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2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八、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九、输血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工作人员在早上消毒1小时,并由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菌落计数检查。

十、紫外线灯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超时必须进行更换,紫外线灯管每15天用酒精擦拭,并填写擦拭记录。

一、每日对工作室内的工作台面、椅子、地面等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做工作场所大清洁一次。

二、从外进入血库的血液要用10%消毒灵对血袋外包装进行擦净后才能放入冰箱贮存备用。

三、工作人员发血前,必须5%消毒灵洗手液擦洗双手。

十四、每周要用5%消毒灵对储血冰箱进行擦洗、消毒,由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应达到有关标准。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将颈椎病患者108例, 均经颈椎三维X线片、CT或MRI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随机分为2组, 各54例。治疗组, 男30例, 女24例;病程3个月~12岁。单纯对照组, 男34例, 女20例;病程1个月~12岁。为便于对照治疗, 根据临床资料给予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 采用卧式颈椎间歇牵引, 首次牵引重量3kg, 根据患者症逐渐增加, 直至患者既无症状加重, 又无不适感为宜。总重量一般不超过1/6体重。每日2次, 每次30分钟。

(2) 针灸疗法:配穴及部位:风池、风府、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池、合谷、绝骨诸穴及随症配取。针灸风池和绝骨穴根据患者体质和辨证虚实采用补泻手法, 其余配穴行提插捻转, 平补平泻, 留针30min。

(3) 推拿疗法:①攘、拿、揉、按、拔伸颈部肌肉, 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曲池、合谷、天宗等穴及阿是穴, 以有酸胀感为宜, 肩背部以斜方肌为重点。②以两手掌根部托住下颌和枕骨粗隆, 用力缓慢上提持续约1min。上提后被动使头颅做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动作。③颈部两侧斜扳, 两手固定好头颅, 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 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扳动, 以弹响为度, 用力均匀轻柔。④最后, 用双手掌根运用推拿手法在颈肩、上背部及患侧前臂持续3~5min结束。10次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只采用针灸理疗, 方法和疗程同上。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制定。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阳性体征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阳性体征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减轻, 但均不显著;无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改善, 同治疗前。

3.2 治疗结果

经上述治疗3个疗程后, 2组各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4 讨论

非手术疗法一般可使颈椎病有较大程度的减轻, 尤其是对早期患者, 可有较明显的好转。因此, 在治疗措施中, 应首选非手术治疗。牵引配合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 是针对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和出现的临床症状给予综合施治的一种方法[2]。通过颈椎牵引可以使颈椎的软组织避免受到牵拉, 颈部负荷减少, 颈部的创伤性炎症得到修复。布托牵引器利用了人体本身的重量作为反牵引力, 其受力直接作用于颈椎, 其良好的制动效果使颈椎处于休息状态, 去除发病诱因, 减少颈部活动及对头颅的支撑力, 颈部负荷减少, 使颈部的交感神经免受刺激, 症状得到缓解, 稳定性得到加强。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χ2=15.36,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笔者多年针灸临床中使用绝骨穴治疗本病, 所谓绝骨穴是取其“髓会”之贵, 髓藏于骨, 髓以养骨;该穴在治疗“颈项强痛”方面有较好的功效。风池穴是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主穴, 其下有椎动脉通过, 有效的良性刺激使治疗部位血管的血流加速, 供血量增加。头颈部营养及代谢得到加强。布托牵引加针灸理疗使治疗部位血管的血流加快, 供血量增加, 促进了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肌肉的缺血缺氧状态, 有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的缓解, 从而减轻症状。单纯针灸理疗复发率高且对有些类型的病例疗效较差, 具有一定风险性, 以上临床病例中尤其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不确定但通过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3]。同时, 注意指导患者避免不良的睡眠体位和工作中的被迫体位,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防止受凉, 注意颈部保暖, 指导患者做适当的颈部操练, 纠正不良颈部姿势, 有利于巩固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理疗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以期能提高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将临床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各54例。治疗组采用枕颌布托牵引加针灸理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理疗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55%, 总有效率96.29%;对照组治愈率31.48%, 总有效率87.03%。2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枕颌布托牵引综合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在颈椎病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牵引,针灸,理疗,颈椎病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5~189.

[2] 赵平学.颈椎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M].沈阳:辽宁白山出版社, 1991:202.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本站门诊孕妇100例, 年龄为20~38岁, 体重45~74kg, 经B超监测为早孕6~9周孕妇欲行人工流产者血尿分析均正常者。

1.2 调查方式

对音乐疗法者自制问卷, 采取访谈法;对非音乐疗法者, 抽查病例, 采取回顾性调查法。

1.3 调查内容

包括年龄、胎次、孕周、是否喜欢音乐, 喜欢哪一种音乐, 手术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疼痛强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

1.4 评定标准

人工流产综合征诊断标准:轻度:面色苍白, 有出汗表现;中度:除有轻度症状外, 还出现胸闷、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恶心呕吐;重度:有昏厥, 抽搐, 血压下降。术中疼痛情况分为Ⅲ级:Ⅰ级:无疼痛;Ⅱ级:有疼痛, 但可以思考;Ⅲ级:明显疼痛并伴有呻吟、出汗、恶心呕吐、烦躁等。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紧张恐惧程度分级:Ⅰ级:无恐惧感或有轻度恐惧, 无或有轻度不适感, 但不回避;Ⅱ级:有恐惧感并试图回避;Ⅲ级:有强烈恐惧感, 尽力回避, 需护士协助固定体位才能手术。

1.5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2、3)

3 讨论

和谐悦耳的音乐旋律能直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使人放松, 减轻紧张、焦虑, 从而调节其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1]。美好的音乐, 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节奏、韵律、和谐和情感能够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愉悦, 使交感神经紧张度下降, 达到消除或减轻患者焦虑的目的, 同时音乐吸引患者的注意力, 使患者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人们在某一时刻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如果把注意力从疼痛或伴有的恶劣情绪转移到某种感兴趣的事物, 或从事能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 就能阻断条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而使人感受不到疼痛[2]。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资料在年龄、孕周、胎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由表2, 表3可以看出干预组应用音乐疗法术中紧张、恐惧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有所降低 (P<0.05) , 干预组术中疼痛的程度较对照组轻, 差异有显著性。

应注意的是, 在进行音乐治疗时, 首先应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层次、个人喜好选择其喜欢的音乐;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个性心理特点与音乐爱好程度等, 只有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与音乐爱好的特点, 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人工流产中减缓疼痛及并发症方面的功效。方法 选择早孕孕妇100例, 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在进行人工流产过程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及健康宣传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结论 音乐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人工流产患者的焦虑情绪, 减轻术中疼痛体验, 有助于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关键词:音乐治疗,人工流产,疼痛

参考文献

[1] 邱丽萍, 张婷婷, 黄敏英, 等.音乐疗法对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术疼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7) :122.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文对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 (均为头部CT或头部核磁检查明确诊断) 并有明显吞咽功能障碍的36例患者, 年龄68~82岁。

1.2 方法

吞咽障碍护理的评价方法应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吞咽能力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分数, 分数越大吞咽能力越好。吞咽康复疗效的判断按照康复治疗10d为1个疗程, 根据患者吞咽能力得分情况判断康复疗效。

吞咽困难程度评定标准参照大西幸子[2]评价:患者端坐, 饮温开水30m L, 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 1级:1~5s内饮完, 无呛咳;

2 级:分2次以上饮完, 无呛咳;3级:一次饮完, 有呛咳;4级:5~10s,

2 次以上饮完, 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 10s内不能饮完。

2 护理

2.1 基础训练

(1) 增加面部肌群的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的张合运动:让患者鼓腮、吹气、空咀嚼、微笑、闭眼、皱眉、张颌、闭颌运动, 伸舌做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3]。 (2) 咽部冷刺激:每日3餐前使用冰冻的裹有湿纱布的筷子轻刺软腭、舌根、咽后壁, 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 反复训练可诱发吞咽和吞咽能力, 提高口腔黏膜的感受性[4]。 (3) 吮吸训练:患者食指戴上胶套放入口中, 模仿吮吸动作, 体验吮吸的感觉, 每次吮吸20次, 每日2~3次。 (4) 喉抬高训练:患者把手指放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 在训练者吞咽时, 感觉它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 模仿上述动作20次, 每日2~3次, (5) 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以上训练进行2周后, 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 再进行进食训练。

2.2 进食训练

(1) 选择体位, 可取半卧位, 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 头部前屈, 亦可取坐位进食, 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 (2) 选择食物形态, 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此外, 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3) 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 正常人约20m L。一般先进少量 (3~4m L) , 后酌情增加。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 开始以薄而小的勺子为宜。 (4) 交互吞咽训练, 每次进食吞咽后, 应反复做几次空吞咽, 使食物全部咽下, 然后再进下一勺。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的水 (1~2m L) , 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 除去咽部残留食物。 (5) 训练时间的选择, 每日三餐前根据上述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每次训练20~30min。另外, 患者情绪常不稳定, 烦躁、易怒、不合作, 要向患者讲清病情、治疗过程、训练时间与转归等, 积极疏导, 尽可能争取密切配合。

2.3 吞咽理疗仪治疗

(1) 吞咽理疗仪通过低颅脉冲电流刺激, 使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处产生外周运动神经的去极化, 肌肉群受刺激后产生收缩, 以重建吞咽反射的大脑皮层控制功能, 同时, 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 提高咽部肌肉的灵活性, 防止咽部肌肉萎缩, 明显改善和恢复咽部功能。

(2) 方法:使头部处于中立位, 放置电极:通道1:紧位于舌骨上方, 水平排列电极, 通道2:沿正中线水平排列电极, 最上面的电极放置于甲状上切迹上方, 最下方的电极放置于甲状上切迹下方。必要时用绷带或胶带把电极固定, 确保粘附恰当。开机后, 设定参数, 以患者刺激部位出现“抓握”、“挤压”、“拽”、“电极被剥去”感为适宜, 治疗30min, 治疗次数为10~14次。

2.4 心理护理

脑梗死多数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言语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 对康复失去信心, 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 康复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 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 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 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 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 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3 结果

基本痊愈 (1级) 33例;基本好转 (2级) 3例;总有效率为100%。因此, 及时有效地采用吞咽理疗仪和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明显减少脱水, 营养不良, 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吞咽理疗仪治疗吞咽障碍患者无痛苦无不良反应, 患者易接受和缩短住院时间, 为患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

摘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治疗仪和常规康复护理合用, 吞咽障碍的恢复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治疗仪

参考文献

[1]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 (1) :367.

[2] 大西幸子, 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7, 12 (3) :141.

[3] 郑佩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5) :147~148.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中医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3.25±8.4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37±2.56)年。常规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3.28±8.45)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39±2.57)年。患者在该院均通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指导下确诊,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麻木、针刺感,严重者出现踩棉花、肢体感觉障碍等症状,上肢则出现手套或外套样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患者排除具有其他器官重症或神经系统疾病,并排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西药治疗,患者首先进行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等,并对患者进行甲钴胺片的用药,药物选择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品的弥可保药物,对患者进行口服治疗,剂量为0.5 mg/次。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取穴,取穴主要分为上肢穴位与下肢穴位,上肢穴位包括合谷穴、阳池穴、曲池穴、内关穴,下肢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等。其次对针灸针具进行消毒,保证治疗无菌化操作,针具选择为毫针,并按照针灸规范进行由低到高的方法加大刺激力度,主要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时间为20~30 min/次,2次/d,针刺治疗以10 d为1个周期,周期间需休息2 d,待针刺治疗完成后采用理疗方法进行治疗,理疗主要采用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0 min/次。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

1.3 疗效判定

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针刺、疼痛症状消失,且肌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有明显改善且肌电图结果好转幅度>5m/s;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减轻,或肌电图显示疾病出现发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6.1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中医组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1±2.48)m/s,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5±2.46)m/s,治疗后中医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8.68±4.54)m/s,治疗后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6.62±3.47)m/s,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78±2.85)m/s,常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47±2.56)m/s,治疗后中医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72±4.53)m/s,治疗后常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3.75±4.52)m/s,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我国人民生活与健康的主要全身性疾病之一,患者经常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尤其以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最大,发病率较高[5]。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与患者患糖尿病后果糖堆积无法消化,肌醇消耗过量,脂肪酸代谢异常等有关,上述现象都会直接造成患者神经出现非醇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增加,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损伤,造成患者的四肢出现麻木、疼痛、针刺、脚下踩不实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肢体末梢坏死,需要通过截肢挽救生命[6]。由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血糖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微循环进行治疗。以此降低患者出现末梢神经坏死的几率,延缓病情的发展。

中医将糖尿病视为“消渴”症状,患者出现多饮多食但迅速消瘦,中医理论认为是患者体内五脏的平衡被打破,使患者出现“痹症”,“痹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长期处于“消渴”状态,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到影响造成阻塞导致的[7,8]。需要通过通畅经络治疗患者的疾病,针灸作为我国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式,具有非常成熟的临床经验。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针灸治疗与理疗的联合应用,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也得到明显变化。该次实验中,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6.1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治疗后中医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8.68±4.54)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72±4.53)m/s,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6.62±3.47)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3.75±4.52)m/s,可见患者通过针灸理疗进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更高,对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整理该院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针灸理疗资料,探讨针灸理疗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两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对中医组加用针灸理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6.1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中医组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1±2.48)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78±2.85)m/s,常规组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5±2.46)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47±2.56)m/s,治疗后中医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8.68±4.54)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72±4.53)m/s,治疗后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6.62±3.47)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3.75±4.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复杂,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加用针灸理疗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疗法,针灸理疗,常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莉.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84-85.

[2] 闫爱国.针灸理疗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67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65-166.

[3] 潘文涛.针灸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90+192.

[4] 范华英,陈姣,杨明晓,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6(5):197-200.

[5] 张雪英,胡军朝.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1):1022-1023.

[6] 荆丽艳.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10):9-11.

[7] 张春霞,李杰辉,黄许森,等.湿润烧伤膏换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5(12):1712-1714.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导语】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东星资源网工作总结频道为你准备了《医生个人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上一篇:木工机械范文下一篇:旅游风险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