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

2024-04-12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第1篇

被狂犬、猫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

1、要看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如果疯狗、病猫咬人时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它们的唾液中所带的狂犬病毒就比处于发病后期时少。

2、咬伤是否严重也影响被咬的人是否发病。大面积深度咬伤就比伤口很小的浅表伤容易发病。

3、多部位咬伤也比单一部分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

4、被咬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正确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

5、通过粘膜感染发病较咬伤皮肤感染发病难,而且病例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

6、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较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较抵抗力强的人更易发病。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至发病的这段时间,称狂犬病的潜伏期。这段时间可以是几天,几个月或几年,及至20来年。一般3个月以内的占85%,6个月以内的占90%,1年以内占96%,1年以上发病只占全部发病的4%,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狂犬病专家1994年介绍,具有确切科学数据的最长潜伏期为19年零6个月,这就是说,凡被疯狗、猫或可疑疯狗、猫咬伤而未作预防处理者,即使过了几年或十几年,仍有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一般被咬后只要及时打了预防针,就没什么事的,完全没必要担心会得狂犬病!

被狗、猫咬伤后,应在两小时之内严格处理伤口。如:用针刺伤口周围皮肤,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接着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冲洗半小时,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然后用烧酒或5%的碘酒或75%的酒精反复烧灼伤口。如果伤口靠近头部,则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或周围作浸润注射,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伤势严重应同时加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等。

在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之间、之后)该注意事项:

(1)在全程注射完狂犬疫苗后第15天左右到医院去,空腹抽取2ml血液检测是否产生抗体,如检查结果抗体为阳性,说明机体已产生抗狂犬病抗体。亦说明注射的疫苗对这次伤害(如果含有狂犬病病毒的话)有免疫作用。

(2)在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期间,禁止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尽量不接种其他疫苗应。

(3)忌酒,浓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虾,蟹是可以食用的。(至于说明书提出在注射疫苗期间不宜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进行剧烈运动,是为了避免引起疫苗注射反应而提出的,当然也考虑酒精可能会加速狂犬病毒神经移动的速度而缩短潜伏期,故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不喝酒为宜,更不应酗酒)

(4)被咬伤又无功能障碍者可参加适当的劳动及锻炼,但不宜作剧烈活动,以免过度疲劳,着凉、感冒、以减轻反应。

(5)更需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可同时给予维生素及抗感染药物,同时为避免免疫干扰现象。顾虑鱼、鸡等发物是没有根据的。 正常人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吗?

没有被狗、猫咬的人,一般没这个必要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因为狂犬病疫苗是有有效期的,狂犬病疫苗有效期是从人体接受接种产生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时算起。因为抗体是蛋白质,也会代谢水

解,周期约180天左右。所以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自产生抗体后(大约接种第五针时)起算,其免疫保护有效期为6个月。一般接种第一针后第三周血液中出现中和抗体,但须经30天(基本是第五针的时间)左右达到有效水平,40-60天(也是从第一针算起)抗体效价达到高峰。以后开始缓慢降低,180天左右抗体水平已不到有效水平,所以,其免疫保护有效期为6个月左右。简单点说:首次注射后半年内被伤到可以不再注射或去防疫站再追加(加强)一针就可以了;如果第一次被咬的时间与第二次被咬的时间间隔超过3年就要重新注射全程疫苗,因为可能第一次注射的药效失去了,所以最好去防疫站检查一下。也就是说提前注射是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不过有效期是半年。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咬,所以一般只要被咬后及时注射的可以了。

再次暴露后处置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 用20%的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

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要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

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第2篇

一、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可感染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发病后通常呈现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致死率极高。

二、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传染源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带毒鼠类、猫、狗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主要随病猪的分泌物(鼻汁、唾液、尿和乳汁等)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栅栏等周围环境,或通过精液而传给健康猪。另外,病毒常存在于胴体中,易通过肉食动物传播。

传播途径 健康猪与病猪或带毒猪,均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引起带毒种猪疫情扩散蔓延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原因。空气传播是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其他易感动物主要由吃食病畜尸体及病畜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本病还可以经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以及配种等而发生感染。

易感动物 除猪外,牛、羊、马、犬、猫等多种动物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外,肉食动物和野生啮齿类动物也易感

流行特点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成年猪和母猪常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3~11天。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适龄母猪表现为不育症,返情率高,但屡配不孕。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有呕吐、咳嗽、一般4~8天恢复;可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为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无异常,常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达到死亡高峰,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病猪昏睡、鸣叫、呕吐、拉稀、流涎、发抖、痉挛,有时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或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在40%~60%,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四、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五、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六、病原分离

1.采取病猪水肿液、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接种于兔,可出现典型的奇痒症状。也可将病料直接接种猪肾或兔肾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分离出的病毒再用已知血清作病毒中和试验。

2.检查隐性感染的动物主要靠血清学检测方法。国内已建立的诊断方法有: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并有配套的诊断试剂。

七、防治措施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成年猪患病轻微,一般不需治疗。在病猪没有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全血,有一定疗效,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明显。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必须做好防疫工作。

由于猪伪狂犬病常与其它病(如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弓形虫病等)并发,使临床症状复杂化。该病会影响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常使各种疫苗达不到理想效果,尤其常使猪瘟免疫失败,因此,有效的控制猪伪狂犬病可减少其它疾病的发生。

1.种猪每6个月背颈皮下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苗3毫升,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种用仔猪28~35日龄注射一次1.5毫升,4~6周重复注射一次,育肥仔猪30日龄注射1.5毫升。

2.对发病猪场可实行紧急免疫接种,除发病仔猪外,其余猪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初生3日龄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2毫升,30~35日龄仔猪注射油佐剂灭活苗1.5毫升,最好用双基因缺失疫苗。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母猪产前3~4周龄免疫1次,仔猪28~35日龄免疫1次。对发生过该病的猪场,为减少病毒在猪群中的数量,育肥猪10周龄和14周龄各免疫1次,或者仅在14周龄免疫1次。

3.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放发酵地或沼气池处理。发生疫情时则2~3天消毒1次,消毒液可用2%火碱溶液或20%新鲜的石灰水。

4.对已发病仔猪隔离或扑杀,对隔离病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病毒唑治疗

5.严把检疫关,培育健康猪群。对猪群反复多次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猪,直到全群为阴性为止。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种。对引种的每头猪均采血样检查抗GE抗体,如为阴性方可引进。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第3篇

一是“淘汰扩群法”:即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季节,或者在猪价比较低的时候淘汰猪场内所有猪只,然后对栏舍内设施设备进行整理、清扫、彻底消毒,对栏舍的周围场地、道路清扫、彻底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最后再引进经检测无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种猪进行扩群。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大、费用高。

二是“后代隔离法”:即仔猪提早断奶,然后将断奶仔猪转移至确定的“无伪狂犬病毒的清洁区”内饲养。该方法可阻断多种传染因子的传播,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净化,但要求母猪必须不感染伪狂犬病毒或伪狂犬阳性母猪不在排毒期,对管理要求高。

三是“检测淘汰法”:即反复多次对全场猪群逐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只,再引进伪狂犬野毒阴性种猪扩群。该方法对管理影响小,实施方便,但是对伪狂犬野毒阳性率比较高的猪场不适用,需多次检测,检测费用比较高。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第4篇

一是“淘汰扩群法”:即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季节,或者在猪价比较低的时候淘汰猪场内所有猪只,然后对栏舍内设施设备进行整理、清扫、彻底消毒,对栏舍的周围场地、道路清扫、彻底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最后再引进经检测无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种猪进行扩群。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大、费用高。

二是“后代隔离法”:即仔猪提早断奶,然后将断奶仔猪转移至确定的“无伪狂犬病毒的清洁区”内饲养。该方法可阻断多种传染因子的传播,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净化,但要求母猪必须不感染伪狂犬病毒或伪狂犬阳性母猪不在排毒期,对管理要求高。

三是“检测淘汰法”:即反复多次对全场猪群逐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只,再引进伪狂犬野毒阴性种猪扩群。该方法对管理影响小,实施方便,但是对伪狂犬野毒阳性率比较高的猪场不适用,需多次检测,检测费用比较高。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第5篇

一、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可感染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发病后通常呈现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致死率极高。

二、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传染源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带毒鼠类、猫、狗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主要随病猪的分泌物(鼻汁、唾液、尿和乳汁等)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栅栏等周围环境,或通过精液而传给健康猪。另外,病毒常存在于胴体中,易通过肉食动物传播。

传播途径 健康猪与病猪或带毒猪,均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引起带毒种猪疫情扩散蔓延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原因。空气传播是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其他易感动物主要由吃食病畜尸体及病畜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本病还可以经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以及配种等而发生感染。

易感动物 除猪外,牛、羊、马、犬、猫等多种动物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外,肉食动物和野生啮齿类动物也易感

流行特点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成年猪和母猪常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3~11天。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适龄母猪表现为不育症,返情率高,但屡配不孕。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有呕吐、咳嗽、一般4~8天恢复;可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为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无异常,常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达到死亡高峰,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病猪昏睡、鸣叫、呕吐、拉稀、流涎、发抖、痉挛,有时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或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在40%~60%,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四、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五、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六、病原分离

1.采取病猪水肿液、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接种于兔,可出现典型的奇痒症状。也可将病料直接接种猪肾或兔肾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分离出的病毒再用已知血清作病毒中和试验。

2.检查隐性感染的动物主要靠血清学检测方法。国内已建立的诊断方法有: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并有配套的诊断试剂。

七、防治措施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成年猪患病轻微,一般不需治疗。在病猪没有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全血,有一定疗效,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明显。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必须做好防疫工作。

由于猪伪狂犬病常与其它病(如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弓形虫病等)并发,使临床症状复杂化。该病会影响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常使各种疫苗达不到理想效果,尤其常使猪瘟免疫失败,因此,有效的控制猪伪狂犬病可减少其它疾病的发生。

1.种猪每6个月背颈皮下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苗3毫升,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种用仔猪28~35日龄注射一次1.5毫升,4~6周重复注射一次,育肥仔猪30日龄注射1.5毫升。

2.对发病猪场可实行紧急免疫接种,除发病仔猪外,其余猪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初生3日龄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2毫升,30~35日龄仔猪注射油佐剂灭活苗1.5毫升,最好用双基因缺失疫苗。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母猪产前3~4周龄免疫1次,仔猪28~35日龄免疫1次。对发生过该病的猪场,为减少病毒在猪群中的数量,育肥猪10周龄和14周龄各免疫1次,或者仅在14周龄免疫1次。

3.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放发酵地或沼气池处理。发生疫情时则2~3天消毒1次,消毒液可用2%火碱溶液或20%新鲜的石灰水。

4.对已发病仔猪隔离或扑杀,对隔离病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病毒唑治疗

5.严把检疫关,培育健康猪群。对猪群反复多次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猪,直到全群为阴性为止。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种。对引种的每头猪均采血样检查抗GE抗体,如为阴性方可引进。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范文第6篇

一、 临床诊断要点:

1、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1)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

(2)引起母猪流产。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2、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病者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3、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二、剖检病变:

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

(1)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

(2)脑膜出血。

(3)肾脏小点状出血,其外形无明显变化。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小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鉴别诊断于猪瘟。

(4)、扁桃体出血坏死。猪瘟也会引起扁桃体出血坏死,但出血坏死面积明显要比伪狂犬患猪的大。

三、防治:

根据我实验室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我们推荐使用基因工程苗防控伪狂犬危害,并逐步实现猪场伪狂犬病净化。

1、公猪:每年免疫3-4次。剂量是:进口苗 1头份;国产苗2头份;对于冻干疫苗要用专用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2、母猪:配种前一次和产前20-30天各免疫一次。剂量同公猪。

3、仔猪:首免1-3日龄用活苗滴鼻,且滴两个鼻孔,剂量是0.5-1头份。二免时间5-7周龄,肌注1头份。

若发现伪狂犬病,可以用疫苗紧急免疫。仔猪有一头发病则全窝用活苗紧急免疫,剂量是1-1.5头份。母猪是2头份。再结合猪只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症疗法。

上一篇:制止乱收费的目的范文下一篇:智障随班就读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