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表现范文

2024-07-08

情绪表现范文第1篇

1、愤怒: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电影中和社会罪案里的主角警告对方不要激怒他,否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的社会里充满内心力量不足的人,他们往往需要生活在愤怒里,以维持更多的力量去面对人生的状态。这就像一个人在冬天里燃烧自己的腿去取暖,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世人最大的错误是企图运用愤怒带来的力量去改变外面的人事物,这当然不会成功。这样的人以为需要更大的力,于是变得更愤怒。用愤怒带来的力量改变自己,这才是突破方向。当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已经拥有完全足够的力量,怎么会变得力量不足呢?力量消耗在哪里了?或者,什么事是不能接受的,真的不能接受吗?这些都是在辅导工作里应该探索的方向。

2、痛苦:指引我们去搭建一个摆脱的方向。痛苦是使我们能避开危险,并提升人生经验的信号。痛苦可分为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但意义是一样的。例如果把手放在火上感觉痛苦,手会拿开,如果仍感到痛苦便会继续拿开,直到痛苦消失为止。所以,痛苦给人动力,这份动力是必须的。没有它,这个人便不会改变和突破了。心理治疗大师罗伯·麦当奴在教授处理感情关系问题的技巧时说:在有痛苦的两人关系中,感到痛苦的人就是该做出改变的人!

3、悲伤:从失去里取得力量,使我们更能珍惜自己仍然拥有的,包括记忆。“珍惜”的意思是妥善运用。所以悲伤既指指引方向,亦给予力量。一种能促进深沉思考的反应,能更好的从失去中取得智慧,从而更珍惜目前所拥有的。

4、后悔:找出一个得不到最好效果的做法中的意义,提醒我们,要找出一个有更好效果的作法,同时让我们更明确内心价值观的排序。

5、左右为难:说明内心价值观的排序尚未清晰明确。

6、恐惧:一种高能量的情绪,恐惧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并能使意识性增强,这对我们提高对潜在问题的警觉性很有帮助。它使我们获得本不能得到的信息,它使我们迅速作出反应,并在必要条件下选择逃避。恐惧指引我们找出不必付出的却原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恐惧指引我们去找出原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并去思考可以做些什么使自己不必付出这些代价。与困难一样,处理这种情绪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使我们做某一件事,而是多了一份“可以做这件事”的选择。恐惧是维持动物生存下去的第一重要工具,人活着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没有恐惧。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真正的勇气是:虽然有恐惧,但还能继续走下去。

7、无可奈何:已知的办法全不适用,需要创新与突破思考。

8、内疚:这是一种与评估是非对错连在一起的情绪。如果我们没有其他的方式评估与价值有关的行为的话,内疚可限制我们的行为选择范围。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用更富有建设性的评估方法来取代内疚。指引我们已经完结的事里尚有未完结的部分并转化为完成的力量。这些情绪是指引方向的,若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能将它们转化成力量推动拥有者把未完结的部分完成。关于这一点,家庭系统排列的学问里有关付出与收取的平衡

概念很有帮助。

9、焦虑、紧张:事情很重要,需要额外的专注和照顾;已拥有的资料与能力不足,须添加更多所需。同样也指引我们找寻方向。焦虑、紧张常常跟本人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搞不清楚或者本人与系统的关系不清晰或者误解有关。

10、困难:指引我们去量化须付出的代价比可收到的回报更大。很少人注意到困难也是一份情绪感觉,它也是指引方向。对于困难只要清晰地量化须付出的和收取的,便能马上改变这份感觉。咨询师应当注意:处理这种情绪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使来访者去做某一件事,而是使他多了一份“可以做这件事”的选择。

11、嫉妒:嫉妒是中转站般的情绪,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种是“我低你高,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凭增高终而超越你”。这样的嫉妒会变成“不服气”,从而产生动力,让这个人发奋努力。另一种是“我低你高,但是我无法增高或超越你”,这样的嫉妒会变为憎恨。

12、害怕:不甘愿付出本来自己认为需要自己付出,或者觉得付出的大过得到的。它促使我们对所期望的东西重新进行评价及对实现期望采取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

13、惭愧:一件表面上已经完结的事,但还需要采取一个行动的部分。

14、失望:发生在所期望的目标已确定但没有实现的时候,是一种能促使对期望作出重新评估及对实现期望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作出重新调整的信号。 失望其实可分为两种:对人事物的失望和对自己的失望。对人事物的失望必然来自想控制它们的企图,无法如愿便失望了。对自己的失望来自不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是解决的方向。所以,失望也是指引方向的情绪。

15、讨厌:需要摆脱或者改变的提醒信号,帮助我们去找出改变及摆脱的办法。

16、压力:是转变动力之前的准备,就想弹簧一样,压得越低,弹得越高。

17、忧虑:一种高能量的情绪,它把主意力集中在一个就要发生,但后果令我们担心的事情上。让我们出去精力集中的状态并将其变成兴奋,为我们提供能量。

18、憎恨:我的研究里,只有“憎恨”尚未发现有什么正面价值和意义。这种情绪的意义,是要维持本人在无法提升、同时必须把对方拉下来的境界里,它基本违背了“本人有足够能力去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信念。来访者既不接受对方比自己高的事实,又不能操控对方让他降下来,亦不能提升自己去超越对方,内心会产生愤怒,并会把愤怒提供的力量用在企图毁灭对方的行为上。在企图毁灭对方的过程中,对方大多数不会被毁灭,但是自己却毁灭了。把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那份企图上,人就无法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原来可得的成功快乐的机会也就被毁灭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小心不要让自己沾上这种情绪。化解憎恨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心中充满感恩。

19、委屈:小孩子对父母的情结投射在其他人事物身上。委屈的意思是:“你没有给我你应该给我的。”感到委屈的人把自己放在低位,把对方放在高位,操控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小孩子会觉得什么都是他该得到的,而且不管要多少、什么时候要,父母都有责任满足他。而心理成熟的人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是自己的责任,对方没有一定的责任要给我什么;并且,这里得不到,我可以去别的地方拿到。

20、感恩:“恩”是本人没有权利得到却得到了的东西,对恩有感谢的感觉,就是感恩。小孩子有父母走在后面搞定一切,没有感恩的需要。思想成熟的人才知道感恩,因此,不懂得感恩也是没有充分成长的心态的表现。

情绪表现范文第2篇

2、浅谈职场新人的职业成长与情绪管理

3、教师加强情绪管理 和谐师生关系

4、浅析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培养建议

5、父母心理灵活性及其养育心理灵活性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综述

6、蚌埠市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情绪耗竭现状及其与情绪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7、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8、高校危机事件中辅导员的情绪管理

9、浅谈本科医学生常见情绪问题及管理策略

10、浅论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的三个方面

11、专科学校幼师生情绪智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13、高校情绪管理研究综述

14、返乡流动儿童抗逆力重构水平与社会工作精准干预策略

15、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和对策

16、儿童攻击性行为和情绪管理关联的个案分析

17、医务人员实施情绪管理的效果及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探讨

18、聆听心声,拥抱自我

19、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20、不可不知的员工情绪管理

21、基于家园共同体理念下的幼儿情绪管理实践与探索

22、大连医科大学本科生情绪管理问题现状研究

2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情绪管理能力

24、教师情绪管理监测实效性的改善探索

25、提升大班幼儿愤怒控制能力的实践研究

26、浅析大学生科学管理情绪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27、基于情绪管理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及教育建议

28、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29、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利用绘本培养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

31、教师情绪劳动中表面扮演策略的积极意义探析

32、高职护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33、浅析高职学生工作中的学生情绪管理

34、情绪管理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研究

35、重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

36、授之以法 启之以情

37、初中生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38、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39、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40、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研究(1)

41、基于情绪社会分享理论的课堂情绪管理模式

42、浅谈情绪管理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4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44、开展员工情绪管理 深化思想政治工作

45、关于员工情绪管理研究综述

46、企业员工情绪管理和疏导研究

47、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48、用“心”战“疫”,助力成长

49、贵州省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就业观相关研究

情绪表现范文第3篇

1、让学生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2、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活动内容:情绪管理 步骤: 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说:一个人很难以意志来控制他的情绪,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控制你的举止。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希望感到有成就感时,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一、合理宣泄

情绪的宣泄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使体内剧增的能量得到发泄。 前提: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为前提

二、选择遗忘 小故事引导

三、转移

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运动等有意义的轻松活动使紧张情绪松驰下来。

四、分析 1.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揭示了引发我们情绪的主要原因,认为人的情绪和不是由某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a是诱发事件。它可以是现实的事件。比如,自己被锁在门外;一次考试不理想;对方失约。

b是我们的信念和某件事的理解。

如你经历了一次挫折后,你对自己说;“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呢,太糟糕了,我不能忍受~”从而导致焦虑、愤怒和抑郁以及情绪失控,妨碍我们合理地思考问题;一个理性的人会对自己说:”我真希望那糟糕的情没发生,但它确实发生了,我能够忍受。”理性信念能够引发轻微的不安情绪,如担心、不快、烦恼或伤感,但感情色彩上通常是冷静、温和的,而不是激烈、反复无常的,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获得更大的满足。

c(结果)是由我们的信念和自言自语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情绪和行为是我们的信念和自言自语导致的结果。a是c的间接原因,b是c的直接原因。

2.日记分析: 事情经过、情绪程度、情绪原因、情绪的潜在原因、疏导情绪的方法 通过分析可以达到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疏导不良情绪的目的。 3.分析不合理信念

(1)不合理信念的第一个特征:绝对化要求 关键词:“必须如何”、“应该如何”

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所有的人都必须喜欢我~”等

(2)不合理信念第二个特征:过分概括化

理解: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如:常以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弃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3)不合理信念的第三个特征:糟糕至极 理解:这种观念认为如果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将是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是灾难性的。

结果: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五、调理

回到自然,流水歌唱,清风的抚慰,呼吸草木的芬芳,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当局者迷,当你忘情于山水之间是你的心胸会变得豁然开朗,会发现生活中烦恼大多是一些琐碎的恩怨和得失,没必要计较。

六、幽默与微笑

情绪表现范文第4篇

首先,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某部战士王某和李某开了句玩笑,由于说的过分点,李某顿时火冒三丈,与王某发生口角,并随手拿起板凳砸向了王某,致使王某脑部重伤,失去了记忆能力。事后李某非常后悔,尤其听到小王将失去记忆力的诊断后,小李痛哭失声,一再喊着把自己拿板凳的右手砍掉,以弥补对战友的伤害。但是为时已晚,事情已经不能挽回,因为一句玩笑大打出手,因为一句不入耳的话便使朝夕相处的战友一辈子变成痴呆儿,小李不仅受到良心的谴责,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从随身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

六、八)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

逃离现场,途中再次将两行人撞伤,后交警大队郭杜中队将肇事车辆暂扣待处理。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3月23日,该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4月22日宣判,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药家鑫不服判决,提出上诉。5月20日,陕西高院二审开庭,当庭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原本是一句平常的玩笑、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李某使朝夕相处的战友变成了痴呆儿,大学生药家鑫却持刀接连数次刺向了倒在地上的伤者,最终致其死亡。我们试问:你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懊恼吗?他们肯定会说:天啊,我怎么控制不住自己!冲动,生理学定义是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性反应,我们日常所言的冲动,多指理性弱于情绪的心理现象。冲动,可能源于自我保护,这是一种心理补偿,缺乏自信的男性更容易产生冲动情绪。通常它并不能带给我们飞蛾扑火的灿烂,假如在理智弱于情绪的那一刻,给自己三分钟的冷静,你将发现:魔鬼就在身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冲动是魔鬼啊!”

原本是一句平常的玩笑、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李某使朝夕相处的战友变成了痴呆儿,大学生药家鑫却持刀接连数次刺向了倒在地上的伤者,最终致其死亡。我们试问:你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懊恼吗?他们肯定会说:天啊,我怎么控制不住自己!冲动,生理学定义是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性反应,我们日常所言的冲动,多指理性弱于情绪的心理现象。冲动,可能源于自我保护,这是一种心理补偿,缺乏自信的男性更容易产生冲动情绪。通常它并不能带给我们飞蛾扑火的灿烂,假如在理智弱于情绪的那一刻,给自己三分钟的冷静,你将发现:魔鬼就在身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冲动是魔鬼啊!”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节课来回答这些问题。本课的题目是《克制冲动情绪 预防激情犯罪》。

主要讲四个方面:

一、什么是激情犯罪。

二、激情犯罪的特点。

三、激情犯罪的原因。

四、如何预防激情犯罪。

第一个方面:什么是激情犯罪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激情?咱们常说,干工作要有激情,生活也要有激情,都表示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那么,激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激情,是情绪的一种。特征就是在短时间内爆发的十分强烈的情绪状态。激情来得猛、去得快,具有冲动性、强烈性和短暂性等特点。现代医学测定,人在激情状态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脸色变红,心理出现大的改变。在思想意识中,除了兴奋之外,其它都是空白,原来想都未想的事情,这时也会做出来。

激情犯罪,顾名思义,就是指行为人在激烈情绪状态下因失去自控能力所导致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条件下,由于瞬间丧失理智、心态失衡、情绪失控而发生的犯罪行为。由于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范围会变得狭窄,理智分析能力也受到抑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当事人在受到强烈刺激和挫折后,处于激情状态下时,情绪会变得极不稳定,异常暴躁、高度亢奋甚至失去理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身无法控制,产生行为异常。当集聚在心中的激情无处渲泄时,如果处理不好,自己控制不住,便会采用暴力,如杀人、伤人、毁物等方式进行发泄,这就产生了激情犯罪。

第二个方面:激情犯罪的特点

一是突发性。激情犯罪事先没有明显的征兆,一般情况下一项犯罪都有个预谋的过程,比如某人想要进行一宗犯罪行为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对所采用的手段、准备进行的时间、地点包括事后如何逃避追查等等都是经过详细的预谋的。激情犯罪则不然,它没有预谋的过程。当事人事先根本就没想过,有时仅仅是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激情一来,脑子一热,便怒从心头起,在一瞬间便作出反应的行为,导致犯罪。1993年12月12日中午,某部战士于海涛与几名战友在团卫生队饭堂喝酒,于在喝掉一斤半白酒后,仍觉得不过瘾,于是又到营区附近小店去买酒,当时小店内只有店主十二岁的女儿蔡碧灿一人在,双方因付款多少发生争执,于认为蔡用闽南话骂他,一拳将蔡打倒,因怕其醒来后告发,又用手扼住蔡的脖子,使其窒息死亡,后又点燃被子,企图焚尸灭迹,手段极其残忍。最终于海涛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剥夺上等兵军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于海涛一开始肯定不是抱着杀人的想法去的小店。所以,激情犯罪具有不可预见性,而它最大的危害,也正是在于不可预见性,预防起来十分困难,但是一旦发生了犯罪行为,那么一切都不能挽回了。

二是冲动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官兵,看起来很稳重的人,让上级和战友感到很有发展的官兵却走上牢狱之路。这就是激情犯罪的另一个特点:冲动性。部分官兵遇事失去应有的冷静和应有的叛断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也不能预见到行为的

后果,而干出出人意料的可怕事情,如伤人、纵火等。犯罪形成,往往时间较短,行为发生较快,整个犯罪的过程极短。

三是疯狂性。在激情犯罪发生时,由于当事人处于激情状态下,意向固执,自己或他人一时很难改变这种由激情所支配的暴力行为。破坏效果非常大,通常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往往超出他人的想象和防范。事情过后自己难以想象,后悔莫及。犯罪行为就像当时的红卫兵一样,在激情的支配下,行为疯狂,让人不可思议,也很难制止。

四是暴力性。由于激情犯罪行为人是在十分强烈的情绪支配下所实施的犯罪,案犯基本上已失去自控的能力,所以在犯罪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不计后果的倾向,基本上都是暴力性犯罪。比如,某部训练基地士官白某,曾是一名优秀的擒敌教员,本来有着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探家期间和同学在饭店聚餐时,同伴与邻座因琐事发生口角,白作为一名军人不但没有制止双方殴斗,反而气急败坏参与其中,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白某也因此锒铛入狱。

五是危害性。激情犯罪往往以毁物、伤人、杀人等暴力犯罪为主。激情违纪往往以打骂体罚、打架斗殴、顶撞吵架、私自离队、不假外出等,在我们工作中个别官兵一旦情绪激化,导致激情犯罪发生,往往失去理智,行事不计后果,盛怒之下,“一不做,二不休”,什么事都干的出,往往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激情违纪也是个别官兵一旦情绪来了,兴致到了同样不顾纪律规定、

战友感情、单位荣誉、个人进步而一意孤行,给单位、个人、家庭带来致命的伤害。

三、激情犯罪的原因

导致激情犯罪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 一是客观原因,其主要表现在:

1、个人的愿望没有达到时。例如考学、提干、孝学、转志愿、评功、评奖等没有实现,往往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产生看问题的片面性、盲目性,降低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某部战士小张,因没有学上汽修专业,片面地认为是排长从中做了手脚,找排长理论,他不但不听解释,反而大打出手,被劳教一年。

2、当自己被批评或受到别人的侮辱时,及自己或亲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不分青红皂白,随即产生愤怒情绪,随着愤怒情绪的发泄,产生过激的攻击性行为。 我区队战士扣分的事例。

3、生活条件艰苦、业余生活枯燥、管理严格等,产生烦燥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或悲观失望时,也有可能把愤怒的情绪转嫁到其它人或物上,从而发生激情犯罪。

另一种是内在原因,也是主观原因,其表现是:

1、激情犯罪与个人生理条件有关。人在酒后、有病、疲劳时就容易激动,犯罪倾向性就高。例如,其部战士宫某曾是一名党员班长,就因为饮酒,与人发生争执后,丧失理智,持枪杀人。他曾痴呆地一遍遍地对父母说:“我没想杀人,我没想杀人。”他没想杀人,但他

的战友恰恰躺在他的枪口之下。他不仅毁了自己的前途,也给年迈的父母造成致命的创伤,4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离开人世。

2、激情犯罪与人的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同志,自身修养差,自私自利,脾气暴燥,动不动就发火,有时仅仅是因为一双筷子、一头大蒜、一个打饭的先后等等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导致违法违纪。

以上,我们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激情犯罪的原因。可以说,激情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一害自己,二害他人,三害集体,四害家庭。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预防激情犯罪

四、如何预防激情犯罪

激情犯罪虽有爆发性,强烈性等特点,但我们只要注意修身养性,修行养德,注意调节心理,控制行为,就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此类犯罪的发生。我觉得应掌握四种方法,提高三个能力。四种方法:

一是环境迁移法。青年人具有争强好胜不服输,争勇斗胆不低头的性格,当自身受到“攻击”时往回报得更激烈,易造成矛盾激化,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环境迁移”这一方法,当发生争执冲突时,自己不妨暂时回避一下,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和焦点,你和我争,我暂且不和你吵,退避三舍,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待对方“熄火”时,再评你对我错,再论谁是谁非,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

二是调整情绪法。心理学认为青年人的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较强烈性的外部表现等特点,在青年人犯罪中17─20岁是犯

罪的高峰年龄阶段,也是生理和心理充满矛盾的急剧变化时期,在情绪、情感上表现易冲动和感情用事,情绪和情感对犯罪意志有激发和推动作用,但控制得当也同样可以产生阻止、动摇和削弱犯罪意志的作用。注意自我调节情绪,一种是释放调节,人是一种能量系统,心理能量能得到合理释放,人就感到愉快高兴,相反这些能量被压抑,得不到释放,人就感到紧张和焦虑,情绪就易激动,这时候可以找找领导和身边的战友,向他们诉衷肠吐心声。否则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倒。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另一种是心理调节。就是减少情绪冲动,保持健康的心里,通过学习和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金钱观和利益观,为人真诚胸怀开阔,乐观向上,处事沉稳,这样则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理智的进行自我控制,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犯罪。

三是立体思维法。就是把自己臵身于部队、家庭、社会之中考虑问题。比如说我们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突发性事件时,多想想我们这个共同生活的集体,朝夕相处的战友;多想想含辛恕苦的父母,亲情百倍的兄弟姐妹;多想想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军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等等。克服简单偏激、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例如:当与人发生磨擦时,我们就要全面地想一想:“对方是有意伤害自己吗?对方是个什么样素质的人呢?如果自己反辱相讥、大打出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这样做,父母支持吗?部队允许吗?法律容许吗?”如果我们都这样想问题,那么激情犯罪就会少很多,甚至可以避免。

四是组织解决法。战友之间,亲朋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受到不法侵害,一定不能丧失理智,要学会依靠组织解决问题;国家有法律、法规,有政法机关,军队有条令、军纪,有各级组织。只要相信领导,相信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个人的力量再大也大不过组织。所以,作为我们每名军人都应向组织敞开心扉,有心里话要向组织说,有难处要跟领导谈。某部一连战士李述玉的父亲被人杀害,李述玉就怀疑是与父亲合伙做买卖的同村人张某所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李述玉本想私自离队回去亲手报仇。但是法纪意识使他醒悟,此事必须由组织帮助处理,他便向连队党支部作了汇报。团政治处在连队的请示下,派两名干部同李述玉回到家乡,与地方政府联系,敦促公安部门仅用了10天时间就把凶手王某抓获归案。试想,如果当初李述玉不与组织联系而私自离队回家,后果将不堪设想。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办砸,甚至把好事办成坏事。激情犯罪往往由此而生,因此要特别警惕。

提高三个能力:

一是提高容忍的能力。作为我们青年战士心理尚未成熟,遇事易受情绪控制,一时受屈、受辱易冲动,不计后果容易失控造成危害。另外作为青年战士好模仿、易模仿,若美丑不分、良莠不辩则会误入岐途。平时我们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丰富我们的头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要以好的典型激励自己。作为我们跨世纪的军人,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度量,做到不计个人恩怨,不计荣辱得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心底无私,光明磊落。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逐渐养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度量的好习惯。

二是战胜自我的能力。我国青年画家陈丹青说过:“人遇到的麻烦固然多,但最大的麻烦莫过于自己。”作为我们年轻战士应树立远大理想,奋发有为,时时、事事先拿得稳自己,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我”,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

三是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我们青年战士,一定要知法、懂法、用法,对什么是国法军纪,为什么要遵守国法军纪有清楚的认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法律是无情的,一定要牢记那些激情犯罪的惨痛教训,珍惜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另外,为避免别人对自己的激情犯罪,大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别人调整情绪。人在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有的人需要安慰,有的人想自己安静下,这个时候,如果是自己的好朋友,可以尝试着安慰下,如果他的表现比较冷漠,或者明确表示,想一个人呆会,那么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空间,让他休息休息,别去打扰他,这个时候的人情绪也是易怒的,本来天气炎热就使自己心情烦躁,又遇到事情让自己不顺心,如果这时候有人在自己耳边唠叨,难免会动气甚至动粗。大热天的时候,你出了一身汗,我想,换成谁都不愿意让别人靠近自己来取暖吧。

二是开玩笑注意尺度、时机和场合,不要揭人短。朋友在相互间开玩笑的时候,往往被捉弄的一方,会忍受不了这口气而将对方的短处或者不为人知的一面说出来,以达到刺激对方的目的,感觉这样解气,殊不知人最忌讳的就是自己拼命想守住的秘密被别人发掘出来,不论是你自己打听到的,还是他亲口告诉你的,既然他不想让别人知道,那你就烂在肚子里,不要拿出来当筹码或者秘密武器,人在被胁

迫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来出人意料的事情,可能是你最不愿意见到的人身攻击,大众面前被揭短,就算是平时,别人也会受不了,何况夏日炎热季节,人正处在兴奋易怒的时候呢?

三是不要太较真,别钻牛角尖。人一旦动怒是很难压制的,那时候,什么道德法律、人际关系,什么面子问题统统都会抛在脑后,开始我们不就说了“冲动是魔鬼”吗?这就是冲动惹的祸,夏天的人易冲动,大家多保持平常心,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多想想其他问题,别太较真,爱钻牛角尖的人或许在学术问题上有所成就,但是在人际关系上,钻牛角尖可不是什么好事,爱冲动的人就容易犯错,甚至犯罪。

战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不可避免的会有“激情燃烧的时刻”,有时是积极的,而有时则是消极的,希望我们每名同志都能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理智之鞭,策激情之马”,将积极激情运用到工作训练中去,把消极激情及时抹杀在萌芽之中,摆脱冲动的束缚,有效防止激情犯罪的发生,确保自己的军旅生涯安全稳定。最后,希望我们在部队都没有伤心的往事,只留下美好的回忆,无悔今生!

情绪表现范文第5篇

今天,在学校开展(梦想课程)展示课活动,我执教了《了解情绪》。刚开始有点紧张,当我走进教室,和孩子们简单交流后,我发现孩子们热情洋溢,对梦想课特别感兴趣,从而消除了我的紧张情绪。

上课开始,我通过热身游戏《大小分》,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心情,调整情绪,营造浓厚的的氛围,从而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当然,这个热身游戏也为《了解情绪》这一活动主题作好了铺垫。于是,我通过三个主题活动逐步推进教学:一是我会猜一猜,各小组每人至少说出一个表示情绪的不相同的词语,越多越好;二是我会演一演,三是我会想一想(当遇到不良情绪时,你们会怎么办);引导学生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1.排泄法:如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几声或跑步,把“气”排出来;2.调节法:如旅游,听音乐,参加朋友聚会;3.安慰法:如自我安慰,求助他人安慰。

在这三个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情绪的概念,学习有关情绪的词汇,同时,学会选择情绪和掌握情绪的技巧。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自然,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参与面比较广,能深入体会梦想课程多元、创新、宽容的理念,践行“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的核心理念。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1.整节课,学生体验到的大都是快乐的情绪,而对其他情绪的体验不多,还需提升;

2.在“我会演一演”这一活动中,目标应该更加明确一些,让学生演不同情绪的动物,或者把这一活动环节改成情景表演,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表演时有的学生还不够大胆,表演的不是特别形象。

情绪表现范文第6篇

由于教师职业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他们有意、无意营造的心理成长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全方位的、深远的作用[1], 根据“人际情绪感染”原理,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 学生会习得教师的情绪, 教师的积极或消极情绪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绪会影响认知和行为。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情绪是很重要的, 教师如何能够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所学习的知识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2 教师情绪劳动

在引入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之前, 我们需要对情绪劳动的概念有所了解。Hochschild于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情绪劳动的文章, 认为情绪劳动是指个体在与内外部顾客进行交往的过程中, 努力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表现, 以使之与组织需要的情绪行为相一致。

根据Zapf (1992) 的观点, 情绪劳动具有的以下特征, 首先, 情绪劳动是在面对面、声对声工作中产生的;其次, 情绪劳动是有目的地表现情绪来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第三, 情绪劳动必须遵循某种情绪表现规则 (或行为规范) 。结合情绪劳动的概念和教师工作的特征, 我们可以对教师情绪劳动做一解释, 它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职业规范、社会期望、学生发展等规则来努力表现自己的情绪, 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这种努力就是教师的情绪劳动。

3 教师情绪劳动的表现

情绪表现是情绪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基本途径[2], 教师情绪劳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不但要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 也要在教学过程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环境表现出与之相适宜的情绪。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

在课堂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学校管理者面前往往会表现得谨小慎微, 隐瞒自己的真实情绪, 笑脸迎人;另一方面教师如果要保持人们心目中“良师”的形象, 就必须要按照这种社会标准来工作、学习、生活, 稍有偏差就有可能遭人非议。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之外也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要在适当的时候表现适当的情绪, 而不是时刻表现自己的真实内心感受。

4 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因素

首先是个人因素。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个人特质等各方面。由于男女两性情绪的生理体验不同, 女性在情绪意识上要高于男性, 对情绪刺激的反应也比男性更强烈, 情绪表现度也要高于男性[3]。因此, 女性的情绪劳动程度要相对高于男性。年龄对于教师情绪劳动也是有影响的, 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往往比老年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努力。除了性别和年龄的影响以外, 个人的认知风格也会影响人的情绪, 有研究证明, 认知风格与情绪稳定性之间有相关关系[4]。另外, 个体不同的性格差异也对情绪劳动有影响。因此, 在情绪劳动中, 个体的性别、年龄、认知风格、性格等个人特质方面的不同也会造成情绪劳动的差异。

其次是教育因素。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法规可能会让教师无法把握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进而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有研究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员工比受到公平待遇的员工有更高水平的情绪劳动, 且更难以遵守情绪表现准则[5]。如果教师感觉自己受到了薪资或其他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内心的感受往往是消极的, 那么他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的正面情绪状态, 情绪劳动的水平就会更高。因此, 由教师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看, 教师的情绪劳动也会受到公平性待遇的影响。

第三是情境因素。课堂的环境 (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是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主要因素。教室这个特定的场所以及由学生群体所构成的人文环境氛围对教师情绪表现提出了要求, 要求其进入教室后应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积极情绪, 应该回避何种消极情绪。这些都会对教师情绪劳动产生影响。

当然, 根据以往对情绪劳动的研究结果, 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因素还有很多, 如自然条件、社会舆论等。

5 教师情绪劳动的策略

在对组织的研究中, Hochschild提到了三种情绪劳动的策略:表面行为, 是指当感受的情绪和表现规则不一致时, 通过调节情绪的可见方面, 使情绪行为按照组织规则要求表现出来, 但此时个体的内部情绪感受并不发生改变。主动深度行为, 是指当个体的内心感受与组织的表现规则不一致时, 个体通过积极思考、想象和记忆等内部心理过程, 激起或者压抑某种情绪, 使真实情绪体验与需要表现的情绪相符合, 并通过行为体现出来。被动深度行为, 是指当个体内心感受的情绪与组织的表现规则恰好一致时, 个体表现出与表现规则相一致的情绪行为[6]。

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在课堂上或是课堂外遇到学生就会立即表现出温和的微笑或是慈祥的笑容, 这可能就是很自动化的反应, 不管其内心体验如何。这是一种表面行为策略, 可能需要比较少的心理努力。如果教师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而教师的职业规则又要求他必须有积极的情绪表现时, 教师就需要动用和耗费较多的心理资源, 抑制自己的不良感受, 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这是一种深度行为策略, 发生在行为模式的智力水平, 需要相当部分的意识参与, 可能需要动用和耗费较多的心理资源[7]。已有研究也认为大部分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主动深度行为或被动深度行为两种策略。

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压力, 对教师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的的关注应该成为教育的重点, 对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摘要:该文的目的在于整合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表现方式, 分析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因素以及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

关键词:教师,情绪劳动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教师情绪自我管理的控制点[J].思想.理论.教育, 2004, 4:30~32.

[2] 孙俊才, 乔建中.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1) :85~90.

[3] 陈秀敏.初中教师情绪表现度的性别差异[J].黑龙江教育, 2004, 12:14.

[4] 王有智.认知风格、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与图形推理效果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03, 6 (26) :l077.

[5] Deborah E.Rupp, Sharmin Spencer.When Cus-tomers Lash Out:The Effects of Customer Interactional Injustice on Emotional Labor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Discrete Emo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 4 (91) :971~978.

[6] 张辉华, 凌文辁, 方俐洛.“情绪劳动”研究概况[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1) :115.

上一篇:千人百村范文下一篇:爬山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