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

2024-07-13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控股模式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同的持股模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各种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的影响上,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分别对基于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代理权争夺机制和收购机制四种公司治理机制的控股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存在某种控股模式对四种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的影响具有绝对优势,但把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再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因素,可以得出结论:相对控股模式更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

关键词:股权结构;控股模式;股权性质;公司业绩

从控股模式方面进行分类,基本的股权结构有三种: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以及分散持股。(1)绝对控股是指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全部股份的50%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种绝对控股模式虽然可以增强管理监督力度,但同时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相对控股是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这种股权结构也称为股权相对集中模式。这类公司股权比较集中,往往有几个可以相互制衡的大股东。(3)分散控股是指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相当数量的股东持股比例比较接近。在分散的股权结构中,由于不存在明显的大股东,公司所有的股东持有公司股权份额都比较低,都不能有效地在公司经营决策中产生影响,公司控制权实际掌握在公司管理者手中,从而产生贝利和米恩斯所描述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公司的业绩好坏往往决定于公司管理层与所有者的目标是否能够取得一致,这就要求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一方面调动股东积极参与、协调一心,提高监督和重大决策的效率,另一方面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尽量避免其利用职权,做出营谋私利的行为,激励其采取有利于股东利益的行为。而各种治理机制的治理效率又根据不同的控股模式各有不同。下面分别从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代理权争夺机制和收购机制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监督机制下控股模式与公司业绩分析

1、在绝对控股模式下,由于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此时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具有规模效应(胡晓阳2005),该股东就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监督者的重任。虽然绝对控股模式使得控股股东更换公司管理层轻而易举,但由于让股东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任命是错误的,或确认自己的代理人确有经营失误的成本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的高度集中也不利于经理的更换。另外,单一大股东对其直接代理人还会产生“过度监督”现象(Pagano and Roel,1998)。对经理的过度监督,导致的负面结果是可能抑制经理人员的创造性。

在绝对控股模式下,其他中小股东实际上丧失了投票权,无力监督也无心监督。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往往会诱生出机会主义行为,如绝对控股的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大股东对私人收益的追逐将会直接降低公司价值,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大股东可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为自身攫取更多利益。

2、在相对控股模式下,对代理人的监督比较有效,因为此时不但第一大股东有动力监督经营者和管理公司,其他大股东由于占有较高的比例,也承担着巨大的资金风险,因此不会像小股东一样产生搭便车的动机,会积极参与公司事务。另外,在相对控股模式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较明确,当公司面临市场变化、经理人员不称职行为或决策失误时,控股股东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改变公司的经营策略以及撤换管理层,选聘优秀人员。

同时,由于有多个大股东存在,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大股东实施最优的监督力度,一方面降低了单一大股东的监督激励,缓解了一股独大、超强投票权条件下的过度监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当然,相对控股模式也有缺点:由于各股东均处于参股地位,前几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比较接近,董事会成员代表着不同股东的利益,各董事均没有绝对的表决权,重大决策和经营决策管理可能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延误了最佳的解决时机(范从来、王宁伟2006)。

3、在分散持股模式下,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代理成本问题,由于在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降低所有者与管理者代理成本的机制,外部机制包括接管机制、法制环境及市场监督,将会发挥替代作用。也就是说,分散的股权结构是和更为有效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法制环境紧密联系的。分散持股模式以美国和英国最为典型,而在大多数其他没有很好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的国家包括我国,由于没有大股东的存在,公司的中小股东又缺乏动力和能力对公司经理人员进行监督,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致使经理人员有条件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偏离也就日趋严重。

二、激励机制下控股模式与企业业绩分析

1、在绝对控股模式下,由于大股东占有绝对持股比例,公司业绩提高以后,大股东将是最大受益者,因此有动力从各个方面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此时,控股股东往往会直接参与董事会进行经营管理,这种现象在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从这一角度看,大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利益有一致性,就产生了经营激励。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所占有股份的比例。内部人员持股比例越大,他们努力经营公司的激励程度越高,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就越容易保持一致。另外,从投资行为看,由于公司利益与所有者利益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司避免了将资金流量投向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2、在相对持股模式下,如果相对持股股东本人兼任公司经营者,并且该股东持有较多数量的股份时,由于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利益目标具有一致性,此时经营者有动力去经营公司以提升公司价值。但如果担任经理人员的股东持有股份数较少,就可能存在该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如在经营中追求高档的办公设施,盲目投资高风险的项目,或为了以短期目标为衡量标准的奖励机制而牺牲公司长远的利益。

3、在分散持股模式下,经理人员一般不会由某个股东直接派出,而是从经理市场聘任职业经理人。在这种情况下,经理层很容易掌握企业控制权,产生内部人控制,利用手中掌握的不对称信息大肆掠夺公司股东的剩余索取价值。这时,如何制定出一套合适的经理人员激励机制,把管理者的利益目标拉回到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轨道,使全体股东的利益免受侵害,成为在分散持股模式下的所有者们的首要考虑问题。

三、代理权争夺机制下控股模式与业绩分析

1、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时,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

的大股东在董事会一言九鼎,只要由该股东直接委派的经理人还继续受到该股东的信任,其他股东就会因为缺乏足够的投票权而无法行使代理权争夺机制。而就算该经理人因业绩差强人意而被大股东撤掉,他的继任者人选仍旧由同一个大股东决定。由此可见,绝对控股模式不利于代理权竞争机制的发挥。

2、当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时,相互制衡的几个大股东的存在最有利于代理权争夺机制发挥作用。此种情况下,经营不善的经理最有可能被及时更换。原因在于:首先,持股较多的股东面临公司困境时,为维护自己的股权价值和利益,有动力也有能力去搜集信息以发现经理人在经营中的失误,进而提出更换经理人的目的。其次,拥有一定股权的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有一定影响力,加之其对公司经营的长期关注,比较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症结所在,能提出针对性强的改善公司的对策。在争取其他小股东的委托投票权时容易获得支持而使自己推选的经理人容易当选。最后,由于公司股权集中度有限,相对持股比例接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不稳固,故在决定任命和更换经理人时,会更多地吸收其他大股东的意见,相较第一种情况,第一大股东独断专行的情况得到改善,也就更有利于代理权竞争机制的发挥。

3、当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时,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会比较彻底,总经理控制公司的情况更为严重。小股东由于缺乏监督的积极性且不能及时获取有效的公司信息,普遍会选择“搭便车”或抛售股票“用脚投票”而不采用代理权争夺机制来维护自身利益。故在股权分散模式下,通过代理权竞争机制更换经理人员的可能性不大。

四、收购机制下控股模式与业绩分析

1、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其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很小。控股股东的高比例持股屏障,使得收购者要收集到一定比例股份的难度变大。即使能够成功收购,收购者所需支付的溢价也会令收购成本过高而使收购者望而却步。

2、当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存在相对控股股东时,如遇外部收购者,大股东会采取积极行动反对收购行为。控股股东可以迅速实施一些反收购手段,如降落伞计划、回购股票等,使收购方的收购行为最终失败。但当收购者是公司内部大股东时,由于其手中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为其收购所需股份提供了基础。与外部收购者相比,可以大大节约收购时间,降低收购成本。此外,由于收购者身为大股东之一,毫无疑问对公司情况十分了解,有利于收购者针对公司具体情况制定周密详尽的收购计划,尤其是对如何防范和削弱目标公司有可能采取的反收购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目标公司的信息越了解,就越能判断和分析其可能采取的反收购策略,收购者从而可以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故相对控股模式有利于收购机制的发挥。

3、当公司股权十分分散,理论上讲,收购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因为股权分散,收购者容易通过标价收购获得成功,且因为不存在大股东,收购过程中遇到的有效抵抗也较小。

根据以上分析,三种股权模式在四种治理机制的发挥效率上各有千秋,但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因素来看,相对持股的控股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这是因为:首先,我国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方面还远远不及英、美等国周全。在这种情况下,若选择分散持股模式,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势必会因为无力监督、无从激励、无法替换代理人而备受侵害。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而实证研究也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采用此种控股模式的数目也是寥寥无几。其次,我国的股票市场相比发达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管理机制还不健全,股票价格还不能充分反映已发布的历史信息,即还没达到弱势有效(weak efficiency)阶段,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购机制作用的发挥,不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也不利于代理权争夺机制的实行。采用相对控股模式,更能有效发挥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更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

五、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革建议

(一)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国家作为大股东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这种“所有者缺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弱化,治理主体虚拟化,这不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且,正是由于国有股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会使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不能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公司经理层的任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逐步减持国有股,使国有股离开绝对控股的地位,并引入合格的法人投资者共同参与治理,通过增加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股(含企业法人股和机构法人股)的持股比例,使上市公司从“所有者缺位”导致的治理主体虚拟化中摆脱,出现一个实实在在的法人治理主体,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实质意义上的完善,形成多个大股东制衡的格局,公司的业绩才有望改善。

(二)加强监督规范

法人股的存在和发展以其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能有效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转让国有股权,引入法人股参与公司治理是当务之急。但我们也注意到,在目前的证券市场监管条件下,如不通过配套的法律监督对法人股东的行为加以规范,单靠引进股权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很不完善,因此,加快构建与完善适应现代公司治理要求的法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加快制定、实施外部监督机制的相关法规、制度,并使之能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外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兼并与接管机制、独立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等。从长远来看,公司接管市场必然是以市场原则对经营不善的经理人员进行外部牵制控制强有力的工具,是对事前监督的有利补充。目前,大比例的非流通股的存在和股票委托代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相关法规的约束,加大了敌意收购的难度。众多上市公司的经理只要控制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就可以大张旗鼓地脱离正常经营轨道而追求自我收益最大化,因此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接管市场,形成对绩效差的公司经营者有力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此外,政府应加强上市公司行为的公开评价,加强社会公众对其行为的公开监督,使品牌和声誉成为与上市公司的长期利益和价值高度相关的重要因素,这对于规范他们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增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战略、经营绩效和公司治理质量的评价功能和控制权收购功能,包括投资分析人士的投资分析、新闻媒体对大股东违规行为的详细和深入报道,使公司经理层在日益激烈的产品市场、完善外部监管机制的日益有效的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努力工作进而提高公司的业绩。

(三)改善流通股的股东构成、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与流通股比例不相关,这与我国的流通股股东的投机心理有很大的关系,而引入机构投资者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因为流通股股东,往往只注重在选股、投资组合方面进行分析,注重从短期交易中获得回报。如果某个公司经营不善,他们就会一走了之,采取用脚投票。

引入有治理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上市公司有效地进行优化组合,改善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进一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因为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时有很多优势,他们多由专业人:上组成,有经营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时间、精力、财力对所投资的公司实行有效的监督。另外,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中积累了一些可以移植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分享减少了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因此参与公司治理成为机构投资者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事业,这就是国际上出现那么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机构投资者的内在原因。所以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可以降低公司的治理成本,增加治理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的业绩。

(责任编辑:昝剑飞)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在新时期下,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完善高校的综合管理也是教育部门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必然途径。文章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新时期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尽到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监督

一、前言

近年来,在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入改革,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改善。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突显出了诸多问题,如:资产管理不严格、合同管理不规范、债务风险较大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控制度,是新时期下成为了高校的首要工作内容。

二、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高校的内部控制建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现有工作的梳理、完善和进一步规划,并不是单纯财务方面的控制,内部控制能否发挥其真正作用取决于高校最高领导层,因此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针对市委和市教委提出的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进行统一;对内部控制的主体责任要切实承担;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党委作为高校中的最高领导,一定要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其核心的领导作用,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并积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对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三、校长具体负责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由三个方面组成,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自我评价层面,必须都要规范化、精细化的去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单位负责人带领各相关部门去完成的。针对于高校,党委是决策机构,是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建设,高校管理层才是负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带头人。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校长是其体制下的领导,所以,校长应主动承担起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部责任,把精力投入到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健全、实施是否有效、制度是否完善等问题进行全面监督,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开展起到核心带头作用,为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最大保障。

四、充分发挥院系部处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

1.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级单位是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由于高校长期处在几种管理的財务管理体制下,导致二级单位内部控制一直被忽视,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范围不全面、评价标准不合理、预算管理不科学、内部审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高校党委领导要加强对二级单位的重视程度,要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能、细化具体工作目标、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由此实现二级单位与母体高校的共同进步。

2.学校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高校业务的内部控制大多数较为复杂且具有专业性。比如:教学设备的更新的周期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及数据统计、校园建设的经费支出及效益分析等业务。这些业务都需要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这些具体业务的学校领导应协助校长做好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顺利开展,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落实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升高校整体内部控制建设的速度,

3.学校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责任

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中可以设立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可以结合风险管理责任成立风险管理与控制部门,也可以在现有部门中挑选出一个设立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无论哪个部门的设立都是协助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其职能在于,协助校党委即校长组织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及时提出内部控制建设的最新要求;监督指导二级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针对各附属单位的不同特点进行行为规范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全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及评价报告。

4.保障师生权益,促进广大师生共同参与

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教育、知加深老师与学生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因为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资产安全等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的工程,那自然就需要广大师生的参与和积极努力。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师生内部控制建设理念,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意识、设立举报投诉机制,校领导应走进师生的生活,多下到基层去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到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调整。形成全员参与的建设环境,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构建审计委员会机制,强化内部监督

1.成立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独立性

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中,高校应加强监督管力度。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审计部门的职能特性,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基础。但由于高效内部的审计部门大多数是高校领导层直接进行领导,这就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约束,不能合理的开展审计工作。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是由校长直接领导,即便如此,矛盾和冲突也不能规避。因为校长既要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工作,又要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监督工作,出现执行工作和监督工作都由同一人担任情况,必然出现冲突和矛盾。不仅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质量,又制约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因此,高校应当成立审计委员会,并由高校党委来直接负责领导,作为一个专项直属的独立部门。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一方面可以协助党委领导监督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为高效内部审计部门指明工作方向,协调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对内部控制建设和资金运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优化意见。

高校内一般的审计部门会把审计结果和业务汇总申报给校长或书记。而内部审计可以向审计委员会或学校党委领导直接汇报,让领导层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对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更好的监督和执行。

2.以审计委员会为核心,构建内部控制协同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务必要提到日常的审计工作的安排当中,内部审计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应逐层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对经费支出重点部分的内部控制审计。在工程建设、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等各类审计中融入内部审计,有效的为学校避免各类经济风险,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六、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监督和指导

1.国家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指导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偏高,相关职能部门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给予统一指导。以低成本投入完成高质量建设。

(1)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和指南,将内部控制建设的最低标准实现统一。

(2)相关职能部门要对高校的其他方面做出统一指导,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划分要细致明确,并定期对相关负责领导进行考核。

(3)相关职能部门要允许高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应变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使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和效益实现统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整改落实、明确责任归属,坚决杜绝歪风邪气的现象。

2.实行信息公开,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根据教育部门的明确要求,从2012年起,高校需向社会公开年度财务信息。这种公开财务信息的做法不仅提升了监管力度,同时推动了内部控制建设的体系完善。高校作为面向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国有单位在公布财务信息的同时还应面向社会公开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通过对信息的公开,获取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并接受其监督,虚心接受多方给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各项机制,推动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时期下完善高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着手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在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的前提下,高校要明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领导组成;充分发挥各附属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通过构建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监督并形成协同监督体系;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对高校内部体系进行完善。在新时期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素质有着切实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久义.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17(18).

[2]孙红霞, SUNHong-xia. 基于内控背景下高校财务稽核工作的思考[J]. 财务与金融, 2017(2):40-43.

[3]孙艳秋. 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 商情, 2017(35).

作者簡介:

张亮 (1981—),男,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 是在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按照中央对各大院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新局面部署下, 实施的青年培养工程。“青马”培养工程肩负着培养大学生骨干朝着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未来领导者的高起点目标前行。本文就高校“青马”培养工程建设,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当前形势下“青马”培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时期。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 有必要对其加以教育、培养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塑性很强, 但认识问题容易出偏差, 思想也容易产生困惑, 对错误思想的分辨力不强, 而在一些涉及现实的、比较具体的问题上往往较为偏激。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 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21世纪能否巩固和发展[1]。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今天, 应该抓紧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三观”的教育, 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确立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同时也为利于培养高校青年克思主义者, 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成立“青马”学院。

2 开展“青马”培养工程的有效途径

2.1 明确优秀学生骨干选拔条件, 把好“青马”进出关

首先, 发现和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比较强的优秀学生骨干, 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的选拔培养对象的范围原则:在校期间担任过院系团委、学生会主要负责人, 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任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者;成绩排名前40%;曾获院“十佳大学生”或“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称号, 各方面表现突出者;省级以上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 尤其在专业学习、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课外政治理论学习等方面有相当造诣或具有相当潜力者。根据选拔原则, 经过本人申请、班主任推荐、团委审定, 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骨干, 并经过笔试、面试等方式, 经公示产生最终“青马学院”名单。“青马”培养工程要注意人才的把关, 让“青马学院”成为团校学习的塔尖, 在团校塔基的基础上, 构建高规格的塔尖。同时, 只有切实参加完青马培训的全过程, 并有一定实践科研成果才能完成结业, 使“青马”培养工程有所成效。

2.2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扎实推进“青马”教育培养工作

青马学院应落实固定的学习时间作为理论学习的专用时间。在学习形式上, 强调灵活多样。坚持个人自学、听课、参观考察、座谈、撰写学习论文以及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同时, 还应组织学生走进社会, 了解国情, 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作用。青马学院以平时培养和集中培训相结合, 重在平时的方式, 落实培养计划。主要措施是:根据青马学员的素质和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组织优秀青马学员开展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暑假期间我们要给青马学员提出参加社会实践和考察的专门任务。如组织他们分别到党群机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考察实践, 并要求开学后写出考察报告[2]。

2.3 做好宣传工作, 同时把“青马”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据调查, 高校学生中, 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青马”培养工程, “青马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自2007年, 胡锦涛书记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 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在这样一片大好形势下, 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青马”工程建设。比如开班仪式、培训过程、系列活动、结业典礼都需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 利用媒体、网站、宣传栏、校园刊物报纸等载体, 让“青马”工程成为整个高校学生活动的焦点。同时树立形象工程, 让成为“青马”学员成为一种光荣的象征, 成为每一位大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3“青马”培养工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3.1 关键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党委要十分重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 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党委书记能够担任指导老师, 指导学员的成长成才。只有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才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3.2“青马”培养工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

实践告诉我们, “三观”的树立是一个过程, 从不自觉到自觉会出现多次反复。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又是一个基础阶段。学生的思想变化、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才会积极主动, 一步一个脚印, 逐步提高, 使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逐步成为具有远大理想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3“青马”培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青马”培养工程是高等学校对学生政治素质要求的最高层次, 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 必须要认真规划, 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我们在实施“青马”培养工程中, 要齐抓共管, 要求全校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这项工程建设, 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 接受更多的理论教育。让“青马”成为一种精神, 一种榜样, 一种号召。

3.4“青马”培养工程需要投入

培养人才和其他事情一样, 也需要投入。从某种意义上, “青马”培养工程的建设需要更大的投入, 其中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培养过程中, 第一要有足够的领导力量投入, 成立了领导小组, 积极支持“青马工程”建设;第二要有一定的物资、场地等各种载体进行支持;第三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 因为需要开展许多教育活动,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这项工作往往会流于形式。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投入的再多也值得, 学校经费再紧, 这方面的培养费用也要保证。

摘要: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定位对我们高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本文提出了开展青年马克培养工程的必要性、重要性, 以及途径和基本方法, 重点在于思考“青马”培养工程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青马”培养工程,思考

参考文献

[1] 武彩鸿.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函授教育, 1998 (3) .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绩效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发展的方向

【摘要】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內在需要。开展绩效审计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高校内部审计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审计工作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作者:罗洪霞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发展中审计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相应对策,提出对现行审计工作做进一步改良,促使财务审计行业得以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151

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应跟随时代步伐进行变革,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于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本文希望通过对该方向的研究,为财务审计工作的优化做出贡献。

1 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1.1 大量资金的合理化管理

高校学生学费的收取、财政资金的拨放、科研费用的支出及新校区开拓的各项经济活动具有来源广泛、资金数额大、资金形式繁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导致在利用资金的过程中发生资金流失或腐败的概率大幅度提升。为杜绝该情况,高校内部应构建较为科学化的监管制度。其基本内涵为利用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及审核性能,加强对大数额资金的监督力度,为有效降低高校资金流失的频率做出贡献。

1.2 高校结构的多样化

众所周知,高校的整体组织模式较为多元化,这其中既存在只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机构,又存在设有行政管理部门的院系,部分高校还特定设置了企业化管理操作的业务部门。这种较为复杂的模式则需要针对高校的复杂性与分散性进行规范化管理,而财务审计体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高校对经济类部门的控制与监管,以保障高校各项活动过程中保持合理性与合法性,为消除腐败现象提供强大助力。

1.3 大范围的施工工程

根据对我国高校现行情况的具体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均处于校园改建或是建立新校区阶段,大范围的施工工程对于高校相关部门的监督及管理能力提出较大挑战。[1]并且由于施工工程的开展引发较多的基层建设腐败事件,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便是由于高校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因此财务审计应通过对资金进行预决算的情况完成对施工工程使用资金的情况作较为细致的核查,从根源上有效降低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

2 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

2.1 观念问题

建立明确的财务审计工作观念是促进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指标,假若观念出现缺失,则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部分高校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并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导致其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大量研究和方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状态,然而却未得到确切的落实,造成财务审计工作问题较多的不良影响,这种发展模式使得高校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较快地适应新时代下财务审计工作的新模式,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2 工作問题

受时代发展的正面影响,现代化教育体系也日益臻熟,各高校通过不断的改革及优化自身结构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也不仅仅是以往出现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包括对高校经营组织活动过程中时常出现的经济管理问题。由于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经济管理也愈加复杂,管理压力在潜移默化的发展中逐渐加大,时至今日,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审计工作不够严谨、监管人员未发挥其监管职能等。[2]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制度也存在部分缺陷,例如落实力不足、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如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那么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现象仍旧无法得到改善,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速度。

2.3 人员素质问题

想要提升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实行效率,首先应提高高校财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审计工作的发展进程。大量资料显示,高校领导在管理财务审计工作时将焦点放置在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管理上,基于此,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较为缺乏。新时代建设脚步的加快,高效经营所需的费用出处日益复杂,具备较为单一的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高校审计人员的各项要求,为迎合时代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及行业内部人员应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为未来审计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

2.4 体制问题

尽管时代在进步,然而高校审计部门的管理却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现行的财务审计体制较为落后,该落后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审计行业向前发展的脚步。其体制落后的主要表现为:在资金利用、预算设置、内部审计工作上的管理落后。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是我国高校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时无法实现其独立性,往往会受到管理层的各方向干预,大大减弱其独立监督的能力,从而阻碍高校审计工作的优化,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因此高校管理层应从体制改良与制度创新两方面入手,落实财务审计工作的改革措施,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行业进步有所助益。

3 对 策

3.1 树立正确观念

正确的财务审计理念是财务审计改革成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应受到高校管理层及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学校需秉持着“完善审计理论知识才能使得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观念去科学化管理审计人员及审计工作,并为其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及标准以便高效管理。管理层应加大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审计人员对高校中出现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记录及审计,为高校提供有助于审计行业发展的氛围。不仅如此,管理层应做全校师生的标杆,努力配合审计人员的各项工作内容,以身作则呼吁全校人员积极配合并普及审计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关键性,使得全校人员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完成对审计人员的协作。[3]审计工作具备前瞻性,即对行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预判能力,而改革审计体制则是使得这种预判的有效性得到明显的提升,使得财务审计完成由后期审计至全程审计的蜕变,凸显财务审计中管理的关键性,有利于对审计工作中不足之处的优化。

3.2 加强内部审计

高校财务审计信息的快速准确性直接决定着高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信息的即时性是反映当前财务审计工作具体情况的真实写照,该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降低高校产生财务威胁与资金损失的概率。由此可见,加大内部审计的展开程度可以行之有效地保障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切实实施。另外,管理层还应加深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从而保障经济活动开展的合法性,对于财务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错误行为,相关人员应要求其在最短时间内改正,将内部审计中所具备的监控能力发挥至极致。

3.3 加强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用于规范国家全体人员及行业的工具,为了提升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性,行业人员应对现行的财务审计体制进行完善,只有保障制度的合理有效性,才能为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在目前阶段,大多数高校中现行的财务审计制度仍旧不够成熟,体系的不完备严重制约着财务审计工作的前行步伐,甚至没有对高校的整体建设发挥作用,因此为切实解决该问题,实现对审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高校应对该体制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达到监督、管理、引导一体化的程度,充分发挥其应起到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对高校内部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使财务资源配置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有助于高校系统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

3.4 提升整体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财务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已经完全不同,因此审计人员应跟上时代步伐,明确高校财务审计人员群体未来应发展的方向及应满足的要求。经过专业调查显示,新时代高校财务审计人员不仅需完成对内外部财务审计、财务等各方面的有效管理,还应该针对该工作的监督与评价职能做进一步深化。[4]为满足该要求,首先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便较轻松地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财务审计问题,以保证财务审计人员能够在不损害国家高校利益的前提下,卓有成效地解决各项问题。针对专业素养较高、业务水平较强的财务审计人员,应秉持着能者多劳的态度将该类群体放置在财务审计工作的核心任务中,作为榜样,鼓励大家向优秀的审计人员请教学习,有助于财务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4 结 论

综上所述,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审计思想,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内部审计结构,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制度建设,才能帮助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有较大的突破,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发现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英波,胡治寰.浅谈当今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3):14-16.

[2]孙健.浅谈消防支队级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6):197-198.

[3]安玉英.新形勢下高校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25-127.

[4]康莉.浅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7):320.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我国当前的园林教育正在飞速地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量也很大。所以,高校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需要不断地改革,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然后研究了“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希望可以给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三平台+三模块”;园林工程;课程体系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

目前,社会上关于园林的岗位已经细化,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园林专项施工、物业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花卉苗木生产、园林工程监理和园林养护等。所以,高校的园林专业也相应地细化,主要包括园林设计师、园林预算员、工程监理、花卉工施工、项目经理、苗木生产人员和绿化工等多个专业[1]。当然,在这些针对性的基础上,社会还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的培养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广泛性,这些都给园林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需要在专业建设中有所改变。

二、“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

(一)“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概述

“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是为了把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提升实践的作用,让社会需求推动专业的建设,进而培养出专业型技能人才,实现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其中三个平台主要是指“公共基础平台、德能文化素养平台和专业通用平台”,三个模块是指“专业技能模块、技能大赛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三个平台+三个模块”既可以实现技术的教育,又能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而言有着较大的作用[2]。

(二)“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的作用和效果

公共基础平台主要是基础教育,涵盖了思想教育、计算机教育、外语教育、安全教育和军事教育等,考核的方式为考查与考试结合,是所有高等教育的基础所在;德能文化素养平台则是以公共选修、素养教育与传统文化为主,都是以考查的方式评估成绩;专业通用平台则是着重培养专业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在园林工程专业的应用

园林工程专业的教育比较注重实践,因此相应的教学必须分出课时来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将“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应用在园林工程专业时,首先要把教育的职能模块进行划分,既照顾到教育的公共基础,又可以实现专业化的平台培养,例如,在专业通用平台应着重教育学生的园林相关知识,包括绘图、园林CAD、Photoshop辅助设计和素描实训等,这是园林教育的核心所在。通过该平台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在后续的技能大赛模块和就业中有一定的能力水平和竞争力。最后,要通过创新与创业模块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与创业,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创新型应用,扩宽就业的方向[3]。

专业技能模块应为必修课,可以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方向,涵蓋园林花卉识别与应用、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效果图制作、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概预算、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花卉识别实训、园林树木识别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园林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园林设计方案编制实训、园林效果图实训、园林概预算实训等多个项目,这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所在,技能大赛模块可以是组织园林绘图的比赛、校园植物识别与应用技能比赛、园林工程测量技能比赛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比赛,通过技能大赛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职业能力。创新创业模块主要是鼓励学生创新所学、自主创业,帮助学生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间。“三模块+三平台”的结合,既涵盖了较广的知识面,又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以此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可以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较大的作用。在园林工程专业也是如此,利用平台的划分教育和各模块之间的有效配合,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实际需求,针对性锻炼自己能力,使自己更满足社会的需求,降低就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岳斌,卢宝伟.高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能的研究: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2,44(4):132-134.

[2]徐晓燕,何应森,高晓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生态分析:以四川省区域环境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213-215.

[3]周益平.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3):152.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法律投资理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