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2023-09-21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对于我们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今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

一个宏伟蓝图。为此,根据《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的意见,特制定__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自然概状

____村位于门源县以东24公里,东邻仙米乡,南与阴天乡接壤,西邻泉口镇,是____镇政府所在地,境内省道民门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是门源东部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和交通要道。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730米,年均气温1℃,年降水量为510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冬长寒冷,夏短凉爽,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较频繁。

全村共有七个生产合作社,四个自然村,326户农户,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1523人,劳力613人,共有耕地4604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64亩,人均耕地2.58亩,共有各类牲畜2390头(只),其中牛366头,羊190只,马、驴、骡131匹,拥有中小型农机具198台(套)。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____村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较小,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其中农业占28.8,畜牧业占29.04,劳务收入占32.4,其他收入9.76。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____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格局,在经济发展中农民增收主要靠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一直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灾害频繁,农产量低而不稳,农业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在增收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群众增收依然十分艰难。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逐步兴起,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2005年实施了14.7公里的硬化路工程,4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全部完成,2006年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170户农户修建了沼气池和育肥大棚,占全村总户数的52,农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小灵通、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190户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占全村总户数的58。

(三)村庄建设现状

由于农村建房缺乏科学规划和建房的随意性,村庄布局分散、凌乱、____村的布局形成了____、王家庄、碱沟口沿民门公路、平原式发展的格局,座落分散、排水不畅,且由于群众现阶段生产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差,在道路上随意晒粪、晒草现象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严重。

(四)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251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212人,学前教育尚出空白,党员活动室2间,村卫生室1所。

(五)城镇建设现状

由于受地理位置制约和低层次建设,____村民门公路两旁虽然建起了贸易市场和两层商贸楼,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城镇面貌仍然未摆脱乱设摊点、排水不畅、卫生差、不美观等现象,无垃圾场、无公共厕、无路灯、无路牌、无街道绿化、无停车场、无牲畜定点交易市场,镇容镇貌依然难以有新的起色。

三、发展定位及发展思路

(一)发展定位

____村依附城镇,交通便利,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海拔、气候有明显的优势,农业要提升青稞、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品种品质,畜牧业以加快育肥暖棚建设,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生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和制造条件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面貌,使____村成为门源县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村。

(二)发展思路

以结构调整为基础,发展产业化经营,引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人畜饮水、住宅建设、村容整治等问题,改进基础设施;发展以沼气和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科技示范入户工程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

四、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2006-2010年

,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

到2010年全村总产值达到538.4万元,比2005年的384.7万元年均递增10,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468.2万元,比2005年的337万元年均递增11;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4.2万元、比2005年的3万元年均递增10;

第三产业总产值达53.52万元,比2005年的38.2万元年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比2005年的1850元年均递增10.8。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

农户住宅统一规划,改造土坯屋及土庄廓,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净化,砖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占总户数的90以上;配套建设污水排放渠道,主巷道两旁装路灯;建卫生厕所326所,占100;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28座,太阳灶326个,牛羊育肥暖棚覆盖面达到100;镇区街道两旁及村间道路两旁的绿化率达100。

(三)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修建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村综合活动中心;街道及主巷道两旁设置路灯,设置标准路牌;修建1处停车场,修建牲畜定点交易及屠宰市场,改善排水设施。培育一定数量的“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100。修建1所幼儿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一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各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医务所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达到“文明村”、“平安村”标准,“十星级”文明农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十星级”安全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文明信用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

五、建设内容

(一)做大做强农牧业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顺应天市,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三红胡罗卜、黑饲草麦草等特色种植,到2010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全力推进种子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良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达到98以上,三是全面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到2010年,全村畜牧业生产值达到50以上。五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实现户户有暖棚,家家有沼气的目标。

(二)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农畜产品交易和加工产业

积极扶持、引进发展以牛羊肉、毛皮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全村及全镇壮大牛羊育肥贩运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按照“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扶持组建牛羊育肥贩运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信息传达、育肥技术总结推广、市场销售等综合服务水平和优势农畜产品生产的生产组织化、销售市场化程度。

(三)调整劳动力结构,加强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一是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纽带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小城镇建设,为就近转移富裕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创造条件,二是要把提高劳动力技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劳务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发展,三是提高劳动者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广泛了解搜集省内外劳务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劳务市场信息和相关必备知识,引导农民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外出知识,减少盲目性到2010年全村劳务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以上。

(四)发挥城镇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依托小城镇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组建客运公司,使小汽车客运业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运营的轨道;积极发展餐饮、商贸、焊接等第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个体经济实体或私营企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农家风味的“农家乐”、茶园等生态旅游服务业。

(五)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07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晒粪、晒草,堆物、堆垃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1个中心垃圾填埋场,建立4个垃圾集中堆放点,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合理规划房屋建设,打破人畜合院的现状,建设使用沼气池,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鼓励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户通过自筹资金、合伙、转让等形式实施“平改楼”工程;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以农户为单元,以“一池三改”为基础,在全村每户庭院内建设户用沼气,带动改圈、改厕、改院,提供清洁能源,消灭露天粪坑,解决人畜粪便污染问题;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争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好“五保户”、优抚对象、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33名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重点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60,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培育文化中心户7户

(八)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创建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依据四个居住点,组建四个治安协会,分别设立“十户联防”小组,实行联片控管、十户联防,做到组组有联系、片片有照应,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上报,做到一方有事、全村支援。加强民族团结,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九)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学生毕业披红贺喜”、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施村级会计财务管理建设标准化;全面落实民主理财制度,逐步建立以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村干部报酬、村集体债权债务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为重点的财务民主公开制度。其次,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对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第三,建立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的政策规定,明确具体筹资筹劳的对象、程序、资金使用及财务公开的形式。

(十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扰)责任,全面开展“三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建设进度安排

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求二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

(一)2006年

完成新村规划编制和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

(二)2007年到2008年

全村农户都建成暧棚,全部建成“一池三改”,完成太阳灶配套和卫生厕所;引进优良畜种,改善畜种结构;建成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村综合活动室和幼儿园;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建成中心垃圾填埋点和排水设施。

(三)2009年到2010年

完成太阳能和太阳灶配套,完成农户的住宅改造。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思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多渠道争取投入资金,包括农户自筹、政府扶持、社会资本投入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贫困人口比重增加,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基础条件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二是县级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扩大;三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十分有限,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科技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四是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已经成为玉龙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玉龙县是一个以山区、半山区为主的农业大县,“三农”问题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可有效利用资源相对匮乏和广大农村群众整体素质还较低等因素的制约,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困难,是长期以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受地理条件及人口因素限制。玉龙县贫困山区普遍处于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山区农民的田地绝大部分为坡耕地,没有得到改良,农田浇灌十分困难。同时,这些山区旱、涝、风、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御灾能力弱,很大程度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另外,贫困山区教育文化和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人才短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大大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对现有特色资源利用不足。玉龙县地处“三江并流”和汉、藏、白、纳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蕴涵,独特的人文、地理等旅游资源潜力十分巨大,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开发空间及优势。但目前玉龙县总体来说还只是一个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当今市场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低及规模已成为其在市场上占有力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我县的农产品发展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要想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在特色、优质、高效上狠下工夫。

三、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是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贫困山区农民的积极性。玉龙县95%是山区,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和稳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来抓,努力把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支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和规范农产品市场,重视农产品营销,发展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不断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和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加大贫困山区扶贫力度,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要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科技到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开发式扶贫的工作力度。同时,继续抓好科教扶贫、文卫扶贫、计生扶贫等工作,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要继续加强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山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转变传统观念。必须要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教育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教师的待遇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同时,在贫困山区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改变老百姓“读书无用”的老观念,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山区的教育。

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以乡镇为依托,以集贸市场建设为基础和重点,把有条件的乡镇建成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全面改善山区投资和发展环境。如玉龙县西部的黎明、塔城和东部的宝山、大具等乡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投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以吸引更多的开发投资商。

四是充分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农业经济链条,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认真研究农业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努力探索适宜高寒山区的农产业开发项目,做到分类指导,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创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极发展贫困山区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生物资源创新基地,在山区大力发展花卉、山嵛菜、青梅、魔芋等产业并在巩固、完善、创新、提高上去下功夫。

五是加强科普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高效农特优产品。农科部门要切实改变以往农业科普工作中存在的老套、漂浮的问题,主动把科技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要正确引导农民从传统种植、养殖中解脱出来,真正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子。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引进适宜山区种植或养殖,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新品种,推广丰产、优质新技术;加强对贫困山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加贫困山区劳务输出。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年初,县上及时印发了《延长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试点村、重点村建设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县级领导都能够深入实际,亲自到所包抓的重点村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领导也能够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己任,注重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不动摇,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城建局牵头,配合陕西省金城绿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计划完成了4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能彰显延长特色。各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来设计施工,避免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盲目施工现象发生,力求建设的科学合理。同时,由县新农办牵头,各产业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4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产业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各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以水、电、路、农民住宅和村庄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布点的新农村重点村有“两委会”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商业网点、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继续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改圈、改厕、改灶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清除“三堆”、禁止“五乱”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重点村以巷道硬化、水渠修砌、 住宅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重点村实现了“三清三改三分离,五通六有一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市县财政配套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按照“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上报,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的项目整合运行机制。加大对扶贫、水利、交通、文体、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确保重点村项目的按期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在政府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自筹投入,加大对住宅改造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新启动6个试点村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新建355孔10间,旧村改造818孔20间;巷道硬化15970平方米,排水渠4490米,公厕8处,路灯39盏,垃圾台19座,广场6个8230平方米,村庄绿化817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县区补助120万元,农民自筹560万元,项目捆绑172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列入市级考核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10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主要以旧村改造为主。目前共实现投资4460.7万元,其中县区补助200万元,项目捆绑3417万元,农民自筹843.7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新建596孔9间,维修改造1295孔;巷道硬化61683平方米,排水渠10985米,集中供水9处,广场10个18294平方米,公厕6座,路灯60盏,垃圾台32座,村庄绿化1124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经商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入开展农村政策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今年,我县利用县农广校、职中、各乡镇果业站、畜牧站的技术力量,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农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县计划组织培训30期,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完成培训16期1200人次。同时,要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大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文明新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围绕我县在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目标基础上,把文明兴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五种社会新风。即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计划生育新风;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活动,树立慈善奉献新风;积极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的活动,树立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新风;积极开展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健康卫生的社会新风。其次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播、电视和电影要贴近农村生活,以反映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新鲜题材为主要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年初,县上及时印发了《延长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试点村、重点村建设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县级领导都能够深入实际,亲自到所包抓的重点村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领导也能够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己任,注重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不动摇,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城建局牵头,配合陕西省金城绿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计划完成了4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能彰显延长特色。各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来设计施工,避免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盲目施工现象发生,力求建设的科学合理。同时,由县新农办牵头,各产业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4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产业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各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以水、电、路、农民住宅和村庄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布点的新农村重点村有“两委会”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商业网点、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继续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改圈、改厕、改灶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清除“三堆”、禁止“五乱”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重点村以巷道硬化、水渠修砌、 住宅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重点村实现了“三清三改三分离,五通六有一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市县财政配套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按照“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上报,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的项目整合运行机制。加大对扶贫、水利、交通、文体、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确保重点村项目的按期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在政府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自筹投入,加大对住宅改造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新启动6个试点村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新建355孔10间,旧村改造818孔20间;巷道硬化15970平方米,排水渠4490米,公厕8处,路灯39盏,垃圾台19座,广场6个8230平方米,村庄绿化817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县区补助120万元,农民自筹560万元,项目捆绑172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列入市级考核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10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主要以旧村改造为主。目前共实现投资4460.7万元,其中县区补助200万元,项目捆绑3417万元,农民自筹843.7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新建596孔9间,维修改造1295孔;巷道硬化61683平方米,排水渠10985米,集中供水9处,广场10个18294平方米,公厕6座,路灯60盏,垃圾台32座,村庄绿化1124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经商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入开展农村政策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今年,我县利用县农广校、职中、各乡镇果业站、畜牧站的技术力量,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农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县计划组织培训30期,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完成培训16期1200人次。同时,要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大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文明新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围绕我县在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目标基础上,把文明兴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五种社会新风。即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计划生育新风;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活动,树立慈善奉献新风;积极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的活动,树立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新风;积极开展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健康卫生的社会新风。其次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播、电视和电影要贴近农村生活,以反映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新鲜题材为主要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重要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本村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的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表现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村级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2、有计划地对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3、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4、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5、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三、实施措施

1、坚持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建设活动的力量源泉。村两委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规划、建设的过程置于村民的监督中,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让他们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事业来管,把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加强领导,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氛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明确建设目标、措施和远景规划,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循序、持续推进,按制定的规划一抓到底。用舆论发动、用典型带动、用服务触动、用政策激动全体村民自发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全村参与的良好氛围。

3、把握重点,循序渐进。一是产业建设。增加村民收入是关键,只有村民口袋充实,才有投资建设的能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路通、吃水的问题,实现道路要硬化、户户饮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提高农户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三是努力做好公共、公益事业。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农村在公共设施方面的不足。

4、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转变村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各种载体,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新风貌。深入开展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家庭、邻里和谐。

5、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待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帮助开展新农村建设。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试点村,支持试点村的各项建设,进一步形成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创新机制,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6篇

(草案)

一、基本情况

**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国文秘之家-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06年至2010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街村

五、六组(皂凤公路**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

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

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4)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古镇开发宣传网页。

(5)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子房寨等外围景点,围绕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搜集整理凤凰古镇的一系列历史及人文景观。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沿社川河堤建堤路结合工程,沿河堤栽植垂柳,营造生态景观。

(2)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3)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4)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5)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6)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鼓励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机制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草案)

一、基本情况

**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06年至2010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街村

五、六组(皂凤公路**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

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

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上一篇:保险法实训报告范文下一篇:初中一年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