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

2024-07-15

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针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运用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应实行以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予以整体保护的单轨制模式,以促进我国生物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

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它为人类解决食品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我国很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自行研究的转基因抗虫棉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面积约330万公顷,约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3.7%,列第5位。此外,批准中间实验的转基因植物48项;批准环境释放的转基因植物7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西红柿、甜椒和线辣椒。这些成就已初步显示我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实力。

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对于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这一进程的加快又取决于我国转基因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各国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会大大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新植物品种的种植。较之其他国家,我国在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任务更为艰巨。不仅存在转基因植物是否具有可专利性方面的立法障碍,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亦缺乏对转基因植物进行保护的具体条款。本文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完善相关立法,促进我国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的发展。

一、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经验

各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确立是基于其特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转基因技术研发者、商业育种者和种植者等不同诉求者利益平衡结果而做出的选择。随着转基因技术和物种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也经历了由国内法保护向国际法保护延伸、由专门制度保护向专利法保护过渡、由单一保护模式向多元保护模式转变的历程。

(一)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框架

196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诞生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成立标志着植物品种专门法律制度的建立,该公约的第2条规定,成员国可以选择对植物种植者提供特殊保护或给予专利保护,但两者不得并用。而事实上,多数成员国均选择给予植物品种权保护。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UPOV组织分别于1972年、1978年和1991年对1961年文本进行了三次修改,至今已有60个国家加入。UPOV1991文本第14条第3款规定,如果成员国认为有必要,可以将保护范围扩展至生殖物质以外部分,任何以受保护的品种为原料而获得的产品甚至受保护品种的加工品及其派生品种,未经权利人同意,均不得进入流通市场,并允许成员国对植物品种提供专门法和专利法的双重保护,从而放弃了原先禁止双重保护的立场。然而,上述公约文本均没有对转基因作物的保护进行明确的标注或说明。

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专门保护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对转基因植物品种给予专利法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强力推动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世界贸易体系,制定TRIPS协议对农业领域内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专门的规定。协议第27条第3项(b)规定:WTO成员应以专利或有效的专门制度,或两种制度结合,给植物新品种提供有效保护。但TRIPS协定对有效的专门制度并没有给予确切的定义。TRIPS协定的形成,标志着植物新品种保护进入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时代。

(二)各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发展

1、欧盟 早在1942年,荷兰就建立了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后得到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效仿。1961年欧洲国家率先发起创立了UPOV联盟,以植物新品种专门立法来保护育种者的权利而将植物品種排除出专利保护的范围成为欧洲各国的立法传统。《欧洲专利公约》(EPC)第53条b款明确规定:“有关动植物品种以及本质上属于制造植物的生物方法不能被授予欧洲专利,但本规定不适用于微生物方法及其产品”。

然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欧洲专利局(EPO)在司法实践中开始改变立场。在针对Giba-Geigy Case一案中作出的裁定(T49/83)中,欧洲专利申诉委员会对植物和植物品种进行区别。申诉委员会认为,如果EPC有意排除对所有植物授予专利,它应当明确这样说,但它只是排除对植物品种授予专利,是因为EPC认为植物新品种权更适合保护植物品种;对于不能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可以授予专利,只要它符合授予专利的相关条件。1998年欧盟颁布的《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第4条2款规定:“如果一项涉及植物或者动物的发明的技术可行性不限于特定的植物或者动物品种,则该发明应具有可专利性。”该指令要求成员国应该根据国内专利法保护生物技术发明,必要时根据该指令调整其国内专利法。在1999年发生的Novartis AG案中,申请人就一种含有抗病特点的转基因植物提出专利申请,而并未以一种植物新品种的名义提出申请。扩大上诉委员会G1/98号决定认为:一项申请如果并未就一种植物品种单独提出申请,就不能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53条(b)排除在可专利性的范围之外,即使它可能包括植物品种。通过上述字面解释的方法,使转基因植物被授予专利权成为可能。

2、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给予植物新品种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之一。美国对植物新品种发明的保护有3种形式,包括授予植物专利(PPA)、植物品种权(PVPA)和实用专利(Utilty Patent)制度。1930年5月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对无性繁殖植物给予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植物专利法》。1970年,美国通过了《植物品种保护法》,对有性繁殖植物予以品种权保护。1983年美国加入UPOV联盟,1994年国会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修订案,1999年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1980年著名的Diamond v.Chakrabraty案确立了微生物发明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先例,1985年以Exparte Hibberd案为标志,美国正式开始对植物授予实用专利。在该案中,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申诉与冲突委员会裁定,“美国专利法第101条的适用范围不受PPA或

PVPA的限制,由于它们的保护方式和保护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上述每一法令都能有效适用。即使植物可以通过PPA或PVPA进行保护,它仍旧可以是美国专利法第101条项下的实用发明专利的法定主题。”至此,美国给植物提供了专利和植物品种保护的重叠保护方式,可由申请人自主选择,此举大大促进美国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日本 日本对传统的新植物品种是通过《种苗法》来保护的,对转基因植物还可通过专利法保护。日本专利法中没有规定对可专利性主题的排除条款。1975年,日本特许厅发布《关于植物品种的审查标准》,承认如果所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可以得到反复验证且与其亲代植物的特点不同,具有创造性,则可视为与一般专利相同。日本认为种苗法和专利法在保护对象和具体要求上各有差异,专利法要求的是技术构思,种苗法要求的是植物品种,因此用专利法和种苗法进行分别保护是适当的。

综上,无论是UPOV公约还是TRPS协议,对于在基因植物的保护,均给成员国留出了较大的立法空间;各国各具特色的实践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立法趋势,即植物新品种制度对转基因植物的保护已然不足,专利保护制度的合理性优势日益凸现。

二、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比较研究

无论是专利法还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专门立法,其核心内容都是授予育种者对基于其创造性智力劳动育成的品种及衍生物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他人在商业化使用该品种、繁殖物或利用其特有育种方法时,需要尊重育种者并向其支付一定的费用,由此鼓励育种者对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育种者的专利权与植物品种权均具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无形性、法定性等共同特性,同属知识产权范畴。

然而,就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而言,采用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在立法动因及制度设计上仍存在较大的差異。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护范围不同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比起植物新品种权要宽很多。从保护客体来看,一切符合条件的与植物相关的发明、技术方案或构思,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品种本身,植物细胞、植物的繁殖材料(种子、根、叶、茎、块等)以及培育植物所用的非主要的生物学的方法都可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依据发明专利的传统分类方法,转基因植物涵盖的专利发明可分为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两大类,其中产品专利的客体为转基因植物品种及其组织细胞培养物等;方法专利可保护培育植物所用的转基因技术。而植物新品种权仅涉及植物品种本身及其繁殖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可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转基因技术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新品种,还有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本身。当相同的外源基因以相同的方法植入不同种类的植物时,如果仅申请保护某一品种植物的品种权显然不足以保护发明者在发现、保存、剪接基因的全过程中付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二)授权条件不同

授予专利权所要具备的实质条件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各国对这“三性”都规定了严格的审查标准。回顾植物品种的法律保护史,最初选择在专利制度之外专设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就是缘于对植物可专利性的质疑。转基因植物能否获得专利保护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其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对此笔者持肯定态度。首先,转基因植物的产生是人工技术实质性干预的结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植物原有基因进行修饰、改造,生产出一种自然界以往没有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状的转基因植物,它不是自然产品,不是普通的科学发现,而是人类创造性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具有专利保护客体的本质属性。其次,就新颖性而言,现有技术是用来衡量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客观标准。转基因植物发明也不例外。如果相关的转基因技术发明并非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方法,所培育的转基因植物具有与自然界已经存在的植物品种不同的基因类型和组合,即满足新颖性的要求。事实上,利用转基因技术,很容易创造出带有某种显著新性状的转基因植物。一般情况下,新颖性不会对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构成障碍。再次,专利授权要求的创造性是指发明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即使一种转基因植物发明所具有的一种新特征对一个普通的育种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育种者所用的遗传材料和方法并不为公众所知,那么利用该遗传材料和方法而获得的新性状就不是显而易见的,就可以认为他培育的转基因新品种具有创造性[6]。同时,从转基因技术解决了某项技术难题、克服了技术偏见等方面来判断、论证其创造性也是可行的。最后,实用性首先是指一项发明创造能够在产业上进行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只要一种具备抗虫性、观赏性、高产性等新型性状的转基因植物能够通过产业化生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即具有实用性。事实上,正是转基因技术及植物品种巨大的产业化价值吸引了研发者的技术创新投入,授权也符合专利制度激励商业竞争、维护产业利益的立法初衷。实用性的另一个要求是再现性,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技术内容,能够重复实施该技术方案并得到含有目标性状的转基因植物。较之传统育种方法中基因组合的随机性,转基因技术的可控性预定了其技术方案的可再现性。此外,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可重复实施性,可以采用类似微生物的保藏,即对转基因植物或其部分进行保藏的办法来满足转基因植物发明必须充分公开的程序性要求。

相比较而言,植物新品种权的授权条件较为宽松,只要该物种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就可以获得保护。以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为例,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的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这一规定与UPOV公约的原则相一致,主要是指申请品种的商业销售方面的新颖性,与专利法中的新颖性所强调的首创性相比,要求低得多。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在外观、构成等方面明显区别于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与专利发明的创造性所要求的技术手段的非显而易见性相比,特异性要求相对更容易达到。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多次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仍保持不变。申请植物新品种需要提交说明书和照片,但对说明书的要求比申请专利低,不需要达到“能够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的程度。因此,从总体

上看,专利权授权的要求高于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要求。

(三)保护强度不同

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在保护强度上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权利内容以及对权利的限制方面。专利权的主要内容是权利人享有利用其发明创造的专有权和处分权;有权禁止他人非经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及利用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各国专利法中虽然也有在先使用、权利耗尽、科学研究等各种权利限制制度,但具体到转基因植物专利,多数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免责制度,即农民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为繁殖的目的收获和使用受保护的植物品种,无须经过育种者的授权,也无须支付许可使用费。而这项规定恰恰是植物新品种权的主要限制性条款之一。纵观各国立法,植物新品种权多覆盖植物繁殖材料、收获材料及直接加工产品,品种权人享有生产、销售、许诺销售、繁殖、为繁殖而进行调整、进出口的专有权。农民免责、研究免责、权利耗尽原则、强制许可等是对品种权的常见限制。两者相比较,专利制度在处理育种者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方面更倾向于对育种者的保护,转基因植物专利权的行使可能会给农民和农业带来一定冲击。

概言之,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得到普遍认可,专利制度以其广泛的保护客体、强劲的保护力度赢得转基因技术拥有者和育种者的青睐;而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条件的相对宽松以及植物新品种制度在平衡育种者和种植者矛盾方面所显示的灵活性又凸显其特有的价值。当前,植物品种资源和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各国均积极谋求参与全球基因技术成果及利益的分享,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来保护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均应在遵循国际法框架的前提下,结合本国的技术、经济实力和政策目标做出理性的选择。

三、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选择

(一)现有模式及其评价

我国《专利法》第25条明文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但对生产动物和植物品种的非生物学方法可授予专利。同时,根据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颁行的《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9章的解释,可以借助光合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来维系生存的植物单株及其繁殖材料(如种子)属于植物品种,而植物的细胞、种子和器官如不具备前述特征,则应在专利授予的范围之内;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的基因,如果其碱基的排列顺序是现有技术不曾记载,且能被确切表徵,在产业上有利用价值,则该基因及其得到的方法属于专利保护客体。同时该章还明确规定,转基因植物是通过基因工程的重组DNA技术等生物学方法得到的植物,其本身属于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植物品种可通过植物品种权得到保护。

通过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我国专利立法认定转基因植物的产生技术属于生物学方法而非可授予专利的非生物学方法;第二,将转基因植物等同于转基因植物品种,从而排除了对转基因植物及其生產方法提供专利保护的可能性。笔者对这两点均不敢苟同:首先,判定生物学方法与非生物学方法的主要标准是人的技术介入程度,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该方法的效果实现起到控制性和决定性作用,该方法就不属于由自然现象构成的生物学方法,这一标准在我国《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1章亦有明确界定。通过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等方法得到的转基因植物恰恰就是人力作用的结果。忽略转基因植物生成过程中的人力技术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的差异,而将转基因技术一概归为生物学方法的理解值得商榷。其次,转基因植物所包含的可专利性客体部分不仅限于植物品种本身,还包括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的外源基因、基因提取或重组方法以及符合授权条件的转基因植物的细胞、种子和器官,实践中专利申请者基于获得整体保护和便于申请的考虑,往往会选择专利申请覆盖转基因技术、植物及其组成部分。现行专利法及其配套办法将转基因植物的含义限定性解释为植物品种而排除专利保护,笔者揣测除了有对转基因技术的可专利性存有疑虑的成分外,更多的是基于对已有植物新品种制度进行迁就、维持既有格局的考虑,以避免产生植物品种的双重保护体制。

对于转基因植物品种,按照专利法的指引,可由以UPOV公约1978年文本为蓝本、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值得一提的是,该条例对转基因植物品种并无专门规范。与各国踊跃加入的反映植物新品种国际立法最新发展趋势的UPOV公约1991年文本相比,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保护客体有限。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对象仅限于繁殖材料;而UPOV公约1991年文本已将品种权保护对象延伸至由受保护品种繁殖材料生产的收获材料、直接加工产品以及实质衍生品种。第二,对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及侵权范围界定较窄。我国植物新品种权包括生产、销售、使用权,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或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而UPOV公约1991年文本将授权扩展至生产、销售、繁殖以及为繁殖目的进行的驯化、进口、出口、储备行为,任何人未经授权而实施上述行为均构成侵权。第三,对品种权的限制较为严格。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限制主要包括研究免责、农民免责和强制许可。其中,对研究免责、农民免责的适用没有限制性条件,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或者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均无需权利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使用费。而UPOV公约1991年文本一改研究免责、农民免责等强制性限制条款,规定各成员国可自行决定农民免责条款的有无及农民特权行使的条件,而欧盟各国、美国等国家的国内立法对农民免责例外的适用附加诸多条件,显示出扩张保护、收缩限制的趋势。第四,保护期限相对较短。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期限为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UPOV公约1991年文本则规定一般植物的保护期限为20年,林木、果树等木本植物为25年。此外,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仅限于列在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的植物,对于未列在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的植物未作进一步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保护层次较低,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较之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对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处在较低水平,专利法完全排除了转基因植物品种及其培育方法的可专利性,对与转基因植物密切相关的基因、细胞等部分的专利保护规定含混不清,而植物新品种制度在规范整体滞后的现状下难以对转基因植物品种实施充分而有效的保护。面对日新月异的转基因技术发展,重构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已是现实而迫切

的需要。

(二)模式选择与重构

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模式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两大类:单轨制即明确由专利制度或者植物新品种制度中的一种对转基因植物发明进行整体保护;双轨制则包括由两种制度分别予以部分保护和两种制度重叠保护两类情形。笔者认为,一国对转基因植物的法律保护必须尊重转基因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和保护需求,结合该国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业贸易政策,并考虑国内立法传统、现时立法水平和国际立法趋势,达到保护技术研发者、商业育种者和广大农民种植者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对我国来说,双轨制模式缺乏适用的基础;应实行单轨制保护模式,转基因植物新品种保护只是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转基因植物的專利保护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笔者不赞同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可对转基因植物实行双轨制保护的观点。如前所述,转基因植物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植物品种,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者希望获得法律保护的也不单纯是物种本身,而是包括植物发明的各个方面,如基因、细胞、种子、果实以及植物培育方法等。就分别保护来说,无论是列入植物新品种名录中的转基因植物品种由植物新品种制度加以保护、其余的转基因植物交由专利法保护这样一种“块状分割”,还是转基因植物品种交由植物新品种制度保护,转基因植物培育方法、植物细胞、基因等由专利制度保护这种“条形分割”,都会人为地割裂转基因植物、方法、基因、细胞、种子等要素之间的固有联系及对法律一体化保护的需求,增加制度运行的成本和法律资源的浪费,而且两种制度所存在的冲突与差异还会使权利人和使用人无所适从。假设育种人甲就培育一转基因植物品种的方法获得方法专利,而另一育种人乙获得相同品种的品种权,那么甲利用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品种繁殖材料,按照专利法是允许其生产、销售的。但这显然与乙的植物新品种权存在权利冲突。就重叠保护而言,可能会出现一种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的发明分由不同人取得专利权与品种权,专利权人可排除品种权人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该新品种植物,而品种权人却专有该新品种植物之推广、销售及使用权,并可排除该专利权人推广、销售或使用,权利冲突更为直接和难以解决。目前实行专利制度与植物新品种制度重叠保护的只有美国。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立法背景和历史渊源,而且“重叠”的并不是实用专利制度和植物新品种制度,而是分别保护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方法获得的植物品种的特有《植物专利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与其说是“重叠”,不如说是“互补”更为恰当。

就单轨制的保护模式而言,保护客体单一的植物新品种权制度虽然授权条件相对宽松,但无法反映转基因植物品种对转基因技术的天然依赖性,不能胜任对转基因植物的全方位保护,更遑论我国现行植物新品种立法的滞后和低水平。基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育种者利益、激发育种企业研发热情、提升我国转基因植物产业研发能力、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选择保护范围广、功能强大的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发明给予整体有机保护显然比植物新品种制度的有限保护更为合适。第一,如前所述,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植物的可专利性问题已不是障碍,各国的立法实践说明以专利制度加以保护不存在技术操作问题。第二,我国在转基因植物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所具备的实力,为开放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提供支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倾向于排斥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的保护,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身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落后的无奈,和对生物技术大国借专利制度进行生物圈地和基因掠夺的担忧。相对而言,中国还算是一个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强国,据有关统计显示,1985-2004年中国专利局收到与植物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共1431件,其中与转基因植物研发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共1045件,中国占38.76%,美国占21.82%、欧盟国家占17.32%、日本占9.38%、瑞士占5.07%、其他国家或地区占7.6696%。从授权情况来看,在与植物相关的1431件发明专利申请中,中国申请的授权率为27.02%,高于平均授权率23.48%。因此,开放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不仅可以鼓励自主研发,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为我所用。第三,承认植物品种的可专利性从根本上说是承认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有助于我国农业从农户分散经营走向农业企业集团主导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专利保护转基因植物发明的力度可以带动企业向育种研发领域的投资,改良农业种植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并改变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贸易严重逆差的不良格局。第四,对于现有专利制度不支持农民的留种权是否会给农民造成沉重负担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不必过分忧虑。就制度本身而言,可以仿照一些国家的专利法规定农民免责例外,考虑有条件地允许农民留种,以弥补专利制度过多保护育种者权利而忽视农民利益的不足;就我国农民的种植习惯而言,杂交作物品种的推广及其在F1代后性状递减的特点使大多数农民已养成每个播种季节都购买种子的习惯,何况当农民确信专利种子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收益时,农民会乐于接受。

转基因植物专利化对专利制度的影响是我们进行模式选择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调整与科技领域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专利法律制度必然要作出适时的回应和变革。考察各国实践,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专利化的进程已然触动和改变传统的专利权客体范围、专利审查标准、专利权适用例外等基本原则和制度。利用转基因技术这一非生物学方法培育的植物品种挑战了凡植物品种即为发现因而不属于专利保护客体的定论,确立了植物品种可专利性与其培育方法间的密切相关性,扩充了专利权客体的范围。传统专利审查标准中新颖性、创造性的内涵也更加复杂,实用性标准更是因为转基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价值而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利审查充分公开的要求不仅包含了可专利转基因方法的步骤,也包括了转基因产品的功能、产业用途等。以审查转基因植物公共安全性为内容的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共秩序条款成为转基因技术申请专利的限制性规定之一。此外,农民留种权等例外规定的增设也在不断加强专利制度的利益平衡功能。这些变革是新技术对法律调整的需要,也是专利制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命力的体现,专利制度有足够的弹性来包容这些新的需求。质疑或担忧这种变革是不必要的,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实践再一次印证了专利制度的本质:任何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科技成果都将寻求专利的保护,“专利制度完全是一种商业竞争的工具,产业利益才是根本的法律原则。”

从具体制度设计和立法修改层面来看,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专利法》的修订。可考虑将《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4项的“动物和植物品种”修改为“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培育的动物或植物品种”,并将该条第2款规定为“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非生物学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撤销《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9章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植物性质的不当界定以及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规定。增加农民留种免责条款,保障农民通过合法交易获得专利植物后,自动取得使用其种植收获物进行再繁殖并在自己农地上使用的权利。同时,总结在专利审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针对转基因植物品种发明的可适性规则,最终纳入到《专利法》的司法解释中。鉴于专利法修改的周期性和时滞性,目前可采取的过渡性措施是先修改较低位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扩大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范围,加强对育种者权利和育种成果的保护力度,延长品种权的保护期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对包括转基因植物品种在内的植物品种的保护水平。

四、结语

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创新和植物新品种的培育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加以保护和促进。与其他国家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相比,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不尽合理,保护水平也相对较低。笔者认为,采用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不仅符合转基因技术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保护需求,顺应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而且与我国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农业产业贸易政策相适应。应尽快确认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并对现有立法进行变革,以提高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植物品种的产业化种植水平和农业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 霍 丽]

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2、“三新”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

3、“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4、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5、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在服务和融入 新发展格局中 大显身手

7、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考

8、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力促高质量较快发展

9、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几个理论问题

10、略论辩证思维中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

1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消费扩容升级研究

12、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浅析

13、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14、新发展格局下市场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创新发展

1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观点综述

16、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17、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科学内涵、现实挑战及对策建议

18、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理论创新与战略抉择

19、“双循环”下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契机

20、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21、新发展格局助力许昌高质量发展

22、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蕴与江苏担当

23、“双循环”视域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4、在推动企业“两增”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5、浅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形势与对策

26、国家审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27、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审计角色定位及作用

28、从“新发展格局”报道看跨文化传播的认知偏差

29、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推进山西“五链耦合”

30、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及重要意义

3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三重逻辑

32、新发展格局的逻辑理路与时代价值

33、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34、新发展格局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3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政府与市场的协调整合

36、有效投资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机理研究

37、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

38、以高水平金融开放 推动新发展格局构建

39、推动“双循环”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

40、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41、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析与路径选择

42、加强大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研究

43、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议题与路径选择

44、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改革开放

45、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46、推动更深层次改革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47、马克思经济循环思想及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48、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唯物史观探析

49、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城市商业銀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6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01.52万亿元, 其中城商行总资产为39.56万亿元。城商行已然成为中国金融业“生力军”,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城商行作为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金融力量,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身处新时代,面临新的、变化中的战略发展环境,必须要有准确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的战略研判,要自觉把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时代发展的方向相结合,主动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做出新的战略目标选择,探索新的改革发展路径,努力担当新时代的新使命,努力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

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发展新方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从战略层面确立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理念,将全面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包括金融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与流程。作为中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商行,亦要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在国家战略引领之下,与时俱进做好新时代发展战略目标选择。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根本立足点,旗帜鲜明地拥护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主动围绕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提升服务能力。

“双循环”战略引领城商行提质增效

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期间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的延续与深化。

显然,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更加深入和广泛,国内外金融竞争日益加剧,城商行在国家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指引之下,要高瞻远瞩,立于全球金融业的视角,明确自身的分工定位。必须转变阶段性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以国际“好银行”标准为导向,全身心的在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确立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以此更好地布局个人消费金融、小微民营金融,加快对零售业务实施转型换档升级,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投资端做出应有贡献,在服务好国家“双循环”战略部署的步伐中获得自身发展机会。

“供给侧”改革引领城商行优化服务

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信贷倾向实体经济、发展绿色金融限制过剩产业等诸多政策指向金融改革深处。这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标,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整体思路要从优化金融结构入手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确保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城商行战略规划的着力点。为充分服务好国家供给侧改革战略,城商行也必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充分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思想与要求,进行相对应的深化改革。其改革方向的路径就是要从上一阶段确定的“金融服务需求改革”向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 城商行核心理念也要从上一阶段确立的“以客户为中心”向新时代的“服务实体经济”转变。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城商行总资产为39.56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1%;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城商行资产业务回归本源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城商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战略实施中的重点服务对象,要瞄准关键产业上下游支撑点做文章,以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有效供给作为战略转型推动的主要抓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充分发挥灵活转向的优势,加大向新经济和生态环保企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区域发展政策引领城商行深耕区域性服务

广大地方性城商行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服务地方、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随着国家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新格局,城商行服务区域经济这一战略目标在新时代应更加强化。

一方面,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战略高屋建瓴的政策导向加快了区域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另一方面,全国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为实施经济“内循环”战略奠定了基础。在区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不断改变经济与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为区域性或当地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城商行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战略规划的现实落脚点。城商行要深刻认识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城商行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新指向,要求城商行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方向、转换发展动能。城商行必须以所在地区为根据地,围绕根据地所在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深化金融服务。

城商行在区域发展中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在经营区域拓展上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在服务对象上要做透本地市场,充分满足本地企业的需求,在产品创新上要能够体现区域化和特色化,更为关键的是,要在更大的经济区域间搭建金融服务“桥梁”。

环境变化与技术革新中的新竞争

城商行作为经济金融生产经营主体, 必须要尊重与适应生产活动中的环境变化规律,根据市场竞争的环境变化态势制定准确的、新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对持续变化着的环境进行精准而有效的研判与预见,是进行科学战略目标选择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竞争合作中的特色化金融服务

在当前的中国金融生态体系中,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同台竞争。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业务的补充,进入新时代后要继续坚守错位经营发展战略,坚持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市场竞争策略,从战略的高度努力发展扶贫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特别是要深耕并依靠小微、长尾本地客户,这也是城商行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城商行要加強战投及同业合作,充分利用战投及同业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诸多城商行在前一阶段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内部资源合作是城商行新时代发展壮大的道路选择之一。比如,近年融入战略投资者中国五矿集团资源合作的绵阳市商业银行,在中国五矿集团“打造千亿内部市场”战略之下,通过产融协作、融融合作,助力自身的快速发展。

科技变革中的数字化金融服务

科技赋能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深度改变着中小银行的商业模式。科技赋能一方面为传统金融业带来管理手段革命,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经营新场景。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金融监管层发布多项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深入运用数字化新技术优化在线金融服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倒逼金融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城商行因自身实力限制,不能像诸多大银行那样大刀阔斧地实施大平台化数字化转型,但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互联网思维,对银行逐步实施数字化改革。进入新时代,城商行全面数字化将是必然的选择,未来的商业银行将逐步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转型为金融资源与信息的连接者、金融服务体验的赋能者、金融资源的匹配者、金融数字化交易空间的提供者以及金融服务创新场景的设计者。

深度协同融合的科技赋能是中小银行发展的技术路径。“协同融合”的科技赋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思维赋能,城商行的商业思维要与科技密切协同融合, 要用科技的视角来审视中小银行的发展契机,尽快建设有价值的链条,树立数据价值思维,同步革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时代的经济业态;另一方面是工具赋能,使用数据库、智能化OA、智能化展业平台等工具赋能业务,致力于减少各类信息不对称,提升信贷业务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目前的新经济企业,这类企业大都是以提供各类服务为主的轻资产企业,城商行要善于借助外部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科技能力,进而为该类企业提供更多产品。

用户主导下的零售业务转型

在用户主导的新的市场环境中,城商行需要更加重视零售业务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需要从经营“银行”转变为经营“零售”,优化金融服务结构,优化客户结构。

进入新时代的城商行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清晰的零售业务发展战略,确立零售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集中内外部力量,科学有效、又快又好地推进零售银行转型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多元化的体验体系,进一步有效提高广泛获取客户的能力。在经营活动中,认真研究了解客户喜好特征与实际需求,建立全新的用户认知体系,建设一站式、流程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根据对客户特征与需求的准确画像,创新开发与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努力提升零售业务的可得性。在经营方式上,要从坐商、等客户向行商、主动寻找用户转变。

严监管下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新趋势

“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管理”是监管的底线准则,所有银行要在监管准则内实现稳健经营,这要求城商行务必要依法合规健全自己的治理体系。公司治理的最低目标是稳健经营,最高目标也正是稳健经营,部分中小银行已经为“不稳健经营” 付出了惨痛代价。

面对新的大环境,城商行更要把完善公司治理做为自身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 把风险偏好做为推动公司治理由“形似” 向“神似”转变的关键抓手,健全风险偏好形成、传导和重检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推进技术变革、产品变革、风控变革与组织变革,有效应对中长期市场挑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切实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显著提高数据治理能力与可恢复性可处置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坚持稳健经营,强化风险意识

随着去杠杆、强监管等政策持续显效,我国银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释放,正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相对于大型银行,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大多数中小银行具有规模小、网点少、管理能力有限等特征,其经营风险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城商行更要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在保持资产规模扩张与资本实力、存款来源的合理匹配前提下,努力避免高杠杆和期限过度错配带来的风险;对于比例相对过高的同业资产,要主动及时压降,稳定存款供给,确保流动性安全;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要更注重效益提升,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监管发力之下,城商行流动性指标良好,流动性风险可控。进入新时代,城商行风险管理要从之前的“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向“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管理”转变。各项业务经营要严格遵守监管准则,要认识到守则与创新并不矛盾, 要妥善把握创新的节奏,做不违法、不违规、不空转、不套利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提升治理能力,要通过创新体制和创新机制的重新构建,形成城商行特色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体系。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治理优”是城商行战略的核心支撑,治理混乱的金融机构不仅会导致金融机构本身的崩溃,甚者更将带来金融市场震荡,唯有股权结构多元、治理架构完善、治理机制规范、发展模式优化、风险和内控机制健全,中小银行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类经营挑战,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城商行公司治理战略重点要从“建立治理体制机制”向新时代的“完善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转变。

城商行要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健全提升工作,要善于使用科技手段推动治理机制、治理措施的改革以建立科学治理体系,要严格执行《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在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上做逆周期准备。城商行必须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坚固的法定地位,要把“三重一大”事项提交银行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行长办公会进行决策之前置程序。

城商行要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夯实治理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专门委员会制度,从而提高议事效率;要拓宽董事会决策范畴,实现董事会的充分履职,同时建立科学的董事会绩效评价制度。

在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城商行将形成科学良好的制度运行制衡机制,遵循法律法规之规定,理顺公司治理关系,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明确相互间的责、权、利,以此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整体战略是每一个阶段性战略的累积与叠加所构成,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长远整体战略目标的组成与基础。所以,城商行新时代战略目标既要与已经过去的数十年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又要根据新时代的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与时俱进。

(作者系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绵阳市商业银行党委书记)

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学科,目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创新出“五一五”新模式,即从前期准备、学生态度、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系统这五个方面,综合运用十五种方法,进行教学创新。论文简要描述了具体的各种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通过相关者满意度测量,验证了“五一五”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教学改进

1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学科,在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兼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理解不够,不重视该课程学习,很多人只图及格拿学分;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灌输知识,学生缺乏发现,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与实践的有效连接,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等。

2总体思路

为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效果,课题组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探索。针对存在的常见问题,课题组经过精心研究和充分讨论,设计了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效果的总体解决思路,概括为“五一五”新模式,即从前期准备、学生态度、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系统这五个方面,综合运用十五种方法。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实线箭头表示存在一定的促进关系。具体见图1所示。

图1“五一五”模式图

3前期准备改进

前期准备改进主要包括精选教材、提高教师素质、备课创新等方法。

31精选教材目前,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教材很多。但是有些教材缺少可读性、针对性等。课题组设计了挑选教材的原则:教材要有可读性和可教性;知识选取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应有案例;与时俱进,应根据战略管理的新发展而有所修订。课题组以此原则指导每年精选教材。并对学生选用的配套的辅导材料和参考资料也按照此原则提供书目供学生选择参考。

32提高教师素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尤显重要。应针对性地让教师增加知识经验的进修积累,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参加实际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设计和咨询,并组织加强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33备课创新

课题组鉴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性质和实际需要,提出在备课形式上采取创新,每学期拿出一定比例的备课时间用于集体讨论备课,从而发挥不同教师在不同管理领域的优势,取长补短。

4学生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和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大。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准备、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系统这些方面,都能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课题组还设计了“先晓之以理”方法。即在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课上,对《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学生们以后的益处讲清讲透,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自己保持长期的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5课堂教学

包括充分利用多媒体PPT、知识结构图、加强讨论、案例法等方法。

51多媒体PPT

目前高校,很多课程的教学学时被压缩,《企业战略管理》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有所收获,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PPT上课时板书省略、表达手段多元、信息量大、教学速度较快的优势,让多媒体PPT帮助以更直观、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

52知识结构图

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点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整理成直观的、并于理解的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深刻理解知识,领悟知识;二来通过知识结构图去准确理解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明白知识框架和教学重点。

53加强讨论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中,加强讨论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讨论,学生学会怎么更全面更深刻地去思考一个复杂问题。通过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学生既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所在,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54案例法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性要求强,针对目前缺乏与实践连接的问题,实行案例教学和案例研讨,突出现实性,用现实中的事例或案例,通过问题或任务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摸索,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55学生汇报

布置部分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形式,让其先在底下做准备,利用战略管理课程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共同做出PPT,给出小组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并在课堂上汇报,而老师对其做出点评。一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作业改进

作业改进方面,主要包括大作业研究式训练、课程设计等方法。

61大作业研究式训练

大作業研究式训练主要通过布置部分少而精的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研究和动手解决的大作业,将学生推向“实际中的人”的位置,从而变被动学习、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解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旧有的学习定式和思维习惯,而代之以研究者和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方式。

62课程设计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课程设计这一作业方式和环节,必要时可以留一定课时予以配合,从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思维技能训练。

63集体作业

在原来习惯作业只布置到个人的情况下,增加部分以小组(3人左右)为单位的作业安排,一来锻炼团体协作和人际沟通技能,二来激发学习和讨论的兴趣。

7评价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系统的改进,主要包括平时考评改进、考试改进和评价成绩系统改进。

71平时考评改进

包括对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情况、平时讨论和回答问题情況等量化给分,让分给得有依据,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改变只重视考试的情况。针对大班上课情形,对出勤情况采用随机点名制予以完善。

72考试改进

针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特点,改进考试方法:如答题时允许学生携带一张特定大小的纸,上面可手抄个人认为的重点和难点;或根据提供的基本资料撰写工程可行性报告或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这样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知识,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73总体评价改进

对学生总体评价进行改进,改变既往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习惯,发挥评价体制的导向作用,将平时考评、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多阶段综合评价。课程评价成绩中,平时考评分数占 40%,期中考试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 40% 。在这种评价体制的引导下,学生上课和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8实际应用和效果

课题组连续两年采用随机选择方法,将《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班,选取半数(5个班)为A组,5个班为B组,A组按照以前传统的方法授课,B组则应用“五一五”新模式教学,采用相关者满意度方法进行了调查统计评估,其中满意度量值表见表1。各方权重、各方满意度打分主要依据、发放份数和回收份数见表2。其中回收1为第一年回收,回收2为第二年回收。

加权平均得满意度分值,第一年A组为59,B组为68。第二年A组为58,B组为71。结果显示两年B组满意度的得分都明显较高,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五一五”新模式的有效性。

9结论

论文针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特点,设计了“五一五”新模式,将其应用于实际课程教学中,统计比较结果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这些方法部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徐武明,徐玖平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综合集成模式[J].《管理学报》,2012,9(1):132-138.

[2]徐武明,卢明湘,杜德权《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J] 《现代企业教育》2012,(417):173-174

[3]杨眉,李佳慧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检验[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0-124

[4]张小南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进西华大学的科学发展[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4

[5]鲁曜,杨关志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品质[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259-260

[6]徐武明,郭金锥高等数学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132-13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工商管理”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5020175);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3SB0060);四川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建设项目(SZD0801-09-1)。

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2、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科学发展意蕴

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4、“新发展理念”对毛泽东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5、政府会计文化:发展基础、特征与路径

6、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论述的逻辑蕴涵

7、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评述

8、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基本研究路向探析

9、论新发展理念与经济法的互动

10、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再学习再认识

11、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双重逻辑及辩证关系

12、新发展理念生成逻辑及其对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作用研究

13、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及时代价值

14、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建构

17、“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智库的作用和建设路径研究

18、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20、绿色转型赋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21、新发展理念中哲学体系的构建

22、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23、从发展哲学视角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哲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2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目标的传承和发展

25、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诉求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贡献

27、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共享发展

28、新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的逻辑关联

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30、深刻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

3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百年历史经验研究

32、新时代江苏图书馆情报事业的新发展

33、新发展理念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34、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探析

3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造性贡献

36、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经验

37、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38、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解读

3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思考

40、论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新方向新动力

4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享思想的制度意蕴及当代价值

42、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43、新时代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重构探索

44、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涵义、特性与价值研析

4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重要论述摘编

46、从《资本论》到新时代: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研究

47、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价值观新探

48、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科技动力探析

49、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情报学新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介绍,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将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创新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无论是在推进改革中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还是在经济转型中提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习近平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创新”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视察时表示

背景:在天津考察期间,习近平来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观看了该院自主研发产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测试中心、药物筛选中心等,详细了解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研发情况。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到中南大学,视察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他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

调 背景: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时表示

背景:在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习近平参观了汽车造型设计、样车试制和新能源联调试验。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

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背景: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 背景: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考察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要增强出口竞争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强

背景: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增强紧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强创新能力上,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

背景:2月14日一早,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详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

议时指出

背景: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

——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在浙江杭州高新区视察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来到位于杭州高新区的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察看产品展示和研发中心,对他们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表示肯定。习近平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

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习近平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

谈会上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

会上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

▌“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背景: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习近平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二:协调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在说明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第四部分讲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4个方面展开。学习路上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协调发展‛篇。 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15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强调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

会时强调

城乡协调发展

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要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表示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

谈会时强调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5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

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

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解

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

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摘自《习近平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

全体会议时强调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绿色发展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

背景:4月2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对一起植树的同志们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详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有关活动后,到琼海、三亚等地深入渔港、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际邮轮港考察调研。习近平十分关心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每到一地都要同当地干部共商生态环境保护大计。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详细]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详细]‛。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详细]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详细]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 背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20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详细]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

时指出

背景:在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详细]

▌“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

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

活会时指出,摘自《习近平关于全面神华改革论述摘编》

背景:习近平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

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详细]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 背景:2月2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他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详细]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背景: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洱海边,习近平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详细]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背景: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详细]

▌“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表示

背景: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陪同下,来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业、社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考察调研,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在以开办农家乐为主业的村民袁其忠家里,习近平察看院落、客厅、餐厅,同一家人算客流账、收入账,随后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促膝交谈。大家争着向总书记介绍,他们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收入普遍比过去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详细]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

谈会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详细]

▌“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

背景: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来到遵义、贵阳和贵安新区,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园区、红色教育基地,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详细]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

背景: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春市,深入农村、企业,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详细]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四:开放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开放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实施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未曾停顿。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开放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开放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详细]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满招损,谦受益。”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详细]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详细]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

的讲话

背景: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下午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详细]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

业家代表座谈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8日在海南省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习近平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详细] ▌“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2013年9月5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

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背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为此,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详细]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背景:习近平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说,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详细]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说,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详细]

▌“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背景:习近平7日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习近平说,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详细]

▌“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详细]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

议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5日下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在谈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习近平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做点压力测试,把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好,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详细]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背景:习近平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他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详细]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

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背景:习近平9月15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详细]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

晤时指出

背景:24日下午,习近平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不久,即应奥巴马邀请来到白宫。奥巴马在门前热情迎接。然后,两国元首沿宾夕法尼亚大街一同步行前往布莱尔国宾馆。两国元首边走边谈。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外国企业今后在华投资兴业,将会有更为开放、宽松、透明的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基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所得出的结论。[详细]

▌“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015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基辛格等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美方代

表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第五次会议的美方主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及前国务卿舒尔茨、前财政部长鲁宾、前贸易代表希尔斯、前参议院军委会主席纳恩,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多尼伦等美方代表。习近平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相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持续发展。这将为中美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空间提供更多机遇。[详细]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五:共享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共享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共享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

讲话

背景: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详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详细]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抵达阜平县后,习近平连夜听取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汇报。他表示,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的讲话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详细]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

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

背景:“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上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习近平应邀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详细]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

讲话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详细]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

众代表时指出

背景:1月20日,习近平在昆明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习近平指出,独龙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详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

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

背景:2月13日下午,延安干部学院1号会议室。习近平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习近平说。[详细]

▌“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下午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详细]

▌“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

背景: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3日在山东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表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详细]

▌“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

背景: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来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业、社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考察调研,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习近平强调,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详细]

▌“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

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就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加强国际合作阐述中国主张。习近平说,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中国妇女也将通过自身发展不断促进世界妇女运动发展,为全球男女平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强

背景:习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详细]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四:开放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开放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实施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未曾停顿。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开放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开放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详细]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满招损,谦受益。”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详细]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详细]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

的讲话

上一篇:山寨文化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活动品牌党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