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古诗范文

2023-09-19

白居易的古诗范文第1篇

一、白居易诗词在日本

(一) 白居易诗词传入日本

历史上记载, 白居易的诗词是通过一本诗词传入日本开始的, 公元838年一名日本守将从中国人手中买到了《元白诗笔》, 当时正是唐朝时期, 这名将领把买来的书籍进献给了当时的仁明天皇, 大多数日本学者在研究白居易诗词时发现, 在此之前白居易的诗词就以口传的方式流入日本。而对于白居易本人也知道自己的诗词已流入其他国家。白居易所写的《长庆集》流入日本后, 在书中后记写到, 书有五本, 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有的在藏经阁中, 有的在个人手中, 要传给后代。白居易的诗词在他生时就传入了日本, 在文学界中掀起了不小的浪潮。日本文人赞誉白居易有言“诗人文士, 靡然凤向, 弃齐梁文选之旧, 趋清新泼刺之风。”“古今词客得名多, 白氏拔群足咏歌。思任天然沈极底, 心从造化动同波。”等等。日本文人对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很有研究, 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争相模仿, 可以说当时白居易诗词引领了日本文学界不一样的风格, 大家都模仿白居易的诗词, 以白居易诗词的风格为时尚。

(二) 白居易诗词在日本初期

平安时代初期, 整个日本都在效仿中国, 中国当时正处于盛世唐朝, 相关的政策、律令、文化都在效仿中国, 就算现今的日本也保留了唐朝的影子, 唐朝的文化最受日本人喜爱, 而此时的日本文学也以中国的诗文为模板而发展, 最著名的时期就是嵯峨天皇的时代。日本文人集中研究诗词, 大多以汉诗词为主题进行讨论, 也以汉诗词为标准进行文学切磋。此时的汉诗词中以白居易的诗词为主, 大多都是参照白诗而进行创作。比如早期的菅原道真, 他的十首描写寒早的诗词都与白居易十首描写春天的很相似, 尽管此时模仿的程度很高, 题目与体制大都相同, 但是没有白居易的底蕴、思想境界以及艺术手法。随着日本文学的发展, 诗词与白诗更加相似, 灵动性与意象更相像, 冲破了形式上的模仿, 比如白居易《春日题干元寺上方最高峰亭》:“危亭绝顶四无邻, 见尽三千世界春。但觉虚空无障碍, 不知高下几由旬?回看官路三条线, 却望都城一片尘。宾客暂游无半日, 王侯不到便终身。始知天造空闲境, 不为忙人富贵人”。而岛田中臣的临摹之作《春日雄山寺上方远望》:“不是山家是释家, 危峯望远眼光斜。今朝无限风轮动, 吹绽三千世界花。”

(三) 平安时代与白居易诗词

日本的平安时代是白居易诗词影响最大的时期, 这期间留下的作品也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日本著名的《枕草子》和《源氏物语》都能找到白居易诗词的影子, 《枕草子》中对话体现了日本文人对白居易诗词的崇尚, 无论是在茶馆中以茶论诗的白衣文人, 还是深居大院的王公贵臣, 都是白居易诗词的追求者。《源氏物语》这部作品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 首先是白居易的诗词, 文中108处可以看到白居易诗词的身影, 引用恰到好处, 毫无违和感, 其中还有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 《庄子》、《诗经》等, 在作品中可以看出紫式部对白居易诗词的理解和研究都很透彻, 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自然得当。

《源氏物语》描写了一位天皇与心爱女子的故事, 故事中描写爱妃美貌的句子与《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很是相似, “太液芙蓉未央柳”本是描写杨贵妃的句子, 但是在这位日本天皇确觉得自己的女子比杨贵妃更加娇弱, 这位美丽的女子去世时, 作品中也描写了这位天皇的悲痛与无奈, 就有“天命如此, 抱恨无穷!”的心痛。《须磨》中紫氏部也模仿了白居易的内心流露, 前一篇是叙事描写与抒发事实, 这一篇则是模仿白居易被降职时的苦闷, 在《须磨》中讲述了一位被流放的公子, 在一个夜晚看着景色, 引发了很多情感。自己仕途的不顺, 过去生活多彩, 与自己交好的亲友以及往日的红颜知己, “两千里外故人心”。这部作品与白居易诗词中的大为相似, 虽然有所改动, 但是表现手法大致相同。《源氏物语》的创作可以让人时时刻刻感受到白居易诗词的再现, 效仿的内容和手法不是完全相同, 可以看出紫氏部对于白居易诗词的潜心研究和灵活运用, 神似而不是形似。后人对这部《源氏物语》也有很高的评价, 也算是平安时代的代表作。

(四) 白居易诗词进入近代日本

随之后的一段时间, 白居易的诗词出现了跌落, 可是随着日本近代以古文辞学派为代表的拟唐、拟明诗风的衰颓, 平明浅近的诗风藉此气运重现抬头之势, 白居易诗又重新在江户末期和明智初期显示出其生命力。这一时期的兴起以大沼枕山的作品为代表, 作品的效仿和崇尚的范围变得更大, 以前只是以白居易的“闲适诗”为主要, 而后扩大到了许多领域。日本文人大沼枕山对清代文人赵翼赞赏有加, 而赵翼本人对白居易又颇为敬仰, 可以推断出大沼枕山对白居易也是推崇备至, 这点在大沼枕山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 “乐天开口即成章, 千古中郎得此方。刻画不追李王迹, 直从游戏入三唐。”这诗句很显然是对白居易的赞赏, 认为文人应在生活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大沼枕山的作品中最喜欢模仿白居易的“新乐府”, 虽然是模仿, 但是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还是有差别, 中国人的诗词有很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触景生情等等, 都是以物或者是景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者是情绪, 大沼枕山的诗词中只有描写, 没有其他的复杂感情在其中, 而白居易的诗词大多是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对社稷的担忧等。可以看出日本文人虽然崇尚白居易以及唐朝盛世, 但是在骨子中还是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日本文人大多就以文论文, 不掺杂其他的政治因素, 单单只论文学的欣赏。

二、白居易诗词被崇尚的原因

(一) 内容丰富, 便于学习

白居易诗词留在世上的很多, 而且内容丰富, 传入日本之后, 由于诗歌取材比较贴近生活, 日本文人也崇尚汉文学, 此时白居易诗词的内容广泛, 便于模仿。日本的平安朝廷诗人为了模仿汉诗文, 专门编录了一本书集, 方便文人作诗模仿。白居易诗词产量较高而且题材广泛、内容贴近生活, 在这本书集中, 白居易的诗词被收集的最多, 自然会也就被模仿最多。

(二) 思想与情趣相符

白居易诗词内容广泛, 其中诗词的内容展现在很多方面, 也跟白居易经历的事情有关。起初, 白居易刚入政坛, 对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 描绘宫中事物, 对政治极有热情, 之后由于官场受挫, 留于后世的《长恨歌》书写了政治上的讽刺, 《琵琶行》书写无遇知音的苦闷, 对政治的书写不是很多, 但是文章的基调以及表现艺术的手法还是独具风格, 此时白居易诗词的风格转向为“闲适诗”为主, 淡泊雅致, 不为世事所困。之后由于家庭的原因, 白居易的诗词开始向禅意发展。日本对禅文化一直很推崇, 在思想上和白居易后期诗词很相配, 正如其在《晏生闲吟》中表明的:“赖学禅门非想定, 千愁万念一时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和唐朝有相似的经历, 由盛转衰, 社会上层贵族的人们开始感叹世事无常, 下层人民抱着求生极乐世界的心态, 佛学思想开始盛行, 这和白居易的道家逍遥思想以及佛家的解脱思想非常的贴合, 相关的著作都有体现。

(三) 通俗易懂, 流畅押韵

白居易诗词运用了大量的民间语言, 贴切百姓生活, 通俗易懂。日本文人对于异国的文学首先会有语言障碍, 再加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往往一个字就会有很多意思, 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环境也会有不一样的意思, 再加上中国有方言, 有古语, 就算是本土人也不一定能全部掌握。很多唐朝诗人对诗词中每个字的意思都精工细作, 对于不是在大文化环境中的日本人很难理解其中的缘由。李白杜甫等人当然也是诗坛的巨人, 但是语言相对难思寻味。白居易诗词贴近大众, 方便异国人直观理解, 没有其他特殊的意思, 当然也少不了白居易诗词自身的绝妙, 更受日本文人喜爱。

三、结束语

日本文化大部分学于唐朝时期, 诗词文化进入日本流行于广大文人中, 日本的诗词文化受到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启发, 加之本身的习俗和文化, 继而发展起来, 汲取了汉诗词的精华, 适宜本地, 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词文化。白居易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但不是偶然, 白居易诗词通俗易懂、内容广泛、与日本思想相符合才会融入日本的文化中, 对日本诗词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白居易的诗词在中国留于后世, 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独特的诗词艺术给予了中国丰富的文学素材, 艺术手法为后世沿用, 表达情感为后世所感慨。唐朝时期的白居易诗词传入日本, 也被日本文人喜爱, 争相模仿, 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使日本文学更加丰富。

关键词:白居易,日本文学,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琼.白居易诗歌接受的历史性考察[J].河南社会科学, 2013 (9) :95-97

[2] 王雅楠.浅析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文学的影响[J].职业时空, 2010, 6 (07) :138-139.

[3] 史素昭.独善和兼济相交织, 知足与保和相融合——试论白居易闲适诗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J].怀化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2 (06) :59-62.

[4] 谢东芹.白居易诗词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J].剑南文学, 2011 (8) :74-76.

白居易的古诗范文第2篇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白居易的古诗范文第3篇

白居易曾以一首《赋得古草原送别》震惊了当时文坛权威, 他以自己超人的才华, 顺利进入了政界。在文人当中白居易算是比较受到统治者重用的, 其实, 他的官途却也是充满着坎坷, 我们从白居易留下的诗文进行考察的话, 会发现他的思想是繁杂的, 一生当中受到了许多思想流派的影响。而佛与禅, 对白居易的影响不可小觑, 这不仅影响到了他诗文的创作, 更是深深影响到了他的为人与处事。

在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代, 佛学的发展也到了一个转折时代, 那就是洪州禅的兴起。洪州禅强调的是平常即佛, 讲究“平常心是道”打破了佛心与人心的差距, 进一步肯定了人心, 认为众生的心都是纯净、平和的, 和慈祥威严的佛心没有差别, 不再鼓励众生去打破本来, 追求一种不能完全言表的状态。所以说, 洪州禅肯定了每个人, 这是一种非常尊重人的禅。其二洪州佛学讲究顺应生活, 顺应时事, 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佛教, 他有着“放舍身心”、“顿息万缘”的主张, 不再强调信民们要不闻窗外事的修炼, 而是要求人们追求一种乐天的旷达。他讲究“见心即佛”在意你的内心是否尊重这样一种信仰, 而不在计较这种信仰需要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这个理论出彩之处就是在于他超出了一般佛教理论的出世, 清谈色彩, 而强调实践性。再者洪州禅和当时的道教有了一些结合。道教是中国自身产生的一种佛教, 和中国人的思想以及最为传统的积淀关系密不可分。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场, 道教给人们思想留下的印迹无处不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所有传入中国的教派都和道教有关。而洪州禅没有否定道教的“不合理”反而和道教有一个巧妙的结合。比如说, 道教追求一种极其纯真的自然状态, 而洪州禅也强调一种无为、任性的追求。这是两种教派的一个很大契合。相同的追求, 相同的审美, 使禅和道, 相依相存。禅的这种入世和道家强调的旷达结合起来了, 赋予了洪州禅新一层的含义。就白居易来说, 他有着入世的理想, 有着很大的抱负, 他是从心底认同学而优则仕的, 在进入仕途以后, 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重用, 被排挤在政治中心以外, 甚至还因为自己的正义主张而遭人陷害, 受到贬斥,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 他开始接纳可以成为他精神依靠的洪州禅, 这是可以理解的。

白居易在很年轻时就开始关注佛学, 在他一生活动较为多的四个地区分别是长安、江州 (今江西九江市) 、杭州、苏州还有洛阳。在以上几个地方白居易都有和当地一些禅师交往的纪录, 尤其是在江州和洛阳[1]白居易曾这样表现对禅的理解“荣枯事过都成梦, 忧喜心忘便是禅。”这正是一种洪州禅倡导的无修无证、无事无为、任运随缘的平常心。

白居易踏入政坛也就卷入了种种派系斗争中, 可是尽管如此, 他并没有被这些负面所束缚, 反而以自身的超脱优游为宦, 这和洪州禅在对待现实上主张任运随缘, 不伎不求非常有关。所谓“行住坐卧, 应机接物, 尽是道”就是说保持内心的清静, 平衡, 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终而得到一种对万事万物保持超然的距离, 却又可以在俗事中获得平静与知足。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我认为洪州禅带给白居易的是一种处事原则, 一种帮助他在纷扰世事中获得清静的方法。这种影响也深深启发了白居易的文学创作, 在他留下的众多诗歌中, 有一类可以代表作者思想的, 这就是禅诗。我们可以通过禅诗来寻觅作者思想与禅结合时的闪光。

如:彭生徒自异, 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 无声亦无灭。《赠王山人》这是白居易留下的一首禅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禅带给他的启发。同时, 我们很容易读出一种对世事无畏的潇洒和一种超然的冷静。彭生是史上留名的一位侠士, 他以生命为代价为一个国家争得尊严, 而作者在诗中用一种似贬实褒的手法来赞扬他, 诗人的胸怀已经到了无畏生死的地步, 并认为生死无异, 仅是两种不同状态而已。这是一首赠送给别人的一首诗,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作者读禅以后内心的一种获得, 在这里,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无所求, 和一种令人钦佩的坦荡心态。但是令人有些疑惑的是, 一首这样的诗却并没有表达出一种悲观、厌世的信号, 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无为与冷静。这就和白居易的信仰很有关系了。洪州禅由荷泽禅的转化过程就是融入道家成分更多的一个过程。而白居易则有着明显庄禅合一的倾向。[2]但是道教讲究的是通过丹药、修行追寻现世的永生, 佛教则是追求下世的, 相信业报轮回即精神的永存。在这一点上, 佛道是一致的。从白居易的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并没有获得永世的兴趣, 而是希望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找到一个新角度来看待或是对待人生。得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而这种方式很有点老庄所说的为所欲为, 无为而治, 也就是大彻大悟以后精神上极度的自由。诗人的这种思想和洪州禅所赞同的“平常心是道”是极度一致的。

在长庆四年作者居洛阳时所作的《味道》中“叩齿晨兴秋院静, 焚香宴坐晚窗深”。七篇《真诰》论仙事, 一卷《坛心》说佛经。”在诗中作者提到了两部书, 一部是《真诰》, 这是道教洞玄部经书, 大多记载的是传道、修道养生之术。《坛经》则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 又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两部书, 其实是两个教派, 综合在作者的一首诗中, 可以看出作者似乎在回味两部书带给他的种种趣味。对于白居易来说, 佛禅和老庄在安顿心性和人生实践上是统一的。而这种统一, 又正与洪州禅的“平常心是道”的理论相契合。[3]因此白居易的这亦佛亦禅的看似纷杂的思想, 又正体现着代表当时禅宗发展方向的洪州禅的潮流。

在作品《早服云母散〉中有这样的描写:每夜坐禅观水月, 有时行醉玩风花。静名事理人难解, 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们可以从字面后看到作者心境的烦闷。诚然在白居易的中年, 他恰逢牛李之争, 这样的派系斗争, 使白居易也处于一个进退不由的境地。对于黑暗的官场, 诗人无力抗争, 却又身陷其中, 于是禅学又给了诗人在纷扰中找到宁静的出口。所以, 作者在静夜里观月, 在迷醉中放松, 在难以让人理解的种种斗争中, 用禅的精神来超脱。这样, 身不出家心出家, 成了最好的写照。作者虽然厌烦世事, 但却没有厌世的思想流露。即使作者厌恶官场, 但是并没有放弃人生的想法。反而从有些诗作中还可以感觉到作者修禅生活的向往, 这样的话, 还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思想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洪州禅提倡的便是一种积极对待生活, 积极入世的态度。即对现世一切皆真的肯定, 没有对涅磐之类彼岸世界的向往。所以说白居易接受了洪州禅的这一观点, 他在意的是在俗事中保持自己人格与心灵的高洁和纯净。

白居易还有许多作品是表现一种旷达乐天的精神, 比较起其它文人, 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里表现郁郁不得志, 或是愤愤不平的主题的诗文较少, 虽然和他仕途较为坦荡有关系, 但是更和他积极生活的个性有关, 但更为重要的是禅学思想对他的影响。白居易晚年虽然看似官阶品位很高, 实际上在他51岁左右就被排挤出朝廷中心地位, 但是对于这种结果他并没有太多的抱怨, 反而从他晚期的诗作中更能读出一种乐天安命的旷达。在《香炉峰上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中:五架三间新草堂, 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 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 扶窗斜竹不成行。春来更葺东湘屋, 纸阁芦帘著孟光。

写这首诗时白居易从京城被贬至一个小山庄, 遭受人生这么大的挫折, 但是它却并没有太多抑郁之心, 没有太多的愤愤之情, 面对人生重大改变, 他能够苦中作乐, 能够平静面对这种变化, 这种旷达, 是禅给予他的, 在他人生几许不称意时, 禅学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而作品《秋居书怀》里, 作者写道“门前少宾客, 阶下多松竹”……“持此知愧心, 自然易为足。”这样的诗句表达出作者一种闲适心情, 一种无为追求。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消极表现, 相反从作者平时无华的诗句中, 更可以读出一种高洁的审美追求。其实洪州禅主张一种“无为”、“无事”的闲人精神, 而从白居易的诗里我们可以读到对这种精神的响应。虽然被贬斥, 却又保持一份超然的独立, 这是一种超妙的境界, 这种境界和禅学对他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世人评价白居易的诗文时, 常常会提到他的诗文的通俗易懂, 传说是每次白居易写完诗以后都会念给一位婆婆听, 以婆婆可以听懂作为此诗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白居易的从语言上来说, 他很少用生僻字, 而是常把生活中的口语经过艺术化以后纳入诗句当中。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春燕啄春泥。”没有一个难字, 但却经过诗人的巧妙组合, 形象描绘出一片早春的温暖景象。白居易这种诗风, 是他的个性使然, 但也和洪州禅的倡导有着很大关系, 因为洪州禅也是不追求形式, 而是追求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 尽量使信民们能以自然的方式去融入。同时我也认为白诗追求的这种无造作的平和与洪州禅所宣扬的“平常心”很有关系。在这里宗教观念和审美理想体现出了一种共同性。

后人评白居易的诗时, 有的人赞美其真切, 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有人赞美其平易, 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也能够读懂, 而白居易诗中的禅学更是他所留下篇章中的一个亮点。禅学为他的诗作留下了更深的内涵, 更悠长的回味。

摘要: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诗篇, 在他的诗作中有一类禅理诗, 语言平实却又散发着理性的光辉。由他的这类诗作, 就其源头, 我们可以联系到当时盛行的禅学——洪州禅。本文就白居易的诗和洪州禅的禅学理论作了一些比对, 希望从中对白诗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白居易,禅诗,洪州禅

参考文献

[1] 邝建行.中国诗歌与宗教 (第1版) .[M].中华书局, 1999, 9.

白居易的古诗范文第4篇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7.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8.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9.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白居易的古诗范文第5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白居易的古诗范文第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谷雨意境比较好的古诗(精选6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谷雨》

1、

作者:朱槔

朝代:宋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2、

作者:王炎

朝代:唐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平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木兰花慢》

3、

作者:王恽

朝代:元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

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采茶歌》

4、

作者:乾隆

朝代:清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5、

作者:林和靖

朝代:宋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七言诗》

6、

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上一篇: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范文下一篇:三字经歌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