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

2024-08-13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2.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情境 ,激 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的导入是一门学问,导入环节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节课的积极性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情景,用缤纷绚丽的色彩,美丽迷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欢庆》一课,笔者以祖国成立6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视频来导入新课,伴随着《歌唱祖国》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一同观看整齐的阅兵式视频,学生们瞬间被感染了,这种激动兴奋地心情一直贯穿着课堂始终。再如《可贵的沉默》是对亲情的赞美,笔者用《祝你生日快乐》歌曲导入新课,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大蛋糕和哼唱着生日快乐歌,仿佛看到了自己过生日的场景,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诱发了学习动机,才使得学生产生多元化的感受。

2.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突出重点 ,突 破难点

每篇文章都有其重难点。在传统教学中,单凭教师用语言去讲解课文可能无法解决重难点。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和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传统老师只是单纯的说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詹天佑的生活背景和资料,通过抓课文中关键字词和朗读课文体会詹天佑的壮举和爱国热情。而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方法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但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不能理解。于是笔者用课件这种直观的演示,不用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会了解到人字线路的巧妙设计,自然会深深佩服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从而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课外拓展

语文学习重点是感悟和积累,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延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教学《寓言两则》时,学生对寓言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下上网查阅寓言故事,然后班会课进行寓言故事讲述比赛,或自由编剧本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又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课上通过向学生提供有关更多小动物能预知环境变化的, 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所形成的资源环境,能够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 开阔学生的思路, 增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此外,信息技术还起着交流工具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实现异地非实时的情感与信息交流,增加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交作业。教师还可以与家长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出现的误区

首先,关注课件,过多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老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 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较艳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时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成为了“课件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大量多媒体课件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媒体,到必要时放出来给学生看、听。我们的课堂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热闹纷呈,这样只追求形式,不追求实质的整合使得教师仍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4反思

信息化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加强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积极热心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如何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对于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技术,教师要热心钻研和自我探索,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此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有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地选择、探索和建构。这就要求学生由更高的学习自觉性, 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1 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 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 使抽象的化为形象, 静态的变为动态, 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 学习内容情景交融, 授课老师妙语连珠, 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 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多姿多彩,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1.1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 学生头脑中形成不了表象或者是表象不清晰, 只能从文字到文字, 读起来也就越读越枯燥, 越读越乏味。而计算机网络则可以打破时空制约, 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教学软件视听穿插、动静皆宜,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逼真的画面,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番之后, 再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这样, 学生能够自觉地入情入境, 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如,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儿歌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一个大雪纷纷扬扬的卡通动画画面, 马上就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下雪了!”。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小动物们不同的脚印, 形象、生动, 并且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2 尊重意愿, 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要使个体健康, 自主地发展,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就是要尊重的学生的意愿, 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让他们感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学习需要。网络正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搜索信息, 查询资料。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 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 讨论等形式, 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 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 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整合要讲究实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 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 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要讲究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 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 采取相宜的策略, 通过适当的途径, 运用有效的形式, 让学生学得活, 学得好, 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 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 将徒劳无功, 是不足取的;二要使学生感兴趣, 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 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以保证学生爱学, 善学, 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 学习的劲头就足了, 自觉性就强了, 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网络教学, 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 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 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 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适量、适度, 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针对不同的情况, 加以指导, 给予帮助,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3 整合贵在坚持

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 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凭一时的冲动, 五分钟的热度, 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 知难而退, 是不行的;有志者, 贵在坚持, 知难而上, 认准目标, 坚持到底, 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 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不可避免。必须是志者、勇者才能顶得住, 坚持得了, 为了走出一条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开拓直前的志向, 百折不回, 踏实探索的决心, 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为深入探讨整合给带来的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总结以上课题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这里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1 实验的操作与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

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学生不论在阅读还是在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1.1 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操作: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划出文中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体会双龙洞的神奇。

(2)创设情境,网络浏览,制作简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分成山上、外洞、孔隙、内洞四个组,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搜索查寻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出一份电子简报。

(3)展示汇报,转换角色,深化理解。学生当小导游向全班学生演示电子简报并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想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1.2 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

2 收获与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2.1 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2 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2.3 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2.4 培养了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5 训练了实践能力

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一、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认真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定论以外的"变数",在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中找到教学目标,在"变数"中找到创新点。

再者,现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信息技术教材,在发下来几周后,有很多学生就基本上找不到这本书在哪了。这里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层次来说还有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学生自己看书后进行相关操作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帮助,以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更过的是要他们自己通过书籍,资料,在线帮助等获取。因此,老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当学生年龄到了一定的时候,而且知识水平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时候,我们才去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帮助等途径来获得新知,这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 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心得,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范县濮城镇五联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语文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

第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字.词.句在学习上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语文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字.词.句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语句,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收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语文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语文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语文,用语文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的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人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教学案例

范县濮城五联小学 张艳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二、教材分析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的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本文尊严的内涵十分深刻,学生在理解上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训练他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另外,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时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惬、惫、堪”。理解并积累 “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体会尊严的含义。

2、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感受写成格言的形式,揭示“尊严”的内在含义。

(三)情感目标: 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流程示意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请学生谈一谈对尊严的理解,并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与尊严有关的小事情。

2、读。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请学生读一读。

3、编。学生自编关于尊严的格言。

4、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关于尊严的格言,认真书写,贴于自己的书桌前。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范文第6篇

2、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考分析

3、巧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文本“补白”

4、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有效融合

5、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理解与认知

6、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研究

7、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探索

8、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分析

9、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整合

10、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整合的几个“度”

11、山区学校语文课堂改革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1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与模式的探索

1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14、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

15、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柳暗花明”

16、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1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

18、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19、探索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20、谈语文课堂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21、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的重构

22、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教学方式

2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之核心素养的培养

24、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5、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6、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策略之我见

28、信息技术促进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研究

29、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30、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

31、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做合一”刍探

32、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3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34、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35、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36、浅析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37、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38、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课堂

39、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

40、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4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分析

42、小学语文因信息技术“大放异彩”

4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层次融合研究

44、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45、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提升语文学习力

46、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

47、“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48、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49、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综合试题范文下一篇:小学语文人教版目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