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2024-07-21

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指导性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新时期、新形势的大背景下,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原则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融合的要点,以此来为日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员数量庞大、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密集是国有企业的最大特点。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企业做好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工作。只有做好这两项工作,才能激发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一味的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将会失去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企业要在发展的同时,做好思想建设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工作。社会资本和企业组织资本的融合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活力,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其作用在于促进企业组织资本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帮助企业在市场经种种占有重要地位。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工作时,要以市场为向导,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彻底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

目前,企业的竞争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模式。企业员工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企业要想提高企业实力,必须做好对员工的培养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不断鼓励员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团结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到基层员工中去,做好员工的关心工作,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员工中树立“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不断促进和提高员工的全面发展。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相对较少且大多停留在书面上,过于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其意义。在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企业根据社会发展方向,融合员工实际情况和理想信念,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抛弃旧观念、旧思想、旧模式,真正的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但完善的企业制度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落实保障,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要点

(一)结构层次的融合

企业只有在文化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才能改变其目前状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制度、精神、物质和行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基本体现,在制度方面,要促进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制度;在精神方面,要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物质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要追求经济效益;在行为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深入落实到企业文化当中。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这四个方面,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功能作用的融合

企业文化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互补的,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协调来实现功能融合。首先要实现教育功能的融合。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通过此功能来转变企业员工旧观念,企业发展旧模式,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实现协调功能的融合。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轻视了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而企业注重的是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忽视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在社会经济背景下,要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企业员工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企业是员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提供者,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打造牢固的发展根基。

(三)融合的主要领域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领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员工的融合,员工是强企业建立的基础,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的存在,要充分实现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以及组织机构的融合,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技能等方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精简组织机构的需要,还能大大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其次是深化改革工作中的融合,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改革是关键,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跟国家发展步伐,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实现融合,取得一个好成绩。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国内许多著名企业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起到巨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方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交流平台,只有做好二者的融合工作,并在融合过程中积极克服其不足,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植根到企业中,转化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只有在不断改革的实践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深入到各个环节,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康党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

[2]肖艳.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刘慧娥(1981-),女,汉族,宁夏中卫人,本科,就职于宁夏宁东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和团委工作。

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引导企业快速发展、稳定成长的灵魂思想,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可以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对内部各种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优势地位。基于此,本文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利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以期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

进行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加快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争取更高的利润。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都肩负着提高企业效益的责任。同样,企业与文化建设也应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服务,这种构建的目的性与企业管理就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需要服务于企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相关经济效益。这种服务关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文化在直接的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作用不明显所致,而在企业管理中其本身对于企业的相关经济效益提升却有着极为不俗的效用,因此通过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合理增长是有正面作用的。

(二)企业管理作用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管理范畴之内,为了保证企业文化管理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企业必须通过自身机能对企业文化进行合理的建设。在企业管理范畴下的企业文化管理,能够通过企业管理这条途径来进行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与发展中作用。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寄托,其最为根本的内核是企业的发展精神与具体制度,这种内核的存在完善了企业管理中的制度条文,对物质文化的管理更加的方便,企业发展更加顺畅之后又加快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最终为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打下坚实基础。

(三)企业文化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企业文化有导向的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向心力,能够有效的引導员工们的价值观,为企业在市场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文化具有约束的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力量的来源,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企业的责任感、主观能动性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具有使命感,对待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再次,企业文化具有鼓励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优良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员工的个人能力才能够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努力朝企业目标前进。这種激励作用是使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增强和加强企业部门凝聚力的不二选择。

二、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

(一)发挥管理层传播企业文化的桥梁作用

企业家的个性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高层管理者的行事风格、战略决策、综合素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速度。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企业如百花齐放,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所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为了缓解压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应拥有更高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才能,并能对整个市场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来带领企业向前发展;其次,普通员工是构成整个企业最重要的部分,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需要管理层发挥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管理层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传达企业文化,引导工作态度,真正将员工与企业结合在一起,是强化认同度,提升忠诚度,保证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培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引领员工意识形态

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思想是人的行为指南,因此要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首先要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企业众多,没有任何企业能够保证所有的员工都理解且认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培训应提高到企业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和衡量。通过企业文化、企业愿景、企业目标等的宣贯,使员工明确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主动融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中。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团队精神与企业主人翁责任感、竞争、荣誉等的不断提醒与刺激,使员工具备并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企业管理“硬”的机制与企业文化“软”的约束要双管齐下,引导员工珍惜岗位、珍爱企业、勇于竞争、乐于贡献、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三)加强制度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融入日常工作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长时间的发展不断累积起来,是整个企业凝聚力的所在,要想真正起到作用,仅仅依靠几句标语、几个宣传栏是远远不够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来实施对公司的管理,促使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推动制度的革新和发展,可见文化和制度是相互渗透的。当一种企业文化制度化,并成为体现企业制度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又“硬”化为一种制度。尤其要在提炼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制定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划、内外宣传规范、年度工作计划等方面,形成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让员工在工作中可感知、可遵守,并且习以为常,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骨子里。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要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必须逐步树立符合自身企业文化特色的现代管理理念,从发挥管理层传播企业文化的桥梁作用、加强文化培训引领员工意识形态、加强企业文化制度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静心思考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方面的不足,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维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保持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浅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理念[J].市场论坛,2017,02:50-51+54.

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文化,就是现代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这种管理理念的背景与效果以及解决问题的角度,又使它与所有关于人的问题学说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在我国特别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深受企业的青睐。不仅受到政工人员的青睐,同时也受到了企业行政人员的欢迎。这是我国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形象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界的普遍现象。每个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但企业之间又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理念,虽然在概念上由外国人提出,但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无时不有。研究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品位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生产力是企业的“硬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软件”同时体现“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因素。现代企业只要注重文化建设新理念,把握文化建设新特征,就赢得了科学管理的主动,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根本。

1.企业文化标志着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新趋势

现代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应用而生的。所谓现代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迄今为止,世界企业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传统的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8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它是在最原始、最野蛮的管理雏形上演变过来的,虽不完全采用皮鞭加棍棒的“管理”手段,但还不具有规范的管理方法。它是针对工厂(作坊)如何分工协作、如何保证生产、如何减少资本的损耗、如何赚取更多的利润等问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仅仅对生产、工资、成本进行管理,是粗放式的。直到后期才形成了靠资本家个人的经验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于是称之为传统的管理阶段。第二,“科学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它是从传统管理模式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管理”阶段,着重强调生产作业程序的标准化,重点管理劳动生产的效率。它的特征是制度唯上,效率唯上,劳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效益忽高忽低。第三,现代管理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企业管理。现代管理突出经营决策,注重管理系统化,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能获得较快发展,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企业管理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吸收了世界企业管理阶段的精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独特的中国企业文化——“现代科学管理”新理念。

企业管理渗透着先进文化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是市场的主角,处处渗透着先进文化理念,处处体现着独特的文化作用。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主义的特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人本方式,它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和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的内涵由原来共识的价值观念、经营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责任感,又增加了企业精神、竞争意识、团队精神、法律保障、营销信誉、荣誉感和忠诚度等内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价值观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企业除了注重产品生产本身应有的经济作用外,也注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因为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深深地打上企业文化的烙印。品牌就是企业的标志,名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名品牌再加上企业信誉和职业道德,就会占领市场,就会使企业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再次,科学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同时需要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作支撑,更需要有公正的法律作保障。这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创建企业文化是现代化企业内在的要求。企业文化的创建是与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分不开的。人是企业文化的主角,亦称之为“人本主义”。但是企业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它必须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要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使职工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兴衰融为一起;要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要大力推广和应用新科技成果,使产品更新换代;同时要研发科技项目,舍得投资,注重科技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发展。其内在要求:一是企业文化重在人“化”,通过“人”化,再表现“化”物,坚持以人为本,恪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企业和社会作奉献。二是企业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对宣示和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企业文化以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和谐的企业氛围,影响着周围环境,为匡正社会风气带好头。四是企业文化为提高科技水平,增强企业实力奠定基础。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企业文化创建的基本内容和条件。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企业管理模式之一。这种管理模式,必须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的组织实施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作保障。这种系统化的管理工程,其主要内容有:一是企业价值观念提升。要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的企业价值目标。要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类型、职工素质、经营特点、历史沿革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价值目标,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要以企业价值观念为基础,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特别是确立企业精神,包括厂(矿)歌、旗、徽、标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二是企业文明行为规范提升。就是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企业内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工作守则、劳动纪律等管理制度,使本企业成员能够自觉接受、认同和内化。要对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强化遵纪守法的养成教育,建立内部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企业行为规范的执行和落实。三是现代企业形象提升。注重企业形象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形象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明确的企业形象策划原则,包括整体性、长期性、创新性、真实性和服务性等等。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明确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点。只要抓住这个关键,就能塑造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四是企业文化环境提升。我国企业(国有、民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拥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条件。企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教等外部环境和企业生产条件、经营机制、职工心态、人际关系等内部环境。建设企业文化,固然需要有一个优化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内部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文和生产环境。同时美化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文化创建的基本条件归纳为:企业必须是合法的、取得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优化的社会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条件;现代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统一的、互为条件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可靠的、足够的活动资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或水中捞月;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改革的深化而深化,还要注重企业的全部文化发展要素,从而使现代企业管理更加时代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用;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学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5

[4]王兰云,通过企业文化创造竞争优势的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6

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在这样的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呈现出速度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融合文化的新特征,决定了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文对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经济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首先提出的,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普通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既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又表现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行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以企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与企业的管理哲学、管理行为产生紧密的联系。从狭义而言,它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及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广义而言,还包括企业领导人员和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行为,如企业中有关文化建设的措施、组织、制度等。

一、新经济时期的企业文化呈现出新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体现这三大主题的“新”经济运动改变着全球市场态势,改变着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着企业竞争的规则。新经济和旧经济的区别涉及到不同经济规则的适用领域。其中,最典型的是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的市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数字化商品与服务的特性对规则的改变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竞争的重点正在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和品牌塑造,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从价格转向标准、制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相对比重下降,而以信息业为典型的虚拟部分相对比重扩大。在充分认识上述时代背景、深入考察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经济后不难发现,无论是基本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其被赋予了更多内容和特征。

1、企业速度文化

“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速度就是一切”,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竞争。新经济中的现代企业已没有决策大小的问题,只有速度快慢的问题。一方面,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研制时间越来越紧,顾客又几乎期望得到“零”交期或瞬时服务。另一方面,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随时有被同类技术替代的可能性,技术风险大大增加。同时,信息和网络技术使进入市场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们几乎可以同步复制任何一种新技术产品,并迅速向全球市场提供,独占技术而有利可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这就必然使速度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1)企业速度文化的精髓在于发现最终消费者。新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是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最先满足其需求,以及在短期内占有满足这种需求的排他性。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速度文化强调的不仅是使用数字化工具改造企业旧有的管理和运行流程,或创造崭新的管理和运行流程,更重要的是营造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提供企业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彻底发挥潜力,主动掌握不断流动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机。

2、企业创新文化

20世纪初,经典学者就对经济体系中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熊彼特对创新的概括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确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一种变动。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资源。成功的世界级领先企业“更多的是由超越现实的抱负和在低投入产出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来维系的,很少是由共同的文化或制度的承袭而维系成一体的”。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强调的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差别很大。前者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激发创造热情,允许尝试失败,对人的尊重首先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正当欲望,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释放;而对工业经济中所提倡的“群体意识”、“步调一致”、“绝对服从”等传统企业文化理念则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个性与创造性。

3、企业学习文化

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只有学习才能实现知识的积累,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现代企业只有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够“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

4、企业融合文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的内涵发生变化,竞争中的合作使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企业融合文化应当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完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

二、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

新经济时期,企业都在寻求自身优势,制定与新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要转变职能、加速发展,必须同步对企业文化等进行开发与积累,创造和创新企业文化,多元化地扩大无形资本,这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经济,提高驾驭能力。

1、注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及时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面对新经济时期的特点,各级决策者要看到企业的优势,依据市场需求找准定位,在市场定位和走向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者生存”。

2、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适应新的经济特点,要以人文治企业。新经济时期的企业必须改革企业人事制度,制度本身是一种“硬文化”,不仅要启用年轻人,还要内聘、外聘相结合,引进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高级人才,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3、培育新经济时期的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在新经济时期要有新的内涵和延伸,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要及时反映新经济时代的风貌、企业特性、企业追求、企业总体行为规范,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创业动力。因此,企业精神需要更好地与时代相结合。新经济时期,企业的精神要从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思想、产品文化、质量文化、营销策略、信息获取、公关战略、形象设计、对外宣传等各方面进行扩展和开发。

4、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开发信息资源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各种新闻、会议信息有时就包含着商机。信息是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的重要手段,目前最需要的是加强信息渠道的流通和检索。信息不需要垄断,信息只需要流通,用经济眼光看是信息越大越好,流动网络资源越多越好。

三、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树立信心,强化管理,将企业文化与现代科学管理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必须循序渐进,努力探索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其独特的内部结构。

(1)智能结构。它是系统工程的基础,包括决策水平、技术水平、开发能力、劳动组合方式和文化传播的技术,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基础性决定作用。

(2)精神价值结构。它居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主导地位,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意识、经营哲学或理念,是深层次文化,具有指向、激励、凝聚、超常应变能力的功能。

(3)制度规范结构。它包括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管理规章、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售后服务等,是统一职工以及企业行为更为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准则,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体现的更为深刻。

(4)文体生活结构。它包括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文化精神生活及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强化管理群众的参与意识、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感情沟通,增强企业管理透明度,增进人际关系和友谊。

从以上结构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几个层面:表层活文化;中层中介文化;核心内层文化;规范硬文化。只有遵循系统工程原理,循序渐进,规范战略,把其纳入总体企业发展战略中,才能真正建立企业文化,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2、新经济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抓住关键点

每个企业的特点、环境、市场定位及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应根据实际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应注重抓住几个关键点。

(1)党政班子主要领导要有建树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力的坚定意志。尤其是企业的经营者、决策层要充分认识新经济时期市场竞争的实质,要有充分的认识。

(2)所建立的企业文化战略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并保持与时俱进。认同与信任是最重要的基础因素,脱离新经济时期的主要特点、由少数人杜撰,绝非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意。

(3)重在建设,突出企业个性。失去特点、个性的企业文化往往流于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突出个性、重点推进、渐积大成。

(4)组织落实。一般要从上至下地建立企业文化的推广和执行机构,新经济时期的企业文化要广泛赢得支持,就应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建立联系,以得到专业支持。

总之,在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要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应成为企业发展的自觉追求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琪: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J].改革,1999(2).

[2] 吴春波: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误区[J].当代经理人,2002(3).

[3] 魏杰、赵俊超:企业文化从头说起[J].中外管理,2001(8).

(责任编辑:朱 琳)

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港口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主要从事港口生产和经营活动。很多企业为了提高成本效益,纷纷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体系,作业成本法是广泛被利用的一种成本管理法。本文阐释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并就A杂件散货港口企业成本核算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析,促进企业成本核算的高效化、有序化,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散货杂件港口  企业成本核算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港口运输业发展中,企业成本的核算尤其值得关注,企业都在寻求更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提高本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作业成本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克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些局限性,有利于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水平,我国很多企业也逐步运用。

一、港口企业成本构成要素

港口企业成本是指货物在港口的活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成本。港口企业成本包括很多内容,如装卸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等,按照港口物流的活动可以将成本划分为三类:货物流通成本;信息处理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

(一)货物流通成本

货物流通成本是指货物实体经过空间位移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装卸成本、运输成本等。

(二)信息处理成本

信息处理成本主要是对物流信息进行处理时产生的成本消耗,包括顾客信息成本、订货处理陈本。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港口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信息处理成本在港口总成本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三)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管理成本是在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物资的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上将重点放在“作业”上,传统的成本法将成本控制更多的放在“产品”上,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点更多,可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与传统成本法比较,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合理和科学。作业成本法首先找出成本动因,并对成果产生的因果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将资源进行分配到多个成本库,并按照每个成本库的代表性资源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满足产品的需要。随着企业总体费用的逐渐增多,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更精准的成本信息。二是成本控制结果更加有效。传统成本法重点突出产品,因此成本责任中心的划分职能为核心,不能详细反映产品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大大降低成本信息的可用性,成本控制点也少。而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可以明确反映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其在成本、产品和作业之间建立了明确的联系,可以对企业的作业业绩进行考量,并重点突出作业功能,找到成本控制的重点。三是成本的管理更加精细。作业成本法分析了成本的动因,对港口活动提出了优化的方案和措施,有利于提高作业水平。

三、杂件散货港口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A港口公司主要做集装箱、钢材和木材、散货等业务,货物种类较繁杂,就其装卸业务成本来说,包含装卸船业务成本和验关业务成本。

(一)分货种分操作成本核算法

港口企业分货种分操作过程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货种及其操作过程为成本计算对象,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整理和分配,从而计算出某货种在港口中所进行总成本或单位成本。

在分货种分操作过程中,先构建基层核算流程图。首先要确保原始单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然后将各项单据进行整理,并对其规范。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的计算内容主要有:装卸成本、装卸机械费和装卸工属具费用。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该公司在对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时,主要是按照不同的货物种类来核算成本费用,有利于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如装卸作业部负责的装卸货物有钢材、木材。本公司的活动内容并不复杂,但是每一项的管理和服务内容都包含了很多作业内容,如根据货物种类不同,装卸作业流程也不尽相同,具体操作过程可以分为更多门类。其具体的动因在确认资源花费中有所涉及。

(二)构架作业成本库法

作业成本法把众多的资源纳入到各个班组,然后将其分配,使其融入每个业务中。本公司主要班组分为如下部分:装卸班组:根据公司的标准制度来进行装卸、运输,确保货物的完整性,成本动因是操作的重量;机械班组: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成本动因是每台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燃润料量;库场班组:主要费用是由于经营仓库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成本动因是库场工作人员的工时;维修班组:对各种机械设备维修,成本动因是每台机械设备领使配件;物资库:管理装卸队领用生产所需物资,如枕木和篷布等物资,成本动因是每货种使用物资数理;安全班: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现场的质量安全,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成本动因是巡查人数和次数。

成本的动因要根据港口的特点进行分析,比如装卸人员的薪酬可以根据工时来发放,材料成本、燃油费可以按照机械设备的耗损程度来计算。成本动因的选择在作业成本法中的两个环节都涉及到。第一,在资源——作业的环节选择资源。第二,在作业-成本的环节选择作业动因,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发展,通过对作业进行科学地合并、建立作业成本库来确定动因的种类和多少。

(三)单箱成本计算法

港口企业成本在单箱总成本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大船享有大船泊位的权力,并可以利用更多的设备来加快装卸的效率。按照集装箱码头的相关资料,机械设备成本在码头成本中占据三分之一,因此码头成本随着船舶吨位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以四台桥吊作为基准,则港口成本的公式为:港口成本=(泊位固定成本+泊位可变成本)×停港时间。

(四)单机核算法

港口企业在生产和运输张需要对大量的资源进行投入,比如说辅助材料、包装袋、工资、劳务费、修理费用等。对于单机成本核算方法而言,其中所包含的指标中,折旧费用是根据国标来计算的。第一,采用定人定機的方法。制定定人定机机制是单机成本核算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司机人数比较充裕的机械设备上,各司机人手一台机械设备;第二,完善绩效管理机制。根据基础数据和建设要求,制定月度部门、司机以及班组任务考核指标;第三,数据记录以及成本核算。实践中,对各台机械设备可变数据分析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基础资料;第四,数据统计应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月为基本单位,对机械设备数据汇总分析。

1.操作吨成本。通过对机械设备整体可变成本以及操作量数据比对,可以计算出当月各机械设备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即操作吨成本。其公式是:可变成本(元)=机械设备维修费+配件费+燃油费+保养费;操作吨成本(元/吨)=可变成本/操作吨。一般而言,操作吨成本越低的,机械设备的效能越高,则司机对成本控制把握越好。同时,可以该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对司机的单机成本绩效工资合理分配。若操作吨成本数据细分到各货种以及操作工艺,可作为该种机械设备不同作业计件工资单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2.单项操作吨成本。除对总操作吨成本进行计算,还要将各机械设备可变成本费用、操作吨进行对比,对单项操作吨成本进行计算,基本公式是:操作吨燃油费=燃油费/操作吨;操作噸维修费=维修费/操作吨;操作吨机油费=机油费/操作吨……

事实上,对单项操作吨成本费用进行数据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查找成本控制不足和弊端,为其进一步改进找到突破口;二是在反映出该机械设备的应用性能,查找机械设备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下一步机械设备的维修以及改造,提供重要依据。另外节约维修费材料费方面效果明显。通过开展单机成本核算,调动起员工学业务、练技术的积极性,既保障了安全,而且提升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3.通用产值计算。单机产值一般以月为计算时间段,当月完成的作业项目作业量或作业时间乘以相关单价之和。但是,港口装卸作业由于货物的比重不同,现场作业环境不同,对设备的油耗、作业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产值可以用于计算较为通用的项目,就木材、钢材的场地堆高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计算,场地临工即杂作业等用公式表示:Z=ΣLn×Dn式中Z为当月可计算产值;Ln为当月完成某作业项目的量或工时;Dn为当月完成的某作业项目的单价。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以某港口为例,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优势,有利于公司对成本进行更好地控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少成本的消耗,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分货种分操作;确认资源的花费,构架作业成本库,确定成本动因等措施来促进作业成本法在杂件散货港口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志红.港口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114.

[2]郭立薪.港口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5,08:36-37.

[3]叶飞.作业成本法在集装箱港口应用的实证研究——以A港口企业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8:62-65.

上一篇: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论文范文下一篇:先行调解制度法律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