰富园林景观

水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多种多样的水生植物经过合理的布局, 与湖水遥相辉映, 叶随水移, 形成了一幅美妙的园林山水画, 强化了园林的景观功能和景观效果, 增强了园林水景的魅力。

1.2 改善水景水质

水生植物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生植物在池塘中就好比是一个水质处理厂, 它有截污和过滤的功能, 从而保护生态平衡, 维持良好的水质[2]。水生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大量的养分, 如氮、磷物质。。随着植物的收割, 带走水体中大量的养分, 减少了氮、磷物质在水下的积聚, 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同时, 大量的水生植物还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有利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1.3 具有经济价值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 还有很好的经济价值。芦苇既可以用于纺织还可以替代木材用于造纸,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荷花的根茎 (藕) 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吃的菜, 它既可以当作蔬菜, 还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利用。

2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种的多样性不足

从古至今, 中国园林水景中的水生植物种类比较少, 主要局限于莲花、浮萍和睡莲等常见的植物, 其实这些只是水生植物种类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此外, 许多学者对水生植物资源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也是局限于资源分布方面。对于水生植物的品种开发方面研究不足, 由于这方面的因素使园林水景植物稀少, 应用不是特别的广泛, 品种单一, 缺乏足够的种源[3]。

2.2 配置应用方式不当

水生植物配置应用方式不当, 主要表现在我国园林水景的形式大多为池中荷花、岸边柳树的搭配形式, 形式比较单一, 不能为观赏者提供感官较为强烈的园林美景图。在自然湿地中, 没有合理地配置植物的资源, 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植物的习性也不太了解, 导致观赏的时间比较短, 景观单调与乏味。此外, 园林水景中片面地追求多样性, 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美和植物的推广。

2.3 植物配置略显单调

在池塘中, 许多园林都是大量种植荷花, 整体效果单调, 所以应该与其他水生植物配合, 岸边与水景的植物相协调, 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景观图[4]。此外, 不能忽视引种地区的小环境。由于城市的发展, 在城市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小气候环境, 每个小气候的温度和湿度所适合的水生植物也有所不同。

2.4 生态问题研究不够

水生植物具有一种净化水质的功能, 在新建立的池塘中, 通过这种净化作用, 可以间接地为人们提供一种景观水体的新模式。但水生植物也存在一种弊端, 那就是生物侵害问题。有的植物繁殖能力旺盛, 超过设计范围后就会在池塘空间中迅速扩张, 掩盖了其他水生植物, 形成单一的色调, 破坏了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破坏景观的效果。

3 园林水景中运用水生植物的措施

3.1 丰富水景中的植物种类

想要丰富水景的观赏效果, 就必须增加植物的种类。首先, 可以运用新技术去培养新品种。现在, 我国的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新品种的开发, 且卓有成效。其次, 可以应用野生的植物资源, 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存活率高、繁殖能力强, 可以让市民观赏到野生植物之美, 在水景色也可以加入一些野生动物, 让其在池塘里繁衍、栖息。

3.2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 设计师多分地追求美学艺术, 引进一些华而不实的物种, 却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建立, 如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虽然不具有美学效果, 但可以净化污水, 美化环境, 延长水景的观赏时间, 尤其是沉水植物可以消耗掉水内的养分, 使藻类植物因缺少养分而死亡。虽然漂浮和沉水植物在生态环境的作用较大, 但其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很少[5]。如果忽视了他们的作用, 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迅速的繁殖, 侵害原有的水生植物, 加剧水质恶化。

3.3 灵活运用配置方式

在陆生植物的造景过程中, 往往追求的是春花秋叶、夏阴冬枝的场景。所以水生植物也要根据季节的不同, 去合理地搭配, 从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根据水位情况, 形成植物群落带, 各个物种之间有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有前有后。把植物色彩和形韵发挥的淋漓尽致, 与环境相协调, 创造出自然水景的美;同时, 在搭配的过程中, 可以突出花色效果, 如蓝色的凤眼莲、绿色的荷花和红色的芡实等, 形成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香味的水生植物, 让人们领略到阵阵的花香, 沁人心脾[6]。最后, 可以摆设一些具有独特花型和叶型的植物, 如香蒲、水莎草等。

4 结语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水生植物造景, 可以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形成一个优美的生态景观系统, 丰富了园林的层次, 加深了园林的意境。

摘要:水生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美化园林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对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作用, 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运用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水生植物,园林水景,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 柳骅, 夏宜平.水生植物造景[J].中国园林, 2003, 19 (3) :59-62.

[3] 赵家荣.水生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4] 李红艳, 周为.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 2004, 20 (10) :37-39.

[5] 赵世伟, 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重要性;原则;手法;类型;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是衡量现代城市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更是将自然与设计更好地贴合,以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水景的设计和施工中,美观、可靠、安全、经济、环保的问题均应重视,这样才能造出合符时代要求的水景。

一、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重要性

水景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占有重要地位。

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水景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

1、统一协调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

2、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

3、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景观的手法

首先,找出原型,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

其次,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要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

最后,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四、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类型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水景景观。

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

2、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還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

3、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有效要对落水口位置的石头实施卷边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生植物在水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应当加强对水生植物的开发性研究。当前国内相关单位及个人虽然已经对水生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仍然多集中在资源分布、分类研究上,而对水生植物研发力度不够。同时,应当注意水生植物配置中的平衡性,坚决避免只求短时间的观赏价值、不讲艺术性的理念左右水景设计行为,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均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观赏性植物的种植与养护,不同的水生植物生活在同一个水体之中,群体数量可能会不断的扩大,若不加以适当控制,必然会导致营养、光照难以维持正常生长。

2、应当避免出现水生植物混乱现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植物的适应性非常的强,而且在不同水域其生活型也不相同。比如,竹叶眼子菜和矮慈姑等,均属于沉水植物,但实践中也可在湿土中生存。同时,要注意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品种选择,养分含量高、肥力强的土壤中,可栽种一些喜肥性植物,而较为贫瘠或沙化非常严重的土壤中,应以耐旱性植物为宜。静水环境中以浮叶和浮水植物为主,而流水环境中则要以挺水类植物为最佳选择。

3、不同区域环境下,选择的植物及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特别是人工湿地营造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乡土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能力,对当地的气候、温度、土壤以及光照条件比较适应,因此成活率比较高,也便于日常管理。在园林水景设计过程中,对较为新奇的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应用时,应当参考其所属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配置,以免盲目配置导致难见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造瀑布,人造溪涧,造型喷泉,旱地喷泉等水景设施在城市广场、公园、厂区、居住小区落成。水景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园林水景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水、水生植物的特性,弄清楚水与水景景观之间的内在关系。水景景观设计在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带有巧妙借用之特点,可将自然与设计完美契合在一起,体现了回归自然理念。

参考文献:

【1】喻浩文.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和灌溉的若干情况及节水节能问题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2】张海君.如何看待园林水景设计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4).

【3】唐渝青.对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西建筑,20l0(18).

【4】蔡小红.谈谈园林中水景的设计和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

【5】王蒙.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J].中国电子商务,2009(09).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着眼于公共绿地中的城市公园,对城市公园的形式美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搜集,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总结,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应用为主线,探讨城市公园的建设原则,进而深刻分析园林设计中应用的形式美。从形式美规律的思考出发,分析河南郑州碧源月湖公园的形式美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替代了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在灰色城市空间里,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建设的好坏、美丑影响着人们游园的心情和幸福感。城市居民审美水平随着其文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提升,城市绿地景观代表着城市的艺术美、环境美、形式美,是城市整体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因此,对城市公园呈现给大众的形式美的研究必不可少。

一、国内外城市公园研究现状

英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其因强大的经济基础成为世界上休闲文化旅游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的造园家布朗追求自然美,善于营造广阔的大草坪、起伏的地形、蜿蜒的河流以及点状分布的丛生树木,公园与大自然没有明显界限。这种自然式公园风靡一时,使英国自然风景园林进入了鼎盛时期。

美国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则集中于无人接触的大自然中,于是有了大峡谷、黄石公园等这些自然主题公园。而在哈佛革命以后,景观设计师逐渐开始追求自然景观的形式美,开始追求简单的结构、自然的布局和各种设计手段,“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形式语言出现。

德国的景观设计是综合的且有高度的。如彼得·拉茨的设计从整体出发把握方向,尽可能在现状基础上利用已有要素不断体现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他设计的园林是生态的,又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1]。

纵观世界园林发展史,西方园林一直强调的“视觉上的宏观形式美”,将逐渐被“以人为本的亲切感,自然的身心感受”取代[2],我国设计师应该在借鉴西方园林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差别,打破传统形式,创造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形式美。

二、城市公园建设原则

(一)立足现状,整合设计

在基于城市周边用地的利用改造时,尤其是在改造成城市公园用地时,要熟悉场地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中的美感元素[3],然后利用场地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并融入新的景观要素,使之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具有时代感。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在城市用地的利用改造中,第一个层面要以可持续利用为导向,寻找人与自然风光的和谐,追求可持续的城市景观。第二个层面,也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是“绿水青山”,创新是“金山银山”[4]。

(三)生态原则

在保证场地原有的良好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时注意就地取材,保持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5]。合理设计生态工程,打造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公园[6]。

三、碧源月湖公园建设概况

(一)碧源月湖公园建设现状

碧源月湖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占地约17.5公顷,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商业、美化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于一体的典型城市公园。碧源月湖公园被称为郑州惠济中央公园,是可以与亲朋好友、老幼爱宠共度欢乐时光的空间。

(二)功能分区

公园共被分为五大功能区(图1)。

第一,喷泉观赏区:区域围绕月牙状的月湖展开,沿湖布置着分级的台阶座椅,为人们观赏音乐喷泉提供了广阔的场地。

第二,运动健身区:两个篮球场分布于月湖西北角,其大小尺度掌握适当,服务于周边居民。

第三,交流活动区:广阔的入口随园路的弧度采用流线型的铺装样式,简单而有韵味,体现出城市公园的现代美。

第四,阳光草坪区:公园南侧起伏的地形,营造了自然式草坪景观。

第五,儿童玩乐区:利用月湖整体地形,结合儿童天性进行设计,儿童沙坑以及玩耍区都采用圆形或曲线形的形式。

(三)整体布局

碧源月湖公园整体布局形式与内容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构图体现了点与面、疏与密的对比,形态上体现实与虚结合。其功能上是人的承载体,形式上又是生活载体,精神享受与物质享受同在,从而给园林景观带来生命力。

四、碧源月湖公园的形式美

园林景观形式美是人类在探索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7]。针对形式美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笔者尝试以自然、生活的体验,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美来反映时代精神和张扬的个性[8]。如碧源月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月亮形状的喷泉净水面,其功能的发挥与形态的简化恰到好处。设计形式美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比与调和、主从与重点、韵律与节奏、均衡与对称、比例与尺度、联想与意境六个方面。

(一)对比与调和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常用形体、空间、数量、动静、主次、色彩、虚实、质地等差异对比,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对比关系主要通过形状、形态、位置、色调、数量等多方面的对立来达到和谐统一[9]。

植物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但可以美化、绿化环境,更能烘托主景。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分为三点:第一,形态各样的植物品种布置可满足风景园林的构图要求;第二,植物可以丰富和完善园林内部的构景,以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第三,植物可以协调园林的空间配色,在变化中求统一[10]。

(二)主从与重点

在园林设计中,主从分明是重要原则之一。设计的重点一般作为园林中的主景,占据园林中的核心位置,突出主题。从景则如同红花旁边的绿叶作为陪衬。园林景觀设计中常见的突出主从与重点的方法有向心力处理、至高点处理、轴线端点处理以及体量、色彩、造型等形式强化处理等各种方法。

水景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11]。在整个园林设计布局中,月湖位于公园中心位置,是公园的灵魂。月湖的音乐喷泉更是人气最高的观赏点,喷泉活动区成为公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等与人或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比例与尺度的把握应用在园林设计中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一般具有分散性,将亭点缀或穿插于其中能起到连接作用,点状重复分布,形成节奏,使景观疏密有序,同时起到协调比例的作用。亭用于节点处,可作为参照避免节点在某空间内过大或者过小,平衡节点的尺度与比例。

(四)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就是园林设计中某一要素有规律地重复和变化,把形状大小不一的空间通过一定的关系有规律地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有节奏的韵律美[12]。

廊作为重要的园林建筑之一,其线性的多变形式将各个景点联系起来的同时又能起到分隔空间、创造空间的作用,重复使用可形成独特的节奏与韵律。碧源月湖公园廊桥在分割水面的同时连接了运动区与儿童区两个空间,多处使用此形式,形成一定节奏感。

(五)均衡与对称

均衡对称的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构图中有平稳、安定、整齐的美感,但在构图中也要避免绝对对称而产生的单调感,增加一些不对称因素能给构图增加生动的美感。

园林中植物种植手法有多种,如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等手法,与形式美法则中的均衡原则不谋而合。在园林设计中,利用不同的种植手法,能够形成强烈的层次感,形成富有形式美的节奏与韵律[13]。碧源月湖公园入口处左右两边对植两排银杏,中间则是一体量庞大的矩形喷泉,位于对称轴线上,将入口的开阔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联想与意境

联想是思维上的延伸,由事物引领思维延伸到另外的事物上;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14]。联想与意境运用得当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山水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园林中的山水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能以此满足观赏者的精神寄托。碧源月湖公园四周到处可见起伏的微地形,中心位置是一月亮状的净水面,呈群山绕水的布局,尤其阴雨天气,云雾缭绕,更如仙境一般。

五、结语

风景园林形式美的营造,并不能局限于形式,应该在对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审美需求,由形式美升华为人们能感知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2.

[2]杨寒迪,李圆圆,张建林.重庆西山坪农业公园节约型景观规划设计调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8(11):175-184.

[3]李玲.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17):76-77.

[4]许俊.基于地域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8.

[5]俞孔坚,文爱平.俞孔坚:生态兴则国家兴[J].北京规划建设,2018(1):184-189.

[6]CIRIA.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best practice manual[R].Lond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2001.

[7]汪卉.基于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5(12):133.

[8]胡小风.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9]彭文华.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10]胡先祥.多样统一原则与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2008(8):30.

[1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3.

[12]马略.视觉形式美在中西方园林景观中的有效利用[J].现代园艺,2019(3):130-132.

[13]叶可陌,胡楠,李雄.基于形式美法则的石家庄龙泉湖公园植物空间意象规划[J].工业建筑,2018(8):213-217.

[14]李静,黄华明.现代园林景观空间中视觉形式美的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2):18448-18450.

作者简介:

贾春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遗产保護。

康兴燕,吉林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与理论。

上一篇:现代室内设计理念论文范文下一篇:园林植物艺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