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2、医学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3、基于智慧树平台的《应用文写作》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4、论中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5、《工程制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6、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校园文化建设

7、“食用菌栽培”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8、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三物理复习初探

9、《机械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10、《软件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1、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12、工程英语口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3、《药物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羽毛球公共课程的应用

15、基于动漫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

16、《安全人机工程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7、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8、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课赋能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19、基于认知理论的高职播音主持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1、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2、基于OBE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3、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24、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5、基于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6、高职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7、高校理科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28、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模型构建

29、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30、“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31、小学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3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3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探析

3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民办本科院校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36、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37、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8、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9、高职土建类建筑结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40、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42、军事职业教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43、高职制药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44、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法探究

45、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46、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47、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48、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9、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开放程度高,预设生成好,随机变化多,易放不易收,本文从活动有效、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善教等方面提出了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学 语文课堂 活动单导学 管理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熟悉“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操作流程的老师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传授式(“讲—听—读—记—练”)、夸美纽斯的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模式、莱因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模式,等等,课堂管理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教育教学的行为常常是群体发生的,不易失控。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开放程度高,预设生成好,随机生成多,容易“放得开”,不易“收得拢”。于是,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就愈发重要起来了。

二、现状的描述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活跃,这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是公开课(还有诸如“展示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之类的别名),课堂的活跃程度会更高,活动频次会更多。似乎没有这样的热闹,就不是公开课的感觉。

走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当然包括语文课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一声令下,满教室学生匆匆忙忙地换位置、转方向,按照既定的组合开始讨论、交流。于是,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形也出现了:不少同学在组内交流时热衷于表现自己,把握话语霸权,如同歌厅内熟见的“麦霸”一般;同时,也有不少同学或囿于个性,或羞于表达,往往不赞一词。因为全班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教师顾此失彼,难以掌控全局。于是只能听任如此极端的情形的存在,甚至听任其愈演愈烈。

到了班级范围内展示小组讨论、交流成果的时候,老师为了体现自己是“面向全体”的,常常会有意识地兼顾多个小组甚至各个小组,而不少呈现出来的“成果”仅仅是不断的重复,结果是宝贵的教学时间的浪费,使得课堂容量比较有限。还有,教师一般不会在同一小组内进行追问——发言人是不是准确地表达了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发言人所表达的是小组全体人员的共识吗?有没有人持有保留意见?你的保留意见是什么?你为什么要保留这样的意见呢?

此外,在新课程强势推进的宏阔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深入人心,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手段大行其道;加上受“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等影响巨大的教改成功典型的牵制,很多人——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领导以及所谓的专家——没有领会其改革卓有成效背后的实质性的思想与举措,每节课的教师讲授时间被机械地限制了,教师不敢“讲”,似乎“讲”就是大逆不道,遑论大讲特讲了。因为你“讲”的时间一旦超过了7分钟(也有10分钟、15分钟之类的说法),这节课就是不合格的课,无论你这节课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是试卷讲评课,还是作文讲评课……为了体现课堂的民主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多元解读”的幌子下,往往放弃了“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的责任与荣光,一味地肯定学生的解读,廉价地认可学生的思维。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改进的地方多多,上述几个方面,乃其荦荦大者。

三、对症下药

综上可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大有待提升的空间。这些问题,有关乎领导的,有关乎教师的,有关乎学生的,甚至也有关乎社会的。且让我们来对症下药。

先说活动有效展开。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需要的,讨论、交流的活动设计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出现在课堂上也是必须的。但是,一节课设计多少次学生活动?在哪些教学环节、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点、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追求点设计活动?每一次活动安排多少时间?其中大有学问。

我以为,一节课中,学生活动不宜超过3次,应当让每次活动充分展开。而时间的控制应当以学生的活动情况而定。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叫停时机,参与到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去,与多个组合的同学进行或长或短的思维碰撞,是恰当地把握叫停时机的关键。你可以为讨论定位:我们在说什么?你可以对讨论总结:我们完成了哪些?达成一致了吗?你可以为讨论调速:这个是不是可以告一段落了,我们转入下一个问题吧!你可以为讨论转轨:我们似乎有点脱轨了,我们还是回到话题的原点上来吧?你可以使讨论深入:等一下,我们是不是进行得太快了,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不仅调控了讨论的进程,同时也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后面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基础。准备叫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有结论了吗”“差不多了吧”之类的话语征询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如果同学们的讨论仍然热烈,不妨延迟叫停的时间。

至于在哪些教学环节、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点、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追求点设计活动,我以为应当在知识的易混处安排讨论,因为知识的易混处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储备,助推知识整合,建构知识网络。譬如修辞格中的“借喻”和“借代”,学生不易辨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句,让同学们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去抽象出各自的特征:“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应当在认知的模糊处安排讨论,也许是莫衷一是的,也许是混沌一片的,学生通过交流,形成思维碰撞,让道理越辩越明,拨开云雾,醍醐灌顶。譬如苏教版教材“必修三”中的《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的忠君与爱国问题,譬如苏教版“必修五”中的《报任安书》中的司马迁择生与《渔父》中屈原赴死的评价问题,都是应该安排讨论的。

应当在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上安排讨论。譬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的《神的一滴》中,我们追问一下:瓦尔登湖到底是“神的一滴”什么?在各自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是神的一滴伤心的眼泪,它仿佛在为人类大肆破坏自然而悲伤;是神的一滴悲悯的眼泪,现代工业文明中,物质生活水平高度发达,但人们内心却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人们的心灵逐渐变得冷漠而扭曲,它仿佛也在为人类心灵的压抑、扭曲而悲叹;是神的一滴圣洁的甘露,它可以怡养我们的性情,可以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可以抚平我们受伤的心灵,可以涤荡、洁净我们的灵魂;是神的一滴辛劳的汗水,虽然瓦尔登湖遭到人类工业文明的破坏,但它没有听之任之,依然辛勤地创造着,于是有了这方人间净土。这样的讨论,会深化对文本的认识,从而放大文本的效益;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会让同学们博见多闻,转益多师。

次论组内交流环节。

对“话语霸权者”,要强化他们的“倾听意识”。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说:说话让人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他人说话,是一种道德。对缄默不言者,要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启发他们,“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是可以在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融入了集体,才能成长,才能进步。

再说班内展示环节。

“活动単导学”模式下,“课堂展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自由度大,如何把握好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放得过度了,课堂会显得松散,教学效率就会让人生疑;收得过早了,展示会流于形式,教学气场就会变得生涩。个中的收放艺术真正是耐人寻味的。我认为,最理想的境界是:放而不纵,收当其时。

在各个学习小组内比较充分的交流、碰撞之后,“课堂展示”开始了。

先让每个小组确定一名主发言人,必须明确的是,这个发言人是小组的代表而不是他个人,因此,他应该表述的是小组达成的共识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分歧。

在主发言人发言之后,老师还应该追问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看主发言人是不是准确地传递了他们小组交流、碰撞的成果,有没有遗漏需要补充的,有没有错讹需要修正的,有没有新见需要阐发的。如果有,应该给主发言人之外的同学以表达的机会。

此时,其他小组应该认真聆听先发言的小组所讲的内容,能够简要概括先发言的小组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询问其他小组有没有与已经发言的小组表述的意见不同的,如果有又是什么。

假如没有新的意见表达了,就没有必要让每个小组都亮相,因为机械的重复是没有价值的。

接下来,可以让有歧见的小组相互辩难,在辩难中让结论渐渐地明晰。

最后,教师要发挥“首席”的作用,亮出你的利剑:臧否学生们的见解,用专业素养进行概括、提升。

此所谓,放而不纵,收当其时。这样的教学就可以算是步入了“艺术”的层级。

最后说说教师的“讲”。

我们经常会说到“授课”“讲课”之类的词语,这,意味着“讲”“授”是教学的常规状态。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承还是离不开“讲授”的。

从反映古代生活的众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授课的师长旁若无人、唾沫横飞地“传道授业解惑”,得意处往往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样的教学方式照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界巨子、文坛大腕。你能得出他们不“善教”的结论吗?现代大学的讲坛上,常常能够见到“善讲”的学富五车的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的情景,他们沉浸在学问的世界里,向学子们展示的是他们丰厚的积淀;学子们在聆听了他们的讲解之后,思维得到启迪,视野为之开阔,进而产生了探究的愿望,也走进了学问的海洋里畅游。你能说他们不“善教”吗?中央电视台的有多年历史的品牌节目“百家讲坛”走的就是“讲”的路子。登上“讲坛”的不管是什么层次的人物、哪个领域的专家,无一不是“善讲”的;这样的节目促进了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在国民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读书热”。你能说他们不“善教”吗?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善讲”并不等于教者的“一言堂”,并不等于天南海北地信马由缰,并不等于包办学生的思维过程;“善讲”意味着懂得“讲什么”与“不讲什么”、“先讲什么”与“后讲什么”、“详讲什么”与“略讲什么”。

“讲”中也有启发,并不是说所有的“讲”都是填鸭式的。你可以通过预设台阶,为学生理解的某个问题构设合理的梯度,一步步地引发他的思考;你可以借助停顿的技巧,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你还可以像钱钟书先生做学问时用的“逼”法那样,以铺排而出的事实向学生昭示那潜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

“讲”中必有内涵。教者的“讲”也是围绕着恰当的“课程目标”进行的,他在预设的基础上也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顾及“生成”及时调整自己“讲”的内容的。试问:如果你腹中没有“诗书”、“经纶”,那么,你有“讲”的充沛的底气吗?你有那么多能够拿出来给学生讲的东西吗?

“讲”中可达高度。当学生因为理性思维、人生阅历等的限制,认知水平只能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即使怎么讨论、探究可能也到不了必须达到的程度;这时候,老师就非“讲”不可,他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讲”把学生的认识提升到那样的高度,否则就实现不了“课程目标”。比如,苏教版必修三中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的科学》《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等篇章,要想真正读懂,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学生的积累有限,怎么讨论也不会有多少提高,此时,教师的讲授就是一种必需。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旅游规划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6-0014-03

一、?魍陈糜喂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规划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相关基本理论、方法、基本程序,还要具备旅游规划图件的绘制技能,并且要熟悉旅游资源与市场调查的步骤,旅游项目选址与布点,旅游产品设计等。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如野外实践、案例分析、规划实例观摩等训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旅游规划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如地理、城市、建筑、市场和经济等,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同时,旅游规划的创新性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设计的产品才能满足旅游消费的多样性和求异性。但目前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较差

旅游规划教学,教师多以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主,讲授方式以大屏幕投影为主,仍然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致使学生在实际规划时缺乏创新性思维,动手实践能力较差。面对面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较少,学生基本没有话语权,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对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基本没有信息反馈。由于经费或教学设备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真正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景区规划设计很少,通常只能选取本地的公园作为实例进行改造性设计,学生设计能力无法适应实际需要。

2.教学内容处于初级层面,教学方法单一

旅游规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理论、方法的介绍和旅游规划案例的简单赏析等,教学多流于形式和程序。由于教师承担的旅游规划项目较少,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老师旅游规划项目的机会很少,偶尔做一些前期的社会经济分析、资源调查和市场分析等基本工作,学生的规划水平仍停留在初级模仿阶段,无法获得旅游规划技能的系统专业训练。尤其是对于旅游规划图件的制作环节,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学校不开设规划图件的制图实训课。学生连旅游规划图件的类型、内容、包含的基本要素都不了解,导致学生不识图,不会作图,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3.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

旅游规划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大量涉猎多学科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来源不能仅靠课堂讲授,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量的规划案例仅通过课上教师分析讲解是有限的,需要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目前,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师上课对多媒体的使用,仅限于使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演示文稿。

4.教师工程实践不足,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由于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需要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规划实践经验。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把握旅游市场的方向,才能指导学生设计出满足市场要求的作品。但目前教师参与旅游规划的项目不多,旅游规划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真正有丰富旅游规划工程实战经验积累又能进入教学一线的教师非常少,影响了教学水平。

二、“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非常契合旅游规划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强调教师将课上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等形式提前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在网络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记录下自己看不懂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问,并将本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概括、总结与提高。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它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配合,实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翻转课堂。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引导、启发、监控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能充分调动起来。帮助教师实现翻转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针对旅游规划这门课的特点,对旅游规划这门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旅游规划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1.线上模块

(1)教师在线模块

①教学任务设计: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任务。根据旅游规划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对旅游规划课程进行模块化分割,将每个知识点设置一个独立的专题,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包括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题、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专题、旅游项目及产品设计专题等。为方便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再将每个专题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小知识点模块,设置各个分项任务。教师将学习任务以学习小组的形成分配下去,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知识的构建。其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广泛收集资料,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资料来源可以是网络教学视频、教师承担的规划项目,以往学生的优秀作业、社会实践视频等。最后,教师根据收集的资源整理制作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单元测试题等。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计算机基础;MOOC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5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的今天,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课程以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而MOOC的基础也是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独特的优势,而MOOC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也将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MOOC的发展将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而《大学计算机基础》的MOOC教学将势在必行,研究它的混合式教育,对于其他课程的MOOC深入有扩展和借鉴作用。

1 关于MOOC

2012年才兴起的MOOCs,虽然仅有短短一年多的发展时间,却已经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慕课”运动的“三驾马车”――Udacity(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edX引领的“慕课”教学发展迅速:Coursera平台已有80多个教育机构提供了400多门课程,有400万名注册用户;Udacity和edX分别有28门和62门课程,有75万和80万名注册用户[1]。

“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论坛上表示,“这值得我们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

2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优劣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在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学会用新技术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课程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宽泛而课时有限的矛盾,开展基于MOOC的课程改革,采用混合模式教学使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2.1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的优势

2.1.1 改变了教学及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针对与传统教学相比,MOOC教学方式大大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使得教师不用重复教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随着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线上教育转为无线教育成为可能。

2.1.2 让学生成为正真主体,更容易满足个性化的教学

学习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学生,但是传统的教学,往往背道而驰,形成教师教为主体。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恶性循环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的实现,使得学生掌握了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1.3 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教师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辅导小组,教师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只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当教师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克服他们所遇各种学习中的困难时,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2.1.4 “自主、协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契合“自主、协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结合来体现完整的学习过程。该模式依靠在线自主学习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辅,锻炼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

2.2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的不足

2.2.1 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及自控力

对于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及自控力,作为MOOC教学来讲,很难监控和监管,有些学习者自学能力强,学习进度快,且掌握的快;而有些学习者,由于从小接触的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离开学校和同学,没了学习的动力和氛围,很难融入学习,加之自学能力的又弱,往往一开始兴致很高,最终半途而废。这最终导致学员流失严重,而教学效果也往往很难到达教学目的。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MOOC课程约有10万人报名学习,但最终完成的只有2.3万人[2],开展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仅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通过混合的教学,既让学习者集中学习讨论,又能让学习者独自通过网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而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干扰,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另一个诱因。尤其对于三本和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上网就想到娱乐(例:电影、游戏等)。而想让他完成网络上的课程,学习者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控力的把持就显得尤为关键。

2.2.2 单一的课程内容很难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作为正在发展的新兴网络课程模式,MOOC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学习者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单一的课程内容很难同时满足数以万计的学生需求,必然会导致某些学习者感到内容艰涩难懂,而某些学习者又觉得内容不够深入,教师也难以根据全世界大量甚至矛盾的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3]。

3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建议

3.1 双课堂教授方法方式的转换

在课堂上讲授采用启发式和探索式,有些内容不一定在课堂上都讲,可以先不讲,要求学生课前查好资料,做好预习准备,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基本不会增加,只是需要不同的思路组织课堂活动。学生的课程成绩要强调讨论中的表现,不只依赖于平时作业和期末考卷的成绩[4]。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为网络课堂转换奠定了基础。

3.2 根据前沿动态技术发展更新课堂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等新型热门词语的兴起,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产生了重大变革,因此课程内容亟需跟进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增加大数据和数据思维能力的培养[4]。

3.3 结合MOOC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师资队伍

MOOC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的要求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它要求老师是一个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求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能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指引学习者到达学习目的的主导者,而非按自己的传统教育方式教学。要求教师有“学到老,活到老”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的更新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按学习者所需,教授一些知识技能。真正做到对课堂的了如指掌和自由灵活的教育教学。

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出现,即有优势也有不足,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本身就是计算机课程来讲,优势远远大于劣势。MOOC平台的蓬勃发展促进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它必将会对我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M00C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MOOC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育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 http://mooc.guokr/.

[2] Norvig P.高度个性化的在线教育[J].环球科学,2013(9):29-31.

[3] 池雅庆,宋睿强,李振涛. 探索MOOC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影响[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1).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学情分析 .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3.重点:学会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2

65-8×5 = 25 72÷(18-9)= 8

20+7×5 = 5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列式: (90-36)÷9 = 54÷9 = 6(次)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共要 90个

已烤的 36个

剩下的每次烤9个,烤几次? 综合列式: (90-36)÷9 = 54÷9 = 6(次) 问题: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25+15)÷8 =40÷8 =5(只)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巩固练习 2. (60-15)÷5 = 45÷5 = 9(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巩固练习 3. 6×3÷9 =18÷9 =2(排)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成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补充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微时代悄然降临,微课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大学英语是为非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英语必修课,将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极大的推动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多元化,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入融合,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通过与环境信息的互动,学习者主动地构建知识,强调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图式理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在头脑里建立图式来实现的。头脑里建立的相关图式越多,在接触新信息的时候就容易认知。通过建立不同主题的微课资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类型的图式,对所学的某个语言知识点或语言技能进行讲解和强化,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Mayer提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主要通过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的双通道进行加工,有条理有组织的将呈现给学习者的材料组织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学习者将所呈现的材料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依赖双通道的影像音像功效,在保证双通道在有效容量的前提下提高有意义的学习质量。微课主要的知识输入方式就是视频,加上英语学习对于视觉和听觉情境的要求,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双通道的功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得到降低的同时,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必要性分析

1、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知识点以PPT的形式呈现,受课时限制,教师讲授速度往往过快,学生难以消化理解。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中,课前,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微课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课中,学生通过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拓展所学。课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或是教师布置的其他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反思总结。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拓展了他们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2、该模式有助于师生角色的转变,促进课堂互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中教师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权威和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多数沉默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指导者和解惑者。师生间互信互重,互相协作,共同解决疑问和难题,从多数的沉默互动现状转变成了多数互动的良性现象。

3、该模式有利于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满足应用型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英语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改进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同时转变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并细化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侧重学习。大学英语系列微课的建设可以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推动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

四、实施方案探究

首先,构建教师团队,建设大学英语微课资源。将不同专业英 语需求与不同的英语技能相对接,归纳重点知识,确定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内容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从教学内容中选取合适的主题作为微课的主题,并设置训练环节,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作微课视频,上传教学资源,建设在线测试和考试题库。

第二,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流程。将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教师微课制作、教学素材准备、任务设置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中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和反思总结;课后拓展等。

第三,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机制。利用所建设的教学资源和微课资源,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构建系统化的评价机制,确保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监管制度,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及时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实时跟踪学生进度,把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形成性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论

总之,为了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实现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尝试把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一定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大学英语的乐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新型事物的兴起必有它不足之处,如何扬长避短,利用好微课这一强大的教学辅助资源,这是在实施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项目建设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