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

2024-08-11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第1篇

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主题

主题专家组组长:王金南

(签字)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8日 1

目 录

一、计划执行情况 ................................................................ 1

1、任务完成情况 ...................................................................... 1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 5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6

4、经费执行情况 .................................................................... 13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14

三、下一工作计划 ...............................................................1

42010年主题六《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在水专项办的领导和总体专家组的指导下,围绕提高水环境战略与决策科学水平、促进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建水环境保护长效政策体系三个具体目标,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计划执行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

《战略与政策主题》下设三个项目11个课题,其中2008年启动6个课题,2009年启动5个课题,各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完成国家水环境信息基础平台系统;

2)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

3)完成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4)完成国家水环境形势和趋势短期预警诊断系统; 5)完成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6)完成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方法研究,提交水污染控制的技术经济决策支持方法学研究报告;

1 7)建立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数据库,提交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基础数据调查技术规范和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8)建立了工业、农业和城镇污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 9)初步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10)推进了政策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选出了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的方法和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绩效分离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技术方法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评估框架和一般模式;

11)初步提出水污染防治政策评估指南,从政策的可执行性、严密性、合理性和公平/公正性、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角度,提出了适应的评估技术;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基本建立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问责管理指标体系; 2)设计了水利-环保综合区划方案,并在海河流域进行了试点;

3)提出了全国各省市的协调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 4)完成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支撑技术研究,并在淮河干流、沙颍河流域等有了进行了实践

2 5)提出了4点农村水污染管理机制改革方向,提出“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6)完成了《农村水污染控制绩效考核办法(初稿)》、《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7)设计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审核要素和审核体系,确定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审核方法。

8)提出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3项制度安排;

9)提出一套适宜我国饮用水现状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和方法,能够全面评估水源地环境质量、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各个方面;

10)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和预警的行为整合机制; 11)制定了有效地处理城市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投资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技术方法和规范;

2)提出了完整的政府预算水环境投资供给制度和机制安排,以及强化政府投资效率和资金有效监管的相关制度;

3)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计方案,包括其筹集、运行、使用和管理等具体办法;

3)提出了各类主体和各种资金,如企业、外资、非营利组

3 织等投资于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引导政策和鼓励机制;

4)提出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5)提出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与配套措施要点;

6)提出北京市的再生利用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及相关政策改进建议;

7)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设计框架报告,形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

8)先后完成了典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方案; 9)完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报告》。

10)在太湖流域、苏州市、昆明市以及典型行业造纸行业开展试点研究,根据试点情况,完善了重点污染源排放许可证管理系统以及技术管理平台;

11)完成了第一阶段排放许可证制度示范的绩效评估; 12)形成了污染源排污申报技术规范、许可证分配、发放和审批规范、国家重点污染源确定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

13)提交中国水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报告与重要政策建议;

14)初步提出中国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与路线图;

4 15)完成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试点研究的绩效评估,修订相关技术指南和规范;

16)完成浙江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17)提交《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批露办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数发布办法》;

18)完成基于互联网的国家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与基地建设。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1)深化主题内部的交流与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主题六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及时上传信息和各课题成果,做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制作主题简报20期,下发各项目课题、主题组专家、并抄送水专项办、总体专家组秘书处、总体组专家及环保部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各项目课题动态,将主题内部所有会议及调研信息转发所有课题,鼓励互相交流和学习;召开了主题2009进展汇报会。

(2)强化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互动和协调

主题专家组秘书处积极协助组织各课题层面调研活动,主题组长亲自带队调研,积极与地方沟通。所有2008年启动课题完 5 成调研工作,确立了试点区域并正在进行试点示范;2009年启动课题也相继开展调研工作,试点区域基本确立。

(3)积极配合重大水专项办的工作

包括组织填写2009年启动课题任务合同书;组织完成主题六11个课题2010实施计划的上报;组织完成2010重点任务和预期成果的上报;组织完成08启动6个课题的经费自查报告的编写;组织完成3个项目11个课题监督自查评估报告的编写;组织编写2011实施计划以及提出《关于建立漳卫运河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建议》、《对瑞士水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的答复》等建议。

(4) “十二五”主题、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组织召开主题六“十二五”实施方案讨论会、主题六“十二五”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咨询会,完成主题及三个项目 “十二五”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协助编写重大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及2011年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形成关于国家“十二五”控制性指标选取的建议、重点流域规划分区方法体系研究等多项政策建议报告;

6 2)收集并整理了2000-2008年社会经济、水环境数据入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异常进行识别;完成了基于流域和行政区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基础数据识别与数据综合分析,完成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

3)基本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构建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模型框架,分析了中长期水环境污染状况的趋势和拐点,初步研究确定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并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角度分别对2020年和2030年国家水环境保护路线图进行了设计,明确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任务,并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环境问题、中长期保护目标与任务进行了分析;

4)开展了水环境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数据库,使整个预警过程数字化,基本实现预警系统输入-响应模型在数据库更新后的动态调整;

5)搭建了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支持模型系统框架,基本完

7 成了各部分配套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情景研究、国家水环境形势短期预警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研究、典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6)初步完成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配套技术研发,初步完成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明确了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及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原则,完成了其功能与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多种类型污染源消减的费用函数;

7)提出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评估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绩效分离、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以及法律体系协调性评估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包括“十一五”中期总量控制措施绩效分离、1982-2008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境保护新五项制度对全国整体工业水污染物影响绩效分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以及单项法律规范协调性评估在内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还对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提出了政策评估指南等。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典型流域管理的最佳实践与模式,分析了“河长制”的利弊及优化建议,分析了水管理及流域综合管

8 理机构改革路线图,包括成立涉水大部制、构建高层协调机制、改革流域机构、分步实施试点方案等;

2)进行了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法、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制度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水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沿革,重点分析了企业环境履约行为的博弈模型并初步开展了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专业化运行体制机制的研究;

3)初步提出了跨行政区水污染事故预警和紧急决策的具体设计方案;

4)提出了我国农村水污染控制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的4点改革方向,构建了 “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5)从考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组织实施和考核指标5个方面对农村水污染控制的绩效考评进行了说明,设计了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程序方案,包括《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6)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水环境管理政策体系设计的初步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区域类型划分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分区分类政策框架方案;

9 7)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补贴节点和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我国现有农村垃圾处理的模型参数率定;

8)完成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框架建议,完成饮用水安全实行依法监管的法律制度草案1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的建议草案1部;

9)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形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初步对策;

10)完成水厂、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调研分析报告,初步形成自来水厂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城市输配水安全运行规范草案、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草案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范草案初稿。 (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建立了基于目标任务的水污染治理投资预测方法架构,研究提出了减排目标的分配方法(领域与行业),初步建立了投资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2)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政府投资政策、促进水环境保护“211”科目完善方案,完成了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财权事权划分试点示范方案设计和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府投资试点示范方

10 案设计;

3)完成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境内)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合肥市“三河三湖”专线资金执行情况案例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体制;

4)完成《中国水价形成机制与水价定价技术和评估方法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技术与研究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建议》讨论稿;

5)完成《水污染物排污收费政策改革和试点研究》讨论稿; 6)完成《污水处理工艺成本信息研究》、《污水处理价格的理论基础》、《污水处理行业国际经验总结》、《中国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评价》等报告。

7)完成《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政策中期研究报告》;制定2本技术指南《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全国) 》、《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嘉兴)》,并出版1部译著《美国水质交易指南》。

8)完成《再生水开发利用影响因素识别研究报告》、《北京市再生水政策改进研究报告》讨论稿;

11 9)提出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实施制度:包括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相配套的污染在线监测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组织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仲裁制度;

10)建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包括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基于生态保护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核算方法、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

11)完成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在典型流域的应用,包括官厅水库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本的补偿标准核算以及东江流域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12)形成试点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方案,包括:辽河流域、东江流域、闽江流域、湘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以及河南省辖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

13)完成我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和实施框架:包括中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必要性,中国已有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以及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议等几个部分;

12 14)完成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结合太湖流域示范点、苏州市示范点的工作进展,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的指南,初步形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分配、核定、监督管理等关键技术;

15)建立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完成了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框架的设计;确定了排放许可证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原则及架构、软硬件总体设计等。

16)完成公众参与政策法规与制度分析;

17)完成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自愿管理手段综述报告; 18)完成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形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19)建立浙江省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完成Web-GIS的国家水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开发。

4、经费执行情况

主题六2010年总经费为1622万,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目前经费已全部到达各课题承担单位特设账户,并拨付子课题。按专项及主题管理办法规定,经费严格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目前各课进展不一,研究成果还比较分散,需进一步完善和集成;

2、首批经费到位晚,有些课题经费削减比例也较大,影响了各课题的执行进度;

3、大部分课题存在经费垫支情况,建议给垫支经费有个归垫意见。

4、一些地方政府对课题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一些试点推进颇费周折,体制机制试点示范推动难度较大,建议水专项办考虑这些课题的特殊性以及如何推动试点。

三、下一工作计划

2011年是水专项第一阶段研究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主题组将按照《实施方案》及任务合同书时间节点安排积极推进各方面工作:

1、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结题验收和2009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2、进一步完善和集成主题成果,突出标志性成果;

3、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协调,推进成果示范进度;

4、 继续加强各主题之间以及主题内部的协作与交流,做到信

14 息及时沟通,资源有效共享;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第2篇

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

研究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紧密关联课程的教学内容,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认知教学、实验能力训练、内容拓展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密切关联, 构建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三模块的课程体系, 如图1。理论教学模块由课程教学和环境工程前沿讲座组成;技能培养立足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 拓展到研究探索性试验;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相结合。课程体系中设有理论教学48学时;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水方面的实验教学25学时;课程设计1周;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论文 (设计) 12周组成。

1.1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构建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主要工艺技术的基础上, 梳理课程内容, 减少重复授课, 突出重点。通过理论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各种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 过程动力学及影响因素;主要构筑物或设备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 运用参数;处理效果, 初步掌握工程设计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环境工程技术的进步, 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逐步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 补充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如针对城镇污水处理现状, 学习提标改造的新工艺;结合开发区的建设, 讲授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就污泥处理、处置问题, 讨论目前采用的新方法等。

1.2 培养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对于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关键作用[3]。在原实验课程教学安排中是与理论课程学习同时进行的, 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对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调整, 在完成基础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基础上, 将水、气、固、声的专业实验整合为一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 共48学时, 集中在第七学期末的两周内进行, 其中水方面专业实验25学时。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 训练分析、判断、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初步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同时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有一定环境工程设计经验即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等教学环节训练。实践教学环节中,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形成了“三环节”实践教学新体系, 使学生在工程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较系统的训练和全方位的提高。

2 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平面教学与立体教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图片、工程实例, 把抽象的单元处理概念、流程、构筑物内部构造及运行过程转化为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 使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 并强化学生的工程理念。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课堂教学由单纯的讲授逐步向启发式、讨论式转变。启发学生结合实习过的实际工程相应的单元处理技术融会贯通, 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把实际问题带到课堂或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开展专题讨论,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研究的兴趣。利用大作业的形式,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文字处理、前沿知识学习等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给排水管网部分和污废水处理部分, 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知识的主线, 将这两部分内容分为两门课程开设, 即给排水管道工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两门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只讲授污废水处理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成了课程体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而实践教学有是理论教学的应用和目标[4]。因此, 在教学中各环节相互协调, 有机结合, 避免出现脱节和重复。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思维视角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坚实的基础知识积淀基础上, 较好的解决实践中各类问题。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前期认识实习、后期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联系起来, 针对认识实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总结提问,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对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如设计中构筑物的尺寸不能只按照设计手册或课本中计算完成就好, 需要校核和设计时选用的配套设备尺寸进行调整;在高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的差异 (充分利用地形设计扬程和减少土方量等) 、和地区的差异 (管道的埋深和水的保温、设备和构筑物的防冻、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等) 进行充分的考虑等。

2.3 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相结合

在进行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时, 涉及的内容采用模块分类教学, 即分为水质及控制基础、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技术和设计概论五个模块, 旨在培养学生解决水污染防治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目前学科前沿动态和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进行学科前沿进展介绍;例如在进行高级氧化技术学习中引入针对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湿式氧化方法、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光氧化水处理技术和超声水处理技术的学习;在混凝技术的学习基础上, 拓展水处理剂材料 (包括纳米材料、混凝剂、阻垢剂、缓蚀剂和杀虫剂等) 的知识, 讨论如何减少和避免由于材料设计的缺陷导致的二次污染, 引入绿色化学原料知识, 通过改性注重水处理剂的无毒、无害、易生物降解及原子经济性等, 发展绿色水处理剂满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近年来, 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开发十分迅速、活跃, 不可能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全面详尽的讲述, 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各种相关的讲座, 使学生受到更多科学研究的熏陶, 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 增长更多的学术知识, 开阔视野。

3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针对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验教学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建立演示验证 (必修) 、综合设计 (必修) 、研究探索 (选修) 的“三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坚持以“科研创新与工程设计两个能力”培养目标为中心, 在实践教学中形成课程设计、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的“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效果。

3.1 实验教学

3.1.1 强化演示验证的实验内容。

专业实验中演示验证实验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相关的实验内容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验证实验中设置了水中常见阴离子的测定;颗粒自由沉降实验;离子交换实验等内容, 同时注意专业实验内容与环境监测实验内容不重复设置。

3.1.2 突出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形式进行实验。设置了混凝+过滤 (吸附) 实验、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药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和讨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教师对关键设备进行讲解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训练, 学生对文献查阅、实验方法、分析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的运用, 提高了他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1.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开设研究探索型实验。

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开设了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实验和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的研究型实验。在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实验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路线, 设计诸多影响因素对生物转盘生化处理生活污水的各指标的去除效率, 自行选择1-2个影响因素和1-2个指标的去除效率完成实验。掌握实验原理, 完成实验数据处理, 得出结论。在实验中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进行了文献阅读训练, 迫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如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合理性, 分析生物转盘后续四个生化池溶解氧, 回流比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的研究实验中是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每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参与部分研究工作。通过科研经历养成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学会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2 工程实践训练

工程实践训练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课程设计, 时间为一周, 每2-3人一组, 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设定进、出水水质工艺方案的设计,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平衡计算、工艺设计计算, 绘制图纸、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得到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为了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掌握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阶段的内容, 在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时提前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 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设计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 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生产实习与理论教学相衔接, 结合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 熟悉典型水污染控制工程处理工艺、单元处理技术与设备、处理效率, 加深和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 包括对企业生产和典型工艺的感知、对职业的成就感。生产实习选择企业运行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厂, 进行各工段跟班生产, 掌握企业概况, 工艺技术和运行参数, 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指标, 自动控制和能源状况。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在第七学期末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严格做到一人一题,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第八学期开学提交开题报告进行答辩。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到相关企业再次进行实习, 依据任务书内容完成资料收集;选择毕业论文的同学按照任务内容要求进行大型仪器的操作学习、主要实验手段和方法的学习、完成实验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 为毕业论文顺利完成打下基础。毕业论文 (设计) 的质量规范执行贯穿于整个过程, 从指导教师的选配、论文 (设计) 题目的征集和选题、任务布置、开题报告、过程指导、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成绩的评定、工作总结等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通过工程实践训练, 使学生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突出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的训练。

4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探索和实践课程建设体系越来越重要, 教学质量代表着大学的培养水平。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中过程中, 在全国高校同专业的压力下, 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才有发展的出路。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学生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两个能力”培养, 形成了“三层次”实验教学和“三环节”工程实践训练, 强化学生工程意识, 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实践中发现任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如目前需建设仿真实验室, 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达到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建设的环境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摘要: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中, 构建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三模块的课程体系, 形成“三层次”实验教学和“三环节”实践教学。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兰河, 贾艳萍, 张瑛洁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33 (4) :82-84.

[2] 谭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4.24 (3) :107-110.

[3] 曾丽娟, 杜敏, 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 2014.9:35-36.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第3篇

1 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特性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主要有三类, 分别为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以及生物性污染物。物理性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指室内灰尘、颗粒状污染物, 此种污染物存在于空气中容易引起居住人员呼吸道感染, 严重的会诱发癌症, 如烟雾中的成分很容易致癌;化学性质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指甲醛、甲苯、氡等化学性的污染物, 长期处于这种物质含量不达标的室内, 会造成各种健康问题, 甚至是导致细胞畸变;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指的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 其平常漂浮在空气中, 一遇到合适的环境就是立刻繁殖生长, 威胁人们的健康, 总之, 恶劣的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害无益。

2 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广泛, 可以是建筑装修材料、厨房、室外以及人的日常活动。在建筑装修材料来源上, 主要是甲醛、有机挥发物、氡等, 甲醛主要存在于室内装修所用粘合剂脲醛树脂中, 因其具有良好的粘性、防腐防虫性而被广泛使用, 但其使用是有限制的, 必须得到合格标准, 有机污染物如苯系物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材料油漆中, 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水泥、石膏中;在厨房来源上, 主要是煤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物、炒菜烹调时产生的厨房油烟等混合型污染物;在室外来源上, 则主要是来源于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和工业废气等;在人的日常活动来源上, 则主要来源于人日常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 如机体呼吸道、皮肤排放到空气中的代谢物, 和人类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如使用空气清新剂产生的污染、吸烟产生的污染以及人的活动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环境造成其繁殖生长而造成的微生物的污染等。

3 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措施

室内空气品质不仅要求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还要求室内空气的综合质量能够让居住者满意。综合考虑, 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措施只要有以下三点,

3.1 绿色建材的使用

绿色建材代替传统建材能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虽然我国绿色建材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绿色建材的使用却不能受此限制, 我们可以充分引进国外的绿色建材, 让全人类的技术成果为全人类服务。目前投放市场的绿色建材及其机理为, 防霉壁纸采用名为陶氏BIO-PRUF的防霉技术, 在壁纸空间结构中掺入防霉因子等控制技术, 抑菌、透气性优良且其高品质防霉基材几乎检测不出有害物质;塑料金属复合管采用三层结构使其具塑料和金属的双重特性, 有效防止金属的生锈污染环境;乳胶漆以安全环保、方便快捷、保色耐受性好等优势很好地替代了传统漆料, 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等。

3.2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优化推广

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微粒捕集技术、吸附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以及负离子净化技术。微粒捕集技术主要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对存在于空气中的固态微粒进行捕捉, 来实现降低空气中的PM2.5指数;吸附净化技术主要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的多孔吸附功能, , 其可用来对空气中几乎所有有害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净化, 如甲醛、氨气, 从而被广泛应用;低温等离子净化技术主要利用低温常压下等离子体活跃度高于气体, 综合电场作用使有害气体分解为无害分子, 有效净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如四氯乙烯的去除率达到99%、乙烯的去除率达到96%;负离子净化方法利用负离子的凝结作用, 使气体污染物与负离子相互作用凝结成重粒子沉淀下来, 其对甲醛的长期去除效果明显。

4 结语

综上所述, 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多样、释放周期长、累积效应严重等特性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且其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为了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 除了注重生活环境的清洁、通风之外, 还要加强室内设计的环保性。级数高的室内空气质量评级不仅有益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还有明显改善居住者的精神状态, 使之心旷神怡,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并进而间接延长居住者的寿命。

摘要: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文笔者主要论证室内空气污染, 以其特性和控制技术为研究重点, 首先综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特性, 接着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进行了探究, 最后对症下药, 提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几项控制措施来提高我们的室内空气质量满意程度, 更舒心地在室内进行各项活动。

关键词:室内空气,空气污染,污染特性,污染源头

参考文献

[1] 彭梦珑, 杨奇等;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措施;制冷与空调, 2001 (12) .

[2] 刘东, 陈沛霖;室内空气品质与暖通空调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 (3) 30-33.

[3] 罗道成, 易平贵, 陈安国;建筑和装饰材料的室内污染对人体危害及预防措施[J];中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 (3) :66-68.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第4篇

1.1 残留物的污染

主要指液压元件以及管道、油箱在加工、储存、运输、安装、维修等过程中, 带入的如金属切屑、砂粒、焊渣、锈片、棉纱和灰尘等, 虽然经过清洗, 但未清洗干净而残留下来的残留物所造成的液压油液污染。

1.2 侵入物的污染

主要指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 如空气、水滴、粉尘等通过往复运动的液压缸活塞杆、油箱的通气孔等侵入系统所造成的液压油液污染;另外维修过程中不注意清洁, 将周围的污染物带入;过滤器不定期清洗、换油或补油时不注意油的过滤、甚至不用过滤器, 由此所造成的液压油液污染。

1.3 生成物的污染

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微粒、密封材料磨损颗粒、管道内的锈蚀剥落物与涂料剥离片、水分、气泡及油液氧化和分解产生的颗粒及胶状物等所造成的液压油液污染。

1.4 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污染

液压油中混入的其它工作介质。不同品种、不同牌号的液压工作介质其化学成分是不相同的, 当液压油中混入其它油品后, 就改变了其化学组成, 从而使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2 液压油污染的危害

2.1 残留物的污染的危害

固体颗粒和胶状生成物会堵塞过滤器, 从而使液压泵吸油不畅、运转困难, 产生气穴现象和躁声;堵塞阀类元件的小孔或缝隙, 使阀类元件动作失灵;粘着和堵塞过滤器孔眼和各种间隙、通道;破坏润滑油膜, 增大机器的摩擦力和磨损。磨损会导致液压元件产生泄漏, 效率降低, 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加速密封材料磨损, 增加外泄漏量;部分或全部堵塞液压元件的孔隙, 使液压控制阀动作失灵;固体颗粒中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粒子会对油液的氧化、变质起催化作用, 油液的氧化将劣化油液质量, 降低润滑性能, 导致密封件或运动部件磨损加剧, 使泄漏发生。同时油液分解出的残余物等也会腐蚀机件, 并使元件表面的污物分散到油液中去而难以清除, 还降低过滤网过滤附着污物的能力, 使液压元件失效造成故障。

2.2 侵入物污染的危害

空气和水分的混入会降低液压油液的润滑能力, 并加速其氧化变质;产生气穴现象, 油液中如果侵入空气, 在油箱中就会产生气泡。而气泡是导致压力波动, 产生噪声和振动、运动部件产生爬行、换向冲击等故障原因;油液中如果混入一定量的水分后, 会变成乳白色, 同时这些水分会使液压元件生锈、磨损使液压元件加速损坏以致出现故障。

2.3 生成物污染的危害

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微粒、密封材料磨损颗粒、管道内的锈蚀剥落物等会加速有相对滑动零件表面的磨损, 这些颗粒污物类似于研磨金属加工面使用的研磨剂, 液压系统中的污染颗粒随着液压油液的流动而遍布整个系统。当通过各种液压元件时, 会加剧各摩擦副的磨损, 产生出新的污染颗粒, 造成恶性循环, 使液压元件不能正常工作而大大降低元件的使用寿命, 严重地威胁着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 它也会划伤密封件, 使泄漏流量增加。

2.4 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不同品种、不同牌号的液压油其化学成分不同, 当液压油中混入其它油品后, 不仅使其性质发生变化。还会造成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运动的不稳定。

3 液压油污染的控制

由于液压油液被污染的原因较复杂, 要彻底地防止污染是很困难的。为了保证液压传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应将液压油液的污染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首先在设计阶段, 应慎重选用易于产生颗粒杂质而污染系统油液的装置、结构等。一般常采取的控制污染措施有以下几种:

3.1 消除残留物污染

液压系统安装前对管道、铸件等要进行彻底清洗, 液压系统组装后, 还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清洗。

3.2 减少外来的污染

改善设备的运转环境, 加强粉尘治理, 减少工作现场的粉尘。

3.3 滤除系统产生的杂质

根据系统和元件不同过滤精度的要求, 合理选用过滤器的类型和安装位置。液压系统中应根据需要设置粗、精过滤器, 在精度相同的情况下, 应尽量选用滤油面积大的过滤器。在需要时, 还可以增设外循环过滤系统从而使系统的污染物控制等级得到提高;应定期检查过滤器的滤网有无破裂, 若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对变质油液和清洁度超标油液禁止使用, 油箱内壁一般不要涂刷油漆, 以免油中产生沉淀物质, 为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回油管口应在油箱液面以下, 液压泵和吸油管应严格密封。

3.4 控制液压油液的工作温度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可有限考虑选用容积式调速回路, 此种调速回路温升小、效率高;用扩大油箱容量和通风自然冷却来缓解油温的升高;另外还可以采用双油箱结构方案, 以实现不同温升情况下的油温调节;当系统功率损失较大, 发热量大而结构又不允许有较大的油箱容量的情况下, 可采用冷却器进行强制冷却。

3.5 加强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1) 要经常检查管接头及液压元件的连接处密封情况并及时更换不良密封件, 减少外来物的侵入。 (2) 选择合适的液压油。 (3) 加强油品管理。 (4) 定期清洗滤芯、油箱、管道和元件内部的污垢, 定期更换滤芯。 (5) 定期更换油液, 通过检查油质来确定是否该换油。

检测油液是否被污染, 是否需要更换, 可借助一些专用污染检测仪来实地检测。若没有检测仪器, 可根据经验采用目测法和比色法。目测法就是通过看油的颜色、嗅油的味道、摸油液的光滑度来估测液压油的污染程度。也可用两只洁净透明的玻璃瓶, 一只装待测的液压油, 另一只装新的液压油, 将两只瓶子对着太阳看, 来估计液压油的污染度。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换油。换油时要清洗油箱, 冲洗系统管道元件。

摘要:液压油被污染指的是液压油中含有水分、空气、微小固体颗粒及胶状生成物等杂质。油液被污染将会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甚至会使设备出现故障。制定相应的防污染措施, 是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液压油,污染控制,故障

参考文献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第5篇

1 保证滤后水质稳定

滤后水质指标代表污水处理效果, 也是后序流程水质达标的最根本保证, 滤后水质持续稳定合格, 对注水罐内水质不产生二次污染, 至井口主要指标悬浮物含量增幅不大, 因此污水处理的平稳与否决定着注水水质的源头。目前各油田注水均投加净水剂、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等水处理药剂, 对设备的腐蚀、结垢、细菌等污染因素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影响水质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应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的优化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保证滤后水质的持续稳定, 为后序流程提供合格的水源。

2 定期清罐、扫线

缓冲罐、注水管线运行一段时间后, 由于腐蚀或结垢的影响, 在罐底部会沉积污泥和注水管线内壁附着的腐蚀产物、垢层形成注水水质的二次污染。可以定期清罐排污、管线投球清洗等措施, 措施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保证注水流程设备、管线内壁的清洁, 减少二次污染。

3 系统隔氧

目前许多原油生产装置均存在注水罐曝氧的情况, 增加了悬浮物含量, 因此应对注水罐采取密闭隔氧措施, 密闭隔氧的方式主要有天然气密闭、薄膜气囊密闭、浮床式密闭、氮气密闭、柴油密闭等, 应根据具体情况比选。

3.1 天然气密闭隔氧

所谓天然气密闭是指污水处理站各种重力式常压钢罐罐顶密封, 再通入一定压力的天然气并设排气口, 随着液位的上、下波动天然气进入或排出, 从而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当p2低于给定压力时, 指挥器内隔膜向下则气源进气推动主调压器下部隔膜向上带动来气阀开启进行补气;当p2超过给定压力时, 一方面使主调压器下部隔膜向下带动来气阀关闭停止补气, 另一方面使排气阀隔膜向上带动排气阀开启而排气。

几种密闭调压方式对比详见下表。

3.2 浮床式密闭隔氧

浮床式密闭隔氧基本原理是采用两层具有长期防水性能的防水布制成条状呢布口袋, 在口袋内充填低密度浮板, 并在水罐内液面上形成一个连续覆盖整个水面的圆形浮床。浮床边缘预留适量过盈量, 并在水罐内液面上形成一个连续覆盖整个水面的圆形浮床。浮床边缘预留适量过盈量, 并采用柔性材料搭接密封, 使水面与空气全部隔绝。浮床随罐内水面的升降而同步波动, 保证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再上升, 从而达到在水罐中隔氧的目的。浮床浮于水面, 防水布除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外, 针对油田污水水质特点,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油溶胀、耐酸、耐碱腐蚀特性和抗老化、耐温性能。浮床的使用寿命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水布的综合性能指标。浮板除要求低密度外, 还必须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径向支架和圆周定性管, 不仅具有质量轻巧, 而且具有高强度, 耐腐蚀性能。装置构成如图2所示。

3.3 薄膜囊式隔氧

薄膜囊式隔氧工艺技术是一种密闭隔氧新技术, 其基本原理就是在水罐内安装一个具有隔氧作用的高分子密闭隔氧膜, 使水和大气隔开, 阻止氧的溶入, 从而达到密闭隔氧的目的。隔氧膜自罐壁中下部周边生根紧固, 圆柱体直径略小于罐直径, 膜顶近似罐顶结构, 在圆柱体和罐壁之间充入适量清水, 进行水封, 膜顶设浮动引线, 自膜顶引出送入控制柜。为防止停产检修时损坏隔膜, 在罐壁周边生根高度下适当位置设置隔膜支撑网格, 网格进行防腐处理。

3.4 柴油隔氧

原理是利用油水之间的密度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封闭层, 根据气液传质机理, 在气液两相间仍有氧的扩散和吸收过程, 其原因是溶解氧浓度梯度差的存在, 浓度梯度驱使扩散组分朝浓度均匀化的方向扩散。并不能完全阻止溶解氧的进入, 生成的铁氧化物与柴油与注水之间形成乳化层, 对水质也是污染源之一, 因此不建议长期采用柴油隔氧措施。

3.5 隔氧措施比选

将上述隔氧方法对比如下: (1) 天然气密闭隔氧设备复杂, 管理因难, 存在安全隐患, 基本停用。 (2) 浮床式隔氧没有能源消耗, 无需专人管理, 无运行费用, 安装方便。 (3) 薄膜囊式隔氧没有能源消耗, 无需专人管理, 运行费用低, 不易安装。 (4) 柴油隔氧不彻底, 长时间有乳化现象。

综上所述, 推荐在注水罐顶加装浮床式隔氧装置。

4 总结

应采取以下几点技术对策或措施减少注水水质二次污染因素, 即: (1) 从源头控制水质, 不在注水罐内产生水质二次污染;针对水处理系统的波动, 可采取专项研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药剂效果、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保证滤后水质的稳定合格。 (2) 定期对注水罐排污和注水管线清洗, 保证罐器及注水管网的清洁。 (3) 根据比选结果, 推荐在注水罐应用浮床式隔氧式装置,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隔氧或除氧技术。

摘要: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污水水质是否达标通常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油田污水处理情况的分析, 滤后水质基本达标, 而在注水水井井口取样分析中, 水质又超标, 尤其是悬浮物会成倍地增加, 表明油田污水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注水开发,二次污染,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德绪, 于红莉.改进中原油田水质处理技术.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1 (3) ;

[2] 何玉辉.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2.8;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范文第6篇

1.1 HydroCOM是什么

它是可靠、高效、易实现的压缩机气量调节系统。Hydro-COM这个单词来自英文“hydraulically actuated computerised, compressor control system”, 意为“液压驱动、计算机控制的压缩机气量控制系统”, 简称气量无级调节系统。压缩机的流量控制回路是在DCS或是PLC里实现的。

1.2功能说明

执行机构与之间的信号传递是通过总线来实现的。CIU模块地功能是为执行机构提供控制信号, 并且是控制系统和Hydro COM系统之间信号交流的中间模块, 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DCS/PLCHydro COM

DCS/PLC或是其它回路控制器与Hydro COM之间的信号为模拟量和二进制开关量信号。同时CIU也提供Modbus接口与其它系统通讯。

上死点传感器不仅可以同步测量压缩机的转速, 而且可以实时提供活塞在气缸中的即时位置给CIU, 执行机构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控制进气阀的开启和闭合时间。故压缩机的气量调节可以简化为在控制室内输入相应的参数值即可。

1.3 气体回流控制

Hydro COM气量无级调节的原理可称为“回流省功”, 具体来说就是在压缩行程中, 使部分气体未经压缩而重新返回到进气总管从而节省能耗。

1.4 控制原理

压缩机是由DCS、PLC, 或者由HOERBIGER提供的闭环控制器来控制。主要的过程是选取其中一个过程变量 (例如.排气压力, 吸气压力, 流量.) 作为主控变量, 用户给这个变量设定值, PI控制器被分配到压缩机的每一级上, 第一级根据过程变量来控制。第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主要作用于第一级, 在高压级, 选取级间压力作为过程控制变量, 各级的负荷百分比信号转换为4-20m A信号传输给CIU。

2 Hydro COM气量无级调节系统的组成部件

下面列出了Hydro COM系统的所有部件, 它们将在下面部分描述:

执行机构;中间接口单元CIU;直流48伏供电电源EPS;隔离放大器IA;上死点传感器;液压油站HU;服务软件HSS.

2.1 执行机构

CIU通过实时现场总线方式提供给执行机构控制信号, 液压油站单元 (HU) 提供液压油来作为驱动力, 进而控制卸荷器来控制进气阀的开启与闭合。EPS变压器为每个执行机构提供48VDC电源。

2.2 中间接口单元模块CIU

中间接口单元模块CIU是贺尔碧格无极量控制系统和DCS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模块。往复式压缩机每级的控制信号都被转换为进气阀的开启/闭合信号。“CIU激活”、“CIU报错”、“CIU故障”以及执行机构动作等信号都需要通过CIU传输。CIU通过RS232接口设置, 接口是在CIU的正面面板上。通过上死点传感器同步获取往复式压缩机的转速和曲轴转动位置, CIU就可以实时计算阀的动作时间。

3 日常维护与经验分享

3.1 阀窝温度的监测

如果进气阀阀窝温度有显著上升, 通常意味着该进气阀有过量的气体回流。一般而言, 运行过程中的气体回流导致进气阀温度升高, 故比较所有进气阀的温度才能发现不正常。

3.2 气量控制的监测

对于多级压缩机, 各级的控制信号彼此之间保持一致。当负荷变化了, 所有的控制信号也跟着变化, 本质上对应关系保持不变。如果没有安装级间压力自动控制, 通过比较各级控制信号, 核对负荷的平均分配。如果某一级的输出信号有很大偏差, 意味着某一级做功不正常。

3.3 液压油站的监测

通常液压油站安装一个温度变送器, 用来监测油温, 需要监测该数值使之处于温度定义量程内, 如果超温就会联锁停止贺尔碧格无极量控制系统。利用安装在油站上的压力变送器来测量油压用于维持贺尔碧格无极量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压力, 如果最小压力过低就会联锁停止贺尔碧格无极量控制系统。

3.4 实际情况

有一次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贺尔碧格无极量控制系统SIM卡件报错, CIU中间模块也出现报警, 查找故障代码表发现是第一级入口和第二级入口工作不正常, 停车后下电处理, 更换了两个电气室后发现SIM卡件还是报错, 利用手头备件更换SIM卡件后正常, 经检测是原现场电气室漏电反串回SIM卡件, 造成两块SIM卡件损坏, 希望贺尔碧格能够改进接线机制, 增加安全栅来保护卡件。

4 结语

因此, Hydro COM是一种用于往复式压缩机的无级气量调节系统 (10-100%) 。通过无极量的应用, 最终实现最低负荷下限取决于气体组分、操作工况和压缩机的设计参数。液压驱动的卸荷装置让进气阀延迟关闭, 使多余部分气体未经压缩而重新返回到进气总管, 压缩循环中只压缩了需要压缩的气量。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个行程的气体流量可以得到控制。往复式压缩机K6101A的指示功消耗与实际容积流量成正比, 因此气量无级调节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能耗。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收获, 与大家分享, 敬请指导。

摘要:介绍了贺尔碧格无极量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以及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120万吨加氢精制的应用。本文从化工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无极量在新氢压缩机的使用, 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关键词:执行机构,CIU中间接口单元,DCS分散控制系统,EPS直流48伏供电电源,GIM总接口模块,SIM级接口模块

参考文献

[1] 高霞.无极量调节在压缩机中的应用.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8年05期.

[2] 赵培江.加氢裂化装置的安全设计要求[J].炼油设计, 2002 (11) .

上一篇:商务英语口语经典句子范文下一篇:生物体结构层次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