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

2024-08-08

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第1篇

保持组织的鲜活和战斗力是每个企业共同关注的主题,而对其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人才。GE内部有一个公式:E=Q*A。E是指变革成功,Q是指决策质量,A是团队对决策的认同的程度。对于这个公式有一个注释:90%失败的变革项目都有一个很高质量的Q,换句话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团队对目标缺乏认同度。人的因素成为变革成败的关键性因素。A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在意愿上对于目标深度认同,二是团队在能力得跟得上。然而这样的人才的产生仅仅依靠招聘是不现实的,更多地依赖于内部的培养机制。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无须过多的讨论。

大大小小的组织或多或少的进行和组织过员工培训,但是究竟效果如何呢?IBM的一项面向全球CEO的调查显示,80%的CEO认为能力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同一份问卷中,却有65%的CEO认为企业当前的培训是无效的或者说是针对性不强的。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表: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由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目前,很多企业组织的培训,多是简单的开发或是购买一个课程,没有使用必要的培训项目开发逻辑和方法进行设计,致使结果的评估多停留在一级或是二级,而真正能够做到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评估结果要达到三级或四级。这种差距就造成很多人认为培训无用,培训无效。这种现象在企业非常普遍,然而对于集团管控的企业,由于其业态更复杂,管理层级较多,人员规模更大、职级更多,岗位设置更加健全,地域分布更分散等原因,对培训项目的设计和操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随之产生更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项目难以覆盖主要培训需要

很多集团总部培训管理部门会由于资源、地域等原因,往往会立足于集团总部的角度,针对性选择部分重点员工或者是有共性需求的对象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多为通用类的和领导力类,如:新员工入职培训、管培生培训、高潜人才培训以及领导力培训项目等。而所谓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很多为专业培训就选择暂缓或者是布置给下属单位的教管人员,如:区域级教育培训部门或者分公司级培训部门。然而很多下属单位教管人员由于人力、时间、资源的原因无暇安排或者是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设计的培训项目在匹配培训效果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这些“个性化”需求在各个单位中对于业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下属单位在操作部分培训项目时标准化程度不高,降低培训效果

优秀的培训项目设计是经过谨慎的调研,分析、设计、开发以及评估后形成的培训项目,他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直接影响着培训结果。很多集团化企业总部培训部门的培训项目设计的很不错,在总部操作层面上,也实行的非常好,但是一到下一级管理单位,就走样,就出现各种问题,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培训项目没有进行必要的“本地化和本土化”,致使“水土不服”

培训项目的标准化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面对集团化企业的不同业态、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区域的人员特点,要进行必要的“本地化和本土化”,而这个尺度的把控直接影响着培训结果。

四、把课件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解为“培训项目的设计”

部分企业仅仅关注了课件的设计、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忽视了培训项目的设计的关键,造成课堂上精彩纷呈,课后对绩效改进却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根据众多知名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德勤集团等使用的6D原则,如下图:

我们可以了解到好的培训项目与低效的培训项目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培训项目再多大程度上与真实的业务需求相关联,以及培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培训后是否实施学习转化与跟进。

(一)教管人员和内部讲师对于培训项目设计的技能有待提高

集团总部的教育培训部门的从业人员相对比较专业,岗位设置也较为健全。但是其下属单位很多由于各种情况制约,多为一人多岗。即便是专人专岗,在培训项目方面的经验也比较有限。很多企业会建立自己的内部讲师体系,选用人员多为各个业务口的骨干或者管理者,他们在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很多企业对于内部讲师的培养和管理体系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虽然对内部讲师进行了必要的培训,但是在课程设计上更注重了培训呈现技巧和课件设计和制作,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做什么培训,就让老师开发课程并授课。

(二)外部采购的培训课程转化有限

邀请外部讲师和培训机构到企业进行培训,这是一种吸取外部经验的好方式和渠道。但是并非所有的教管人员在采购之前会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培训需求分析,与外部讲师或者机构一起确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包括后期的转化促动方案,致使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五条改进建议:

1.清晰界定总部以及下属单位教育管理人员在培训项目设计与执行方面的职责与权限。根据各个集团的组织框架,进一步明确并合理界定各个层级教管人员在培训项目的设计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例如:总部负责的重点是什么项目,权利和职责是什么,各个下属单位承担哪些培训项目的设计与落地等等。

2.梳理培训项目设计和落地方面的流程和制度并予以执行。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对培训项目设计与落地方面的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和发布,例如:下属单位如何申报所在单位设计的培训项目,完成哪些审批可以予以实施等。集团也可以设置一定的绩效要求和激励方案,例如:每个单位每年的开发任务是多少?培训效果如何?针对优秀的培训项目予以评定、嘉奖,并组织向其他单位进行分享等。

3.对内部教管人员和内部培训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要统一集团各级教管人员和内部讲师对于培训有效性的认识,要明确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企业的战略和绩效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对大家进行必要的培训项目设计技能培训。至于内部讲师,建议根据讲师的定位与水平,在合适的阶段给予合适的培训。例如:有些企业的内部讲师会按照水平与资历分成三个级别,很多讲师在基础阶段,设计培训项目的内容太过挑战,实用性不强,所以可以安排在中、高级进行。针对集团总部设计完成的培训项目需要下属单位落地执行的,建议给予培训项目介绍、拆课等内容的培训外,还应给予培训项目的操作指引,包含操作流程,内部说明,关键点,本地化“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在总部操作时,尽量让下属单位先观摩学习后复制,这样的效果更好。

4.在与培训机构合作时要运用培训项目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要运用培训项目设计的方法分析培训需求,在合理界定业务收益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合作讲师或者是培训机构,而不能由于市面上哪个课程比较火,就选哪个。选择后,要共同研讨和设计培训方案并予以推进落实。

5.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效果的评估。很多企业的培训结束是以合影、颁发证书、把好评如潮的图片和现场培训精彩环节的图片转发到朋友圈为止的。这个与我们追求的培训效果是有巨大差异的。培训的终点线不是课堂学习的结束,而是绩效改进的达成。要从集团总部自上而下的逐级要求并强化培训效果的评估,持续追踪培训转化。

综上所述,基于集团化企业的特点,推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落地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统一、优化、并持续精进。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的推进,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突破那个临界点,我们会看到爆发式的成长,大家会感受到我们的培训越来越有效!

摘要: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各个组织越发关注人才发展与培养,以便求胜于未知,从容应对未来的诸多挑战。多年的努力,使我们的培训水平已有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非常大的精进空间。为了能够全速、全力的支持我们组织的长远发展,我们能提供的所有培训项目,必须是显著且有效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升员工绩效的。

关键词:培训项目设计与落地,培训转化

参考文献

[1] (美)卡尔霍恩.威克;罗伊.威洛克等著.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学习发展项目的6D法则[M].电子工业出版社.

[2] 田俊国.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么搞[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第2篇

1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差 ,学 习积极性低

职业院校为了获得大量的生源, 录取分数线往往过低,这就都是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上,如英语与数学等,学生的基础更加匮乏。而数学与英语又是职业院校的大一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科目, 尤其是高等数学与很多专业课程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在这些方面的基础较差,因此对这些科目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够积极,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在老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整体的教学造成严重影响。这就导致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时,对于需要用到的基础课程知识一窍不通,专业课课堂中学生很难听懂,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初衷。

另外,学生在职业院校入学后,由于刚刚从高考的压力中得到解放,往往容易释放自己,将学习的重担放下。而职业院校在课堂管理方面也不够严格,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与职业院校教学任务存在矛盾, 这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教学发展的一大问题。

1.2 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够浓厚

由于生源紧张问题的存在,加上职业院校专业分配不够合理,而学生由于分数太低的原因,无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一些专业在招生过程中甚至文理兼收,一些如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中如果收取了文科生,一些高中文科生对这些课程教学根本听不懂,增加了听课的难度,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上课不听讲、捣乱等现象相继出现。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本来对学校调配的专业就不是相对满意,加上上课无法理解课堂内容, 特别是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导致“混日子”的学生普遍存在。

1.3 职业院校课堂秩序差

在当今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校园无线网几乎实现了全院覆盖,有些职业院校甚至在新生入校前,学校就为每一个学生办好了电话卡,赠送有很多的流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当同时也给课堂教学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微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得不维护秩序,但往往效果不够明显,课堂纪律依然混乱。

2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2.1 调整教育的难以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可以适当的降低学校教学的难度, 并适当的淡化课程知识体系的严谨性,通过通俗的案例进行示范教学。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使用PPT教学,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仅仅根据PPT课件将内容念一遍,更有甚者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讲课,学生往往昏昏欲睡,没有学习的兴趣。这还要求教师将教课当成一门艺术,需要认认真真的备课,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并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对于学生要有耐心,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习与巩固知识。

2.2 以 就业为导向 ,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一门准也并没有冷门与热门之分,在就业形势上也并不存在优劣, 主要与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岗位要求方面。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目的在于能够掌握一门技术,能够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将学生就业作为教学的导向,并慢慢的教会学生怎样才能通过学习的知识去找到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技能与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未来就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看到未来,才能给与学生学习的动力。

2.3 严 明制度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本身的规章制度并不缺乏,但是对于制度的执行力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于上课玩手机的学生,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的学生给与警告、劝退以及开除等处分;另外,在上课期间,应该关闭校园的无线网络信号。

同时,对于在学校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应该优先为其安排就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给教师管理学生提供便利。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由于我国职业院校招生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对教学效率与质量都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还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适当的调整教学的难度,制定严明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整体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摘要: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阶段,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阶段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供有关人员参考。

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在听、说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技校英语教学、 教学难点 、学习兴趣

从事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已经16个年头了,虽然有多年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但深深地感觉到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正处于严重的尴尬期。一是学生自身厌学原因所带来的尴尬。技工学校学生历经了小学和初中,对英语的认知早已度过了萌芽期,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相对落后等自身原因,早已对英语采取了完全放弃的态度。他(她)们考技工学校完全是为了找工作,认为到这里不用再学理论了,只是学手艺和技能,如果不是为了找工作,也许技工学校他(她)们都不能考。二是技工学校英语教学没有任何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尴尬。目前,技工学校无论从教材还是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没有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体系,即没有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教材,也没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沿用中学、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致使学习劲头原本不足的学生们遇到枯燥无味的英语教学,更加剧了他(她)们放弃学习英语的兴趣,无异于在他(她)们即将熄灭的火焰上又浇上了一盆冷水,加速了火焰的熄灭。三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高要

1 求所带来的尴尬。现在的用人单位在要求雇员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希望他们的知识是多元化的,所以英语就成为多元化知识的首选。许多毕业生因英语不好而落选,对毕业生就业率产生了冲击。

面对上述尴尬对技工教育的影响,就得加速改革目前技工学校英语教育和教学的现状,迅速建立一套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教材体系、教育体系和教学体系,让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死灰复燃,培养他们的兴趣,养成他们学习英语的习惯,为他们开启一扇学习英语之门。

一、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教材体系 目前,技工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多为借用高中、中专、高职英语教材,即使是技工学校的专用教材,也没能脱离高中、中专、高职教材的俗套,根本没有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也没有考虑新形势下技工教育的特点,只是为了编写的需要。

那么新教材的内容就应该更加贴近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适应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的学时安排与要求,也要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并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教材还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坚决避免枯燥无味给学生带来厌学的情绪。同时,新编教材应该注重从语感入手,增强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满足用人单位招聘和今后工作的需求。

2 此外,随着技工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时间不断缩短,按照新学时设臵要求编写教材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在内容上就要合理取舍,在要求上就要切合实际,在培养目标上就要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相贴近。而且还应根据专业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尽快建立一套适合各专业技工学校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体系。

二、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教学体系 技工学校英语教师大多是从普通中学或职工高校在转过来的,中学和成人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得到改变,虽然许多人已从事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多年,但很少有人能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研究和组织教学,只是一味地抱怨学生不爱学习,很少从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找原因。

其实,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使其既有趣味性,又有针对性。

目前,教师备课只是备教材,而对于重复教材的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连教材都不备,很少听说有‚备学生‛的教师。我认为教师要教好课,特别是要教好英语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教育对象——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英语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这就是‚备

3 学生‛。一是采取第一节课先进行摸底考试的方式掌握每名学生的英语水平。二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三是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我认为,只有认真做到‚备学生‛,才能结合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好每一节课。

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在英语方面仅仅取得一点进步。二是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的学生找回自信,让自信的学生更加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他们的学习。

总上所述,建立一套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提高技工学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技工学校学生英语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技工学校英语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三、不断探素提高技工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 技工学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技工学校的学群体是初中教育中不太热衷于学习的后进学生群体,英语能力相对比较低下,大部分已放弃了英语学习。在进入技工学校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感到听英语困难,说英语更难。他们不会从语流中去理解意思,而试图听

4 懂讲话人所讲的每一个词。当他们听到一个不熟悉的词,或听到词的连续、弱化和简缩说法的时候,往往不是继续往下听,而是抓住那个词不放。这样就对后面的内容顾不上听,以至于不能整句或整段地理解句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训练学生跟上讲话人的语速,在听的时候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要照常听下去,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预测和取舍的技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未知性、随机性和时限性。为此,最好先让学生浏览一下题目及选项,做些预测性的心理准备,如出现数字、人名、地名,应引起重视;要特别注意关键词、暗示词、过渡句等,对上下文将要发生的事情及结果,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最后抓住结束语。因为结束语通常表达说话人的结论、态度和观点。

当学生能听清教师或磁带所讲的英语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对英语的好奇心也随之越来越强,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应每周进行一两项听力练习,内容包括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谜语、听英文歌和一些简单的新闻和短评。听完之后,及时做是非判断练习,选择题或问答题,然后立即公布答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经过一段时问的训练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慢慢习惯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节目、听英语讲座,由此提高了听的质量与效果。帮助学生创新思维。

5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可以培养学生对日常英语的兴趣。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课堂教学中,在与学生进行功能话题的交际中,结合教学内容,扩展交际情景,渗透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别意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应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习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延伸,不应只局限与练习其特定的语句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材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情景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现在的课堂要成为动态、发展、富有创造化的过程,课堂不能局仅限于教参提供的知识,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在话语层次上认知、区分中外文化背

6 景的差异,正确使用语言,鼓励学生使用交际策略。

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比如,当有人夸奖你某事做得好时,按照中国的语言习惯会说:‚我做得不好。‛以示谦虚。又如,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人们会说:你今天很漂亮。

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 你会按我国的传统习惯说:没什么。而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则应说:

Thank you.或 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 以表示欣赏和感谢对方的赞美。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熟人。为了表示礼貌,我们经常要问:‚您去哪儿?‛如果在中午,就要问一声:‚您吃了饭吗?‛但是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我们如果问他:

Where are you going? 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人生活。他们习惯说:

Whata lovely day, is not it? 如果你问他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他会认为你要请他吃午饭。如果我们的朋友买了一件东西,按我国的习惯,我们常会问他/她所买的东西的价钱多

7 少。在我国和人交谈时,问对方挣多少钱,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但对英、美人来讲是绝对不可以的。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在听、说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8

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摘 要】面对目前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十几年的经历以及山东省职业英语新教材的使用,从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使用,课堂教学活动及学生能力培养四个方面阐述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关键词】关注差生;新教材;活动;能力

【Abstract】Face currently medium job English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teaching, combine to be engaged in medium job English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ore than 10 yearses and the usage of the English Protestantism material of province occupation in Shandong, from to the student’s attitude, teaching material of usag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y and student ability development four elaborate me of medium job English teaching view. 【Key words】The concern is bad to living;Protestantism material;Activity;Ability 基础英语在中等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随着科技发展及国际间合作的日益密切,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日益增长,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教学就成了基础课中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十几年的经历,我想从

9 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1.面向全体学生,谋求学生的共同发展

树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观念。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把心态放正,把眼光放远,。要关注学生全体,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努力通过教师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坚决反对单纯培养少数学生,只关注高职考试有希望的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们的培养上,而对于那些没有升学希望或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抛在一边,不闻不问,当成分母,看作陪衬。这样即使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学生,但同时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心.就是你特别关注的那些优秀生也不会认为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遭遇的不公平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完全的人、心理健康的人,甚至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对于在初中时就有过类似经历的中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差生。一堂课的教学意图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一个两个不碍大局,而十几个的话,课就无法顺利进行,但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十几个差生的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基本能回答上来的问

10 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一种抓紧赶上,参与到竞争中来的积极心态。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英语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当的方法,鼓励他们从基础学起,有问题大胆的问老师,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2.全面研究教材,转换教学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中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自200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省编职高英语新教材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共四课,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分别从单词,听说,语法,读写四个方面展开练习。我个人觉得这套教材很适合中职学生使用,在巩固基础英语的同时,又能应付常见的英语使用场景。教材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 教学途径倡导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它

11 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很明显,这里所说的任务同传统意义上教师将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学任务突出的是教师的活动, 而‚任务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此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语言学习的巩固阶段比较适用。我们谈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是强调教师将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主,以其它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认识清楚,而不应盲目地去接受。 针对每一单元的不同任务,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既可以调整任务顺序,也可以对任务进行增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挖教材,仔细分析每个班的学生。

3.开展多种活动,‚四会‛能力均衡发展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12 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出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查杂志,上网。新教材每单元四课,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绝不能因为考试不考或考的不突出而放弃或忽视某项能力的培养,如目前高职考试不考听力和口语,但绝不是说这两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弱化,相反,而应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加强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 4.着眼学生未来,培养自学能力

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的东西只能说打了一个基础,对社会需要来讲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要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老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

13 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有计划的背单词,并同时培养学生查词典的好习惯。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可以在学新内容前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逐步理解课文。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上课时由学生来讲解,老师做适当的引导或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不再留思考题,学生自己就能发现文章中的知识点,课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为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虽然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生源差的难题,新教材的使用也还处在探索和摸索阶段,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创新,将有限的学习时间进行细致合理的安排,也会使学生们的素质得到很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第4篇

1 重庆市林相改造的意义

林相, 就是森林的外形特征, 包括树冠的层次有包括林木品种和品质。林相改造, 是指根据当地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 通过人为措施对现有林相进行改造, 提升景观效果, 丰富植物多样性。重庆市的林相改造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在色彩搭配、波动起伏、季相变化等方面不明显, 而且树种比较单一, 观赏性较差。鉴于这一现实状况有必要进行林相改造。

1.1 美化环境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居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再加上重庆三面环山属于山城, 空间狭小, 更需要通过林相改造建设绿色空间。一方面在于净化空气, 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于增强观赏性, 为枯燥的日常生活增添色彩。此外, 还能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1.2 经济发展的需要

重庆市林相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也非一日之功, 在规划方案的指导下需要一步步执行。因此, 林相改造从树种的种植、选择到配置,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 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1.3 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

林相改造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美观、可观赏、移步换景的效果。重庆市作为中国出名的旅游城市, 游客最先在风景区或是景点感受到这种移步换景的美妙感, 进而推及到对重庆市的好感, 提升了重庆市的城市形象。最终林相改造后的高品位景观慢慢成为了重庆市的名片。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每天都有生物在消失, 森林、林业资源也不例外。重庆市虽然实现了“四增”, 但是林业结构极不稳定, 存在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低、林分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林相改造, 进行人工林树种种植结构、林分密度的调整, 建成良好的、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景观, 进而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重庆市林相改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 重庆市的林相改造主要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要基调, 在色彩搭配、波动起伏、季相变化等方面不明显, 观赏性差;以马尾松等针阔树种次之, 而且蓄积量、面积等占到了1/2以上, 其他树种林分较少, 这一情况无论是从景观效果还是从生物群落多样性角度看都是不利的。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 重庆市林相改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林相单一, 森林景观效果差

据调查了解, 重庆市林相改造存在树种种类单一的问题, 主要以马尾松为主, 针叶化、纯林化严重。同时, 由于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被类型又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四季常青且树冠较为整齐。这样的结果是景观效果单一, 缺乏色彩、层次、明暗和粗细的搭配, 缺少惊艳的感觉。

2.2 生物多样性受损

马尾松对气候、土壤、湿度等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因此成为了重庆地区的主要生长树种, 进而形成了马尾松林。而马尾松林自身又十分容易受到松毛虫等病虫害的侵害, 这样造成松林的死亡。同时, 马尾松的油脂含量高, 耐火性差, 存在火灾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大面积火灾, 必定会影响到其他的森林植被, 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最后, 马尾松抗风能力差, 容易出现偏冠, 给树木的修剪带来了不便, 也增加了修剪费用与植被维护费用的支出。

2.3 生态效益差

重庆市人工林和次生林较多, 客观上造成了植被类型的单一与层次结构的简单, 林下地被物较少, 导致对动物的吸引力降低, 所以对整个生态环境改善所起的作用也就比较小, 生态效益差。

3 重庆市林相改造的措施

鉴于重庆市在林相改造过程中存在有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和生态效益低的问题,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推动重庆市林相改造工程的进行。

3.1 掌握林相改造技术

大面积的进行林相改造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此一定要掌握林相改造技术, 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景观收益。

3.1.1 间伐重塑

在大片的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 按照一定的宽度进行间伐。间伐的区域进行人工清理与整理, 营建阔叶林, 形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3.1.2 带伐重塑

与间伐重塑是相似的改造手段, 是沿着等高线进行间伐, 之后在带伐区域种植或移植高大的阔叶林树种。

3.1.3 景观抚育

一种是移除林间的枯木, 保证整体的视觉效果。另一种是在移除或是砍伐树种过程中, 有意地伐掉个头高达或是密集地区的树种, 保证树种的成长空间。

3.1.4 经济林改造

在注重保护重庆当地珍惜树种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当地特色树种、成活率较高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样不仅可以美化山体, 还能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机会, 促进重庆市林业经济的发展。

3.2 树种选择与配置

根据重庆市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树种的选择, 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根据区域位置、景观要求的不同进行树种的配置与设计, 保证较强的观赏性。例如, 沿线公路的树种配置与设计主要是达到移步换景的动态景观效果, 因此需要选择那些有季节变化的、有色彩搭配的景观型树种, 可以选择合欢、蓝花楹等建成沿线观花林带。如林区间主要的目的就不再是以观赏为主, 更多是出于防火的考虑, 因此要选种一些木荷树种形成天然的防火带。

从林相改造技术到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到最终形成特定的景观效果, 需要在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下进行, 既遵循了植被的生长习性又达到了美观效果, 既有利于树种成长, 又满足了人们对色彩的需要, 最终达到了林相改造的目的。

4 结语

林相改造具有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维持生物多一样性等好处, 因此重庆市不遗余力的进行林相改造。然而在林相改造过程中发现了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生物多样性差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 笔者从林相改造技术和树种搭配选择2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以促进重庆市林相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摘要:森林是人类的天然氧吧, 重庆市进行林相改造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森林景观效果;同时, 是响应国家生态建设号召的表现。通过搜集资料、走访调查, 对重庆市林相改造现状进行了了解、调查, 发现重庆市在林相改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最后针对林相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第5篇

一、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制理念缺乏创新。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单位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对村庄原有的区位、经济、资源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对村庄的历史文化缺乏理解,对村庄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当地政府的意见文本化,而不注重对地方特色的深入挖掘,使得村庄规划变得千篇一律,更多体现出村庄被城市化的味道,导致实施主体对规划的不认同,无法有效的激发其对规划实施的积极性。

2、规划内容缺乏深度。多数村庄规划基本等同村庄整治规划,很大篇幅集中在农房美化、治污改厕、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方面,而对于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指导、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设计篇幅过少,无法有效指导村庄发展。

3、编制过程缺乏互动。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是乡镇,而规划的实施主体往往是社区、村,公众参与明显不足。作为实施主体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村民意愿等的调查不重视,流于走过场,导致很多规划无法得到村民的认同,实施过程难度加大。

4、规划表达缺乏动态。村庄规划中空间布局的规划占有很大篇幅,设计单位往往试图采用简单的空间布局来描述村庄建设远景和实施手段,更多体现的是现状和远景建设成果两个静态比较,缺乏实施计划性的研究,缺乏实施过程各节点的动态描述,对规划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引导,规划实施进程表达缺乏可读性,导致实施主体憧憬美好未来却又无从着手。

二、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村庄规划。

为了解决目前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村庄规划,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以面向实施的理念来编制村庄规划。

1、提倡公众参与,建立村庄规划互动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规划主体单位、设计单位、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闭门造车,更多的应该让规划实施单位和民众参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可以采用召开村民代表现场座谈会、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让村民更多的参与其中,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实现互动。综合社会各层面的意见,掌握村民意愿,总结规划需待解决的问题,实现有的放矢,使村庄规划变为体现他们生活、生产意愿的规划,同时有利于今后规划的实施。

2、强化村庄特色,体现村庄规划因地制宜。通过对村庄历史文化的解读,对人文风情的体验,对产业功能的分析和村庄布局肌理的梳理,继承发扬村庄文化、把握村庄特色、挖掘村庄潜力,在规划过程中强化村庄的品牌性、认同性和归属性。

3、简化表达方式,提高村庄规划的可读性。为了便于实施主体对规划的理解,促进规划有效实施,规划成果表达形式应考虑村镇规划实施主体的特点,做到空间布局清晰、操作要求明确、成果表达形象。可采取图表结合、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将项目具体落实到文本上,提高规划的可读性,便于村民理解规划真谛,便于建设管理人员执行规划。

4、编制预算方案,提高实施计划的科学性。规划必须根据村庄的经济能力和建设水平,对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进行如实分析,做到实事求是、统筹安排。在静态的规划中体现动态的建设目标,详细制定近期项目和远期项目建设的计划表,编制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明确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实施计划等关键内容,便于规划的有续落实。

城镇化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第6篇

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运行

——章贡区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调研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日趋活跃。而工程建设因其涉及的环节较多,涉及资金较大,所以这个领域一直是违纪违法的高发区。抓好招投标的监

管,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市场,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至关重要。在此,笔者针对章贡区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做法、当前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解决其问题的对策四个方面,并结工作实际,谈谈看法。

一、章贡区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近年来,为规范建筑领域市场,确保工程建筑质量,章贡区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

区纪委、监察局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关监理、招标代理、直接发包、建筑企业不良行为扣分、潜在投标人确定、工程业绩评审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二)规范程序、严把准入关

从拟发招标通知开始到签订施工合同,监督人员主动介入、全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招标公告发布后,先由招标办、建设单位等通过审查书面材料,对报名企业进行筛选,确定投标候选单位,再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对候选单位逐一进行实地考察。严格审查参加招投标单位(企业)的资质准入关。

(三)招投工作做到“三公开”

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做到“三公开”:一是招投标信息公开。工程项目立项批复后,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招标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作为招标代理,将工程概况、招标条件等在社会上公开发布。二是招投标工作程序公开。从工程登记备案开始,建设单位委托代理机构进行全程代理,起草招标文件,现场勘查答疑,明确各项招标规定和时限要求。三是招投标结果公开。从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对所有标书进行评审,评标结果由专家签字留存,中标结果报招标办备案并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3天。

(四)加强监管与查处力度

区纪委、监察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建设工程项目履行招投标手续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必须依法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擅自确定施工单位,串标、围标等行为,积极介入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无违规、无违纪、无隐患。

截到目前,该区共对1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开展了执法监察,检查单位共98个(次),发现问题共25个,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33项,发监察建议书2份,避免经济损失210万元。

二、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加强了对工程建设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工程建设市场逐渐趋于规范,有效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但由于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规避招标

规避招标行为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一是将工程进行肢解。建设单位将造价大的单项工程肢解为若干个小工程,各小工程的造价低于招标限额,从而规避招标。二是压低预算价。想方设法将工程造价降低到招标限额以下,确定施工单位后,再进行项目调整,最后按实结算,最后工程结算造价往往大大超过招标价格。三是中标后改变工程量。比如说有的单位先将主楼工程拿出来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再明确工作内容不仅仅是主楼,同时还增加一些附属建筑,规避了附属建筑的招标。

(二)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公告发布不规范

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公告发布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信息发布范围,不按要求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信息,而只将公告发布在了某一发行量不大的不知名的地方报纸上,有的甚至只将公告张贴在单位门口。二是公告发布时间过短,往往以工期紧任务重等等借口,公告只发布一两个星期,就匆匆开标。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获知信息的不平等。

(三)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

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文件编制中存在不公平、有倾向性和有歧视性的情况。倾向性有时表现明显,例如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等,但有时是比较隐蔽的,如在技术指标方面的倾向性描述是不容易识别的。另外,有的招标文件制定时,会制定一些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建筑商被抛之圈外。二是评标标准存在:(1)可信度差,评标标准不公开的情况。不紧扣招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不根据采购产品的特点制定其具有个性的评标标准,内容、比重和权值的设置无的放矢,有的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有的有意加大个别指标权值。(2)可操作性差,量化指标

少,定性指标多,有些指标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去衡量或只能在投标文件中做出承诺,而在评标时无法以事实为依据,事后又很难核查。有的内容尽管可以量化,但由于评标时不提供相应的资料(如市场占有率、企业信誉度)致使评委凭个人掌握的资料进行评标,分值相差悬殊。

3、有的甚至不在招标文件中载明评标标准,评标细则。

(四)存在串标、围标现

一些承建商为承揽工程,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在私下达成协议,进行暗地交易,以非法的手段参与投标竞争。另外,还存在一家施工单位(包工头)挂靠数家施工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围标,从而将其他投标人排挤出局;在有的工程招投标中,甚至所有的投标单位均为一家挂靠。这些行为,形式上是进行了招投标程序,看上去接受了监督,但实质上是变相垄断,躲避了监督。

(五)合同签订或合同内容存在偷梁换柱现象

签订合同时不注意审查,签订合同的乙方并不是中标方。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没有资质而去挂靠的施工单位上,或者是中标方将工程进行转包了。有的承建商是通过合同条款对招标文件进行了实质性的改变,如改变工程量、改变中标价等等。这实际上是种欺诈行为,为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埋下了伏笔。

(六)存在后续监管松懈现象

目前招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场内管理、轻后续监督的的现象。施工队伍的年检和日常管理归属建设主管部门,因此招标办和建设部门之间常常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使得招投标管理的后续监督工作出现真空,一些原本可以通过后续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揭露和纠正。比如:一些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相互串通,搞重复签证、虚假签证,虚报工程量;有的参加招投标单位在合同签订时,总经理、工程师、优秀的项目经理、各种技术人员应有尽有,但在中标后和工程开工时,却换上了低资质甚至无资质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现象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这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了隐患。

三、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已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和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与之相配套的一些实施办法和细则较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弹性过大,使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二)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当前工程建设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部门与部门之间有缺乏相互协调沟通,出现政策法规定互相“打架”现象。当建设工程进场交易后,有关专业部门依然按照各自系统的规定执行,各自为政,协调管理和统一服务的意识差,缺乏培育建立统一的有形建设市场的意识。

(三)行政监督乏力

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置法律于不顾,用行政手段强行使工程上马。同时监督和执法部门缺乏相对独立性,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另外,有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纪检监察机关参与这项工作的定位又还不够准确,还未找准对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执法实施监督的切入点,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不够。

(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近几年来,虽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施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在对一些工程进行执法监察时,发现存在议标、非法挂靠企业投标的问题较多。这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得建设领域的混乱现象难以真正得到有效遏制。

四、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运行的几点对策

要有效地解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规范运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招投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招投标管理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配合督促各行政主管部门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对现有的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细化。尽量使招投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操作方式都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对招投标结果的影响。二是要形成有关各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的相关制度,如廉政合同制、重大工程项目派驻纪检监察员制度,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离任经济审计制度、重大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多部门协调机制等等。

(二)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

一是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特别是要对招标公告发布、评标办法制定、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等易发多发腐败问题的关键部位、环节、工作加强监督工作,防止政府部门和个人直接参与和干预具体的招投标活动。

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当前应着重检查这几个方面:

1、行政主管部门违法设立审批、核准、登记等涉及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行政许可事项;

2、部门和地方实行行业垄断、地区封锁;

3、政府和部门假借应急工程、保密工程等名义规避招标;

4、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5、政府和部门领导直接介入或违规干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三)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管

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负总责。项目法定代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同时要建立项目法人责任追究制,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法和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不但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责任,还要依法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四)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六十三条:“对招标投标活动依法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发现被投诉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有违法、违规或违纪行为的,应当建议其行政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处分”;第二十七条:“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对投诉人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应督促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发现问题的可通过监察建议书等形式,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反馈,并要求其及时进行整改。

另外,纪检部门也应该在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的过程中形成投诉处理制度,接受投标人及群众的投诉,并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五)对违纪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上一篇: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常州红梅公园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