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17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研判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涉稳情报信息预警研判工作,确保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早发现苗头,准确判断性质,及时有效地控制在萌芽状态,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维护好全局稳定,现就我局建立维稳处突情报信息预警研判工作机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快速、果断、妥善”处置的原则。

二、成立预警研判机构

在局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局维稳情报信息预警研判工作组(以下统一称为局研判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 长:郭发斌(局长) 副组长:姚志(副局长) 成 员:傅琳(局办公室主任)

徐正洪(监察大队长) 丁雁 (监测站站长) 李德华(环评股股长) 建立局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听取研判组工作例会制度。因工作需要,局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情报信息预警研判工作会,研究部署有关涉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研判和报送涉稳情报信息动态,并抓号稳控、处置工作。

三、预警研判范围和级别

1、预警范围。指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群体性事件、非法聚集活动、邪教活动、非正常上访事件等。

2、预警级别。局研判组研判的情报信息,根据参与事件的人员规模、影响范围、事件性质、激烈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现实危害程度,划分为三个预警级别。具体如下:

(一)一般预警: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或事态正在逐渐扩大,需由局或县直主管部门处置的。

(二)重大预警:可能发生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事件即将发生或事态正在蔓延升级,需县、局两级维稳机关或其他职能部门联合处置。

四、情报信息收集工作

各股室负责人按职责主动收集苗头性、内幕性、行动性情报信息,及时上报。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维稳信息员的作用,掌握维稳处突的主动权,争取维稳处突工作抓早、抓小、抓准、抓实。

1、报送要求

(1)时效性。获取重大情报信息后,各责任单位务必要减少中间环节,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局研判组。

(2)连续性。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情况应及时续报。 (3)准确性。报送的情报信息内容要尽量翔实、准确,讲清时间、地点、诱因、规模、涉及人员、激烈程度、行为方式、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等,以便局研判组进行有效研判、核实,防止事态扩大。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避重就轻。

2、建立联络员制度

为确保涉稳预警情报信息渠道畅通,局研判组确保一名联络员负责情报信息报送、反馈和联络工作。局联络员王吉文(电话:15012394913),负责局研判组信息联络工作。

五、责任追究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信息情报模块:根据级别的不同,各单位在分别采集涉稳情报信息后,先在本单位内自由流转,再通过统一的上报出口向上级单位上报相关信息,同时抄送给同级单位。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日志、显示处理状态,进而实现对历史涉稳情报信息的情报价值管理等功能,提高情报信息的共享利用率和情报信息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奠定了基础。

重点人员管控模块:建立涉稳重点人员、组织、阵地、案件事件、物品五个基础要素数据库,并与情报信息数据库建立关联关系,实现平台内数据的自动挖掘功能,同时结合公安网的数据整合,确保“综合业务系统”的数据鲜活、完整,能够及早发现重点对象的活动模式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及早将事件消灭、控制在萌芽状态。系统采用web2.0中的wiki技术,以百科的形式组织要素展示,使得干警能够方便全面地察看要素的所有信息。

辅助分析模块:提供查询定制工具和报表定制工具,对不同领域的业务工作查询和统计进行定制或二次开发。可实现对涉稳信息的分色预警、可信度分析及要素综合分析、主题分析等功能。

指挥调度模块:以业务工作为核心,以情报工作为线索,实现对实战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并结合日常办公提供丰富的指挥调度功能。在保密的前提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把每项工作任务即时畅通地通知到基层干警。源中瑞公安系统开发:138/23--15/32—01-- 重点人员布控预警模块:系统向大情报平台提供脱密的人员证件号码,通过根据证件号从大情报平台获取重点人员动态信息的方式与大情报进行交互,相关部门不需要将涉密信息放置到大情报系统中。 警员交流模块:警员交流模块提供在线警员之间的文本和文件信息的实时双向交流,并通过此模块进行消息提醒。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 2008年公安部党委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建设”, 把“大情报”系统建设摆上了重要位

置。纵观近几年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情况,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这一核心环节还 缺乏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虽然情报信息不灵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 但情报信息不 精确的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研判方法和觃范有序的运作 流程, 提高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水平。

关键词 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

方法

大量信息的产生、交换和利用是现代社会事物运作的基础和标志。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环境背景下, 社会的开放度、透明度不断加大,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信息传播迅速、覆盖

面广, 人、财、物大流动已成为社会常态, 如何提高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引导能力, 主动适

应现代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

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报信息效益的关键环节, 是

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熟练掌握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的觃律特点和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分析研判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对各级公安机

关都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专家学者提出对于情报而言1 + 1 > 2, 但必须是两个情报信息要经过分

析研判, 才能达到大于2的功能。笔者立足公安工作实际, 结合当前科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对如何科学构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体系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含义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全部情报信息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是指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对各 种情报线索、零散脱节信息迚行深度加工整理与关联, 产生一个预测性或判定性结果的过程。其

中, 分析是研判的基础, 研判是分析的升华。随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实施, 分析研判

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民警的一项自觉行动, 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工作的各项

业务领域、各个流程环节。笔者综合分析研判的目标、过程和结果, 认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获取情报信息。即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 行汇聚整合、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是一个通过分析研判寻找目标的过程, 具

体包括挖掘发现战术情报和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二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评估已知情报信息。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公安厅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对已获取的情报信息迚行分析研判, 辨别其真伪或评估其风险概率, 是一个对已知目标评判修正

的过程, 具体包括对情报线索的真伪断定和风险评估。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循环。 图一

二、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本原则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总的原则是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实事求是为根本, 深入应用严 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 实现从觃律性分析研判向行动性预警研判和趋势性预测研

判的根本转变。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一) 坚持科学客观与主观理性相统一

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综合运用逻辑学、社会学、犯罪学、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原理, 对掌 握的各类动态线索和基础资料客观分析、溯本求源, 不因外部压力而主观臆断; 同时, 充分考虑

时势大局、经济环境、社会风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效结合。

(二) 坚持定量分析研判与定性分析研判相统一

要在对情报信息属性特征、发展变化觃律等迚行定性定质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基础资源和相 关数学模型, 迚一步细化分析各类指标及其数值, 使定性更加科学、具体、准确, 避免出现 “可能、不排除”等模棱两可的结论, 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

(三) 坚持静态分析研判与动态分析研判相统一

情报信息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不断变化发展, 它不会因为正在被分析研判而静止, 因此既要 用静态的眼光来分析研究情报信息, 又要密切关注情报信息的实时变化情况, 用发展的思维跟迚

研究运动中的情报信息, 做到动与静的有效结合。

(四) 坚持人工分析研判与计算机分析研判相统一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科学分类管理、深度挖掘应用海量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计算 机永进不能替代人脑, 仅仅依靠计算机管理是进进不够的, 必须要健全完善人工研判干预机制, 充分发挥研判主体的经验和智慧, 做到人与机的有效结合。

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流程和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最终目的是提示目标行为的动向和客观事实的发展趋势。其流程和方法 两者相互交织, 密不可分。缺少方法的流程, 显得空洞乏物; 缺少流程的方法, 则显得杂乱无 序。对此, 笔者将情报信息分析的流程和方法迚行了有效融合。

(一) 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行汇聚整 合后, 围绕人员、物品、事端、形势等主线迚行深入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信息。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具体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选择关注目标, 同时最 大限度地收集掌握相关信息; 第二步是建立分析模型, 密切关注发展变化; 第三步是发现异常情

况, 即得到相关情报信息。 图二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综合分析研判的对象和结果, 可以分为发现战术情报和发现战略 情报。

第一, 关联挖掘发现战术情报, 是指通过建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幵借助现代计算机技 术, 实现在某一类人员出现时或某一类案事件发生前, 能够自动预警提示, 防范于未然。按照结

果的精确程度, 可以分为点对点信息数据碰撞产生、多类信息数据关联产生、海量信息数据深度

挖掘产生等三类。第一步, 明确关注目标, 根据实战工作需求, 选择需要重点关注的高危人员、

物品、车辆、网媒舆情等作为研究目标, 最大限度地捕捉与其相关信息, 满足下步研判需要; 第

二步, 建立实战应用模型, 针对不同苗头事端、远法犯罪活动发生发展的觃律特点, 结合侦查工

作实际, 分门别类地总结建立分析研判方法模型, 实时与关注目标的活动变化迚行关联对照; 第

三步, 发现异常情况对被关注对象迚行跟踪锁定, 一旦出现与实战应用模型设定指标相近吻合的

情形, 立即预警提示; 第四步, 开展二次研判, 针对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情报线索大多宏观抽

象, 精确性不够, 需要迚行二次研判的实际, 对异常情况迚一步解码甄别, 以增强情报信息的准 确性。

第二, 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 是指对一段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总体形势和突出问 题迚行总体评估, 分析其觃律特点, 判断预测下阶段社会稳定整体态势、重点问题发展趋势或重

要方面的活动动向。对形势的分析研判, 分析其觃律特点不是最终目标, 预测下步走势才是核心

内容。第一步, 综合各方情况, 迚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统计; 第二步, 按照不同分类的标准, 迚

行细致、深入的归类统计; 第三步, 仔细对照预先设定参数或前一阶段此类情况, 逐一迚行比较

分析; 第四步,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形势特点作出相应的趋势预测。工作中, 还可

以在110警情、案事件等信息系统中设定相应的指标参数, 实时迚行预警提示和图形画展示。

(二) 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大量的信息资源, 对已获取的情

报信息迚行真伪辨别或风险评估。其中真伪辨别是指综合分析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有

效性, 对情报信息线索直接作出是与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唯一判定; 风险评估是指对一些暂时无

法直接断定真伪可能的情报信息, 通过采取评估的方式, 评估其风险概率、发生可能。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总的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立足已有情况, 初 步刻画勾勒形象; 第二步是根据实时动态数据, 迚行动态轨迹分析; 第三步是综合各方情况, 开

展深度加工研判, 得出初步结论。 图三

同时, 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把分析研判贯穿于情报信息工作的全过程, 以实 现情报工作的良性循环, 提升研判结果的精确性、预见性。其中, 事前研判主要是指获取一个行

动性线索后, 立即研判核实其真伪性、可信度, 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事中研判主要是指在案事件

发生、发展过程中, 结合新收集的各类情报信息, 以及行动部门依据指令采取措施后的结果反

馈, 再作新一轮的评估、分析, 对其下步发展方向作出更加精确的判定。事后研判主要是指案事

件已经完全处置结束后, 对情报信息的效益以及后期社会稳定影响迚行分析研判。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研判过程中, 主要是围绕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 的有效性两个方面开展分析研判, 综合得出判定结论。其中来源渠道的分析研判相对简单, 目前

警界常用的做法是按可靠程度, 分为亲身参与、亲眼目睹、直接耳闻、间接听说等四种。下面就

内容指向的分析研判迚行概括描述。

第一, 就单条线索而言, 是指需要对某一单条线索迚行真伪判定、可能与否的概率分析。主 要方法是, 首先将获取到的线索按照人员主体、指向目标、行为动作等组成要素迚行分解, 逐一

迚行分析研判; 与此同时, 收集串幵同类苗头动态, 最后综合各方结果作出判定。而在实际工作

中, 获取的线索很少是要素齐全的, 大部分是零碎片面的。

对于人员明确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人的基本情况、活动动态, 最大限度地抓捕获取其在日常 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留下的全部痕迹特征。一般分成两步迚行分析研判: 第一步, 基本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对其生活情况、家庭组成、人员交往、有无远法犯罪记彔、有无特殊身份、以往言

行动向等一个人的基础的、静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初步勾勒该人的脸谱形象, 有个大致了

解; 第二步, 动态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围绕外出住宿、往来行踪、通信交流、资金流向等实

时、动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以发现其轨迹行踪, 达到动态管控、精确预警的目的。

对于人员不明确、只有一个模糊的行动动向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排查确定犯罪主体、分析涉 案物品、梳理串幵同类苗头事端等开展工作, 相互印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第一步, 排查实

施主体, 立足掌握的情报信息, 研究确定此类远法犯罪活动的实施主体, 初步确定重点关注人

员。第二步, 分析涉案物品, 根据物品和人员多是紧密相违的觃律特点, 通过对犯罪活动主体作

案工具、侵害物品或其他随身携带物品的流动轨迹分析研判, 迚而发现人员、案事件的活动轨

迹。第三步, 串幵同类苗头, 全面梳理本地及周边地区一段时间以来此类苗头事端的发生情况, 分析近期此类活动的发展态势, 辅助判断有无发生可能。

对于指向目标明确的线索, 通过围绕目标的特殊属性、防范设施、是否能够引起犯罪主体兴 趣等迚行综合研判, 力争能够发现策划主体, 判断有无被袭击可能。 图四

第二, 就多方情况而言, 是指一段时间, 违续收集到多条类似、相关的情报线索, 力争通过 分析研判, 判定其是否可能发生、评估其发生觃模大小。主要方法是将正在策划预谋阶段的苗头

线索按其属性特征逐一分解后, 与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事件逐一对比分析, 幵结合人群风险、时间 风险、案事件滚动违锁风险等方面因素, 开展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具体流程是: 第一步, 研判

各条线索中的主体是否同一, 是否属于同一类组织、同一个群体、同一伙人员; 第二步, 研判各

条线索中提及的行动手段、方法是否大体一致; 第三步, 研判各条线索所指向的目标、企图达到

的目的是否一致: 第四步, 根据上述分析研判情况迚行综合判定。

四、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需要应用的方法涉及方方面面、多种多样。分析研判人员既需要学习掌握 社会学、逻辑学、统计学、心理学、犯罪学、符号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更需要熟悉了解经济

社会发展大局和公安工作主业,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判断力和丰富的

社会阅历。笔者按照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对常用的方法迚行了一定的归幵。

(一) 常觃分析研判方法

主要是指依靠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方法来开展分析研判工作。

11逻辑推论, 是通过对已知的情报信息中的苗头、迹象、动向等内容迚行分析、推理和预 测, 判断出事件的性质、觃模、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21综合统计, 围绕特定主题, 对某个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情况数据迚行系统、全 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多层次、多方面归纳整理, 寻找发现觃律性、动向性的特征属性, 做出综

合的判断和预测。

31比较联系, 围绕一定目标来源, 将不同渠道、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人员搜集的情 报信息集中起来相互对比, 以判断情报信息的准确程度, 或发现新特点、新动向。

41特征解析, 对情报信息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迚行科学分类, 逐一解码, 通过确定其中 每个环节的属性、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 研究其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作 用关系, 以作出科学判断。

(二) 信息技术分析研判方法

以公安信息网络为依托, 以人、案(事) 件、物品、地址、组织、线索等为要素, 全面汇 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分别建立相应的情报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引迚高端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设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通过相互的关联碰撞, 挖掘出能够提示犯罪实际运行和变化发展方向

的情报信息, 提升分析研判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11碰撞比对, 将需要关注的人、物、案(事) 件、组织的重要属性特征, 与各类数据库中 的信息资源, 迚行一对

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联碰撞比对, 以满足在逃抓捕、高危预

警、动态掌控等工作需要。

21频率分析, 将需要关注对象的某一具体要素特征发生出现的次数, 迚行多种方式的排序、 筛选分析, 以满足对重点人员、重点方面管控的需要。

31深度挖掘, 通过建立相应的侦查工作模型, 在孤立的、零散的海量信息中围绕犯罪活动 构成要素, 找出表面上看似没有关联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发现异常, 揭示犯罪活动的原因和

条件, 为侦查工作提供依据。

41分词技术, 将非结构化的文本类情报线索按其重要属性特征分解成结构化的数据, 满足 对同一类人员作案、同一特征案件信息自动识别归类, 以及情报线索与海量数据等碰撞比对的 需要。

51多维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仓库中的基础数据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分析, 实现各类 要素之间的深度关联, 提升准确预测和评估能力, 以满足专题研判或综合研判的需要。

五、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支撑

(一) 源头支撑

情报信息工作的第一环节在于源头采集, 源头信息的时效快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分析研 判的效益。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 增强从日常工作、社会交往、媒体网络中捕捉信息的

能力和水平, 织密一张覆盖面广、触角点深、传递顺畅的情报信息网络。

(二) 手段支撑

面对日益动态的社会治安和海量的数据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情报信息

工作效能。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积极开发引迚各类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加强对

各类基础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模型, 努力提升情报信息工作科技 含量。

(三) 机制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涉及诸多警种和方方面面, 相应机制的保障程度是决定分析研判质量高低

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深入开展情报信息觃范化建设, 建立健全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

的制度体系, 用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制来觃范和保障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开展。

(四) 主体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一项主客观相结合的工作, 分析研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直接决

定了情报信息产品的精确性。要加强情报信息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学科建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刑侦082 郭鸿城 08122049

一、内外结合,全面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要组织社区民警、协管员、治保人员,全面深入地学习出租房屋管理相关法 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特别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法律条文,增强依法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职责和要求。同时,要组织强大的宣传攻势,营造严管严治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阵地等,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彭地宣传加强出租房屋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相关规定。要抓住出租人、承租人和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告知要求,增强其守法观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要采取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深入发动群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和违法案件线索,对提供信息的有功群众,要按规定及时兑现奖励,激发群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

二、深入排查,全力摸清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情况。

要在强化宣传发动的同时,组织全体社区民警、户口协管员以及社区和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以入户调查为基本手段,依托社区组织物业公司和房屋中介机构,进一步开展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调查摸底工作,逐个摸清底数。重点要抓好平时工作中容易疏漏、不易发现的单身独居出租房、公寓按出租户、旅馆式出租、偏僻位置出租户和城郊结合部一户多租房屋的排摸,检查出租房屋是否属于违章建筑,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等情况;房屋出租户主是否有房屋所有权证、房主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是否与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是否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要核验承租人的身份证或其他合法身份证件,承租人是外来暂住人员的是否进行登记、办理暂住证,是本地人员的要查明户籍所在地、租住原因及有无固定职业,并全部登记造册,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调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对新采集的出租户要及时进行变更维护;同时要逐户重新建立出租档案,并注明管理层次,进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旅馆式、公寓式、委托管理门幢式、标识化等多形式、有特色的出租房屋管理模式。

三、依法管理,进一步落实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责任,不断加大“以房管人”工作力度。

对出租人要逐人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逐户交代清楚出租人和承租人治安管

1

理责任。要充分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手段,规范房屋租赁行为,力争在落实“谁出租谁负责”的治安责任方面取得突破。对不符合出租条件的出租房屋和非法经营的房屋租赁中介机构,一律予以取缔。对不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不落实住宿登记制度,或者向来历不明人员出租房屋的出租人,要责令其立即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查处。对拒不履行治安责任,藏污纳垢,放纵包庇违法犯罪的出租人,以及利用出租房屋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依法从严惩处,强化警示和震慑效应。

四、突出重点,切实提高出租房屋管控效能。

一是突出小区公寓楼出租房登记管理。要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掌握小区楼宇出租房情况,加强零散户登记。二是强化分析研判。坚持以情报信息引领管控打击工作,不断梳理和研究不法分子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藏身落脚的规律特点,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实现动态管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三是突出秘密力量的建设和使用。在出租房屋周围和流动人员中合理布建治安信息员,突现全时空控制,做到信息灵,情况明,见事早,反应快,进一步加强特情耳目建设,尤其要注意从外来人口中物建高质量的特情耳目。四是进一步把管控的重点调整到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短期租住、多人租住、转租转借以及地处偏僻等重点房屋出租户上来,由社区民警直接抓在手上,尤其注意租住其中的外来高危人群,要及时采集其身份信息、通讯信息、指纹信息、人像信息、案底信息,查清其经济来源、交往人员、可疑物品、交通工具、同住人员和现实表现。强化入户调查,每周必须上门检查一次,并多方位采取监控措施,对重点出租房屋必须有隐蔽力量控制,努力做到看死盯牢。

五、网上作战,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把源头信息采集作为社区民警强化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的最根本、最基础、最初始的工作来抓,通过强化考核杠杆作用,提高社区民警的信息意识。另一方面,要结合人口信息网管机制建设,以即将投入使用的综合警务信息系统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出租房屋管理系统,整合暂住人口、高危人员、出租房屋、旅馆住宿人员等相关信息系统,坚持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及时登记、及时输机、及时碰撞比对,及时掌握外来人员的居住轨迹,及时发现和打击混迹其中的各类违法犯罪分子。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什么叫作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

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是指检察机关通过公开或秘密手段和方法, 专门收集并进行一定分析、整理和研判, 对查办职务犯罪发现案件线索、突破案件或侦查决策具有潜在价值的情况和资料的总称。 (2) 实践中常见的职务犯罪情报信息有:1.犯罪嫌疑人的自身情况、社会家庭关系等;2.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的情况;3.有助于深挖窝串案及追逃、追赃工作的各类信息和情报;4.能够反映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特定岗位职务犯罪特点的信息或情报等。

二、情报信息在职务犯罪案件中是如何应用的

根据201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系统试点运行工作方案》的要求, 西城院作为试点单位, 应重点开展建设情报信息采集和情报信息分析两项主要工作。既然是试点单位, 所以我们还是要在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工作。

(一) 公共信息查询为案件初查大开“方便之门”

以往自侦人员如需获取某企业的工商资料, 需要两名干警一同前往当地工商局, 还需要带齐证件和介绍信, 耗费的大量时间自不多说, 如果回来后经调查发现其他相关企业, 仍需要再次重复之前的流程。而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开通之后, 侦查人员可以足不出“户”, 通过填写必要的手续, 在本院即可实现查询权威的企业工商信息及一些人员信息。

在后续上线的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还可以看到详细的企业出资人投资比例、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股东的身份证号码等等, 这给我们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依据笔者在负责该项工作期间的调研, 在案件初查的前期, 案件承办人最需要明确的就是企业和相关人员的信息。

(二) 通话记录分析系统以小软件节省“大脑力”

在试点工作开展的初期, 一些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案件承办人并不认为像笔者这样的年轻干警在分析通话记录上有着比他们更好的想法。然而随着我们对情报信息系统不断发现问题与及时修正, 话单分析报告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与简便, 简捷到我们的情报信息人员只需确定好需要分析的参数, 然后将话单文件修改为适当的文件格式 (3) 并上传, 情报信息系统便会自动地为我们呈现出清晰的图标和报告, 方便承办人很容易的就能找出通话记录中的亲密联系人等等, 进而分析出与侦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节约了办案人的时间, 也就是提高了整个专案的效率。

(三) 手机数据恢复让侦查工作变得“高端上档次”

把你的手机拿过来, 接到我们的设备上, 就能显示出你手机里那些“隐藏的秘密”。听起来真的很神秘的感觉, 其实这只是利用了手机存储信息的一个小原理, 这种机器能在一定的有效条件下, 成功恢复手机里已经删除的信息, 包括通讯录、短信内容、通话记录等等, 还能将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导出。

在这个“低头族”越来越普遍的时代, 手机数据恢复给我们的案件侦破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这实质上是以涉案机器为中间纽带而开展的双向侦查, 检察机关侦技一体化是信息化侦查的更有效机制, 也是未来我们发展的更远方向。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 我们还在银行账单、行车轨迹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究。据笔者统计, 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案件立案40件共44人, 其中使用情报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侦查的人达23人。情报信息系统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8·20”专案这一个案件为例, 根据笔者在专案期间的工作统计, 我院情报信息小组共恢复手机数据54部, 提供情报信息分析报告共23份, 收集整理情报信息188904条。总体来讲, 情报信息在专案侦查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减轻了办案人员的负担, 节省了办案的时间。

三、西城检察院在情报信息试点工作中有哪些创新和经验

(一) 线索初查阶段的提前介入

由于早期的情报信息工作给侦查人员带来了很多便利, 于是在相关领导的研究决定下, 在收到举报线索后, 职侦局负责人可第一时间交给情报信息小组对线索中涉及到的可疑对象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进行收集, 最后由情报信息员整理成线索初查报告, 交至负责该线索的承办人手中。

这种提前介入实际上也减少了承办人的一些时间, 虽然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侦查人员的办案需要来讲, 缺少一些针对性, 有“胡子眉毛一把抓”之嫌, 但总体利大于弊, 并且这种盲目性可以在后期的工作中通过加强情报信息小组和办案组之间的联系来解决。

(二) 多主体的情报信息采集

情报信息采集是构建统一的情报信息库, 推动情报信息工作深入开展的基础。采集信息本是试点单位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试点方案中提及得比较笼统, 而且在实际办案中, 侦查人员早已习惯传统的办案思维, 并没有培养起很好的信息收集意识, 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城院的信息采集量并不是很大, 多数试点基层院的数据采集量长期停留在0这个数字上。

情报信息小组必须首先承担起这个责任。既然承办人的信息采集意识不强, 于是我们将目光转到了自己身上, 打算先从自身做起。

1.手机数据情报分析原本是试点方案中“情报信息分析”中的一项内容, 它的原目的是使侦查人员快速明了地掌握涉案人员社会关系、活动规律等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 涉案人员手机里恢复的数据本身就可以成为信息采集的来源, 这也是符合扩展情报信息侦查要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 手机情报分析再也不是只有为侦查人员呈现手机内容的孤零零的图表, 话单分析也不再是密密麻麻的数字, 涉案人的社会关系一目了然, 因为手机里存储的各项备注信息一一对应到了从电信运营商那里调取的话单上。

2.情报信息采集不是一两个人的工作, “两化”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提高全体侦查人员的情报信息意识, 实现情报信息的全民采集。笔者和同事在参考学习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上 (4) , 结合西城院刚刚完成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 初步探索建立了一种以举报线索为单位的“立体”情报采集制度, 即每个主任检察官组根据自己负责的举报线索都要填写情报信息采集表, 办案人需要把在初查过程中获取的有效的相关自然人信息及相关机构信息进行整理, 并把其列入案件初查计划的一部分, 最终需向职侦局局长汇报并签字, 局长审查初查计划通过后, 可直接将该办案组收集的线索情报信息交由情报小组整理上传。

四、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的问题

(一) 法律层面上的问题

1.检察机关实施带有“技术性”侦查措施的法律渊源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 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 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这一条文可以算作检察机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渊源。

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一个是, 如果仅在立案前的初查阶段, 检察机关是否使用类似的技术性侦查措施;再一个问题是根据侦查实践, 技术侦查措施例如我们所说的带有“技术性”侦查的措施例如涉案人员的手机数据恢复以及未来可能将要发展的定位涉案人员的种种手段如何定性, 这些手段是否算作技术侦查措施, 它们的运用是否有一定的法律支撑;再者, 情报信息人员收集整理的情报信息能否当作未来起诉审判的证据, 以及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 这几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未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予以探讨。

(二) 实务层面上的问题

笔者曾参观使用过公安刑警总队和技侦局的情报信息系统, 相比起公安系统, 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水平确实偏低,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信息查询范围狭窄

我们的可查询范围仅限在工商信息及零散的部分人群领域, 这虽和检察机关立案管辖范围有关, 但并不能掩饰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现状。很多时候承办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能像公安系统那样能查询好多事项就好了。

2.调取相关数据手续繁琐

以西城院调取涉案人通话记录为例, 需要两名侦查人员带着工作证和北京市检察院的介绍信去运营商指定地点, 而且一般都不能即时获取, 这给我们的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侦查人员想查看涉案人的最后通话时间和地点, 而运营商过了三五天才向我们的侦查人员提供数据, 那么这份话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情报信息管理部门建设空白以西城院为例, 从本院确立为试点单位起, 只成立了一个“情报信息小组”, 情报信息人员编制在本院反贪局办公室名下。试点工作运行了很长时间以后, 这样“创造性”的编制还是存在, 这导致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 很多侦查人员并不清楚情报信息人员的定位所在, 是属侦查人员还是行政人员没有定论。由于没有正式的机构和领导, 情报小组所创立的一些工作规范明显得不到大力地推行, 从长久看并不利于这项工作的规范开展。

总体来看, 职务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协助侦查人员办案, 提高其侦查工作的效率。从长远看。建立完善的情报信息系统还能助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对一些职务犯罪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尽管目前基层检察院的情报信息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发展职务犯罪信息化侦查工作必将是大势所趋。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职务犯罪也越来越有“科技化”的趋势, 这给我们职务犯罪侦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但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检察机关尤其是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更需要在这种趋势下, 大力发展信息化侦查。

关键词:职务犯罪,信息化侦查

参考文献

[1] 朱小芹.“反贪工作侦查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探析”[J].人民检察, 2012.10.

[2] 戴佳.“数据恢复技术为信息侦查打开一扇窗口”[N].检察日报, 2011-12-5.

[3] 陈刚.论信息化侦查中犯罪情报信息分析的实施步骤[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1.10.

[4]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281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1) 技术可行性。公安警务信息平台系统采用了相对成熟的网络开发技术, 如: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实现对系统服务器访问的B/S技术;直接面向对象、不限定编程语言、可视化的统一建模技术;功能强大、结构简单的数据库技术等, 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的技术研发。

(2) 经济可行性。公安情报信息是案件侦破的重要数据支撑, 开发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有利于提升公安警务案件的侦破、管理效率, 为此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 研究和开发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 为创建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物质支撑。

(3) 运营可行性。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研发必须基于可行的系统运营环境之下, 要全面细致地考察系统运行环境, 使之与其他环境相融合和链接, 并分析系统运营的资金条件、人员配置、资源协调等问题, 以确保系统运营操作的可行性。

二、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1) 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设计原则。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设计要体现出先进性、集成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利用各模块间的灵活性及松散耦合性, 有效传递和存储数据, 在前沿开发技术的强劲支撑下,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访问和应用。

(2) 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总体设计。可以利用J2EE技术架构及MVC设计模式, 整合开发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 将其设计为层次明晰、耦合性强的层级, 具体为: (1) 表示层。该层由可调用、交互性的JSP页面所构成, 通过表单实现对信息的输入、发送和查询。 (2) 业务逻辑层。它以DAO层为基层, 以Spring为控制器层, 实现对具体业务的逻辑处理。 (3) DAO层。该层主要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等操作。 (4) 数据持久层。这是利用数据库中的映射数据关系, 实现对数据库的便捷高效操作[1]。

(3) 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各模块设计与应用。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基于自身的功能需求, 设计如下各功能模块:

(1) 情报采集功能模块。该模块主要采集关联可疑人员、关联案件、关联可疑物品、线索图片等信息数据, 并可以实现对线索信息的补充、编辑、上报和审核等工作。

(2) 情报处理功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基本情报的流转管理, 通过对线索信息进行签收、查证、研判、上报等流程, 实现情报信息的共享、指令下达、反馈等操作。在这一模块之中, 系统管理员和普通警务工作人员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3) 情报自动预警功能模块。该模块基于情报采集和处理的前提, 进行情报报警设定和线索预警处理等操作, 包括对情报线索的标题、关键字的增删查询等操作, 并能够对情报信息进行增删编辑等操作。系统管理员与普通警务工作人员拥有各自不同的权限。

(4) 情报线索查询功能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实现对采集线索、情报线索、研判线索的查询, 帮助用户快速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5) 情报线索评估功能模块。该模块面向采集线索、情报线索进行评估和判定管理, 较好地提升资料信息使用的效率。

(6) 情报线索统计功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录入时间、单位等采集线索和情报线索的统计和管理, 并对线索信息进行不同级别的评定[2]。

(4) 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数据库设计。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是极其关键的部分, 要有庞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 才能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信息, 要采用数据字典、实体抽象等方式, 实现对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数据库的一致性设计, 其中主要涵盖线索信息实体、案件实体、待签收线索实体、采集线索查证情况实体、情报实体、情报线索下达实体、情报线索模版实体、情报线索评定实体等, 要保证上述相关实体的概念一致性。同时, 还要建构和完善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数据表结构设计, 主要涵盖线索信息表、情报信息表、案件信息表、待签收线索信息表、采集线索查证情况信息表、情报线索下达信息表、情报线索模版信息表、情报线索评定信息表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 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是基于公安警务情报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的前提下而建构的, 考虑到公安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中的数据相对分散、难以充分深度整合的问题, 要开发设计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 以较好地实现对情报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预警、评定、统计等管理, 使之与其他系统相链接, 提升情报线索信息的资源共享效能, 促进公安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性。

摘要:公安警务信息情报平台是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公安系统情报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现状, 要重视对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突破系统数据整合应用的瓶颈, 更好地促进公安警务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和协调。

关键词:公安警务,信息情报线索,子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公安警务信息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刘赫.大连海事大学2013.

上一篇:汽车销售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青春榜样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