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

2024-07-17

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第1篇

一、交响乐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曲这个说法, 这个时期的交响曲泛指一切多声部音乐, 包括声乐和器乐。16至17世纪, 交响曲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 声乐已经排除在外。18世纪初, 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给交响曲乐建立了“快-慢-快”最基本的格式。18世纪后期, 德国曼海姆乐派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 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 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海顿被称为是“交响乐之父”。贝多芬更是把交响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代意义上的交响曲形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继承并创新, 交响曲变得更加丰富。

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即为: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 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 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 快板。

二、交响乐队中国化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 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每一组都有一套相配套的乐器组成, 每一组在交响乐队的排列中也有相对应的位置, 对于中国民族器乐歌曲改编的交响曲, 会添加竹笛、二胡、琵琶、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 这就是具有中国色彩的交响乐队。

三、中国民族交响乐

我国的交响音乐创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 黄自《怀旧序曲》是中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他是我国交响乐创作的奠基者。

1949年至“文革”前, 一大批中青年音乐家和前辈作曲家创作了大批交响乐作品, 著名的有丁善德《长征交响曲》、马思聪《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李焕之《春节序曲》、何占豪与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文革后, 音乐创作全面复苏, 又一批年青作曲家相继涌现, 他们一方面坚持交响乐创作的民族化方向, 一方面大胆吸收西方交响乐创作技巧, 写出了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交响音乐作品, 如黄安伦《春祭》、谭盾《离骚》等。

中国民族交响乐发展至今, 不仅震撼着国人, 更是在国际音乐舞台上闪耀金光。

四、中国交响乐团

第一支中国交响乐团在哈尔滨成立。1908年, 哈尔滨第二后阿穆尔 (黑龙江) 铁路团交响乐队成立, 并于1939年4月进行首场演出, 最早演出了两首交响乐:柴可夫斯基《1812庄严交响序曲》和《鲍罗丁交响曲片段》。从此, 这一交响乐队奏响了交响音乐在中国起步的序曲。

新中国成立之后, 先后组建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等。

五、民族作曲家黄安伦及其作品

黄安伦, 旅加中国当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严肃音乐的全部领域, 包括歌剧、合唱、声乐、百老汇音乐剧及二十余部交响音乐, 堪称作品最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有两大特点:一是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类别多样的传统音乐作品, 当今世界上已很少有好的未开掘的旋律可写出传统的钢琴曲了, 而他认为民间音乐素材丰富、开发程度较低的中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二是他创作了大量基督教音乐, 可算是中国现代宗教音乐第一人或者是唯一一人。

他的代表作有芭蕾舞剧《敦煌梦》、歌剧《岳飞》、钢琴独奏曲《中国畅想曲第二号 (序曲与舞曲) 》、幻想交响曲《云中君》等。

其中幻想交响曲《云中君》是其最新创作的音乐作品, 为其第七号交响乐 (作品86号) , 是武汉爱乐乐团2015年的委约之作。2016年, 武汉爱乐乐团将这部交响乐奏响于琴台音乐厅, 进而有幸聆听到了黄安伦先生的最新力作。

六、《云中君》

《云中君》是一首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幻想交响曲。为尽量多的了解荆楚文化, 端午时节作曲家来到屈原故里秭归和他的殉国之处汨罗江采风, 并与各众杰出名家座谈, 使作曲家能够更多的体悟到荆楚文化的精髓。

听过《云中君》后, 其最大特色莫过于整首音乐作品没有使用中国民族乐器, 却用竖琴、中提琴等西洋乐器展现了古琴、古筝等传统民族音乐的效果和悠长韵味。

《云中君》的创作来源是屈原《九歌》中第二篇《云中君》, 作曲家被其深深感动, 遂在该作品中, 把诗人自己对人间最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天神华美的舞乐, 把自己最向往的理想附会于上苍耀眼的光芒, 把自己宽阔的胸怀藉端于云际间飞翔的俯瞰, 把自己对深爱的家国之深深忧患在全辞中浸透, 全都转变为一曲炫丽的幻想音诗。

依屈原该楚辞的结构, 全交响曲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表现天神炫丽的舞乐;第二乐章:表现上苍耀眼的光芒;第三乐章:表现云际间飞翔的俯瞰;第四乐章:表现诗人对深爱的家国之深深忧患尽在虚无缥缈间。

《云中君》所要表达的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其高尚的民族气节、深情绵长的浪漫主义情怀, 进而提升大家的人文素养, 乃是作曲家基于《九歌》来写作的初衷。

七、结语

尽管在诸多方面中西方音乐有着很大的差异, 但现如今, 以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热潮, 中西方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和’, 是如今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美谈。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魅力, 西方音乐有西方音乐的情怀, 缺少了哪一种都是对世界民族文化大家族的遗憾, “奏响中国的声音, 聆听民族的音乐”就更需要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 才可以使得中华民族的和平之声传唱于整个宇宙!

摘要:民族的亦是世界的, 音乐固然如此。中国是音乐文化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 并影响着东亚各国的音乐文化形式的形成、发展。自“西学东渐”以来,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开始相互碰撞、交流、融合, 就音乐而言, 即是契机又是挑战。然而历史再次证明了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并未因此而黯然失色, 反而更显得绚丽缤纷。

关键词:交响乐,武汉爱乐乐团,黄安伦,《云中君》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简史》 (陈应时、陈聆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2] 中国知网《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差异浅析》 (袁晓萌) 《北方音乐》2016年4月15日

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的推进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按照县委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自治区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当前新疆严峻的维稳形势,通过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活动,引导和团结广大青少年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引导广大青少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我校发展长治久安奠定坚定的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二、工作重点

实施“细胞”工程是全年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十项工程”中最基础的一项工程,其核心是实施“五个一”活动,一是给孩子教一些必要的民族用语;二是学唱一些民族歌舞;三是掌握一些必要的民族习俗;四是要互相结对子活动;五是要编印简单易懂的本民族文字材料,要从孩子开展就要将民族团结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一)将民族团结活动融入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和板报等,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和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活动,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懂得一些必要的少数民族习俗。利用学校广大资源,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和有效的实施。 (责任部门:德育处、团委、各年级部 )。

(二)“手拉手、一家人”结对子活动。一是开展一个党员联系一个民族党员教师、汉语教师联系民族教师、一个双语班联系一个民语班,全面推动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达到“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文化”的目的。二是挖掘推荐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三是落实“大结对、大谈心”具体内容,结合结对子、抚贫帮困等工作,集中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帮扶各民族困难学生,根据其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责任部门:党建办、德育处、工会、各年级部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学校教务处认真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课,做到教师配备、内容选编、课时安排、计划拟定、教师备课五落实,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年级部 )

(四)开展“和谐家庭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一是开展班主任、任课教师“大家访”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二是结合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家校联系会、家长会等渠道,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及时做好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学生进清真寺,杜绝学生信教现象的发生,学校师生要遵守职业、行业和校园基本着装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通过村委会、家长等多方面配合,防止学生流失。 (责任部门:德育处、教务处、各年级部)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思想发动阶段 学校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集中实施阶段

(一)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民族团结做贡献”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一是组织规范学校师生着装和仪容仪表。二是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团队会。三是开展“爱国歌曲我传唱”活动,学生在每天第二节课课间学唱爱国歌曲以及民族团结歌曲。四是深入开展“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莎车人”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六是利用学校黑板报、主题团队会、手抄报、校园广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责任部门:德育处、工会、团委、各年级部 )

(二)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活动典型表彰活动。大力组织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教职工”、“民族团结好少年”、“民族团结先进班级”等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责任部门:德育处、党建办、各年级部 )

(三)建立信息定期上报机制。各部门将每项活动开展的信息报道及时上报。

第三阶段:总结成效阶段

做好各项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对活动中积累和创新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综合归纳;对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

四、保障措施及活动要求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此方案部署,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定一件干一件,切实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乡中学

2015年10月14日

中学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县实施的“去极端化”工程计划的有关要求,结我校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抵御渗透、明辨是非的能力,切断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传播和渗透的渠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压缩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的空间,铲除宗教极端思想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促进各民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现制定《亚克艾日克乡中学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张春贤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县委关于打击、整治非法宗教活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关于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反分裂、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打好主动仗。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以观代文化为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着眼点和着力点上来。按照现代文化引领要求,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在教育系统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弘扬先进文明成果,传播现代文化理念,严密防范非法宣传品的传播和渗透,引领各族师生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在教育系统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真理、反对迷信、拒绝愚昧、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使“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全体教职工的日常生活之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群体意识、外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从思想根源上筑牢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防线,为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教育系统稳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全体学生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的三步走思路,通过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程,增强广大师生抵御渗透、明辨是非的能力,切断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渠道,树立问题导向,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和岗位意识,盯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程,达到标本兼治、防患未然的功效,为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各民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四、工作方法

(一)学校领导辐射和带动教职工,认真在广大师生中抓好落实,力争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行动坚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二是对身边的教职工严管理、常教育、多提醒,引导他们管好自我、宣传群众;三是落实好各项措施,以干部教师去影响和发动其他教师,以身边的人去教育和引领群众,以身边的人去管理和疏导社会。

(二)形成大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交流讨论、大声讨、大揭批、誓师大会、座谈、演讲比赛、节目表演、知识竞赛、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大教育、大培训。培训结束后,全体教师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再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建立“教师一学生一家长”的三级培训机制,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学生不能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的要求传到千家万户,力争实现教育一大片、影响一大片,打牢教育系统稳定的思想基础。

(三)家长管教法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和学校老师的特有优势,依托家长学校引导广大家长发挥好作用,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使其知荣辱、明是非、懂法制、比学习、争先进、创优秀。

1.学校“大家长”。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仟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着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校教育,在抓好日常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将学校的办学宗旨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教学生学会做人,并融会贯通于学校的各项课程中。

2.家庭筑基础。利用孩子平时在家的时间,倡导家长通过谈心事、说趣事、讲故事,倾听孩子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全面了解孩子对宗教习俗的认识,宗教活动和身边宗教现象的看法,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鼓励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子女,对孩子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给予影响示范,树立家长权威,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家校共管教。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孩子把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的表现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给孩子讲述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带领孩子观看弘扬社会和谐风尚的电影,听取榜样人物报告、讲座,鼓励孩子建:“有榜样、学榜样、当榜样”的意识:同时,对孩子的错误观,及时进行交流疏导,防止出现思想偏离现象、防止思想滑坡。

五、领导机构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教育党工委关于扎实开展“去极端化”活动的总体安排,特成立学校“去极端化”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师层面的学习与宣传由党支部牵头,具体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学生层面的由中学德育处牵头,具体由校长负责。

六、具体实施

(—)加强学习,提高“去极端化”的思想认识。

要严格落实教育局工委下发的《教育系统“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相关文件要求,通过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等活动形式,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认识,要求每名教职工对照自己的言行,查摆出自身在安全稳定、政治思想、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 “去极端化”整改方案。

(二)在案例中学习,在学习中警醒。

通过学习再教育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言行举止。一是通过学习让教职工们看清极端分子的真面目、认清他们的本质,进一步明确教职工的自身职责,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在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深刻揭批暴力恐怖案件的真相,认清暴力恐怖分子的丑恶本质,让教职工知道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化思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深入开展亮观点、表态度、发声亮剑。要求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教育好身边的人、子女和亲戚朋友远离宗教极端思想,从不穿吉里巴甫服,不留大胡须、不戴面纱、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等方面来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去宗教极端化活动,进一步坚定教职工的政治立场。

(1)学校要充分利用宣讲团组织开展的宣讲活动,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及“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为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进而为明确政治立场、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阵地夯实了基础。

(2)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开学典礼、庆“六•一”、努肉孜节等主题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活动,跟孩子一起接受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家长对非法宗教活动及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认识。通过家访,积极发挥每个教职工的宣传员作用,对每一个学生及家庭成员情况做到了然于心。

(3)多举措并举让“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入脑入心。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书法、绘画、手工作品、手抄报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氛围。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和教职工中,了解学校在安全稳定工作、教育教学、学生常规管理等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并就发现的一些问题做出具体的要求和部署。加大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重点清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对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通过上级部门的协调解决,使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地治理。配合纪检部门对教职工的手机、电脑、多媒体卡进行突击检查。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去极端化”思想的认识。通过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誓词等教育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侵蚀;充分发挥校园小广播宣传教育作用,以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对师生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理论教育。积极邀请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普及法制知识、建树法制观念,淡化了宗教氛围的影响,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中学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推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县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布署,结合我校教育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一)建立一个机构

我校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入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完善“两个制度”

1.师生的学法制度。根据教育局相关的会议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每年下发的相关青少年学生学法计划内容,组织学习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

2.学法情况考评制度。学校每学期、每学年都要组织对师生学法用法的情况进行考评,对学生的学法守法情况要写入学生的操行评定内容;对教师的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考评应与考核和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有机结合。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教育活动

1.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未成年学生自护教育是维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提高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未成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和社会保护功能的自觉性,是防止未成年学生遭受人身伤害最有效的途径。

2.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做到“四个结合”

1.法制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我校通过集中讲座和专题授课等形式,加深学生德法律意识。

2.法制教育与“警校共建”活动相结合。召开了一次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会,规划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

3.法制教育与创建“平安学校”活动相结合。我校要把师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平安学校”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法制教育的形式和观念,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果,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

1、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要求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好学生。特别要进行交通安全法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2、黑板报宣传。政教处负责开展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比赛。各班负责班级黑板报,主题为“学法守法,珍爱生命”。

3、主题班会。

各班利用平日的法制课学习时间开展活动,进行“学法守法,珍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做好思想引导,并做好班会活动记录。

4、邀请司法人员进行法制讲座。

乡中学

2015年10月14日

中学“最美少年”工程实施方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举止质和文明,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育目标

通过礼仪、感恩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通过生活卫生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学习习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节俭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教育;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教育;真诚友爱、勤奋学习教育;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教育;遵守公德、严于律己教育五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具体要求:

(一)行为习惯

1、认真听取父母、老师的教育,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意见时要多沟通。

2、不说粗话、脏话;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3、热心帮助别人,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欺负弱小。

4、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学校墙壁、课桌或建筑物上涂抹乱画。

5、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6、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楼梯扶手上滑行,不拿棍棒刀具打闹,不从高处下跳等等。

7、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3、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4、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独立思考。

5、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写读书笔记。

6、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三)生活习惯

1、不进入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

2、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

3、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见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看到别人扔垃圾物主动劝阻。

5、不乱花零用钱。

6、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自己整理房间。

7、不乱扔东西,见到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五、实施途径

(1)高尚师德引领: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全体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文明行为的楷模。

(2)主题活动教育:各级各类班、团组织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学科德育渗透: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各学科教学要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4)校园文化影响: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5)家校互动协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六、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

本阶段为组织发动阶段。通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1、成立我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长: 副组长:

员:„„. 各班班主任。

2、组织全校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并牢记守则和规范的要求。

3、各班对每位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统计,切合实际,不断改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4、针对学校实际,团委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日常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落实。

5、各班开展“告别陋习,争创文明”、 “传统文化与修身”、“文明习惯,贵在养成”等主题班会或其他形式生动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实施督查”

本阶段为执行与检查落实阶段。学生在明确良好习惯要求的基础上,贯彻落实,自理自律,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学校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帮助学生坚定道德意志,督促学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行为规范逐条分解,分周落实,循环往复,巩固习惯养成。各周的专项养成教育内容及检查督促办法如下:

主题一:严格守纪,按时作息

要求:升旗提前5分钟到操场;按时上课,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班主任、值日教师和学生。

检查方法:在学校大门、操场、教学楼楼梯口、宿舍区等进行检查。

主题二:注重仪表、礼貌待人

要求:在校期间尽量身着校服,仪表大方,不戴耳环首饰、不留怪异发型、不染发,在教学区及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使用礼貌用语,见到师长朋友,礼貌问好;升旗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不随意走动,不看书报;集会时,不讲话,不看书报,离开会场时保持会场干净。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各班主任及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督查小组每天自查,学校随机抽查。

主题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要求: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或旷课;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各班主任及各班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随机检查。

主题四: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要求:各班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各班进行为父母、师长做一件事以示感恩的活动;要求学生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教导,讲道理,不任性,不顶撞;体贴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待客热情,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各班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

检查方法:逐个检查各班开展感恩教育的情况;通过学生、家长的访谈了解感恩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效果

主题五:讲究卫生,遵守公德

要求:各班做好教室、卫生区卫生,清理垃圾死角,保持室内外整洁,美化生活学习环境;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部分老师和学生、总务处。

检查方法:逐班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

1、各班评出行为习惯标兵并利用班会时间予以奖励。

2、在全校范围评出文明班级,十佳文明标兵,并给予奖励。

六、具体措施

常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做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通报。

本学期养成教育结束后,每个学生写一份收获体会交班主任,班主任要及时写出本班活动的书面总结(总结材料应有具体数据、典型事例及效果反映,包括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成功经验、办法措施、存在不足等),政教处、团委写出全校活动的书面总结,然后召开全校大会,总结表彰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学期末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习惯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积累经验。

乡中学

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写命题作文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辨析的意识。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作文,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审题 批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各类考试中最为常

见。它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

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的开放性趋势,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也突破了以往形式刻板、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弊端,虽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呈现多远化的倾向,给考生以很大的发挥余地,便于考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体裁上,除诗歌、戏剧外很少有限制,这便于考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如何命题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她)是谁?》、《你看看他(她)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2、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笔者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升入初中学习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笔者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去哪里了?》、《倾听小河的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一堂语文课堂》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黄金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其次是如何指导?

1、审题的指导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抓住最主要的要求;有时还要联系思想和生活,不仅弄清题目的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思,把题意真正弄明白。

由此观之,审题实际就是推敲文字。以《黄金时代的我》为例,学生作文之前,我先布置几个思考题:①判断“黄金时代的我”的短语类型,并找出中心语;②指出作文的写作范围;③指出文章的体裁;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地归纳出这是一篇以“我”为中心的写人的记叙文 ,写作范围是黄金时代----即中学时代。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不至于偏题甚至跑题。在指导过程中,笔者认为判断文章体裁最关键,一般的文章通过题目就能判断出来,像记、述、见闻之类多是记叙文 ;论、评、谈、驳、小议等多是议论文。当然也有一些题目难于判断,像《永不熄灭的蜡烛》、《微笑》、《一张照片》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深思,分析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找出它的象征意义。

2、写作过程的指导

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写“下水”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导作文光讲写作理论不行,得有范文引路。课本上的文章虽典型,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内容大多离学生实际较远,而且都出自名家手笔,与学生的作文不在一个层次上,学生很难模仿借鉴,对学生只有宏观指导的意义,缺乏直接引路的作用。最好是教师能亲自“下水”。因为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其他人的作品相比,更有优越性。作为学生特别想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得以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作品。在作文中和学生交流,或相互讨论后再写作,学生能借鉴教师的写法,拓宽思路,作文难度也降低了,作文完成后,师生的都可以粘贴在教室里边,比较优劣,总结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敬服教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那次指导学生如何写自传,当笔者念到自己的自传时,念到伤心处许多学生都哭了,笔者也哭了„„当时那种师生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笔者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心贴得是那样近,师生之间真正达到了“情感相通的妙趣”。后来学生的作文写得相当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笔者的“下水”作文效应。

最后是作文评改

(一)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笔者打破传统,经常组织学生互评。每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作文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次按照老师不同的要求和安排批改组以外同学的作文。每个学生初改一篇,然后相互轮流批阅。有不同意见的,小组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讨论,最后求得共识。全面批改后,教师收集作文,认真检查学生的评语,纠正错误,发现优点,为讲评做准备。

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在批改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每次批改侧重点不同,批改也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作文的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

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2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书目: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 柳斌:《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报社,1996年。

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第4篇

一.时间: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二.地点:彭水县民族中学

三.参加教师:民族中学全校英语、化学、历史、地理教师,

新田、鹿角中学相关学科教师教师

四.听课时间:

1.初中化学:8:00—8:40听课班级 .初三2班地点:教室

2.初中英语:9:40—10:20听课班级 .初三 2班 地点:语音室

3.初中历史:8:00—8:40听课班级 .初三 3班 地点:语音室

4. 高中地理:8:00—8:40听课班级 .高三 4 班 地点:教室

五.讲座交流时间、地点(听完课后接着交流)

初中化学:交流时间:8:50---10:20,地点:小会议室

初中英语:交流时间:10:30---12:00地点:语音室

初中历史:交流时间:8:50—10:20地点:教导处

高中地理:交流时间:8:50—10:20 地点:招生办

六.接待:行政办、教导处

七.各组衔接及主持人总联系人:张国强

初中化学:王旭龙兴跃初中英语:侯春燕庹德朝

初中历史:李容赵广红高中地理: 王建国

八.听课内容:

初三英语阅读课联系人:侯春燕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联系人:王旭

初三历史“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联系人:田峰

高三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联系人:陈亚林

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的推进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按照县委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自治区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当前新疆严峻的维稳形势,通过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活动,引导和团结广大青少年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引导广大青少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我校发展长治久安奠定坚定的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二、工作重点

实施“细胞”工程是全年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十项工程”中最基础的一项工程,其核心是实施“五个一”活动,一是给孩子教一些必要的民族用语;二是学唱一些民族歌舞;三是掌握一些必要的民族习俗;四是要互相结对子活动;五是要编印简单易懂的本民族文字材料,要从孩子开展就要将民族团结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一)将民族团结活动融入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和板报等,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和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活动,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懂得一些必要的少数民族习俗。利用学校广大资源,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和有效的实施。 (责任部门:德育处、团委、各年级部 )。

(二)“手拉手、一家人”结对子活动。一是开展一个党员联系一个民族党员教师、汉语教师联系民族教师、一个双语班联系一个民语班,全面推动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达到“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文化”的目的。二是挖掘推荐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三是落实“大结对、大谈心”具体内容,结合结对子、抚贫帮困等工作,集中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帮扶各民族困难学生,根据其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责任部门:党建办、德育处、工会、各年级部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学校教务处认真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课,做到教师配备、内容选编、课时安排、计划拟定、教师备课五落实,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年级部 )

(四)开展“和谐家庭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一是开展班主任、任课教师“大家访”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二是结合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家校联系会、家长会等渠道,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及时做好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学生进清真寺,杜绝学生信教现象的发生,学校师生要遵守职业、行业和校园基本着装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通过村委会、家长等多方面配合,防止学生流失。 (责任部门:德育处、教务处、各年级部)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思想发动阶段 学校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集中实施阶段

(一)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民族团结做贡献”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一是组织规范学校师生着装和仪容仪表。二是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团队会。三是开展“爱国歌曲我传唱”活动,学生在每天第二节课课间学唱爱国歌曲以及民族团结歌曲。四是深入开展“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莎车人”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六是利用学校黑板报、主题团队会、手抄报、校园广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责任部门:德育处、工会、团委、各年级部 )

(二)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活动典型表彰活动。大力组织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教职工”、“民族团结好少年”、“民族团结先进班级”等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责任部门:德育处、党建办、各年级部 )

(三)建立信息定期上报机制。各部门将每项活动开展的信息报道及时上报。

第三阶段:总结成效阶段

做好各项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对活动中积累和创新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综合归纳;对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

四、保障措施及活动要求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此方案部署,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定一件干一件,切实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乡中学

2015年10月14日

中学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县实施的“去极端化”工程计划的有关要求,结我校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抵御渗透、明辨是非的能力,切断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传播和渗透的渠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压缩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的空间,铲除宗教极端思想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促进各民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现制定《亚克艾日克乡中学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张春贤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县委关于打击、整治非法宗教活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关于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反分裂、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打好主动仗。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以观代文化为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着眼点和着力点上来。按照现代文化引领要求,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在教育系统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弘扬先进文明成果,传播现代文化理念,严密防范非法宣传品的传播和渗透,引领各族师生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在教育系统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真理、反对迷信、拒绝愚昧、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使“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全体教职工的日常生活之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群体意识、外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从思想根源上筑牢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防线,为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教育系统稳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全体学生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的三步走思路,通过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程,增强广大师生抵御渗透、明辨是非的能力,切断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渠道,树立问题导向,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和岗位意识,盯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程,达到标本兼治、防患未然的功效,为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各民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四、工作方法

(一)学校领导辐射和带动教职工,认真在广大师生中抓好落实,力争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行动坚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二是对身边的教职工严管理、常教育、多提醒,引导他们管好自我、宣传群众;三是落实好各项措施,以干部教师去影响和发动其他教师,以身边的人去教育和引领群众,以身边的人去管理和疏导社会。

(二)形成大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交流讨论、大声讨、大揭批、誓师大会、座谈、演讲比赛、节目表演、知识竞赛、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大教育、大培训。培训结束后,全体教师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再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建立“教师一学生一家长”的三级培训机制,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学生不能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的要求传到千家万户,力争实现教育一大片、影响一大片,打牢教育系统稳定的思想基础。

(三)家长管教法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和学校老师的特有优势,依托家长学校引导广大家长发挥好作用,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使其知荣辱、明是非、懂法制、比学习、争先进、创优秀。

1.学校“大家长”。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仟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着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校教育,在抓好日常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将学校的办学宗旨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教学生学会做人,并融会贯通于学校的各项课程中。

2.家庭筑基础。利用孩子平时在家的时间,倡导家长通过谈心事、说趣事、讲故事,倾听孩子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全面了解孩子对宗教习俗的认识,宗教活动和身边宗教现象的看法,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鼓励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子女,对孩子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给予影响示范,树立家长权威,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家校共管教。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孩子把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的表现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给孩子讲述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带领孩子观看弘扬社会和谐风尚的电影,听取榜样人物报告、讲座,鼓励孩子建:“有榜样、学榜样、当榜样”的意识:同时,对孩子的错误观,及时进行交流疏导,防止出现思想偏离现象、防止思想滑坡。

五、领导机构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教育党工委关于扎实开展“去极端化”活动的总体安排,特成立学校“去极端化”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师层面的学习与宣传由党支部牵头,具体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学生层面的由中学德育处牵头,具体由校长负责。

六、具体实施

(—)加强学习,提高“去极端化”的思想认识。

要严格落实教育局工委下发的《教育系统“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相关文件要求,通过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等活动形式,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认识,要求每名教职工对照自己的言行,查摆出自身在安全稳定、政治思想、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 “去极端化”整改方案。

(二)在案例中学习,在学习中警醒。

通过学习再教育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言行举止。一是通过学习让教职工们看清极端分子的真面目、认清他们的本质,进一步明确教职工的自身职责,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在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深刻揭批暴力恐怖案件的真相,认清暴力恐怖分子的丑恶本质,让教职工知道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化思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深入开展亮观点、表态度、发声亮剑。要求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教育好身边的人、子女和亲戚朋友远离宗教极端思想,从不穿吉里巴甫服,不留大胡须、不戴面纱、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等方面来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去宗教极端化活动,进一步坚定教职工的政治立场。

(1)学校要充分利用宣讲团组织开展的宣讲活动,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及“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为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进而为明确政治立场、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阵地夯实了基础。

(2)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开学典礼、庆“六•一”、努肉孜节等主题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活动,跟孩子一起接受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家长对非法宗教活动及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认识。通过家访,积极发挥每个教职工的宣传员作用,对每一个学生及家庭成员情况做到了然于心。

(3)多举措并举让“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入脑入心。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书法、绘画、手工作品、手抄报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氛围。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和教职工中,了解学校在安全稳定工作、教育教学、学生常规管理等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并就发现的一些问题做出具体的要求和部署。加大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重点清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对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通过上级部门的协调解决,使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地治理。配合纪检部门对教职工的手机、电脑、多媒体卡进行突击检查。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去极端化”思想的认识。通过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誓词等教育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侵蚀;充分发挥校园小广播宣传教育作用,以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对师生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理论教育。积极邀请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普及法制知识、建树法制观念,淡化了宗教氛围的影响,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中学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推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县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布署,结合我校教育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一)建立一个机构

我校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入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完善“两个制度”

1.师生的学法制度。根据教育局相关的会议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每年下发的相关青少年学生学法计划内容,组织学习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

2.学法情况考评制度。学校每学期、每学年都要组织对师生学法用法的情况进行考评,对学生的学法守法情况要写入学生的操行评定内容;对教师的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考评应与考核和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有机结合。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教育活动

1.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未成年学生自护教育是维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提高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未成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和社会保护功能的自觉性,是防止未成年学生遭受人身伤害最有效的途径。

2.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做到“四个结合”

1.法制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我校通过集中讲座和专题授课等形式,加深学生德法律意识。

2.法制教育与“警校共建”活动相结合。召开了一次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会,规划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

3.法制教育与创建“平安学校”活动相结合。我校要把师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平安学校”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法制教育的形式和观念,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果,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

1、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要求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好学生。特别要进行交通安全法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2、黑板报宣传。政教处负责开展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比赛。各班负责班级黑板报,主题为“学法守法,珍爱生命”。

3、主题班会。

各班利用平日的法制课学习时间开展活动,进行“学法守法,珍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做好思想引导,并做好班会活动记录。

4、邀请司法人员进行法制讲座。

乡中学

2015年10月14日

中学“最美少年”工程实施方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举止质和文明,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育目标

通过礼仪、感恩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通过生活卫生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学习习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节俭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教育;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教育;真诚友爱、勤奋学习教育;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教育;遵守公德、严于律己教育五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具体要求:

(一)行为习惯

1、认真听取父母、老师的教育,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意见时要多沟通。

2、不说粗话、脏话;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3、热心帮助别人,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欺负弱小。

4、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学校墙壁、课桌或建筑物上涂抹乱画。

5、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6、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楼梯扶手上滑行,不拿棍棒刀具打闹,不从高处下跳等等。

7、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3、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4、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独立思考。

5、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写读书笔记。

6、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三)生活习惯

1、不进入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

2、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

3、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见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看到别人扔垃圾物主动劝阻。

5、不乱花零用钱。

6、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自己整理房间。

7、不乱扔东西,见到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五、实施途径

(1)高尚师德引领: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全体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文明行为的楷模。

(2)主题活动教育:各级各类班、团组织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学科德育渗透: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各学科教学要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4)校园文化影响: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5)家校互动协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六、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

本阶段为组织发动阶段。通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1、成立我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长: 副组长:

员:„„. 各班班主任。

2、组织全校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并牢记守则和规范的要求。

3、各班对每位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统计,切合实际,不断改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4、针对学校实际,团委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日常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落实。

5、各班开展“告别陋习,争创文明”、 “传统文化与修身”、“文明习惯,贵在养成”等主题班会或其他形式生动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实施督查”

本阶段为执行与检查落实阶段。学生在明确良好习惯要求的基础上,贯彻落实,自理自律,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学校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帮助学生坚定道德意志,督促学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行为规范逐条分解,分周落实,循环往复,巩固习惯养成。各周的专项养成教育内容及检查督促办法如下:

主题一:严格守纪,按时作息

要求:升旗提前5分钟到操场;按时上课,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班主任、值日教师和学生。

检查方法:在学校大门、操场、教学楼楼梯口、宿舍区等进行检查。

主题二:注重仪表、礼貌待人

要求:在校期间尽量身着校服,仪表大方,不戴耳环首饰、不留怪异发型、不染发,在教学区及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使用礼貌用语,见到师长朋友,礼貌问好;升旗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不随意走动,不看书报;集会时,不讲话,不看书报,离开会场时保持会场干净。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各班主任及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督查小组每天自查,学校随机抽查。

主题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要求: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或旷课;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各班主任及各班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随机检查。

主题四: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要求:各班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各班进行为父母、师长做一件事以示感恩的活动;要求学生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教导,讲道理,不任性,不顶撞;体贴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待客热情,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各班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

检查方法:逐个检查各班开展感恩教育的情况;通过学生、家长的访谈了解感恩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效果

主题五:讲究卫生,遵守公德

要求:各班做好教室、卫生区卫生,清理垃圾死角,保持室内外整洁,美化生活学习环境;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

检查督促部门:值日领导、部分老师和学生、总务处。

检查方法:逐班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

1、各班评出行为习惯标兵并利用班会时间予以奖励。

2、在全校范围评出文明班级,十佳文明标兵,并给予奖励。

六、具体措施

常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做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通报。

本学期养成教育结束后,每个学生写一份收获体会交班主任,班主任要及时写出本班活动的书面总结(总结材料应有具体数据、典型事例及效果反映,包括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成功经验、办法措施、存在不足等),政教处、团委写出全校活动的书面总结,然后召开全校大会,总结表彰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学期末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习惯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积累经验。

乡中学

武汉市民族中学范文第6篇

三年级(1)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非法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1、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请李春梅、马七琪、代家源三位同学上讲台,推测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彝族、回族、汉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

(4)、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2、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四、归纳总结

上一篇:文学作品知识点范文下一篇:数学广角搭配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