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2024-07-13

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1 工程概况

某集团汽车配件厂房, 长度90m, 柱距6米, 跨度24m, 檐口高度8.5m, 厂房的中间设有吊车, 两端部分的6m开间内均带有夹层, 标高为4.8m, 用作办公, 跨度方向夹层短柱间距为8m, 夹层屋面设有吊顶, 7度抗震设防。

2 设计要求

此文仅阐述夹层做法, 两端的夹层钢构设计已超出《门规》的范围, 设计夹层刚架的柱顶和层间位移及夹层的梁、柱的设计可按《钢规》来控制, 夹层以上的梁柱设计和围护构件的变形控制仍可按《门规》设计。

(1) 为了减少整体的侧移, 增加刚度, 刚架柱的柱脚应采用刚接柱脚, 夹层梁和刚架柱也应采用刚接, 夹层短柱下端柱脚可设为铰接, 上端与夹层梁连接采用刚接, 纵向的夹层梁与刚架柱、夹层短柱连接宜采用刚接, 其余的粱梁连接均用铰接即可。在基础设计中, 构造上应保证柱脚能承受较大弯矩和剪力, 并保证基底无拉应力。

(2) 根据《钢规》, 主刚架的柱顶位移取总高度的1/500, 层间相对位移取层高的1/400, 但规范又注明对轻型框架结构的柱顶位移和层间位移均可适当放宽, 这样带夹层的门刚的侧移限值就应该比《门规》上严, 比《钢规》上松, 具体可根据工程重要性决定。

(3) 参照《门规》的变形规定, 因为屋面梁有吊顶, 挠度限值应取其跨度的1/240, 而夹层梁的挠度限值参照《钢规》的变形规定, 主梁取其梁跨的1/400, 次梁取其梁跨的1/250。

(4) 围护构件参照《门规》的规定, 檩条 (带吊顶) 挠度≤L/240, 墙檩挠度≤L/100, 其它主要受压杆件长细比≤180, 系杆长细比≤220, 吊车梁以下柱间支撑长细比≤300, 其它受拉杆长细比≤350~400。

(5) 在二维计算时, 结构类型选用门刚, 夹层以上梁、柱设计规范选用《门规》验算, 夹层处的梁、柱设计规范选用《钢规》验算。

3 结构设计布置

综上所述并结合该工程的特点, 对其两端部分门刚夹层部分进行结构布置如下。

(1) 刚架柱、夹层梁、夹层短柱及次梁均为等截面H型钢, 屋面梁为变截面H型钢屋面梁柱连接及屋面梁分段连接均采用门架连接节点, 夹层处梁柱连接均采用栓焊混合框架连接节点, 即梁翼缘与柱等强焊接, 梁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当不考虑抗震设防时, 夹层处梁柱连接也可采用门架端板连接, 其余粱梁连接均为铰接。 (2) 由于夹层采用框架结构进行设计, 楼面又采用双向现浇砼板, 夹层梁和次梁上均设有抗剪件和现浇板进行结合, 这样整个楼面平面刚度将无限大, 所以一层纵向柱间可不设垂直支撑, 夹层以上仍按《门规》计算和支撑及系杆的布置。 (3) 由于围护为轻型彩板, 所以屋面采用冷弯薄壁C型檩条, 墙面根据门窗洞口和布板要求也采用冷弯薄壁C型檩条。

4 结构分析

计算软件采用PKPM进行设计, 它是包括三维和二维建模等模块于一体的大型设计软件。针对门刚夹层钢构顶层为门刚类型, 下部框架与上部门刚的设计需要区别对待, 然而上下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又是必需考虑的, 需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1) 计算模型:先通过三维建模, 把梁、柱截面布上, 按实际加入荷载, 不过屋面系杆要按次梁输入, 屋面板厚为0, 导荷方式也要改为单向。然后转到SAT-8中进行特殊构件设置, 夹层以上定义为门式钢柱和门式钢梁;夹层以下按设计要求修改后进入整体计算分析, 最后导出PK文件, 以一榀刚架进行二维计算时, 对其添加风荷载, 上层构件按《门规》计算, 下层构件按《钢规》计算, 夹层部分节点按照框架连接设计, 以上部分节点按照门刚连接设计, 可根据需要分别绘制施工图。

(2) 计算取值。

(1) 参数:所有钢梁、钢柱及连接板材质均采用Q345B, 屋面檩条、墙檩、屋面支撑、系杆、隅撑等次构件材质均采用Q235B, 钢材容重为78.5kn/m3, 连接采用10.9S摩擦型高强螺栓。 (2) 荷载:屋面恒载0.3kn/m2;屋面活载0.5kn/m2;楼面恒载4.5kn/m2;楼面活载2.0kn/m2;风荷载0.35 kn/m2;雪荷载0.6kn/m2;7度抗震设防。 (3) 结果:根据《门规》和《钢规》来分别验算主刚架和夹层梁的强度和刚度, 并验算基础、刚架柱的稳定和位移等。由于该工程为7度抗震设防, 梁柱框架节点验算不满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8.2.8条, 节点均须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要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即满足“Mu≤1.2Mp”, 这样梁、柱截面加大, 钢板加厚, 随之用钢量增加。不必为了节点抗震就把整个用钢量增加, 可参照图集01SG519和01 (04) SG519推荐的构造设置楔形盖板来加强上、下梁翼缘或在梁端下部加腋板的措施, 这样即经济又满足了抗震要求。

5 经济分析

(1) 用钢量分析:对于带有夹层的门刚, 夹层的用钢量对总用钢量的影响很大, 按上述计算, 主体结构的用钢量较以往按《钢规》设计的用钢量明显有所降低。 (2) 柱距、梁跨对用钢量的影响:经验总结, 对带有夹层的门刚, 柱距和夹层梁的梁跨不能相差太多, 最好不要太大或太小, 一般柱距和梁跨在6.0m~8.0m之间较经济, 否则就会增加用钢量, 相应的工程造价就会升高。

6 结语

带夹层的门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用钢量的多少与如何合理选用规范及节点如何构造处理有重大的关系, 像以上陈述的做法, 并从做过的类似工程案例来看, 此设计方法不仅经济, 且也安全, 也更进一步证明了它的可靠性。随着对轻型钢结构不断深入研究, 相信门刚夹层钢构轻型化设计将会逐步完善。

摘要:参照本人近几年有关工程的实践和经验, 通过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相结合的方法, 已解决了门式刚架带有夹层的钢结构轻型化设计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设计的过程, 同时列举一些轻型化处理措施, 并分析了跨度和柱距对用钢量的影响。

关键词:门式刚架,夹层,轻型化

参考文献

[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2:2002)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3.

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雨水回收利用, 自然通风降低碳排放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院长何大同向记者介绍, 示范房屋由两幢构成, 设计理念来自英国未来建筑公司。与普通的混凝土和砖结构建筑最大的不同是, 这两幢房屋采用轻型钢结构, “一方面, 轻型钢结构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此外, 可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据介绍, 在低碳示范楼中, 将采用一系列的节能技术, 其中包括使用太阳能真空管、太阳能遮阳罩、拔风烟囱、地源热泵等。

“比如房屋中采用的绿色屋顶, 可以限制太阳暴晒下的热岛效应;屋顶上的雨水收集箱, 可以将收来的雨水用于浇花、冲刷地板等;拔风烟囱则是通过自然通风, 减少机械驱动带来的碳排放。”何大同表示, 这样的一幢房屋, 可比一般的建筑减少3 0%左右的碳排放。

可抗7级地震使用寿命长于50年

据悉, 在使用设计方面, 低碳排放楼房可以是联排的或独立的居家别墅或公寓, 一般为3到6层楼高。屋内设计布置多样化, 包括卧室、书房、客厅等。

虽然是轻型钢结构的建筑, 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楼房不稳固。设计者称, 低碳排放楼可抗7级地震, 使用寿命长于5 0年。

英国未来建筑公司代表博伯介绍, 目前, 英国已有1 5%的建筑采用了这种技术, 其中包括一些高档的别墅、老年公寓、学生公寓和度假酒店等。

重庆可成为低碳房材料供应基地

据悉, 这套低碳示范楼将于5月2 0日正式动工, 大约6 0天后完成全部建设。由于低碳排放楼采用的都是可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轻型钢结构、铝式钢窗、太阳能真空管等现代建筑材料, 因此施工速度可大大提高;另外, 这样的楼房还可以在工厂中像集装箱一样组装。

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由于生产工艺流程对周边环境稳定性影响较为突出,因此在实施工作中需要保证工业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加强对框架结构优化事业重视程度,逐渐的完善当前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工业基本框架结构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后续生产活动有序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基于此本文论述的工业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实际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工业建筑;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一、工业建筑工程框架結构设计的原则

(一)多道防线

在进行工业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时要明确主要的工作原则,不断的优化现场的建设方案,从而使框架结构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框架结构本身具有空间分隔灵活和自重轻的特点,能够通过灵活配置建筑平面的布置,满足空间结构的建设要求,同时遵循了标准化的工作原则,完善整体式的结构设计模式,从而降低后续的施工难度。例外,为了避免对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在框架设计时要遵循安全防护的原则,建立不同的防护层,做好压力的科学调配,通过各个结构之间的协调受力来提高建筑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在实际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框架结构本身的优势,根据工业建筑设计要求组合式的运用相对应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案,逐渐的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从而使结构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安全防护设计时要遵循适度性的工作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太刚的建筑框架会在压力来临时对建筑造成一定的损伤,出现局部受损和破坏问题,无法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如果建筑结构太软弱,会增加建筑结构出现变形问题的发生几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循适度性的工作原则,逐渐的优化当前的设计方案,从而使框架结构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分清主次

在进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时,要明确主要的工作重点以及辅助设计内容,逐渐的优化当前的工作方案,从而使框架结构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不同框架结构之间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实现优势互补才可以保证框架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了解不同框架结构的特点,根据实际的建设要求以及设计标准选择正确的框架结构来进行日常的设计,从而使整体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设计时需要把握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重点避免出现变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中抗弯性能以及剪切破坏力的影响,保证结构本身的完整性。在关键环节中融入新型的设计方案,辅助工程框架的设计模式,通过重点和辅助之间的相互结合,优化当前的框架设计方案,从而使功能框架结构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还需要考虑各个力的分布情况,逐渐的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把握关键受力节点和辅助受力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状态,为后续工业建筑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工业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一)参数计算问题

在工业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时要做好参数的科学调配,逐渐的优化当前的工作方案,从而使最终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时,除了要进行建设图纸绘制之外,还需要考虑各个参数的计算准确性,这主要是由于在后续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有关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等相关的内容,在前期设计工作中需要精准性的计算相对应的设计数值,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均会对后续的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参数计算的优化力度,逐渐的改善当前的设计模式。在进行数值计算时,要考虑有关力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减少其中的设计繁琐性,并且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数据的全面整合,为后续计算工作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在计算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建筑结构承受压力值的分布等等,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空间的分析,科学调配好不同的参数设计模式,从而使整体设计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状态,为后续建筑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尽可能的避免在计算工作中的失误问题。

(二)强化结构的抗震性能

强化结构抗震性能在工业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于整体工业生产环境太过复杂,难免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出现结构的振动问题,如果并没有完善前期的设计方案,会导致结构的脆性在不断增加,严重时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强化结构的抗震设计,逐渐的改善当前的设计模式,保证建筑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在实际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在薄弱地区完善当前的抗震设计模式,优化结构层的完整性,从而使抗震性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通常情况下要保证薄弱层能够抵抗住结构震动的压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增加建筑层的重截面,同时也可以改善层高来完善当前的设计模式。另外还需要精准性的计算结构的面积以及受力点等等,通过纵向和横向来优化当前的设计方案,从而使抗震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选择合适的框架类型

在以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并没有加强对不同结构比选问题的深入分析,不仅会出现资源的浪费,还无法满足我国建筑行业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选择匹配度较高的框架结构类型,逐渐的优化当前的设计方案,从而为后续结构的正常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可以选择大开间和布局灵活性较强的框架结构,考虑工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后续工业发展中对空间的要求,科学的排布好不同的结构类型,从而使整体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另外还可以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进行相互的融合,合理的布置好剪力墙的数量,这一结构形式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应对不同形式的变形情况,具备抗侧力较好的优势,在实际设计时需要根据现场的生产情况以及对建筑框架的要求,逐渐的改善当前的工作方案,做好不同内容的科学配比,选择最佳的框架结构,优化当前的工作方案。

(四)框架梁和次梁的优化设计

框架梁和次梁的优化设计在以往设计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较多,因此为了避免对框架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框架联合测量的优化设计,不断的改善当前的设计方案,从而为后续结构正常使用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落实精细化工作原则,考虑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以及要求,将梁的上部受力部分配合钢筋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外还需要考虑其中的制作较大直径,合理的计算出相对应的直径长度,和现场情况进行相互的匹配,避免对后续的结构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做好框架量和测量之间的科学衔接,根据楼板的布置要求来实现力的集中性传递,从而使结构稳定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在实际设计时,如果梁底部钢筋较大时,要考虑力的分布情况,并且确定梁的净跨值,做到受力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结构变形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合理的布置好深入支座的钢筋数量,在关键节点中来进行量的科学分布,配合着后续的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结构本身的稳定性,从而使其中的抗震性能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

结束语:

在工业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现场的使用情况以及工业生产的环境,落实层次性的工作原则,逐渐的优化和完善当前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案,遵循整体性的工作原则,充实当前的设计模式,从而使框架结构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强,符合我国关于框架结构式的相关要求,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浅议工业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12):587.

[2]安彩强, 张蕾. 浅析工业建筑中框架结构设计要点[J]. 科技研究, 2014, 000(007):61-61,64.

[3]刘芳. 现代工业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J]. 工业C, 2016, 000(006):P.169-169.

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结束,其在整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同时,煤炭资源整合过后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并且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期新政策(山西综合改造区建设)的出台背景下,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后续法律问题研究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对其深入的研究会为我国全面实现煤炭资源整合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 法律问题 山西综合改造区

一、引言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保障。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结构包括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12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占到了73.3%,而石油比重为17.0%,天然气比重为2.9%,水电、核电、风电共占6.8%。煤炭在发电、供热等各项经济生活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煤炭的重要性决定了煤炭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山西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产煤省分,一直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承担着能源供应的重任。为了提高煤炭产量,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山西省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同时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发展乡镇中小型煤矿,一时间,山西全省煤炭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可以说,山西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盾和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山西在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等,并出现了“多、小、散、乱”的特点。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2007年开始出台对山西的煤炭企业整合的相关政策方针。到目前,这一政策在山西试点执行已经结束,并且已经拓展到我国的其他省份,山西的宝贵经验将会对全国的煤炭资源整合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后期,一个新的综合改造区在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应用而生,即山西综合改造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基础的综合改造区,将会对山西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包括山西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山西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此背景下重新研究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的相关法律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其充分的研究不但可以完善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综合法律制度建设,也有利于山西煤炭资源在综改区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综述

1.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背景及其社会评价。如前所述,为了解决山西煤炭资源产业分散的现状,增加煤炭企业竞争力,避免资源浪费,山西省相继制订了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战略方针,其目的就是希望煤炭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最终使煤炭企业集团化,从而实现煤炭行业的合理分布最终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宏图。在2001年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成立,标志着山西煤炭企业整合的开始。在2005年山西省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進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和《山西省煤炭工业资源整合联合改造实施意见》标志着山西煤炭企业整合步入规模化。2012年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阶段性告一段落标志着山西煤炭资源企业开始步入资源整合后时代。煤炭资源整合的10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评价,其中包括积极评价以及消极评价。积极评价普遍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优化山西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有效升级,提升煤炭企业安全水平与管理水平,为全国煤炭资源整合起到示范作用。消极评价普遍认为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思路势必会加大政府干预,并且将所有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合并到国有企业之中,不利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也违背依法行政的理念。

2.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运行价值分析。目前,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已经阶段性结束。就其运行价值而言主要包括:

(1)煤炭资源整合可以改善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煤炭企业主要采用的是被西方媒体称之为“蝗虫式”的开采模式,也就是说只选择开采条件好、煤炭种类相对较优质的煤田。这样的开采模式势必会导致资源开采的随意性,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划,浪费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同时,这样的开采模式也会大大降低我国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破坏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使这些中小型煤炭企业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完善自己的各项设施,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在开采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最终做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煤炭资源整合有利于缓解矿难发生的机率。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虽然作为煤炭企业都在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降低矿难的发生。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者经营风险性,使得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经营开始趋于短期化。也就是说,这些煤矿企业会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排在安全生产之前,为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煤炭企业势必会降低安全防范的成本,因而增加了企业发生矿难的概率。煤炭资源的整合就是通过资源的整合将小企业合并为大企业,提高企业的集中度,促使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最终减少矿难的发生。

(3)煤炭资源整合有利政府监督调控对煤炭资源开采实行保护。在我国有学者指出:“为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经济健康和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煤炭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监督调控,制定煤炭企业开采标准,制定强制性政策,促使煤炭企业不断的自我完善各项设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实施,可以督促煤炭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生产,以便于政府的监督调控。

(4)煤炭资源整合有利增强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如前所述,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多、小、散、乱”为特点,并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这些煤炭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限制了煤炭行业的总体发展。因此,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促使煤炭企业开始转化为规模化经营,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国际化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综合改造区背景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续法律制度的建设

如前所述,2008年,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成为全国煤炭改革的“鲜活经验”。历时三年,现已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2012年,山西省整合煤矿已全面开展技术建设改造,由整合接管的重组阶段进入改造提升的建设阶段,再用2~3年时间,山西省将逐步转入正规循环的生产阶段。国家发改委2010年12月1日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文标志着山西综合改造正式提上日程,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众所周知,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运行过程正是在山西综改区的建设提出背景下进行,虽然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宣告完成,但是其后续的法律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以应对经济建设的需求。

1.完善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环境保护法律问题。在综合改造区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整合过后的环境保护问题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煤炭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建议值得我们借鉴,从而使我国煤炭资源环境保护达到制度上的完整化。在美国,在源头上对于露天开采设置了审批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准入制,较好的控制了不达标企业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同时,在过程监控中,美国政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完善土地复垦工作,大大的激发了企业参与复垦的主观能动性。在德国,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加大了煤炭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为煤炭企业环境保护提出明确目标。因此结合美国与德国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综合改造区背景下以及煤炭资源资源整合后建立一套从煤炭资源源头控制、再到过程监管和到末端治理一系列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使得煤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使得煤炭企业在整合过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建立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社会责任的立法并不完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关于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主要包括:1.制定完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有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法律规范。2.构建完善社会法律责任监督体系。从监督的主体来看,将其确立为企业自我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3.完善企业社会法律责任的评价体系。我们应该引进国际的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出台相应的社会责任量化考核标准,努力与世界对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建立完善的煤炭安全生产立法体系。由于我国当前的煤炭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2)构建完善的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机制。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我们应当建立以行政主体与社会团体协会以及煤炭企业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形成以政府行政干预与社会监督以及煤炭企业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结束,伴随着综合改造区的建立,为了能使煤炭资源以及煤炭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必要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加以研究,从中找出在综合改造区背景下的煤炭资源整合后续法律制度的建设,从而使煤炭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为山西省法学会2012年省級课题《煤炭资源整合过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XLS(2012)B26]

参考文献:

1.齐晋.论我国非再生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法律责任——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2(2)

2.陈新玲.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2006(2)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 山西太原 030036)

(责编:吕尚)

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1.1、保障人们人身财产安全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建筑物的倒塌, 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不将抗震设计的理念考虑进去的话, 那么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性则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因此, 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界结构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抗震性的设计, 以最大限度去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革新

发生完地震之后, 有关的抗震设计的专家都会对地震发生的原因、今后的预测和防治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得出新的思路想法, 将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设计进行完美的融合。例如日本就是在经过多次的地震破坏后成立了“地震预防调查委员会”, 针对性地对抗震结构设计进行不断探索。

1.3、为建筑行业树立正面的思想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中, 要深入贯彻抗震设计这一理念思想, 让更多的建筑企业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融入抗震设计, 全面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稳定和使用寿命。这对整个建筑行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还对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2.1、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性能也有等级之分, 如果建筑物所在的地域存在较大的地震危害, 那么就要求建筑的抗震性能随之提升。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也会以相应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为依据, 针对具体情况做好行之有效的抗震预防。就现阶段而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预防分为四个等级, 甲等级的相应防范措施最为严格, 主要包含国家级的公共建设项目和地震出现时可能引发的重大灾害, 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所以, 要相应的建立特殊设防的建筑。

2.2、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的施工过程中, 要想增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关键的就是要合理地选择使用建筑材料。而材料不同其抗震性能也存在差异, 因而, 在建筑抗震建设中, 必须要使用具有理想抗震性能的施工材料。其中, 在选择的时候, 不能仅仅考虑某种材料, 应综合运用多种施工材料, 进而规避材料受破坏而难以运用其他材料的问题。对于抗震性能而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应当针对工程合理地制作图纸, 以保证更好地开展施工设计工作。而工程结构设计应当具备抗压能力, 有效地规避变形问题, 进一步增强抗震效果。其中, 选择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必须要采用加固与稳定的措施, 进而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更具安全感。

2.3、优化结构方案设计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设计, 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结构的抗震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这是最重要的, 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建筑抗震结构的经济性以及可行性, 这些都应该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视, 因为不管多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 如果忽略了设计的经济效益, 使得施工成本过高, 那么就毫无意义。

2.4、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薄弱部位的抗震工作, 首先应该重点把握的部位就是建筑的薄弱层面。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 建筑薄弱部位的承载能力会直接受到构件承重的影响, 所以, 提升建筑薄弱部位抗震性能的前提就是精准计算构件的具体承载能力。与此同时, 在对抗震薄弱部位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眼光都放在增强局部的强度和承载力方面, 隔震结构的多层次设防目标、设防地震等与设防性能目标的关系见表1。要保持建筑的整体协调性, 站在整体的角度对部门的抗震性能做好合理的加强措施,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5、进行设置抗震多道防线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要置抗震多道防线: (1) 首道抗震防线的构件的科学选型。严格意义上说, 首道防线的设置以及选型, 其负担较小或者是无负担, 这样就可以对于一些较小的填充墙以及竖向支撑墙可以承重, 此外, 应当对一些轴压比值进行最大限度的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 轴压较大的框架柱, 不适宜做首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但是由于施工的问题, 那么就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 这样就使得其成为整个框架体系中, 唯一的抗侧力构件, 此时应当选用的“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 (2) 采用赘余构件, 增多抗震防线。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一般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抗震墙、芯筒-框架、内墙筒-外框筒、框架-支撑, 其在水平地震侧力的作用之下, 通过各层的楼盖, 进行工作的协同。

总而言之,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 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做好建筑抗震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 积极了解有关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 解决先进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解决好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 促进城市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 各类工业以及民用建筑工程都在不断的得以建设发展, 但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频发, 故而对工民建的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6篇

一、加固改造原则

加固改造原则中, 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原则放在首要位置上, 同时在对方案设计中也要对安全性原则格外的关注, 在整个过程中一切都要建立在安全性的基础上, 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对工业建筑的空间给以拓展, 使之更加完善。然后就是经济型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很多企业对工业建筑结构做以加固和改造都是为了保证工业生产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在对工业建筑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时要充分的对其成本的控制做高充分的规划, 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在任何的工业建筑结构加固还在中, 其每一个工业建筑都具有他自身的一些特点, 我们要针对他的这些自身的特点设计好方案再给以具体的施工, 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其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考虑到任何的影响原因, 对其作以解决。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注意支撑体系的建立, 其中包括, 框架体系, 框架支撑体系, 混合支撑体系等。如果想要是的建筑中的支撑力更强, 那么就可以采用钢接框架的方式设置横梁, 用柱形支撑的方式来设置纵梁。可是这也要有针对性的使用, 不能够实用于每一个工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中。在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做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要求, 有针对性的作以结合的同时还要严格的控制施工成本, 要想工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发挥出更大的优点就必须保证这两个要求的具体实现。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多设计几个方案, 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作以选择合适企业发展要求的方案,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

在对设计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做方案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利用新的技术做以施工。如果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混泥土强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且工业建筑在延展性性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缺乏, 在加固改造中也没有对其成本进行控制, 等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给以具体的解决。要是有很多的问题没能够给以具体的解决方案, 那么在工业建筑中的安全和适用都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在对方案进行设计时需要对所有的问题作以综合的考虑, 特别是在混泥土结构上。本章节就有针对性的对工业建筑加固改造技术的要点进行以下探讨。

1. 增大截面加固

增大横截面积的加固技术是非常实用的在工业建筑加固改造中,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利用钢筋网砂浆层的结构方式结合原先建筑面积进行使用, 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建筑工结构的承载力。其中在加固时还可以采用把新的建筑混泥土和旧的建筑混泥土利用配置锚固件的方式进行连接, 这样的方式在保证建筑体完整性的同时还可以继续的加大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在梁中只有一面或者是两面都有配置钢筋, 这个时候就要采用的钢筋新旧承受力一定要保持一致性, 同时在焊接时焊接的短筋的宽度要高于原来钢筋承受力的宽度, 其要保持在50㎝以内。

2. 粘钢板加固

粘钢板加固的方式主要是运用于受损部位, 如果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收到损害时就可以采用此技术针对损害的部位作以加固施工,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适用于空间比较小, 且建筑面积又不能得到扩大的工业建筑中, 把钢板粘在建筑梁的底部, 这样可以很好的加大建筑梁结构的承受力强度。一般情况下,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 其实还可以采用在梁周围增加钢箍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对钢板的尺寸作以具体的选择, 在对钢箍进行固定时需要在梁和梁之间留一定的空间。在用铆钉固定的同时还要使用焊接的方式对其作以焊接, 最后在钢板的表面涂上砂浆, 粘钢板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建筑的承载力, 所以被广泛的使用在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中。

3. 置换混凝土加固

置换混泥土加固的方式从通常意义上来讲就是使用强度比较高的混泥土来对工业建筑中原本的混泥土进行替换, 但是通常情况下, 只有出现建筑结构受到破坏, 使之承受结构出现问题时才会使用置换混泥土加固技术, 其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节省人力, 物力以及财力等。

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粘贴纤维符合材料加固的方式一般适用于钢筋混泥土受弯受拉的加固, 使用此技术时要求粘贴纤维的复合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的承载力, 而且还要及其的对其表面进行处理, 做好防护措施。如果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 通常采用无机胶粘贴试剂来提高粘贴的质量。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可以看出, 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也可以保障其稳定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维护中, 我们要在工程还没有开始改造之前就要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做好方案设计, 根据实际情选择符合其标准的改造技术。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家在生活质量上有着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建筑上大家对其质量也是越来越关注, 其中在工业建筑结构中加固改造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 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 现在的工业建筑加固中主要使用的是混泥土结构加固的方式。基于此, 本文对工业建筑结构中的加固改造你设计早点做以简单的探讨, 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 费振荣.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加固改造技术进行论述[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7, 07:132~133.

[2] 单志良, 杨晓波.既有建筑结构改造及加固设计中的整体性考虑[J].浙江建筑, 2016, 11:17~19.

上一篇: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