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范文

2023-09-21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 新时代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年来,各高校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就专业建设特色做了许多有益探索。通过调查全国80多所开设会计专业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就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民营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设做一个梳理,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专业建设特色

[基金项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研究(JY2018125)

[作者简介] 李来儿(1964—),男,博士,硕士生导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在所有高校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614所,占普通高等学校的20.77%。本文通过调查全国80多所开设会计专业的不同类型的高校,以期对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设做一个梳理,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一、专业特色的概念与内涵

专业特色是指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或某一方面有区别于同类专业人才的独特特质。一般认为,特色专业中的“特色”应该包含三层含义:即特殊性、优异性和独创性。所谓专业特色,是指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明显区别于其他同类专业培养的人才。

二、重点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一般特点

1.强调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该类学校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品行操守,能适应各类企业的工作需求。如,清华大学以博士教育为龙头,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和学科建设,培养不同层次既懂中国国情又通晓世界潮流的新一代会计实务和学术人才;西南交大围绕学校使命与愿景,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实务、强数理、通中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构建多层次、体现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西南财经大学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浙江大学培养适应各类政府机关、金融监管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所需要的、既通晓中国会计审计实践、又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价值创造型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审计工作、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2.把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当作培养的重点。该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实务背后的理论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如,上海财经大学提倡“慎思明辨、敢为人先”的学术精神,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研究,精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

3.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例如:四川大学、南昌大学等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按管理类大类招生进校,大学一年级上学期不分专业,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专业分流。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阶段注重经济、管理和法律的学科基础培养。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商法等融入培养方案中,使得学生具有宽厚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基础,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三、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一般特点

1.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會计人才。这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多样化,适应信息化发展,强化涉外方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核心,培养兼具创新型的应用型会计从业人才,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环境和岗位需求。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专业理论教育与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教育结合特色强化学生的会计理论思维与实践的对接;江西农业大学提倡“宽口径、厚基础、重实务”;河南师范大学打造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突出地方性院校特征,依托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江西财经大学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沈阳科技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有比较成形的实验课——“会计制度设计与实务”模拟实验;有基本稳定的实习基地。与相关的代账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建立了联系,理论素养与能力锻炼并重;河南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形成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模式,全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四平台一环节”课程体系;河南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依托地域优势,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专业导师和年级导师“双导师制”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辽宁理工学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东华理工大学坚持产学研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构建“实战实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九江学院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外教育与学生管理等方面推动学生参加各类各级职业资质考试,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2.体现学校优势学科及行业特色,培养对口人才。例如江西师范大学面向行业,尤其是面向金融行业紧密结合金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特征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江西农业大学发挥涉农优势,突出涉农特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农业生产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的办学优势这一特点,以培养涉农会计人才为特色,满足现代农业企业及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河南师范大学突出地方性院校特征,依托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河南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形成了学生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研究体系科学,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具备复合应用型、国际化、创新型等多维度的综合素质,立足焦作、服务河南和面向全国的会计学专业办学定位,具有显著的办学特色。华东交通大学依托其工程背景、交通特色,课程体系及实习紧紧围绕“工程”“铁路”“交通”展开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工程”和“铁路”的经历,培养目标定位于“工程”背景和“铁路”与“交通”领域的专业会计人才。江西理工大学依托在有色冶金行业领域的办学优势,会计学专业突出了有色冶金行业会计特色,为有色金属行业输送人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会计与企业管控及法学结合特色,强化会计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与法律的结合,拓展学生思维,置于大背景之下来看待和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中原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特色定位为“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会计理论基础、拥有税务管理特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突出税务管理、纳税筹划方向,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能提升学生专业胜任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确立了“培养拥有航空背景和工科知识的资格化、国际化、卓越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了通过嵌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课程,实现学历教育和执业资格认证教育并行的专业培养;通过引入国家“卓越计划”教育理念,推行管理类3+1卓越化教育模式的专业特色。

3.注重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走国际化办学之路。该类高校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方面的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国际会计最先进研究成果,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部分学校如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師范大学等,开设国际会计、ACCA以及CIMA等涉外方向专业课程,建立双语课程授课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数据显示,全国在会计学专业中仅开设ACCA方向的高校已经超过100多所,且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如,华东交通大学注重“国际化+职业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国际会计、ACCA、CMA专业方向培养国际化、职业化人才;与国外十多所学校联合办学,与国内四十几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聘请校外导师,合作培养学生;江西财经大学突出国际化视野非涉外专业开设众多双语课程和国际会计课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化教育特色,引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国际性的专业视野。

四、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一般特点

1.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立足本地发展。该类院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紧紧把握会计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性特征,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实施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突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重能力、强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构建了“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中小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专门人才,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依托母体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已经建立的优质课程资源、优质师资资源和优质教材资源、充分使用自有师资力量和外聘实务专业人才等,培养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和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兼具创新型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通过多模块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定位,适应会计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性特征,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实施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定位于“高素质、强应用”人才培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主要是为工业、商业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设置,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强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会计专题讲座介绍会计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使学生能够不断吸收新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沈阳城市学院会计专业践行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景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建立“课堂—实验室—企业单位”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双主体、深合作”,推进行业合作培养机制改革。

2.遵循“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该类院校实行课证融合,将财会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科目纳入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形成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鼓励学生争取“一生多证”,以提高社会竞争能力。如,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构建了“理论+模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弹性学制,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抓手,强化学生的专业拓展培养;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遵循“校企结合、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

3.服务面向明确,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该类院校旨在培养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精通现代会计核算方法,既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又能熟练操作各类财务软件,熟悉各种纳税申报、银行结算等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旨在培养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精通现代会计核算方法,既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又能熟练操作各类财务软件,熟悉各种纳税申报、银行结算等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小微企业和农商经济两个重点研究所。

五、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設的启示

1.专业特色建设要符合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过去几年,我国会计工作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标准体系建设、会计人才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会计人才建设同日益提高的高端人才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如会计人员整体数量大、但高端复合型人才少,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仍较为单一等。

2.专业特色建设要服从于学校的总体定位。办学定位是办好一所高校必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校办学定位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又要考虑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对高校办学的新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分工与协调。

3.专业特色建设要尽可能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学科是以探索未知领域为目的,而专业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分工需求为目的,二者联系紧密,有相互支撑的作用。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一般具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完备的物质技术基础、良好的运行机制并做出重要的社会贡献。

4.专业特色建设要有系统化长远化的规划设计。一般来说,专业建设的规划设计可分为战略性规划设计和执行性规划两个部分。战略性规划设计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设计,主要考虑影响专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专业发展趋势,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

[2]汪新,吴新民,吴国志.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5(2):61-63.

[3]钟秉林.加强综合改革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教育研究,2013(7).

[4]张炳生.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5]张灵,禹厅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in the New Era

LI Lai-er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Sichuan 610025, China)

Key words:new era; accounting; characteristic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2篇

教育部已于2001年公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本文结合笔者在集美大学会计本科双语 (英文和母语) 教学情况和自身经历, 试对双语教学的现状、模式、困惑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1 会计本科展开双语教学的意义

1.1 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

纵观当今世界, 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际资本市场, 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 使资本, 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其相互可比, 真实公允, 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 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中国正是通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实现和国际社会的财务报告相互认可, 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成本能够得到节约。会计本科展开双语教学, 正是适应了当前和未来会计专业人才这方面的需求。

1.2 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特点的内在要求

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专门核算复杂的经济现象, 揭示出变化和实质。会计的专业知识, 无论是基础阶段的《会计学原理》, 还是高级阶段的《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 都具有国际共同性。一直以来, 国内的基础阶段的会计教材都以文字表述为主, 常常纠结于晦涩的概念与定义, 对于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初学者而言, 用此类教材学习会计实在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理解, 而此类英文原版教材往往通俗易懂, 配以大量图表辅助理解, 同时结合身边例子, 容易让初学者产生探究会计的欲望。而在高级阶段的课程中, 国内教材常常直接翻译或编译西方教材, 因为发达的西方经济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此时为何不尝试直接开展双语教学, 这样不仅学生可以直接阅读作者原著, 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不仅对会计专业知识要非常熟悉, 具备流畅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而且教师自身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也大有裨益。因此, 教师如果有更多机会从事双语教学, 自身相关的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通常对一门双语课教学的熟练掌握需要课前对相关原版教材有两到三遍的预读, 包括对习题的理解, 这无形中锻炼了教师的英文阅读水平, 上课时与学生的英文沟通中也会锻炼教师的口语表达, 同时由于熟悉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和英文思维, 教师能够在科研时直接阅读相关课题的西方前沿文献,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4 提高学生素质, 创造就业特色的需求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直接接触英文原版教材, 而且授课语言以英文讲授为主, 中文解释为辅, 学生可以通过双语课堂提高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 一种语言就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 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为长期使用中文专业教材, 习惯于中式思维的学生提供了理解另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的机会,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也为将来工作中学生能够与不同国籍的专业人士自如沟通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这无形中也形成了学生的就业特色。同时由于对专业词汇的熟悉, 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熟练运用准确的英文关键词搜索世界上相关领域的文章, 避免闭门造车。

2 会计本科双语教学的现状

2.1 双语教学概念和培养目的认识模糊

对双语教学概念认识不够清晰, 当前的双语教学存在两个极端:单纯的英文教学或单纯的专业中文教学。由于教材是英文原版, 不够充分的课时或教师自身薄弱的专业水平让双语课的教学类似公共英语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翻译原版教材[2], 学生也无法获得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 双语教学还存在另一种极端。教师把原版教材放置一边, 上课讲授自己的中文专业知识体系, 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双语教学原本的意义, 学生的素质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提高。

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和视野的局限, 教师对双语教学培养目的认识模糊, 无法真正认识到社会上对双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从而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投入程度和教学效果。

2.2 缺乏真正合格的双语教师

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但是当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由两种类型构成:一种是教英语的教师现学现卖, 由于无法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 这样导致课堂上只能对原版教材直接翻译;另一种教师是一直从事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 英文已经很久没用了, 由于无法真正理解原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表述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索性把原版教材放置一旁, 直接用中文教授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 原版教材源自发达西方经济的实践总结, 教师缺乏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及时关注, 也无法对原版教材的讲述内容充分理解, 课堂上也只能简单地照本宣科。当然, 教师单调守旧的教学方式也无法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2.3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目前的双语教学有两种开课方式:针对整个专业开设某一门双语课程, 或在同一专业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专门组成一个小班系统设置双语课程。在第一种情况下,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尤其是英语水平相差很多, 导致班里的好学生想学却学不到更多内容, 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干脆放弃, 有的同学甚至连补考也过不了, 这样的双语教学进行起来比较困难。在第二种情况下, 一个班的学生人数40个左右, 程度相差不多, 对知识的渴求和教学效果的预期也比较一致, 这样的双语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当然, 专门成立小班会增加教务工作的工作量。

2.4 学校鼓励政策不足, 或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逐渐让学校认识到:学生的培养要更紧密地和社会需求结合, 同时也意识到双语教学是培养本校毕业生特色的一个好途径。但真正落实到鼓励政策上却非常“吝啬”, 比如不肯花经费培养双语教师, 无视原版教材价格较高的现实, 或因为领导本身无双语教学经历, 无法体会其在备课上课的工作量上比单纯中文教学大得多的事实, 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或课时津贴的肯定, 或即使有这方面的政策也只是流于形式。

3 会计本科双语教学的建议

3.1 明确双语教学的概念和培养目的

双语教学具体指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教学语言包括英语和汉语 (英文授课的比例不小于50%, 中文主要用于解释英文专业词汇和较难理解的英文表达) , 考试采用英文出卷和答题。所以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 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主次不分而走入双语教学的误区, 又由此否认双语教学的意义, 这都是不可取的。

双语教学的培养目的是既有会计专业背景, 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 根据交流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 在两种语言环境之间选择最合适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这样人才的双语优势也许在刚就业时并非特别明显, 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让他们无法获得较高的工作平台。但在工作一定时间后, 这类有双语技能, 又有一定专业经验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广阔。笔者在当教师之前, 曾经在投行工作一段时间, 深有体会。社会上的会计人才的确很多, 投行却遭遇了人才尴尬:会计经验丰富的人英文水平又不行, 英文水平很高的人对会计专业知识却无法真正理解。

所以只有真正理解了双语教学的概念, 看到了其迫切的社会需求, 双语教学才能被顺利推进。

3.2 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学教师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双语教师须具备的素质也较高。首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其次对专业知识的英文听说读写很流畅, 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时时了解世界经济形式的自我要求。所以, 培养双语教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现有双语教师应针对自身的欠缺有针对性的提高,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让双语教师能够在对内对外的交流中更清晰地认识和提高自己。

3.3 建立双语特色班, 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从笔者的双语教学经历来看, 成立双语教学特色班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集美大学目前就开设了这样一个双语教学特色班, 学生自愿报名后经过选择, 成立40人左右的小班, 进行一定中文会计基础课的教学, 同时适度插入ACCA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习的步骤也比较协调, 效果也令人满意。同时, 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知名财经网站最新文章的翻译, 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还开阔了视野。

如果实在无法开设特色小班,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不同难度的双语教材变得尤为重要。笔者曾经同时对二本和三本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 对二本的学生选择北大出版社引进的美国大学会计本科的教材, 而三本的学生选择经过重新编排甚至改写过的教材, 这样尝试的效果不错。

3.4 加大鼓励双语教学的政策力度并有效执行

学校制定能鼓励双语教学的政策并有效执行, 对推进双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很重要。以集美大学为例:学校对采用双语教学的本科课程, 每门课程一次性给予提供5000元的经费支持;在课时津贴方面, 对承担本科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 其教学工作量按开新课的标准计算, 并在每学期课程教学结束后给予适当的课酬补贴, 即以教学对象60人 (含60人以内) 为基数, 每学分补贴500元, 每增加30人, 系数增加0.1。目前已经有四五十门不同专业的双语课程获得经费支持, 在会计专业已经开设8门左右的双语课程, 成立了双语特色教学班。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急需大批有会计专业背景, 又熟悉国际惯例, 能流利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方面交流和沟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在高校展开双语教学就成为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在集美大学会计本科双语教学情况和自身经历, 试对双语教学的现状、模式、困惑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会计本科,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 2007:1~10.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以西部地方院校的视角,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式选择、教学环境、师资培训、教材选择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西部地方院校现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创造双语教学条件,逐步开展双语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 西部 地方院校 国际贸易

双语教学既是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促进高等院校师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也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方院校也应向这个目标努力进取。但是,在教学管理、教学投资、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各方面的比较劣势使西部地方院校在实施双语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双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笔者任职的西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西林)是云南省的一般地方院校,双语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不到1%,师资均为原任课教师。经济管理学院针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本科生开设必修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外语系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国际贸易》。笔者在对国际贸易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探索中发现一些颇为困扰的问题,在此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一、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关键所在,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就无法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双语教学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子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即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习得目标,让学生逐步掌握学科的专用术语和语句、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读懂该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料,并能用英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文化理解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1]。即,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外语能力,培养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或从事相应实际工作的高素质的双语人才。

然而,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西部地方院校而言,更具特殊含义。位于西部的地方院校以相对落后的西部为服务对象,双语教学的外在需求没有发达地区来得迫切。而且,目前西部地方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师生整体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因此,西部地方院校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双语教学中英语的分量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毕竟语言只是传承知识的工具。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过高未免不切现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

双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科知识的发展要求、英语文化交流的需要等。西部地方院校应根据这几方面的需要和现实条件,分阶段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应着重学科目标,语言目标为辅,即以传授知识为主,尽可能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当师生英语流畅,语言已不再是教学的障碍时,双语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并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笔者认为,西林国际贸易课程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专业英语,并通过专业英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看懂基本的英文贸易单证,能听懂并会说关键专业词汇,进行基本贸易会话。

二、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西部地方院校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就笔者观摩的从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到一般双语课程看,存在多种教学方式:有英文教材,英文授课;有英文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有英文教材,中文授课;有中英文教材共用,英文授课;有中英文教材共用,中英文混合授课……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一是目前有关双语教学的规范还不很细致,二是不同的教学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在重点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学习积极性都较高的情况下,全英文教学也不为过,但在西部地方院校,即使是英文教材,中文授课都不一定能为学生接受。不同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双语教学有效地进行。

笔者所授的国际贸易双语课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要求学生课下预习英文版内容,讲课时采用双语,简单内容用英文,重点难点主要用中文解释。但从学生反应来看,外语系学生上课稍好,但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缺乏却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经管院学生上课比较吃力,因为他们60%以上都没有过英语四级,英语水平较低而且参差不齐,专业词汇少,阅读能力要差一些,更谈不上口头表达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力,他们无法接受或不愿接受必然导致双语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没有按英语水平分班教学的现实下,笔者只能对外语系学生较多使用英语授课,对经管专业学生减少英语授课,尽量使各类学生不要因为英语水平所限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毕竟专业知识比语言重要。如果能根据英语水平分班,在高水平班开设双语,英语较差的班中文授课;或同一门课开设双语课和普通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应该更利于学生接受。但这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调整,且师资占用更多。

三、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环境

双语教学依托于高校教学体系,受整体教学环境的影响。完善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而教学环境存在缺陷也必然影响双语教学。从西林双语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教学规范还不完善

西林按教育部的要求规定了双语课要用英文教材,英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等,但对于双语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是否按英语分班、授课教师资格、岗前培训等都没有安排。教学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50%以上的英语授课课时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教师忙于用英语表述,大多数学生却听不懂,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西部地方院校不应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双语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双语教学规范,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双语教学。

(二)尚未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

在选择和安排双语教学课程时,要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注意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决不能把双语教学课程单单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不能以降低整个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目前,西林双语教学还处在试验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体系。双语课程因人开设造成各课程之间相关性不大,双语学习没有形成系统,知识难以衔接,难以取得双语教学应有的效果。这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双语课程,注意外语课和双语课、双语专业课与非双语专业课、双语专业课之间等的相关性,使之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推动双语教学乃至整个教学体系的科学发展。

(三)双语教学的基础较为薄弱,准备不足

外语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双语教学中的重要驱动力。但,这两点在西部地方院校都较差。西林生源大部分来自云南省,外语基础较弱,学习动力不足,60%以上的学生未过英语四级,接受双语教学较难。因此,开展双语教学要先创造良好的双语条件。从长远来看,需要改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短期看,要加强基础英语教学和考核力度,打好英语基础才谈得上双语教学。其次,开设双语课程前先开设专业英语课,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前先开设相关基础课双语教学,可以使双语教学更加顺利。另外,对于参与双语课的学生在学分、成绩上适度予以鼓励,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带来示范效应。

四、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是单纯的英语水平要高、而且专业知识的英文阐释能力、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等都要达到相当水平。另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需要及时更新,与国际教育同步。从西林情况看,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英语水平、积极性、创新性等较高,但要真正完成好双语教学,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校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一是专门进行双语师资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国内双语教学培训、国外进修等,给双语教学的教师以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大幅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和教学方法创新;二是建立双语师资梯队,从引进海归、外教到自己培养现有师资,形成双语教学群体,以团队的形式相互扶持、共同做好双语教学;三是成立专门的双语教学与研究组织,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为双语教师教学交流和学习提供平台。四是实行激励机制,双语教学备课量和压力远远大于普通教学,在教师的工作量统计中应有所体现,例如西林对开双语教学的课程给以1.5的系数。

五、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材选定

教材的选择也是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往往具有国际共通性,例如国际贸易,其中贸易惯例、贸易术语等大都发源于英语国家,英文原版教材当然是首选。英语原版教材一般英文地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追根溯源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学科知识。但是,由于国内外教学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的教学实际。而且,原版英文教材比较昂贵,学生往往难以承受而不肯购买。近几年也出版了一些国内学者编著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双语教材,但是还比较少。作为西部地方院校,选择教材既面临双语教材的稀缺,又要考虑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的现实。笔者目前只能整合英文和中文教材,既给学生复印英文版国际经济学教材中有关章节,又配备中文教材,再辅以大量英文资料,如国际贸易单证、新闻资料等,使学生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进入专业知识的英文氛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部地方院校受自身条件所限,双语教学的条件尚不够成熟,不能盲目追求双语教学比例,以免忽视了教学质量,流于形式而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其不切实际地追求双语甚至全英语授课,不如脚踏实地,制定双语教学的长远规划和中短期目标,在一定年限里逐步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一方面改善大的教学环境,创造双语条件,一方面选取与国际教育较为接轨的课程进行探索,根据现实状况,采取与重点院校有别的双语教学策略,寻找一条适合西部地方院校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6.

[2]毕晓玉,黄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缺乏”.复旦教育论坛,2003(6):62-64.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4篇

在高等学校, 适用于机械、冶金、化工、土木建筑等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 在这些专业中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各门课程的相互衔接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用双语形式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教学也显得非常必要。

1 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条件

1.1 大环境的条件支持

首先, 国家及地方对双语教学非常提倡、支持和重视。自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 的文件之后, 我国高等院校逐步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改革试验。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指导双语教学实践的专门机构。辽宁、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广西、北京等省市也相继成立了一批双语教学管理机构, 出台了相应的双语教学管理和指导文件[2]。可以说, 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是如火如荼, 如日中天, 愈演愈烈[1]。正是国家与地方的大环境支持, 各高校的双语教学才会顺利的开展并坚持下去。

1.2 市场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行各业为了提高自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在人才引进时摒弃以前只着眼于引进单一性人才的做法, 而把眼光重点放在了引进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 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

有市场的需求, 就会有教育的供应。教育部先是提出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要求,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从而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1.3 高校的支持

在高等院校, 双语教学已成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 学校采用双语教学课程比例逐年提高。双语课程开设的比重基本上占所有专业课程的10%左右[2]。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自己的优势及特色, 非常鼓励进行双语教学, 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管理来辅助进行双语教学。每一年, 各个不同学校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 有的高校为进行双语教学及双语教学研究的每一位老师提供几百甚至几千元的资金支持, 有的高校优先提供多媒体设备供这些教师使用, 有的高校优先派送双语教学的老师参加外语培训, 有的高校评职称时会加以区别考虑双语教学的因素等等。由此高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有了学校各种优惠政策的直接支持, 对作为工科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的重要课程的材料力学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和可能的。

1.4 师资力量的充足

目前高校对师资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不仅对在校的老师加强培训, 而且从源头就引入高质量的老师。新聘的老师绝大部分具有国内博士学位, 外语水平比较高, 还有很多老师是从国外留学几年的归国博士, 外语的应用及教授能力都比较高。这些老师经过一两年的教育磨练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就可以顺利的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另外, 国内很多高校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外教, 也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可能及成功[2]。

1.5 学生的自身条件许可

国内一直都对外语尤其是英语非常重视, 尤其在高校中更是如此。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为接踵而来的英语考试, 过级, 竞赛等作着准备。到材料力学开课时, 一般在第四个学期, 很多学生都已经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甚至取得了六级证书, 还有些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这个时期, 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个时候进行材料力学的双语教学时机比较好, 顺利进行的可能性很大。

1.6 教材的可获得

在进行材料力学的双语教学时, 教材非常重要。无论是外文原版教材或是原版影印版教材, 通过藏书丰富的大学图书馆或是知名印刷社或者其他更直接的途径都比较容易获得。而且通过精心挑选所获得的教材信息量大、内容先进, 时代感强, 数据翔实, 案例丰富, 参与性强, 能反映最新、最先进的研究成果, 能缩短我国与最新专业信息、最新科研成果之间的距离[3]。

虽然对高校材料力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推动,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问题多多, 困难重重。

2 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2.1 学校政策

虽然, 大部分学校对双语教学比较重视。而关于教学方面的事情统归教务处管理, 但是毕竟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繁重, 虽有学校的大力扶持, 在管理过程中也有可能顾此失彼, 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政策可能流于形式, 难于落到实处。

针对这种状况, 建议学校以与国际教育竞争, 使教育达到国际化, 培养越来越多的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将对双语教学的鼓励与支持落到实处。具体实施时, 可以在教务部门专门划拨专人专款来监督指导和帮助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定期检查双语教学课堂, 定期检查双语教学研究进度等的方式进行。

2.2 师资水平

高校教师虽然都是高学历, 高外语水平的。但是在真正将外语水平应用到非外语课堂的教学中时, 问题就突显出来了。一般来说, 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 即使个人英语成绩不错, 但大部分学习的仍是“哑巴英语”, 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重语法轻应用, 这样的教师仍然上不了课堂;或是一些外语专业教师, 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 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面对高校纷繁的专业课程, 开展双语教学就会很吃力。总体上说, 目前我国培养的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单一, 外语语言能力不强, 一般尚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 从长远的发展着想, 对专业和外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倒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建立中长期双语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规划, 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双语师资队伍[4]。

2.3 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良莠不齐, 可能态度也不是都接受。对于材料力学课程, 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抽象、枯燥, 内容深、多而课时少, 教材内容都是已经抽象化后的力学模型, 实际专业中的哪些部分可以抽象为这样的模型, 学生往往无法联想[5], 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应该说一开始就没有好感, 不感兴趣, 能坚持在母语的教学环境下踏踏实实的学完这门课程已经觉得非常困难了, 更何况还要在外语的教学模式下, 本身自己的外语水平也不高, 可能恰好对外语也不感兴趣, 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 就是不加区别全部施以双语教学, 可能会大大的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 可以从兼顾主观客观的角度, 推行试点班的教学办法, 将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达到一定外语考核标准 (比如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的学生组成双语教学班级来进行双语教学。除了接受同年级的合格学生, 还可以接收高年级的合格学生, 从而扩大双语教学的受益群体, 而且也能扩大双语教学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 为了兼顾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 老师在双语授课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课堂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 双语课堂可以真正地做到双语——母语和英语的相辅相成, 相互融合, 教师讲解知识尽量使用外语进行, 适度地采用中文进行解说, 让学生既能感受英语学习环境的魅力, 也能清晰透彻地理解各种概念和理论, 达到既学习了外语又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一箭双雕。其次, 教师还需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课程词汇, 板书也使用外语, 把外语深深扎根于课程知识当中。多安排一些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时数, 就某个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用英文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式的提问。此外, 还需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 指导学生定期浏览并选择一些英文材料阅读。还可要求学生必须收集一定数量的资料, 加以整理, 撰写小论文[5]。

教师在双语授课时还可以采用自编材料力学常用词小册子的办法, 加强学生材料力学常见词的应用和理解。一些材料力学课程特有的常用词, 比如“材料力学 (material mechanics) ”、“安全因数 (safty factor) ”、“变形 (deformation)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s) ”、“纯弯曲 (pure bending) ”、“断裂判据 (fracture criterion) ”、“应力状态 (state of stress) ”等等。通过小册子的相关词汇量的增大, 学生的材料力学外文阅读能力也可以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2.4 教材的选用

外文原版教材种类繁多, 良莠不齐, 这给教材的选用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和困难, 教材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 所以教材的选用环节至关重要, 在进行教材的选用时, 一定要慎之又慎, 而且要给予极高的重视。首先, 应该委派力学专业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此重任。其次, 应该选用那些由国外一流学者编写, 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能体现国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结构模式, 内容体系及结构体例与我国现行的课程大纲要比较相符, 同时拥有最新的知识信息, 语言通俗易懂, 针对性强, 适用性广的原版教材。

当然教材的选用也不只原版一条路, 还可以根据各高校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原版影印教材、自编教材、翻译教材或改编教材[3]。当然, 无论是哪一种教材, 目的都是为了学生首先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其次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只要抓住了这个主次关系, 假以时日, 双语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对中国的高校, 要大大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达到与国际接轨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传统的教学法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双语教学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 无疑会促进国际高校间的校际合作, 从而达到深化校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目的。然而,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相信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双语教学一定会结出丰收硕的果实, 整个社会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摘要:对于高校, 双语教学是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材料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力学水平的教学手段。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它原因, 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是, 只要抓重点并以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材料力学,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唐庆华.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 (1) .

[2] 计道宏, 欧阳钦.中外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比较[J].凯里学院学报, 2009, 2 (1) .

[3] 计道宏.双语教学中外文原版教材的选用原则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 2009, 2 (1) .

[4] 奚克敏, 李彩娟, 单叔煤.加强和改进高校双语教学工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 (1) .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5篇

然而, 在双语教学发展方兴未艾之际, 一直也存在着反对的声音, 认为专业课应该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 而外语加母语的双语教学事实上是一种牺牲专业授课时间来进行英语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这违背了专业课学习的初衷, 结果可能是, 学生既没有学好专业课, 也没能提高多少英语水平, 反而得不偿失。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质量确实有待提高, 普遍存在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教材选择困难, 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情况。学者们也从学生, 教师和教学管理等多个角度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试图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如从学生角度看, 存在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热情不高, 专业认同感不够, 课堂参与度低等原因;从教师角度来看, 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是重要因素;而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 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支持, 必要的师资培训和激励等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认为, 教师作为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整个过程的引领者, 可以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理解情况调整自己上课时两种语言的占比和切换, 调动学生运用第二门外语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兴趣度, 对双语教学效果起着最直接的决定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为学生创造和带来价值的过程, 其本质就如同生产者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一样。不同的是, 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价值主要是知识的传递, 而生产者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是生产和服务。作为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理论工具, 4C理论为众多的生产者如何更好地服务好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双语教师也应该摆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将自己看成是知识产品的提供者, 教学过程就是为学生创造价值的过程。运用4C理论于双语课堂的教学, 可以有助于双语老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更好地服务好学生, 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一、4C营销理论的主要内容

4C营销理论不同于传统的以产品为企业和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论, 强调企业要做好营销, 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将追求顾客满意为首要目标, 从而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它的最主要核心理念是, 企业若是想向消费者营销自己的产品, 不应该从企业和产品本身角度考虑自己能给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 而应该站在顾客和消费者的角度, 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customer) , 愿意付出多大的成本 (cost) , 购买商品最想要的便利的方式是什么 (convenience) , 以及最希望生产者采取何种沟通方式 (communication) 。具体内容如下:

(一) 顾客 (Customer)

要做好市场营销, 企业首先必须要了解和研究所要服务的目标顾客的具体特征、需求、偏好和期望。具体特征不仅包括人口统计特征, 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 还包括顾客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和风格等。只有充分了解顾客, 才能生产最合适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最需要的服务, 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 成本 (cost)

成本不单是指企业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 还包括顾客获得该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成本, 如为此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购买该产品而可能产生的风险成本等。因此, 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顾客的为此可能付出的所有成本, 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要低于顾客的心理价格, 这样才能提升顾客满意度。

(三) 便利 (convenience)

便利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物和使用便利, 它强调企业在制订分销策略时, 不能只是考虑到自己的方便, 而是要更多考虑顾客怎样能更方便获得你的产品, 这就要求有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来让顾客享受购物的便利, 这是给顾客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 沟通 (communication)

有效的沟通可以加强与客户的相互理解, 它也是信任的基础, 而信任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 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让生产者更好地了解消费者, 也能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 这对双方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 而双方在沟通中也能找到更好地实现各自目标的途径。

二、4C营销理论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启发

(一) 充分了解双语课堂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

4C营销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是能否成功将产品推销给顾客的重要开端。双语课程教学就是一个教师向学生“销售”专业知识的过程, 能否让学生接受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 从而才能为后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教师需要在双语课程教学设计前就要通过听课或与班主任辅导员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学生的年龄、总体性别比例、喜好、英语水平、先修课程及班级文化特征等。其中, 学生英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四、六级通过率, 还要了解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如今的大学生都为“90后”和“00后”, 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iPad上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非常丰富和多元, 对课堂和老师的期望也不同于过去的“80后”, 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和班委或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联系, 了解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对该门课程的期望。值得注意的是, 了解学生这个过程必须在备课之前就要开始, 因为了解学生信息可以有助于你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上课使用英语教学的比例。

(二) 恰当选择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内容就是向学生所“销售”的产品, 产品是否能给学生创造价值, 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教学内容一般是基于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确定, 并且会写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因此一般认为教学内容应该相对不变。然而,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双语授课, 让学生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 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提升用第二门语言运用该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内容, 侧重点和语言的工具运用等均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内容太深不利于学生掌握, 容易导致“贪多嚼不烂”, 而内容太浅又会让学生感觉到太容易而学不到东西,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围绕教学目标, 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

产品销售的方式和途径会直接影响营销的效果, 而双语课堂就是将教学产品“营销”给学生的地方。学生是否愿意积极获得、消化并吸收知识, 与教师能否正确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的传递效果一般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知识传递方 (教师) , 传递途径的选择 (课堂) 和知识吸收方 (学生) 。由于双语课程的教学需要用柔性地运用两种语言,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课堂这一传递途径的组织就显得尤其重要, 传递方 (教师) 课堂教学的组织一定要基于对作为吸收方的学生的了解。双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更大, 需要教师在教学辅助工具, 两种语言的比例和切换, 教学内容的逻辑设计以及知识传递方式上精心设计, 以最能符合学生吸收能力的方式传授知识。如在课堂PPT的制作上, 是否采用全英文, 内容的多少和设计安排等均需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接受度, 不仅要言之有物, 还要做到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再如课堂上两种语言的运用和切换, 需要适时根据讲解内容的难度进行确定, 同时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适时做出调整, 切忌一刀切。课堂教学手段不能太刻板, 要多元化, 可以灵活采用讨论、翻转课堂、角色演讲、辩论等多元的教学方式, 以增强课堂本身的趣味性和学生进行双语思维和练习的主动性。

(四) 充分运用有效沟通方式

沟通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给产品销售中冰冷的物币交换增添了情感的温度。双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知识传递, 也是一种师生情感维系的场所。当师生双方通过思想与感情的传递与反馈, 形成一致而顺畅的心理联系后, 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升。双语课教师需要在沟通内容, 沟通方式和沟通途径上多下功夫, 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沟通不仅局限于课上, 课前、课后和课间的沟通常常更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沟通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 生活、情感、人生方面的沟通会带给学生温暖, 有助于消除彼此的心理隔阂。而沟通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除了语言沟通这一主要方式, 还可以借助现代的媒体工具, 如社交媒体, 电子邮件, 教学APP等。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有利于教师从多渠道全面了解学生, 反之也有助于学生更能理解双语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和老师的教学意图。总之, 通过有效的沟通, 老师和学生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情感维系, 有利于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准消费者和众多商家的需求, 从整体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传播和销售产品, 主要是深挖产品本身的内涵, 切合准消费者以及众多商家的需求, 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的过程。

在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家, 营销不应该一成不变。即使在同一个国家, 在消费品行业、B2B行业 (business to business industries) 和服务业, 营销方式也是不同的。而在同样的行业里, 不同的企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营销方式。

营销学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 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营销学用来辨识未被满足的需要, 定义、量度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利润潜力, 找到最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细分和适合该细分的市场供给品。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为用户创造需求。

摘要:专业课实现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营销管理中的4C理论视角, 探讨了高校教师如何在双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该理论来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4C理论,高校,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军,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J], 科教导刊, 2016 (9) .

[2] 万岩, 张甜甜, 陈文晶, 苑春荟, 林国源.基于结构方程的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6) .

[3] 吴丽娟.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 2018 (9) .

[4] 张弛, 蓝斌, 何耀东.中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3) .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6篇

无论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个人需求的角度, 双语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然而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涉及多种因素, 除国家政策制定的激励外, 汉语语境下的双语教学受到师资队伍、学生外语水平、教学资料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这些诸因素中, 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显得最为关键。重点大学, 尤其是国家985大学, 师资队伍强、学生生源好, 因而双语教学可以大范围实施且收效良好。但是, 对于一般的高等院校来说, 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却成了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因此, 如何有效地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 特别是在众多的一般高校实施双语教学, 是当今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鉴于此种情形, 本文提出“协作策略”这一教学机制, 并讨论其对一般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1 一般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师资、学生和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三大关键因素, 其中师资和学生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也是我国高校在汉语语境下推行双语教学的主要难题。就师资队伍而言, 双语教师未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 大多出于自愿从事双语教学。他们要么是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 要么是纯语言教师。专业教师较之纯语言教师在语言技能上有所欠缺, 反之, 纯语言教师较之专业教师在学科知识有所欠缺。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双语教学开展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学生情况而言, 考虑到我国大学生的非英语成长环境, 就不难知道他们的英语交流技能比较薄弱。因此, 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 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 采用切合实际的方法,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的。

根据云南省部分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 我们了解到:各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 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语教学。但鉴于师资的双语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背景, 各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情况都不一样。重点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门数多、涉及的专业范围广;而一般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门数和涉及的专业范围都远远不及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既通专业又懂英语的称职双语教师不多;二是许多学生虽然对双语课程抱有极大的兴趣, 但当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英语时, 大部分同学只能听懂老师讲授内容的一半;三是多数同学英语基础一般, 更何况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同老师无交流。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怎么样开设才能达到更为有效和更为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笔者认为, 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 都应引入“协作策略”这种教学机制。这种教学机制能够有效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集体力量, 做到扬长避短。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协作策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和精神, 使外语水平好的学生带动或协助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 完成双语课程的学习任务, 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基于一般高校师生的实际情况,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采用教师之间“教”的协作和学生之间“学”的协作模式来开展双语教学。

2“协作策略”的理据

本文讨论的“协作策略”含协作学习策略和协作教学策略两个方面, 两者联系紧密, 侧重点各有不同。协作学习策略的主体是学生, 而协作教学策略的主体是教师。我们提出的“协作策略”教学机制主要源于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的协作学习策略理论。协作学习策略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 其研究和实践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开展, 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课堂, 是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的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各国专家学者对协作学习有不同的见解。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 (Guskey, T.R.) 博士指出:从本质上讲, 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 (heterogeneous groups) 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 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王坦, 1993) 。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 (Light, P.H.) 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梅瓦里克 (Mevarech, Z.R.) 女士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Light, et al., 1992) 。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 (C o o p e r a t i v e Learning Center) 的约翰逊兄弟 (Johnson, D.W.&Johnson, R.T.) 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Johnson, et al., 1992) 。简言之, 协作学习就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它包含五个要素:正互赖性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个体职责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社交技能 (Social Skills) 和小组自加工 (Group Processing) 。

3“协作策略”在一般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含义

在以上讨论中, 我们已明确了“协作策略”在双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即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学。从本质上讲, “协作策略”是一种教学形式, 因此, 这里提出的“协作策略”也可以称作协作教学策略。

3.1 双语教学中“协作策略”的学习层面

双语教学中“协作策略”的学习层面主要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策略。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它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任务后分配到小组, 各小组组员分工协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各负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在这种方式下, 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借助他人的帮助, 实现彼此间的互动;利用共享的学习资料, 进行意义建构, 由此获得对所分配任务更深层次的了解。协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交流能力,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协作教学的整个活动中,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彼此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每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之间的这种协作指的是课堂内的小组互助学习, 以此解决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适用于一般高校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应用语言学领域, 协作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教学目标方面。英语协作教学注重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对于学习来讲, 只有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 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 才会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

第二, 教学形式方面。英语协作教学采用班级集体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 基本模式是:协作设计——>集体讲授——>小组协作活动——>测试——>反馈与补救。英语协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协作教学中的讲授是经过协作设计的, 具有讲授时间短、信息量大、内容简要清晰的特点。 (2) 协作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因为传统学习小组 (如绘画、唱歌等) 往往是由年龄和能力等相近的人员构成的同质小组, 且人数较多;而协作学习小组是由性别、成绩、能力等不同的人员构成的异质小组, 具有互补性, 且人数较少, 通常为4人, 各小组总体水平相近。 (3) 全班各协作学习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 组内异质为互助协作奠定了基础, 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 有别于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 协作教学发挥了集体教学的优势, 考虑了学生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 达到了教学集体性与个体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 教师作用方面。在英语协作教学中, 教师担任“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评估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重点在于协调学生的“学”上。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 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机会相互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第四, 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教学评价倾向于个体分数排序, 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而英语协作学习教学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教师的着眼点在于, 每个学生都能为所在小组取得最大分值, 同时比过去的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这样就算达到了目标。通过这种方式,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与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状态 (王坦, 高艳, 1996) 。

3.2 双语教学中“协作策略”的教学层面

“协作策略”的教学层面指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互助协作, 共同完成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Janet Swaffar (2006) 认为, 如果大学阶段实施依托课程内容的语言教学, 那么语言教师与学科教师就需要相互交流, 进行课堂观摩, 以及需要真正的相互协作 (genuine collaboration) 。Swaffar提出的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协作教学设想可以说为我们解决一般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缺乏的难题提供了答案。我们认为, 一般高等院校可通过三种语言和学科教师间的协作方式来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课:一是以语言教师为主, 学科教师为辅, 学科教师协助语言教师备好双语课, 目的是帮助语言教师解答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问题。二是以学科教师为主, 语言教师为辅, 双语课主要由学科教师担任, 语言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科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语言能力。三是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具体实施办法可以是把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并由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各担任一部分。

在双语教学中, 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协作的目的是:组成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联合备课组、教学授课组, 以“扎实的语言功底, 相当的专业素养”共同完成双语教学课程。这种方式在国外早已有之, 以此弥补师资的不足, 扬长避短、发挥所长, 但协作的基础是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彼此相融。重要的是, 这样的协作是一种双向过程, 学科教师帮助语言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标情景, 语言教师帮助学科教师提升语言能力。换句话说, 在这种协作方式下, 就语言教师而言, 教师之间的协作指的是学科知识的协作;就学科教师而言, 教师之间的协作指的是语言技能方面的协作。

4 结语

教育部 (2003) 把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任务之一,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势在必行。比起重点高校, 一般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不积极寻求适应于一般高等院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 那么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推行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适得其反。正是在这背景下, 我们提出“协作策略”作为一般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 并与此抛砖引玉, 以飨同仁。

摘要:高校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制约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重点高校具有较强的双语师资队伍和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 而对于众多的一般高校而言, 双语师资队伍不足、学生英语水平欠佳, 这给双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此, 本文提出“协作策略”教学机制并探讨该机制在一般高校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协作策略,一般高校,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Light, P.H.and Mevarech, Z.R..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Computers:an introduction[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2, 18 (3) :155~159.

[2] Johnson, D.W., Johnson, R.T., Smith.Cooperative Learning[M].1992.

[3] Janet Swaffar.Terminology and Its Discontents:Some Caveats About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6, 32 (1) :51~53.

[4] 纪晓慧.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8 (1) :52~53.

[5] T.R.噶斯基[著], 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M].山东:山东教育科研出版社, 1993:54~56, 22.

上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下一篇:科技档案管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