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

2024-06-13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第1篇

群众文化工作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在职业以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娱乐的社会性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依靠其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培养和教化人,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要想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安排和辅导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运用经济、舆论等手段,扶持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困境和劣势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业,把群众文化引导到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

2群众文化工作的路径选择

2.1 群众文化工作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广泛参与的大众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化娱乐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也是群众文化得以开展的基本内在动力,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文明的进步表现在文化上,最明显的就是人们的参与意识的增强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且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各种充满新时代风味的卡拉OK晚会、家庭文艺大赛、亲子活动展示以及读书节、故事会等,总是热闹非凡,观者如云,人们在观赏和参与中不仅愉悦了身心,同时也提高了艺术情趣和文化素养。

2.2 群众文化工作应着眼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文艺是群众文化的源头, 由于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早期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较为简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民间文艺涵盖的内容逐步广泛起来,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民间文艺成为大众愿望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体现着民族情感和理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可以为群众提供健康的活动内容,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也最为群众所欢迎。群众文化是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载体,所以,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着眼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3 群众文化工作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群众文化工作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推动社会道德进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群众文化的重要任务,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人民群众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进而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彰显先进文化,反映社会风貌,贴近社会生活和群众的精神需求,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体现民族气魄和鲜明时代气息,表现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以先进的群众文化去教育人、激励人。

3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举措

3.1 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社会历史发展实践证明,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 没有理论,群众文化建设将处于混乱状态,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体制深入的改革,我们的群众文化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已经从单纯的传统群众文化模式中走出来,群众文化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多元化趋势。客观上讲,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群众文化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逐步加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但任何工作和实践都必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前行,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是这样,不能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盲目展开。群众文化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新的突破。

3.2 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面临改革与发展的新的挑战与机遇,群众文化的发展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 必须打破沿袭几十年不变的单一的文化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商业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街头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等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是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我们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 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群众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对提高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3.3 建立高层次的群众文化队伍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拓宽思路, 对文化院校有关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应仅以职称、学历为标准,而应结合业务技能和业绩综合评价,营造不拘一格评价和使用人才的行业规范和社会氛围, 这也是队伍建设尤其是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保证。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群众文化管理机制。上级文化部门要把培训群众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 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帮助群众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

3.4 提供多种社会参与方式

群众文化活动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社会化运作中,要提供多种方式吸收社会力量,争取群众和民间文艺团体以及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文化事业的共建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方面积极配合, 需要在政府引导与群众配合进行社会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消费等方面的整合, 同时应鼓励非文化机构和境外资金投入群众文化事业, 最终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共同参与,全社会自觉支持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态势。

4结语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第2篇

一、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

(一) 为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精神支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社会的建设目标就是实现政治、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逐渐得到满足, 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升华。现阶段, 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任务, 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要以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基础, 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基本原则, 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 重视群众文化工作。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 各级政府必须积极响应, 引起足够的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各项公共事业的顺利展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使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文化艺术底蕴有明显的提升, 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1.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必须先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工作, 才能使后期的群众文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 增加资金投入。

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经常会由于缺乏资金而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必须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3. 建立长效机制。

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长久性的特点, 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时, 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保证群众文化工作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 做好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下, 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进行提升。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 队伍成员必须不断地学习知识, 紧跟时代潮流, 保证群众文化的先进性。其次, 干部成员必须对思想观念进行更新, 摒弃落后思想, 顺应时代需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号召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 发动群众的力量来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进行整合创新。

群众文化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 培养其艺术学习意识以及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 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 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基本要求。各地政府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 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 将乡土民俗很好地融入群众文化工作中, 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又要符合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另外, 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要对传统的优秀民俗进行保留, 还应适当地注入现代元素, 进行整合创新, 提高群众文化的活力。

(四) 进行空间拓展。

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较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 因此, 政府部门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时, 要合理地利用工会的力量, 强化各组织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 不断进行新元素的融入, 使群众文化保持鲜活性, 更好地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要尽可能地对群众文化进行空间释放, 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空间整合, 拓展群众文化的内容, 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

(五) 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意识。

要注意人民群众的精神意识的提升, 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 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教育文化的宣传或者是演讲比赛等形式, 来带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引起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 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文化培训, 提高群众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内涵, 保证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开展。

(六) 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包括当地特色, 还要适当地添加新元素, 满足不同阶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或是歌唱比赛, 组织书法、绘画展览等形式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 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扩大受众人群, 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凝聚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精神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须作为重要任务被对待。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的特色, 将群众文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为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提供动力, 推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摘要: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是经过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的, 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如何应对新形势的需要成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本文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对如何开展群众文化进行了具体研究, 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 于红丽, 张晓宁, 王瑞平, 等.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探讨[J].文化纵横, 2013, 32 (08) :55-56.

[2] 陈海霞, 王小静, 田万利, 等.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J].2014, 12 (08) :262-263.

[3] 黎国志, 任晓叶, 李曼妮, 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之我见[J].大众文艺, 2013, 26 (12) :18-20.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第3篇

1) 经济发展“大观念”与文化建设“小投入”的“相形见掘”。长久以来, 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宏观“大观念”政绩权衡的利益驱动下, 部分管理部门与一些干部相对于文化建设基础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只关注经济中心倾向性工作, 片面认为经济只要搞上去了, 文化建设等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不在话下, 往往忽视了源自文化建设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通常将文化建设置于在工作中的最后, 客观为社会经济的再发展留下障碍与阴影。经费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基本保证, 结果通常也是象征性的“小投入”, 甚至不作为。通过分析调查, 由于基层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捉襟见肘”, 导致文化活动难免“轻描淡写”的结局。客观形成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内容单一, 形式单调, 硬性指令下, 大部分社区只能维系每年一两次的“耍龙灯”、“办火报”活动, 且道具、服装等很多由社区居民支付的。由此可见, 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影响与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造成我们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停留于中下层的发展水平, 难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涉猎, 难以满足全方位的群众文化需求, 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演变所格格不入。

2) 文化设施“大滞后”与专业人才“重紧缺”的“积重难返”。目前国内尚有相当地方未建立县、乡图书馆与文化馆站, 尚有相当地方的图书馆与文化馆站徒有虚名, 只是空挂一幅牌子而已, 逐渐在失却应有的服务功能。以前, 地方都建有乡镇电影院, 而如今这样的电影院受电视等诸多媒体的冲击, 大多难以为继, 纷纷改为他用。对于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而言, 多为兼职参入工作, 精力与时间相对不足, 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客观造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缺失有效组织性、协调性的统筹指导。而在另一层面上问题是, 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待遇同专业性文艺团体的差距, 导致基层文化管理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日益彰显。部分文化程度高、专业性强的基层年轻工作人员难以承受工作负荷与待遇的不对等现实, 纷纷跳槽专业团体, 影响到基层文化队伍的不稳定。尤其这种文化设施“大滞后”与专业人才“重紧缺”的纠结, 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相径庭, 传统的文化活动的滞后性已经难以满足日益的增长群众文化需求, 人们渴望现代化元素的时代融入, 也暴露出群众高涨的文化热情与文化氛围创设不足的矛盾焦点, 变相影响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3) 市场发展“正能量”与传统陋习“负效应”的“冲撞纠结”。文化市场的纠结难点则在于管理的问题。一方面, 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正能量”文化娱乐生活的呼声日益强烈, 造成这一现象固然有积极性的一面, 但部分地方的文化建设严重滑坡也难辞其咎, 如一些健康的图书、电影、戏曲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很难享受到。相反, 因文化市场基层管理的跟进无力, 导致以麻将、电子游戏的赌博活动在社会重新抬头, 更有甚者, 一些沉寂了多年的迷信活动又充斥到我们的文化阵营。另一方面, 基层文化活动的群众性与创造性相对不高, 文化发展毫无新意, 有些节目重复上演, 导致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相对不高。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1) 转变“大文化”观念, 以“大文化”唱响经济“重头戏”。当前必须妥善解决三点:一要正确认识与理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关系。要认识到文化建设相对与经济发张的助推作用, 脱离文化建设基础, 就难以形成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二要转变“大文化”观念, 以“大文化”唱响经济“重头戏”。“大文化”涵盖了社会道德风尚与伦理思想、文化艺术与社会教育、卫生医疗与体育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应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荣辱与共的共同担当, 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协调统筹, 通力协作。三要富有文化的办法, 穷有办文化的说法。富有文化的富办法, 穷有文化的穷办法, 要充分领悟精神生活的前瞻性与引领性, 越是条件缺乏越要创造条件办文化, 富裕的精神生活才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不办则会更穷。

2) 确立“重投入”意识, 以文化“重投入”打开发展“新格局”。要确立“重投入”意识, 多渠道进行经费筹集。综合而言, 文化建设的经费问题已成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难点问题, 而唯一出路只能是多层面、多渠道的筹集。其主要渠道无外乎国家拨款、社会筹集、自身积累三种形式。在国民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形势下, 单纯依赖国家拨款, 短期内很难有幅度性的提高, 而通过社会筹集与自身积累却大有可为。围绕文化市场开发, 社会筹集与自身积累可通过文化产业的区域兴办来逐步进行, 如集体与个人联办、联建文化大院, 联手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等, 以灵活多样的娱乐形式活跃生活, 大家受益。文化部门必须彻底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用足用好国家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 “以文养文”, 广开思路拓展创收门路, 不断扩大积累, 为再发展攒足后劲。

3) 定位“准模式”建设, 以群众文化“准模式”创新服务“多领域”。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重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 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 实现审美享受与自我教育。要积极研究文化活动中群众的需求在哪里, 一次定位出文化活动的“准模式”。如老年戏曲表演唱, 书画楹联活动, 广场舞, 青少年艺术培训, 青少年读书演讲比赛等。总之, 要广为涉猎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花鸟盆栽与工艺收藏等文化多领域。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 重在寻求文化与经济的切合点, 寻求人文历史、现代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合点, 以特色的文化建设, 以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美化生活, 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摘要:时代在发展, 文明在进步。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群众文化的发展形态也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全新走向,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一道靓丽主题。因此, 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得力与否, 直接关系到党的亲民形象, 关乎千家万户的基本利益, 成为当前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工作难点与重点。基于此,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纠结、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两个层面, 给予系统的分析与探究, 旨在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小康文明发展, 做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群众文化,发展纠结,对策探究

参考文献

[1] 杨从容.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07) .

[2] 高春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J].学理论, 2009, (15) .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第4篇

1 开展国企群众文化活动重要意义

国企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特殊的企业文化属性, 使得其具有深厚的内涵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由群众发自内心而进行的活动, 是源于生产, 反作用于生产的一种形式特殊、类型多样的娱乐活动。一方面是传承企业文化。群众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知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让人们在娱乐中熟知企业厚重的历史底蕴, 弘扬优秀的企业传统文化, 增强企业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对国企企业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通过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广大国企员工可以丰富自身业余文化生活, 还可以改善生活品质, 提高生活质量。因此, 加强国企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变得非常突出, 尤其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化国企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2 国企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当前, 国企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形势良好, 但企业重视程度下降、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力减弱, 群众参与度低;活动形式单一, 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 如何有效开展新形势下国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企业重视程度下降、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的根本是经济效益, 随着国际经济的下行, 国企经营形势严峻, 工程款项的筹措、职工薪金的发放、日常运行的开支等等是企业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大幅削减其他费用开支是必然趋势。企业的重心向生产倾斜, 群众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必然下降, 活动经费的投入随之减少。另外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设施、设备相对陈旧落后, 而且数量不足, 也是目前国企群众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2 影响力减弱, 群众参与度低

很多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没能很好地理解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刻内涵, 缺乏对活动的充分策划与分析, 一些活动仅有形式没有内容。有些活动组织者出于政绩需要, 以行政命令要求群众参与活动, 违反了群众自动参与的原则, 使得群众的热情不高、参与率低, 出现活动组织者"一人独舞"的局面。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如果不能把企业的传统文化实行全面、充分的发扬及继承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精神和血脉之中, 就会使群众文化活动丧失积极发展的意义, 严重阻碍了整个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

2.3 活动形式单一, 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企业员工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 单一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 传统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当前, 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多以舞蹈、歌唱、大合唱为主, 从内容上看, 体现企业文化底蕴的作品不多, 创新能力不强, 学别人的多、自己的东西少, 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整体处于浅层次、小规模、低水平的局面。

3 新时期下国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对策

国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不但能适应新时代的群众需求, 也符合新时代的文化精神。针对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形势, 积极将群众文化活动融入其中, 在丰富、活跃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 缓解企业重组、转型等时期的矛盾, 正确宣传和解读政策, 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1 丰富活动形式、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 国企走向规模化、集团化, 企业管理控制已不再是唯一手段。所以, 文宣工作者必须转换观念, 将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 积极帮助策划、辅导好企业开展适应企业特点的文化活动, 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为此, 文宣工作者要做有心人, 及时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各种文化信息, 形成文化信息资源库, 及时为企业和经济部门提供各类对口信息, 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丰富产品内涵作好文化支持。同时, 通过服务企业, 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让企业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促进企业群众文化良性发展。

3.2 加强正确引导, 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企业为群众文化活动不是组织者的个人舞台, 应加强员工的主体性, 加大对员工的引导, 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 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在开展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要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 使员工在活动中增强自我认识, 增进自我了解, 通过引导激励群众发挥主动性, 来实现群众的自我服务;要有意识地对群众进行引导, 多举办参与性强的活动,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带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

3.3 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文化工作机制

传承企业传统文化, 要紧密结合企业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民俗节日、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 推出一批具有国有企业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 要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现状, 拉动群众文化活动向更多种类、更高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创新文化工作机制, 要把握好新时期的新理论, 用新的理论促进文化工作机制的创新。一是要创新思维, 用新的思维来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二是要创新引导机制, 上级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的引导;三是要创新制约机制, 建立系统的监督考核机制, 使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做到听民声、干实事、合民愿。

摘要: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的同时,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有力保障。在现代社会新形势背景下, 开展群众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如何破除困境、科学合理的开展活动, 是国企文化宣传工作者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开展国企群众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第5篇

最近,某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引起舆论大哗,某市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在对记者要求对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质问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这位局长的话反映了部分官员的心态:近些年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甚至认为用不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个人和小圈子服务,这就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

对此,中央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

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和发展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向我们党执政和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也使党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当前,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变化,对财产性资产的追求要比以前来得高,民主法制意识和公平尊严意识日益强烈,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由于我们党是掌握着公权力的执政党,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上,人民群众自然要把我们党作为其利益需求倾诉的主要对象,而在征地、拆迁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群众更把矛盾追溯到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反映出来。

2.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不断的新老交替,群众工作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一事当前只为自己、而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如此等等,这些新问题是与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相违背的。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说,当前,群众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闲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这些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要继续继承下去。

当然,当前社会形势和科技都有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解决群众问题,必须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式,关键是要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并且认认真真地解决其问题、维护其利益。

2.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一些拦堵上访群众的行为,截访者都会好言相劝把本地上访者接到宾馆,安抚回家。有人说,这也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你觉得呢?

这种行为不是群众工作,而是害怕做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许多地方信访总量下降、信访问题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群众工作、下功夫做好群众工作的结果。

要正确看待群众上访,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1.尊重规律、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

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3.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

4.要用社会政策公正调解利益关系。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5.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6.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却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五、重要论述

1.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2011年2月16日,温家宝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

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范文第6篇

最近,某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引起舆论大哗,某市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在对记者要求对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质问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这位局长的话反映了部分官员的心态:近些年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甚至认为用不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个人和小圈子服务,这就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

对此,中央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

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和发展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向我们党执政和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也使党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当前,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变化,对财产性资产的追求要比以前来得高,民主法制意识和公平尊严意识日益强烈,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由于我们党是掌握着公权力的执政党,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上,人民群众自然要把我们党作为其利益需求倾诉的主要对象,而在征地、拆迁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群众更把矛盾追溯到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反映出来。

2.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不断的新老交替,群众工作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一事当前只为自己、而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如此等等,这些新问题是与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相违背的。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说,当前,群众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闲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这些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要继续继承下去。

当然,当前社会形势和科技都有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解决群众问题,必须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式,关键是要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并且认认真真地解决其问题、维护其利益。

2.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一些拦堵上访群众的行为,截访者都会好言相劝把本地上访者接到宾馆,安抚回家。有人说,这也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你觉得呢?

这种行为不是群众工作,而是害怕做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许多地方信访总量下降、信访问题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群众工作、下功夫做好群众工作的结果。

要正确看待群众上访,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1.尊重规律、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

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3.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

4.要用社会政策公正调解利益关系。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5.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6.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却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五、重要论述

1.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2011年2月16日,温家宝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

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学习四句话十六字范文下一篇:学校校车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