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内地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高校宿舍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理念、制度和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大学生参与的“书院制”宿舍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尝试。“书院制”宿舍建设着重以人为本的全人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投身于宿舍书院文化建设,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契合的。

内地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论文 篇1:

高校书院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摘 要:通过比较海内外高水平大学书院制度中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学生自我管理等经验做法,探索书院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机制、跨院系协作机制、学生组织自我建设机制、师生关系建设,落实书院学习社区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书院;文化建设;学生管理

一、中西传统书院文化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部分高校积极探索书院建设来试图改革越来越学科化、专业化、科层化的大学组织制度,借此为师生间的沟通相处、润物无声的传道学习提供一种共同学习生活的时空与制度基础,从而超越简单的学科知识,更具人文关怀与传承。

(一)住宿制学院模式的借鉴

住宿制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制度作為西方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组织模式,是指大学除了专业的系科设置之外,还设有多个具有不同程度独立性的学院或书院。这些学院或书院主要是指将学术活动集中到一个由师生组成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活动的共同体,西方大学的住宿学院除了优良、完善的住宿生活与服务配套设施外,一般设有院长和教导长等行政领导,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从各专业学院选聘的一批学者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咨询和生活指导。住宿学院还有包括学生会在内的各类学生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按独立程度住宿学院可分为 “独立学院”和“非独立学院”两种。“独立学院”负责全部或部分的教学及招生程序,有独立财政来源。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是独立学院的代表性大学。“非独立学院”并不提供教学功能,但提供住宿设施及社交团体的功能,财政全部或部分依靠大学拨款。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采取这种方式。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也是如此。住宿学院以住宿的物理场所为载体,以学院师生情谊为纽带,构建亲密的校友网络,构建了住宿生活和学习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住宿学院的不同文化传承、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加强互动交流,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产生影响,塑造学生品行和素质,也无形中培养了学院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更深入全面地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二)传统书院文化的启示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影响较大的一种教育机构与教育形式,传统书院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也对当前高校书院管理特别是师生关系、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吸收借鉴传统书院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优点来弥补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古代书院不仅是教学机构,也是研究学术、传承文化、实施教化的重要基地,书院在讲学自由、学术开放、因材施教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多实行开放讲学,且重视生徒自学,提倡独立研讨,课程设置灵活,允许发挥专长,成绩考核多重平时学业表现,以及人品与气节的修养。另外在书院教学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体现突出,古代书院多有“从游”的传统,师生通过从游密切联系,教师不仅从学业上,同时也从生活上、人格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道义价值常常会透过教育关系,借师生互动,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意识中,从而浑化为学生德性人格的核心部分。

(三)当前我国高校书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在内地高校中虽然目前通行的仍是按院、系、班级安排学生的住宿、学习和活动,但也有一些高校则在汲取西方住宿制书院与传承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如何结合本土化需求,努力推进住宿学院(书院)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以此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观念的改变。复旦大学2005年成立复旦学院,先后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等书院,新生第一年不分专业在复旦学院学习,接受复旦学院的全方位指导,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计划,接受关怀教育,包括全校性的素养拓展训练、学业方法指导和大学生活导航,之后进入专业院系学习。从2012年开始学校进一步深化书院制改革,在全校本科教育中全面推行住宿书院制度。西安交通大学将“书院”写入大学章程,提出,学校根据本科生培养需要,以学生住宿社区为载体设置书院,作为开展本科生课外教育、实施学生事务管理以及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学校在书院建构了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通过辅导员(书院专职教师)、学业导师、班主任组成的学生管理队伍,设置较完善和规范的党团以及社团,以书院为单位开展党团活动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引导以及行为养成教育等方面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汕头大学则借鉴境外优秀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从2008年开始试行打乱专业、年级住宿的基础上,在内地高校中率先成立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至诚书院,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混住的生活模式,着力打造学习社区的生活模式。

类似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在上海大学、福州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中也在进行。其核心都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营造生机与活力的生活环境、学术气氛,促进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更多的非正式交流,共同助推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高校书院建设现状与制约瓶颈

(一)书院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在书院建设方面努力的路径各有侧重,但总体可以概括为这样的趋势:以宿舍为载体进行书院建设,推进本科生教育制度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工作,这种改革在间接继承了我国古代书院的某些特点(比如聚集性、养成性),同时又吸纳了西方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香港、中国台湾部分高校内书院实施的通识教育培养方式,主要以中国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社区环境建设为先导,营造温馨的育人空间,以通识训练和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学习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种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为出发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也体现出的是一种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建构。书院的改革从深层次反映出大学的社会边界,学生需要承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学习自我管理与培育人文精神,这也是配合通识教育的改革脉络(知识、课程、教师、学生,培养目标,管理制度的一个环节)。就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如果说纵向的学术性系科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那么创新横向的住宿学院则主要负责在课程之外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优良环境。同时由于书院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为通识教育提供体制的保障,让学生充分接受,尽量避免来自院系的专业窠臼,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与通识教育相呼应的,书院培养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或培养学生品格培养、行为养成,倡扬古典文化优秀传统,涵养学生道德情操、文化修养。

(二)书院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书院建设中还存在内涵建设不足的问题,如何跨院系构建新型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如何与专业院系保持良性互动,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全人”教育;如何在书院内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共同构建学习社区;如何传承有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核的书院文化,增强学生认同感,更有效地将建设目标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如何激发协同创新能力,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课外培养体系构建相结合?这些都需要教育管理者共同思考。其中师生关系是高校管理的基础,书院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书院更好地协调学生事务管理与专业院系的关系,促使二者良性互动,这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当前我国高校专业系科的概念依然还是强势地位,这种现状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对班级和院系有着较强的归属感。推动书院建设,以学生住宿社区为管理平台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除了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围绕青年人成长出发,不断改善书院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创造学生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优良环境,更重要是“软件建设”,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和学术事务指导,在书院内建立起公共交流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这就需要逐步完善书院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以及与书院相关的学生管理组织。同时要理顺书院与专业院系的治理结构,强化院系对于书院工作的重视,并有效依托专业院系,大力开展学习辅导、素质拓展和文化活动,拓展师生互動的空间,实现书院的育人功能。

三、启示与思考

尽管发轫于西方的住宿制书院建设模式在与中国高校具体实践的融合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总体而言,书院制的推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一方面在于其建设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特别是自主管理与价值观的塑造,同时通过社区化的学习引导,密切师生关系,都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需的。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是住宿学院制的出发点

当前国内高校推行的住宿制书院多采取的是住宿学院与学术性系科矩阵式结构管理模式,学生作为个体即隶属于住宿学院,同时也隶属于学术性系科,学生接受的也是住宿学院和学术性系科形成矩阵式协同管理机制,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由于管理架构上,与西方住宿制书院存在较大差别的是,我国高校中住楼多为辅导员,专业教师一般不会住在园区,而且书院多不承担课程开设。纵向的学术性系科由于传统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除聚焦于专心于知识传授和知识创新,也承担着重要的属地化学生管理的任务;横向的住宿学院则专注于学生课外教育辅导与学生自主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隶属于住宿学院,学术性系科通过知识传授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住宿学院则在课外发挥全环境育人功能。两种机构共同作用以达成目标在于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促进学生发展。除了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还为学生创造出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学生也可以透过师生共膳、参加读书写作会、通识教育的导修课、名人讲座、体育竞赛、与书院院长茶叙畅谈哲理等,不断拓展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二)重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机制

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过程的基本关系,是实现知识传播、人格影响、以及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依托。当前高校在推进住宿制书院改革过程中,导师制度是常见的做法。牛津大学所创立的导师制是基于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在每学期中,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是如此。导师制出发点就是通过导师深入学生的住宿环境,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学业理解、生活自理、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书院教师的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当前高校中推行的书院导师制,则更多地是通过多种渠道密切师生关系。一是开设具有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二是以专题项目方式有由导师作为主持,引导学生参与兴趣、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交流;三是作为心灵辅导与职业生涯指导角色开展师生交往,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学生“四自”管理的深化是书院制改革的落脚点

虽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高校还不能做到按照学生个人意愿安排宿舍,学生也主要是被动地由学校分配进入住宿学院,但中西方书院制的核心理念都是学生要更好地学会管理自己,而这种管理主要是学生通过组织各种组织、团队,调动各方积极性,而实现的自我管理,书院老师更多是起到“引导、支持和帮助”的作用。另一方面,就现实而言,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学生诉求,有时难以及时掌握信息并有效反馈意见。书院则通过设立学生综合管理中心、配备辅导员助理、发挥学长作用、学生组织社团等多种方法,积极倡导学生自我管理,有效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既立足学生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了新的自下而上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与活动的决策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书院建设也要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这也增加了学生与社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四)“新型学习型社区”得以有效构建

首先,目前内地高校在推行书院制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都在大力推动旨在建立起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的通识教育,并将其作为实现书院制度建设的有效载体。虽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大学综合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并非局限于书院内部,但其提倡的理念与具体实践,切实为书院新型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开辟的思路,垫定了基础。其次,在书院建设的过程中,从学生自身最切实的需求出发,改造住宿环境,增加文化设施,将学生宿舍變成专业课程之外第二课堂的教育场所,本身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与研究的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促使师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再者,书院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局限在课堂里,更拓展到社会环境中,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研讨课、学习团体、文化活动、参与社会体验活动、专项社会调研活动等,助推学术及文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书院制度作为一个大学制度,与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与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实行书院制度必须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相呼应,只有立足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结合师生实际、校园文化环境,在比较和扬弃,实践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探寻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489.

[2]沈翎.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04).

[3]顾冠华,沈广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452.

作者:周双丽

内地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论文 篇2:

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高校宿舍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理念、制度和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大学生参与的“书院制”宿舍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尝试。“书院制”宿舍建设着重以人为本的全人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投身于宿舍书院文化建设,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契合的。

[关键词]大学生 书院制 宿舍管理

[作者简介]黄汉昌(1981- ),男,广东惠来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99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堂外的素质教育改革——以学生宿舍为阵地,构建素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A093)

学生宿舍是学生课外最重要的活动场地之一,也是大学生沟通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随着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行,宿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学生管理都是采取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即便是已经实行了学分制的高校,也基本采取的是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的弊端不断出现。如学生管理理念、学工队伍以及延续了多年的科层管理模式等如今已经都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

第一,在宿舍管理方面,主要以学校单方面管理为主,学生配合为辅。在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生源逐渐多样化,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也随之多元化,学生要求平等参与学校管理,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传统的宿舍管理方式大多是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多样性现实需求的关注。

第二,在管理制度方面,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以科层制为主,宿舍管理也是如此。在科层制管理模式下,各种权力高度集中,不仅一线教育工作者难以参与高校管理,而且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也鲜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作为学校的最大主体,学生却没有话语权,这是参与权力的一种失衡。再加上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没有关于大学生参与高校宿舍管理的明文规定,这造成各高校在尝试大学生参与管理时无统一标准。在学生参与方式上,仅限于咨询意见或表达不满情绪,并没有参与决策权。

第三,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监督部门发展尚不完善,存在多种问题。比如说这些部门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管理,以行政或者命令的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迫使他们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而没有做到:重视学生的自我参与,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从“自发被动”变为“自觉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方面,大学生的个体完善性、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以及工作经验的欠缺导致其无法把握工作的宏观方向;另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仅是作为学校管理的补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现实情况中,大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多为参加宿舍纪律检查、卫生评比等方面的工作,多为辅助协调性的工作,参与的层面比较窄,起不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作用。

学生作为学校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相应的权力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时候甚至被认为这是“合理缺失”。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管理主体的地位,低估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热情。学生是高校的主人,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理应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力。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体现出高校管理的民主性,对学术和行政权力的泛滥亦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①

二、大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是宿舍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书中对学生自治的范围界定为“学生自应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件为限”,“第一,学生愿意负责;第二,学生能够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发表的宣言也提到: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重视学生的需要,把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之一,参与评估和课程、教学法的改革,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当前,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参与权,在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第四章第四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参与式管理是一种民主领导及激励法则的管理制度,其主旨在于培养组织成员的自尊心、责任心及事业观,使之发奋努力,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参与式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就是要与高校育人目标相结合,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指导,营造民主参与管理的氛围,实现权利分享,全员参与,搭建参与管理的各种平台,达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把管理要求作为学生自我的目标,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学校独特管理文化的一种管理方式。②

高等学校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过程的要素构成和管理过程的运行过程。要素构成中的管理主体系统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和咨询系统四个子系统。③其中,宿舍管理也在这个系统之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宿舍管理各子系统的服务工作,使广大学生由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变成为教育、管理、服务的主体,并使学生在参与宿舍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地接受道德教育,在践行道德准则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主动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只有每个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积极参与高校管理,才能解决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这种体制既是新事物,也是旧事物,说它新是因为在中国内地只有几所高校在实行或者在尝试;说它是旧事物,是因为它在我国古代已经存在了多年,在西方国家的高校也实行了很多年,并且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一种尝试和改革未尝不可。

三、素质教育下的“书院制”宿舍管理新模式

1.“书院制”的含义和功能。这里的“书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书院,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都很重视个性发展和自由研究)。相比之下,古代的书院职能更多、更复杂,它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本文所说的“书院制”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需而生的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全称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的住宿学院而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其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④这种体制是在继承我国古代书院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宿舍管理的先进方式而形成的一种学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把宿舍作为开展活动和进行管理的平台,大力开发各类宿舍资源,把学生公寓当做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社区”,并通过这个平台和空间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新生入校时就根据本人志愿或者学校安排成为某个“书院”的成员,“书院”通过各类隐形课程以及活动拓展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隐性教育。通过“书院”这块阵地,学生的碰撞与交流增多,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公民意识也逐渐增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书院制”模式在学生宿舍的实行,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但现在仍处于萌芽阶段,有待实践的检验。

2.在高校的宿舍管理中实施“书院制”的实践。香港中文大学是世界上较早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之一,也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的学校。1963年,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三所书院以及1986年加入的逸夫书院共同构成了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学。自成立以来,香港中文大学一直坚持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课程着重“深”与“博”,以期达到均衡教育的目标。它继承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博雅教育”的传统。⑤在宿舍管理方面,香港大学学会会刊《赫戏》(1987)曾说明了“舍堂管理”的目标,即“使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培养独立的见解,发展个人的思想及使其有一个开放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权利,从而觉醒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是目前大陆地区试行书院制的两所高校。西安交大书院实施大学生生活导航、学业规划、习惯养成、公民素质与礼仪培养、综合素质拓展、心理辅导与困难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计划,成为本科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承担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大职责。⑥其中,部分目标需要在学生宿舍完成。复旦大学设立了四大书院,每四幢宿舍楼为一个书院,以复旦历史上著名的已故校长的名字命名。新书院既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交流思想、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树立集体荣誉感的平台。

总体而言,已经实施或尝试实施书院制的高校都十分重视宿舍文化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作用。各校的各书院宿舍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特征,这使学生对“书院”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宿舍的分配上,不是因循守旧地按专业科系来划分宿舍,而是理、工、商、文、法等专业的交融并包,促进学生的专业平衡、专通结合,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学习,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交流沟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管理模式。书院制的宿舍管理理念是“以生为本”。学生是书院的主体,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书院制下的宿舍管理更偏重服务性和人性化。师生之间呈现的是“我—你”关系,更多的是交流和沟通而非命令与传达。宿舍管理强调的不是规则和制裁而是示范和引导。书院制下的宿舍氛围更适宜大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构建书院宿舍文化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的目的。

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解放”的途径,是最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需要的选择。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书院制”宿舍管理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而香港中文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种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注释]

①黄海涛.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27.

②崔荣国.参与式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以江南大学学生管理为例[J].江南论坛,2006(9):48.

③胡建华,陈列,周川,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20-421.

④李翠芳,朱迎玲.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J].煤炭高等教育,2009, 27(3):3.

⑤徐德龙,潘中伟,刘永强,等.试行书院学院学科制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1.

⑥杨永林.建设新型书院文化——西安交大集中研究型大学优势培养一流本科生纪实之三[N].光明日报,2007-11-19.

作者:黄汉昌

内地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我国高校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原因与现状

[摘要]社会飞速发展导致高校管理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以及学工队伍本身都呈现出阻碍高校发展的不利趋势。文章通过对学生参与管理书院制的原因和现状进行梳理,提出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弊端的最好途径在于大胆革新,采用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

[关键词]高校 学生 书院制 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杜丽娟(1978- ),女,湖北襄樊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广东 广州 510990)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书院制管理模式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很多年,而在我国大陆,书院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期待着被理解和认可。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学院不同的是:书院制意义上的学院不承担教学的责任,只是教师和学生居住、生活的场所。

我国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当前,极少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其全名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继承了我国古代书院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参照国外书院制,在两者的结合点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本文提到的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把学生宿舍当做管理的空间和平台,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宿舍开展,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

一、我国高校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原因分析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目前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外来各种思想不断地影响和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不可避免地会对教育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资源的共享更是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和同学、教师的交流更多地依赖网络,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网络人了,甚至连交作业这样的基本工作也要求教师通过网络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新时代大学生轻视传统教学手段,渴望有一种和网络时代配套的教育手段和途径的出现。大学面对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始出现管理思路以及管理方法上的拐角。

随着扩招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大学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对大学的身份也发生了称呼上的变化,大学生已经由以往的求学者变成了如今的“消费者”和“顾客”。尤其在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称呼教师为老板已经成为部分人可以接受的事实了。家长出钱,学生消费,花钱才能受到教育,这种心理促使如今的特殊“消费者”对作为“工厂”的教育机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关心自己做“股东”的工厂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也正是有了这类经济关系的变化,大学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仅由管理者说了算,教育的提供者(高校)与消费者(大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冲突越来越多,二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然而,社会不可能取消正规教育,因为“没有这种正规的教育,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因为书籍和知识的符号已被掌握,正规教育为年轻人获得一种经验开辟道路,如果让年轻人在和别人的非正式的联系中获得训练,他们是得不到这种经验的”①。所以,在新情况下谋求新的出路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2.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本身存在弊端。目前,我国各高校大都采取校、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即便是实行了学分制或者说完全学分制的高校,采取的也是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学生需求的变化和增多,使原有的这种学生管理体制的弊端不断呈现。比如学生管理理念、学工队伍以及延续了多年的科层管理模式等这些原本的骄傲在如今的形势下都成了弊端。

首先是学生管理理念。“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②长期以来,高校已经习惯了只要不出事就好,过分追求服从甚至是盲从,忽视学生的具体需要以及情感体验,这种管理的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以往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理念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而高校实施扩招后,大学生的来源已经变了,不再是单一的了,来源的多样化,需求的多样化,造成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要求平等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呼声也越来越大。一项调查表明,73.67%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学校的重要决策过程,30.63%的学生表示希望参与讨论,23.95%的学生表示希望知道详情,23.31%的人表示希望有权监督学校的管理,17.90%的人希望对学校管理能够有权决定,只有4.22%的学生表示不希望参与。③

其次是学工队伍。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流动性强,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人数少,待遇低,社会地位也比一般教师低,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份工作,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瓶颈。在传统高校,尽管学工队伍相对稳定,但学工队伍里的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并不是真正认同,而在想方设法转岗,没有受过正规思想工作教育的从业者比比皆是,这使学工队伍本身显示出一种劣势。同时,辅导员工作任务量大、烦琐,也是这个岗位本身的一大特点,教育部规定每150~200名学生配备一位专职辅导员,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个辅导员带500~600名学生的情况比比皆是。在每个学生一张课表的情况下,辅导员工作量之大、任务量之重,非亲历者难以体会,这导致他们无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使得学生更是怨声载道,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更突出了。

最后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科层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缺少民主参与和监督。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以科层制为主,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形成了一套上至学校党委下至各院系党委、辅导员的科层制管理体系。教学班也是从班长到最后的寝室长都实行科层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原有的体制下没有太大的问题,它能够适应以往高校的需要。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或者说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发言权,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座谈会徒有虚名,谏言纳策更是一个形式,学生对管理失去兴趣,不再愿意参与其中。

这种缺乏监督机制的管理体制,已经与目前的社会发展以及高校特点格格不入,显得举步维艰了。

二、我国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概况

1.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书院制是香港中文大学创校至今的悠久传统。目前来说,有新亚、崇基、联合及逸夫四个书院,这四所书院各有特色。为迎接本科四年制改革,2007年后,香港中文大学又陆续成立了晨兴、善衡、敬文、伍宜孙及和声五所书院,预计这五所书院将于2010年开始面向学生招生。

在香港中文大学,任何一位全日制本科生都可以在开学初申请进驻一个书院,因为每到学期末,学校就会腾空所有的书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书院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书院内有宿舍、食堂、图书馆、阅览室、健身房及其他各类设施。学生通过不同书院提供的各类活动和设施,获得不同于专业素养的训练,而专业学院对学术和科研负责。也就是说,每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生都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书院的身份,一个是学院的身份,往往学生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喜欢将书院的身份说在前面,而将学院的身份说在后面,这反映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已经接受和认可了书院制,并且以此为荣。进入大学后,学生先选择专业,后选择书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书院和不同的宿舍,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大的宿舍区。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人教育,学术活动和育人活动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2.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从2005年试行,该校的做法是:新生入学报到后,在学籍上归学院管,同时也加入一个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不同的是,这里加入书院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而是由学校统一分配和安排,为了管理的方便,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为了配合这种模式,经过酝酿和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发展出一种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书院负责学生事务的管理,在西安交大,辅导员一律叫常任导师,学院的学生工作都归属书院管理,学院也仅在教学和科研上负责。

西安交通大学在书院内设置了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党团以及社团,以书院为单位开展党团活动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了交流和沟通的方便,常任导师吃住均与学生在一起,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上,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所有本科生住进书院,实施以年级为单位的书院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书院最重要的一线工作,书院建立党总支,常任导师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书院实施大学生生活导航、学业规划、习惯养成、公民素质与礼仪培养、综合素质拓展、心理辅导与困难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计划,成为本科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承担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大职责。④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不成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宿舍管理以及活动开展方面还倾向于沿用传统的模式,缺乏一定的改革力度,然而,作为一所具有多年历史的传统高校,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

3.上海复旦大学的书院制。也是在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了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复旦学院。相比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复旦大学的书院制更胜一筹,更加具体和详细。在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里,学校把80个人编成一个班,这个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班,文理在一个班,不同专业的人也在一个班,一个总辅导员和3个助理共同管理一个班,他们都对这个班负责。新书院作为学生的住宿点,不仅仅是生活的地方,更是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人交流思想、施展才华、开展各类活动和进行通识教育的地方。复旦大学的4所书院都是清一色的老建筑,正门有匾,室内挂有字画,目的是制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奋力拼搏。

复旦大学的书院也开设了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党建工作室、大学生导航中心以及意义深刻的学样拓展中心。每个书院都设立学生工作小组,大概每个书院只管理十个左右的班级。复旦大学的书院制也采取辅导员住宿制,每个班的辅导员以及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进入到书院住宿,这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做法类似,不同的是复旦大学的导师也要入住书院,而西安交通大学只有常任导师(也就是辅导员)入住书院,其他人则无需入住。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彰显个性,复旦大学专门设计了别具特色的院服,学生穿上院服后对自己所属书院的认同感更强,归属感也更强。

除了上述高校之外,华东师范大学于2007年也专门组建“孟宪承书院”,对免费师范生实施书院式管理,为这些学生建立相对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促成其共同的教师职业信念与价值观。⑤还有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拟施行书院制,后因种种原因而搁浅。

三、我国高校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社会的发展,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及学工队伍本身的种种问题,使得传统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改革,香港中文大学的成功,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的尝试,都说明书院制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高校能接受并且可执行的选择。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全参照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管理模式目前还行不通,仅就宿舍管理这一项来看,在我国内地还做不到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书院,因为我们的学生管理体系是科层制。再看导师,内地高校的教授几乎不可能实现完全驻扎在书院内,以书院为家。还有很多与传统高校格格不入的问题都会接踵出现。

鉴于此,笔者提出我国高校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在参考西方发达国家书院制管理模式和借鉴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和尝试:

首先,转变理念,准确把握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发展空间,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大胆放手,使大学生管理从单纯的“管”转向立体的“育”,尊重和信任是育的基础,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制定管理政策和实际管理工作。

其次,杜绝形式,健全法规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参与书院制管理模式。要通过修改和建立两种方式做到制度保障,要修改以往阻碍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条文,建立一系列切实维护学生参与高校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法律法规。只有理念加上体系和制度保障,才能使高校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获得先行条件。

最后,完善参与机制,支持学生自治。要发挥学生社团在自我管理中的职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参与和自治,而教育者只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大学生参与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努力的重点是途径畅通,程序规范,使能够执行的各种参与途径和方式、原则和程序一起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参与机制,保障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高校走到今天,选择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究竟是不是大势所趋,尚不可断言,毕竟文化多元时代的选择也是多元的。香港中文大学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有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方法和思路,这经过了多年的摸索。而正在大胆尝试的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高校在前进道路上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还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尝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大有裨益,管理者、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都面临着挑战和欣喜。

看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实施学生参与管理书院制成功的果实,笔者在这里提出书院制与高校管理机制相融合的必要性,只是祈愿那些正在尝试和有尝试念头的高校能够在这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以慰莘莘学子求知的渴望。

[注释]

①(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3.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含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3.

③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9.

④杨永林.建设新型书院文化——西安交大集中研究型大学优势,培养一流本科生纪实之三[N].光明日报,2007-11-19.

⑤曹继军.华东师大免费“师范生”住进书院[N].光明日报,2007-09-23.

作者:杜丽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究论文下一篇:政府制度创新发展文化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