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

2024-07-22

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体育营销作为营销方式的一种, 它最早提出“体育营销”概念是1978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 众所周知, 真正标志着体育营销在现代营销中的实际运用的例子是美国商人尤博罗史在洛杉矶的奥运会上, 第一次推出的“Olympic Partner Programme, The (TOP) “计划。本文在吸取众多学者观点的前提下, 作者将体育营销的内涵概述为:体育营销是将企业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地整合, 是一种需要持续参与的商业活动, 因此, 体育营销具有文化性、商业性、公信力和持续性。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极大促进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快速成长。

2 运动品牌体育营销困境分析

2.1 体育营销着重短期目标, 缺少中长期战略计划

很多运动品牌企业在体育营销运作流程存在“虎头蛇尾”现象,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重短期投资、短期收益, 不为长远的企业运动品牌的发展考虑, 相比其他的营销方式, 体育营销更需要长期投资, 因而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短期内见效慢, 回收成本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因此,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只想作中短期投资, 及时回收成本, 达到受益的目的。

2.2 体育营销的品牌宣传方式单一化, 缺少形式多样的营销方式

体育营销是企业提升运动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在效企业经营手段, 企业的运动品牌可以通过体育赛事引起观众对其品牌的高度关注, 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而我国的运动品牌策略主要是一、体育赞助, 体育赞助是企业进行体育营销活动最常用的一种营销手段;二、明星代言;三、设置专卖店;四、电视媒体宣传等这些常规的营销策略。在宣传上谈不上体育营销战略的创新, 上述几种营销策略只是当今营销战略中最常用的方法。

2.3 体育营销的运动品牌定位不清晰, 没有一个精确的市场定位

当今我国的运动品牌在市场定位方面只是泛泛而谈, 并没有意识到品牌定位的重要性, 所以企业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市场定位, 例如安踏运动品牌在市场定位方面缺少一个精确的市场目标。运动品牌的建立与运营都要以当前的市场行情为依托, 对运动品牌进行一个全面的SWOT分析。

3 运动品牌体育营销的策略分析

3.1 体育营销与企业运动品牌的定位要协调一致

体育营销作为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仅是运动品牌建立和发展的推动力, 而非品牌建立的根源力, 所以企业里德营销工作的开展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协调一致。这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体育营销品牌追求成本领先的发展模式来说, 高投入的体育营销战略会给企业长期进行品牌战略发展带来巨大的资金投入, 从而使企业在财力上不堪重负。

3.2 运动品牌要与企业体育营销文化保持相一致

运动品牌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建立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企业寻求一种自身运动品牌价值与消费者需求的心理共性, 体育的文化营销与运动品牌相契合, 表现在具体的体育营销策略实施的过程中, 这就要求企业赞助的体育赛事或体育明星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关注群体等都要与运动品牌相符合, 企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体育营销策战略和营销模式, 并不是要大量的投资在品牌运作方面。

结束语

体育营销策略作为运动品牌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营销作为一种成熟的经营模式, 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企业运动品牌的促销活动, 而是站在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高度, 将体育营销与企业品牌文化、企业营销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运动品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体育营销优势, 进一步丰富企业的体育营销策略, 最大化地利用企业体育营销资源,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摘要:体育运动品牌与市场营销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体育营销为市场营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从体育营销学在我国产生后, 我国运用体育营销策略在运动品牌的建立和传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为我国的运动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但随着我国运动品牌的日益增多, 进而使运动品牌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状态, 很多企业在体育营销策略的实施中出现了“营销近视症”等问题, 本论文通过介绍我国现在的运动品牌体育营销的案例及相关概念, 分析国内运动品牌体育营销策略实施中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可实施方案。

关键词:运动品牌,体育营销,营销战略,品牌定位

参考文献

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现阶段我国汽车营销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汽车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我国汽车营销创新与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营销;汽车发展;对策研究

一、目前我国汽车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理念存在问题。营销学是从西方传来的,虽然在国内已经有了发展,但毕竟是舶来品,所以,目前我国汽车营销理念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思维和文化的问题,思维方面主要是国内还没有将汽车营销的全部概念给接收,很多企业仅仅停留在销售这一概念上面,从外部来看,容易将汽车营销和其他销售混淆,甚至认为没有什么区别。

(二)汽车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1)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营销队伍是贯彻营销理念、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是联结消费者与销售企业的桥梁,因此营销队伍的素质高低对于汽车的销售影响很大。(2)汽车4S店太盲进。集整车、零部件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四位一体的4S专卖店运营成本高,专卖店为客户提供维修和其他服务的费用也很高。迅速扩张起来的专卖店潜在的危险是一旦市场放开,高额的成本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3)汽车交易市场的跟风建设屡见不鲜。汽车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已经存在数年的汽车销售模式,因其营业面积较大、销售品牌齐全、市场内部竞争激烈,消费者可以在汽车交易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价格实惠。同时汽车交易市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办理各种手续较为简便,装饰配件等可以一次购置齐全,但跟风建设也接踵而来。

(三)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1)标准和法规体系不完善。为发展国内汽车工业,政府及相关的部门出台了各项法规政策来推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但相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汽车售后服务的发展明显滞后,长期以来,汽车售后服务业并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2)售后服务意识落后。在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自身的服务意识是相对落后的,国外售后服务的立足点是提高保质期,保证正常使用期,推行“保姆式”售后服务,而我国的售后服务的口号是:“坏了保证修理”,许多工作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是想方设法解决疑难问题,而是诱导顾客更换不必要换的零配件,从而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成本。(3)不重视信息反馈。目前流行的汽车销售方式是4S专卖店,也就是集“整车销售”、“零部件供给”、“修理”、“信息反馈”四大功能。在技术上,4S店天天都要接待用户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索赔等等,这些信息对改进产品具有极大的价值。虽然现在的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也知道收集顾客的信息反馈,但顾客的反馈信息最终并未得到满足回应或解决。

二、对我国汽车营销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关于营销理念存在问题相关对策研究。首先,思想上去掉浮躁,坚持执著、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方针;其次,永远把为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方针;最后,关注细节,为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建立一个工作标准,以此标准做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工作方针。

汽车营销理念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的每一处细微变化,建立一套市场信息收集的工作机制及实施标准。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和本公司的实力,确立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市场营销策略。

统一本公司所有市场营销人员的市场营销理念,与本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一起讨论市场营销策略,只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通过予以执行。 必须向公司所有员工灌输“为客户服务”的企业经营理念,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直接为客户服务,公司的其他部门通过为销售部、售后服务部服务间接为客户服务。

永远不要迷信广告的宣传作用,在广告投入上如果无法预知广告的投放效果坚决不予投入,产品的品牌形象主要还是靠产品的质量、差异性、服务与企业的信誉来树立的。

(二)针对现有汽车销售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1)要有针对市场发展的政策指导和宏观控制。(2)整合政府部门职责。(3)以过去的成功为依据,以现在的市场为导向,确定未来的行动计划,制定有效的产品销售战略。(4)新“汽车产业政策”和“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无疑对规范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清晰的销售体系指导思路,是国家对销售市场实现调控的有效手段。

(三)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1) 规范服务标准。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型号林林总总,种类繁多,加之售后服务本身也有很多种类,造成了汽车售后服务方式方法千差万别,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2)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科技的发展也不断进深入,顺理成章的各汽车4S店或汽车二级维修企业也都相应的配置了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设备和工具,尤其针对品牌车型检验的专用电脑检测设备也都逐渐引进。但是国内汽车售后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对汽车新技术的把握以及先进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都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3)严格控制零部件的质量和成本。在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上,由于目前中国的零配件供给市场日趋活跃,尤其是修理、更换配件方面,主要流通着“进口产品”、包括合资企业生产的“国产品”及“仿制品”。在产品质量方面,“仿制品”零配件的价格和费用虽低,但是供给的配件质量较差,实际上是高价供给源,因此产品质量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包括产品本身是不是符合企业的要求之外,其耐用性,废品率等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1] 栾志强,陈红华.汽车营销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戚叔林.汽车市场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国际市场为企业开拓了另一片市场领域,企业进行国际营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企业进行国际营销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是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原因、当前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现状以及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策略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企业 国际营销

1、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原因

1.1 国内市场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然而海外市场的开拓,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无疑就是为企业创造出了前景良好的市场领域。这样企业就能够有机会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有效地解决了产品过剩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1.2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尽管一个企业每年的出口贸易量在全国出口额中所占份额非常有限,但是很多企业都实施国际营销,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这样就对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 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健全,人才匮乏,倘若实施国际营销,就可以与国际优秀企业进行交流,借鉴这些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同时广纳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现状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国际市场为企业开拓了另一片市场领域,企业进行国际营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很多企业为了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纷纷实行国际营销,当前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发展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企业营销观念落后

与国内市场相比较,国际市场需要更高的市场门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从而在实施国际营销开拓市场时,往往会通过一家代理商或者渠道商进行,很少涉及有终端客户的营销行为。由于国际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若营销理念得不到更新,就会加大企业的营销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2.2 企业品牌营销不突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企业的出口额迅速增加。然而,从企业出口产品来分析,多为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很少重视品牌营销。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中具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然而,当前我国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很低,在国际市场中很难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无法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造成我国企业品牌缺失的原因主要为:一是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二是我国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由于企业核心技术缺失,多是以赚取微薄加工费为主。

2.3 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纵观当前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够享受到政策扶持仅限于资金充足、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度严重不足,从而就使得信息、协调、咨询等方面无法得到政府的支持。再加上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难度更高,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由于中小企业综合实力有限,单凭自身的力量很难达到这些要求,这样就加大了国际营销的难度。

2.4 企业管理不健全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制度不健全,很难吸纳到优秀人才。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作为企业重要战略资源,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由于企业管理不健全,造成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不强。

3、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策略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国际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时,应采取以下策略:

3.1 产品策略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个重点就是产品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所以,实施产品策略是企业在国际营销中保持竞争力的一项重点。从而就需要企业对国际市场进行认真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性、购买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营销。

3.2 价格策略

在国际营销中,价格是一项重要的手段。价格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销售以及企业的利润。由于定价呈现出双方双向的特点,不仅要考虑产品成本,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接受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市场供求和价值规律,而竞争状况、消费心理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价格。因此,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时,对于产品价格的制定,成本是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同时要考虑供求关系,若供大于求时,可以适当降低产品价格,若供小于求时,可以增加产品价格。此外,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给产品定价以及保持价格不变的基础之上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3 人才策略

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竞争力普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匮乏,人才的创新能力不高,从而就需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不仅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而且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努力培养出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

3.4 品牌策略

众所周知,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个重要取向。一直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往往以产品代加工为主,凭借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为主,但是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从而就需要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重视知识产品的保护,改变过去的“中国制造”向着“中国创造”方向发展,切实提高我国产品的核心技术,以便促进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国外市场为我国企业开拓出了一片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如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是重点,本文就基于当前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了企业要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人才策略以及品牌策略着手,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 雯.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3).

[2] 刘振华.略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17).

[3] 杨春方.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因素[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04).

[4] 马明宇.适合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六种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3).

作者简介:

刘 孜 1985年3月出生,男,山东人,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主任科员,本科,国际市场营销。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秦皇岛市 066004)

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国已成为一个汽车消费大国,培育健康有序的汽车市场,提升汽车行业服务品质已经显得刻不容缓。文章在分析我国汽车营销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汽车营销模式的比较和对未来汽车营销形式发展的预测,提出了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汽车营销;营销模式;对策

一、我国汽车营销的发展阶段

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分配阶段(1979年以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1979-1991年),市场经济阶段(1992年至今)。在计划分配阶段,产品严格按计划分配,物资机电部门统一销售,汽车生产部门不直接销售汽车。当时的销售主体、销售品种、销售方式、销售价格、消费主体都是单一的,市场呈卖方市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国家计划逐年下降,汽车自由市场基本形成,市场开始起决定作用。这一段时期,尽管汽车市场有起有落,但总体还是以卖方市场为主,汽车销售成为高利润行业。汽车销售渠道以物资机电部门和汽车工业销售部门为代表的国有汽车销售体系为主,同时以整车厂为主建立的自销体系逐渐壮大,营销方式以店铺营销和人员推销为主。在市场经济阶段,市场机制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个时期,汽车销售部门形成大、中、小规模并行,厂商、物资部门、中国汽车销售系统和汽车交易市场并举,国有、集体、个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汽车营销方式以代理制、汽车有形市场和四位一体的专卖店为主,同时出现了分期付款销售、租赁、汽车超市、因特网销售等多种销售形式。汽车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对汽车经销商服务意识要求更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汽车产品的产销量不断增加,外国汽车的进口量也在不断攀升,中国的汽车市场也不断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汽车营销模式主要是特许经营的专卖店、普通经销商、有形的汽车市场。

特许经营的专卖店,是目前汽车厂家积极推行的主要营销模式,经营、销售和服务都较规范,新建的大多为3S或4S店。4S是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于一体的汽车销售模式。其营销队伍素质较高,表现为:文化水平较高、接待礼仪规范、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标识醒目、讲究外在形象的塑造等。对于4S店,生产厂家除了考虑当前销量外,还希望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谋求更长久广阔的前景。

普通经销商,通常是多品牌销售,对他们而言,不存在“现在的营销模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但一般普通经销商并非是目前汽车交易的主流模式。

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近几年有不小进步,一是不少市场坚持“管理者不经营、经营者不管理”,管理者主要为入驻的经销商服务,为消费者方便购车提供服务;二是外国汽车公司越来越关注我国有影响的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高层来我国市场进行考察;三是市场与厂家有了进一步沟通,不仅市场创造条件欢迎特许经营的专卖店进来,而且不少厂家也改变了原先态度,同意特许专卖店进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市场的认识。

独立经销商和分散的个性化销售也在悄然兴起。汽车经销商中,一批私人、私营、股份制的商家迅速崛起,有的私营或股份制汽车企业或企业集团被多个汽车厂家所看好,成为多个品牌的特许专营,他们正在成为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三、与国际汽车营销模式的比较

(一)汽车销售通路比较

生产商要把产品运到消费者手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营销中介机构,即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通路,或利用其它共同的销售通路。代理制销售通路是当今世界汽车行业销售的基础,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日渐完善的国际通行的销售通路。所谓代理,是指企业委托国内外商人销售商品或完成其它作为,其中委托方称为代理商,代理商是生产商在各地选择有一定实力的经销商为其销售代理。生产商与代理商既独立又依赖。代理商与厂商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且在销售新车方面均具有排它性,因而代理商比独立经销商更能为厂家进行长期投资,维持厂家的长远利益。同时,相对独立经销商而言,生产企业对代理商更容易控制,代理商的进货通路,销售区域以及代理佣金支付方式等,都在合同中明文规定,再者经销商一般不负责售后服务,而代理商同时代理售后服务工作。因此,对生产厂家来说,采用代理制方式销售产品比采用经销商方式更符合企业的长远目标。

(二)汽车营销体制比较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是通过企业的营销体系来实现的。在当今世界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各大汽车公司都建立了自己强大的营销体系。尽管各大汽车公司的营销体系各有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大汽车公司的营销体制已趋于成熟,并具有许多共性,正是这些共有的特性,奠定了当代国际通行的汽车营销体制的基本模式。汽车的销售体制有产销合一,产销分离和产销结合3种体制,这3种体制各有优势,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选择的体制也有所不同。目前,产销结合是国际上通行的营销体制,是西方汽车公司发展的主流。

四、汽车营销形式的未来趋势

(一)网上车市与有形市场相结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网上车市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方式。通过网上车市,人们可实现“个性化、便利化、高效化”购车;同时商家也可节省不少的开支。

网上车市可以使人们通过互联网了解汽车的每一个部位,进行同价位车型各项数据的比较,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和用途、喜好确定车型。如确定购买后,可联系经销商在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实地看车,这种方式对于减少场地占用、提高效率的意义十分明显。

(二)汽车经销场所应具备“一站式”服务功能

竞争的加劇要求服务品质的提升,汽车和所有的消费品一样,必须考虑人们的消费习惯。经营汽车的场所应品牌众多,便于消费者“货比三家”,展示和销售兼备,检测、信息发布与交流等配套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场所还需融入汽车文化、汽车科普教育,并引入汽车旅游、娱乐,使汽车在实用性上增添更多的现代气息。

(三)“以消费者满意度为中心”将成为主流服务理念

购买汽车的是消费者,汽车营销企业需要面对的是消费者,企业的盈利点正在从车延伸到人,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营销企业不仅应该研究消费者的兴趣、爱好,跟踪售出车辆在各个时期的服务项目是否及时到位,并对车况了如指掌,还要将诸如维修部件、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等及时反馈给厂家,进而对消费者所有接触点上的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预测下一步的需求,以保持和增加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五、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对策

随着国内汽车产能的相对过剩、竞争的加剧,国内汽车工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健康的发展壮大,必须增强营销意识、提高营销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建立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汽车营销模式

在发展汽车营销模式时,我们必须重视中国特殊的国情,毕竟我国的国情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别。首先,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差别大、各地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贫乏,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次,城市交通状况虽大有改观,但还难尽如人意,加之政策的制约,汽车市场虽然发展很快、增长潜力巨大,但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自主品牌缺失,且市场竞争又极为激烈,相对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投人和产出比来说,企业目前很难支付大额的营销费用。因此,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建立必须要符合国情,要体现中国特色,而不能一味追求西方的模式。

(二)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汽车营销模式

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700万辆,汽车产品的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渴望市场的各方面能早日“国际化”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商家应转变营销理念,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宗旨。

从营销法则上来说,任何营销模式的建立,都应以适合特定消费者的特征,以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即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模式才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最有效的。因此,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建立也必须以符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目前,我国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不仅在价格上要求与国际接轨,而且在服务上要求商家向汽车强国看齐。这就决定了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无论采取何种销售模式,都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处处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让渡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赢得发展。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汽车营销模式的建立还需从全局出发,综合厂商、经销商、消费者各方利益,达到“双赢”效果,维系汽车营销模式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具有多样性的汽车营销模式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限制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汽车营销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都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消费者群体,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不能建立单一的汽车营销模式,而是要依据市场规律和变化的市场,结合生产企业的特征和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建立具有特色的多种形式的汽车营销模式,以便适应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除了建立代理制、专卖店营销、特许连锁经营、汽车超市、4S专卖店等形式的营销模式外,还可以建立网上购车、汽车电子商务、买断销售、品牌形象代言人等形式的汽车营销模式,并积极探索新的汽车营销模式,实现各种模式取长补短、协调发展,通过市场的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提高我国汽车营销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梁东,喻峰.http://ckrd156.cnki.net.

2、陈帅.http://ckrd156.cnki.net.

3、张国方.汽车营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周步新.http://ckrd156.cnki.net.

5、胡晓.http://ckrd156.cnki.net.

(作者单位:蔡云,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聂丹丹,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当前我国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的问题,从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在我国入世、市场经济真正形成以后如何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商。

关键词:企业 营销 创新 WTO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营销理论多是照搬国外的已有理论。进入21世纪后,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入WTO、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使营销创新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也是营销理论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营销创新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

一、观念创新

营销观念的创新是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的先导,只有观念领先,才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针对WTO条件下的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实现以上观念的创新:

(一)亲情营销观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把顾客当“上帝”。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朋友”。这就叫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 “货币投资”。

(二)全球营销观念。即树立满足全球顾客的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现代化大生产本身的客观规律必然要求实现全球化分工。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加入WTO,使我国企业同世界市场连为一体,有机会参与全球分工,在全球范围内同外国企业展开对资源、市场、人才和资金等要素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营销观念,着眼于全球的“潜在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研究其消费潮流,抓住其消费热点,超前地开发出让全球消费者感到满意的新产品或服务,丰富其消费内容,提高其消费水下。

(三)知识营销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转变,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我国企业要真正地融入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的世界经济潮流,必须确立知识营销的观念。一是要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并注重与消费者形成共鸣的价值观。二是要注重与消费者建立营销关系,使消费者成为产品忠实的顾客。三是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使营销更适合产品高技术含量、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四)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WTO条件下的消费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购买目的不再只是考虑满足个人基本生活所需,而开始注重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因此,我国企业要顺利走出国门,适应经济全球化,必须确立绿色经营理念,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以绿色形象谋求发展的良机。

二、市场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是企业的根本。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没有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市场创新是影响和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国相当部分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正面交锋,是不现实的。正确的选择是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在其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般来说,市场的变化会带来新的需求,有新的需求就有新的市场空白。特定的、小的细分市场,往往被跨国公司所忽略或者无暇顾及。如果我国一些企业能够填补市场空白,或进入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分市场,不仅解决其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 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一)农村市场。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在城市市场已处饱和的一些商品,在农村市场仍有发展潜力。当然,开拓农村市场也要适销对路,不能把城里人用的商品照搬到农村,应根据当地农村市场的需求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

(二)旅游市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外出旅游,不断增加旅游消费,旅游产业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有关企业应致力于这一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三)老年市场。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大量老年人的存在必然带来老年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老年食品、保健品等潜在的需求量极大,是企业应重点拓展的一个新群体市场。

(四) 文化市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我国一直未能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只是把它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点缀物。其实,文化市场同样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三、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化、环保化、新奇化等方向发展,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产品标准创新。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行创新,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宜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而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二)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产品的流行色、流行式变化更快,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适时推出新品种、新花色、新样式,以变应变。

(三)产品包装创新。包装创新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防止过度包装和过简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

(四)产品品牌创新。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

(五)产品服务创新。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所以,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四、方法创新

在WTO条件下,我国企业在营销实践中,要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经验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并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营销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关系营销。它认为企业营销是一个与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政府机构、股东、员工和社区公众等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努力使顾客满意,保持与加强同顾客的良好关系,获得长期市场利益。企业有效地开展关系营销,将使企业从过去使每次交易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谋图网络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二)网络营销。这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资源展开营销活动。它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无纸化交易、顾客参与式营销的综合,具有营销成本低、营销环节少、营销目标准确、市场拓展障碍少等特点,将是企业在21世纪最重要的营销手段,也是消费者最主要的购买方式。在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

(三)零库存营销。即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争取足够的订单,加强生产前的订货工作尤其重要。

(四)无缺陷营销。即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给消费者留下任何遗憾的方法,包括产品无缺陷,以消费者满意为原则,保证产品的质量;销售过程无缺陷,使消费者能够挑选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服务无缺陷,以此建立和维系同顾客的良好关系,促进企业营销工作。

(五)柔性营销。即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营销方法要求企业实行面向实际、灵活性的分散管理,建立由计算机设计、控制、管理,在一条生产线上可生产不同形状、规模、花色、款式的各种产品,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外订内制”的产销模式。

以上便是当前我国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急需开展或完善的地方,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营销创新,使自己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顾客营销-适应中国市场的创新营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2.张志源,21世纪中国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体系研究,现代财经出版社。2001年12月

3.唐德才,钱敏,营销创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4.彭代武,21世纪企业营销创新,商业研究。2000年

5.梁幸平,知识营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我国体育培训服务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面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弱势,我国企业应该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竞争力 企业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转变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范围和手段进一步扩大,企业竞争环境和规则不断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巨大挑战。

1、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过去,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竞争主体主要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片面强调排斥竞争对手。现在,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和能力,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传统的追求单一企业利益最大化已不合时宜。因此,如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强调的是合作竞争,是一个跨国集团与另一个跨国集团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连锁组织与另一个连锁组织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大,运行效率越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就越强。

2、区域市场的竞争转变为全国统一市场的竞争。过去,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程度较低,由于体制原因全国市场被条块所分割,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WTO基本原则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机制转换不彻底,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入世后带来的严峻挑战。参与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运行机制等要逐步符合国际经济原则,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受到抑制,进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市场,企业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转变为全国统一市场的竞争。

3、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入WTO后,中国和其他WTO成员国互相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我国企业走出去,商品和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国民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将进一步提高;同时WTO成员进来,我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发达国家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这对我国弱小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面对相互融合的国际大市场,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企业原有的本土优势被明显地削弱,曾经在政策保护下拥有的市场份额也将面临着强烈的冲击,这些对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十分不利。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1、企业规模小而弱,企业竞争力与经济规模不匹配。一般而言,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多是一些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而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经济规模不匹配,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例如,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年销售额仅为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8%。在其他诸如电子、航空工业等技术含量高的工业比较中,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企业500强之间的差距更大。

2、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源泉。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实力很强的研发机构,而且投入大。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不仅开发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低,而且技术装备差,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劳动生产率、物耗和能耗比重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低,这正是入世后我国企业受到冲击的基本原因。

3、企业国际化水平低。世界著名的企业和企业集团,都是依靠全球化经理人才,利用全球性资源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投资、生产和销售,而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程度之低,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是出口,做到海外生产的极少,能够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更少,能够实现融资国际化的也不多。在组织结构上,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具备“多国公司”或“跨国公司”的特点,在经营战略上也没有哪一家真正实现了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微乎其微,出口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缺乏应有的国际竞争力。

4、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以高效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上对我国企业产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竞争力普遍偏弱,一是我国出口产品基本上靠价格竞争,质量差,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弱。二是品牌管理落后,国际名牌产品不多。国内的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创新能力差,很多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导致品牌在竞争中被外国企业所挤垮。三是企业的营销渠道不畅,营销观念落后,造成了我国企业大量的潜在收益流失,大大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管理水平滞后。加入WTO后,大部分企业都是被动地、随机地参与竞争,许多企业缺乏立足长远稳健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导致核心竞争力减弱。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经验的经理人,缺少具有国际水平的市场营销文化和企业文化。企业仍然没有充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许多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一切,都使得企业难以高效率地运作和运转,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低下。

三、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

1、促进企业组织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融入经济全球化后,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必须尽快提高其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这是关系到整个产业能否有效提高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首先我们要继续发展小型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使小型企业成为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厂家;其次必须集中力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使大型企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带动小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能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企业,从而解决中国企业布局散、规模小、企业有效益无规模的问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制高点,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科研开发能力,是新时期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基础。因此我们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恰当选择实现跨越的领域,并积极组建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围绕主业进行技术引进和开发,加强自主研究开发的力度;二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创新带动研发投入,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技术开发人才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有产业技术升级,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发展战略。目前,在企业竞争力还相当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民族企业要自觉融入国际市场,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以积极开拓市场空间,培育和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明确企业的核心主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多个行业、多种业务上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核心业务,突出主业,并围绕主业开展竞争;其次,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一方面努力培养一批辐射力强,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流动,调动社会资源壮大名牌企业规模,使现有名牌企业进一步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

4、继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首先应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功能,通过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和抑制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培育各种要素市场,营造有利于企业之间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环境和氛围;其次,要加强和完善产业技术政策的支撑体系,提高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调节力度,进一步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发展。同时优先支持有明显竞争潜力的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主导作用。

5、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创新。规模和效率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决定了我国企业在同国外企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而我国企业制度上的落后,恰恰又是我国一些大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必须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并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创造条件。同时,强化管理创新,实施科学的管理策略,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按国际惯例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及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2] 郭克莎:我国工业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 李建明、张永伟:中国大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9期.

[4] 朱腊云: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 蓝庆新: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考察及提升对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责任编辑:彭为红)

上一篇:中小外贸企业网络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审美鉴赏隐寓情感体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