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范文

2023-09-16

核心论文范文第1篇

无论是国家债务危机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都是今年G20峰会或中国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重点被讨论的话题,但不管讨论的过程怎样,中国都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一中国金融的核心利益,警惕这一利益被损害。

中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第二次国际金融危机

以2009年底迪拜债务危机为先导,2010年春季希腊危机为标志;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欧洲国家债务危机,欧盟和北约的过度扩张,金融投机高杠杆、高福利、高消费,人口老化,已造成社会严重的腐朽和停滞。可以预见,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将会继续扩散,影响到英国和美国。

国际金融危机已发生过多次,至今中国没有被卷入,其基本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较低,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得益于提前进行“软着陆”,坚决打击北海房地产泡沫,控制通货膨胀,经济已提前达到平衡,因此有能力保持人民币稳定。1998年在投机资本集中冲击香港联系汇率,我国断然在香港实行强硬干预手段,切断投机资本自由进出。后来,索罗斯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是“没有想到中国政府不守规矩”。

1998年以后,国际资本认识到中国的稳定能力,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大举进入中国,换取人民币进入股票房地产市场,购买国企产权,至今已有11年,进入的国际资本估计有数万亿美元,超过中国国家外汇储备。这样的一个国际收支结构,反映的基本格局是:

第一,国际私人资本,包括直接投资和货币资本流入,中国的国家资本流出,对于中国而言,总资本是净流出的,这与储蓄大于投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是一致的。

第二,国内资本和国际投机资本对流,国内腐败资本流出“洗钱”,然后再作为国际资本流回。在国家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大部分国内腐败资本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洗干净。只要放弃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就意味着公开放纵腐败资本出境洗钱。

第三,长期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以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为指导,实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向,依赖发达国家市场,把产业链定位在国际低端,延误了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

第四,人口年轻和教育成功,造成货币财富大爆炸,自2000年以来连续11年经济高速增长,平均速度超过10%。在市场经济利润导向下,过剩资本难以流向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股市房地产,造成资产泡沫化。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危险性要比1998年大得多。

首先,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中国与美国联手抵御的,而2007年是美国爆发危机并且向世界转嫁,其压力对中国而言要比1998年大得多,中国无力独自抵御危机。

其次,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不仅是收缩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出口,更加严重的是,迫使中国把自己的国家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库券。美国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等于不还,中国并不能无限制地在国库券市场上抛售。如果外资集中撤资,中国无法抽回这笔巨额债。

第三,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程度比13年前要高得多,国内经济已丧失均衡,通货膨胀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危险性相当高。

第四,启动内部需求所必须的国内利益格局调整,国内政治与社会改革,市场经济的完善,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阻挠,难以真正启动。

第五,“精英层”包括决策层、理论界、媒体界等,所受到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也要比13年前要大得多,他们把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报道控制在技术层面,拒绝反思。不排斥国内特殊利益集团与国际投机资本相配合,利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制造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步降温。金融的“超前过度反映”将会在某个时点出现,这就是说,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一系列调整势在必行,自身就孕育着金融危机的因素,而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是宏观与结构失衡难以主动调整,最后被迫强制调整的一种形式。金融危机强制性地将经济增长打断,迫使社会进行利益结构的调整,如再不成功,中国就难免走上长期衰退的道路。

汇率之争的实质不是贸易顺差,而是制造人民币升值预期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公开理由是中国贸易顺差太大,贸易顺差不是中国压低币值造成的,而是30年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如果依靠升值来平衡中美贸易顺差,就是升到1:4,也还是解决不了。

随着中国进口结构的调整,人民币不用升值,贸易顺差也会减少。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下降了4个百分点,未来,还会下降直至消失,只要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度增长,这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喧嚣一时的“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问题似乎因欧洲危机的爆发而告一段落,但实质不然,因为美国的政客与经济学家们都明白,贸易顺差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已达到,即制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升值预期诱发、利益集团垄断、房地产泡沫是中国最大危险。

不可不防的是,那些专门以“新自由主义”药方搞垮他人的政客和理论家们,制造“汇率操纵国”的目的,不在于纠正贸易顺差和转移国内危机,而是蓄意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逼中国走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之路。

一场泡沫过去,日本经济停滞20年,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3岁,就难以恢复。其实中国人口老化速度极快,现在已经开始,我们还有10年宝贵的时间。目前爆发的货币财富有两条出路,一是纳入国家战略发展实体经济,二是以“市场导向”,实际是利益集团垄断和投机资本误导下造成经济泡沫,在崩溃中烟消云散。

在当前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由于担心出口滑坡,今年初中国政府未让人民币升值,但其实真正的危险不在于人民币小幅度升值,而在于美国已经成功地制造了升值预期,越不升值,升值预期越强,而升值预期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经济根源。

货币升值预期可直接引起资产泡沫,并不一定需要国际资本进出和套利套汇。这就必须深入理解实际汇率理论。

名义上汇率扣掉货币因素,称为实际汇率。人民币中期升值趋势是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就是实际汇率20年以来升值大约40%。

实际汇率,又表示为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比。可贸易品即可以移动并参加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不断下降,非贸易品即房地产、旅游、医疗等不可移动的商品与服务,其价格不断上升。决定价格涨跌的非货币因素,称为“生产率比工资弹性”。在可贸易品部门,由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生产率提高速度非常快,而工资基

本不涨,所以可贸易品价格年年下降。在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难以提高,但工资却在提高,非贸易品价格年年上升。这样,用可贸易品价格去除以非贸易品价格,分子越来越小,分母越来越大,实际汇率的值就越来越小;人民币是采用直接标价的,1美圆所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就说明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在升值。

具体地说,在可贸易品价格中间,出口品价格不断降低数量扩张,进口品价格不断提高数量萎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顺差增加,就要求名义汇率升值。

名义汇率如果不跟随实际汇率升值,称为“汇率错位”,就会产生升值预期,引导国际投机资本进入,国家被迫收购外汇使外汇储备剧增,造成人民币基础货币过度发行,再使用货币政策予以冲销,这就是1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金融超调”规律,如果政府不控制,人民币名义汇率会超额升值,以后升值预期变为贬值预期。如果政府控制名义汇率,就长期存在升值预期。

就是说,实际汇率升值引起名义汇率升值预期,长期存在的名义汇率升值预期引起股市房地产价格的升值预期,并且在“超前过度调整”规律的作用下,加速上升,即使严格控制外部资金流入也不能避免。只要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国家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充足的货币供给,政府又不控制资金流向,资产泡沫就会发生。

有专家总结日本的历史教训,泡沫经济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阻碍了经济转型。在外部压力下宣布日圆升值,即产生严重的升值预期,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促使日圆升值过快,造成两个弊端:盲目投资海外造成严重亏损,国内资产泡沫形成。此时政府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资产泡沫更加严重。最终,在“日本买下美国,日本第一”的喝彩声中轰然塌陷,萧条长达30年。

有人说中国不会走日本的老路,因为我们有国内需求。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潜力不等于现实。启动内需,特别是提高人民群众消费,需要社会与政治改革。必然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利益格局调整,过剩资本会流向房地产和国外,而不会启动内部需求。

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维护中国的核心金融利益

维护国家核心金融利益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认识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危害性。人民币不升值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不能升值过快。

第二,人民币不能公开宣布自由兑换,也不能私下里放弃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

第三,限制外资控制我国战略产业的股份,如已经被控制的,国家应以外汇的形式回购回来。

第四,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必须在国家战略指导下进行,主要是控制资源,收购竞争对手,切不可进入房地产和金融投机。

第五,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坚决打击房地产泡沫。目前政策力度不够,应该宣布对不动产征税。税率不能高,其关键作用,是实行不动产实名制,暴露并清查腐败性房地产投资。所担心的,这样的政策很难推行,恐将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反对,但是一般的经济政策又难以奏效,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断言的那样,房价小降大升,最终在中国酿成大患。

第六,严防国际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索罗斯对于投资理论有重要发展,他认为,均衡市场虽然到处存在,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意义,因为他只能得到平均利润,只有非均衡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才可能带来超额利润。他坚信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质,就是垄断和预期能够改变供求关系,从而使股票房地产暴涨暴跌。他的投资理念是寻找宏观经济的不均衡。进一步讲,如果资金量足够大,就可以在不均衡的经济中进一步制造新的不均衡,利用经济的不均衡赚大钱。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资本运作,而美国国家政策和主流经济理论,又往往与投机资本形成巧妙的配合。

我们必须警惕,国际投机资本利用经济不均衡,在中国制造金融危机。其方法可能是制造和利用人民币升值预期,鼓励房地产泡沫,也可能在适当时机,转而制造人民币贬值预期,使已经出现严重泡沫的房地产崩盘。这样的事件,如果在人民币宣布自由兑换,或者中国政府在实际上放弃了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同时某个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发表报告:中国人口老化,经济高速增长即将终结,或者说房地产泡沫过大等等,此时如果美国宣布加息,等于一个动员令,号召投机资本和腐败资本外逃。金融危机的发生,关键就是预期的改变,而预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人为操纵的。

如果某些重要的预期改变,外资集中撤资可能引起国内居民挤兑人民币而兑换外汇,连带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一次泡沫经济破裂,只要耽误我们10年时间,中国就成为世界上人口最老化的国家。

我们要警惕中国金融的核心利益被损害,要把货币财富引向实体经济,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升级,国防与环保,和谐社会建设上来,不能放纵其到处炒作投机。

核心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分层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之下,体育教师应响应新时代下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格外重视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实施分层教学已经受到体育教育行业众多教师的重视,有效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探索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革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深层次挖掘体育课堂的潜能,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体育智慧,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将分层教学有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次探索和尝试。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体育综合水平,然后再科学、系统地进行分层教学。然后教师应该转变课堂教育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并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分层教学,师生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二、核心素养下的体育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体育素质特点划分层次,科学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通过实际接触和观察,以及体育课堂上的简单体能测试,根据学生的体育素质、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体育教师将学生分好层次后,应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课程目标和体育活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展健康运动,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尤其注重低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其产生心理不平衡。教师要利用教学分层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学习体育项目,提高自身体能,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能力采取合理分层的体育活动锻炼。

例如,初中生在毕业时会进行体育成绩的考核,考试中包含长跑运动,在长跑考试的过程当中,由于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长跑的距离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高考对长跑的实际要求将学生分层。首先,教师要把男女生分开,根据男女生的体质来进行层次划分,并对男女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划分层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体质基础,对于一些身体上有残疾,或者一些患有不能剧烈运动疾病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开展康复活动。然后对剩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时刻监测学生的分层练习成果,根据成果再次进行层次分配。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训练,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长跑水平。

(二)根据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划分层次,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课程时间的安排,分层次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充满活力和热情,努力实现教师安排的学习目标,取得相应的进步,然后再向更高的目标递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的精神体验,并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众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体育学习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不会因教学目标过高感到学习压力过大,而打消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是使学生有过多的畏难情绪。也不会因教学目标过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欲望和挑战欲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教材内容的“花样跳绳”时,教师应该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跳绳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跳绳内涵,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可以先设置简单的“跳绳单摇”学习任务,然后可以在第二节课安排“开合跳”“单腿跳”“弹腿跳”等较为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完每项单独的跳绳技能,体育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综合的教学目标,将所有跳绳单项编排成一套跳绳操,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完成一套跳绳操。

(三)教学过程分层,锻炼學生的运动能力

分层教学需要先设计分层目标,之后最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分层的教学活动。分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分层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促进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顺利达成。实现分层教学的最优状态需要教师融入创造性思维,同时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碰撞出更有新意的体育活动。分层教学还强调教师充分利用优等生资源,充分发挥班干部、小组长和体育优等生的学生资源。在分层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才能符合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分层才有课堂实践意义。

例如,教师训练学生进行50米快速跑项目时,可以设计项目分层教学,通过课前测试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50米测试,在测试完成后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梯队,然后在相同的梯队中进行50米跑测试。教师可将短跑测试成绩相近的学生分为以一组,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再如,在练习篮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投篮的技术要领,然后通过定点投篮对学生的篮球能力进行初步测试。以球篮为圆心,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的投篮练习中选择更长的投篮半径,直到所有学生的水平得到测试和区分,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为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训练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也不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因为同组的学生水平一致,大家可以共同进步。这样的方式能使教师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可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四)在分层教学中进行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评价是为了促进更好地教学,评价可以分为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各个组的表现,以及个别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组内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的成员所进行的评价,包括存在哪些优缺点,以及提出一些建议;组间评价,主要是各个小组互相评价,评价小组是否团结一致,分工协调配合是否合理等。分层教学是近年来教育行业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入科学的评价环节,完善教学模式。在科学评价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要注重结果,更需要注重过程。及时、客观、公正、科学是分层评价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分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跳高训练时,一些身体发育较快、个子较高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跳过1.5m的高度,而一些身体发育较慢、身高较小的女同学只能跳过1米左右的高度。对于以上的情况,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批评和表扬的比例,这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激励的有效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调控,考虑学生的体能基础,适时利用激励机制调控学生的体育热情。

(五)分层教学,合作学习,锻炼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体育素质有很大的差异,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在一个班级中,既有运动能力稍微强的学生,也有运动能力稍微差的学生,采用分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一直是我们学校所推崇的体育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几个人聚在一起,而是需要进行运动思维的碰撞。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我们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校推崇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实现共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有时还会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一个小组中,既有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也有运动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让优等生带领学困生一起学习,能让优等生又练习一遍动作,加深记忆,体会更深刻,学困生也能学习到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技巧,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旁指导,学生如果有不会的问题或者感到疑惑,应先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办法,若自己无法解决再询问教师,教师不用急于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自行寻找解决的办法,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進行跳远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然后教师加以调整,组织学生对跳远动作及跳远技巧进行分组讨论,边训练边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跳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提高全班的跳远成绩。当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巡视,询问学生进行到什么程度,以防学生偷懒,如果遇到瓶颈,小组应当齐心协力,共同探索答案,如到底哪个动作跳远最为舒适,落脚点应该怎么选择,重心在哪里等。面对这些问题,一个学生可能难以解决,甚至可能会放弃,而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便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必须响应时代号召,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开展体育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体育能力。体育教师要克服场地、器材、时间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革新体育教学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体育分层教学方法,努力找到体育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体质、锻炼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云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探究[J].世家学苑.学术,2020(03).

[2]赵海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J].速读,2018(11).

[3]董秸.浅谈核心素养下的体育分层教学[J].丝路视野,2019(18).

[4]赵海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J].速读,2018(11).

[5]谢志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研究[J].神州,2020(04).

[6]吴庆波.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07-108.

核心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核心素养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张奠宙教授认为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具体而言就是指人们所具有的理解数学真理的能力,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欣赏数学智慧之美的能力。数学学科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典型的文化气息。但是纵观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师都将侧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技巧的掌握方面,基本忽视了“文化性”的存在。实际上,数学课堂的教学,正是由于缺失了文化气息,才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数学知识链接数学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链接数学史料,感受数学真理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首先它来自于生活,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宝贵经验的累积,也可以说,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将其与数学发展史进行链接,以此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数学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必然能够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真理的能力。

1. 链接数学文化史料,感受数学文化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点可以据其历史背景链接数学文化史料,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他们感受古人是如何借助数学知识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拓展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爱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学教材内容,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于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翻阅了相关资料,探究古人在确定位置与方向时所采用的办法,并进行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主要借助什么东西来确定位置和方向吗?

学生们的好奇心被立刻激发出来,此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图片,既有罗盘、司南,也有指南针和其他相关资料,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对相关物品的了解。

师:在观看了课件中的这些东西后,你们心中有何感想?

生1:古代的人还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东西来确定方向。

生2:我们也要学习古代人,学习他们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品质,这样我们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生3:我原以为数学课就是计算、计算、再计算,哪知还有这么神奇的物品,原来数学学习也可以那么有趣。

……

透过孩子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教师设定的文化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诸多感触。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传播更多更丰富的数学文化,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文化性。

2. 链接数学文化史料,体验数学文化智慧

我国古代不但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如刘辉、祖冲之等,而且还有非常经典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古代数学的发展史,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进而感受数学文化智慧。

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数学史料链接:

师: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和圆相关的记载,墨子的其中一本著作中就这样写道:“圆,一中同长也。”大家试想一下,“一中”和“同长”分别代表什么?

生1:“一中”肯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圆心的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圆存在一个中心点。

生2:“同长”肯定是指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

生3:还可以把“同长”理解为所有的直径都是一样长。

师: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那么,古人的这一发现和我们刚才的学习结果是不是一致呢?

生:当然是一致的。

师:我国古代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1000多年,针对这一点,你有何感想?

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骄傲,特别是古人这么聪明。

经过这样的处理方式,首先学生对圆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数学文化产生了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也与数学文化展开了深入交流。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理解数学发展史,解读人类文明。

■二、链接数学思想,培养探究能力

实际上,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的基本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以此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数学方法应当是数学文化中的精髓。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充分发掘,启发他们主动探究潜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1. 链接变元思想,培养数学探究能力

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潜藏着变元思想的地方很多。当然,它不会直接体现在教材内容中,而是以无形的方式融入数学知识体系。也正是因为它是无形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材,深度发掘教材。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加减法(二)”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题目:8+□<13,6-□<2,3>18-□,15>□+8。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纷纷表示,将此类型的题目交给一年级的学生来做,实在有些难度。实际也确实如此,题目中出现的“□”,其主要功能就是占位,如果将它换成“x”就变成了不等式,那么对于“x”来说,就存在一個确定取值的区间范围,而“□”并非固定,其中存在明显的变元思想,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处理方式(以8+□<13为例):

师:8+□<13,如果把“8+□”看成一个整体,“8+□”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生:“8+□”最大是12,最小是8?

师:说得对,那么“□”中最大填几,最小又填几?

生:最大填4,最小填0。

师:那么“□”里可以填哪些数字呢?

生:填0、1、2、3、4都是可以的。

师:对呀。看来“□”里可以填的数是不固定的。

如此一来,学生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思考,就能有效地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以后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变元思想的精髓,不断促进数学思维方法的发展,提升个人数学思维能力。

2. 链接极限思想,培养数学探究能力

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着极限数学思想的地方也非常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思想理解起来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笔者运用了如下方式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

师:0.99…=1对不对?

生:我觉得不对,0.99…不到1,肯定比1小呀。

师:“0.99…=1”是数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肯定是对的。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学生纷纷思考起来。)

生1:如果0.99…和1不相等,那么在0.99…和1之间就能找到一个数,但是这个数无法找到。所以这两个数是相等的。

生2: 0.333…=1÷3=■,0.666…=2÷3=■,0.999…=0.333…+0.666…=■+■=1,因此0.99…=1。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教师针对循环小数展开深度发掘,引导学生发现潜藏在背后的极限思想,通过实例的展示,学生们必然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更透彻的理解。

■三、链接数学之美,提升学习情感

当人们一提到美,就会想到大自然、艺术等,可实际上,数学学科也同样存在“数学美”。简单地说,数学的美在于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高效提炼,或者形成数学概念,或者形成数学定理等,这也是数学文化最重要的内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并从中体会数学文化的深厚内涵。

1. 链接数学简洁美,提升数学学习情感

人们在对数学规律进行阐释的时候,大都以符号语言为主,形式虽然简练,但却能够深刻地揭示数学规律,充分显示数学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例如,笔者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一课时,呈现了这样一组题目:

30+25+35 30+(25+35)

234+47+85 234+(47+85)

学生计算之后,笔者提出引导式提问:“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生:虽然看起来两边的式子有些不同,但答案却是相同的。

生:是呀,我也看到这一规律了。

基于学生的发言,笔者用等号将两边的算式连接起来,并再次提问:“你们能否只用一句话就表达出这个规律?”

生:在加法中,如果是三个数连续相加,我们可以先将后面两个数加起来,再加前面一个数,和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师:实际上,这就是加法结合律,现在請你们将这个规律以最简单的方式写出来。

学生做出如下记录:

①数一+数二+数三=数一+(数二+数三)

②数a+数b+数c=数a+(数b+数c)

③a+b+c=a+(b+c)

师:大家看一下,在这些方式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们都表示喜欢最后一种,因为它简单,便于记忆。

师:同学们,这种最简单、最容易记忆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的公式,用字母进行表示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还包含了那么丰富的内容,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啊!

2. 链接数学对称美,体验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对称图形,它们实际上是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对称美的具象化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和感受这些图形的对称美。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图形,其中有太阳也有花朵。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大家发现了什么图形?

生:圆形,因为太阳是圆的。

生:还有花朵的中间部分也是圆的。

生:向日葵的外圈也是圆的。

接着, 笔者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画着平静水面的图画,并继续提问:“在这里你们能看到圆形吗?”

生:不能。

师:你们很快就可以看到了。(此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于是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现在你们能看到圆了吗?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随处都可以看到圆啊!

生:真的是无处不在呀!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将圆作为具体的审美对象,虽然课程教学尚未开始,但是学生们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奥秘,有效地实现了数学和审美之间的有机融合。

总之,数学学科来自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具有典型的文化味。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接触数学文化,了解数学发展史,感受数学的深厚内涵,主动探索和发掘数学文化精髓,由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意愿。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及数学运用,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核心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艺术院校 艺术教育 核心价值观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LA120002)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不仅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更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作用。“90后”大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各种特殊情况,展现了诸多的价值观问题。因此,研究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拟在诠释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和塑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艺术教育开展核心价值观塑造的种种理由,并提出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路径,以期为当下各级各类艺术教育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些参考。

一、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塑造现状

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观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包含了诸多真善美的东西,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各种思想文化纷纷涌入大学生的视域,导致他们很难很快认同和践行艺术的核心价值观。

1.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国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成形的,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宏观层面上是坚持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观层面上是坚持文学艺术界的核心价值观,并形成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让这种核心价值观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校训中体现出来。微观层面上,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应该体现为以下内容:一是在艺术教育中确立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的标准和原则;二是全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本身的一致认同;三是全校师生在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付诸具体的各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四是最后汇成全校师生一种共同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境界。

2.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现状。关于这一点,主要从两个层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艺术教育行进中存在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多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给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一定的阻碍。当前涌入艺术院校的思想文化主要有西方文化、传统文化、通俗文化、网络文化等,这些文化正负因素均有,而且彼此在大学生思想领域里和艺术教育过程中发生碰撞,不可避免地给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文化引领难度。因此,解决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冲突是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一环。二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独特性。很多综合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个人规范上表现得不是很好,知识基础薄弱,这些都给核心价值观塑造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工作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推进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原因

1.推进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意义。一是从学校层面来思考,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一点主要是指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过程最终要落实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上。二是从学生本人来说,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合格成才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主要是指艺术教育核心价值的塑造将会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三是从学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视角思考,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能够引领艺术教育走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关于这一点,主要指通过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引领广大师生对艺术教育的真谛和价值认真地进行反思,让大家明白“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从而促使艺术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

2.综合艺术院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体情况如下:首先,艺术学院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一般都很强,存在一种典型的反感主流思想教育的不好倾向,导致他们接受主流思想的灌输不积极、不主动。

其次,综合艺术院校的教师本身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这主要是指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主体引领者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对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等没有弄清楚,这必然会影响到艺术教育核心价值塑造的效果。因此,搞好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是教师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

三、提升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水平的对策

我们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价值取向、塑造模式、内容体系和教育主体等层面全力推进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转型,促进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可持续发展。

1.努力构建复合型的价值取向,推动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工作健康发展。首先要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内容、模式和方式等体现求真、求美和求善的价值追求,彰显哲学追求的真的精神、艺术学追求的美的宗旨、伦理学追求的善的真谛。其次要坚持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综合艺术院校在推动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工作时,务必从长计议,力求整个核心价值观塑造工作有一个长期运行的机制。也就是从学校层面上,要形成一整套推进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制度体系,使得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工作有制度可以依照、有机制可以运行。

2.科学建构多元化的模式和实施路径,推动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模式多管齐下。首先,积极推进各种价值观的整合路径。这要求综合艺术院校在推动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工作时,首先理解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实质和意义,以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差异性为切入点,促进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为持久信念和外化为自觉行动。其次,主动采用网络教育模式,推动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塑造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其中主要是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容宣传教育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

3.从内容的构建视角上,综合艺术院校应全力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一是吸收国外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精华来不断丰富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综合艺术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内容建设时,务必要放开视野,积极吸收包括法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艺术教育的核心思想和文化理念。二是不断吸收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观念,努力构建新时期中国梦语境下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具体说来,应该吸收传统艺术教育观念中的品德与艺术兼顾、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教育价值观,融合当代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构建起符合艺术规律、道德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艺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

总之,我国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牵涉到多个层面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设计好塑造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形成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建设发展和实践运行互动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李金和.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式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2]马向东.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2).

[3]刘国辉.高校艺术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J].艺术教育,2010(11).

[4]张宝生.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核心诉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6).

[5]刘凤英.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

[6]陶鹏,许紫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创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2).

[7]李萍,浦玉忠.从价值整合视角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3(1).

(栏目编辑:杨虹)

核心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视角;核心素养;教学理解

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界的一个最热门概念,核心素养对一线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应当注意到的是,对于核心素养的普及化,目前尚没有像此前的课程改革那样风生水起,或者说核心素养目前尚停留在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理论研究以及经验对应上(看已有的教学实践中哪些地方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 这是对课程改革中某些“激进”行为的矫正,同时也赋予了一线教师更充足的理解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时间与空间. 笔者结合自己所从教的高中数学学科,对两者也有自己的理解,在此总结出来,希望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及培育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视角下的核心素养

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核心素养最早由经合组织于1997年提出,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欧盟、新加坡等组织或国家陆续开始研究,我国于2016年由北师大林崇德领衔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明确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其下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礎三个方面,另有六个条目与十八个具体指标. 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更多的还是在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上.

著名数学教育家史宁中教授在回答“核心素养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的问题时,曾经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核心素养就是后天形成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并强调这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方面. 我们都知道,核心素养是一个宏观概念,如何理解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决定着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教学的方向. 基于这样的判断,笔者从数学学科教学出发,对核心素养提出这样的三个观点:

第一,核心素养是可培育、必须培育的. 这意味着学科教学有着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相对于其要求而言,显然还不够充分. 当前高中数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核心素养由于其是面向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且一些素养还是不太好量化评价的,因而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具有迫切性,这意味着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极有可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这种状态无法对教学形成“倒逼”,因而是否“必须”培育,是一个现实问题. 而这实际上是对一线教师教学理念的挑战:能否在日常教学中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开辟一个空间,本质上需要教师建立核心素养可培育、必须培育的理念,进而实施教学.

第二,核心素养最终体现在一定情境当中. 核心素养并不会显性存在于学生身上,而将核心素养与特定情境联系起来时,意味着核心素养在特定情境中才会体现. 由于核心素养的滞后性,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判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有效培育时,就可以结合情境来判断,比如说看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能够将前面形成的素养进行有效迁移,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即情境是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否的重要方式.

第三,核心素养是一种行为表现. 笔者以为,核心素养与行为表现可以比喻为“内功”与“招式”的关系,在一定的情境中,核心素养最终通过行为体现,而行为又是受知识、能力与态度驱动的,数学学习的结果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此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会让学生具有理性思想、模型意识,而这些思想与意识在特定情境中,有可能演绎为学生观察事物的眼光与方法,这就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从评价的角度讲,行为表现就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维度.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视角下,教师要建立的核心素养理解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意识、情境与行为表现. 基于这三点再去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高屋建瓴之效.

基于经验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作为上位概念的具体学科体现,史宁中教授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常规理解有所不同,尽管都是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运算等角度来界定的,但史教授认为其实只要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建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即可,因为直观想象是数学抽象的基础,因此直观想象可纳入数学抽象这一因素之内;因为数学运算隶属于逻辑推理,因此数学运算可纳入逻辑推理这一因素之内;因为数据分析往往是在数学模型中进行运用的,因此数据分析可纳入数学建模这一因素之内.

那么,从数学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观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又可以获得哪些理解呢?笔者试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进行说明.

函数的单调性隶属函数的简单性质,其反映的是在一定区间内,函数的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通常情况下,函数的单调性是由具体的数学例子分析而建立的. 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比较y=x和y=x2的图像,结果学生会发现函数y=x的图像从左至右是上升的;而函数y=x2的图像在y轴的左侧由左向右是下降的,在y轴的右侧由左向右则是上升的. 于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就发现了不同,为了描述这种不同,数学中就引入了单调性的概念. 在这里,比较就是一种方法,其中运用到逻辑推理,而用单调性来分析函数,实际上是在原有作为模型的函数基础之上,丰富了函数的模型内容,让函数具有了更有意义的一面.

这个意义可以体现在函数的单调性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作用上,例如,对某一区域的国民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总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应着函数的区间),经济数据可能是上升的,也可能是下降的,这种变化就对应着单调增或单调减,而这里的增减,可以让宏观调控部门提前准备调控工具并确定调控时间. 尽管实际的经济运行与决策要比这个分析复杂得多,但不可否定的是,函数的单调性在此具有基本的工具性作用.

在这里,函数的单调性作为一个工具,对现实中的经济生活数据具有分析功能,对人们做出决定具有参考作用,此过程中具有单调性的函数模型的作用功不可没.

实际上,高中数学的函数知识,很多都可以与现实生活对应起来,如果教师在函数知识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生活实例,然后通过剥离非数学因素,以让其中的数学因素体现出来,那学生就可以经历很多的数学抽象的过程. 而数学抽象一旦成功,必然可以发现其与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很多内容对应起来,于是逻辑推理必然出现,最后数学模型也一定可以形成. 至于其中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自然会出现,而数据分析既可以是基于不同呈现形式(如坐标或表格),也可以是基于当下的大数据理念. 总之,生活实例的引入,可以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而这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特殊的情境,以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如结合电信资费套餐,可以形成一个函数,然后寻找合适的套餐,这个就是核心素养在电信资费套餐选择情境中的行为表现.

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数学知识教学

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学科核心素养,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知识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或许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课程改革中知识地位论曾经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预计在核心素养及培育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故对其做进一步的思考.

笔者以为,任何教学改革与教育观念的更新,都不能忽视知识学习的基础性作用,核心素养固然是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是指向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但核心素养的培育依然离不开知识教学. 无法想象,高中数学中不去努力建构集合、函数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具有对数据或不同类别的对象进行分类,还能够让学生基于函数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事物,并用函数的观念去判断事物的变化规律. 因此,数学知识教学一定是个基础,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需要所进行的知识教学,更多地需要教师创造能够让学生进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或数学建模的机会,更多地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特殊情境中通过一定的行为,去体现、强化已有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让它们更牢固,更容易遷移.

从这个角度来讲,知识教学将承载着教育理念而不断递进,即使是核心素养亦不能摆脱这个规律,唯有如此,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才能寻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

核心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护理技能;体系构建

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岗位的需求。作为护理专业本科生,最主要的护理技能学习场所就是学校的教育,由此就可以看出学校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进行临床实践的重要性,这一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如何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建立核心护理技能体系进行分析。

1、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护理技能教学现状

就我国目前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护理技能的教学现状而言,虽然对临床技能相当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核心技能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重点不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吸收,最终就会影响其在后期的发展。要想促使护理专业本科生能够适应当前临床护理的需求,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明确相应的核心护理技能。

2、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护理技能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本科身核心护理技能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从不同地区,选择临床护理领域中的30名符合标准的专家,通过德菲尔法针对如何构建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技能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2.1关于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护理技能体系构建

调查问卷的条目可以分为三级,一级主要是根据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标准中涉及到的技能目标进行制定的,相应的教学目标共有4个,分别为急救护理技能、基础护理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技能,如果属于中医院校的学生,则需要加入中医护理技能的培养。第二级以及第三极主要是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通过对300名临床护士和100名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其中第二级的技能项目有28个,第三级的技能項目有220个。

2.2专家的调查问卷

专家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对研究背景、目的、专家相关信息以及对四项护理技能的细化说明,通过调查发现,本科护理专业护理技能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基础护理技能分析

基础护理技能包含患者生理以及心理两个方面的护理,具体包含患者个人卫生的需要、不同途径的给药方式、对医院感染问题的预防和有效控制以及护士的职业防护。与此同时,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以及情感支持,并且进行相应的临床知识讲解,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依从性。个人卫生需要主要是指帮助患者在床上洗头、对卧位患者进行床单的更换。另外,不同途径的给药方式主要有肌肉内注射、静脉输液以及皮下注射等,这类技术是作为护士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2.2.2心理支持

护理技能不仅仅代表实际的操作,同时还包含情感技能,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耐心和爱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完全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多关心患者,并且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此次研究中,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将这一技能纳入到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技能体系中去,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国内临床护理技能。

2.3重症护理以及急救护理技能分析

重症以及急救护理技能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其在处理其他普通情况的自信心,心肺复苏生命支持技术虽然执行率不高,但是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临床抢救技术,因此在进行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应该作为一项核心技能进行。

3、结论

综上,作为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来说,实践技能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就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护理技能体系的构建,必须将临床上常用的技能、必备的技能等完全的融入到核心护理技能体系中去,只有将这些技能有效的融入到核心技能体系的构建中,才能在教学中明确需要掌握的核心护理技能,从而保证技能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促进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护理技能的不断进步。

上一篇:环境设计专业导论论文范文下一篇:康复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