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4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结合旅游管理專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实践教学改革方式。通过对人才培养价值的分析,介绍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应用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

0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旅游管理人才已经逐渐转向应用创新实践方向转型。[1]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育,无法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且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2]因此,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实践教学改革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输送大量的人才,因此,其加强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3]在教育事业的改革下,注重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探究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教育事业的需求。其次,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人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采用应用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可以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对人才的建设,应用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为旅游产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进而可以全面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其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缺乏实践训练平台、理论课程繁重、缺乏实践机会以及缺乏主动性等几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2.1 缺乏实践训练平台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校内实践训练平台,通过实践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然而在现阶段,学校虽然致力于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但是缺乏系统性的实践训练平台。对于学生的实践训练主要以课堂的情境练习为主,无法满足学生素质的培训需求。尤其是涉及精细化管理方面时,仅仅通过课堂教育,学生无法理解具体的操作概念,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2.2 理论课程繁重

现代高校的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尤其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同样存在理论课程繁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部的教材设计以及课程规范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虽然教育部在不断改革教材,使其向着应用型教学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知识点相对较多,导致其依然无法改变教学现状。[5]其次,学校课程较为繁重,对于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不仅涉及旅游课程,而且包括管理课程以及基础文化课程,课程数目相对较多,导致学校无法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教学中,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2.3 缺乏旅游企业实践机会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仅需要通过校内教育,而且需要通过校外企业的实践改革。[6]然而在现阶段,学校虽然与企业构建合作模式,将人才输送到企业,但是合作深度存在明显的不足,通常情况下,学校在接受企业的定向培养订单后,对学生采用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在学生毕业后将其输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入职,但是在该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应用实践创新能力依然较为薄弱,需要在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可以熟悉岗位的职能,其进一步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4 学生缺乏积极性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且积极的投入到课程中进行钻研,然而由于理论教学较为枯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同时在实践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课程的钻研精神,并且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导致其无法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形势。

3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对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然存在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而且影响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该问题,高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化实践训练,通过多方面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推动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具体策略的构建如下:

3.1 创建实践教学平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实践教学平台,是限制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虽然高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但是仅仅在课堂上开展教育,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该问题,学校需要在校园内建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例如在“模拟与现场导游”、“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餐饮宴会设计”等的课程教学中,学校需要在校内构建实践平台,模拟相应的场景,之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情境训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通过实训项目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基础理论课程相对较多,同时学校设计课程时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实训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首先,要适当降低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学校现阶段理论课程较为繁重,缺乏实践课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适当降低理论课程比重,在保证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扩展实践教学课程,以此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要将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化处理。实训课程的训练中,通常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开始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将训练课程制作成为项目,通过项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贯彻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融合。最后,要将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起来,实现综合培训。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结合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将各部分内容涵盖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

3.3 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虽然构建了校企合作模式,但是仅仅局限在毕业后人才输送方面,而对于实践培训的合作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合作模式,将合作深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定向合作条约,在合同中规定战略合作方式,不仅要体现在人才输送方面,同样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保证教学期间学生可以深入到企业完成实训,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企业在接收在校学生后,尽量以项目实习为主,由项目负责人或者企业内部培训人员负责指导,全程在项目中学习,对于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可以引导其独立负责项目。通过校企深化合作,必然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4 开展实践创新竞赛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由于理论课程较为繁重,导致其对课程体系缺乏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而高校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实践创新竞赛则是有效的方式。高校每年要定期举办实践创新竞赛,对于竞赛的设计,可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竞赛,另一部分为实践项目竞赛。参赛学生需要完成两个项目的考核。对于竞赛的项目,学校需要设置丰厚的奖励,如奖学金或者名誉墙等形式,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竞赛模式,必然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实践创新学习中。

4 结论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改革,提出建立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训课时以及筹备创新竞赛等策略。希望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徐琴.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5(36):165-167.

[2] 李朝贤.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7-28.

[3] 丁剛.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及其对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轻工教育,2015(2):80-82.

[4] 李安娜.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4):79-81.

[5] 张琦,刘红,董建维.理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3(S1):3-5.

[6] 雷艳.论旅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和对策——以民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9):109-110.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相继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于是大学教学实践与管理模式在不断创新变革。为了进一步建设学习型高校与创新性高校,当前我国的很多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号召,将“工学结合”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体制逐渐在向现代化以及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学生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不断适应发展变革的社会形势,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从而促进了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其中《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体制改革逐渐开始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实践的重大变革,同样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概述

1.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通过半工半读或边工作边学习以及工学交替的形式,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其职业技能与知识理论素养不断协调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过程,同样也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应时之策。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主要以锻炼技能和注重实践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由高校直接通向社会企业,最终走上生产岗位。因此,从这一模式的实践应用过程来看,它强调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化。

2.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特点

通过上述概念界定,其实不难看出,我国现代化的教学体制创新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规,让学生在社会与校园这一良好的实践平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的局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得以融合到实际的社会工作中。实践证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能力,因此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具体的特点。

(1)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开放性。开放性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和重要的发展方向,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直接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转型到开放的社会教学模式,由此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关门办学模式,让学生不断走出校园,从理论知识中获取间接的实践经验,但是不囿于基本的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从而构建起一套企业、学校与行业为主导的多元办学标准体系。

(2)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当前工学办学模式的重要思想,这一应用模式要求学生从传统的书本理论学习转向社会实践学习,除了突出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之外,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协调提高,它要求现代化的教育要以职业技能为教学本位,突出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将学、教、做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性。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宗旨是要体现教学的职业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实际的社会生产岗位,重点突出了学生身份的转换与教学思维模式的变化,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与职业人员之间进行不同身份的转化,从而由社会、企业为其营造正式的专业实践平台,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认清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从而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积极的基础。

二、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创新

1.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学生工作理念

首先,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动态服务”的理念。动态服务的理念主要是指按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向以及现代化开放大学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学者传统管理职能与现代化教学模式下的服务职能相转变。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现实需求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出发,从而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现场指导,心理咨询以及思想指导综合服务,在此实践过程中,更要对学生进行动态化管理,不断深入学生的宿舍以及教室和企业,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社会实践情况,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服务工作落实到学生工学结合模式的每一个环节。

其次,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开放协同”的理念。开放协同理念主张学生在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活动空间要逐渐由原来的课堂和宿舍逐渐过渡到企业和社会,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性、封闭性、墙院式的管理模式。

此外,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以及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创新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管理理念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以及全方位,使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与培养学生,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创新能力,通过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发展,充分凸显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强化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具体特征,要求我们结合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内容。

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格。开放大学背景下工学结合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劳动品质以及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及职业追求、职业目标。这些良好的品格是学生进一步走向社会的重要专业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工学结合模式下,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其次,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一同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要按照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内在要求,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生能力为本位、就业为核心、学生基本学制为准则的办学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严格遵循“树立职业目标、校园素质拓展、专业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求职”这一“工学结合”的层层递进模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更要使教学培养目标具有专业性,有重点、分侧重、实践与理论并重,从而对不同学制以及不同知识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和教育,充分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创新化人才。

再者,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大学工科类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人文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三者融合的背景下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专业化人才。

除此之外,应该在学生企业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发展文化,并将专业技能与书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多元性的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融入到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社会实践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创新基于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

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高校院系为主力及以校企合作为重要依托的学生服务体系,进一步铺设工学结合合作企业为中心、链接工学结合相关部门的多层学生服务网络,实行由高校教师、学生辅导员和企业实训老师组成的三导师制,并通过学生骨干以及专题报告和网上咨询、现场座谈指导等形式,积极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从多角度、多层次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与此同时,还应该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预防与矫正机制,通过对学生实训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演练模拟,从而为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使其在今后真正步入社会时能够不断克服困难。

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构建一套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与创新考核机制,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同时也要通过专业的职业技能指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学生更好地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依托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行业以及学校,还有企业之间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模式有机融合,将职业作为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导向,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理论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协调发展。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重点对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此不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3-25.

[2]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145-147.

[3]钟银贞,高维春.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01-103.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从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动力性的困难,即学生对于作文课缺乏兴趣,缺少热情,缺乏足够的自发性和积极性,畏难情绪严重。文章以唤醒高中生心中“沉睡的狮子”为出发点,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写作动力学为依据,提出了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动力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出生于一个著名石雕师的家庭,他在青少年时期也曾跟随他的父亲学习石雕手艺。有一次,他向父亲询问成为优秀石雕师的方法时,父亲说道:“比如雕刻石狮子吧,我认为自己并非在雕刻,而是在唤醒它,把沉睡在石块中的狮子解救出来。”高中生的作文灵感何妨不是犹如狮子一样等我们去唤醒?

从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动力性的困难,即学生对于作文课缺乏兴趣,缺少热情,缺乏足够的自发性和积极性,畏难情绪严重。唤醒高中生心中“沉睡的狮子”就应该因势利导,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让学生在快乐作文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信息交流的多元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写作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使当今社会进入了众语喧哗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信息交流手段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借助键盘自由地发表见解,无拘无束地进行思想交流。而从就学考试到休闲娱乐,从生产生活到情感表达,无不需要以文字作为媒介。人们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时代”。因此,写作或者说作文已经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高中学生对作文兴趣淡漠

如前所述,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时代需求,但是高中生具有相应的态度或者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对高一新生所做的调查显示,有写作习惯,而且是因为喜欢而写作的学生仅占5%;特别讨厌作文的学生占18%;对作文课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2%;以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为动机的学生占25%。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谭旭东对首都三所高校大一800名新生高中时的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尽管多数高中生都认为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以提高作文水平为阅读目的的学生仅占1.3%,没有人与家长或者老师一起进行过课外阅读,其中有83.3%的学生是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有79.5%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作文。这说明,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并没有较好地完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作文的目的。

表1:高一新生写作兴趣调查结果

对作文的兴趣 所占比例

因为喜欢而写作 5%

特别讨厌作文 18%

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文 52%

为了取得较好考试成绩 25%

表2:首都高校大一新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项目 所占比例

以提高作文水平为阅读目的 1.3%

与家长或者教师一起完成课外阅读 0%

独自进行课外阅读 83.3%

不喜欢作文 79.5%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中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并且在许多学生看来,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成绩提升的空间不大;二是部分教师指导不当,上作文课除了让学生独自作文,还是独自作文,至于如何才能写出更好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根本不曾提到,学生逐渐对作文课失去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语文,主要是靠初中的“老本”;三是学生对作文课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认为作文就是一种常规作业,一味儿地敷衍和推脱,热情和灵气逐渐消耗殆尽。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激趣教育,激活学生的写作动力。

(三)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完整的体系

从教学实际来看,高中作文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语文教师多没有完整的教学系列,只是凭感觉、凭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根本就不讲。另外,能写出高水平作文,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样一来,高中生既不能受到科学、严谨的作文训练,也很难在自己周围找到写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作文水平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写作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写作动力学是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等专家提出的主体论写作学观。这种理论将作文教学视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主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广义发表来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将写作思维模型的建构和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提倡在大量的阅读当中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从整体上来说,动力学写作的元素运用得越多,教学的动力性程度就越高。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具有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对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内部态度予以关注。笔者以为,写作动力学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激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愉快感和价值感。只要学生有了明确的作文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

三、以写作动力学为基础的激趣分析

在写作动力学看来,信息的动力产生于信息的提供与生成。有了兴趣、成就感、意志力和事业心,就有了心理动力;而具备了思维模型和知识模型,就有了操作动力。在这种理论当中,教学所关注的不再是所谓的“技巧”和“能力”,而是行为兴趣、思维模型和心灵背景的建构与发展。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决定了高中作文应以日常交际为主,适度发展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当然这种发展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老师更多的是扮演教学活动组织者、策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一)通过无内容写作激发写作动力

高中生写作畏难情绪是由内心的写作渴望与现实中的坏习惯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上半天也写不出一句话来,最后不了了之。实际上,除了特殊的学生之外,高一的学生都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完成700字左右的小作文,而考试时学生作文的专注度和速度更是令人吃惊。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定时作文,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对于高一新生,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第一节作文课:

前一天,教师明确写作要求,不限文体,只限字数,学生则做好思想和工具准备任务。上课之前,给每位学生发放绘有1300个方格的纸张,并在700字和1000字处作出标记。上课之后,再次重申,作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测试速度,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要求结构完整,不要求字字准确,甚至可以写“讨厌作文,讨厌老师”之类的话,但是中途不能停顿。写作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个小组,给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而后每隔五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做一次时间记录,而学生则将写到700字所用的时间标记在作文的空白处,完成1000字举手报告。

实践表明,无内容作文课前激趣是关键。要使学生产生写作动力,五分钟的思考时间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竞赛的氛围和环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外在动力。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写作速度之后,可以每天安排学生进行200字练笔或者文章片断训练,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愉快地完成。

(二)借助阅读和口语训练增强写作动力

对于写作来说,阅读和口语训练实际上也是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增强写作动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采用的是如下的做

法:

一是每天上语文课之前,根据学号安排一名学生做时间为三分钟的演讲。如果一个班有五十人的话,则同一学生在一个学期当中能够上台的次数只有两三次,所以学生准备起来都比较积极、比较认真,听得也仔细。

二是与学校图书馆和阅读室结合,灵活安排阅读时间。建议每周都安排至少一节阅读课,教师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则根据需要组成读书沙龙,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阅读内容当中既要有世界名著,也要有热门小说,甚至还可以有少量的网游小说和网络杂文。宽阔广泛的阅读会使学生大开眼界,为写作积累素材,打下基础,特别是可以为学生写日记提供材料。

(三)利用日记写作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

中学生求知欲强烈,对自然的奥秘充满好奇,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其好奇心倍增,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行、所感。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神奇,追星几乎成了现代中学生的常态。将其兴趣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看似容易,实则需要较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奏效。这就需要教师摸透学生的心理,了解其喜恶,为其提供创作和展示的空间。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日记是写作的主阵地。当学生能够在20分钟之内完成700字的写作任务之后,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每天写500字的日记。但是,学生马上就会遇到一个头痛的问题:写什么内容。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会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创作愿望。

对于日记的内容,可采用教师建议与自主拟题相结合的方式,但字数要求最少500字。如果学生感觉实在是没有题材的话,大可以写当天演讲的内容和感想。如我们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建议学生写景,也可以建议学生就“中国梦”、依法治国等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般来说,日记任务布置下去,一开始学生会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相比而言,教师就比较辛苦了,逐本批阅,还要从中挑选质量较高的日记给予表扬。但长期的日记写作,会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文字化,学会用笔与人交流,学会心灵独白、学会捕捉灵感。久而久之,就会完成吸材、聚材的过程,而不再将作文视为洪水猛兽。

在经过三个月的写作训练之后,学生王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每次拿起笔总是呆呆地不动,心里乱作一团,不是不知从何下手,就是乱写一通。经过这段时间,居然越写越有感觉了,我的新油笔马上又没油了。呵呵,心里真美!”

(四)用新颖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前面的两种方法实质上还是教师强迫学生作文,还不能实现主动创作的目的。对于激活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命题时,应该对学生的心态加以研究,以便作文题能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作文命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以帮助学生构思、立意、选材和挖掘内涵。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求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来入手是最好不过的了。如要求学生以《个性老师》为题写自己经历或看到的趣事,以《心灵的天窗在哪里》为题展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中国梦”为主题展望家乡的未来等等。人人都想表现的渴望,遇到思想的起伏、感情的波动,总会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巧妙地命题,则正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新,不断实现观念的突破,大胆尝试新的语言运用和表达形式,鼓励学生写出特色。

(五)让学生在广义发表当中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

所谓的广义发表就是非正式的传播。对于高中生来说,广义发表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在课堂教学法当中,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文。另外,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自评自改作文。当然,最好的莫过于有学生的作品刊登在公开发表的杂志上或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了。每学期,笔者都会组织两到三次作文比赛,将其中的优秀作品通过广义发表的渠道发表出去。

在广义发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望会得以满足,同时也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好胜心,也想在写作方面一展身手,从而促进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广义发表往往会成为下次写作的动力,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产生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参与实验的高一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从该表数据来看,学生对作文课的喜欢程度、写作态度都有明显的好转,特别是自主构思作文的学生由原来的3.4%增加到了48.8%。这说明以动力学为突破口,确实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教学实验前 教学实验后

喜欢

程度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20.4% 75.1% 4.5% 7.3% 82.2% 11.5%

写作态度 应付差事 抄作文书 自己构思 应付差事 抄作文书 自己构思

74.3% 22.3% 3.4% 34.7% 16.5% 48.8%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确实困难重重,但是,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作文灵感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特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获得作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使作文课成为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李垚. 写作动力学视野下的高中作文激趣教学[D]. 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王玉强. 作文智囊:采撷哲思[M]. 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5):P126.

[3] 何峰. 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J]. 学周刊,2014(5).

[4] 夏绍文. 高中作文教学断想[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 骆汉忠. 增强高中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2(74).

作者简介:邓凯雪,信宜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作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群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能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找到规律,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文章对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实施策略进行探究,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开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实施策略;教学质量;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应以解决教学重难点、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阅读认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以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的。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见解,并将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同学进行分享,最终达成共识。目前,群文阅读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教材单元为主体,通过单元组合的方式进行阅读;二是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增加阅读内容;三是结合书本阅读,将课外阅读拓展到课外书籍,而不是某一章节。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一、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现状

目前,群文阅读效果还不够理想,难以达到预期。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导致部分学生群文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布置了一定的群文阅读任务,部分学生也往往敷衍了事,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很多学生将日常学习中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对群文阅读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有些学生阅读兴趣虽然较为浓厚,但课业压力大,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有些学生利用群文阅读的时间进行小说、漫画等非指定篇目、指定书目的阅读,这对自身发展的作用不大。

二、教师、学生、家长对群文阅读的关注度分析

1.教师群体的群文阅读关注

语文教师既是群文阅读的主要施教体,也是群文阅读的受教体,教师既要对学生群文阅读进行指导,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以适应教学需要。因此,语文教师群体对群文阅读的关注度较高。而数学、英语等其他教师群体往往会认为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因此对群文阅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群文阅读中,师生互动较为频繁。比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会把具有一定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很多教师还会与学生共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大部分教师对课后阅读的认可度较高,只是还未形成更加系统的、更具有理论性的群文阅读理念。

2.学生群体的群文阅读关注

学生群体对课后阅读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与繁重的课堂学习、课业负担、课后辅导相比,群文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又能放松学生心情,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还不够强,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科学性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群文阅读缺乏应有的认识,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效果不理想。

3.家长群体的群文阅读关注

家长在群文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群文阅读具有重要影响。从整体上看,对群文阅读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居多,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思想认识问题。这些家长认为学生应该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课本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上,进行课外阅读会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对群文阅读的关注度与认可度较低。另一方面是经济问题。群文阅读的篇目和书籍大都不在教材中,需要购买相应的资料和书籍,这必然会增加家庭开支。因此,这些家长不支持群文阅读。总的来说,家长群体对群文阅读比较“纠结”,既希望孩子通过阅读得到提升,又害怕因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课内学习。

三、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1.从教师能力出发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群文阅读对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机制以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从群文阅读的本质来说,虽然主要是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做好引导,才能提升群文阅读效果。无论是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还是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教师的引导都非常重要。因此,提升教师的群文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学校可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群文阅读能力。比如,可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座,组织教师就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进行探讨与交流,提升教师群文阅读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集中购买网络课程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2.从多主体出发提高群文阅读影响力

多主体主要是指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这三个主体。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做好自身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群文阅读提供引导和帮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群文阅读中,不仅要做到在课堂上努力阅读,还要做好课后阅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内阅读内容,同时做好课外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家长群体是当前阅读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主体,部分家长往往会认为课后的阅读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主张多进行课后习题训练。因此,教师既要做好日常的学生引导,又要对家长进行群文阅读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普及,同时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

3.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群文阅读引导

教师在负责群文阅读引导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解答问题,与学生进行同步的或超前的阅读。群文阅读一般可以分为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集中阅读与师生共同阅读三种方式。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为他们指明阅读方向,比如,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以贴近课文为主,阅读篇目的长短随学生整体课余时间进行安排。在学生集中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阅读体会,交流发现的问题等。在师生共同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将阅读引向深入,充分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群文阅读需要家长群体的支持,家長要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群文阅读时间。

4.加大群文阅读的宣传力度

群文阅读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加大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提高群文阅读的影响力,让更多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到群文阅读的实践中来,掀起阅读高潮。

总之,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群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对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与积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大有裨益。语文课本只是文学的一个微小的缩影,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微小的缩影探索文学世界。因此,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阅读篇目,让课外阅读科学化、常态化,以培养学生阅读热情与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牛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韩炳艳,王家伦.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1).

[3]郑静娜.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9(11).

[4]徐洁.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9(22).

[5]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05).

[6]王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7]蒲峻.让群文阅读伴着课文教学起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实施策略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6(32).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是一个跨部门的柔性组织,其可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项目管理在企业品牌运作中将得到很多的应用,这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中从实践和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品牌战略 项目管理 实践

项目管理是通过具体的项目来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其在应用于品牌运作、新产品的研发等企业主要战略活动时,效果明显,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中实践较多。

一、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中实践的表现形式

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中实践可表现为如下:

1、项目管理有专业的团队对项目进行目标负责。有效避免了在跨部门运作时会出现的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项目经理一定有与项目目标对等的基本权力,而品牌战略则贯穿其中,对保证项目的成功运作发挥了作用。

2、项目管理有着明确的运作目标和时间界限,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资源,高效运作,快速完成目标。而品牌战略贯穿其中,对管理中的量化和绩效进行挂钩充分调动了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

3、来自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的项目组员工,在业务上不仅能发挥协同效应,而且还具有互补性。另外,项目经理还要清楚知道多种业务活动的运作,和其他岗位的工作经历,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系统操作能力。品牌战略则是贯穿其中具有掌控作用。

4、项目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可获得性。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是,该项目所专有并且能够持续性获得项目资源,而品牌战略贯穿其中有与项目相匹配的资源作支撑发挥了作用。

二、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中实践的意义

1、组织协调发展的需要。对于品牌运作中应用项目管理,项目组员工和项目经理负责品牌运作的过程和结果,提高了组织内部的资源运转和横向协调分配,帮助解决了纵向操控问题,带动了多种业务职能和活动的横向协调。垂直职能型的组织架构偏向于组织内部的纵向控制,在资源的控制基础上再以职能部门为单元进行条块分割。

2、项目选择关键和需求分析离不开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近年来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对突出骨干品牌的发展,实现了可持续。

3、这几年,在行业“订单生产”模式的带动下,特定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对特定客户的个性化营销能力要求明显上升。各工业企业之間也开始跨部门合作,创新品牌运作模式,加快了市场响应,提高了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目前具体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观念问题。

管理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成熟,没有系统、科学、重要的对项目管理、目标变更、预算时间控制以及计划制定有所理解。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还没有确立牢固地位,致使一些企业对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项目管理与品牌运作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

2、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体制问题。

现在的项目运作组织架构,只有弱矩阵型组织架构,项目经理是靠项目协调人的身份管理着,产生了低功能,低效率的项目运作。定位不准确。生产运作管理也一样,在项目管理方面,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层的项目管理会间接驱动企业发展。就目前来说,这一点在企业中还没有被充分体现出。

3、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机制问题。

品牌运作项目管理的基础性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以及项目管理运作的规范化程度不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能有效的支撑项目管理的运作,项目组成员的绩效和资薪没有挂钩,激发不了项目组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资源也明显一直缺乏中,部分项目运作需要的重要资源分散在其他职能部门,导致了财务预算机制不能有效的运转起来。

四、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将推动项目管理长足发展

明确定位,理顺关系。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还要加强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长远发展。

首先要要明确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首要地位,将项目管理和运作管理看成同等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技术研发、品牌运作、等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推广项目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应用。要认真理解项目管理的各种关系,了解项目组的管理职能,加快提高项目职能的集合,带动项目活动有效的顺畅运作。要努力优化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项目管理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积极推动项目运作组织架构由弱矩阵型向平衡矩阵型转变,把项目协调人转变成真正的项目经理。

观念上我们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项目管理是提高产品市场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品牌力的核心,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内部横向协调,使内部业务和职能进行平滑对接,另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组织架构由垂直职能型向矩阵型的逐步过渡。在品牌运作中,项目管理不仅提高了组织活力、完善了组织体系、还增强了组织竞争力。

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创造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的内部环境下的。

总而言之,品牌战略在项目管理实践与发展中的探讨将会源源不断的涌现,为项目管理实践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实践;项目化管理;社会实践;改革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高校内工程类学生除了需接受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还需到企业接受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以确保工程类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热潮也已由少数精英化向大众普及化转变,社会对工程类本科教育的要求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对应这些变化,高校需通过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和不断完善社会工程实践环境,强化工程实践教育来解决。

一、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一脉相承

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并不是追求立竿见影的创造发明,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帮助养成创新的习惯,以收获真正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活的宽松气氛,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能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强其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便其进入社会后可以独立地应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部分大学生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误以为大学宽松的管理可以用于娱乐等活动,以至荒废学业。为此,需尽早开展创新实践教学,为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得创新体验、增强创新热情、养成创新习惯。社会实践教学包括:普通劳动实践、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调研实践,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是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也应成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社会实践是强化工程实践教育的有效路径

社会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能动性实践的试验场。社会实践教学,不需要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提供给每一位新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进一步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拓展丰富知识、增长提升能力和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的课堂。学生社会实践中所遇见的诸多问题,大部分是不能单靠专业知识解决的,而是需要运用大量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知识进行交叉综合运用。这迫使学生学习利用书刊资料、网络资源以及跨年级的信息交流等多种渠道,借助多学科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能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去开展工作。社会实践教学是增进学生理解社会的桥梁。学生通過加入各类学生组织、参与班级管理、组建工作团队等活动,实际上模拟了将来在社会各类单位中真实发生场地和境况,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如何在社会组织内部进行交流沟通,配合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深入社会,还能了解关于本专业、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深入思考,将专业认知实习向前推进,更早地介入工程实践教学中。

三、社会实践走向工程实践的路径选择

1.暑期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学生工程意识和素质培养不单是几门实践课程的任务,而是所有实践环节都应当为之作出贡献。通常情况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与设计三大类。实验是工科专业学生对工程微观的理解,通常开设较早。而实习与设计环节,是学生了解岗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工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主要依托,但一般都放在高年级乃至临毕业开设。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科学设计社会实践环节,将专业认知更早地引入社会实践教育,把原来枯燥、微观的理论知识,更早地与学生感性认知连接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提高学生今后的工程训练起着支撑作用。

2.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都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学习和巩固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由于现代企业大型化和连续性生产的特性,加上严格的企业管理与保密规定等,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能够动手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走马观花的参观难以直接体悟工程实践全过程。在校内开展的社会实践(如劳动实践、参加社会工作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条件时,也可以在高校中建立起与工程运行、生产、维护、开发等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校内社会实践基地,模拟真实的工程环境。同时,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经常会建立起社会实践基地,及时有效地管理好这些新增校外基地,加强相互联系,对提升高校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也至关重要。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但第一课堂的教学也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现在已有不少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的素质拓展学分,以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但社会实践的目的性、方向性并不是很明确,个别情况是由学生找个单位盖章完成的“实践”。为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应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以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工程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切实加强社会实践管理,并做好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除了引导学校积极参与实践外,还应增设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素质拓展课、选修课、报告会等,提升学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的知识和能力。

4.参照社会实践模式,对工程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当今社会,企业的项目管理已经形成十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构成了项目管理普遍适用的理论框架,指导着各类单位的项目管理实践。而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经过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调研后,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也有了一定了解。而传统的工程实践管理还存在指导思想落后,管理模式单一,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沟通不畅通,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等弊病,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职能管理部门的日常运作范围内无法得以解决,例如面对跨专业、跨地域性的工程实践活动,统一的职能管理部门往往力不从心。新的工程实践活动需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新的组织架构来解决。

参考文献:

[1]皮益霞.创新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实施途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李炎清.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彭洋,王昆,朱琦.教学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对接的可行性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08-112.

上一篇:支撑结构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乐器音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