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活动范文

2023-09-18

老年人活动范文第1篇

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1 .增强同学们关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意识。

2.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同学及老师进行义诊和普及健康小知识。

3.促使同学们树立关注健康,关爱自身发展的良好习惯。

4.保持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借此机会展示医学系新学年新面貌,培养新成员之间工作默契及实践能力。

二、活动介绍

此次活动主要针对我院全体师生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义诊活动,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念,绝对不掺夹任何利益思想开展活动 主办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团总支 协办方:宜春学院医学院信息中心实践部 活动对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及周围居民

1.活动时间:2011年4月10日

2.活动地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荷花塘旁

3. 参与人员:医学院实践部12人,并邀请老师坐诊,我系团总支十二人

三、活动内容:1.量身高、体重

2.量血压

3.测血型

4.空腹血糖,指空腹时测量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该方法是筛检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

策划人:医学系团总支龙苏琪

5.乙肝表面抗原可了解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产生对肝炎病毒的抗体,

是否应该注射疫苗。

四、活动流程

①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前对本次参与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请专业老师到现场进行指导,使每位都掌握量血压、采血等简单技能;

2. 活动前期素质拓展部与财务部拉取活动经费;

宣传部负责以海报、展板等形式进行此活动前期宣传工作,尽可能利用广播来宣传; 素质拓展部联系好活动期间桌椅,及人员分配;

组织部负责人员的组织与安排,将人力资源用到位,准备好相机现场采集。;

3.将活动设备落实:身高、体重秤1台,血压计听诊器各4台,桌椅,遮阳伞,照相机,饮水机一次性水杯若干。

②活动进行时安排

1.10日上午7:10第一教学楼下集合,五个男生负责到D-401室搬桌椅及桶装水搬至现场,2位女生协助布置场地,其他人员于7:40在活动地点等侯(组织部负责考勤工作)

2.场地布置完成后8:00各就各位,宣传部负责现场宣传,在流动的人员中宣传本次活动项目内容,登记组做好收费登记工作、医疗组做好检测工作、后勤组及时的讲玻片清洗干净保证现场卫生及体检工具的清洁,各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每位来检测师生的信息

中午11:30—12:30交接班时间,下午5:00结束活动

③活动后期各部长两天内上交一份活动总结。

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参与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知识扎实切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必须佩戴工作证,必须身着白大褂。

2.所以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擅离岗位,不得出现迟到早退。

3.全体人员认真工作,注意一言一行维护中心的良好形象。

4.抽血,体检前天十点前休息,禁食禁水,空腹8:00—10:00前到体检处。

老年人活动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对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设计,来实现老人对城市生活环境的整体适应,已经成为设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该设计是建立在对老年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基础上,多学科交叉运用的过程. 因此,应从对老人实际生活状态的研究出发,结合老人自身的人群特征与个体差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坚持直观适应、渐进适应、容错适应、补偿适应、安全适应等基本设计原则,秉持“由人及物,由物成域,域可适人”的整体思维进行设计,进而实现老人对现代城市出行环境的有效适应.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 出行产品系统; 适应性设计

DOI:10.3969/j.issn.1000-5641.2015.06.020

Key words:

urban elders; outdoor products; adaptable design

0 引 言

人口城市化与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两大趋势,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城市化是人口迁移、产业聚集、空间关联与整合等多层面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极大改善经济效益与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尤其在当前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新村镇的建设,自然村落的消失等,使老年人成为深受其影响的弱势群体之一. 老年人因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传统聚集交友模式的改变、旧有出行行为方式的变化、新型社区聚落的出现以及现代生活产品的介入等等,原有居住环境特征发生了改变,老人自身心理与生理的特点使其对旧有熟悉环境的突然变化,表现出诸多不适应,这一问题在近两年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愈加突出,引起社会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有老人相关设计研究主要包括: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研究、对养老及社区助老服务的研究、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特征的研究、对国内外老年养老模式的研究、养老建筑设施研究、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研究等方面[1-6]. 其多为基于社会学、人类学、建筑学的老年人相关泛人群宏观问题研究,而与老人生活过程直接相关的出行产品系统设计研究却显得明显不足. 本文立足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国情,关注当下老龄化社会现状,以现代城市老年人出行适应状态及其需求作为研究切入点,基于对上海地区的400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生活需求状态进行剖析,尝试归纳出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原则与方法.

1 老年人出行活动特征分析

年龄是影响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本次调查的上海地区为例,其老年人的居住分布随着城市的发展过程,而逐渐形成包括:老城区的旧式里弄、早期的老公房、城郊动迁居住区、城中新式社区、高档社区等类型的居住区域,其中大部分老人居住在老城区或是新开发的郊区居住区. 这一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现阶段大中型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居住空间位置的分布特征.

老年人的居住空间位置,直接决定着老人的出行活动特征. 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在总体上服从距离衰减规律[3]. 老年人多数行为是围绕着居住区的近距离范围(1 km内)而进行. 依据距离居住区的远近,可以将出行划分为,近距出行(距家1 km以内)、中距出行(距家1~3 km)、远距出行(距家3 km以上)三类. 其中近距出行占据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这主要包括:社区、公园的休闲活动、地段商铺的购物活动、走亲访友、老年大学、地段医院等;中距出行,主要包括:到有些距离的商圈或市中心购物、去中心医院、去较远的休闲娱乐地点等;远距出行,主要包括:到大型交通枢纽、到近郊或远途旅游等活动. 整体来看,老年人的出行活动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休闲活动、购物活动、求医活动等[4].

休闲活动是老年人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所从事的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1,受访老年人群中仅12%的老人偶尔外出活动,88%的受访老人每天或每周都要外出活动. 调查中发现,43%的被调查老人每天会外出多次,35%的老人每日至少出行一次,也就是说,78%的老人每天会多次出行. 如图2,31%的外出老人会在户外停留半天以上,69%的外出老人会在户外停留1 h以上. 在城市老年人生活中,购物是最经常发生的反复出行行为的一种. 调查中发现,上海市老年人的购物频率为平均5.2次/周,基本上是每天一次,购物已经成为老人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 老年人的购物活动都是围绕着小区1 km范围内的商业服务展开的. 因此老人的购物行为多为步行. 部分老人选择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出行,其中商场的免费班车,也越来越成为老年人出行购物的主要交通方式. 医疗保健活动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老年人求医活动,受到主观求医行为与客观医疗设施以及医疗制度的综合影响. 老年人求医活动的频率、活动的范围、出行方式、花费状况等,以及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相关因素状况,是研究老年人求医活动的前提内容. 调查中发现,上海被调查老年人,求医活动平均频率为每月2.4次,两周就诊率58%. 可见老年人求医活动同样是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出行内容之一. 调查中发现,上海地区大部分老年人首先选择1.5 km内的医院. 因此大部分老年人求医活动是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2 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的构成

产品在某一空间中被人们使用,便形成了某时以某产品为实践中心的场域. 若干以不同产品为中心的场域相叠加,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中心的场域系统,称之为场系. 将产品放于场系环境背景中进行分析,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出产品与产品,产品与空间,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 下文将在出行场系的背景中来分析出行产品系统的构成.

老年人出行场系,是以老年人出行过程为时间轴线,所串联起来的老年人活动行为实践场系统. 按照行为发生时间的先后,根据行为所在空间属性的不同,可以将出行场系划分为出行前的准备场系、行动中的过渡场系、到达后的活动场系等. 由于行为空间属性的不同,导致各空间内产品系统适应性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老人出行行为是连续发生的过程,空间是联结但彼此独立存在,因此产品系统需要在老人与空间之间建立起更为可适的系统结构,进而实现老人出行的行为过程.

老年人出行准备场系,包括内务确认、携带归理、日程形成等过程. 内务确认,是出行前关于居住空间内各类活动静态化或自动运行的确认过程. 其中包括:安全要素的确认(水、电、气等)、工作中产品状态确认、持续计划的进度提醒、事件提醒等. 携带归理,是出行前随身物品的整理过程. 其中包括:随行产品整理、物件携带提醒、随身衣物穿戴等. 日程形成,是出行前对出行行为的整体预判过程. 其中包括:外出环境信息的获取、外出空间特征的适应性准备、外出活动目的性的判断等. 过渡场系,主要指楼道、走廊、马路等通道空间设施系统. 过渡场系,可以根据使用者依赖度的不同,分为:上下楼辅助产品系统、休息产品系统、携带产品系统等. 上下楼辅助场系,包括扶手系统、楼梯踏步系统、照明系统、急助系统等. 休息场,可以划分为:坐具、休憩空间等. 携带场,可以划分为:随身携带物、环境存寄物、环境随放物等. 活动场系,是指出行的目的活动实践场. 因此该场系的构成较为庞杂. 根据老人行为特征的不同,可以整体划分为:出行休闲场系和特定目的功能系统. 休闲场系,主要指某种休闲活动所形成的产品实践场系. 休闲活动主要包括:文娱活动、闲逛闲聊、护养花草宠物、业余爱好、运动保健、观光旅游、餐饮购物、社交活动、教育学习、亲子活动、公园休憩等. 特定目的功能系统,主要是针对活动功能空间的属性不同,而专门设置的有针对性的功能场系. 如就医活动中查询、挂号、问诊、付费、取报告等一些列行为所形成的产品适应场等. 在老年人活动场中,最为普遍的日常活动便是闲逛闲聊、公园休憩、运动保健、文娱活动. 这其中便涉及到:休息器具、运动设施、娱乐系统的适应情况. 休息场主要是在满足距离分布的同时而考虑老人休息行为需求的休憩设施系统. 运动设施主要是供老人室外运动锻炼使用的器械系统. 娱乐场系,主要是包括针对老人户外空间扎堆聚集相关娱乐配套系统.

3 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的空间属性

老年人的出行空间,主要涉及到:家居室内空间、楼梯走廊等过渡空间以及室外活动空间等. 其中,家居空间中,主要是完成出行前的行为交代与确认过程. 家居空间具有内向性,它与外空间因空间位置的差异而相互独立. 因此,家居空间与外空间的行为特征存在着显著不同. 家居空间的内向性导致了其与空间主体的高关联度. 当主体人外出后,空间将处于静态或自动运行态,这一状态,都是由空间主体人所控制或关联. 因此在分析老年人出行行为时,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因特殊生理与心理特征所导致的,空间控制力的下降,从而应在出行行为发生前结合家居空间属性,进行有效系统适应性设计.

对老年人出行而言,过渡场系对其影响最为直接. 老年人的出行难易也多集中体现在这一过程当中. 走廊、楼梯等过渡空间,连接室内外主体空间,是实现到达目的的关键通道. 但正是由于过渡空间的非主体空间地位,导致现有过渡空间的“临时过渡”特征. 照明、无障碍设施、空间尺度等不合理现象极为普遍. 过渡空间直接关系到老人出行的可达性,是完成出行行为的前提[5].

室外活动空间,是出行的目的空间. 由于外空间多为公共空间,因此具有很强的场系共用这一公共性特征. 此外,室外公共设施、无障碍状况、自然化水平等建设情况也直接影响到老人外空间活动的有效性[6]. 出行空间主要可以分为:商业空间、医疗空间、公园、社区以及其它公共空间等. 除医院等老年人比例较高的公共场所外,专门有为老年人考虑并做的设计非常少. 这与当前日趋严峻的老龄化社会现状形成突出矛盾. 也因此导致老人出行意愿不强,出行质量不高. 外空间的老人适应性设计,是出行目的可达的保障.

4 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分析

出行准备场系作为室内外空间的分界场系,具有其特有的空间行为特征. 出行准备行为是内空间相关行为的结束或暂歇性终止的过程,因此它是内空间若干行为暂结束与外空间行为将开始的过渡态. 此时人们会相应地产生对空间行为变动过渡态的心理适应过程. 可以把它称之为集锁态,即内空间行为集合的暂锁态. 相应地,可以将由外空间行为向内空间行为的过渡过程称之为集解态,即解锁行为集合的暂停.

出行前准备过程集锁态心理主要体现在:紧张焦虑、混沌多忘、多事件干扰、选择与顺序、分神操作、反复确认、赶时间等. 针对这些颈锁态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适应性设计,显得十分必要. 这一过程涉及到了助力、助记、便携等等多种设计过程. 综合的用场系相关联、相作用的思维来进行互补性综合设计是重要的途径.

离开居所后,老人开始专注过渡空间的行走安全问题. 这一过渡空间的心理适应状态多为“紧张态”. 此时的出行状态基本都是服务于行走动作本身. 腾出双手扶握把手,集中注意力留意脚下,背拎物品尽可能贴身等等. 在该心理场系适应状态下,基本会停止与行走无关的行为. 因此,当过程中出现电话铃声响起、物品跌落、遇见邻里熟人或是扶领老伴或小孩同行,或是跌倒摔跤等等事件时,老人会产生应对困难,甚至是仓皇失措发生意外.

如图3,从对受访老人出行困难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按照老人出行困难程度依次是:走路速度缓慢、上下楼困难、公共交通拥挤、提东西吃力、地铁乘车过程复杂、厕所不方便、记忆力不好、没有休息的椅子、视力不好、听力不好等. 图4和图5是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聚集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老人大部分时间是同老伴在一起,其次是与子女、朋友、子女孩子或独自一人.

因此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心理适应状况,增设更为人性化的扶手辅助系统、楼梯踏步安全防滑、歇脚平台停站设施以及应急求救装置等设计,以减少因体能变化或应激心理及行为而产生的意外情况. 应该说过渡空间行为是在被场系唤醒并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甚至紧张的心理状态当中.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过渡场系中,物系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不能够分散老人精力,不能够破坏过渡场系的专注情绪,从而因精神分散而发生意外. 应增加照明等环境因素,强化“场系唤醒”功能,使老年人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出行行为本身的安全有效性.

城市更新,使得旧有的生活方式和街道住区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现代城市活动空间的变迁改变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新的场系适应问题. 陌生的邻里、陌生的商业化环境、陌生的林林种种,如何在这样的所谓现代生活模式中适应,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着更多的困难. 当前老年人的出行活动主要集中在:散步、广场舞、舞剑等健身形式. 这些与消逝城市生活形态的内容相较,就出行活动方式而言,形式上较之更为多样化,但如果从活动的心理层面来讲,其情感意义性附着,就显得丢失了很多,成为了“快餐”式的出行活动. 取代雅各布斯所描述的旧街道的亲切人文场景的是,今天小区马路上“绕圈”散步的人,健身器材上各自运动人,他们机械地为了“健康”而在履行每日的任务. 如果上前询问您运动的乐趣是什么,他们大都会摇摇头说,为了健康,养成习惯了. 这样只有形式的存在而少了些人文情趣的活动,在当下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比比皆是. 当前,尝试建立社区、邻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平台,已经成为被社区管理者所意识到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可以说基于情感与心理场营建的出行场系设计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不断地实践.

5 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方法

5.1 直观适应性设计

出行场系具有情境整体认知属性. 直观物的信息存在形式是整体的,人们通过对现场物的直观观察与感知,形成对行为方式的认知与意义界定. 直观物存现于场系当中,随着人们主观关注点的不同,不同的直观物会成为不同使用者或同一使用者不同时间内的直观中心,此时该场系中其它构成元素,便会退后成为场系的次主元素(背景元素),这便是场系认知层次的动态形成过程. 场系的认知过程是连同背景在内的直观物的整体认知. 因此在出行产品系统的适应性设计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场背景与场直观物之间的存在关系,力图在轮廓清晰、层次明确、主体凸显的场系构图中对产品形成有效的直观认知与适应.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器官的生理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其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感知觉能力随之改变. 从而影响到老人对空间关系(位置、比例)、尺度(体量、面积)、色彩、光线(明适应、暗适应、眩光)、声音、气味、温度等方面的感知与要求. 在出行场系当中,这些因素的相互交错,更为复杂. 尤其是对于能够使得行进中老人动态感知并识别各因素状态,对出行产品系统化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设计要求.

如图6和图7所示,老人对色差的识别力、对色彩的辨认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7]. 因此直观认知过程的优化,增强出行产品在环境场中的突出识别性,清晰界定信息传达的层次,来符合老人的动态认知规律,实现老人对出行场系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对应性适应. 此外老年人由于感知觉、记忆力、注意力情况的退行性变化,对于产品个体属性的准确感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 场系语义的整体性直观可读性,对于老人的场系综合认知过程提供多面、立体的感知补充. 借由场系语境来理解认知产品,借由产品来适应生活,这将是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重要的思考模式.

5.2 渐进适应性设计

渐进适应, 是结合老年人群相对慢节奏的行为特征而提出的. 导致老年人行为变慢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核心因素是身体机能的退行性变化而导致的行动相对减慢,其中感觉机

能、学习能力、力量效能下降明显. 由于听力、视力、体力、承受力、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的变化,相应地对产品辅助性适应设计提出了综合的要求. 简化产品操作步骤,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操作的去过程化,实现产品的易操作,是产品设计的目的方向. 渐进适应性设计,是将不能够进一步简化的操作行为或步骤进行动作进一步分解,放缓甚至是多步骤操作来实现复杂操作的简单化,实现目标的渐进完成. 尤其是针对出行老年人群,放缓行为完成进度要求,能够在老年人出行过程中,多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产品使用的可完成度.

此外是针对老年人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接受力的下降而对产品系统渐进唤醒设计. 通过产品的差异性、个性、新奇性等凸显要素,使得产品行为过程被强调. 如前面分析,在相对操作步骤简单的行为过程中,凸显的行为本身,能够增强使用者的专注度,使其完成度提高;操作步骤相对较多,行为相对复杂,就不适宜过渡强调每个行为本身,容易导致行为疲劳. 渐进唤醒设计,正是针对复杂的产品系统中,协调其内部唤醒作用次序的过程. 因此场系的整体逻辑需要有清晰的渐进层次,产品间的强关联性,渐进的操作指向性,逐步引导使用者完成行为过程,从而缓解因出行外因干扰而造成的行为不可完成或失误.

5.3 容错适应性设计

出错是普遍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出错,那么出行产品对于人的行为的容错度,也就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出行过程的适应状态. 出错可以分为两种:失误和错误. 失误是由于习惯行为,或是习惯性思维导致下意识的动作,从而产生失误. 而错误则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在设定的既定目标之下,通过系列的行为组织而最终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相对与失误,错误的严重程度要更大一些.

失误往往都发生在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 日常行为的反复性重复操作,人们会在生活中形成诸多习惯性行为. 并且同时完成几件事情的情况十分普遍. 尤其是在出行过程中,人们会行进中获取外部讯息,使用手中产品,思考因应方法,与人交谈等等,这就导致在出行过程中,产品的容错适应度,要求更高. 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失误状况,应该有及时的提醒与信息反馈. 很多行为结果的失败都是由于过程中的失误累积而成的,但却很难察觉失误出现的点在哪里. 因此,行为过程中合理考虑到失误行为的反馈机制,对与产品的行为目标的实现十分必要. 尤其是老年人群中,由于人生经历的丰富,生活行为的熟悉,往往会更容易产生因经验、注意力、记忆力、接受力等因素所导致的失误状况,以至于某些行为的不能实现.

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出错行为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由于个人原因,还是周围其它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情绪波动、心理压力等. 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情况作出的不正确判断,从而产生错误或事故. 因此,出行产品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对易出现错误状况的行为操作加以心理适应层面的关怀性设计,让使用者尽可能的在平静而专注的心态下完成.

5.4 补偿适应性设计

老年人力量和活动空间范围都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下降而逐渐的降低. 这也就要求在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一些不可替代行为的力量或空间补偿性辅助设计. 从而让老年人能够顺利完成场系行为. 如图8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力不断发生变化,这包括:握力、背肌力、脚的肌力、肘关节的弯力、用指尖抓的力、足关节的足背弯力、足关节的足底弯力等[7]. 30岁左右是人体能的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 如图9所示,人的握力水平从35岁左右开始逐步下降,进入老年后逐渐下降到峰值的一半左右. 针对这些与操作直接相关度生理变化,需要在场系适应性设计中予以因应.

力量的补偿设计可以分为:辅助助力、增大受力面积、优化施力方式等. 辅助助力,是最为直接的力量补偿方式,通过辅助设备(介质产品)的替代力或辅助力来完成行为要求. 该类产品直接或间接的给予使用者力量的辅助,从而提高了老人行为的有效完成度. 但就整个出行场系来讲,设计过程中并不是追求所有的行为被自动化的产品所替代或辅助,应按照场系的逻辑层次,行为的关联影响度进行节点力的辅助介入设计,泛助力反而会降低场系行为的完成效率,甚至降低场系行为的有效性. 应着力于优化施力方式,增大受力面积,能够有效地增大使用者对操作界面的有效控制,更轻松准确地完成施力过程. 老人的抓握能力在逐渐减弱,有的老人甚至会出现持物颤抖现象,增加受力面积,将精确度要求降低,变成粗操作,从而适应老人的握力变化. 如图10捏、握、扳动作对操作面的基本要求,老人用操作界面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加,尤其是行进动态过程中操作,从而来满足力量补偿的要求[8]. 此外空间补偿,空间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通过空间的补偿规避危险,防止因空间狭窄、空间幽暗、空间布局不合理等原因而导致的危险状况发生. 空间安全补偿应根据使用者生活行为习惯,进行空间适宜调整,如增大过道宽度等.

5.5 安全适应性设计

访谈中发现,安全因素是所有受访老人认为最为重要的基本要求. 一切其它的需求都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下提出的. 安全主要包括:防灾、防危、行为安全、心理安全四个方面. 为达到安全适应,要求设计应该将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和错误的概率降到最小,并尽可能降低或避免因错误使用带来的危险和负面影响,及时发出提醒或警告,并及时对错误情况进行说明或反馈,增加危险环节、危险产品、危险部件的危险操作识别标识,避免危险的出现.

对危险的发觉,首先依靠的是感知系统,出行产品系统考虑到出行过程中,不同状态下让不明显的危险状态充分显示出来,避免让人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直接面临该危险. 对危险状态的感知还取决于个人的感知能力和感知状态. 感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差异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是感知状态,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情绪状态,外环境的干扰程度,都直接影响对危险信息的察觉. 这就要求,在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危险的感知困难. 当察觉危险可能性以后,将警告信息与自己的固有知识相对比,从而识别危险的存在. 行动是否能迅速、敏捷、正确直接关系到危险是否会发生. 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中,要针对应急行为的顺畅有效,要有充分的考虑.

6 总 结

综上所述,老年人出行产品系统的适应性设计,是建立在对老年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基础上,多学科交叉综合运用设计过程. 因此,我们应从对老人实际生活状态的研究出发,结合老人自身的人群特征与个体差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老人出行行为适应问题进行设计完善,秉持“由人及物,由物成域,域可适人”的整体思维,进行有效的出行产品系统适应性设计,从而实现老人的安全、健康、高效、快乐出行.

[参 考 文 献]

[1]桂世勋. 中国高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J]. 南方人口, 2001, 16(4):1-8.

[2] 贾云竹. 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资源与社区助老服务的发展[J]. 社会学研究, 2002(5):119-122.

[3] 张纯, 柴彦威, 李昌霞.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4):116-120.

[4] 王江萍.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J]. 城市规划, 2002, 26(3):53-55.

[5] 周芃, 黄杰. 上海市未来乐龄居住需求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6):94-102.

[6] 曹云亭. 城市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J]. 住宅科技, 1997 (7):11-13.

[7] 日本建筑学会.新版简明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杨一帆,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4版.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李万会)

老年人活动范文第3篇

1.1 孤独感

城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心理不像年轻人那样斗志昂扬凡事都充满激情。特别是遇上老人丧偶事件的发生会对老人的心理构成更大的心理创伤。这就迫切需要老年人从室内走向室外。在户外空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和同龄人多进行交流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1.2 恐惧感

人到老年往往会更加注意生与死的问题, 比如身体上有些什么毛病就会想到死亡等一些不好的事情。没有一个好的户外场所而是一个人静静的呆在室内会加重内心的恐惧感。所以多与其他人交流会让老年人的心理更健康。

1.3 固执心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常表现为性格倔犟, 脾气暴躁、有病不去看医生、和子女关系不和等问题。因此多于同龄的老年人交流可能会得到一些感同身受。因此需要打造一个优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吸引住宅中的老年人走向室外、互相交流。

2 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老年人一般体弱多病, 比年轻人更加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因此, 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应该尽最大可能的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2.2 功能性原则

居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设计应该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比如设计桌椅满足老年人休息的需求。可以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设计一些紧急救助设施。

2.3 趣味性原则

老年人最害怕的是孤独, 因此在设计上趣味性原则也是一个不可以忽视的地方。所以可以设计一些运动场地。比如打羽毛球, 跳舞、练太极的场所, 景观观赏的场地。与人交谈的静景等等一些场地设计。

2.4 创新性原则

设计都需要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的设计就不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老年人活动中心设计如果有创新性的加入就意味着它的独特和与其他场所不一样的特征, 因而会更加吸引老年人在此处娱乐休闲的时间。

3 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景观设计方法

3.1 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植物造景设计

同时这样的设计可以起到点睛的作用。也像是一种标识设计一样。同时运用灌木的设计围合成私密半私密的空间供老年人休息娱乐。植物设计上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设计, 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增加色彩。

3.2 景观总体方案的设计

可知在老年人说动中心的景观设计时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整体性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上应该采取整体的原则, 设计不能松散让人觉得没有归属感与空间尺度感, 同时再整体的设计上应该注意重点的突出, 比如文化氛围的设计就可做为一个重点设计, 让人们在此处集中, 一般是设计一个雕塑或者喷泉或者参天大树的设计法则, 这样整体中有侧重点设计才产生了韵律与节奏。其二, 局部设计, 在整体的基调把握之后, 应该深化设计, 这时候就是局部与细节的设计。

结束语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该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优质的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的设计会推动老年人心理更加健康的发展。老年人的内心比其他年龄人群更为敏感。因此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设计应该更加注意细节设计。同时把握设计的整体基调。使设计又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这是我们设计师以后还要继续深入讨论的问题。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 老年人一般拥有很多的闲暇时光。因此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老年人活动娱乐的身影。居住区一般会设置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的活动中心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消除内心的孤独感, 你经常可以看见老年人结伴而行, 集体性的活动越来越多。因此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探讨老年活动中心的景观设计。从老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景观活动中心设计原则、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设计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设计提出一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活动中心,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延斌.兼顾老年人社会活动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研究[J].中央美术学院, 2014.

老年人活动范文第4篇

活动总结

2012年4月4日,八点左右,按照预定的计划,志愿者们带着笑容、怀着激情来到晓青老年公寓,为了给他们带来温暖与欢笑。 在此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歌舞表演,集体购买慰问品,活动流程,特殊情况的注意,以及向负责人员询问地点、安排访问时间等等。

刚进入敬老院,就遇见了敬老院的负责同志,活动组织者与之亲切交谈,其他志愿者按照预定计划,分工合作,转入了积极地慰问工作。由于天冷,许多老人都在房间里紧闭着门。志愿者们在管理员的带领下前去和老人们沟通,说明我们的来意。

然后,志愿者有的在那些爷爷奶奶房间里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按摩,疏松身体;还有的则是喂他们吃我们自己筹钱买的水果等营养品,也边逗他们开心微笑;另一些人则在拖着被雨打湿的走廊(因为下着雨)„„

十点左右我们把愿意下楼的老人小心翼翼的从房间里搀扶到活动地点,还搬来板凳让老人们坐好。我们和老人围坐在一起,内心是无比的温馨感动。我们十多位成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有唱的、跳的,虽然有的节目排练的有些许瑕疵,但从老人们的脸上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喜悦的心情。小演员们唱了很多怀旧的歌曲以及几首红歌,老人们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为我们打拍喝着,融洽的氛围让我们都陶醉其中。活动结束时,我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

活快乐、长命百岁,答应老人我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随后成员们将老人一个一个搀扶回房间。在敬老院门口拍照留念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同时我们也很开心此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大家庭。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我们还需要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不仅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翻看活动照片的时候,感动的不仅是看到了老人们那开心的笑,一幅幅温馨的场景,更多的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我想这次活动在真正意义上对同学们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更多的展现了学生的风采。

在此要感谢团总支领导的支持,和晓青老年公寓的肯定,当然此次活动还有不足,青协部应当再接再厉,学习总结,将“服务社会 奉献爱心”进行到底。

心理与教育科技学院

老年人活动范文第5篇

一、 活动主题:弘扬雷锋精神,关爱孤寡老人。

二、 活动时间:2011年3月20日

三、 活动地点:天山区康乐老年公寓

四、 带队老师:

五、 活动人员: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学生

代表(共计20人)

六、 出行方式:统一乘坐公交车来回

七、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2、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心灵上的藉,让他们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

3、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4、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老人尊敬关爱意识。

八、活动前期准备:

1、资助中心与敬老院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洽谈具体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2、准备好系旗、照相摄影器材,做好记录宣传工作。

3、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项。

4、定好要表演的节目,并排练好所要表演的节目。

5、慰问品,包括自制小礼品和一些水果。

九、活动流程:

1、20日上午北京时间9整在校门口集合,集体乘坐公交车前往老年公寓。(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分成2到3个小组分别乘车以确保人员安全)。

2、与老人们聊天,交流彼此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重点应该放在对老人们的倾听上。

3、在聊天的过程中,为老人们(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一些小事,如帮老人按摩、梳头、剪指甲等,在点滴细节上关怀老人,给老人们带去温暖。

4、帮助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打扫敬老院的卫生,比如擦玻璃、打扫房间、真理被褥等。

5、表演自己准备的文艺小节目。

6、与老人们合影留念。

十、注意事项:

1、上午11点整在校门口集合,统一乘坐公交车。出返程中保持队形,不得出现打闹杂乱现象。

2、着装整洁。

3、进入老年公寓,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4、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5、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时应注意不可有太大响声,不可长时间吵闹起哄,尽量避免老人较大的活动及情绪波动,以避免老人出现身体不适。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独寂寞感,交流时语言须亲切。由于代沟严重,老年人的许多生活习惯及言谈话题与大学生当下习惯有较大不同,务必时刻保持“有兴趣”。

6、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十

一、活动经费预算:

来回车费50元

慰问品等150元

老年人活动范文第6篇

1. 热烈庆祝全国第三个“老年节” 2. 家和万事兴,敬老要先行 3. 助老献爱心,敬老献孝心

4.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5. 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6. 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7. 像父母爱我们那样爱父母 8. 孝行天下,爱满人间 9. 敬老传统,代代相传

上一篇:合理化建议评选方案范文下一篇:合作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