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范文

2023-09-23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275例, 其中男177例, 女98例;年龄33~67岁, 平均 (42.1±18.6) 岁;人选患者所患疾病主要包括: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痛风等。人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是否感染、感染部位, 是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剂量、疗程、用法, 用药性质 (预防性、治疗性使用、预防+治疗使用) , 联合使用还是单一使用[1]。凡需要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均尽可能进行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的鉴定, 如痰培养、清洁中段尿培养、大便培养等[2]。

1.3 评判标准

(1) 治疗性用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及由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所用的抗菌药物; (2) 预防性用药:临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疗程以及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 根据2004年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 (3) 治疗+预防用药: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用抗菌药物。

2 结果

(1) 抗菌药物用药情况。275例患者中, 218例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 占79.27% (218/275)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见表1。 (2) 主要感染部位细菌学特点。在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98例患者中, 尿路感染51例,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 大肠埃希杆菌40例, 占78.4 3% (40/51) , 粪肠球菌9例, 占17.65% (9/51) , 肺炎克雷伯菌2例, 占3.92% (2/51) ;呼吸道感染25例, 其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皮肤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10例, 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道感染12例, 细菌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 (3) 用药评价。218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合理用药者110例, 占50.46% (110/218) ;基本合理用药者87例, 占39.91 (87/218) ;不合理用药者21例, 占9.63% (21/218) 。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 据统计, 在中国使用、销售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 就有10种是抗生素类药物。为使医院更合理应用抗生素, 防止抗生素滥用,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 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使用抗生素, 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本文随机选取调查了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275例, 其中有218例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 占79.27% (218/275)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218例患者中, 治疗性用药者98例, 占44.95%;预防性用药者99例, 占45.42%;预防+治疗者21例, 占9.63%;21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 应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157例, 占72.02%;联合用药的患者61例, 占27.98%, 其中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55例, 使用3种抗菌药物者5例, 使用4种及4种以上抗菌药物者1例。在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98例患者中, 尿路感染51例,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 大肠埃希杆菌40例, 占78.43% (40/51) , 粪肠球菌9例, 占17.65% (9/51) , 肺炎克雷伯菌2例, 占3.92% (2/51) ;呼吸道感染25例, 其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皮肤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10例, 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道感染12例, 细菌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肾内科21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 合理用药者110例, 占50.46% (110/218) , 基本合理用药者87例, 占39.91% (87/218) ;不合理用药者21例, 占9.63% (21/218)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肾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 尤其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合理。肾内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具有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年龄较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等特点,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高,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疗程基本合理。

表1 218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提高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4月肾内科住院患者275例, 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分析使我院更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进一步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发挥药物最大疗效、降低治疗和预防成本。

关键词: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特点

参考文献

[1] 万启军, 何永成, 贺争鸣, 等.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单中心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7) :1179~1180.

[2] 邓秀英.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应用分析[J].华西医学, 2008, 23 (3) :586~589.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11月份的门诊西药处方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抽查2012年1月至11月份门诊处方8843张,不合格处方346张,处方合格率为96.08%,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40.10%,普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6.39%,注射剂使用率18.12%。结论:所查处方基本达到规定合格率,但仍需进一步规范、提高。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质量评价

随机调查我院2012年1月至11月份门诊处方8843张,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继续搞好门诊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11月份的门诊西药处方(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除外), 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为标准进行分析。

2 结果

共抽查门诊处方8843张,合格处方8843张,不合格处方346张,处方合格率为96.08%,符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处方统计指标(处方合格率≥95%)要求。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40.10%,普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6.39%,《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4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超标,普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要求。注射剂使用率18.12%,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24.1%[1],我院注射剂使用符合要求。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23,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的标准是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1],我院符合WHO标准。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表2 。

3 分析

3.1 处方基本情况

我院处方合格率为96.08%,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40.10%,普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6.39%,注射剂使用率18.12%,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23,除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超标外,其余指标都符合要求。急诊科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3.2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

3.2.1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2],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规范书写处方。

3.2.2无指征用药

诊断为腹痛,处方开具阿莫西林分散片;诊断为阴道出血原因待查,处方开具克拉霉素缓释片;诊断为手足皲裂症,处方开具血塞通片;诊断为慢性胃炎,处方开具吲达帕胺缓释片;诊断为子宫复旧不良,处方开具罗红霉素胶囊等。

3.2.3选药不合理

诊断为急性胃炎,处方开具注射用头孢他啶+替硝唑注射液;诊断为上感,处方:注射用头孢他啶;诊断为中耳炎,处方开具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诊断为心律失常,处方开具注射用血塞通。

3.2.4诊断与用药不符

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处方开具阿莫西林胶囊;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处方开具注射用阿奇霉素;诊断为冠心病,处方开具阿莫西林分散片等;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处方开具氨咖黄敏胶囊;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处方开具甲硝唑片。

3.2.5联合用药不当

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开具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罗红霉素胶囊;诊断为上感、气管炎,处方开具罗红霉素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等;诊断为乳腺炎,开具注射用头孢他啶+甲硝唑注射液。

3.2.6用法用量不合适

处方中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qd给药,应1日2-3次给药;注射用头孢曲松钠bid给药, 头孢曲松半衰期比较长,应1日一次给药;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tid给药,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药物,应日剂量分一次或二次给药;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1片 bid给药,应qd给药等;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5g bid,属于超剂量用药,说明书中指出,成人常用量一次0.75g ~1.5g,一日3次。

3.2.7诊断不规范

诊断写成查体、体检、要求开药、健康体检等,而处方开具治疗性药物。如诊断查体,处方开具苦参软膏;诊断体检,处方开具槐杞黄颗粒等。

4 讨论

处方用药不合理,它不仅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用药安全,这就要求医药人员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栾家杰,吕丽丽,汪平君. 定量评价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对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事,2008,22(4):2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2006)53号.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1 按猪病发生的原因分类

第一种是传染病, 主要指是指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在猪体内繁殖引起猪病, 如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细小病毒病等。猪瘟发病时表现为发病快、高热不止、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 病猪;两眼有大量分泌物, 身体出现出血点, 病猪先便秘后腹泻。

第二种是寄生虫病, 主要是指由于寄生虫在猪体内繁殖引起猪病, 如蛔虫病、囊虫病、弓形体病等。猪弓形体病发病时病猪会出现高热不止、皮肤有紫色斑或出血点、病猪便秘, 有些病猪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伤风等症状。

第三种是非传染性病, 主要是指由一般因素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 如外伤、骨折、胃肠炎等。猪肠胃炎主要表现为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粪便较稀且伴有恶臭或腥臭, 严重时会出现排便失禁、体温降低、病猪出现呕吐且呕吐物伴有血液或胆汁, 最后引发病猪痉挛、昏迷、死亡。

1.2 按猪病发病时的轻重缓急和发病时间长短分类

第一种是急性病, 这类猪病的特点是发病快、时间短、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如猪水肿病、中毒病。猪水肿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有些病猪会出现盲目乱冲、四肢乱动、触之惊叫, 猪水肿病发病较快, 一般为1~2d, 死亡率高达90%。

第二种是慢性病, 这类猪病的特点是发病慢, 发病时间长, 发病时间由1~2个月或数年不等, 初始症状不明显, 但是会逐渐消耗猪的体力, 如猪结核等。猪结核病发病主要表现为病猪会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顽固性下痢、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等。

第三种是亚急性病, 这类病是介于急性病和慢性病之间的类型, 目前没有严格界限, 主要根据猪的发病症状判断, 若严重则需按照急性病治疗, 如疹块性猪丹毒等。猪丹毒易于急性猪瘟混淆, 因为这两种猪病发病时有些症状相似, 如发病快、高热不止、四肢抽搐, 但是患有猪丹毒的病猪虽有高温不止却有食欲可以进食, 很少发生腹泻, 眼结膜充血但两眼清亮, 没有异常分泌物, 病猪身体会出现疹块, 但不是出血点。

1.3 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

猪病按照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可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运动器官系统疾病等。

1.4 按发病症状分类

猪病按照发病时明显的症状分类可分为皮肤变色、神经异常、呼吸异常、消化异常、体表异常、排尿异常、粪便异常等。

了解常见猪病种类及发病时的症状, 有利于对病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隔离, 避免疾病扩散。对猪常见病的了解和认识是对猪常见病预防的基础, 对于疾病治疗和预防用药要做到对症下药, 不能乱用药。

2 猪病预防药物使用措施

2.1 抗菌类药物使用措施

抗菌类药物主要包括四种, 第一种: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主要作用在繁殖期杀菌药物;第二种:氨基苷类、多肽类、多稀类, 主要作用在静止期杀菌药物;第三种: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路霉素类、林可胺类, 主要作用在速效抑菌药物;第四种磺胺类及增效剂, 主要作用在慢效抑菌药物。

对于抗菌类药物使用主要有三个措施, 第一个措施:明确诊断, 合理选择药物。对于细菌引起的猪病其初始表现症状大多具有相似性, 很难在短时间内确诊, 尤其是一般养殖户缺乏医学经验, 更不能胡乱用药。再发现病猪时应及时请兽医前来诊断, 有兽医做出明确诊断后再合理选择药物, 进行治疗;第二个措施:注意药物剂量、疗程和给药方式要合理。在明确诊断猪病后, 要采取合理的方式给予病猪治疗, 合理的治疗方式包括合理的药物剂量、适当的疗程、合理的给药方式。任何猪病在发病初期都不能盲目增大药物剂量, 这样做不仅会加大治疗费用, 还会使得病猪体内产生顽固性抗体, 严重时会使细菌产生变异, 加重病猪病情。而治疗疗程不安排适当, 不疗程太短导致疾病治疗不彻底, 一旦疾病复发将会更严重, 治疗疗程过长一方面会增大治疗费用, 另一方面会对药物会对猪产生毒性, 不利于猪的健康发育。合理的给药方式将会加快病猪病情治疗, 常见的给药方式包括喂食和注射, 至于具体采取何种给药方式应根据病猪的病情和发病症状来决定;第三个措施: (下转第60页) 联合用药及药物配合使用禁忌。联合用药是指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者发病原因不清楚的猪病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对猪病进行治疗, 联合用药若是药物搭配合理有效, 可以起到增强药效、减弱药物毒副作用、防治或延缓耐药菌形成的好处。而在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每种药物的成分、特性, 了解所用药物的化学、物理及药理禁忌, 避免应联合用药而引起中毒、加重不良反应、药效降低等反应。

2.2 抗寄生虫类药物使用措施

抗寄生虫类药物使用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措施, 第一个措施:正确选药, 合理搭配。猪病中寄生虫病多表现为混合感染, 所以使用单一抗寄生虫类药物必然不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所以应根据猪病发病症状确认感染何种寄生虫, 并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发病时间相对较长, 有利于观察确诊。在进行联合用药时一定要结合病猪感染寄生虫的部位、种类、感染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搭配用药, 还要注意所选药物之间的药理反应, 避免因药物搭配引起病猪药物中毒或加重病情;第二个措施:选用适当的剂型、合理的疗程与投药途径。猪寄生虫病分为体内和体外, 有时会出现体内体外联合感染的情况。对于猪寄生虫病不同感染位置选择的用药方式不同, 体内寄生虫病多以口服抗寄生虫药物的方式, 对于体外寄生虫病多以体外喷、涂抗寄生虫药物的用药方式为主。寄生虫的发育阶段大致分为虫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所以在寄生虫不同的发育时期抗寄生虫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也不用, 抗寄生虫药物对猪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而且药物会有一定的残留, 对于以后猪肉销售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要根据寄生虫不同的发育阶段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和合理的治疗疗程, 才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治疗猪病;第三个措施:防止耐药性寄生虫产生。长时间多次使用同种抗寄生虫类药物或者小剂量长期使用抗寄生虫类药物, 会使猪寄生虫产生抗药性, 所以在治疗时应注意定期更换药物。

结束语

对于常见猪病的预防和用药措施应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猪病类型及发病症状的基础上进行, 而对于抗菌类药物和抗寄生虫类药物要确认病情, 合理用药, 这样才能做到较好的预防。

摘要:猪肉作为大众化食物, 有很大市场。近年来, 养猪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养猪户的饲养方式也越来越规模化、专业化。随着规模化养殖方式的普及, 养猪户发现一些常见猪病的传染性越来越强, 越来越快, 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若想减少猪病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就应该重视猪病的预防, 合理使用治疗和预防猪病的药物。

关键词:常见猪病,猪病预防,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威, 徐杰.猪病常见的诱因分析[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1) :126-126.

[2] 胡时光.猪病的发因与防疫[J].北京农业, 2015 (14) .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吉奥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水平、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血常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EA与血清CA19-9水平、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血常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晚期胃癌患者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VEA以及CA19-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替吉奥;晚期胃癌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在消化道肿瘤第一位。在我们国家胃癌每年的发生率大概有40万人左右[1]。相关研究发现,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治愈率高,但是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即使是接受有效的生存时间超过五年几率的可能也很少[2]。由于大多数的早期胃癌患者并没有什么症状,小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消化不良等轻微不适,随着疾病在中晚期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所以寻找一种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也是目前为止临床上主要研究的方向[3]。本研究主要分析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药物不良反应,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胃癌,诊断标准参考《外科学(第8版)》[4],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癌联盟及美国肿瘤联合会胃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5]中Ⅲ期和Ⅳ期的标准,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74岁,平均为(51.26±13.26)岁,身体质量指数为19~24Kg/m2,平均为(21.36±2.41)Kg/m2,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6~78岁,平均为(52.16±13.25)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0~26Kg/m2,平均为(22.14±2.16)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胃癌者;(2)TNM病理分期为晚期者;(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者。

排除标准:(1)患有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者;(2)内分泌系统障碍者;(3)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4)存在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吉奥胶囊(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00135;规格:20mg*12s/盒)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温水吞服40mg/次,2次/d,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后半小时服用,三周为一个周期,服药两周停药一周,持续服药直至患者病情无进展。

1.3.2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40103;规格:0.25g)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1次/d,025g/次,三周为一个周期,服药两周停药一周,持续服药直至患者病情无进展。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6],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四个方面。完全缓解是指患者可见病变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是指患者肿瘤病变缩小30%以上,疾病稳定是指不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疾病进展是指患者肿瘤扩大20%以上或出现新病变。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状态=有效治疗。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和血清CA19-9水平,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容包括: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功能损伤、乏力、手足綜合征以及食欲减退。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病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四个方面,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2.2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2.3肝肾功能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肾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3

2.4血常规结果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常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常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4

2.5不良反应

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療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容包括: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功能损伤、乏力、手足综合征以及食欲减退,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5

3.讨论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化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7]。然而,晚期胃癌患者大多有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食欲下降,不能有效补充营养[8]。在这种情况下,为患者选择一种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替吉奥是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9]。其中奥替拉西钾经患者口服吸收后对5-FU代谢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中国独立开发的第1种口服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新药创制主体基金支持[10]。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在多种肿瘤中也有良好疗效 ,是近年来少有的具有广谱疗效的靶向药物[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EA与血清CA19-9水平、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血常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EA与血清CA19-9水平、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血常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给予晚期胃癌患者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VEA以及CA19-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妍、张明晖、孙雅丽、杨春洁、杨艳、韩雨. 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真实世界前瞻性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v.47(15):34-37.

[2] 宋东, 杨晓玲, 冯慧晶,等. 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9, 31(007):469-473.

[3] 武姗, 花瞻, 李建晨,等. 阿帕替尼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19, 46(3):6.

[4] 何豆豆, 郑小春. 甲磺酸阿帕替尼致严重手足皮肤反应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复习[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0, v.20(05):66-69.

[5] 董向军, 王春晖, 李敏.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9, 46(6):4.

[6] 陈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 倪田田, 李平. 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阿帕替尼和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021(004):120-123.

[8] 陈程, 马建华, 尚玉萍,等. 宫颈癌二线治疗失败后甲磺酸阿帕替尼临床应用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 26(14):4.

[9] 叶再生, 曾奕, 魏晟宏, et al. 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观察[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 24(3):8.

[10] 刘宏杰, 张宁, 李凌云,等.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2例疗效观察[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 39(3):4.

[11] 杨尊敬, 杜先玲, 杜先艳. 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1):3.

[12] 何杨, 朱益平, 彭玉珍,等. 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 039(001):36-40.

上一篇:手机短信传播功能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