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4

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业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基于口语语料库,对医疗机构话语中,患方话语的非和谐性语用策略予以分析汇总,并与医务人员的非礼貌性语用策略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医患双方非和谐语用策略的趋同性和趋异性,并从中总结出医患矛盾触点,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医疗机构话语 患方 语用策略 非和谐性

2014年3月,广东潮州发生押医生游行事件;2014年7月,山东日照出现恶性医闹事件;2014年8月,广西台南有病患在医院撒冥币、抬棺材;2014年8月,河北沧州发生患方群殴医生事件;2014年9月,陕西榆林靖边,家属聚众滋事,在医院摆设灵堂……频频出现的恶性医疗暴力事件,让社会和学界的焦点再次转向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早在2010年,卫生部统计显示,全国医疗暴力事件从2006年到2010年陡增70%。针对这种不断升温的紧张态势,学界也纷纷调研立项予以全面讨论、深度思考并建言献策。本文拟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点分析患方(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和朋友)在医患交流中体现出的非和谐性语用策略。

一、医患话语

医患话语是医疗机构话语中的一部分,是指医护人员与患方之间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话语。由于其生成语境的特殊性,医患话语具有交际主体固定、交际环境稳定及交际目的明确的话语特征[1]。医患话语的这些话语特征,也极大地影响了交际主体在交流过程中选取的语用策略。

二、语用策略

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利用一定语境中语言结构的选择,产生具体言语意义以达到交际目的的手段或途径[2]。任何一种交际都必然会涉及策略。语言使用的策略就是利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外显性和内隐性相互作用的种种方式[3]。语用策略运用的是否适宜,关系到言语交际的成败。语用策略选取恰当,会促进交际的有效进行;反之,则会阻碍有效沟通,甚至恶化交际效果。交际主体各自语用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对方回应策略的建构。

通过语料可以发现,在医患交流中,医生和患方所采用的话语策略并不一定都是实时适宜,促进有效沟通的;有时,其实践的语用策略往往具有非和谐性,这无疑成为了医患冲突的触发源之一。目前,学界已有专门针对医务人员非和谐性话语策略的研究(如:非礼貌语用策略)。为此,本文将主要关注患方的非和谐性语用策略研究。

三、(非)和谐性语用策略

语言和谐是指语言运用中,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4]。这其间,实践的话语策略可被视为和谐性语用策略,对人际沟通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概念,非和谐性语用策略则指那些具有排他性、失调状和无序态的话语实践策略,往往阻碍甚至破坏有效人际沟通。本文主要关注医患话语中,患方采用的非和谐性语用策略。

综览相关文献综述发现,目前现有研究中已有基于日常非礼貌策略,总结而出的医疗话语中医务人员的非礼貌实践研究[1]。本研究亦将以日常非礼貌策略作为参考,基于自建小型医疗话语语料库,考察医患冲突话语中,患方的非和谐性话语策略。

通过语料,不难发现医患交际过程中,鲜有只涉及到某种单一语用策略的交际时刻;大部分时候是多策略并用。本文亦将遵循交际主体的策略实践情况,对同一案例中共现的不同策略一并予以分析。

(一)挑衅;忽略冷落对方需求

“挑衅”策略是指话语内容、语气、方式不友好,经常含有敌意,企图引起冲突的策略。“忽略冷落对方需求”主要是指漠视对方的请求、需要、意愿等。如:

相关语境:胎心监测室外,一位产妇家属在走廊通电话,音量相对较大。胎心监护室内的护士走出来,劝其降低嗓音或换个地方通话。

(1)医:这位家属,小点声啊,里面产妇(做胎心监测)需要安静!

患①:(抬头看护士一眼,未答话,埋头继续通话)

医:哎,说你呢,听没听见,小声点。

患:怎么个事?我在公共场所打电话碍你什么事了?

——辽宁省某三甲医院

该案例中,产妇家属不仅对医务人员要求配合的需求置之不理,无视公共秩序(第2话轮的沉默),还以沉默和两个反问句(第4话轮)予以反驳,态度极不友好。在辽宁大连方言中,“怎么个事”具有挑衅的语用功能。患方的话语无疑激化了矛盾,破坏了有序和谐的就医环境。当然,在该案例中,医务人员的劝说策略也有待提升。

(二)无根据地认为对方不称职或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某事;阻碍;排斥

第一个策略是指患方对某些医务人员的资质和治疗方案产生质疑,这种质疑常常伴有言语(或肢体)阻碍,排斥医疗方案或行为实施。如:

相关语境:住院部,某主任医师正在向其实习生讲解一位患者所使用的仪器,并告知该仪器的数据应当在每隔30分钟左右查看一次。讲解完毕后,该主任医师同实习生一同离开。30分钟后,只有实习生一人回来查看数据,正欲根据仪器数据调整点滴流速。

(2)患:哎,你要干什么?

医:您的胎心跳动过快,需要调整下(点滴)流速。

患:哎,你先别动,你是大夫吗?你们老师呢?

医:我==②

患:叫你们老师来,我告你别动啊,出了问题你得负责的。

——辽宁省某三甲医院

在该案例的第三话轮中,患方首先阻碍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并质疑对方资质,要求更换医务人员。还未等医务人员作出解释说明,患方再次以“警告”句式(话轮5“我告你别动啊”)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予以阻止,排斥其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该案例中的阻碍策略体现了患方对院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在信任缺失的环境下,和谐医疗自然难以保证。

(三)故意寻求异议;缺乏同情心;批评责备

故意寻求异议主要是指患方有意把自己与院方及相关医务人员划清界限;批评责备是指患方对院方或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表达强烈不满与谴责的一种话语策略。如:

相关语境:产科诊室里,一位情绪颇为激动的产妇由丈夫陪同,质问医生没能预约到24周三维立体彩超③的原因。

(3)患:我就想知道为什么我的24周彩超没约上?

医:您问我,我也不知道呀。当时也不是我给您约的呀。

患:你们医院还行不行了?当时我要预约,你们说……我要约的时候你们不让约,等我来约的时候你们又跟我说约不上了。你们什么医生呀?(放声大哭)

医:您别激动啊,您看当时的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也不是您当时的医生,我也没办法呀。

患:你们就这样推来推去,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我不管,今天你得给我约上!

医:您看,能约我就给您约了,我没有必要不给您约,您过来看看(手指电脑屏幕),这都已经约满了,我不可能再把别人去掉吧?也请您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

患:理解你们工作?谁理解我?今天你们必须给我解决!要不然我找你们领导!找院长!

——辽宁省某三甲医院

在例(3)当中,产妇错过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产检预约,在与医生交涉此事的过程中,频繁地使用了反问句(见话轮3)来质问院方的管理体制(“你们医院还行不行了?”)和医生的资质(“你们什么医生啊?”),并通过批评策略(话轮5“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对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否定。从产妇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其心情。但是从其语用策略的使用方式来看,对于解决“预约产检”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多少促进作用,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不利于事情的有效解决。从客观事实考虑,由于院方的管理系统出现漏洞,产妇没能正常进行有效预约,是院方责任,应由院方负责。产妇本可以同值班医生或院方领导就事论事,妥善协商补救措施;但是语料显示,产妇把这种责任归咎过分情绪化,对非涉事医生的资质一并予以质疑,并且对医务人员的整体医德素质给予了批评;同时,对于值班大夫提出的合作建议故意否定了配合的可能性(话轮7“理解你们工作?谁理解我?”),对医生的处境缺乏理解与同情,这些非理性及非和谐性的行为都阻碍了事情的有效解决。

(四)借助身份,肆意行事

该策略主要是指施为主体妄图借用个人或他人的优势身份,不顾院方制度甚至法律约束,寻衅滋事。如:

相关语境:2011年10月,某市人民医院急诊室,一位患者在询问住院事宜期间,由于护士的嗓音过大过高而激怒了患者,该患者便向护士发火,医生杨某见状上前帮助解释调解,突然被患者掐住脖子,打倒在地说道:

(4)“我上面有人,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打不死你。”(《南方日报》2011年10月8日)

该案例中,患方强调自己纪委书记的身份,并妄想以此为所欲为,不仅口出狂言,还威胁医生,猖狂至极。这样蓄意破坏和谐的举动在医患矛盾中虽不为多,但的确偶有发生,极大地破坏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应予以法律制裁。

(五)明确把对方与负面信息相关联;使用贬损性称谓;禁忌语

明确把对方与负面信息相关联主要指患方对医务人员的言语冒犯,该种冒犯有轻有重,可体现为对医务人员外表、心智及道德的贬损,也可体现为粗鲁型、谩骂性等禁忌语的使用。如:

相关语境:医生向患儿家属交代患儿的救活率几乎为零。

(5)患儿家属一再哭求道:“别的医院都不敢收,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吧,你帮忙救救,救活我们感谢你,救不活我们就认了。”医生听罢此言,嘱咐家属:“既然你们相信我,那我就试试,说实话,我有四成的把握。”治疗结果如该医生预料的一样,孩子没有抢救成功。而此时,患方家属则说:“当时你说的有四成的把握才给你孩子的,要是治不了干嘛不早说?骗子!杀人犯!……”

该案例中,医生早已提前预警家属可能出现的治疗结果,而且是在家属一再央求之下尽力而为之的。患方家属痛失爱子,其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把责任单方面全部归咎于院方,对于医生的努力付出视而不见,甚至还冠以“骗子”“杀人犯”这种极具负面性、侮辱性的称号。

还有一些不理智、情绪激动的患者及家属甚至对医务人员咒骂辱骂、爆粗口、说脏话,这些禁忌语的使用既不利于医患间交际沟通和医疗行为的有效进行,也影响和耽误了他人的正常就诊环境。

(六)威胁/恐吓/胁迫

该策略主要在医务人员没有提供患方满意的解决方案或治疗结果时出现。根据话语内容及可能造成的行事结果来看,该策略的实践有轻重程度之分。如在例(3)中,患方欲“找领导,找院长”的语用交际策略是一种常见的“轻度威胁”策略。患方往往在与当前医务人员交涉却未能达到交际目的时会选择此策略。此策略的目的是希望该医生能够顾虑到上级领导对其制约、批评及制裁的压力,及其自身可能受损的权益,重新对患方所提要求给予解决方案,直至满意。然而有时该策略的实践程度则显得过分。如:

相关语境:2014年8月,湖南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一位被刀捅伤,伤势严重的青年男性患者被送至抢救处理。其间,患者的父亲说:

(6)“如果救活了,我给你们医护人员下跪;如果救不活,你们所有医护都不用活。”(新京报网 2014年8月21日)

在例(6)中,患方亲友以医护人员性命为筹码去胁迫医护人员是极不理智的行为,甚至逾越了法律的底线。作为医护人员,救人治病乃是天职,自当会尽其所能。而患方亲友的胁迫性行为不但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反而会导致医务人员的紧张、惧怕或反感情绪,从而影响对患者的救治。

上述非和谐性策略仅是在笔者搜集到的语料基础上总结出的高频策略,主要属于言语性语用策略,趋同于非礼貌言语策略。非和谐性策略的另一大体现方式是非和谐性的行为举止。在搜集到的相关语料里,打砸、伤医、在医院设灵堂、撒冥币等非和谐性行为严重干扰了医疗秩序,有的行为甚至触及法律底线。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关注言语方面的非和谐性策略,将其汇总并与医疗话语中医务人员非和谐策略进行简要对比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医务人员和患方人员涉猎到的非和谐性高频策略总计17种。其中趋同策略共有6种,而属医务人员特有言语非和谐性策略有4种,属患方特有言语非和谐性策略则有7种。这些策略的趋同和趋异的实践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不同站位和矛盾的触点。

四、医患矛盾触点及解决路径

表1显示,医务人员涉及到的非和谐性策略共有10种,患方涉猎到的非和谐性策略共计13种。双方在策略种类的数量上有一定的差异。当然,仅凭策略种类数量的差异,并不能就此表示患方在医患冲突关系中处于强势主动的地位,还要通过对具体策略及其折射出的矛盾触点的进一步考察,才能更好地分析医患冲突关系的成因和解决路径。

(一)趋同策略分析

通过医患双方使用的趋同非和谐性策略观察,双方可能涉猎到的共同矛盾触点大致有三种:态度触点、同感触点和资质触点。态度是导致医患双方矛盾的核心触点,可以体现为挑衅、批评、责备等语用策略所导致的不满负面情绪;同感触点主要涉及到同情心缺失、漠不关心、冷落对方兴趣和需求等非和谐性策略;资质触点主要体现在明确把对方与负面信息相关联,和无根据地认为对方不称职或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某事等策略。由此可知,医务人员与患方双方都关注彼此的言语态度,同情理解的站位,以及分别作为医务人员和患方所具有的行事资质。这提示我们在言语行事之中,都应注意这三方面合适得体的体现方式,因为不论我们是医务人员还是患方,都对彼此抱有同样的交际期望。

(二)趋异策略分析

从两者趋异策略考察,可以发现有一下触点:称谓触点、身份触点、方式触点及合作触点。但是这些触点的触发体现形式有所不同。

1.称谓触点

称谓触点在医务人员言语的体现形式上主要是称谓不当或缺失,这样的言语行为对患者有失尊敬;但较之患方的称谓触点,医务人员的非和谐性策略还尚显柔和,患方的称谓触点的触发体现形式包括使用贬损性称谓和禁忌语,这两种体现策略不仅有失敬意,而且极具侮辱性,极为粗鲁无礼。

2.身份触点

身份触点在医务人员的言语策略上表现为强调自我职业身份权威,该策略本不应该属于非和谐性策略,但是由于该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以较为凸显的方式强调自我身份权威,无形中打压或剥夺了患方的话语权,致使患方在诊疗过程中有疑问时也怯于发问,阻碍了医患双方的有效交流,甚至有时会因此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身份触点在患方的体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用自己身份以显示优越感而恣意妄为,另一种是借用他人(亲戚或朋友)权利身份而肆意行事,不管是哪一种体现方式,行事过程都较为嚣张跋扈,这不仅严重干扰就诊环境,且逾越了道德,甚至法制底线。在医院,病患是平等的,没有哪一位患者因为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的权势而理应得到“特殊”待遇,更不能凭自己或他人身份为所欲为。

3.方式触点

方式触点主要涉及到医务人员对病患具体事件的处理方式,主要体现为使他人感到不适,和吓唬、威胁策略。医务人员因工作繁忙,在回答病患问题时经常同时兼做他事,这种多项任务同时开工的工作方式貌似会提高工作效率,但通过语料发现,医务人员在此种工作状态下,回答患者问题时经常会有延时现象产生,有时会长时间无应答,或心不在焉,有时甚至答非所问。这不仅没有提高工作效率,甚至还会有误诊的可能;与此同时,还会让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产生不满情绪,容易导致矛盾冲突。

涉及到方式触点的另一类策略是医务人员的吓唬、威胁策略与患方的威胁、恐吓和胁迫策略,双方策略有相近之处,但语力及使用目的不同。医务人员有时会通过吓唬或威胁的方式来警示提醒患者遵守医疗秩序,或以此方式变相激励患者,促使其配合诊疗方案,语力一般较为柔和;而患方则经常不顾医疗条件与病患情况,以威胁、恐吓或胁迫方式,来求得达到自己的就诊目的,语力较强,经常触及法律道德底线。在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一种威胁策略的体现形式,都不应当出现在正常的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交际方式达到交际目的。

4.合作触点

合作触点主要体现在患方的三类语用策略中:故意寻求异议、排斥和阻碍。这些策略的产生主要源于患方对需要其配合执行的医疗方案不满或认为院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或态度不妥。该触点明显映射出当前患方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主要矛盾症结,即缺乏应有的信任和有效沟通。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病人也应当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共同构建和谐良好的就诊环境。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医疗行为的基础,是维系医疗活动的纽带。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讲,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而消灭这个“敌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双方互相信任配合。

医疗行为的这些矛盾触点也在媒体报刊对医患报道的命题分布比例中得到了部分印证(见图1)[5]。

图1:媒体报刊对医患标题报道的命题分布比例图

通过图1可见社会媒介关注的医患关系焦点主要集中在医疗体制管理(34%)、医风医德服务态度(27%)、医诊技术与方案(18%)、医患义务与权力(13%)这和医疗环境(5%)五大方面。这五大方面不同程度地涵盖了上述讨论的矛盾触点。医疗体制管理主要涉及到了方式触点;医风医德服务态度方面主要体现为态度触点、同感触点、称谓触点、身份触点和合作触点;医诊技术与方案关联到资质触点及合作触点;医患义务与权利显现为身份触点、方式触点与合作触点。通过这些触点在命题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医患矛盾在话语分析层面集中的焦点程度不一。针对这些触点的非均衡分布情况,解决路径也不尽相同。

(三)解决路径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看,医患之间的矛盾触点多集中在医风医德服务态度方面,其次是医患义务与权利。这两方面都与话语沟通内容及方式紧密相关。从医风医德角度来看,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尝试在以下以几方面做出改善:

1.加强医务人员医学人文关怀的培养。既要在临床技能与医疗科研上不断努力进步,也要重视患者的感受。多倾听患者建议与意见,主动关心患者,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努力赢得患者信任,消除疑虑同隔阂,加深对彼此立场的了解,使患者认识到医患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战胜疾病。

2.医患沟通过程中双方都应注意语气和态度。医务人员应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掌握心理疏导艺术。患者亦应当尊重医务人员及其辛勤付出,遇到问题应冷静处理,多沟通,多协商。

3.沟通内容应尽量做到有效信息量最大化,医务人员应尽量以较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告知患方及其家属医疗情况,患方及家属也应多了解相关医学背景常识知识,减少毫无根据的猜忌与无谓的偏执,尽量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医疗活动。

4.对医务人员及患者与家属强化换位思考的沟通方式。医务人员要了解患方家属的痛苦和难处,患方及家属应体恤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已不再是单纯以义务为基础的传统伦理关系,而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的特殊契约关系[6]。从医患义务与权力方面来看,医患之间应注意如下几点:

1.医务人员应当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及时准确告知患方有关医疗过程各方面的信息,并给予患方充分的选择权,不强迫,不威胁。

2.患方要维护好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亦要尊重和理解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诊疗行为。

3.双方都应清楚相互的权利和义务,不滥用权利,不推诿责任。

除了以上这些建议外,还应注意深层原因——医疗体制的改革,如合理分配调配医疗资源、改良医务人员激励制度、就诊程序进一步透明化、发展医患调节和仲裁工作、以及立法打击医闹等措施。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对于医患关系给予客观准确的报道和积极正面的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医患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各媒介信道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医学技术的有限性、风险度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和谐的医疗就诊环境和社会氛围,树立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6]。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自建小型医患话语语料库的分析,总结出了医患关系中患方的13种话语非和谐性策略,并通过与医务人员的非礼貌策略进行趋同和趋异策略的比较,总结出了双方的7大矛盾触点。针对这些矛盾触点,分析出医患矛盾主要症结之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医患关系在话语层面的有效沟通和冲突规避,以及建设和谐医疗就诊环境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机构话语的非礼貌现象研究”[项目编号:W2013224];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医疗冲突与防范的机构性话语分析”[项目编号:L13DYY039]的相关研究成果。)

注释:

①本研究当中,产妇及其家属统被归为患方。

②“==”表示话语重叠。

③24周三维立体彩超产检一般需要提前预约,由于该项检查不仅考

察胎儿的常规成长指标,还可以检查胎盘、羊水及脐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数据结果可作为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因此,多数产妇对此项检查都极为重视。

参考文献:

[1]温婷.医疗机构话语中医务人员的非礼貌语用策略研究[J].新闻

传播,2014,(12).

[2]胡建华.语用策略在相亲类综艺节目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

言研究版),2013,(12):150~152.

[3]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诠释[M].钱冠连,霍永寿译.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3:181.

[4]袁蕾.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语用和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5):174~176.

[5]温婷.媒体机构对医患关系相关报道的话语分析[J].新闻传播,

2014,(9):21,22,24.

[6]王秀金.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现代医院,2009,

(7):129~131.

(温婷 辽宁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116025)

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的产妇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评价组和传统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干预,评价组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评价组产程观察准确率及产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传统组,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短于传统组,会阴切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程度,使产妇获得更为安全、规范、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 护理质量; 评价; 产科

Effect Observ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 Nursing/LIU Xiao-r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078-080

【Key words】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Obstetric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Jiujiang 3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2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医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因此,必须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1]。妇科作为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同时其科室也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重要场所,产妇对该科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增加。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依据患者实际获得护理效果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定量评价,可有效反馈、发现临床实践中的偏差和失误并进行改进,有利于持续、高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素质,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5]。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本院通过给予产科产妇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本院产科接诊的产妇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评价组和传统组各76例。评价组:年龄24~36岁,平均(27.46±2.5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9±1.12)周。传统组:年龄23~35岁,平均(26.81±2.24)岁;孕周37~40周,平均(38.22±1.11)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如监测产妇身体状况、指导产妇生活饮食、言语安慰产妇不良情绪等,评价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质量评价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组长作为指导和核心骨干,负责理论的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并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组员作为实践途径,负责提高自身护理知识、技能等,同时主要负责日常产科工作的实施。

1.2.2 护理质量评价表制定 由所有小组成员共同查阅护理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知识等(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国际护理学杂志标准等),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产妇投诉资料,制定护理质量评价表相关实施工作、评估标准、奖罚制度等具体内容,同时针对实际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改进[6-7]。

1.2.3 护理质量评价实施 将护理质量评价表置于护士站显眼位置,便于护理人员查看,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前须回忆或查看工作所需内容,务求将有效的护理服务实施到位,同时积极主动完成护理工作,增强与产妇之间的互动。组长们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现场抽查,监察护士工作情况,查阅护理文书、病历等资料是否无误,依据表中制度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并依据实际情况改进护理质量评价表和培训内容等。

1.2.4 护理质量评价反馈 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后,应当记录并汇报组织,专家团和科室护理人员需共同进行探讨,作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解决问题,同时组织护士开展学习,提高综合护理能力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所有产妇产程、护患沟通时间、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分泌结束后开始计时)、会阴切口感染情况、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及产妇满意度(产妇分娩3 d后给予自制产科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进行调查)[8-9]。满意程度评价标准:产科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主要包括技术操作、知识宣教、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等方面,总分为100分,<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护患沟通、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比较 评价组产妇产程观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传统组,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护患沟通、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比较

组别 产程观察准确

例(%) 护患沟通时间(min/d) 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min)

评价组(n=76) 71(93.42) 28.76±9.16 17.25±6.34

传统组(n=76) 62(81.58) 21.03±8.14 24.61±6.83

字2/t值 4.87 4.74 4.91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会阴切口感染、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比较 评价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会阴切口感染 新生儿红臀

评价组(n=76) 2(2.63) 1(1.32)

传统组(n=76) 8(10.53) 8(10.53)

字2值 3.85 4.25

P值 <0.05 <0.05

2.3 两组产妇满意程度比较 评价组产妇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70,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例) 满意

(例) 不满意

(例) 满意率

(%)

评价组(n=76) 39 32 5 93.42

传统组(n=76) 33 28 15 80.26

3 讨论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医院在护理质量上面临创新性、有效性的管理要求,这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1]。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其护理方法、态度及护理效果等客观表现,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存在直接的关联[12]。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产科产妇疾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严重时可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产科重点关注的问题[13-14]。护理质量评价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并督促其进行相应的技能提升,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15]。

研究发现,在管理模式干预过程中,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相关质量评价标准,可有效、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进行问题总结,有助于发现护理人员或管理环节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及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方案,以推进护理工作的进行。同时,对于护理人员技术及操作技能低下,通过多途径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有利于促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的产妇产程观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式干预的产妇,前者护患沟通时间明显长于后者,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后者;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模式干预的产妇;表明护理质量评价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对产妇的护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母婴护理需求,间接改善了母婴结局,有利于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此外,本研究发现,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模式干预的产妇,表明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可有效引导护理人员重视产妇利益和需求,使护理工作更为贴近产妇的实际身心需求,有效营造了良好的护患氛围,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评价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程度,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和满足母婴健康需求,使产妇获得更为安全、规范、满意的优质服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隋伟玉,魏丽丽,孙黎惠,等.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9-1472.

[2]马文,梁敏.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191.

[3]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等.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6):18-20.

[4]郭佳华,赵洁,杨衬,等.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143-144.

[5]过敏芳.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271.

[6]李小倩,叶金梅.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4-96.

[7]兰秀秀,黄小红,李巧平.层次分析法在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32-33.

[8]张春芳.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5):454-456.

[9]潘继红,叶宁,周立平,等.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0):50-53.

[10]张春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4):356-357.

[11]盛晶莹.SQ测评法对改善产科护理质量的综合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9-90.

[12]张颖.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8):508.

[13]张程,张晓舞.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57-58.

[14]赵依芳.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25):2371.

[15]董秀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88-89.

(收稿日期:2015-03-05) (本文编辑:王利)

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

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见习是培养合格医生和护士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桥梁。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的重要过渡期,是临床教学和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现代社会随着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是值得每一位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的工作者们去深思和考虑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来采用的教学改革实践,读懂目前妇产科临床见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些问题都值得从事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者们去探讨。以下是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一起共同探讨。

1 妇产科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供需严重失衡

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医院规模及教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和改善,病人无法满足众多的见习生教学需要。

1.2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法律意识增强

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病人,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诊疗疾病常涉及病人的隐私问题,所以在见习中,许多患者及家属不允许实习医生做检查,更不允许出现在检查现场。病人对人权、隐私权和知情权等权利越来越重视,所以,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患者行使自主权拒绝学生询问病史与操作观摩。带教教师为避免愈演愈烈的医患隐私纠纷,只有不让见习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医疗活动,这些原因使得見习生看和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有60%的学生没有与门诊病人直接接触交流,40%的学生没有做过骨盆测量、四步触诊等妇产科检查。

1.3 对临床见习教学欠重视

由于受到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影响部分医学生尤其是男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为妇产科学就是脏、累、忙,将来从事妇产科专业的可能性不大,出现回避、应付、走马观花的现象,这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在课堂上马虎了事,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1.4 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

妇产科见习时间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时间段比较集中,在这特定的见习时间段内,进行以病房为主的见习活动,因适合教学的典型病例、病种、病源有限,将会导致直接影响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见习带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或者是查房、病案分析时,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样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2 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树立重视见习课的观念,发挥医院优势,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认识

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促使学生的智力和多种能力得到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见习课的重要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向学生强调单纯学习了医学理论是不能行医治病的,是临床医生和护士必不可少的一课,要使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必须经过见习、实习等临床实践环节。

妇产科病人病史隐秘,检查部位是绝对的隐私,很多女性患者难以接受众多学生的围观和检查,往往不配合,且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妇产科见习难度大,通过临床带教来增强学生对将来从事妇产科专业的使命感、责任心,首先医德教育是临床见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医德医风、职业伦理道德的教育和要求,这时候易唤起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培养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是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的好时机。用切身的经历告诉学生,许多前辈对妇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国的妇幼保健事业需要他们,也大有作为,使学生认识到医生言行会影响患者心理和治病效果,让学生把责任心及同情心贯彻到临床具体工作中。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外、妇、儿各科的疾病都具有特性及共性两个特点,各学科知识紧密相连又各具特点。指导学生作为医生,除了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变能力外,还需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严防杜绝误诊、漏诊发生,这样,就不会让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发生了,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妇产科的重要性,认识到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扎实的妇产科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从而增强学习妇产科学的责任心和兴趣。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病人一般对见习医生都心存顾虑,尤其是妇产科病人由于疾病部位的特殊性和疾病的隐私性,巡视病房、接触患者时必须要有指导老师在场,同时询问病史用语要规范,临床操作动作要轻柔,解释、解答病情与疑问要耐心等。为了打消病人的顾虑,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增加病人的信任度,可以做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求学生尊敬患者,无论患者是怎样患的疾病,都不允许歧视、讥笑,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请有丰富沟通经验的医生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

2.2 教学与病房紧密联系,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见习时间安排比较死板的弊端,加强床边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观摩见习的机会,改进教学方法,将见习课穿插于理论课之中,实行分期、分批、分散的临床见习,并增加业余见习时间,实行“三分”见习的教学方法见习,分期、分批地对一段时间学生所学过的病种进行见习,发挥临床教学基地作用,注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可增加,病人痛苦可减少,也愿意接受和配合见习教学,增加业余见习时间。对特殊病例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主,并根据病案的阶段性变化分段编写、增加学生参观手术和产房接生机会,每次安排1~2人上台协助手术和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等。就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和临床实践中易出现的失误对教案进行设问,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妇产科临床实验室教具,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基本技能反复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常用妇产科操作技能的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来弥补临床见习资源的不足。

应用电视直播、多媒体系统教学,利用手术室的电视直播系统,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手术直播,观看手术室的布局、手术仪器及器具,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是了解许多妇产科疾病处理的手段,可使教学的内容更形象化,更直观地表现病情的变化,重点突出,增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范红,朱伏凡,等.妇产科学临床见习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2004(2):39~40.

[2] 邓亚丽,李晓玲.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湖南学院学报,2004(4):73~74.

[3] 鲍柏军.重视医学美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3):301~303.

[4] 何超蔓,金松,陈曼玲.新时期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探讨[J].2007(12):165~203.

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討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对产妇分娩情绪及产痛、产程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8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疼痛程度及产程时间,观察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为(12.37±3.36)分、HAMD为(10.27±3.16)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54±3.32)分、(15.34±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能够缓解产妇负面分娩情绪,减轻产妇生产痛苦,缩短各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全程导乐分娩;音乐疗法;分娩情绪;产痛;产程;并发症

The influence of mus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full circle doula delivery nursing on maternal mood, labor pain and labor process

DENG Lei WANG Zheng HUANG Zhicha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12,China

[

[Key words] Full circle doula delivery; Music therapy; Labor emotion; Labor pain; Labor process; Complications

分娩是女性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初产妇由于害怕疼痛及担心胎儿安全,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不良情绪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使得产程延长,加重分娩疼痛,增加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和剖宫产率[1-2]。常规护理以分娩及新生儿护理为主,易忽视产妇不良情绪。全程导乐分娩护理选派专业助产人员全程陪伴产妇,满足产妇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全程导乐分娩护理过程中采用音乐疗法,通过舒缓、柔和音乐以调节产妇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以达到保证产妇顺利分娩的目的[3-4]。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分娩的8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8.76±2.43)岁;孕龄37~42周,平均(39.14±0.84)周;体重52~68 kg,平均(60.52±2.24)kg;孕次1~3次,平均(1.52±0.21)次。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28.77±2.44)岁;孕龄37~42周,平均(39.21±0.85)周;体重53~68 kg,平均(60.56±2.27)kg;孕次1~2次,平均(1.50±0.19)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足月单胎;②胎儿发育正常;③年龄18~38岁;④产妇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③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功能异常者;④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或人工破膜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宫缩规律后护送产妇入产房,密切监测产妇血压、脉搏生命体征,实时监测胎心,向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安抚产妇紧张、焦虑情绪;助产士帮助产妇进行生产,对新生儿实施吸氧、吸痰等生命支持。观察组实施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1)孕期护理。营造安静舒适的待产环境,通过视频向产妇演示分娩流程,介绍分娩过程中产妇配合相关技巧,依据产妇身体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2)音乐疗法。自宫缩开始,依据产妇个人喜好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控制音量<70 dB;播放音乐期间加强与产妇沟通,引导产妇回忆美好时光,依据产妇需要暂停播放音乐;依据产程进展情况,及时更换音乐及调节律动感。(3)分娩护理。指导产妇摆放正确生产体位,密切观察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指导产妇趴附或骑跨于分娩球上,以抱、滚动等方式緩解疼痛,同时播放有节奏感的轻音乐,使产妇感受节奏律动感,积极调整呼吸;分娩过程中按摩或抚触产妇四肢、头部及盆底,以减轻疼痛;给予产妇鼓励及支持,增加产妇的分娩信心;生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产道狭窄等情况,积极与产妇沟通,可采取侧切以增大产道的横截面。(4)新生儿娩出后护理。协助产妇将胎盘娩出,清除子宫内淤血;严格消毒会阴切口,预防产后出血、感染等;清洁新生儿皮肤,给予新生儿吸痰、保暖等干预措施,母婴尽早接触,增进母婴情感交流。(5)产后导乐护理。讲解母婴喂养的重要性及优点,鼓励产妇积极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正确的哺乳技巧;产后6 h按摩产妇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按压产妇子宫底,促进淤血排出,协助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胃蠕动,预防腹胀。(6)出院指导。出院前告知产妇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相关知识,设立母婴健康热线,方便与产妇及时沟通,耐心回答产妇疑问,电话随访了解新生儿食量及体重变化等情况,予以科学喂养指导。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分娩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5](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从焦虑心境、抑郁情绪等方面评价产妇生产前3 d和生产1周后心理状态,共计17个条目,采用0~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2)疼痛程度。依照WHO疼痛分娩标准[6]将产妇疼痛分为4个等级。0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无疼痛感及异常反应,能够积极配合生产;Ⅰ级:轻度疼痛,产妇感到轻微疼痛及腰酸,但能忍受,可配合生产;Ⅱ级:中度疼痛,产妇感到明显疼痛和腰酸,伴有呼吸急促、出汗、烦躁等症状,配合度不高;Ⅲ级:重度疼痛,产妇疼痛、腰酸无法忍受,不能配合。(3)产程。记录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4)记录两组产后出血、会阴水肿等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疼痛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分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指妊娠满28周以上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全部从母体产出的过程[7]。多数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缺乏深刻认知,常会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过度焦虑情绪可引发病理及生理反应,加之受孕龄、产道、胎儿大小等因素影响,可导致胎儿窘迫、产程延长,不利于产妇顺利分娩[8-9]。全程导乐分娩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产妇生产过程中由专业护理人员全程陪伴,为产妇提供分娩指导及护理服务,以保证产妇顺利分娩[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妇疼痛感好于对照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能够缓解产妇消极情绪,减轻分娩疼痛感,缩短各产程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阳慧等[11]将导乐分娩配合音乐疗法应用于100例初产妇,结果表明导乐分娩配合音乐疗法能够减轻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分析原因在于实施全程导乐分娩护理,选择接产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进行生产并全程陪伴,可保证护理完整性及连续性,及时发现产妇异常情况并处理,保证产程顺利进行[12-13]。音乐疗法具有非药物性镇静作用,通过聆听舒缓音乐能够抑制产妇的交感神经活动,促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从而镇定、稳定产妇情绪;将产妇注意力转移至愉悦的音乐之中,放松紧张精神状态,舒缓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配合医师各项工作,有助于提升分娩质量[14-15]。为产妇创造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护理人员全程陪伴能够增加产妇分娩勇气及信心,进行腹部按摩、指导呼吸等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疼痛,改善产妇因疼痛引发的机体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宫缩乏力,提高产妇舒适度[16]。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借助柔软、富有弹性的分娩球配合生产,助产士给予正确的技术指导,通过坐位姿势可使子宫离开脊柱趋向腹壁,提高胎儿在产道中的顺应性,有助于胎儿顺利娩出,从而缩短产程时间[17-18]。此外,分娩球能够改善产妇身体平衡性,其趣味性及互动性也能够缓解产妇紧张情绪。产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增加产妇成就感及被需要感,可避免产后抑郁发生;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在满足新生儿营养需求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19-21]。本研究采取的音乐疗法虽取得一定效果,但音乐干预评价方法还缺乏理论框架,未形成统一标准,还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将音乐干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以推动音乐疗法在护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音乐疗法联合全程导乐分娩护理,可缓解产妇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生产,从而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羽,刘艳凤,彭政,等. 导乐陪伴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其他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0, 31(1):10-14.

[2] 吕春香,闵悦,李冬,等.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6):1171-1174.

[3] 顾文莉,付静. 助产士全程导乐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1):3291-3293.

[4] 赵立娟,韩辉,王彦华,等. 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提高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J]. 河北醫药,2017,39(12):1913-1915.

[5] 孙晓艳,李怡雪,余灿清,等. 中文版抑郁量表信效度研究的系统综述[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110-116.

[6] 赵扬玉,陈练. WHO安全分娩核查表的实施及在安全分娩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9):966-968.

[7] 刘江华. 新式导乐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和提高顺产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5):833-834.

[8] 史文婷. 导乐分娩配合分娩球助产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 34(32):2510-2513.

[9] 徐海英. 无创联合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68-69.

[10] 肖海燕,刘伟武,李玉英,等. 导乐分娩镇痛仪结合体位管理与一对一陪伴分娩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9):4567-4570.

[11] 阳慧,张惠娟,梁文玲. 导乐分娩配合音乐疗法对产程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7,28(16):2750-2752.

[12] 陈敏红,何雅婷,纪艳洁. 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程进展及新生儿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0):49-52.

[13] 赵云慧,魏琴. 导乐陪护分娩模式对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J]. 安徽医药,2019,23(8):1532-1535.

[14] 盛夏,赵淑华,王战云. 音乐结合放松疗法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的作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12):2093-2095.

[15] 韩宏丽,贾娜,苏雅坤.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互动式导乐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92-94.

[16] 明振叶,李红丽. 助产士主导伙伴式导乐陪伴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23(9):112-114.

[17] 林琳,傅亚均,左莉. 导乐分娩对产程、分娩方式、结局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4):130-131.

[18] 孟庆堂.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2018, 20(4):208-211.

[19] 冯成霞. 对初产妇实施家属陪产和导乐陪伴分娩的效果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7):63-65.

[20] 于长莉,吴海珍,朱丹. 一对一全程导乐分娩护理对产妇分娩产程时间 及产后恢复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4):555-558.

[21] 陈星梅. 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4):161-163,170.

(收稿日期:2020-04-16)

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产科护理是比较容易出现不安全问题的工作,需要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安全管理和规范,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便于能降低安全问题发生概率,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通过护理管理措施的一系列推广,能够有效降低产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对于产科的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值得推广相关措施。本文探讨了产科护理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及对策。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加强产科患者的护理服务以及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此外,加强型护理服务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因此,加强型护理措施和管理方案可以广泛应用到相关生殖医学护理工作中。

1产科护理中的潜在安全隐患

1.1产科工作性质

产科护士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前来就诊的产妇病情复杂,可预见性较低。护理人员的配置与病人对护理需求比例严重失衡,使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护理服务不周全引发护患纠纷。

1.2护理人员自身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产科的护理人员大多数不是助产士,专业知识不全面,产科技能操作不熟练,专科抢救流程不熟悉,在应急抢救时的配合能力差,导致抢救不力产生护理纠纷;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能力,不能防范风险,安全隐患较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对待产妇缺乏热情,冷漠的对待工作,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言语或行为不当,都给患者或家属带来不满,这些都是护理安全隐患。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执业范围不明确,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1.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缺乏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体系的法律法规不重视。在执行护理操作中工作作风不严谨,缺乏职业危机感,忽略职业中安全隐患。

1.4产科环境、仪器设备

产房病人流动性较大,且探视人员较多,易使空气质量不达标。产妇本身就是弱势人体,免疫力较正常人低,易被外来病原体侵袭导致医院感染发生。部分产床因消毒措施未做到位,当急产产妇需要使用产床时就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1.5患者方面的安全隐患

孕产妇不同于其他科的患者,她们大多认为分娩的过程是很安全的,所以都不愿遵守产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产科护士的要求配合不好,并且存在着私自外出等情况,容易发生胎盘早剥等意外情况,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另外,孕产妇由于怀孕所致的身体变化,也会对心理产生明显的影响,孕产妇的情绪变化较大,容易激动和发怒,并且每个孕产妇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以及复杂性也不同,护理方法就会有相应的变化,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一个原因。

1.6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在产科护理中,护理工作记录书写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因此,进一步规范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护理人员对规范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记录书写的监督和考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立即整改,提升护理工作记录书写的规范性。

2完善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对策

2.1制定并严格执行产科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产科护理质量监控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管的力度,保证每项制度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此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真正体现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要完善护理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并关心护士的日常生活,使每个护理都能愉快的来上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首先要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能够规避风险,保护自己。其次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增强其服务能力,强化理论知识培训,使产科护理人员更新护理知识,扩展其思想的广度,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后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增强责任心,培养爱心,真正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的配合程度

针对孕产妇的特殊性,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强化对孕产妇的健康宣教,结合每个产妇不同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以消除孕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并提高其配合程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不断加强对病历的管理力度

病历是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医生治疗方案的依据,对医生、患者非常重要。针对因反复调阅病历导致病历遗失的现象,产科应加强对患者病历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普及,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电子档案存档,既减少了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以使医生随时在电脑中查阅病历,省去了反复调阅的过程,不会造成档案的遗失。

2.5加强规范化流程,保证护理安全

在产科特殊工作性质的环境下,科室管理制度应尽可能完善。护士长可根据科内护理人员的经验互补原则进行人性化责任分配,使护理人员之间分工明确又保持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加大力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中随机考核,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习惯,时刻按标准流程实施规范化操作,并且让护理人员明白工作的核心价值,增加安全意识的理念。

2。6落实围产期健康教育

采用知识小册、宣传栏、孕教课等多种形式增进产妇对分娩、妊娠有关知识的了解,并采用“一对一责任助产”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同产妇的沟通,以尽量避免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误解。同时,指导产妇正确面对分娩所造成的不适感,帮助其缓解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在产后采用床边包干责任制的形式,对产妇实施心理疏导,以促进心理负担、躯体症状和精神刺激的改善;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其同新生儿接触、交流,并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照顾环境,以增强和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2.7护理环境的营造

①对病区设施和环境进行检查,产科设置安全门,并对探视人数和时间进行限制,以对人流量进行控制,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②最大限度减少加床,避免盲目收治产妇,制定弹性入院制度,使收入院和出院的办理更加具有计划性,以减少安全隐患,并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母婴安全和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各届的重视,也逐渐成为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由于产科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受到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服务对象、产科护理工作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下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時也是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科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内产科接诊的14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并对其实施分组护理对比,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各70例。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2±4.4)分、(38.9±3.2)分,较之护理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比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100.0%,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提示观察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产科危重症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科;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产科接诊的14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對照组,每组各70例。纳入标准:(1)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无精神疾病病史,患者可进行正常沟通。(3)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病例资料不完整以及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调查研究的病患。对照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31.4±4.6)岁。其中14例为重度子痫前期、11例为前置胎盘、9例为胎盘早剥、1例为子宫破裂。观察组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31.5±4.9)岁。其中13例为重度子痫前期、12例为前置胎盘、8例为胎盘早剥、2例为子宫破裂。统计并比较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研究具有可行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批准。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理,保持患者在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指导,严密观察患者达到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医嘱等。

1.2.2心理干预

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需要保持病房的湿度为55%左右,温度在23℃左右,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房的情况和相关的救治流程,以达到帮助患者了解和适应环境,改善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消除由于治疗环境的变化而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需要更多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增加与其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平复负面情绪,对于一些产生焦虑、紧张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使患者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讲解,一些常用的急救操作等宣传,例如对患者阴道出血量的观察、输液输血、有创压的监测记录出入液量以及子宫定时按摩等。并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同时告知患者进行相应的配合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其次,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镇定药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动员家属参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且鼓励家属增强与患者的交流,避免患者因为孤单落寞而产生负面情绪,并且及时告知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顾虑,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医院定期以讲座或宣传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流程、效果、注意事项等做出详细讲解,还有就是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出现的感染现象,以及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讲解。在进行宣讲的过程中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和疑虑,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解答,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同时拥有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1)SAS评分:采用焦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共含有20个评分条目,4级评分原则(各条目均设有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小部分时间;C相当多时间;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等选项,分别设1~4分),总分越高则表示焦虑越重。(2)SDS评分:采用抑郁评价量表,设有20个题目,均采用1~4分制计分,其中第2、5、6、11、12、14、16、17、18和20题为反序计分,其余为正序计分,总分越高抑郁越重。(3)并发症发生几率。(4)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共设非常满意、满意、尚可及差等四个选项,对调查问卷信度检验,克伦巴赫α系数为0.657,问卷一致性高,效度KMO=0.836,问卷项目比较合适;以非常满意及满意统计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如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如SAS评分、SDS评分、患者年龄等)均实施t检验,以(x±s)表示,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对比治疗前组间SAS、SDS评分差异,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较高,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9.2±4.4)分、(38.9±3.2)分,降低程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1例,总发生率为5.7%,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48例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22例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100.0%,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现阶段,因为饮食习惯与环境的变化,对妇女的生育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妇女产子过程中极易出现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危重症病情,此类病症具有病情发展快、结局凶险对患者和婴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极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情绪。而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作用是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度的紧张和害怕情绪,并且对治疗没有足够的信心,严重者出现拒绝治疗,从而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社交障碍等症状,对于此类病人一定要对其实施科学的心理干预,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以14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常规组焦虑和抑郁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翁淑珍,张安娜.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在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4)

[2]赵梅平,闫君,霍秋惠,仲健,罗梅.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3)

[3]黄丹.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

上一篇:司法鉴定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海洋环境污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