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

2024-07-14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这两项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其存在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并且对于企业的日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决定着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阶段,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判断企业自身综合管理能力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之上,企业需要通过严格的内控体制以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自身发展起到一个规范作用,在不触及我国法律法规的情况之下合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本篇文章以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供给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控;财务管理;有效策略

當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正在处于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因此,企业所肩负的压力也就随之增大。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保持自身的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状态。就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对于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建立健全一套内控体系,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强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发现潜在风险的能力。开展有效的解决措施,能够第一时间对突发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企业内控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对生产、经营、以及管理这三个方面产生有利的作用。一个优良的企业内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又可以使用在企业内控当中,二者共同为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企业内控可为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在企业当中,如果拥有一套优良的内控系统,就可以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各种业务的规范性,使其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活动,从而进一步给财务管理在后期的活动建立一个坚实稳固的基础。首先,企业在建造内控系统的时候,可以将企业目前生产以及业务活动都考虑到当中,简单来说,就是让内控系统当中包含生产以及业务活动,从而可以让经营管理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能够进一步给企业每项财务制度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提供一个有力保障,让每项财务管理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工作。其次,一个优良的内控系统可以对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各项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单化处理,使其变得更加便捷,从而进一步提升每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会强化整个企业当中的沟通以及合作能力,从而让财务部门能够通过更加方便的途径来获取财务信息和数据,并且所获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也更为精准。最后,一个优良的内控系统能够提升企业所建造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企业内部执行力度,从而为财务管理当中每一项规定的开展提供一个有力保障。总而言之,构建合理有效的企业内控对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能够起到有力作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财务管理为企业内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二者是紧密连接的,缺一不可。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下,企业如果想要在这当中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进行发展,那么就需要减少经营风险,防止市场当中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而在这当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其可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有效的帮助企业避免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以此来减少企业内控发生风险的概率。在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企业首先应该从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开始,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加强对其的严格管理力度,对于企业年度收支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计算,并且对年度财务目标来进行分解,然后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这个前提条件之下,来制定切实有效的财务实施方案,对于已经确定的财务计划,需要按照其内容来认真实施,并且需要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的一些财务活动进行全方面监督控制,及时地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剖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将年度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结果与财务报告的方式反映给相关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对于反馈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以及水平。

(三)企业内控与财务管理二者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显然,这样的情况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给每个国家在经济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目前的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状态,企业只需要通过财务管理,提升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以及水平,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自身收益能力,让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对内控系统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容易发生的风险,企业只有合理的使用内控系统来对自身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面的监督以及管理,才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防止风险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只有把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现生产经营当中所存在的风险,有效防止风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给企业在提高收益方面提供有力帮助。

二、强化企业内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的建设力度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这两个方面,二者需要相互配合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企业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企业具备优良的财务管理能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内控制度的落实以及执行力度。企业发展的每一项环节当中都存在企业内控,这与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虑,必须按照企业目前的真实发展状况来建立一项可行性较强的内控系统。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强化对于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良,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在每一项工作当中的效率。

(二)加强对内控管理的风险防控意识

当前的市场经济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在当前这种多变的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领导人员需要从根本思想当中深刻的意识到强化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和防范各种潜在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所提供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企业领导人员需要与时俱进的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于风险防控的主观意识,对于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所需资金加强对其他重视程度和监督管理力度,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其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去,从而完成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强化对于内部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目前的经营现状,提前预测未来市场发展情况,对于一些会影响到未来发展的决策风险其实进行识别和处理,要全方面的了解市场的变化以及各种动态,企业领导人员需要把握好市场动态风向标。对于企业在日后发展当中会遇到的一些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将风险划分到可控范围之内,按照市场环境的变化来对经营策略进行及时的优化与调整,不可盲目的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除此之外,企业在面对经营过程当中的一些突发状况需要在第一时间通过企业内控系统来对其进行合适的处理,制定最为合适的应急方案,尽可能把损失程度降到最低,保存企业的根基以及发展实力。一个优良的内控系统需要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面的严格把控,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需要自身具备进行处理的工作能力,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各类风险的概率。

(三)构建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化系统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智能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化設备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也加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从而给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高效途径。目前情况下,企业要想使财务管理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所存在的作用,让生产经营当中的每一项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转变成财务数据,并且发挥数据优势,给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个科学有效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就需要学会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对生产经营时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与分类,完成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互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方法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为财务数据,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还可以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更好的使用,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高效率的处理以及分析,从而进一步给企业领导人员在对重大事件进行决策时提供有效依据。由此可见,企业需要积极的构建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化系统,尽快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并且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打造一支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团队应用到企业当中,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四)加强对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

一般情况下,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当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企业如果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保持稳固地位,那么企业内部就必须存在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标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这个前提条件之下,企业需要针对人才专门建立科学合理化的培养制度,定时对人才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扩宽其知识范围,建立轮班制度,从而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水平以及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利用考核机制来促进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自主进行学习,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不断汲取全新的知识以及内容,全方面的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养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以及水平,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投入到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工作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及时防止风险发生、保证自身利益,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内控以及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不断建设。并且需要对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把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提升企业面对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为企业发展提够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熙.国企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19):131-132.

[2]吴晓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财务风险规避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6):13-14.

[3]郑秀梅.上市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J].纳税,2021,15(13):73-74.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体制改革,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之一的电力企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改革,对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从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出发,探讨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完善

F23

文献标识码:A

1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不断增加。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电力企业财务报告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信息时效性较差

会计信息的实效性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商机,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从现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看,其特点是更新速度慢、周期较长,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报告体系也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1.2满足不了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电力企业处在经济复杂的环境下,其组织形式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电力企业原来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原来的直接投资者债权人之上又增加了其他使用者,例如社会部门和政府部门。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范围的扩宽,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财务信息,同时也加大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他们对会计报告提出了具备量和质的要求,然而电力企业传统的财务报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3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

电力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告是供债权人和投资人使用的,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都希望通过会计报告能更好的反应出企业的业绩,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正是出于以上心里,财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告时,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意识,会对会计报告进行粉饰,这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4不能获取及时的前沿信息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包括了:财务会计报表、财务说明情况、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三部分。在市场经济活动单一、物价稳定的环境下,传统的收益表是按照传统会计收益的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建立的,可以将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是在市场经济风云变换,通货膨胀和物价不稳的环境下,原来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会计报告已经不能反映最新的财务信息,也不能为企业管理者做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1.5不能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例如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等非货币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甚至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从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现状来看,其主要提供的是有形资产的信息,会计报告提供的非货币信息却很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2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2.1将网络技术融入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也要依赖于网络,会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必然要借助网络来体现,电力企业在构建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要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其中。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方面,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的查询、阅览、以及会计信息的传输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体现,会计报告的载体由原来的纸张变为了光介质和磁介质,这就使会计信息更容易保存,同时表现形式也由原来的表格、文字向音频、视频方面转变,使表现形式更加鲜活;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通过网络的传输、搜索和查阅可以提升信息使用者的查阅速度。另外,对于电力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有的会计信息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设置权限来对会计信息进行筛选,这样就可以及时明了的获取所需的信息。

2.2采用交互式实时报告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效性。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减少会计报告编制的时间。因此,电力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可以通过采用交互式的方式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决策者的决策对报告时间进行调节,这样就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同时采用交互式系统后,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监督,避免了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过多的粉饰,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外,为了解决电力企业财务报告不能反映非财务信息的弊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报告中数字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这样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显然会有所增加,电力企业要采用交互式系统后就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参与到不同领域后会计报告的编制和生成,这样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

2.3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

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要改变原来传统会计报告将管理报告和财务会计区分的状况,要通过实践不断的探索,将管理会计中部分的预测、决策分析和责任会计的专门方法与财务会计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在观念上接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方法,并将该方法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保证决策的可靠性。

3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更需要不断的完善,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才会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昌友.新形势下企业财务费用控制现状及改进[J].商场现代化,2011,(15).

[2]裴陇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1,(02).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王抒(1975.9-),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本科学历

摘要:财务是一个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它本身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然而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层直接提供一手信息,因此财务管理是作为一个隐藏的管理部门存在于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而有效的财务监督则保障了企业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着眼,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监督;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财务监督的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促使企业加强和改进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我国企业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只有寻求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策略,才能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及目标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必要环节,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中所包含的这些方面可以使企业顺利的进行经济核算,通过经济核算体现出成本、资金及收入状况,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企业财务管理有四个目标:一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二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四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反映了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群体的利益。财务管理所采取的职能、原则以及核算方式都是由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这也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理财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供、产、销活动中,而是应该在综合考虑风险价值与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优化企业资本性的投资,从而使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在传统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大部分企业认识不到财务管理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力,忽略它的重要作用,而是重融资、轻管理、重生产、轻财务等。企业过分的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省开资并不设财务机构,而是让其他职能部门监管。这样先进、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没法应用到实践中,一些非正规财务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财务账目无法得到规范操作。正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部门的不重视才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正是很多企业难以生存的原因。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做资本经营相关的财务管理,也要与其他领域的财务管理相联系。

(二)企业缺少有效的预算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三个环节: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这三个部分紧密联系并相互制约,这才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循环。如果企业中财务预算不合理,那么财务管理就很难有效的实施。我国对预算管理就很不严格,一是没有制定出系统的财务预算制度,使得企业在做预算的时候过于模式化,只是单纯的采取增量或减量法,失去了预算原有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合理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也就很难合理控制。一些企业只顾短期利益最大化,甚至采用牺牲环境的方法来为自己谋取暴利,向河流排污、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废弃排放使得酸雨的形成等污染环境的做法比比皆是。这也是企业责任人只关注企业效益,而没有研发或购进节能减排的项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增加这方面的预算导致的。二是即使预算得到了合理编制,但存在执行的时候不严格按照预算要求进行的问题,导致了全员参与预算的意识不强,执行上随意性大,没有充分重视合理预算的重要性。企业预算的合理编制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财务信息汇总的时候会很复杂,因为它是由母公司和很多个子公司构成。因此,公司财务信息需要由各个部门交给所分属的子公司,子公司再上报给母公司和总部。在这个逐级汇报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各种问题。出现错报或漏报的情况在所难免,但是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出现人为的瞒报或虚假汇报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母公司和总部拿到的财务信息失真,公司高层缺乏对企业真实性的了解,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设立出会计主管、会计核算、稽核、综合分析、制单、录入、档案保管、出纳等岗位,使得员工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流程也不够规范,会计人员如果出现违规操作,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企业的财务系统没有安全防护,很容易受到破坏。

三、加强财务监督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适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要摒弃传统财务管理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充分重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力的作用,在融资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重视生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为公司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培养专业的财务人才,将先进的、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规范操作财务账目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起来,获得最大的效益,而不是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惨遭淘汰。

(二)加强企业预算管理,重视财务监督

企业在编制预算方案前,要规范财务预算制度,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预算方法,并且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预算方案,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式等。这就需要母公司和子公司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总部提出企业总的预算指标和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各个部门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它,而是根据总部制定的指标还有本部门的实际来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预算计划。这样的预算计划才是科学合理的。同时鼓励各个部门采取各种节约措施,减少企业资金浪费。当制定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制度时,应进行良好的财务监督,加强全员与责任人的监督意识,保障预算方案的实施。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投资者现在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则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效率。内部财务制度是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认真贯彻企业财务细则与行业财务制度,制定出来的财务制度要切实可行,并且企业要严肃、认真的去执行。但是部分单位并没有认真执行而是简化会计手续,导致账目混乱、科目不清晰;银行存款及债务债权没有定期核对,造成记录和款项、实物不符等问题,这都需要企业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理性的、合理性的监督,减少企业的损失,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利,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在各部门的相互监督下,要让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汇总到责任人那里,科学合理的制定决策,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

(四)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财务监督质量

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监督人才队伍,提高财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人员要和财务人员作出区分,两者相互独立,这样才能保障监督起到应有的成效。企业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使财务人员高度认识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财务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人员的内部审核,积极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问题,避免财务信息错报、漏报等情况。对于故意瞒报等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而不是相互包庇,为企业造成损失。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要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及时更新知识,用新政策、新知识武装财务人员的头脑,从而保证财务监督质量。

(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强化外部监督

良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明确管理者与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者代表及内审机构,不仅监督普通员工还要对高层管理者起到监督作用。近年来高层管理者出现财务犯罪的情况屡有发生,更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去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行内部审计的同时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还要发挥它应有的审计作用,做到内部控制科学合理,这样在面临外部监督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政府各级监察部门也要履行职责,强化外部监督,严惩违法违规案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监督企业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拥有自主理财的权利,也可以使现代企业理财同样具有高风险性。正是市场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财务管理更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财新观念。企业还要做到适应时代要求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构建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体系。同时还要深化产权改革,加强企业财务监督,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罗慧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监管[J].现代商业2008(18)

[2]甘伟强.加强财务监管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3)

[3]吴礼鹏.加强财务监督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2009(12)

[4]李琼.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企业技术开发.2006(6)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因为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而导致财务、生产管理混乱,以保护中小制造型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促使贯彻经营方针和提高经营效率、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健康运行为目标的内部控制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总结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查找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从成本效益视角对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成本 效益 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以来,从外部环境来看,欧洲陷入欧债危机,美国经济负债率太高,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出口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国内市场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增长停滞、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确定因素。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已进入一个比2008年还要残酷的寒冬。

目前,内部控制的实施在制造型企业中始终落不到实处,特别是在众多中小制造型企业当中内部控制的实施更是流于表面,财务舞弊和造假的现象屡禁不止,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如果解决了内部控制中成本和效益不匹配的问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如何使内部控制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让内部控制在中小制造型企业中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明确对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因内部控制而产生的成本到底是什么,如何量化?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如何计量?如何解决中小制造型企业因内部控制而产生过多的成本支出却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预期的效益的问题?如何利用最低的内部控制实施成本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本文要探究的最根本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调查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进行,问卷发放范围覆盖江门、广州、珠海、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大部分珠三角地区,问卷主要面向上述地区各类企业的管理当局、财务部门负责人发放,前后历时6个月(2015.04—2015.11),主要通过邮寄和现场填写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向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08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63.33%。被调查对象的企业规模中、小、微型各占比例约为2∶5∶3(见表1),本次调查涵盖了珠三角地区11个不同类型的制造型企业,其中比重最高的是绿色光源产业(17.69%),其次是装修及建筑材料业(13.85%)等(见表2)。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被调查对象所处的职位,还是就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类型、行业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对本研究问题而言都具有较强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从样本统计资料来看,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容乐观,部分小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但流于形式,另外少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在部分工作上有选择地进行了内部控制;各中小制造型企业财务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能在企业起到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作用不太看好。

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执行,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调整和加强。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要占用企业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不能有效地找寻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造成企业花费了大量成本在不必要的内部控制环节上;部分部门(比如:内部审计机构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却占用企业的大量资源;过于强调惩罚而忽视激励措施,使得内控执行的积极性缺失。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制造型企业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成本过高,而收益却无法体现。

(二)内部控制执行不佳原因分析。

1.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严重不足。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可知,中小制造型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实践活动中,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问题十分突出,被调查企业对内部控制比较重视的只占23.85%,许多中小制造型企业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都非常模糊,严重阻碍了中小制造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十分淡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业务和生产的相关管理,而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在企业业务经营方面的投入,这源于企业管理者在思想里认为业务经营的投入产出率相对于内部控制的投入产出率更高。这就使得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对内部控制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少,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中小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由于管理水平的限制往往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去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缺乏现代管理技术的监督。由于内部失控而使得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账务不清、成本不准,采购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低下,甚至最终走向倒闭。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成本过高。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企业管理层无法真正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甚至将内部控制视为增加负担,内部控制被动实施,得不到管理层的全力支持,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己经花费的实施成本和费用得到的收益也是微乎其微。这样企业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余的,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却不能找到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漏洞。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成本过高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实行的根本原因。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节约成本的观念,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评估就盲目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实质上是极大的浪费。

3.内控监督不到位或监督成本的分配不够合理。内部监督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存在重控制轻监督,同时在监督成本分配上,中小制造型企业主要把成本费用安排在具体监督上,而在激励上却少有下功夫。如果能将总体成本费用分配一部分到激励成本中,同样的成本费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4.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认识不足导致效益隐形化。内部控制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检查程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在社会上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带来良好的声誉,让各相关利益团体(比如:银行、客户、供应商)认同,从而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社会性的认识误区导致内部控制社会效益隐性化。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漠视态度造成了整个社会对于内部控制的狭隘认识。这就需要在社会上建立有效的“声誉机制”,促使内部控制的社会效益凸显出来,让企业获得这部分潜在收益,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四、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分析

(一)内部控制实施成本分析。一般来说,中小制造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设计成本。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之前,首先需要调研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调研费用、咨询费用、人工费用和其他管理费用等。

2.实施成本。在制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后,更关键的是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人员工资费用。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上设定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控制,在大部分情况下相关人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所以人员工资是以间接成本的方式显现。其次,职工培训费用。对于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广大职工来说,内部控制还是一个不熟悉的事物,为了能够让员工尽快了解并且掌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必须花费一定的培训费用。再次,监督费用。在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整个过程都需要有监督措施。监督的成本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成本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监督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监督制度,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做出奖罚判断。最后,咨询费用。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完成风险的识别和化解,在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求助中介机构提供帮助。

3.审计成本。企业要对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花费的内部和外部的审计费用。

4.其他成本。中小制造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运行过程中,还会有部分因内控运行而造成资源占用带来的成本,这也属于内部控制成本的一部分。

(二)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通过成本分析可以看到,内控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可能花销不菲,中小制造型企业的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对遵从内部控制条款产生的成本倍加关注。从短期来看,只有当内控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所产生的成本时,内控似乎才具有存在价值。若要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做到遵守成本效益原则,首先就要降低成本,但又不能盲目缩减。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着重要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相结合的思想方针,内部控制应该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避免死角或者漏洞,同时,在内部控制中针对重要性不同的环节,应该有着不同的关注程度,抓住重点防止铺张浪费。如果投入成本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回报,这种投入本质上就是在降低成本。所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成本的分析和比较。从长远看,中小制造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效益是显著的,可以促使中小制造型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规范,保护中小制造型企业的财产物资完整、安全,提高中小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找到企业发展瓶颈,找到成本较高的原因,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管理者利用可靠且及时的信息作出明智的决策。

五、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中小制造型企业所有者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由人来设计并由人来执行、监督、考核和评价,人是控制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应注重加强中小制造型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对控制功能的认知程度。对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所有者及管理层是否重视密切相关,提高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不仅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中小制造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还要树立全员参与内控的思想。由于中小制造型企业组织结构层级较少,各级沟通影响比较直接和简便,因此所有者和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能够影响到每一个员工,如果管理层能够以身作则、把自己树立成榜样,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规范基础信息数据,加强成本分析。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基础管理的完善,导致中小制造型企业的成本计量不准确,从而使决策者做出有误的决策。由于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基础数据系统不健全,基础数据的取得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从而使得企业会计数据失真,后续的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开端,没有准确的企业基础数据,内部控制应用就成为无本之木。为了汇聚企业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和准确性,通常将企业基础数据分为初始静态数据和日常动态数据两类。初始静态数据是项目实施初始所需要规范的公共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各种物料编码、制造产品的物料清单(BOM)、工艺数据三大部分;日常动态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及信息,如车间订单、采购订单、生产数据、销售订单等。企业基础数据的质量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石,数据的准备工作也是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一项工作。

(三)强化中小制造型企业各环节关键点控制,降低内控执行成本。中小制造型企业应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把内部控制的重点投放在关键点的控制和管理上,这样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通过关键点的控制使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各部门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又能相互牵制。只有侧重关键点的控制和管理,避免内控不分轻重的全面铺开,才能不造成浪费,并降低成本,同时又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内控,避免较大的错误和损失的发生。对于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在资金管理、采购循环、销售循环、投资决策、融资渠道等环节都应该找到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在内部控制监督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关键内部控制点的找寻和分析确定内部控制监督的重点环节,提高内部控制监督实施的效果,通过成本效益标准的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比如:采购控制的重点在于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应对采购数量、采购时间、供应商选择这三个控制关键点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对采购数量的控制,采购部门首先应对每一份请购单审查其请购数量是否在计划控制限额的范围内,其次检查使用部门主管是否在请购单上签字,最后对材料的采购量控制应树立“零存货”的理念,激发全体职工为“零存货”筹划计谋和提供相应措施。

(四)建立内部激励制度,降低内部监督成本。对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单纯的控制和监督很难推动内部控制的彻底实施,有可能造成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失效或成本费用不匹配的问题,需要建立内部激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执行热情。应将激励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共同运用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和考核过程中。激励监督制度应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在物质激励方面,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以及股权激励;在精神激励方面,也有荣誉激励和成就激励等多种方式。

参考文献:

[1]翟茜.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

[2]林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商业会计,2015,(05).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企业财务控制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保护财产安全和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企业财务控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财务失控,企业利益受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企业加强财务控制就显的更为重要。文中分析了企业财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对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一、财务控制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

财务控制是现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可以遏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财务控制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强化财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增强企业运营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财务控制的完善与否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财务控制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也不是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责任,他是由企业各个部门的所有涉及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控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种类的财务控制共同构成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财务价值最大化,财务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量,保障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财务控制的地位

1.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技术、人事、供应、销售、财务等工作各不相同,应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范围和实现的条件进行控制,而财务控制因它是一种价值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财务控制的综合性最终表现为其控制内容都归结为资产、利润成本这些综合价值指标上。

2.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界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措、投资与分配;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也有人认为是财务控制。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其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次代理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而他们的基本职责是落实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二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必然会与各方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只有解决和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组织规模扩大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财务控制,才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若财务控制不严,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发生,甚至出现败德行为,使组织目标难以实现,所以认真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内部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第一资金管理不严,资金调度不科学,使用不合理。有些企业不能准确地把握现金流量,常因一时的资金短缺而陷入财务困境。部分企业赊销政策不够理想,对客户研究不够,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坏账、呆账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周转缓慢,从而造成资金回收困难。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企业效益不能得到提高。

2.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多数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这一切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便是滋生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如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3.财务控制的手段单一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司各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经营各环节必须覆盖公司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下,财务控制的手段不再以过去单一的审计和检查的方式存在,而是附加一系列激励措施和约束手段。

4.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审计制度,但内审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有的企业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私自开设银行账号,设有“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企业甚至发生负责人携巨额公款外逃的事件等。另外,审计工作随意性大。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标准,与国家审计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很多企业没有年度审计计划。

四、加强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基本思路

1.加強公司治理,完善财务控制的环境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出现了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由此产生代理人(经理)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股东)利益的行为,或称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力,并清楚地说明处理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因此,公司治理是决定公司能否正常运转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制度,是一切财务控制方法、程序存在和运行的组织保证。

2.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要素,在财务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人本管理理论,财务控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在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

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对企业管理者、员工诸多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是影响财务控制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有企业文化因不适应企业面对的新环境,阻碍了企业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而对新环境培育新的企业文化,将适应时代特色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的各管理阶层和普通员工,以顺利实现控制目标。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配置财务与会计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企业设计、制造、生产与销售各部门人员可以同时进行协作和配合,共同策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和物质运行情况,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把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物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可将财务内部控制编度渗透到企业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经营环节,并将各层次、各过程、各环节的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置于内部控制过程中,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果。建立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会计工作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财务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同时,在计算机系统中贯彻不相容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将内部财务控制程序嵌入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与原则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化,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4.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也要定期向管理当局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

五、結语

总而言之,制定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才能促进我国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一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为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及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铁路工务段 财务管理

1 財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所谓的企业其实是集产、供、销、人、财、物等要素于一体的经济实体。虽然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尽相同,管理模式各有特点,但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是构成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遗憾的是,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过去乃至目前仍存在一些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难以融合或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会出现财务内控与业务工作脱节,财务数据与业务实绩互不对应,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产生矛盾的现象。这既不利于财务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也不利于业务部门的生产积极性,应予以重视。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能为企业提供以下帮助。

1.1 加强内控,防范风险

随着企业不断经营发展,除应对既有风险之外,企业还将会不断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对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面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资金运作、材料采购、对外销售等方面,必须进行有序、完整、循环、高效的核算与监督,准确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盯控,这就势必会延展到业务部门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行内控制度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1.2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目前财务工作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开始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转型为综合性更高的管理型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研究重大事项,为企业的关键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大量财务数据如预算、单位定额会对业务部门的实际操作进行正确指导;另一方面,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又是以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但现实情况却是因财务与业务融合不足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加快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彼此融合才能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2 问题形成的原因

很多铁路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被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各种矛盾所困扰:业务人员觉得财务部门手续繁琐、流程冗长,对一些诸如发票粘贴、字迹潦草等小细节都太过较真;财务人员则认为业务人员对财务规章、经济法律、内控制度不甚熟悉,导致对发票、清单等原始凭证处理不到位,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二次加工”,影响工作效率。双方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会把一些本可以沟通交流就解决的问题直接反映到主要领导那里,领导不得不将原本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时间与精力分离出来对这些鸡毛蒜皮来进行调解;但如果对这些问题放任不管,只怕矛盾会日积月累,最终会影响企业运行。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2.1 权变与监督的矛盾

随着铁路部门市场化改革,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业务部门在经办具体事务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导致原先规划的预算、定额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仍然按原计划行事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商场瞬息万变,如果按常规程序进行变更申请往往会因时间延误而失去机遇,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了顾及企业整体利益,业务部门很可能采取变通手段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判断做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举动。

然而,与市场竞争加剧相对的却是外部、内部监督的不断深入与强化。对外,审计、财政、税务、海关等专业监察部门会对企业进行频繁的不定期抽查;对内,财务部门以各种严密细致的法律、规章、条文、细则为依据进行内部控制。业务部门在“便宜行事”的同时往往因为情况紧急在流转程序上多少存在一些瑕疵,又因为时间延迟等客观原因这些临时性变化既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传递,也没有在事后进行修补。导致财务部门在内控监督时面对这些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差异措手不及、进退失据;业务部门虽然觉得自己情有可原,但这些“越权”行为在规章制度面前却也难以自圆其说,双方往往因此产生隔阂。

2.2 认知不足、定位失衡

财务部门工作重点在于核算、监督,业务部门工作重点在于计划、实施。都说隔行如隔山,部门之间的差异虽然客观存在,但这只能说明各部门的工作各有特点,并不构成部门间相互对立的理由。然而部分管理者会因此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解,认为财务与业务的矛盾是先天就存在的。当部门之间产生问题时想到的不是沟通协商而是固执己见,在会议上有些重大事项需要领导层进行决策时,有些管理人员会认为领导层缺乏专业认知,完全凭借个人喜好来进行决断,自己部门往往在最后成为牺牲品。即便领导真的信任自己,但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还是只能自己动手,领导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对双方进行安抚劝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3 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果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难以高度融合,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成本、费用、风险、变化等重要信息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企业资源就难以进行高效的配置和运用,最终导致管理者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在当下我国很多铁路企业仍处于转型期,企业内部尚且难以融合,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就更难以实现。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对于提高铁路企业经济效益非常必要。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3.1 促进交流,优势互补

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性越强,相对而言其他的知识面就会越窄。财务人员在生产、销售、科研等方面较为弱势,业务人员在法规、核算、分析等方面存在短板。在实际工作中双方人员对于彼此的业务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但要么知之不多,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融合,双方人员应当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互补不足、共同进步。

财务人员不一定要天天固守办公室,可以抽时间亲临工务作业现场,参与一线生产的各个环节,熟悉工艺流程,结合本身的财务理论找出涉及成本费用关键节点。以某铁路工务段抽换单股1000米新钢轨为例,现场作业包括如下流程:(1)根据施工计划购置新钢轨。(2)新鋼轨运至现场后进行抽换工作。(3)将换下的旧轨回收入库。(4)对旧轨进行再利用,或直接出售。为提高经济分析质量,强化成本控制,该工务段财务人员经多次作业跟班、施工把关等现场写实后,在正常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将抽换新钢轨的工作量(单股1000米)作为该业务的分析重点,结合业务流程进行全程盯控。

事前,收到钢轨发票进行账务处理后折算出工作量(单股1000米),将票面工作量与业务科室提报的施工计划进行核对,确保两者相符;事中,结合施工日志,对换下旧轨工作量进行统计,确保新换钢轨与换下旧轨工作量(单股1000米)相同;事后,若该批旧轨部分进行再利用,则冲减相关成本。剩余部分直接出售,则确认其他业务成本、收入。这两项业务工作量之和(单股1000米)应与新购置钢轨、换下旧轨工作量相同。通过对钢轨工作量这个关键节点的把控,该段财务人员不仅强化了成本分析的可靠度,还在某年年末通过对钢轨工作量的统计发现有部分旧轨未回收并及时提醒业务部门进行处理,避免企业财产损失。

3.2 不断推进,规范流程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岗位分工上虽有不同,但往往会共同参与对某项业务的处理。部门间平时可以主动推进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某铁路工务段为例,该单位财务部门在自查中发现部分原材料的暂估应付款长期挂账未被冲销,而材料部门根据自己的专业台账反馈这些原材料早已冲销。经两部门联合排查,发现造成该部分暂估应付款差异的原因在于两部门对原材料暂估处理流程不同。

材料部门处理流程如下:(1)对材料已入库而发票在途的原材料进行暂估。(2)收到发票后以发票数据进行账务登记。(3)冲销流程(1)暂估数据。

而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如下:(1)以材料部门提供的暂估数据进行账务登记。(2)收到发票后先冲销流程(1)暂估数据。(3)以发票数据进行账务登记。

因材料部门经办人员疏忽,在进行流程(3)操作时误将流程(2)的发票数据当成流程(1)的暂估数据进行冲销;而财务部门这种先消除暂估影响再登记发票数据的操作流程却可以规避上述错误,保证数据准确。经此事后,材料部门规范操作流程,将原流程(2)(3)进行对调,与财务部门流程保持同步;财务部门在账务上核减该部分暂估应付款,减少不必要资金流出。同时两部门建立定期对账机制,通过不断规范操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维护企业整体利益。

3.3 优化机制,参与融合

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不是一个靠一次会议、一场培训就可以实现的,融合是按部就班、逐步推进的一个日常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有两种选择:积极参与并起主导作用;或者作壁上观、被动接受。其实从提升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双方都应该选择参与融合。以某铁路工务段优化增值税进项发票登记台账为例,自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以来,铁路总公司要求各下属单位建立增值税进项发票台账以强化税务管理。该工务段财务人员根据上级下发的模板,加大与业务科室各经办人员的沟通交流,在保留原台账发票开票日期、发票号码、对方单位、税额、金额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良,新增如下内容。

(1)会计处理。主要内容包括移交部门、移交人、移交日期、接受部门、接收人、接受日期、会计凭证号、会计科目、要素、费用归属等内容。

(2)抵扣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抵扣金额、获取方式、认证情况、认证日期、是否转出、备注等内容。

当业务部门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后,业务经办人员根据票面信息登记原有台账内容并汇总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完成会计处理后登记(1)(2)内容并将所有信息反馈给业务部门,双方共享信息,共同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自2014年起,通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增值税进项发票业务上近3年的不断融合,上级原本要求在次月8日上报的税务报表该工务段在次月3日就可以完成报送;2017年2月,为进一步加强增值税进项专票管理,铁路总公司要求在一个月内补报2014至2016年增值税进项数据,该工务段通过整合历年台账仅用半天就及时、准确地完成上级要求,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只有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主动参与融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将各自的价值进行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现代市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银辉.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义务工作的融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2] 斯蒂芬·罗宾斯,等.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3] 吴德永.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4).

[4] 宗蕴璋.人力资源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动漫旅游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焦油化工企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