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

2023-09-18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第1篇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对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整体开展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因此,对于运营公司来说,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工程的设计阶段开始,到工程的设备招标以及施工现场的调试验收阶段等,进行更为全面与深入的筹备与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创新的有关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一体化;服务模式

如今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在这一大环境之下,我国的城市交通也变得更为拥堵。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各城市开始不断加强轨道交通系统。可以说,轨道交通工程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加强,能够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1.轨道交通一体化服务模式简述

所谓的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服务模式,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把城市的轨道交通通过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统一化的考量,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更加地平衡,实现运营与管理上的统一,使人们的日常出行更为便捷,从而进一步减小城市的出行压力。在构建轨道交通一體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还需要依照时代发展的特点来构建,并且应该要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更为整体的方向上,来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1]。使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2.轨道交通建设的改革建议

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期限以及投资等内容展开科学有效的控制,确保最终运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要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建设管理模式,对现有的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具体的改革建议包含以下几项内容。首先,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要通过加大资源的投入以及优化组织设计等,来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1]。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也需要积极进行良好的协调与沟通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工程的建设速度。其次,相关部门还应该要及时树立起正确的“建设为运营”观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服务于社会的,为了确保这一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升最终运营的效益,相关部门需要尽量更为早期地介入运营阶段。最后,在设计阶段中,相关部门还需要对施工管理的各项细则等进行不断完善,并且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不断加强,为后期运营提供更为强有力的保障。

3.轨道交通运营筹备探讨

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需要具备更为完善与科学的人员组织结构与合理的人员组织。在进行轨道交通运营的筹备阶段中,可以选择具备专业经验的人员来组成运营筹备部门开展日常的运营筹备工作。首先,此类人员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与能力,能够在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阶段,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与分析等工作,并且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运营经验,来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线路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相关的决策部门进行更为合理的选择[2]。其次,当项目验收合格后,相关部门还需要请专门的运营负责人员来开展相关的组织交接等工作,并且应该要建立联合调试等,确保线路能够正常运营。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体系探究

4.1 理念创新

在理念上的创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运营理念。这一理念可以说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根本导向。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要注重乘客的体验感,以满足乘客的需求为原则。第二方面:网络统筹理念。顾名思义,这一理念主要就是利用当今网络资源来开展运营管理工作,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方面:安全第一理念。安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可以说这一理念也是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4.2 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网络与企业管理体制相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可以说是较为复杂的,它既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同时这一整体又有许多不同的部门。因此在进行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构建起网络运营管理,不断提升网络的联动性与高效性。第二方面:公益性与适度市场化相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既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尽量促进二者的平衡发展。

5.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综合创新

为了使最终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更加的高效,还需要科学展开筹备运营等工作。运营筹备工作的全面开展,可以为后期的运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后期运营管理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具体的创新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建设与运营的创新。可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是服务于运营的,而运营工作的开展往往也需要依靠建设来进行,因此运营人员如果能够更早地介入到建设工作中,那么在后期运营的阶段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往往就会越少。相关部门,为了确保最终轨道运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该要在早期就建立起相应的运营部门,并且应该要全程参与到设计与安装的全过程中。其次,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起运营人员现场制度。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筹备建设的阶段中,作为运营人员应该要及时到运营的现场去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时提出异议并进行解决。再次,在运营筹备的阶段中,其人才的储备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社会以及校园等招聘工作的开展,为运营筹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照不同类型的人才开展不同的培训工作,为轨道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城市轨道交通还需要及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创新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可持续化的观念深入到更多的居民之中,使居民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中,共同建设美丽的轨道交通。

结语: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在不断提升,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交通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当今城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困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整体交通情况。在进行该工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积极进行工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吴婷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创新[J].大科技,2018,000(024):148-149

[2]沈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筹备组织管理[J].《名城绘》,2018:137-137.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第2篇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保障人们生活和交通便利的重要工程,是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但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新时期的一种城市交通方式,虽然具有传统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产生了许多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空间规划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提高施工技术和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管理措施

0 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经济流通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交通建设工程也越来越发达,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突出现代城市建设,有必要探索和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技术,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1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特殊性,不仅具有一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高的特点,而且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同时,还要协调施工过程,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对施工现场和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确保施工质量[1]。

(1)工程投资规模大。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与一般轨道交通建设一样,前期建设成本高,投资大。轨道建设穿插在城市建设区域,甚至需要相应的道路、桥梁或隧道建设,建设规模较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跨度也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分段施工。因此,在建设初期,还需要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以确保后续的建设能够分步进行,每个施工环节都能满足质量要求。

(2)协调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通常穿插在城市之间,受地理环境及周边建筑影响,施工场地相对较小。但施工跨度大,即整体施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狭窄细长的空间内完成的,考虑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前期需要做好协调工作。此外,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绿化、道路改造和搬迁,需要与各部门合作。此外,考虑到施工现场的供电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需要进行相应的协调工作。

(3)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一般不限于地面,还包括地下隧道和桥梁的建设。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场地面积小,难以将大型机械投入施工,将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隧道施工场地周边的建筑物选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考虑隧道和轨道的稳定性,避免施工对周围土壤的影响,造成地面道路或建筑物的沉降。

(4)施工管理工作较为繁杂。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除地面施工外,还需进行地下隧道或桥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由于施工现场涉及多个施工工序,为了保证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有必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将直接决定通车后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无论对城市居民还是城市其他设施而言,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给城市和城市居民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既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又要保证施工期间的施工质量。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盾构施工技术要点。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用于地下开挖的全机械地下开挖施工方法。在开挖过程中,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围岩和土壤,防止隧道坍塌。盾构施工过程中,切割装置主要用于切割前一层土体,运土设备用于将土体运至洞外。同时利用千斤顶推动盾构机后部,安装预制混凝土结构,形成地下隧道结构。轨道内部结构的设计必须注意确保安全施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线路施工。同时,应强调轨道结构的轻便性和侧面结构的稳定性,而技术人员应关注隧道的穩定性、均匀性和耐久性。

(2)深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是非常普遍的。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深基坑施工中必须采用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支护技术,并应考虑以下两点:1)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对土层进行分层开挖。确定支撑点与底板端部的接触点,保证支护点位置,预应力按设计加到支护点。2)施加预应力之后,使用速凝混凝土填补各种缝隙,密切观察,如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以避免更大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如果桩顶发生位移,则必须相应增加轴向支护,避免隧道变形。

(3)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由于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在地下进行,给排水工程的要求就要非常严格:1)供水部门必须严格区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并按照要求供水。2)排水系统和废水系统的设计应科学合理,确保轨道交通系统排水畅通。

(4)明挖法施工技术要点。明挖法施工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较早的施工技术,适用于低高度、低密度建筑的特殊情况。在开挖施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场地条件设置必要的基坑结构。从地面向下开挖,开挖过程中搭设内支护壁。与其它施工技术相比,明挖施工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加快了施工速度,但对周围施工环境、建筑和人流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坑开挖风险大,影响交通安全,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施工方法,如半覆盖施工和全覆盖开挖施工,使复杂的轨道交通施工方法更加灵活。

(5)暗挖法相关技术要点。暗挖施工方法与其它方法不同,可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双侧壁法、单侧壁法、中壁法、侧孔法等。暗挖施工法以改善地质条件和控制土壤沉降为基础,辅以其它支护技术。该技术对周边整体环境影响不大,特别是在交通和环境保护方面,不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展,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 做好前期设计工作

对于所有建设项目而言,项目组对于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都非常重要,不仅为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而且还会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和规划,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水文条件和地下市政设施规划,进行实地调查和勘察,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功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在南方雨季较长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排水系统设计要求较高;对于靠近山区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或周围土壤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地基和支护工程的施工强度,防止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实际建设中,项目组需要与相关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保持信息畅通,确保地下通信、燃气、水利等市政管线的正常运行[2]。

3.2 做好施工管理

为确保有效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大致可分为前期施工、中期施工和后期施工。首先,在施工前期,技术部、预算部、安全部要结合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减少负面影响。第二,在施工中期,要合理安排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进度,实行施工监理,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对施工周期短,建设质量高的施工单位给予适当奖励。最后,在建设的后期,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的收尾工作。对于地铁项目,为保证工期,需要与各部门沟通,加强联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顺利建设。

3.3 控制施工成本

轨道交通施工成本与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有关系。在项目中,项目成本取决于设计图纸,根据初步设计,可以估算工程建设的初步成本,通过高质量的设计图纸确定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本和质量。特别是在现阶段,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方式是总价承包。各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提前编制工程预算,然后根据预算编制招标计划。从这个角度看,施工图的设计质量与造价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十分重要。首先,在设计图纸时,设计师必须完全理解项目特性;第二,图纸审核时,审核人员应使图纸在审核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最后,在编制施工预算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

3.4 管理物料和设备

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也直接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施工中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其中,建筑材料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为保证施工质量,有关单位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必须与具有相关资质的商家合作,加强对材料的检查和控制,避免劣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提供建筑材料,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施工成本。在设备管理方面,由于轨道交通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对机械的管理非常重要。不仅要制定严格的设备使用制度,还要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施工状态,消除安全隐患,杜絕施工事故,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的施工事故。

3.5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

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提前确定本次施工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并选择相应的机械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施工技术,购置更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还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问题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尽量减少施工对地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3.6 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在施工初期,首先要考虑的是施工现场的安全。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施工现场,规划不同施工岗位的施工范围,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施工周边的地质情况,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

4 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供更高的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为国家发展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臧兆峰,沈霖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J].建筑技术研究,2021(12):33-34.

[2]周心瑶.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6):153-154.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涉及的基础专业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的特点,提出要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创新。教学内容方面,通过现场参考归纳总结出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方面,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仿真软件、实训设备等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教学方式方面,通过实习岗位让学生强化继电保护的知識点,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生活,城市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地铁就是其中一种。由于它不占用道路并且高效快捷,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南宁是广西的首府,随着地铁1号线投入运行,南宁公共交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用电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满足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2014年,城市轨道交通集团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达成订单式培养供用电人才的协议。由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是为电力系统培养专业人才,介于城轨供用电这个专业与电力系统的供用电专业在继电保护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课程内容改革

近年来,虽然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因此地铁里的供用电专业的人才主要来自电气化铁路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为了能满足地铁对人才的日益需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轨道公司合作进行了订单式教学,在轨道交通供用电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把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上好,教学团队老师参观了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屯里车辆管理所,并请来工程师对他们经常接触的设备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们大概总结出供用电人才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与学校培养电力系统人才的要求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一些理论知识方面会有较大区别,对于轨道交通继电保护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区别就在于轨道机车所使用的电是直流电,直流电使用的保护和交流电使用的保护是这门课的关键点,也是最大的区别点。由于城轨供电系统的电是从城区供电局就近的变电站引入,经过整流变压器和二极管整流后,送上接触网,变成了轨道运行机车所使用的1500V的直流电,对于城轨直流电所涉及的主要保护大致有这几种:大电流脱扣保护、DDL保护(电流变化率和电流增量保护)、框架泄露保护和轨道电位限制保护和双边联跳,这些保护与电力系统的保护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原理,也为了弥补本专业在直流保护方面的教材和老师经验的不足,专业带头人专门从轨道公司车辆管理段找来南宁地铁1号线典型牵引变电站的主接线图和保护配置图,并找来与此有关的保护资料,通过岗位的具体要求和职责,笔者提炼出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对针对性的讲解,把他们从枯燥的知识点给解脱出来,通过具体变电站具体配置的讲解、典型事故的分析,加上项目式教学,笔者把这门课的知识点打造得有血有肉。有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的大力协助,城市轨道继电保护的素材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通过生产一线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改变了以前一味求大求全的思维,缩短了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时间。

二、教学方法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是一门新课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轨道交通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笔者多次下企业考察,和企业高级工程师进行深入交流,归纳出他们继电保护人才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结合学校电力特色鲜明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张图片和一段视频就能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掌握相关的设备,笔者在轨道交通公司屯里车辆段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把轨道交通常见的供配电设备、整流变压器、整流二极管、SVG无功补偿装置、接触网、继电保护屏柜以及中控室等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笔者还在这些设备旁备注它们基本的功能和常见的故障状态,方便学生课后自觉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对以后从事岗位的设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继电保护原理的讲解作铺垫。为了触类旁通,笔者还把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继电保护原理对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现在手机已在学生中大量普及,笔者把自己上课用的课件放微信群里,让学生有空的时候多去下载,并在微信群里设置一些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课后作答,并呈交上他们的答案。通过这些多媒体,很多书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仿真软件。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是一门核心理论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设备的保护原理有个基本的认识,为日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设备故障时能提供理论支撑。由于这门课涉及前期的很多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等,因此学生要有很强的逻辑性,光靠多媒体还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轨道交通继电保护的原理,再加上轨道交通继电保护的实训设备相对比较欠缺,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笔者通过仿真软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对于轨道交通继电保护的整流部分,笔者用的是PSCAD软件,这个软件的电子设备比较多,可以很好地搭建起整流变压器的24脉冲整流模型,通过示波器能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整流的电流是什么形状,通过仿真软件的分析还能让学生了解到24脉冲的波形与三相桥式整流的波形在效率方面和谐波含量方面的优势。对于交流电的继电保护,笔者采用的是电力系统的另一套仿真软件Digsilent,它相对PSACD仿真来说,系统模型搭建和故障设置都相对简单,通过这个软件很容易就能看出故障后的波形、故障切除的时间以及给保护设定的整定值是否合理。通过这些仿真软件的演示,学生理解了保护是如何动作的,同时也加深了保护整定值的算法和公式的理解。对于直流的保护,笔者采用更多的还是PSCAD软件进行仿真,由于直流部分的保护原理有些复杂,不好整体搭建模型。例如DDL保护,笔者采用的是化整为零的方法,先搭建起电流变化率的保护模型,接着在搭建电流增量的模型,然后让这两个模型分开运行,根据它们的电流图形讲解它们的特点,最后根据它们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总结归纳。仿真软件可以弥补实训设备不足,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直观。

(三)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为了能按照轨道交通集团的要求完成订单班学生的培养,学校投入资金订购牵引变电站仿真实训设备。这套设备的主要用途在于牵引变电站的运行培训,但是加以改进,还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有很大的用途,比如双边联跳,学生很难理解具体的动作原理,如果教师把学生带到牵引变电站实训室对着牵引变主接线图来讲解双边联跳的原理,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双边联跳的启动方式和动作原理,再通过旋转法,学生对学生进行复述,学生会加深理解双边联跳的原理。笔者还把这个教学方法运用在框架泄露保护和轨道电位限制保护中,通过实训室里学生的参与,既让学生轻易地掌握轨道交通直流部分的动作原理,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改革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光靠课堂讲解和实训室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在秋屋变电牵引站进行跟班实习,进行真实场景的一体化模式教学。轨道交通集团公司为学生配备了跟班实习老师,把真实的场景搬到教学中来,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保护问题,学生可以向实习老师进行求助,也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话的手段向老师寻求帮助,实习老师会根据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的解读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及规范。真实场景的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故障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任课老师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并积累现场解决问题的经验,达到双向互动、一起进步的效果。实习结束后,老师和实习老师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根据实习过程的表现和实习考核进行打分,完成这门课的最终考核。现在第一届订单班的学生已经在南宁轨道公司供电段开始顶岗实习,通过用人单位的回访,他们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素养很强,只要再经过半年的现场跟班实习,就可以变成正式员工,独立完成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这样真实场景的一体化教学必然是大势所趋,因为其既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综上,在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对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通过仿真软件把现场看不见的原理演示出来,让大家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過程;通过实习岗位,让学生强化继电保护的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把学校学到的东西合二为一,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完成这门课程的培养计划,通过顶岗实习,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志平,董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职业人才培养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

[2]吴蕾.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

[3]余钢.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7)

[4]陈海军.地铁供用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2006(4)

【作者简介】杨 波(1977—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吴 畏(1966— ),男,硕士,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

(责编 王 一)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以明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现存问题,然后结合工程项目实例,提出几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具有空间局限性、技术复杂性、过程流动性特点,现阶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员培训不足、作业管理不规范、设备管控不严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可能会因此导致安全事故产生。

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事故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类型可以归纳为:(1)坍塌事故。因构造物、建筑物、堆置物与土石方设计不合理、堆放不科学、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项目施工坍塌事故产生,具体包含脚手架坍塌事故、深基坑坍塌事故、机械拆装坍塌事故等,此类事故会让工期受到延误,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情况出现。(2)坠落事故。交通项目施工涉及高处作业,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如果人员施工作业不规范、安全设施配备不健全,或是因大风天气、场地狭窄影响,就有可能产生人员坠落事故。(3)物体打击事故。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挖孔桩作业与吊装作业,在此类施工项目作业过程中,可能会有物体打击事故产生。(4)火灾事故。人员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均可能导致火灾事故产生,造成此事故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包含工程项目通风不足、动火作业管控不严、电气设备缺乏保护等[1]。

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工程概况

以我国青秀山站工程项目为例,青秀山站是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02标从北到南的第4个车站,3号线第17个车站。青秀山站为地下四层(局部三层)明暗挖结合分离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总建筑面积为24404m2,合同总造价3.844亿元,合同工期34个月。青秀山站是目前国内采用明暗挖结合施工的车站中施工组织难度、技术难度最大的车站之一。

2.2 安全管理

2.2.1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首先,建设部门应将工程项目地质条件信息、水文条件信息全面、真实反映给施工单位,与此同时,应对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处理;其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对自身安全责任予以全面落实,对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进行科学调整、有效完善,对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排,让安全管理机制得以健全;最后,设计部门、勘探部门工作人员应依照规定要求,完成设计工作、勘探工作,保证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性,以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安全施工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2 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降低了事故出现概率。首先,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建设单位组织了施工单位召开见面会活动,在见面会中,针对安全施工工艺、安全施工方法、安全施工程序、安全事故风险完成了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各方签订了安全承诺书与安全责任书,让各个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化处理;其次,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负责工作人员应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让建设工作人员清晰自身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保证施工工作符合技术要求与建设规划,保证施工人员可以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2.3 增强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安全教育培训可以让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水平得以提升,让其安全防护能力得以培养。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建设施工单位制定了层次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首先,建设施工单位针对高层管理工作人员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帮助管理人员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其次,建设施工单位针对工程管理人员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让管理人员明确风险源分布情况、应急救援工作方法,防止有违章作业、违规指挥行为产生;最后,建设施工单位针对施工人员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保证施工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安全操作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施工单位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用了案例教育方法,保证了安全教育形象性、生动性[2]。

2.2.4 完善事故应急体系

完善事故应急体系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影响,可以减少财产、生命威胁,首先,建设施工单位应对项目工程可能产生风险事故进行分析,明确风险事故出现原因、发展态势、危险程度、属性本质与控制水平;其次,建设施工单位应针对风险事故构建科学分级响应制度,一般情况下,可以依照危险程度,划分应急响应程序为多个等级;最后,建设施工单位应构建应急救援体系程序,保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得到高质量开展。

2.2.5 制定事故防范措施

针对该工程项目施工可能产生安全事故,建设施工单位科学制定了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包含:(1)坍塌事故防范。为防范工程施工坍塌事故,首先,建设施工单位完成了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工作,保证施工规范性;其次,建设施工单位对地层做好了超前支护加固工作与防排水系统建设工作;最后,建设施工单位对暗挖程序进行规范处理,强化了监控量测力度,保证监测频率合理、监测点设置科学,一旦发现有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应依照方案对此进行有效处理。(2)物体打击事故防范。为防范物体打击事故,首先,建设施工单位规定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等防护措施;其次,建设施工单位对交叉作业予以禁止,避免了物料坠落伤人情况产生;最后,建设施工单位规范处理了支架搭设工作,将挡脚板设置在作业层外侧,并完成了安全平网封闭工作、安全平网兜底工作。(3)火灾事故防范。首先,建设施工单位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开展了消防安全培训活动,提升了人员火灾防控意识水平;其次,建设施工单位对施工用电进行规范处理,避免私拉乱接情况產生;最后,建设施工单位严格管理了动火作业,对动火审批程序进行科学执行。(4)起重事故防范。为防范起重事故,首先,建设施工单位针对危险性较大起重吊装作业,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其次,建设施工单位严格检查了起重施工人员资质,保证其具有作业资格证;最后,建设施工单位对试吊工作、吊装速度进行严格管控,保证吊装作业规范性[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施工单位通过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增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事故应急体系以及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主要策略,可以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高质量施工完成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1):153-154.

[2]李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17):185-186.

[3]唐堃.基于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高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J].四川水泥,2018(11):218+244.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第5篇

摘要:设计一种基于STM32的地基沉降测量装置。利用数据采集器和位移传感器实现沉降量变化的测量和数据采集,相邻的数据采集器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可与上位机通讯,从而实现对各监测点沉降量变化的监测。通过多次实验测试发现本装置能够可靠运行,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关键词:地基沉降;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STM32F105;CAN总线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生产和交通工具密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问题仍是一大问题,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进入黄金发展期。地铁工程的施工,会引起地层移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沉降和位移,由于施工技术和周围环境、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方法,其引起的地层移动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毫无疑问,地铁隧道地基沉降问题是影响地铁运行的重要因素[1]。为保障地铁可靠运行需要不定时甚至实时监测地基沉降的情况[2]。目前,我国使用的测试仪大多数还是电磁式沉降仪,需要采取人工到现场进行数据读取和记录,测量时往往与施工相互干扰,对数据精度影响较大,而数据传输采用RS485通讯方式,传输距离较短。

本文以数字化、自动化为目标,完成了对地基沉降测试装置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智能传感器设计、采集电路设计、多种通讯接口电路以及基于STM32F105芯片的硬件设计,并实现了该装置的软件部分。

1系统总体设计

本地基沉降测量装置的设计是基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智能测量装置。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本装置的智能传感器是将地基沉降量转化成供数据采集器采集的频率信号;单个数据采集器可以同时采集多路智能传感器的频率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器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本装置还可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RS485接口直接发送智能读数仪,或者通过RS232接口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或者现场显示屏。此外,数据采集器还可通过CAN总线与GPRS远程传输模块通讯,将当前数据传送给远程服务器或监控手机,实现地基沉降量的远程监控。

本装置在没有位移量发生的情况下会定期向智能传感器保存监测数据,否则会提高数据采集处理的频率并保存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包括各自的标号、监测时间和位移量等数据;数据采集器从智能传感器中读取监测数据,并进行位移量的计算,同时将封装好的数据发送给远程服务器或上位机;上位机能对整个系统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接收、存储、分析,并通过曲线实时显示,同时还能进行报警预置和远程控制。

图1总体结构框图

2系统硬件设计

本地基沉降测量装置中硬件的设计主要包括主控电路、智能传感器、CAN总线通讯以及RS485通讯电路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

第2期

缪建华游小荣:基于STM32的地基沉降测量装置的设计

2.1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采用的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在其内部装有数据存储芯片。智能传感器内部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智能传感器内部原理图

本装置沉降量的测量是通过将位移量的变化转换成电感值的变化,进而转化成频率的变化。由图2可见,沉降量到频率的转换采用的是用LM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沉降量的变化导致电感值的变化,从而改变多谐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因此测量多谐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并通过计算方可得到当前的沉降量。为了保证数据采集器可以采集到有效的波形,多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经过74HC393进行了分频和整形。

本智能传感器的数据存储采用的是支持I2C总线数据传送协议的串行E2PROM存储芯片AT24C64,可以方便地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存储芯片AT24C64的串行时钟信号线SCL既作为AT24C64的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钟信号,同时在高电平时为两只电解电容充电,为传感器部分提供电源。SDA为串行数据信号线,用于传送地址和所有数据的发送和接受。由于位移量和电感值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所以在此智能传感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特定的位移点进行电感值的标定,其标定的值存储在存储芯片AT24C64中,以便数据采集器的调用。

2.2主控电路的设计

主控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包括微处理器、对智能传感器的信号采集部分和存储器的数据读写部分等。微处理器采用的是STM icroelectronics公司推出的STM32F105。STM32F105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其内核是专门设计用于满足高性能、低功耗、实时应用的嵌入式领域的要求。与ARM7微控制器相比,由于采用Thumb-2指令集,STM32运行速度最多可快35%且代码最多节省45%[3]。本数据采集器可同时对六路智能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图3中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是以其中一路为例,传感器输出的波形信号OUTCLK1经过三极管开关电路连接至STM32F105的29脚(INCLK1)。传感器中存储芯片的串行时钟信号线SCL不仅是数据读写的始终信号线,同时作为传感器的电源,所以时钟SCL1需要经过电流放大电路后(OUTSCL1)与传感器电路相连;传感器的串行数据信号线SDA通过双向总线发送器/接收器74HC245与STM32F105的数据端口连接。

图3主控电路原理图

2.3通讯电路的设计

本沉降测试装置中为了实现多点同时监测,数据采集器之间需要进行扩展,同时采集后的数据经过终端传输到上位机或专用读数仪进行显示,这就需要相关的通讯电路。考虑到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设计中主要采用的通讯方式为CAN总线通讯方式。各采集器通RS485与智能读数仪通讯;通过RS232与现场计算机通讯。

在所有的现场总线中,CAN总线被公认为抗干扰性能强、工作可靠、实时高效和成本低廉的串行通信网络[4],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CAN通信接口器件需两类:协议控制器和收发驱动器。而STM32F105控制器内部集成了2路独立的CAN协议控制器,避免了总线外扩引入的干扰,只需外接收发驱动器即可,简化了电路设计,降低了成本,这使得通信变得较为简单。单个采集器上设有两只CAN总线接口用于采集器之间的级联[5]。CAN总线收发器选择的是德州仪器的VP230,其工作电压为3.3V,满足HBM模式16kV的ESD防护,允许总线上多达120个节点,具有过热关断保护功能。CAN总线接口电路图如图4所示,CAN1TX和CAN1RX与STM32F105的端口相连,CAN1H和CAN2L分别为CAN总线的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入/输出端口。如电路中需要增强抗干扰性能,可以在STM32F105和VP230之间采用高速光耦隔离,并将收发器VP230放在光耦的外侧。

图4CAN总线接口电路图

本装置中为了现场的调试和观测,在每个数据采集器上配有标准的RS232串口数据通讯接口以便于计算机连接;同时为了防止在系统运行中CAN总线出现问题和故障,可以使用智能读数仪在现场通过RS485总线读取每一个数据采集器中及对应智能传感器的数值。RS485总线采用的是Sipex公司提供的高可靠性RS-485/422收发器SP3078,其内嵌ESD保护电路、无需外接TVS保护管,节省成本。RS485总线接口电路如图5所示。

图5RS485总线接口电路图

3系统软件设计

本装置的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封装、数据传送等部分。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

(1)初始化:定时器配置、外部中断配置、串口配置、内存分配等。

(2)计算频率和位移量:

计算频率:先统计1s时间内的完整脉冲的数量(频率的整数部分),再计算频率的小数部分D。

D=剩余脉冲的定时值完整脉冲的定时值

计算位移量:根据得到的频率通过查表(已事先标定)和小范围内线性公式计算得到位移量。

(3)数据封装:通过使用Modbus RTU格式进行封装。

图6系统软件流程图

4实验结果

本装置在实验中以200mm的地基沉降传感器为例,位移传感器的标定沉降量和标定频率是一个标准值,测量频率和沉降量测量值如表1所示,其测量精度小于1%F.S,符合设计要求。

表1实验结果分析表

序号沉降量真值/mm标定频率/Hz测量频率/Hz沉降量测量值/mm沉降误差/%

101 303.21 304.00

210.001 330.51 330.49.96-0.4

320.001 360.41 360.620.060.3

450.001 457.71 458.650.300.6

580.001 567.01 568.280.310.4

6100.001 647.41 649.9100.600.6

7150.001 869.41 875.1151.200.8

8200.002 115.92 126.1201.900.9

5结束语

基于STM32F105地基沉降测试装置经多次实验测试,测量精度符合设计要求,运行稳定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采用CAN总线数据传输方式通讯距离较远,智能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由于测试参数相对单一,在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测试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洪海,黄永红.城市地铁施工沉降的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1):80-82.

[2]鲁民功.试论铁路桥梁桩基沉降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2(07):35

[3]STM icroelectronics.STM32F101xx,STM32F102xx,STM32F103xx,STM32F105xx and STM32F107xx advanced  ARM based 32 bit MCU s[DB/OL](2009-11-10).http://www.st.com.

[4]韩耀振,周余凤,马荣琳.基于CAN总线与射频技术的压开关柜温度监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11):55-58.

[5]汪孟寅,高明煜.基于STM32F105微控制器的双CAN冗余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2):9-12.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文第6篇

摘要:现如今,我国交通业发展迅速,地铁是目前大城市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地铁施工项目逐渐扩大规模。地铁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干扰因素小、方便快捷以及容量大等优点,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可是因为地铁的特殊性,使得在进行地铁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因为地体的修建过程具有局限性而且需要很强的技术,因此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最终使得地铁的建设顺利的进行。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通过世界各个国家城市中发生的危害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实际案例来言,轨道交通属于各个城市地域文化的风向标已经成为极端人士以及恐怖分子制造事端的聚集点,因此一旦发生恐怖暴力的突发事件,将会造成极为严重且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对于城市成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与优化,使其工作内容更加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安全防范的意识,从而能够实现顺畅、安全、绿色的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征

与工民建筑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具有明显的功能定位特征:(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是相关部门为落实自身职责而为广大群众提供的无偿或有偿的公共产品,是相关部门投资的公共服务类工程项目;(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诸多,非常复杂,同时业主、总包商、监理、材料供应商等变化频繁;(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所需的投资额度较大,关系到的利益方诸多;(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投资收益周期较长,要求在使用工程时呈现出投资效益;(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容易受到外部不同环境因素的干扰;(6)伴随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复杂程度持续增强,管理模式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2安全管理问题

2.1没有将信息化落实到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会进一步融入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构建安全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其安全管理效果。实践中,没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操持,导致信息化技术没有落实到位,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监管,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再加上经常出现大数据技术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整体的安全管理效果。

2.2施工中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进行地铁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可是因为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复杂,这就使得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可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对于施工的管理不够,这就导致人员在进行比较危险和高技术性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2.3环境复杂,空间局限性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向城市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以此来缓解地面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地铁工程施工场地主要分布在建筑物密布、人居密度大的城市区域,具有现场环境复杂、空间局限性强的特征,会影响施工活动正常开展与施工安全管理效果。例如,在出现基坑塌陷、土层失稳、地下水位异常变化等情况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在短时间内撤离局限空间,对施工人员组织管理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如果因现场指挥混乱、管理命令下达不及时等问题导致作业人员未及时撤离现场,有可能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高效利用信息技术

在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与监管工作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使工作更为规范和高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搭建完善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平台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最高管理层,其根据各项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对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相应决策与调整;二是整个信息化监管平台的主体,其主要负责对各项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记录,实现最高管理层对于实际施工状况的实时把控;三是实现施工过程当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及时收集与整理。

3.2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进行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治与监管工作时,还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因为不同的工程类型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也有所不同,所以机械设备形成的动作也会有所不同。当对不同的施工设备采取不合理的操作时,那么极有可能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在开展施工任务时,首先要确保施工建设时的安全性,先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机械施工设备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无误之后方可开展施工工作,而对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故障的机械施工设备,需要由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之后也要确保施工设备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要根据相关的说明书进行施工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以及效率。最后,对于施工设备来说,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性能全面检查,确保每一台施工设备无误之后方可使用。

3.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得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那么为了施工安全管理更好的进行,就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人员可以根据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在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然后严格的去进行实施,最终保证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另外一定还要对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督工作,使得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3.4 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对BIM技术进行科学化运用,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其中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加以科学应用,能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提升施工的安全性。首先,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地质环境和管线环境非常容易影响工程施工,假设在施工中,未较好地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线环境、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可能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既有管线之间的碰撞概率,进而导致诸多安全风险。对BIM技术进行科学使用,可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利用BIM技术,相关施工人员能对施工区域内部管线分布情况和地形地质特征进行实时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修正,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施工活动的有效实施。其次,通过构建BIM模型,发挥模型的可视化的优势,有助于施工场地三维立体科学规划,如材料堆放区、仓库区、加工区、办公区等,施工现场能得到直观性的体现,保障施工空间的优化,最大限度地提升现场施工道路整洁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交底的工作目标是比较关键的,通过BIM模型可视化特征,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额危险源加以识别,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检查,把整体项目施工安全状况通过仿真动画的方式交底给现场操作人员,能保障安全交底的有效性,工作人员在BIM技术应用下能更为精准地掌握现场的施工状况。

结语

当前时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确实有所突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行各业也都在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交通工程行业来说同样适用,可以通过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的安全防治与监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份更加安全的施工环境,同时也能够让交通工程行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为社会、为人们做出卓越贡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的脚步,从而最终实现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曉龙.基于BT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8.

[2]周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9):42-43.

[3]刘惠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市政技术,2019,37(5):141-144,148.

上一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下一篇:个人责任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