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情绪心境范文

2023-10-24

情感情绪心境范文第1篇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直接有些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二)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操作。

适中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

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言语来实现。

(四)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 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 具体应该注意:

(一) 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二) 不要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压力

(三)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四)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五)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小结: 作业:

1.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课题: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目标:

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重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方法: 讲解、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都可引起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

(二)婴儿期情绪的逐渐分化

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出现各种基本的情绪反应。 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研究发现:

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

基本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一)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二)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也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有关。

(三)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四)高级情感的发展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如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各种智力活动、好奇好问、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3. 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小结: 作业: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课题:

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 目标:

了解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学习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重点:

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难点:

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一、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二、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感到愉快、自信、心情舒畅。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摆弄、操作、直接感知和“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动作,自由变换方式,使好动的要求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玩具或代替物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并获得快乐。

三、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儿童有较大影响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态度。

四、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1. 教师或其他成人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 从这些情绪中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 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4. 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小结: 作业:

情感情绪心境范文第2篇

一、出示实物“苹果”,聊一聊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苹果”。

怎么知道是苹果的?大家看到这个客观物体时,有一个感觉和知觉的过程。首先,你看到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红红的。什么形状?圆圆的。走近闻一下,是香香甜甜的。吃一口,甜甜脆脆的。这些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是感觉过程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眼前这个物体进行判断,这是一个苹果,这是知觉的过程。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内容。

现在我要把这个苹果送给你,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开心,高兴。 呀!这个苹果怎么是坏的呢?不能吃了。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失落,不开心。

我们所说的开心、高兴、不开心、失落就是情绪。

最近萨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出现了强烈的抵制韩货,抵制乐天的自发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爱国主义激发是爱国行为。这里的爱国主义就是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情绪和情感,第八章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以下几项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二、情绪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与幼儿的健康

其中第一个教学内容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情绪情感,也就是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首先情绪情感也是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属于心理过程。 其次,情绪情感反应的是什么呢?是客观事物本身吗? 不是,它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情绪心境范文第3篇

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和国外资料,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情绪情感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原始情绪

人的情绪情感是较为复杂的,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试图对情绪情感进行分类。根据《礼记》记载,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即“七情”;到了近代,西方学者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或原始的情绪。

(一)快乐

快乐是指人们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者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高考时取得了好成绩,买了一件自己喜爱的衣服,都会产生快乐的体验。快乐可以有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不同的程度之别,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目的突然出乎意料地实现会引起极大的快乐。

(二)愤怒

愤怒是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可以有不满、生气、愤怒、暴怒几种。一般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不满情绪,但不一定会发怒。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挫折是由于他人的恶意中伤造成的,那么,怒气就会油然而生。特别是当人的自尊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勃然大怒。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破坏人的心理、生理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容易发怒的人,一般体质都欠佳。

(三)悲哀

悲哀一般是与所热爱事物丧失和希望破灭有关的情绪体验。如亲人去世、升学考试失意都属这种情况。悲哀也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等程度的不同,悲哀的强度决定于个人所失去事物的价值。由悲哀引起的紧张的释放就是哭泣,通过哭泣,人们的悲哀就会得到缓解。哭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当人遭遇到极大的委屈或亲友亡故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四)恐惧

恐惧是人们面临危险的情景,或预感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它往往是人们无力摆脱困境时的表现。如大难临头,又无路可走时,人们的恐惧心理就会油然而生。一个人夜间单独行走,本无危险,但想象到某种可能的危险也会产生恐惧。恐惧可分为程度不同的怕、惧怕、惊恐和恐怖几种。人在恐惧时,脸色苍白,反应迟钝,有时还会浑身发抖。“心惊肉跳”就是形容人在恐惧时的精神状态。可见恐惧也是一种消极情绪。恐惧有常态和变态之分。对陌生的东西产生恐惧乃常态恐惧,如原始人害怕雷电。变态恐惧则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人的恐惧心理大多都是后天习得的。

在上述四种基本情绪形式的基础上,又能派生出许多情绪,组成各种复合的形式。与对他人评价有关的如爱慕、厌恶、怨恨;与对自我评价有关的如谦虚、自卑、悔恨等,都包含着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因素。

二、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激情、心境、应激和挫折四种情绪状态:

(一)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

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在激情状态下,机体内部伴随有强烈的生理变化,并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暴怒时面红耳赤。激情还具有爆发性,发生的速度很快,持续的时间很短暂,一旦离开引起激情的具体情境,会很快冷静下来或转化为心境。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激情。如重大的喜讯、亲人的亡故等。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此外,激情的发生还和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有关。那种缺乏教养、不讲礼貌或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可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引起激情的爆发。 激情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力,成为激励人行为的强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则会使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作出一些鲁莽的行为,甚至铸成千古之恨。当然消极的激情也并非不可控制,事实证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并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控制激情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尽量避开引起激情的环境刺激。其次是转移注意力,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再次是合理地有节制地发泄。此外,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由发怒转为发奋。如生活中遭到挫折时,受到他人讽刺嘲笑,心中不平时,要化愤怒为力量,变压力为动力,发奋图强,做生活的强者。当然,控制激情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加强思想修养。

(二)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如心情舒畅或忧郁寡欢,兴高采烈或无精打彩等。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体验,而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种事物态度的体验。一个人的某种心境一旦发生,常常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使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着人的全部行为表现。例如在舒畅的心境下,会觉得事事顺心,处处快乐。在悲伤心境中,一切都令人烦恼。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就是对于同一件事,不同心境的人体验是不相同的。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第一,激情的余波。激情过后往往会转为心境。如狂喜过后,心情舒畅;暴怒过后,闷闷不乐。第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社会地位的变迁、经济条件的变化、工作和学习的顺利与受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等都会引起不同的心境。第三,人际关系。一个人与家人、邻里、同事关系融洽,就会有愉快的心境。相反,家庭关系紧张、邻里关系不和、同事之间矛盾重重者,心情就抑郁苦闷。第四,自然环境变化。冬天寒冷,雨雪纷纷,道路泥泞,心境容易抑郁;夏日炎热,心境容易烦燥;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境就快乐、舒畅。环境清静优美,使人舒畅;环境嘈杂,会使人厌烦。第五,生理状况。身体健康,情绪饱满;疲劳、失眠、疾病,会使人情绪低落。

除上述原因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心境。有的人乐观,有的人多愁善感。决定人心境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信念。乐观主义者即使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仍然能保持乐观的心境。

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能使人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益于健康。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消极颓废,降低工作效率,有损于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积极心境,防止消极心境。

(三)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必须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应付紧急情况,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例如,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遇到障碍物,司机紧急刹车;还有突然发生的火灾、地震等。在这些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急中生智。此时,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可使个体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调动全身力量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人的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有力,能够化险为夷,做出平时做不到的事情。另一种是惊慌失措。应激所造成的高度紧张情绪,使个体行为失调,思维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甚至会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失调,出现暂时休克现象。实践证明,人的应激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通过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意志的果断性,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加强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在意外情境下迅速决断的能力,这样遇到突发事件,就能镇定自若,当机立断,摆脱困境,转危为安。由于应激状态中会出现一系列激烈的生理反应,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则会破坏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降低,易受疾病侵袭。

(四)挫折

挫折是指在实现社会目的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目标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和愿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绪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挫折,正如古人所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八九。挫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许多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挫折对一个人来说,有利也有弊。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见识,“吃一堑,长一智”。“自古雄才多磨难,历来纨绔少伟男”,人的才能和智慧是在与挫折作斗争中增长和发展的。挫折也会造成人的心理创伤,使人感受到心理压力,产生心理失调,甚至形成“心因性疾病”。

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的原因。这是指需要受到自然环境或物理作用的阻碍。如恶劣的气候、强烈的噪音、火灾等引起的挫折。二是社会的原因。这是指需要受到社会习惯、传统或人为因素的阻碍。如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挫折。三是经济原因。这是由于收入不高,个人的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阻碍。四是生理原因。如想当歌唱家又没有好嗓子。五是期望水平过高。如对自己的期望超过了能力所及的范围,通过努力未能实现而产生的失败感。

个体遭受挫折后,必然会有所表现,以解脱挫折带来的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缓解挫折情绪,取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这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称为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有积极的、消极的和妥协的三种形式。

积极的自我防卫形式,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对抗行为,主要有升华和补偿。升华是指将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或欲望加以改变,并以较高境界表现出来,以求符合社会标准的要求。如某人因舆论原因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以转向写诗、写小说或绘画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这就是升华。补偿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中遭受挫折,从另一种活动中谋求成功,以弥补失去的自信与自尊。如肢残学生体育上失意,而在文化课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此补偿可减轻消极情绪的压力。

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是一种非理智的对抗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行为。当个体受挫后常会引起愤怒情绪,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直接攻击是指攻击目标直接指向造成障碍的对象。如受到他人无故谴责时,你可能“以牙还牙”、“反唇相讥”来对付无故谴责你的人。也可能把愤怒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或物上去,迁怒于人或物称为转向攻击。还有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自卑悲观者,经常把攻击对象转向自己,责备自己无能、不争气等。

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是一种采取折衷的办法对待其所遭到的挫折,消除心理上不平衡的形式。主要有合理化和逃避。合理化是心理自我防卫机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个体由于挫折使预定目标无法实现时,为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找出种种借口或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其表现形式有“酸葡萄”反应和“甜柠檬”反应。“酸葡萄”反应是借否定不能达到的目标的优点,夸大其缺点以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如某生考试成绩差,就说自己重能力不重分数。“甜柠檬”反应是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未能实现目标的痛苦。如丢了钱,就说失财免灾,以此安慰自己。逃避是指受挫后回避现实,避开原来挫折情境的妥协行为。“眼不见心不烦”就是逃避的表现。

三、社会情感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生活在社会上,在与周围的人交往中掌握社会道德标准,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人类根据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认为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就会产生否定性情感。例如,对别人大公无私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对别人的损人利己行为产生愤怒、蔑视的情感;自己尽到了社会责任感到心情舒畅;未尽到责任则感到内疚惭愧等,都属于道德感。

道德感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集团或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不同的人们对这些标准和规范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需要,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道德感。例如在婚姻观上,封建社会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合理的,男女自己作主谈情说爱则是伤风败俗;现代人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感的内容非常丰富。道德感在社会情感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对人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探求和热爱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理智感的表现多种多样。它体现出人对自己智力活动过程与结果的态度。如发现问题时的惊奇感、疑虑感;百思不解时的焦虑不安与苦闷;获得结论时的喜悦、陶醉与自信;以及对真理的维护与热爱和对偏见、谬误的鄙视与痛恨等,都属于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它又成为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任何学习活动、科学发明、艺术创造都与理智感分不开。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深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维,并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三)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人对浩瀚的大海、蔚蓝的天空、秀美的田园、漂亮的容貌、名胜古迹、艺术珍品等表示的赞美、喜爱等都是美感的表现。

美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美感具有直觉性,就是它总是在接触事物时立即直接发生的。因此,物体的外表形式对美感有很大的影响,物体的形状、颜色及声音、气味方面的特点在美感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美感也依赖于事物的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内容。苍蝇的外形和蜜蜂相似,前者往往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后者则可以使人产生美感。对于人来说,仪表是给人以美感的重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美,那些人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即使身残貌丑也会受到人们的敬佩和赞赏。

美感具有社会性。同道德感一样,美感也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人们的审美标准各不相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美感。例如,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认为弱不禁风的窈窕淑女是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认为袒胸露背、放荡不羁是美;而我们则认为健康、大方、自然、协调是美。

情感情绪心境范文第4篇

2.生理唤醒: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3.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4.激情: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产生的情感体验

5.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6.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再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7.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8.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9.皮革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感的直觉而形成的期望或语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语言的效应

10.表情:再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姿态语调表情 二.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侧重生理(人与动物都有)情感只是人特有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情绪受情感控制。

2)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受情感控制。 区别:反映对象不同,有意性不同(认知易控制,情绪不易控制),外在表现不同 2,功能:适应动机,组织功能,动机功能,社会功能。

3,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两极性:两种对立状态①动力性:增力或减力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②激动性③强度④紧张和轻松⑤复杂性

4,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

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5,①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再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②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表情的种类:1.面部表情: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3.语调表情4.感觉反馈

上一篇:七步诗读后感范文下一篇:汽车车展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