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勘察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 水文地质状况不良的危害

1.1 对于地上建筑设施的影响

地下水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 然而人为因素会更加明显。例如, 对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地下含水层与岩层之间的力学关系改变, 进而导致地表塌陷, 使得房屋塌毁。一些化工废物使得地下水源具有腐蚀性, 地上建筑物的钢筋和混凝土遭受腐蚀而难以承担房屋重量导致坍塌。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已经陆续开始出现, 这便提示我们要重视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2 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水土污染的问题依然严重, 废弃化工工厂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油料和化学试剂等;塑料制品废物不能够正确处理导致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现状让许多作物难以存活。这些问题令人们忧心忡忡。

2. 对于水文地质的勘察

2.1 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当一个区域被污染时, 就应该对该地进行勘察进而取样分析该区域受污染的情况。首先就是要判断该地区的污染类型, 并对真实的污染状况做出评估。其次要对含水层的污染状况做出勘测并了解水位高度、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 必要时进行抽水和压水实验勘测出污染的区域性状况。再次, 对勘测区域的水源、地质的污染状况进行细致分析。最后,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果, 给出相应的勘察报告, 并根据报告做出相应的评估和保护措施。

2.2 确定勘察范围

取样检测时应对要勘测的区域逐步扩大或缩小勘察范围, 对受到污染或是环境合格的区域做出合理推断并确定勘察区域的大小。

2.3 取样并进行水质分析

2.3.1 勘察点的设置要求

在确定的勘察区域内首先均匀设立勘察点进行取样, 个数应在三个以上。低于三个勘察点时, 勘测结果所显示的数据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其次, 采用监测井, 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以及范围。在进行勘察时, 应将第一层水文选为勘察的首要任务。大致深度在5m的范围内, 这样能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反映该区域的土壤污染以及水文环境。勘察污染程度时, 应增加取样点, 以保证准确的反应实际环境情况。

2.3.2 环境勘测采样要求

首先是对土壤的采样, 这时要留意对不同土壤层的取样。一般分为表层土壤、隔水层和含水层土壤。一般来说表层土取1.5m内即可, 但是具体表层土要根据不同地区隔水层的深度做判断。而隔水层的取样相对简单, 在隔水层取样即可。在含水层取样难度较高, 因为污染物在水中溶解以后造成含水层的水文状况不均匀, 所以取样时应在多个点进行取样。

其次是水文的取样, 优先采取第一含水层, 若污染严重的话, 便要在第二含水层取样以确定污染深度。

2.3.3 样本质量的测验

首先是对土壤的检测, 主要还是通过样本土壤与正常环境下土壤的某些理化性质参数做比较而得出结论。一般测量土内有机物的含量、土内不可溶解物质的属性、土壤的酸碱度变化等等。其次是对水内溶解的污染物做分析。一般是测量水内是否含有重金属以及含量、水的酸碱度、水内可溶解物质是否有害等等。

3. 对于勘察区域样本的采集

样本采集过程中遵循的宗旨是:专业性、专用性、安全性和防变性。利用专业的工具并按照专业程序进行采样。采取的样品不能混乱, 用于物理实验分析与化学实验分析的应存放并标记。采样时应注意工具的使用以及样品的性质, 对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毒物质要格外注意。取样时样品应避免与其它物质接触而发生反应导致勘察结果所示数据与实际状况不符。

3.1 土壤取样

取样时应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取样。首先, 应取一部分颗粒物用作物理实验。这时, 取土器在操作时要避免虚土进入造成样本从而导致错误的地质分析结果。另外取土时若对表层土取样有困难, 可采用破土的方式锤击取土。其次, 样本的密闭性保存, 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保存期间应防止其他物质的掺杂, 也要避免样本的损失。这样才能保证以正确的质量和数量在实验分析中得出可靠的数据结果。

3.2 水文取样

水文样本应取自地下水, 还要注意取样的数量和时间, 取样时每个监测井至少要取一沉淀管的水文样品, 每根沉淀管的长度不应少于五十米, 要在监测井完成洗井的两个小时以内取样。取得样本之后注意保存措施, 应在封闭环境下保存起来, 避免样品内的物质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而产生理化性质的改变。

4. 环境状况评定及保护措施

当水文地质勘察结束之后, 水文地质参数便可表明该勘测区域的环境状况。这时, 对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区域应当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加强对环境的改造, 比如说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区域性的绿化保护、液体污染物的化学处理等等。

结束语:

人类社会仍在进步, 人们的素质和认知也在提高。人们对有一个良好环境的愿望比以往更加强烈。对于环境的保护将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每个国家的环境状况都有目共睹。我国正以骄傲的姿态逐步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正是在万众瞩目下, 我国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已经让世界看到我们不凡的科技水平与执行能力, 治理好水土环境的污染问题将会是我国为其他国家树立的又一榜样。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堪称迅速, 但与此同时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然不可小觑。各种重工业与化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良好环境的保持与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我国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更要着手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 让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统一, 给人们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所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勘察及保护成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而水文地质的勘察将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以便于更好的对环境污染状况做出评估, 然后做出保护计划。

关键词:水文地质,环境勘察,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旋, 唐朝霞, 唐广明, 唐坤博.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及内容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 2018 (04) :206-207.

[2] 李慎锋.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8 (08) :196-197.

[3] 王广开.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7 (32) :198.

勘察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措施

1 岩土水理性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岩土水理性质指的是, 岩土与地下水互相作用时所显示出来的相关性质, 其结果并不单一。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物理性质两者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这些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岩土水理性质不仅会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起到影响作用, 而且有一些性质还可能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过去的勘察中, 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相对重视, 而对岩土水理性质却存在忽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的。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以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相关影响, 因为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和地下水两者互相作用所显示出来的性质, 地下水按照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以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重力水这三种形式,其中的结合水又可细分为弱结合水与强结合水两种。岩土所存在的主要水理性质以及测试它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软化性、透水性、给水性、崩解性、胀缩性等。

2 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因素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其二是根据地下水的若干特征综合考虑进行分类。如按照地下水的来源、水温、化学成分等特征分类属于前一种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各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后一种分类方法即综合分类, 它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主要特征, 同时也考虑到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它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规律和特征。综合分类主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 空隙) 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按含水介质( 空隙) 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 认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

3.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②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③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3.3地下水动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3.4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发生,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孔隙比增大,含水量增多,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5 基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基坑工程一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地下水问题突出, 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1)恶化基坑开挖施工的条件。地下水渗入基坑, 淹没工作面,将严重影响开挖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坑内排水会造成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变形, 导致周围建(构)筑物下沉、变形、开裂、倾斜等破坏;

(2)造成流沙、管涌等不良現象。在颗粒细小的非粘性土中开挖基坑, 由于坑内外产生水头差, 导致地下水向坑内渗流, 甚至产生流沙、管涌等破坏作用, 严重影响基坑工程及周围建( 构) 筑物的安全;

(3)软化基坑周围的土质, 降低坑壁、坑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侧壁变形、底鼓等。

(4)增大支护结构上的压力。由于地下水的存在, 设计挡土止水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增大, 相应地增加基坑支护的费用和施工困难。

4地下水控制采取的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 使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性能变差, 从而产生各种不良的后果, 诸如滑坡、流沙、地基沉陷、隧道涌水、坝基渗漏等, 给各种土木工程的施工和运用造成不良的后果, 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地下水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例如CO2、SO4- 2、CI-等, 对水位下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产生侵蚀、破坏作用, 缩减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主要有明沟排水、降水和隔渗等几种类型。

(1)明沟排水。明沟排水时在基坑内设置排( 截) 水沟和集水井, 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集水井内排出, 达到坑内无地下水的目的。明沟排水适用于潜挖基坑, 地下水位高出坑底不多, 且坑壁土层不易产生流沙、管涌或坍塌。

(2)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是利用井( 孔) 在基坑周围同时抽水, 把地下水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的降水方式。常用的井点降水方式主要有: 电渗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深井井点。

(3)隔渗。基坑隔渗方法包括侧向隔渗和封底隔渗。侧向隔渗方法非为截水墙、截水帷幕和冻结法等。基坑侧向隔渗设施应穿过透水层底且应进入下卧隔水层一定深度。当透水层埋藏深、厚度大, 侧向隔渗设施穿过透水层难度大或不经济时, 也可采用悬挂式侧向隔渗( 未穿透透水层) 与基坑封底隔渗相结合的方法。

5.结束语

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文地质勘测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充分利用水文地质条件已经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有效消除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明确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的内容及采用的方法,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勘察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收获工程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并且在细致分析的条件下确立科学性、合理性的施工方案,是开展地质工程勘查工作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勘查结果、勘查报告的质量,将会对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处理技术是地质工程中施工作业的关键与基础部分,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将会对整体地质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影响。由此可见,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强化对地质工程勘查以及处理的研究,不断钻研能够提高地基处理水平、勘查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地基地质问题;处理技术;

引言

在进行工程项目选址时,通常依据功能要求、规模大小、建筑布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等要素,选择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渗性的地基。但随着工程项目数量的快速增长,符合要求的可使用地基的范围也在进一步缩减。因此,在做好工程选址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土体松散、软弱、湿胀、湿陷、岩体软弱、风化、泥化、断裂、地下水渗透、侵蚀、边坡失稳、围岩失稳等问题。针对工程地质问题,不仅要深入分析问题原因,还需要综合工程造价及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1开展地质工程勘查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量也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工期紧、工程大,必须要保证工程的顺利高效进行才能完成指标任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地形地貌都大有不同,地质结构也错综复杂,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做好施工地段的地质考察就变得十分必要。地质考察不只是对地貌外观进行简单的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它需要很多专业的探测技术和探测技巧对地质内部构造和成分进行全面的检测,这样的检测结果才能为工程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检测的全面性是保证工程顺利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十分难以处理的岩层,工程是否能够继续进行、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工程都成为了一个未知数,更不要说顺利高效地完成这一项目。

2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优势

1)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针对于地质工程来讲,地基的稳定性、稳固性将会直接决定整体地质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总体而言,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处理技术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将会对整体地质工程的作业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可以将地基坍塌或者是沉降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大幅度减少。2)增强地基的抗剪能力。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地基承载压力的减少,同时,实现地基土壤层密度的不断强化。3)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在开展地质工程的施工作业期间,应用地基处理技术,同样也能够达成预防渗漏等问题发生的作用,具体是由于土壤的密实度能够有效隔断水流在地质中的渗透,进而对地质工程后续的施工质量、施工效果造成保证。4)具备可观的抗震作用。通常的情况下,地震将会巨大破坏我国的地质物,为了能够将地震做出有效预防,可以通过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地基结构的优化,将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大幅度降低。

3地质工程勘查的地基地质问题

3.1软弱、松散土层

软弱、松散土层的强度和刚度往往较低,导致承载力、抗渗性和边坡稳定性均不满足要求。针对此类问题,常用以下方法处理。(1)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对于浅层的软弱土层(即淤泥及淤泥质土),可直接挖除,深层的软弱土层可用砂、砂砾、碎石或块石等材料,通过振冲法进行置换;对于松散土层(即砂和砂砾石地基),可直接挖除,也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措施进行加固。(2)抗渗性不符合要求。主要通过灌注水泥浆、水泥黏土浆或地下连续墙等措施来提高防渗性。(3)边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主要通过喷射混凝土护面或增加土钉进行支护。

3.2地下水引起的流砂

当地下水的水力坡度超过临界值或地下水的动水压力比土粒的浮容重大时,就会导致流砂现象发生,通常根据其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渗漏(流砂较轻微)、冒泡(流砂较中等)、沸腾(流砂较严重)。针对上述现象,主要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打板桩等方式进行处置,当流砂现象较严重时,可采用抛入大石块的措施进行治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爆破法、加重法或化学加固法等方法进行治理。

4地质工程中地基地质理技术

4.1锚杆或锚索加固

对于加固岩体边坡和不稳定边坡,常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来提高岩体的抗滑或抗倾倒能力;对于浅层或中厚层滑坡体,常采用抗滑桩(或称锚固桩)阻止滑动。抗滑桩按照与岩体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布置,一般为一排或两排,1-3米桩径,滑动面以下的桩体长度要求为桩整体长度的1/4至1/3。对于不稳定岩块和岩体边坡,常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进行加固,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不稳定岩体中进行钻孔,钻至稳定岩层后为止,随后将锚杆或锚索放入孔内,固定好下端后,将上端固定于混凝土墩或混凝土墙上即可。

4.2粉喷桩加固技术

在对地基展开粉喷桩加固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以下模式严格遵循来实行施工:第一,对施工所在区域的实际状况做出勘察,了解土质情况,同时,将实际的路面状况作为依据,准备相应的施工材料。当完成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后,应该对粉喷桩桩位设计图进行设立。第二,保障场地的平整性。如果施工所在区域的场地缺乏平整性,那么在实际开展作业施工期间,将无法对桩进行加固。除此以外,也无法顺利操作施工器械,由此可见,必须要及时处理与相关标准、要求不符的路面。第三,在准备好施工机械设施以后,必须要在设定好的配比中,将施工所在区域的参数设计完成,同时,对粉喷桩工艺流程做出明确。通常的情况下,在对固定方式达成的效果不了解情况下,可以利用5根桩做出试验,从而对桩的喷气压力、搅拌速度以及钻进速度做出明确。

4.3强夯技术

所谓的强夯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采取动力固结原理以及动力压实原理的技术方法,在实际开展作业期间,需要从高空自由落下重锤,通过强大的冲击振动力,从而提高地基的土体强度,实现土体压缩性的降低,有效改善地质,并且实现地基稳定性的提高。在使用强夯技术以前,必须要对其优势、作用、原理做出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够对强夯技术的应用效率做出保障。地基在经过强夯的作用之后,能够提高上部结构的承压能力以及结构强度,降低2倍以上的压缩性,提高2倍以上的強度。除此以外,强夯法主要通过履带式起重机的运用,具备施工周期短、操作便利、便于管理等诸多优势。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密集开展,对各项工程的安全性也要求越来越高。地质探测对建筑建设尤其是大型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全面的地质探测能够为项目工程、为施工人员、为建筑使用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是各种项目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技术大爆炸的年代,各种新技术蓬勃发展,要将这些技术更好地与地质探测融合,更好地做好地质探测工作,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曾梦笔.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05(18):106-107.

[2]王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门窗,2019(22):104+106.

[3]宋彬.基于地质工程勘查的地基地质问题及处理技术[J].世界有色金属,2019(12):236+239.

[4]马赵琴.浅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01):96-96.

[5]张庭艳.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5):77.

勘察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市政工程是当下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若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各项标准没有符合实际的需求,那么则会导致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前期的工程勘察工作开展十分的关键,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针对现场道路的实际情况、周围结构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等,进行进一步地勘察分析,掌握了具体的资料信息之后,完成相应的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后续的工作开展变得更加的顺利,有效降低了工程项目中的风险性。在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中,资料的时效性对于工程的开展以及工作标准的审核十分的重要,现场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必须要确保资料信息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数据信息对称,降低了后续工作开展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道路工程;工程勘察;勘察资料;时效性

0 引言

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对于现场的勘察工作开展十分的关键,勘察的工作内容较多,各项数据的测量、审核等,都必须符合实际的标准。在资料的编制上,需要及时对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障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勘察资料的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不同类型的资料信息,由于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性较长,在进行项目的建设之前,还存在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其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对资料内容的准确性进行审核,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资料管理的质量。另外,在资料审核的过程中,严格审核现场勘察的数据情况,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各方的数据信息保持一致,提高了资料信息传达的及时性。

1 道路工程勘察工作的要点分析

1.1 勘察点的布置

在道路工程的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建设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勘察点的分布。道路工程的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从周围的环境情况可以了解到,道路工程一般分布在城区、环线等区域内,在进行勘察点的分布上,需要采用线状分布的形式,围绕着道路建设的周围展开,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现场的实地勘察,掌握最新、最全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内容。另外,道路工程所涉及到区域相对比较广泛,会存在有跨区域的情况发生,不同区域内的环境情况、地质结构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在勘察点的布置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区域结构情况,来确定好具体的勘察点位置,进一步保障勘察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般的勘察点布置在道路中线的位置,这样能够较好地把握住周围的具体情况,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勘察中,也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勘察结果,及时对应的数据信息,保障数据信息的内容与实际的情况一致[1]。勘察点的布置是道路工程勘察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一步,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掌握更加全面的现场情况,及时进行现场勘察结果的汇报,提高勘察资料的时效性。

1.2 勘察点的深度

在勘察点的分布中,除了确定相应的确认合理的勘察点以外,还需要调整好勘察点的深度,这关乎地形结构勘察的准确性。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施工的环境较为特殊,部分道路施工是处在城区,周围分布了大量的建筑物,还有一部分的道路施工,是建设在相对比较边缘的地带,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岩石的问题。所以,在前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必然是需要对现场的地形情况、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为后续的建设方案設计提供科学化的数据支持。在勘察点的设置中,深度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量,面对填土、软土等不良土层,需要增加一定的深度,这样便于后续对于地下情况的全面勘察。目前,国家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勘察点设定,规范的深度是在地下5 m左右,但是,具体的深度调整,必须要根据现场的土质层结构来进行确定,进一步保障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挖方路段,规定勘察点的深度在设计标高以下的2 m~3 m左右,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控好具体的深度情况,有助于后续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勘察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相对较多,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在进行前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编制出对应的勘察资料,合理、科学的规划项目的建设方案。勘察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广泛,其中包括地形条件、地质环境、项目建设范围等,这些都是现场勘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勘察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勘察的数据信息必须保障其准确率,避免出现数据不对称,影响后续工作开展的情况发生。在勘察数据的审核中,审核人员必须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主,全面、系统地对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保障资料编制中数据准确性,进一步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质量[2]。另外,现场的土质情况检测也是勘察工作中的重点,道路工程的建设必须保障好其地基的稳定性,在实际的建设工作开展中,土质结构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地基的施工工艺选择,软土土质和硬土土质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存在有明显的不同。为此,在勘察工作的开展中,工作人员需要从现场采取部分样本土,进行深入的土质检测,检测的结果记录到勘察资料当中,及时汇报给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

2 保障道路工程勘察资料的时效性策略分析

2.1 构建现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开展中,不仅施工建设周期较长,现场的工作开展也相对比较复杂。勘察人员在进行现场勘察的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勘察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将勘察资料汇报给管理人员,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持。在传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由于缺乏与多方进行沟通协调,导致资料的更新情况并不及时,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为此,在当下的发展中,应当要构建现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连接好各个部门,促使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及时收到对应的反馈信息。现场的勘察人员在日常的勘察中,通过专业仪器的辅助以及现场的实地测量,完善好相应的资料内容,按照工作规范,来完成好对应的资料编制,提高资料管理的质量,保障资料内容的合理性。若在现场的勘察过程中,发现资料数据或者是信息存在有错误的地方,勘察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与对应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有效的协调之后,调整好对相应的数据或者信息内容,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勘察资料的时效性,避免了后续各种问题的出现。

2.2 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流程

在现场工作的开展中,由于道路工程建设的现场情况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工作事项、工作部门较多,明确工作职责、具体工作流程十分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现场的勘察工作,提高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在进行现场工作的开展中,首先应当明确好各项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流程,制定好对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来开展工作。在不同区域的勘察工作中,需要明确一个负责人,负责人负责管理该区域内的勘察工作开展,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汇报。现场工作的协调开展,不仅能够使得项目的建设在预期內完成,更是能够保障项目勘察中,各项资料信息可以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部门或者是对应的负责人,进一步避免了项目建设问题出现的几率。在当下勘察资料管理工作中,对于资料的汇报、处理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能够有效规范勘察资料的内容,满足后续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需求。若在资料内容出现变化时,也能够及时对出现变化的内容进行立即反馈,确保各方负责人都能够接收到变化的内容信息,大大提高了资料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推进了工程勘察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2.3 加强勘察资料审核的力度

勘察资料的整理和汇报,对于项目工程开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若勘察资料的内容无法保障其时效性,这对于项目工程的开展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勘察资料管理的质量,在进行现场勘察的过程中,勘察人员必须对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料编制的形式,进行资料内容的完善,补充好对应的数据内容和信息内容,使得后方的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好现场的具体情况。其次,在勘察数据信息的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其审核的力度,审核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逐一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地方,立即进行调整,以此来保障好项目建设的质量。在资料内容发生变动时,管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与对应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障资料使用的时效性,避免后续工作受到影响。勘察工作的开展,是保障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步,所有的数据信息、资料内容,都必须保持一致性,严禁数据不对称的情况发生,加强审核各阶段的工作情况,保障各阶段的工作质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的质量,提高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结束语

道路工程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中,受到了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各项建设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工程勘察工作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通过全面、系统的现场勘察,掌握具体的情况,便于后续进行建设方案的制定。在传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由于资料信息的时效性无法保障,导致了后续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提高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首先应当明确勘察工作重点内容,包括勘察点的布置和勘察点深度的确定等,其次,可以通过构建现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流程、加强勘察资料审核等,来进一步完善勘察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勘察资料内容的质量,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促使道路工程项目能够在预期的范围内完成。

参考文献:

[1]覃嵴.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21(3):193-196.

[2]吁燃,王曙光.公路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3):84+86.

勘察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的两种形式,并对勘察和设计分别提出招标工作内容,结合招标工作经验,制定了招标工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保障勘察、设计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勘察;设计;招标;标准

招标作为典型的商品交易行为,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招标制度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提升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伴随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招标形式日趋多样化、招标程序日趋标准化、招标制度日趋完善化,对促进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主要包括地质勘察、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招标工作[3-4],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整个过程。一般由项目业主或招标代理人收集、汇总工程的建设背景材料,公开或非公开邀请投标人报出勘察、设计实施方案及价格,进而择优选择承包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招标现已成为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基本内容。

本文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的形式、内容、流程、标准,对完善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招标形式

常见的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形式有邀请招标、公开招标二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情况,各自具有独特的操作特征。

(一)邀请招标

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勘察设计水平要求较高、涉及施工机密时,可优先推荐邀请招标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竞选中标单位。

项目业主在招标前,需汇总分析工程勘察、设计的特殊需求,筛选满足其条件的潜在投标单位,并向其单独发出招标通知。同时,采用邀请招标时,最少应有3家以上单位参加投标。在招标过程中,如未能与业主达成中标意向,可再次履行邀请招标程序。

邀请招标仅局限于满足特殊需求的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操作过程中需严格甄别投标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对招标单位的要求较高。

(二)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普遍采用的招标形式。首先,由业主或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项目登记,填报招标申请书。其次,邀请专业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和工程标底。再次,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发布工程的招标公告。

投标单位填报申请投标企业情况调查表,并由招标单位通过信函调查、专人调查、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投标单位的人员组成、勘察设计能力等。最后,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筛选满足业主需求的勘察、设计单位。

公开招标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业主的需求,其公正性也优于以上两种形式,是目前广泛推广的招标形式。

二、招标内容

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尤为重要,在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的影响下,目前正大范围取缔由建设单位委托选择勘察设计单位的形式。勘察、设计的招标内容,也因水利工程技术体系的逐步细化,演变为勘察招标和设计招标两大类。

(一)勘察招标

水利工程的勘察任务主要包括工程地質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目前,水文资料一般由水文站有偿提供,对应的水利计算可委托设计单位承担。

工程地质勘察的招标,一般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主要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各土层(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勘察单位应提出基础处理建议;有土石料场勘察需求的,还应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厚度及开采运输条件。

(二)设计招标

设计任务书是水利工程设计招标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工程规模、标准;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地震、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占用土地、城镇规划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情况;有关部门及当地政府要求和所需资金。在取得设计任务书后,即开展设计招标工作,可由建设单位主持,也可委托工程咨询机构代办。

设计招标包含工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经济技术要求等多项内容,是工程科学、合理施工的重要保障,可单独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专项工作。

三、招标流程

a.项目业主取得工程立项文件,委托招标代理,签订委托招标代理合同。

b.编制招标方案和招标工作计划,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分标方案、招标计划安排、投标人资格条件等,需经招标人审核确认。

c.编制勘察、设计招标公告、评标办法、合同文件、招标文件,并经招标人审核确认。

d.按项目管理权限向水务主管部门提交招标报告和备案资料,按招标工作计划在指定媒体网站发布招标信息,同时发售招标文件并组织踏勘现场及答疑。

e.在开标日期的前一日取回备案表,并到市专家库抽取专家。

f.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日期组织开标活动,招标人应指派出专员或纪检人员参与开标会议。

g.开展评标工作:评标专家签到、宣布评标纪律、组织学习评标办法、初步评审、详细评审等。

h.评标完成后,由评标委员会推选出评分排名前三的投标候选人;招标代理机构根据评标工作情况进行中标候选人公示。

i.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满后进行中标结果公示,然后将中标通知书发给各中标单位,并在30日内与中标单位签订勘察设计合同。

j.根据项目招标情况编制招投标工作报告交与招标人,同时完成过程资料的移交,至此招标代理工作完成。

四、招标标准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中,通常使用技术评分和商务评分作为硬性评标准则,对投标单位具有强制约束力。

(一)技术评分

技术评分标准涵盖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项目进度安排、投资控制措施等五大板块,具体评分细则详见表1。

(二)商务评分

商务评分标准侧重于投标人业绩和资信、项目设计负责人的业绩和资历、人力资源配备及服务方式、投标人财务状况、投标报价等项目,分别赋予不同权重(表2),进行招标评分。

五、结语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提升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等两种常见的招标形式,分别提出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操作特征。并依据勘察、设计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对两者的招标工作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常年招标工作经验,制定了合理的招标工作流程和科学的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杰寅,王晓红.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241.

[2]赵学刚.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00.

[3]李子越.浅议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163.

[4]石世魁.浅谈水利工程招标的经验体会[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06):170-171.

(作者单位:北京江河润泽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勘察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是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其他专门目的,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地下水可以与岩土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地质灾害,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机理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在岩土工程中对地下水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埋藏量,有效预防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在工程勘察与施工设计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很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因此,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给予水文地质勘察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不断优化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与方式,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岩土水理性质

(一)软化性。岩土水理性质主要代表地下水和岩土进行相互反应的过程中所表現出来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其属性与岩土工程地质属性具有很大关联,对岩土的强度、形状以及各种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软化性是岩土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后其强度的变化特性,一般采用岩石侵水饱和状态和风干状态的强度比进行表示,以此为依据可以反映出岩石耐风化能力与耐浸水能力。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岩石中存在易软化的岩石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其软化的岩石层很容易形成软弱夹层,进行影响岩石强度,给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威胁。

(二)结水性。结水性主要是指地下水受重力影响下在饱水岩土中沿着空隙裂隙自由流出的性质,通常用给水度进行表示,属于一种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的结水性在岩土工程中是决定基坑涌水量的关键参数,进而影响着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疏干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给水度要通过实验检测的方式进行崩解性的判断,岩土体受到地下水浸湿后,其岩土体土粒之间的粘连性会逐渐消弱、崩散甚至是解体,其性质要用崩解时间、崩解方式以及崩解量进行计算和表示。地下水结水性和岩土体颗粒成分、矿物质成分以及矿物质结构具有较大的关联,结水性越大,对岩土的侵蚀性就越明显。

(三)膨胀性。膨胀性主要是指岩土体吸收大量水后体积迅速增大,并在失水后体积逐渐变小的性质,这种性质的表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岩土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吸水程度,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很容易造成岩土裂缝或者是基坑隆起等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地基变形,进而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在实际的水文勘察工作中,影响水文地质的主要以因素为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动幅度、隔水层与含水层厚度、岩土层渗透强弱等内容,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要结合岩土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特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对象的确定,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对其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进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其勘察对象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第一,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气象水文性质,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要明确所属地区的气象条件,空气环境湿润程度以及所处热量大小,了解岩土工程施工区域水系、地形地貌以及堆积情况等相关信息,保证水文地质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第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基底构造等内容,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中要利用地质与基底的结构特点进行第四系厚度和地层岩性等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明确地质新构造运动幅度,进而得出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与危害程度。第三,地下水位情况。对于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工作人员要收集近5年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与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排泄条件,判断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的补排关系,进而明确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程度与未来变化趋势。

(二)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其勘察方法对勘察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测绘法。测绘法是根据《测绘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固定比例进行水文现象的观察测量以及描述记录,并制定地质测绘图件来反映地下水的具体形成过程以及运动规律。第二,钻探法。钻探法是通过钻机设备向地下钻孔,在此过程中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进而實现水文地质普查的勘察目的。钻探法主要适用于较深水层的勘察与开发,可以有效明确含水层的实际构造、层次以及岩性特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直观性与准确性。第三,监测法。属于一种日常性勘察工作,同时也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实时动态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对地下水现有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勘察工作中对每一个监测点进行编号,设置固定标志,进而对监测点进行测绘标识,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为岩土工程的实施提供地下水埋藏、分布等信息,并具有软化性、结水性以及膨胀性等岩土水理性质。因此,在实际的水文勘察工作中,要对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分析,按照相关程序与规章制度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合理选择勘察方法,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明.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华地质勘测2013.9

[2]赵少霆.探讨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能源科技,科技向导,2014.3

[3]谭信强.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的作用[J]. 建材与装饰,2016,01:222-223.

上一篇:数学生活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