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好范文

2023-09-20

一路走好范文第1篇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人生。

每个人都太独特,每个人的一生都受到了太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过好自己生活。

我们不可能丢掉自己的独特性而盲目追寻别人的脚步。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追寻生命意义的路途上,每个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前进。最重要的是,认真去感受,努力探寻自己的活法。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没理由不好好珍惜的。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有时为了自己真心希望得到的东西努力付出真的挺好,但实在不应把自己的生活限定在一些看起来比较光鲜的目标的追逐之上。无论追逐什么,都应问下自己的内心,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也要明白,我们追逐成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真正重要的也是生活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光鲜”。

生活本身自有其价值和意义,在我们在目标下徘徊或是在一个又一个无止境的目标间跳跃之时,我们需要懂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要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别人的成功是别人的,自己的成功和自己的生活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慢慢设计。老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很好。有时,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只是我们也学着理

解自己善待自己。

一路走好范文第2篇

1929年9月28日,自《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也因此,我们党将它沿用至今。总书记指出,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理论上清醒,在政治上坚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坚持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也因此,我们身体力行地去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亦显得十分重要。

一、 了解群众路线的核心与本质——“为了谁”、“依靠谁” 广大党员一定要认识到,群众路线不仅仅是党的一般工作路 线,更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基层,在群众的帮助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党在没有成为执政党之前,其工作本身就在深入群众,广泛的动员群众。建党之初,基于基本的国内环境,我们党把发动工人群众武装起义作为一项基本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基于当时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地位,也提出了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的纲领。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系统论述了我们党只有到群众中作好实际调查,才会有正确的斗争策略。当前,于我们党所处的环境与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党不再是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革命党,而是长期执政,并且是唯一执政的大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背景下,容易滋生享乐主义。今天,脱离群众仍然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人民的忠实公仆,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才能把党放在心上、把党当作亲人,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容易滋生官本位的思想,更容易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解决好脱离群众的问题,广大的党员就必须深入群众,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深刻认识新时期下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在新时期下,群众路线仍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党的重要领导方式、领导方法。9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才战胜种种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要时

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传家宝。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面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结合新的实践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维与理念的起点,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是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的出发点。我们谈论解决任何有关群众的利益问题,都离不开群众路线的指导。

三、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

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高度认识全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更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一是要了解民情。我们就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集中民智的历史。习总书记也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心正则意诚,践行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必须要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了解民之所需。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的镜子,

百姓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对着群众要求去整改,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才不会辜负百姓的期望

二是要更新理念贴近群众。党员要加强知识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践行群众路线,要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围绕“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这一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

三是要求真务实贴心服务。党员要树立“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的观念,树立干部与群众平等的思想,突出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的基础地位,与时俱进地树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群众工作理念。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尊重群众、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善待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能的到广大群众对我们的理解与拥护,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才能做到服务零距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

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之根本,时刻相信群众,时刻依靠群众,时刻为了群众!

经管学院11级会计一班

一路走好范文第3篇

2、实践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路径选择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4、河南党代会:用“中原方程”谋河南的事解中国的题

5、以赤子之心努力推动顺义科学发展

6、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7、不忘初心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8、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9、城市版图上书写“西城气派”

10、基于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11、中国乡村之声:对农广播公益性的全面回归

12、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3、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

14、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5、加快建设“绿富美”的“田园松阳”

16、如何看待地方科学院与省属高校走向科教融合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与中国城镇化观察

18、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探索报告

19、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

20、乡村振兴的“崂山样板”

2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诚履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2、坚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23、乡村振兴重在城乡融合

24、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再思考

25、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26、2007年中考政治热点综合测试题

27、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新沁源

2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9、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柳拯: 科学谋划“十四五”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30、牢记殷殷嘱托 走好新赶考之路

31、安徽省界首市实现绿色崛起的启示

32、中共山西省委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

33、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

34、以中国梦方略思想成就大学生理想信念

35、“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36、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

37、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38、重庆茶企品牌营销分析与建议

39、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0、变与不变:后脱贫时代中国反贫困治理的辩证思考

41、新时代城乡命运共同体建构:价值意蕴、现实阻力与路径指向

42、“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4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44、激发新活力 谱写红桥发展新篇章

45、“诗画梅江”旅游专线开通

46、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

47、探索“十四五”内蒙古发展新路子

48、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49、认真领会《意见》精神 推动张掖科学发展

一路走好范文第4篇

1 立足课程理念, “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课程理念的范围很宽泛, 指人们对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题, 已不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无法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

当前, 高职教育课程要在满足课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思想, 确立“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基本理念。通过课程活动, 教育者自觉地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 让学生学会做人;受教育者通过课程学习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要求的就业竞争能力, 让学生学会做事, 实践“做人与做事双维度”。

2 立足课程目标, 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想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学习的结果, 包括受教育者完成一定专业课后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时最终确定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这种以就业为导向性的培养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个别高等职业院校狭窄地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只有一技之长的个体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鉴此, 终身教育视角下高职课程目标以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使受教育者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 应对岗位和职业的转换。具体操作时, 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束缚, 向课程受教育者传授通用性的、可迁移的、工具性的技能, 并能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地结合。

3 立足课程内容, 将职业性与学术性整合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 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 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可是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相对滞后, 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课程内容, 缺乏整体融合。

基于这方面的原因, 高职教育课程实施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整合, 用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来组织和促进学术课程的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 将更多的学术内容整合到职业课程中, 使受教育者拥有核心的学术能力;一方面, 在职业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本专业最基本的核心原则, 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 受教育者就具备了较为宽泛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巧, 能自如地应对未来就业时的频繁变化。

4 立足课程模式, “宽基础, 活模块”

课程模式需要在课程观指导下确立, 既包括对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本身的原则规定, 也包括具体的课程开发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当前, 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分类说法不一, 但“人格素质本位”模式在国内外正逐步得到重视。

借鉴已有课程模式的成功经验, 汲取我国传统课程模式的精华, 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理所当然成为最理想的选择。“宽基础”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工具类课程、社会能力类课程及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程四部分组成, 不但侧重于“能力本位”模式强调的职业能力本位, 还强调要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拓宽受教育者就业面和转岗的可能;“活模块”则强调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 特别注重上岗能力的训练。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 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考核评估标准等;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操作时实行“单元学分+累积学分”制, 能适应各种形式的高职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 最终提高受教育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 立足课程实施, 注重教学多样化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高职教育的课程实施就是要选择一些适当的教学策略组织一系列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实施课程时要做相应的调整, 使受教育者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所以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场所等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要一改过去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呆滞方式为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灵活方式;教学手段的“黑板+粉笔”要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代;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转换。课程实施的多样化, 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程与证书融合, 教室与实训室整合, 教师与师傅混合, 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和社会要求。

6 立足课程评价, 构建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是对整个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重新审视, 由传统的注重任务技能评价转向多元整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多元整合评价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 要符合下列原则:一是科学性、规范性;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三是评价方式要形成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的有机整合;评价内容要体现课程的有机统一;评价机制要健康合理, 并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

总之,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 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积极地去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 就会使课程成为高职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柔性接口, 实现职业人才的学校培养与企业使用之间完美契合。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社会对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高职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 如何走好高职教育的改革之路呢?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 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程忠国.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思考[J].理论研究, 2006 (7) .

[2] 杨劲珍.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07 (10) .

上一篇:怎么贴对联范文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