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守财奴范文

2023-09-19

巴尔扎克守财奴范文第1篇

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西部工商业名城都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出身农民,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暴发户,跻身于资产阶级。老巴尔扎克爱慕虚荣,于1820年在自己的平民姓氏上加上“德”(De)字,以示贵族身份。他50岁时与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结婚。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向往贵族社会,相信个人奋斗。巴尔扎克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母亲很专横,冷酷地拒绝孩子们任何情爱的表示,有时小巴尔扎克张开双臂想去拥抱母亲,可是立即被母亲的呵斥吓得不敢动弹。 从7岁到13岁,他被送到旺多姆的教会学校读书,6年中他只回过一次家,母亲只去看望过他两次。童年所受到的忽视,他终身难忘,他说:“我从来不曾有过母亲。”他在老来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还说:“她是一个妖精,同时又是妖精般的怪人……我母亲就是给我的生命降落一切灾难的根源。”(司蒂芬·支魏格:《巴尔扎克》) 童年缺少母爱的创伤性经验是他成年后结交年长女友的一个原因,寻找母亲。巴尔扎克崇拜女人,而且有一种从来没有完全满足过的爱情需要。

他只和有钱的女人建立情感联系,直言不讳地要妹妹替他找有财产的女人,以便替他还债。巴尔扎克的女友都是比他年长的贵族妇女。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柏尔尼夫人,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柏尔尼夫人既是情人又是母亲。她在经济上给予巴尔扎克很大帮助,也是她向巴尔扎克提供了许多大革命时代的写作材料,她的鼓励起巴尔扎克的自尊心,使他免遭堕落。巴尔扎克承认,“她是我的母亲、朋友、家园、知己和顾问,她使我成为作家,她给予我在青年时所需要的同情心……没有她,我无疑早已死了。”1832年12月26 日,巴尔扎克收到一封从俄国寄来的信,署名“一个外国女人”,它是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写的。她的丈夫是俄国巨富,比她大25岁,她读到巴尔扎克的小说,勾起了幻想。写信后,她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请您在启事里签署致„一个外国女人‟。”巴尔扎克在1833年1月8日同一张报纸上登出启事:“致一个外国女人”。 从此,巴尔扎克对韩斯卡夫人穷追不舍。交往8年后,韩斯卡夫人做了寡妇,巴尔扎克立即求婚,但韩斯卡夫人一再找借口推脱,并不想真的嫁给他。1850年,巴尔扎克重病在身,韩斯卡夫人同意与他结婚。这场持续了18年之久的马拉松式恋爱,才有了结局。追求韩斯卡夫人,耗尽了巴尔扎克的精力。婚后100天,这位文学巨匠与世长辞,终年51岁。

巴尔扎克一生渴望光荣,当他20岁从索尔本学院法学系毕业之后,他没有去做律师,却选择了当作家的自由职业,发誓要作“文坛的国王”。他说:“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为了不依赖家庭,他冒险做了投机商人,最初做出版人,印出的书只卖出几十本。接着开办印刷厂和铅字铸造厂,他没能发财,却背上了近6万法郎的债务,陷入极度贫困之中。这6万债务中,有4万是欠他母亲的。这笔钱迟迟未还,他母亲也从未勾销。1837年巴尔扎克办的《巴黎纪事》报倒闭,使他的债务高达10万法郎,到他逝世前3年,已经欠下21万法郎的债务。终身受着债主们的追逐。为了还债,他开始了《人间喜剧》的写作。巴尔扎克一生写作了97部《人间喜剧》,直到去世,也没能还清债务。

巴尔扎克每天工作16至18小时,从半夜到中午写作,从中午到下午4点校对校样,5点钟用餐,5点半睡觉,到半夜又起来工作。他每天必须写出16页的书,修改和校对时间除外,3天用掉一瓶墨水,更换10个笔尖。写作时他穿着教士的袍子,点上7支蜡烛,桌边是一杯提神的黑咖啡。有人说,“巴尔扎克活在5万杯咖啡上,也死在5万杯咖啡上。”他经常不停地一连工作两三个月,不露一面,连知己朋友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但过不多久,他像从地下钻出来一样,拿着他的书稿,十分天真地为自己喝彩,把稿件交给出版商,他拿了稿费飞也似地跑出去还给债主,这些债主往往就在报馆院子里等候着。有时候,他工

1 作一个长夜就跑到朋友家,吃了就睡,要朋友在他工作了一小时后叫醒他。他一觉醒来,发现超出了一小时,就跳起来破口大骂朋友是小偷、凶手、混蛋,害他损失了一万法郎,因为要是早些醒来,就会构思好一部新小说的内容,这一觉耽误了他和银行家、出版商、公爵夫人的约会,害他不能如期还清债务,还使他遭受上百万损失。巴尔扎克对创作从不肯敷衍了事。一部小说,他总是反复修改多遍,以致他的小说清样,从来没有干净过。而校排清样的一切费用,出版商都记在巴尔扎克的账上,从版税里扣除,他所预想得到的款项常常不够偿还宿债。但他宁可少得稿酬,也坚持修改,决不草率从事。

另一位文学巨匠雨果守候在他身边,为他送终。雨果和大仲马等作家参加了巴尔扎克的葬礼,雨果在葬礼上致悼词说: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

巴尔扎克从1828年到1848年20年间,共写作长短篇小说97部,滑稽故事36篇,戏剧6部,以及一些零星的文章。1842年,巴尔扎克把从1829年起写的小说收集起来,编成一个总集,定名为《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构思来源:①受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影响。巴尔扎克研读司各特,看到他的历史小说隐藏着一套完整的哲学,同时,他也发现司各特作品缺少系统的有机联系。尽管他写的都是历史小说,但是“他没有想到把他的人物联系起来,协调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其中每章都是一部小说,每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就是要以系列小说的形式,编制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 ②受动物学家圣伊莱尔的“统一类型”说的影响动物学家圣伊莱尔提出“统一类型”说,把动物分类。巴尔扎克就此提出“社会和自然”“相似”的意见,认为人类和兽类一样,也可以划分不同类型。他想把自己的小说统一成一部大书,人物有不同的分类。③受但丁《神曲》书名的影响。但丁《神曲》的原名是“神的喜剧”,巴尔扎克受到暗示,选定了《人间喜剧》这个名称作为总书名。1840年底,巴尔扎克在给一位出版商的信中首次提出说:“《人间喜剧》将是我的作品的总名称。过去已发表的只是其中的片段而已”。直到1842年4月,他在报纸上登出了广告,正式启用《人间喜剧》的名称,同时,在第一卷中刊出了纲领性的《人间喜剧》前言。

《人间喜剧》分类: 《分析研究》:阐明支配人生与社会的各项原则,共两部。作品有《婚姻生理学》(1829),《夫妇纠纷》。

《哲理研究》: 探讨产生人的行为的各种原因,共22部。《驴皮记》(1831)、《长寿药水》(1830)、《受诅咒的孩子》(1836)、《不为人知的杰作》(1831)、《绝对之探求》(1834)、《改邪归正的梅莫特》(1835)等。

《风俗研究》: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当代社会生活,它是《人间喜剧》的主干,成就比前两类大,共66部。①私人生活场景:27部,表现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因生活经验不足或感情冲动酿成的种种错误与不幸。 《高老头》(1835)②外省生活场景:10部,描写人们走向成年时,因野心、欲望、自私自利的盘算引起的冲突。

《欧也妮·葛朗台》(1833) ③巴黎生活场景:19部,描写人心的衰老、腐化、恶的欲念代替了一切真诚朴素的感情。

《贝姨》(1846)

《 邦斯舅舅》(1847)④政治生活场景:4部,超越常轨的人物。

《 Z·马卡》(1840) ⑤军旅生活场景:2部,表现风云激荡,离乡背井。

《舒昂党人》(1829)

⑥乡村生活场景:表现秩序、道德原则。 《乡村医生》(1833)

《幽谷百合》(1835)

《人间喜剧》出现的人物2400多个,其中尤以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为最多。而具有偏执狂式的绝对情欲人物就有

六、七十个,为此,他塑造的人物模式获得了“巴尔扎克社会”的称誉。

2 这个社会是当时法国的真实写照,展示了19世纪人情风俗的画面,也是人类总体性格中的各种丑行的暴露。人类在物欲的诱惑下异化为社会所不容的异类而被淘汰掉,演出了正义被邪恶压倒,真善美被假丑恶打败的人间悲剧。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来命名他的巨型悲剧,是不无讽刺意义的,是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一种反抗。

1.《人间喜剧》串连方法

巴尔扎克在写作《人间喜剧》时,最初的打算是每部小说专写一种性格,一种人性悲剧。这些人物性格和人性悲剧都是独立成篇的,一部小说只能表现人物的一个生活阶段和一个生活侧面。但他又想把所有的小说联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于是,巴尔扎克独创了一种串连各部小说的方法:人物再现手法。 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人物再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是一种主要的再现手法。

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所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而这些事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之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都一一排列出来。

三是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说人物的性格作一对比,而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拉斯涅蒂在《高老头》中是一个串连情节的主人公,曾是一个清白、有抱负的青年,虽然满怀野心,但良心还未泯灭。以后他在《纽沁根银行》中,心黑手狠,通过机会和手段,他挣到了一份有大宗嫁妆的婚姻,开始在政治交易场上钻营。在《轻佻的女人》(1839)中,他爬到了副国务秘书的职务。在《无知无识的喜剧演员》里,他摇身变成了具有伯爵爵位的部长。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政治家,金融寡头的代理人,他每年有30万利佛尔的收入,这时他已经没有良心可言。在《阿尔西的议员》中,他抛弃了旧情人纽沁根太太,娶了她的女儿。他还在《贝姨》中出现,作为于洛女婿的证婚人。在《小资产者》中也出现。不论他在社会的哪一级台阶出现,他都信奉当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人生哲学。

2.编年史小说艺术

巴尔扎克不为某个人物立传,他采用历史记事的方法,截取众多人物的生活阶段和生活侧面,按年代叙写他们的生活,编排好他们在不同小说中,性格变化和命运变迁,如同编年史一样,记载下人情风俗史。恩格斯则直接称他用编年史方式逐年记下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生活(1816——1848)。为此,我们把巴尔扎克的叙述方式称之为编年史模式。

编年史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重视时空结构。从时间结构看,它所强调的时间是历史时间,注重交待确切的历史日期,故事时间与历史真貌相合,也即小说在真实的历史时间里讲述虚构的人物故事。 巴尔扎克的小说不仅每部具有编年史的时间特点,而且按故事时间的先后把各部小说排列起来,还能看到《人间喜剧》系列小说的编年顺序,逐年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历史。从空间结构看,编年史小说所强调的空间是典型环境,它注重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故事空间与当代社会风貌一致。《人间喜剧》的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这些环境不是远离法国的西班牙、非洲或东方,而是当代法国的全部风貌。巴尔扎克按照顺序把法国每个地区的城镇都写到了。如《男管家》写伊苏丹城,《绝对之探求》写杜埃城,《老处女》写阿朗松城,《阿尔贝·萨瓦吕》写贝尚松城,《欧也妮·葛朗台》写索漠城,《两个诗人》写昂古莱姆城,《都尔的本堂神甫》写都尔城,《乡村教士》写利摩日城,《县城诗神》写桑塞尔城。巴尔扎克对这些外省城市环境十分熟悉,每个城镇的面貌各具特色,成为毫不重复的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对各个地区的真实描写,使他获得“法兰西地理”的称号。

3

巴尔扎克的《刽子手》在现实主义意义上的主题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崇扬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英雄主义精神。小说的背景是法国对西班牙的征服占领,小说中戈蒂埃将军提到的“约瑟夫国王”便是拿破伦的长兄。1807年,拿破仑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做了西班牙的国王。

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在于巴尔扎克如实地展示了西班牙人起义失败的实际状况:强大的法军锐不可当,他们迅速出击,将叛军分割包围,并迅速在平息叛乱后将叛乱分子处死,其反应之敏捷与行动之迅速显示了拿破伦时代法军优秀的军事素质,在他们的打击下,一群非专业的西班牙起义者甚至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便一下子沦为阶下囚;法军高傲的戈蒂埃将军以极端的轻蔑发落着这一群根本算不上对手的敌人,令人联想起拿破伦的法军在欧洲大陆上飞扬拨扈的形像。

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更在于巴尔扎克如实地展示了这场斗争的必然趋势。当戈蒂埃将军以一种极端违反人伦的方式轻蔑地戏弄这一群死囚的时候,他决没想到这群西班牙人,上至年迈的莱加奈斯侯爵与侯爵夫人,下至仅八岁的小兄弟玛努埃尔,他们全都毫无惧色地走向死亡,并且由于按他们自己的意志接受他们最亲的亲人胡安尼托亲自行刑而感到由衷的快意。西班牙人这种视死如归的高贵气质使高傲的戈蒂埃将军精神上遭到巨创,他预感到目前法军在西班牙的占领将走向全面失败,而且败得很惨:“你们难道忘了,再过一个月,有500个法国人的家庭要痛哭流涕吗?你们难道忘了,我们是在西班牙吗?你们难道要把自己的尸骨留在这儿吗?”而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中永远有一种巴尔扎克式的激情,这种激情使平凡的现实产生出深刻的洞见,使脏污甚至血腥的场面产生崇高的精神感昭,这使他的现实主义风格远别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画派崇尚真实的宗旨而产生类似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感人魅力:“自由引导人民!”而巴尔扎克的莱加奈斯一家视死如归的高贵气质则透出人类最崇高的呼声:“不自由,毋宁死!”巴尔扎克的这种激情是他小说现实主义的灵魂,西方评论界称之为“提高的现实主义” (heightened realism),这个术语或可称为“具有主观倾向的现实主义”,因为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同情、赞美、讽刺和批判溶进人物自身的行为方式之中。在《刽子手》和他的许多其他小说中,巴尔扎克都热情洋溢地将美的高贵与优雅赋予他心爱的贵族。

欧洲的贵族传统中有一种高贵的气质,这是功利化的资产阶级所不可能具有的,这种高贵气质使他们在选择死亡方式时也要区别于平民,他们宁愿接受更残酷的枭首而拒绝与下人一道被施以绞刑,特别是克拉拉,这位美丽多情的西班牙女郎把接受兄长的行刑视为无比的甜蜜,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敌人的脏手接触她圣洁的身体。在她将她美丽的脖子置于刀下的时候,连她的敌人也动容了,那个法军营长维克多告诉她,“将军答应饶你的命,如果您愿嫁我的话。”而她只是对军官投去轻蔑而高傲的一眼。我们不禁要问,反正是一死,莱加奈斯一家贵族式的死亡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巴尔扎克守财奴范文第2篇

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西部工商业名城都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出身农民,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暴发户,跻身于资产阶级。老巴尔扎克爱慕虚荣,于1820年在自己的平民姓氏上加上“德”(De)字,以示贵族身份。他50岁时与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结婚。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向往贵族社会,相信个人奋斗。巴尔扎克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母亲很专横,冷酷地拒绝孩子们任何情爱的表示,有时小巴尔扎克张开双臂想去拥抱母亲,可是立即被母亲的呵斥吓得不敢动弹。 从7岁到13岁,他被送到旺多姆的教会学校读书,6年中他只回过一次家,母亲只去看望过他两次。童年所受到的忽视,他终身难忘,他说:“我从来不曾有过母亲。”他在老来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还说:“她是一个妖精,同时又是妖精般的怪人……我母亲就是给我的生命降落一切灾难的根源。”(司蒂芬·支魏格:《巴尔扎克》) 童年缺少母爱的创伤性经验是他成年后结交年长女友的一个原因,寻找母亲。巴尔扎克崇拜女人,而且有一种从来没有完全满足过的爱情需要。

他只和有钱的女人建立情感联系,直言不讳地要妹妹替他找有财产的女人,以便替他还债。巴尔扎克的女友都是比他年长的贵族妇女。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柏尔尼夫人,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柏尔尼夫人既是情人又是母亲。她在经济上给予巴尔扎克很大帮助,也是她向巴尔扎克提供了许多大革命时代的写作材料,她的鼓励起巴尔扎克的自尊心,使他免遭堕落。巴尔扎克承认,“她是我的母亲、朋友、家园、知己和顾问,她使我成为作家,她给予我在青年时所需要的同情心……没有她,我无疑早已死了。”1832年12月26 日,巴尔扎克收到一封从俄国寄来的信,署名“一个外国女人”,它是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写的。她的丈夫是俄国巨富,比她大25岁,她读到巴尔扎克的小说,勾起了幻想。写信后,她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请您在启事里签署致„一个外国女人‟。”巴尔扎克在1833年1月8日同一张报纸上登出启事:“致一个外国女人”。 从此,巴尔扎克对韩斯卡夫人穷追不舍。交往8年后,韩斯卡夫人做了寡妇,巴尔扎克立即求婚,但韩斯卡夫人一再找借口推脱,并不想真的嫁给他。1850年,巴尔扎克重病在身,韩斯卡夫人同意与他结婚。这场持续了18年之久的马拉松式恋爱,才有了结局。追求韩斯卡夫人,耗尽了巴尔扎克的精力。婚后100天,这位文学巨匠与世长辞,终年51岁。

巴尔扎克一生渴望光荣,当他20岁从索尔本学院法学系毕业之后,他没有去做律师,却选择了当作家的自由职业,发誓要作“文坛的国王”。他说:“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为了不依赖家庭,他冒险做了投机商人,最初做出版人,印出的书只卖出几十本。接着开办印刷厂和铅字铸造厂,他没能发财,却背上了近6万法郎的债务,陷入极度贫困之中。这6万债务中,有4万是欠他母亲的。这笔钱迟迟未还,他母亲也从未勾销。1837年巴尔扎克办的《巴黎纪事》报倒闭,使他的债务高达10万法郎,到他逝世前3年,已经欠下21万法郎的债务。终身受着债主们的追逐。为了还债,他开始了《人间喜剧》的写作。巴尔扎克一生写作了97部《人间喜剧》,直到去世,也没能还清债务。

巴尔扎克每天工作16至18小时,从半夜到中午写作,从中午到下午4点校对校样,5点钟用餐,5点半睡觉,到半夜又起来工作。他每天必须写出16页的书,修改和校对时间除外,3天用掉一瓶墨水,更换10个笔尖。写作时他穿着教士的袍子,点上7支蜡烛,桌边是一杯提神的黑咖啡。有人说,“巴尔扎克活在5万杯咖啡上,也死在5万杯咖啡上。”他经常不停地一连工作两三个月,不露一面,连知己朋友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但过不多久,他像从地下钻出来一样,拿着他的书稿,十分天真地为自己喝彩,把稿件交给出版商,他拿了稿费飞也似地跑出去还给债主,这些债主往往就在报馆院子里等候着。有时候,他工

1 作一个长夜就跑到朋友家,吃了就睡,要朋友在他工作了一小时后叫醒他。他一觉醒来,发现超出了一小时,就跳起来破口大骂朋友是小偷、凶手、混蛋,害他损失了一万法郎,因为要是早些醒来,就会构思好一部新小说的内容,这一觉耽误了他和银行家、出版商、公爵夫人的约会,害他不能如期还清债务,还使他遭受上百万损失。巴尔扎克对创作从不肯敷衍了事。一部小说,他总是反复修改多遍,以致他的小说清样,从来没有干净过。而校排清样的一切费用,出版商都记在巴尔扎克的账上,从版税里扣除,他所预想得到的款项常常不够偿还宿债。但他宁可少得稿酬,也坚持修改,决不草率从事。

另一位文学巨匠雨果守候在他身边,为他送终。雨果和大仲马等作家参加了巴尔扎克的葬礼,雨果在葬礼上致悼词说: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

巴尔扎克从1828年到1848年20年间,共写作长短篇小说97部,滑稽故事36篇,戏剧6部,以及一些零星的文章。1842年,巴尔扎克把从1829年起写的小说收集起来,编成一个总集,定名为《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构思来源:①受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影响。巴尔扎克研读司各特,看到他的历史小说隐藏着一套完整的哲学,同时,他也发现司各特作品缺少系统的有机联系。尽管他写的都是历史小说,但是“他没有想到把他的人物联系起来,协调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其中每章都是一部小说,每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就是要以系列小说的形式,编制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 ②受动物学家圣伊莱尔的“统一类型”说的影响动物学家圣伊莱尔提出“统一类型”说,把动物分类。巴尔扎克就此提出“社会和自然”“相似”的意见,认为人类和兽类一样,也可以划分不同类型。他想把自己的小说统一成一部大书,人物有不同的分类。③受但丁《神曲》书名的影响。但丁《神曲》的原名是“神的喜剧”,巴尔扎克受到暗示,选定了《人间喜剧》这个名称作为总书名。1840年底,巴尔扎克在给一位出版商的信中首次提出说:“《人间喜剧》将是我的作品的总名称。过去已发表的只是其中的片段而已”。直到1842年4月,他在报纸上登出了广告,正式启用《人间喜剧》的名称,同时,在第一卷中刊出了纲领性的《人间喜剧》前言。

《人间喜剧》分类: 《分析研究》:阐明支配人生与社会的各项原则,共两部。作品有《婚姻生理学》(1829),《夫妇纠纷》。

《哲理研究》: 探讨产生人的行为的各种原因,共22部。《驴皮记》(1831)、《长寿药水》(1830)、《受诅咒的孩子》(1836)、《不为人知的杰作》(1831)、《绝对之探求》(1834)、《改邪归正的梅莫特》(1835)等。

《风俗研究》: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当代社会生活,它是《人间喜剧》的主干,成就比前两类大,共66部。①私人生活场景:27部,表现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因生活经验不足或感情冲动酿成的种种错误与不幸。 《高老头》(1835)②外省生活场景:10部,描写人们走向成年时,因野心、欲望、自私自利的盘算引起的冲突。

《欧也妮·葛朗台》(1833) ③巴黎生活场景:19部,描写人心的衰老、腐化、恶的欲念代替了一切真诚朴素的感情。

《贝姨》(1846)

《 邦斯舅舅》(1847)④政治生活场景:4部,超越常轨的人物。

《 Z·马卡》(1840) ⑤军旅生活场景:2部,表现风云激荡,离乡背井。

《舒昂党人》(1829)

⑥乡村生活场景:表现秩序、道德原则。 《乡村医生》(1833)

《幽谷百合》(1835)

《人间喜剧》出现的人物2400多个,其中尤以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为最多。而具有偏执狂式的绝对情欲人物就有

六、七十个,为此,他塑造的人物模式获得了“巴尔扎克社会”的称誉。

2 这个社会是当时法国的真实写照,展示了19世纪人情风俗的画面,也是人类总体性格中的各种丑行的暴露。人类在物欲的诱惑下异化为社会所不容的异类而被淘汰掉,演出了正义被邪恶压倒,真善美被假丑恶打败的人间悲剧。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来命名他的巨型悲剧,是不无讽刺意义的,是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一种反抗。

1.《人间喜剧》串连方法

巴尔扎克在写作《人间喜剧》时,最初的打算是每部小说专写一种性格,一种人性悲剧。这些人物性格和人性悲剧都是独立成篇的,一部小说只能表现人物的一个生活阶段和一个生活侧面。但他又想把所有的小说联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于是,巴尔扎克独创了一种串连各部小说的方法:人物再现手法。 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人物再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是一种主要的再现手法。

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所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而这些事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之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都一一排列出来。

三是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说人物的性格作一对比,而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拉斯涅蒂在《高老头》中是一个串连情节的主人公,曾是一个清白、有抱负的青年,虽然满怀野心,但良心还未泯灭。以后他在《纽沁根银行》中,心黑手狠,通过机会和手段,他挣到了一份有大宗嫁妆的婚姻,开始在政治交易场上钻营。在《轻佻的女人》(1839)中,他爬到了副国务秘书的职务。在《无知无识的喜剧演员》里,他摇身变成了具有伯爵爵位的部长。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政治家,金融寡头的代理人,他每年有30万利佛尔的收入,这时他已经没有良心可言。在《阿尔西的议员》中,他抛弃了旧情人纽沁根太太,娶了她的女儿。他还在《贝姨》中出现,作为于洛女婿的证婚人。在《小资产者》中也出现。不论他在社会的哪一级台阶出现,他都信奉当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人生哲学。

2.编年史小说艺术

巴尔扎克不为某个人物立传,他采用历史记事的方法,截取众多人物的生活阶段和生活侧面,按年代叙写他们的生活,编排好他们在不同小说中,性格变化和命运变迁,如同编年史一样,记载下人情风俗史。恩格斯则直接称他用编年史方式逐年记下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生活(1816——1848)。为此,我们把巴尔扎克的叙述方式称之为编年史模式。

编年史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重视时空结构。从时间结构看,它所强调的时间是历史时间,注重交待确切的历史日期,故事时间与历史真貌相合,也即小说在真实的历史时间里讲述虚构的人物故事。 巴尔扎克的小说不仅每部具有编年史的时间特点,而且按故事时间的先后把各部小说排列起来,还能看到《人间喜剧》系列小说的编年顺序,逐年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历史。从空间结构看,编年史小说所强调的空间是典型环境,它注重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故事空间与当代社会风貌一致。《人间喜剧》的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这些环境不是远离法国的西班牙、非洲或东方,而是当代法国的全部风貌。巴尔扎克按照顺序把法国每个地区的城镇都写到了。如《男管家》写伊苏丹城,《绝对之探求》写杜埃城,《老处女》写阿朗松城,《阿尔贝·萨瓦吕》写贝尚松城,《欧也妮·葛朗台》写索漠城,《两个诗人》写昂古莱姆城,《都尔的本堂神甫》写都尔城,《乡村教士》写利摩日城,《县城诗神》写桑塞尔城。巴尔扎克对这些外省城市环境十分熟悉,每个城镇的面貌各具特色,成为毫不重复的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对各个地区的真实描写,使他获得“法兰西地理”的称号。

3

巴尔扎克的《刽子手》在现实主义意义上的主题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崇扬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英雄主义精神。小说的背景是法国对西班牙的征服占领,小说中戈蒂埃将军提到的“约瑟夫国王”便是拿破伦的长兄。1807年,拿破仑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做了西班牙的国王。

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在于巴尔扎克如实地展示了西班牙人起义失败的实际状况:强大的法军锐不可当,他们迅速出击,将叛军分割包围,并迅速在平息叛乱后将叛乱分子处死,其反应之敏捷与行动之迅速显示了拿破伦时代法军优秀的军事素质,在他们的打击下,一群非专业的西班牙起义者甚至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便一下子沦为阶下囚;法军高傲的戈蒂埃将军以极端的轻蔑发落着这一群根本算不上对手的敌人,令人联想起拿破伦的法军在欧洲大陆上飞扬拨扈的形像。

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更在于巴尔扎克如实地展示了这场斗争的必然趋势。当戈蒂埃将军以一种极端违反人伦的方式轻蔑地戏弄这一群死囚的时候,他决没想到这群西班牙人,上至年迈的莱加奈斯侯爵与侯爵夫人,下至仅八岁的小兄弟玛努埃尔,他们全都毫无惧色地走向死亡,并且由于按他们自己的意志接受他们最亲的亲人胡安尼托亲自行刑而感到由衷的快意。西班牙人这种视死如归的高贵气质使高傲的戈蒂埃将军精神上遭到巨创,他预感到目前法军在西班牙的占领将走向全面失败,而且败得很惨:“你们难道忘了,再过一个月,有500个法国人的家庭要痛哭流涕吗?你们难道忘了,我们是在西班牙吗?你们难道要把自己的尸骨留在这儿吗?”而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中永远有一种巴尔扎克式的激情,这种激情使平凡的现实产生出深刻的洞见,使脏污甚至血腥的场面产生崇高的精神感昭,这使他的现实主义风格远别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画派崇尚真实的宗旨而产生类似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感人魅力:“自由引导人民!”而巴尔扎克的莱加奈斯一家视死如归的高贵气质则透出人类最崇高的呼声:“不自由,毋宁死!”巴尔扎克的这种激情是他小说现实主义的灵魂,西方评论界称之为“提高的现实主义” (heightened realism),这个术语或可称为“具有主观倾向的现实主义”,因为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同情、赞美、讽刺和批判溶进人物自身的行为方式之中。在《刽子手》和他的许多其他小说中,巴尔扎克都热情洋溢地将美的高贵与优雅赋予他心爱的贵族。

欧洲的贵族传统中有一种高贵的气质,这是功利化的资产阶级所不可能具有的,这种高贵气质使他们在选择死亡方式时也要区别于平民,他们宁愿接受更残酷的枭首而拒绝与下人一道被施以绞刑,特别是克拉拉,这位美丽多情的西班牙女郎把接受兄长的行刑视为无比的甜蜜,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敌人的脏手接触她圣洁的身体。在她将她美丽的脖子置于刀下的时候,连她的敌人也动容了,那个法军营长维克多告诉她,“将军答应饶你的命,如果您愿嫁我的话。”而她只是对军官投去轻蔑而高傲的一眼。我们不禁要问,反正是一死,莱加奈斯一家贵族式的死亡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上一篇:教育培训机构校长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开源节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