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期末复习

2023-03-30

第一篇:施工组织设计期末复习

组织行为学 期末复习

1.组织行为学的涵义:指对组织内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2.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是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趋向、以责任为中心和空间概念。(课件第二章)

3. 权力距离:人们天生存在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差别,而后天环境、机遇、决策和价值观、性格、态度、努力程度的差别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别。一般认为,权力距离越大,就越不平等;权力2. 团队与群体的差异:(课件第八章) 答:团队与一般意义上的群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群体的绩效依赖于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团队的绩效不但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当产生团队共同的工作成果。

(2)群体不为个人承担责任,个人也不必为群体承担责任。而团队要对目标作出承诺,责任由团队承担。

(3)群体成员技能可能相同或存在差异;而团队中成员的技能通常是互补的,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三、论述题(16分)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类型贝尔宾团队理性决策者需要有创造力,因为这让决角色(Belbin Team Roles),亦被称为贝策者能够全面地评价和理解问题,包括尔宾团队角色表(Belbin Team 其他人不能看到的问题。然而创造力最Inventory),团队角色理论叫做贝尔宾团显著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决策者确定队角色理论(Belbinteamroles),贝尔宾所有可行的可选方案。同时,在面临决(Dr.RaymondMeredithBelbin)是英国策时,大部分人都有创造潜力可加以利的一个教授,他在1981年出版了一本用。总之,理性决策者需要创造力也有书《团队管理:他们为什么成功或失败》创造潜力,那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ManagementTeams-WhyTheySucceed呢? orFail),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这套团队答: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提出个体的创角色模型。基本思想是:没有完美的个造力本质上需要专业技能,创造性思维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但团技能以及内在任务动机,人们拥有每个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团队,只要适当的拥要素的水平越高,则其创造力也越高。有如下各种角色。距离越小,民主和自由程度就越高。 4. 态度:对于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评价性陈述——或者赞同,或者不喜欢,反映个体对某事物的感受。(课件第三章) 5.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的理论,认为强化塑造行为,行为是由环境引起的。强化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消退三种手段。(课件第四章)

6.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当员工相信以下条件成立时,就会受到激励进而加倍努力的工作: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良好的绩效评价会带来组织奖励,比如奖金、加薪或晋升;组织奖励会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课件第四章) 7. 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课件第七章)

8. 团队:团队(tea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之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课件第八章) 9. 自我中心角色:该角色只关心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关心团队的付出,它有以下若干种表现:(1)阻挠者,怀疑一切,顽固不化,牢骚满腹,例如他们反复提出已被组织经过认真考虑后否定的提议,或者反对一切他们不满意的提议;(2)寻求认可者,往往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且努力使自己获取较重要的职位;(3)统治支配者,努力通过控制团队的某些成员来获取权利,他们可能通过奉承别人或宣称自己的优越地位来吸引注意力,他们有可能干预别人的贡献;(4)逃避者,与别人保持距离,他们态度消极,尽量不参与互动。(课件第八章)

10. 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某种信息从一个人、群体、组织传递到另一个人、群体、组织的过程。(课件第九章)

11. 权力的定义:一般而言是指一种能力,具体是指某人影响其它的人做其原本或许不愿做的行为的一种能力。这个定义还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是潜在的,无需通过确认来证明其有效性;(2)权力间有依赖关系;(3)假设被领导者或被影响者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主权。(课件第十一章) 12.组织文化的涵义:指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享意义的系统,这种共享意义区分不同组织。这种共享意义的系统实质上是一系列组织所重视的关键特征。

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初步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每个需求达到充分满足时,下一个更高级的需求就开始占据优势。从激励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马斯洛的理论认为,虽然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但一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就不再需要激励。3. 沟通的功能有哪些。(课件第九章)答:沟通的功能:在群体和组织中,沟通主要有四项功能。(1)控制,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2)激励,沟通通过下面的途径来激励员工:明确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去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3)情绪表达,员工可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和满足感;(4)信息传递,沟通有助于决策,可以为个体和群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4. 简述三极端理论。(课件第十章) 答:美国管理学家怀特、李皮特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种:

(1)权威式领导,所有决策都由领导做出,所有工作的进行步骤和技术的采用都由领导发号施令,工作分配和组合多由领导单独决定,领导者较少接触下属,如有奖惩往往对事不对人;

(2)民主式领导,主要决策由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决定,领导者采取鼓励和协助的态度,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组织每个成员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领导者主要运用个人权力和魅力,而很少利用职位权力;

(3)放任式领导,组织成员或群体有完全的决策权,领导者放任自流,只负责给组织成员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资料条件或咨询,而尽量不参与,工作几乎全部依靠组织成员个人自行负责。

5. 菲德勒提出的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课件第十章) 答:(1)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愿意追随领导者的程度。程度越高,领导者的权力和影响力就越大。

(2)任务结构:对工作任务规定的明确程度,任务明确、程序化程度高,工作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职责也容易描述清楚。

(3)职位权力:指领导人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相当高的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6.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哪些关键因素?(课件第十三章) 答:(1)任务应该分解细化到什么程度(工作专业化);

(2)对工作进行分组的基础是什么?(部门化);

(3)员工个人和工作群体向谁汇报?(指挥链);

(4)一位管理者可以有效指导多少名员工?(管理幅度);

(5)决策权应当放在哪一级?(集权与分权);

(6)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正规化)。(1)专业技能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当人们拥有所努力领域的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时,其创造潜力相应得到加强。无法想象一位懂得很少编程知识的人会成为有创造力的软件工程师。 (2)创造性思维技能要素包括与创造力有联系的个性特点,使用类比的能力,以及捕捉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的才能。研究发现下述的个体特征与开发创造性思想存在联系:智力、独立性、自信、冒险精神、内因控制主义、对不确定的接受、以及面对挫折而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些人能够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技能是因为他们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他们能够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和用陌生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

(3)内在任务动机因素指由于某事有乐趣,刺激,令人兴奋,让人满足,或者具有个人挑战性,因此人们想去做他的渴望。动机要素可以将人的创造潜力转化成实际的创造性思想,它决定人们投入和使用专业知识及创造性思维技能的程度。因而创造性的人经常很热爱他们的工作,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工作环境将会严重影响它们的内在动机。工作环境中能够激发和加强创造力的因素包括:企业文化鼓励思想交流;给予各种主意公平和建设性的评价;认可和奖励创造性的工作;充足的资金、物质和信息资源;有决定哪些应该做以及如何做的自由;上司沟通有效、信任他人、支持工作群体;工作群体成员互相支持、彼此信任。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对管理者的启示为:要提高员工的创造力水平,就要创造机会让员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开办各种专业培训等;选择更具创造力个性特点、拥有类比能力、能举一反三的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有正确、合理的内在任务动机。

答: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认为任何成功的团队必须包含不同性格、能够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并提出8种团队角色: (1)阐明目标和宗旨,帮助分配角色、责任和义务,为群体作总结; (2)寻求群体进行讨论的模式,促使群体达成一致并做出决策; (3)提出建议和新的观点,为行动过程提出新的视角; (4)对问题和复杂事件进行分析,评估其他人的贡献; (5)把谈话和观念变成实际行动; (6)为别人提供个人支持和帮助; (7)介绍外部信息,与外部人谈判; (8)强调完成既定程序和目标的必要性,并且完成任务。

第二篇:期末复习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活动目的:期末复习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1、让学生重视期末复习。

2、能获得一些好的复习方案。

3、对自己的复习有一个总体规划。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说开场白,明确这次考试的重要性。

2、班级中学习和行为习惯好的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做的。

3、请单元考中各科状元介绍学习经验。

4、各位同学谈谈自己学习中的困惑,请其他同学给出一些建议。

5、主持人朗读文章《如何做好复习工作》,让同学们明确。

6、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每门功课的复习方法和经验。

7、小组代表分别发言,分别说说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方法。

8、请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同学一起来帮助他们。

9、制定期末目标,针对目标,你如何进行期末复习。

10、班主任小结。

长阳小学五年级20

13、

12、16

第三篇:电大《教学设计》判断、简答 期末复习

-、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系统也就是为了促进有效学习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2.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3.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除了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之外,还起着协调年级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作用。A 4.(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指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它所针对的教学设计的任务来说,可以称它为短期设计。D 5.一般来说,“设计”是指人们在创造某种具有实效性的新事物或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性的系

7.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一般由认可教师完成。

8.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9.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模块,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D 10.同3.

11. 教学设计有4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指导性、整体性、灵活性、创造性。D

12.对于教学过程,按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A

13.教学设计的优越性: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学习者的特点;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有效使用。A 14.教学设计的局限性:教学设计是对尚未进行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一种预先的构想,因此,教学设计工作不可能事先遇见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同时教学设计最后形成的教学方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规划性的方案,它不可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做非常精细的设计,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A

1.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A

2.教学设计模式具有3方面的功能:(D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2)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3)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C

3.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

过程,此外,他们都是封闭式的。D

4.教学策略可以分成三种分策略:组织策略、宣传策略和管理策略。D

5.“肯普模式”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选择课题与任务、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和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准备情况)。A

1.皮亚杰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形式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D 2.有关的研究发现,年幼儿童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这并不是缺少完成认知任务的基本能力要素,所缺少的是将这些能力要素协调起来,组成策略并从中获益的能力。 3.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有关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学习需要, 4.学习风格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倾向与策略,学习风格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性和时间上的稳定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人的一种偏好。

5.学习需要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施法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以判

断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制约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6.学者波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为六类。这六类需要的核心含义是:当“现状是”与“应该是或必须是”两者之间存在差距时,就产生需要。

7.学习者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内部参照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分析法。A 8.内部参照分析法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9.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A

10.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B 11.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与策略,这种学习倾向与策略是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联系在一起的。A 12.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段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A

13.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信息获得成分3种成分组成的。这3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D

14.对于一种学习风格,我们不能断言它是好的还是坏的,而只能说它是否适合于当时的情境。对于教学设计者来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等适合于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简言之,是为了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的教学。 15.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提供问题情境;(2)明确研究问题;(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研究的资料;(5)分析处理资料;(6)得出研究结论;(7)检验。

1.普遍性目标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它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很 广泛的领域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第二,它灵活性强,有利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创造性,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2.教学目标的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码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情感性目标取向。

3.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形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过程性,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地形成,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外或者在教学开始之前预先确定。

4.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评价、综合。D 6.表现性目标是开放性的,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而不是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它不是要

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而关注学生表现行为的个人性、多元性,鼓励活动的个性特点。

7.辛普森的运动技能目标分类体系中,动作技能的目标分为七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A

8.从历史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 A

9.教学内容的螺旋组织方式,是指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相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B

10.教学内容的螺旋组织方式,是指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之呈“螈旋式上升”的形状。 11.教学内容的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能够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12.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有利于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既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又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

13.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思想的发展。D

14.纵向组织学习内容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B

15.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而如果是具体层次上的教学目标,则不适合于采取这种取向。

16.目标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学习目标的分类及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编写评价学习日标的材料。A

17.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组织、价值评价、反应、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D

18.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原理。 B

19.美国学者艾斯纳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准备行为目标、提出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D

1.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材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实现教学、发展和生存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D

2.按照教材的观点,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内容的感知、教学内容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这六个基本环节的设计。 3.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并据此把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三个大类。

4.威斯顿和格兰顿在他们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一文中,根据教师与学生

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实践的方法。A

5.教学组织形式简称为“教学形式”,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

6.按照教材的观点,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可以被概括为两句话: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7.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一种方案,在同样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 8.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了3个基本思想:系统思想、整体思想和有序思想。D

1.教学情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2.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3.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 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

4.传统学校与社会之间,不仅存在着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割裂和在人的培养方面的不足。而情境教学则凸现了课程内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沟通。 5.教学情境作为学习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人工的、自然的物质条件,而且具有心理化的、经过组织的结构特征,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整合,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D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

7.物质教学环境是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

8.心理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由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

9.积极的课堂气氛特征是:课堂环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友好。

10.消极的课堂气氛特征是: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师生双方缺乏主动教与学的热情;师生之间配合难达默契;学生之间关系疏远。

11.影响教学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物质环境的优劣会导致心理环境的变化,而心理环境的好坏也不能导致物质环境的改观。

12.前期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三部分。A 13.教学活动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由4部分内容组成: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A 14.目标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学习目标的分类及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和编写评价学习目标的材料。

15.教学策略可以分成三类分策略:组织策略、宣传策略和管理策略。D 1.教学媒体是采集、传递、存贮和加工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或中介)。A

2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媒体。A

3.虚拟真实(简称VR)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人为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环境。

4.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经验之塔模型和算法型5种。 A

5.教师作为“特殊媒体”,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需要借助、组织、使用其他类型的媒体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A

6.教学媒体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 整体协调,最优化地、适当地选择教学媒体.A 7.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C

8.目前,网络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模式: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式、探索和协作式。A

9.幻灯、投影教学的设计模式有: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法、声画教学法。A 10. 音像教学的设计模式有:演播一设疑法、演播一讨论法、演播一情境法、演播一发现法、演播一实验结合法、演播一操练法。A 11.一般,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可以分为5个步骤: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刨设教学情境;选择评价方式、设计测量工具;整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A

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整合工作采用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4要素进行方案分析、

评价和组合。 A

13.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模拟人的练习思维方式连接信息的技术。超文本可以把多种信息以非线性的组织、呈现方式构成特殊的学习资源。

1.教学评价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2.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判定,或给以价值判断。

3.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

4.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

5.总结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不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

6.教学设计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测验,因为进行评价不但涉及测验法的使用,像调查法和观察法等也都是重要的评价工具,而且测验仅是评价的客观依据之一,评价包括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进行价值判断。 7.教学评价的功能分为五方面: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8.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9.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

划分。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1.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12.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几项工作。

13.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 14.在新的评价理念中,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15.学习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改变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而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16.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业绩等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

17.档案袋是学习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反省。这些材料由学生与工作组成员一起来收集,集中反映学生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

18.档案袋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展示,展示学生的收获和进步;二是形成性的评价。 19.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带给人们的启示是: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0.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对教学评价作划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 2.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地产生策略、选择策略、自我控制及调节的过程。A 3.有关的研究还表面,元认知能力的获得并不单是由于个体的成熟,而更是由于个体的学习,个体若缺乏基本训练,那么即使到了成人阶段,在这方面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水平。A 4.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是指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A 5.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是指,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或某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A 6.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指把某一信息剖析为各种组成要素或部分,藉以弄清楚诸概念的相对层次,并使所表达的各概念之间明确化。

7.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运用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原理。A 8.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建立一个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还计划写一步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著作,该著作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技能领域三个部分。D 9.横向组织学习内容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A 10.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

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A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2.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哪三种基本层次? 3.简答一般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4.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对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5.进行教学设计活动,对教学设计者有哪些特殊技能要求?

1.按照教材的观点,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哪8个基本环节?

2.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4.肯普模式中的十个教学设计环节分别是什么?

5.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五个领域?

1.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为哪6类内容?

2.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学习需要分析中需注意哪几个问题? 4.学习需要分析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工作? 5.凯勒提出的通用型动机模型—ARCS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为了要激发学习动机,教学设计方案中应该采用哪几方面的技术?

7.在学习方式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8.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包含哪几个步骤?

9.对学习方式的设计一般有哪些要求?

1.在哪三种情况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比较明显?

2.为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3.普遍性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4.行为目标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5.形成性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6.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7.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个步骤? 8.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包括哪几方面?

1.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划分为哪三个大类? 2.威斯顿和格兰顿把教学方法分为哪四大类? 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模式有哪些步骤? 4.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5.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时,有哪些要求?

6.教学方法有哪些内在本质特点? 7.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哪些基本思想?

1.高水平的互动、协同具有哪三个特征? 2.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哪5个问题? 3.教学情境设计的一般方式有哪几种? 4.情境性学习方式有哪些特点? 5.设计课堂问答活动有哪些要求? 6.课堂自习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7.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问题设计有哪些要点? 8.设计课外活动有哪几项主要原则? 9.为什么说学校教学活动是实现人类认识和个体认识之间有效联系的重要纽带?

1.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运用形式?

2.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3.对教学媒体的功能的研究,有哪些较为成熟的结论?

4.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5.与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注意”有哪些重要的特性?

6.与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知觉”有哪些重要的特性?

7.与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记忆”有哪些重要的特性?

8.教学媒体设计中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哪些重要规律?

9.设计协作学习应遵循哪些原则? 10.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用哪些类型? 11.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什么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什么是过程评价?

3.简答学习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

4.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有哪些基本步骤? 5.为使课堂教学活动与档案评价挂钩,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6.多元智能评价的五条指导原则是什么? 7.实施档案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第四篇:组织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组织的构成要素;(重点,掌握,能举出5个以上组织的例子)

答:组织的构成要素::

1、共同的目的和成员共识,一般以一个或一组来表示;共同目标形成了区分组织内部成员与外人意识。

2、 有特定的人所组成。这些人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目标。

3、 具有一种系统性的结构,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4、拥有一定的物质资源(资金、技术、工具、信息等)。资源的类型、数量极其可获得性规定了组织的边界。

5、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分工协作的关系。例子:国家、黑社会、政党、虚拟组织、神秘化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重点,掌握) 答:组织的积极功能,使组织更具持续性、可靠性、可控性答。具体表现在:组合资源以达到预期的 目标和结果;有效地生产商品、提供服务;促进创新;适应并影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所有者、顾客和组织成员创造价值,满足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要求。组织的消极功能:

1、对于个人的组织牢笼。

2、对社会的控制与破坏。

3、组织内部的寡头政治铁律。

★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理解)

答: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组织来说,它都要经过一个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就是组织的生命周期(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s)。组织生命周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包括创业、集体化、规范化、精细化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组织的结构形态、领导体制及管理制度是不同的。

★请述古典时期组织管理理论的流派和主要思想。

答:

1、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运动的直接产物,代表人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费雷德里克·泰勒。主要思想包括:对人性的观察;提出新的组织管理哲学的基础;管理和劳动分离,建立只能组织,实行职能化管理;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2、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思想包括:权力分类理论;理想的组织形态的理论。特征:1)劳动分工、2)等级制、3)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正式选拔制度、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5)非人格化、6)职业定向。

3、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即一般管理理论:将管理与组织的领导等其他职能区分出来;首次提出组织管理的五种职能或要素(计划、组织、只会、协调和控制);提出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切斯特.巴纳德的组织管理理论;(重点,掌握)

答: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在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贡献有:

1、对组织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是建立在人群互动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协作系统。

2、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交流)。

3、“授权接受论”(权威不能依靠命令来取得,而依赖于下级是否接受。

4、组织平衡理论。

5、对非正式组织的理论研究,

★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重点,掌握) 答: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以交易成本、理性选择、产权等为基本分析工具的整合性社会科学思潮和运动,旨在考察制度作用的机理以及制度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主要流派有:经济学新制度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其中包括新制度经济史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如社会资本理论等)、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研究等。

新制度主义的产生是社会科学研究进入到一种新的高度的表现,其标志是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主要范畴包括:交易费用、产权与产权制度、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请结合个人工作实际,简述一项组织目标是如何实施的?

答:组织目标的实施是将已经能够制定的组织目标转化为实现此目标的具体行为的过程。目标实施要求:首先,在组织整体目标确定以后,通过手段——目的链进行分解。有两种分解方法:一是按组织层级进行分解,总目标被转变成越来越具体的作业目标,并在目标逐渐分解的同时,分层制定出行动计划和保证措施;二是按时间跨度进行分解,即总目标被划分为近期目标、 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分阶段目标又称为实现总目标的手段。其次,根据组织目标的性质和组织的具体状况,采用合理的实施管理方法。一般来说,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任务管理法、行为管理法与目标管理法。再次,做好目标实施的实际准备,特别使资源与人力的配备,处理好首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不要让次要目标影响主要目标的执行。

★ 组织目标的病理现象;(理解、掌握) 答:

1、目标乌托邦:组织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般发生在大型组织或公共组织部门的最高决策层中。原因:

2、目标置换,在组织正式的或规定的目标未改变的情况下,组织实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于规定的目标,组织资源被用于非正式目标的实现。

3、目标曲解,曲解由于不同的原因发生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组织层次:a过分强调组织目标的某些方面,导致这种现象;b信息沟通不畅和信息遗漏;c次级单位目标的内化;d组织的较低层次对总目标的模糊认识。

4、目标冲突,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之间的冲突。原因:首先,人们有许多需要和愿望不是纯粹的经济方式所能满足的;其次,组织本身也有一套多重、复杂的目标;第

三、职能的不同常常导致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

★请用文字描述比较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制四种组织结构。

答: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能分工明确;权力高度集中,便于管理;适用于相对简单的环境。缺点是不以目标为导向,缺乏创新;横向联系较差,协调困难;对规模较大的组织缺乏管理灵活性。

事业部制的优点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内部协作、流水线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经营和行政事务,但又与基层保持联系;信息优势;内部竞争促进总体发展。缺点是总部与分部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横向联系,导致本位主义;内部竞争,内部人员交流困难,相互支援较差;权力结构复杂化,管理人员膨胀和管理费用增加。

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势在于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协作程度高,促进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共享、集中调动资源,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适用于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决策和经常性变革的组织;适用于拥有多种产品的中等组织中。缺点是当权力出现冲突时,员工会无所适从,造成混乱,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隐藏着权力斗争的可能;耗费时间;对成员的要求高。

网络制组织的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迅速生产新产品;启动成本低,开发新成品快而投入少;使组织集中精力做它们最擅长的事,将管理和技术和精华集中起来。缺点是缺乏传统组织所具有的紧密的控制力,因为经营动作不在一起;质量、价格不易控制;员工的忠诚度低,流动率高;创新容易被窃取。

★(组织有效性的提高;(运用,理解)答:从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观点看管理过程,要提高组织有效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时调整组织战略;

2、使组织中的工作气氛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及工作的个人需求;

3、改变组织中那些不适应要求的工作风格与方法;

4、 修正组织管理结构的缺陷;

5、创造一种团结的气氛;

6、使沟通信息灵活而有效;

7、提倡目标管理;

8、及时地解决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9、要使激励工作力量的动机系统有重要的变化;

10、领导要适应新的组织功能。

★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掌握、运用) 答:

1、认知非正式组织的性质和功能特点,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非正式组织部等同于宗派主义或小山头主义、个人主义或个人野心。应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功能。

2、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防止其消极影响。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判断其在特定条件下和问题上的功能倾向,通过改变其生存条件,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要注意协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内部关系和交互作用的特点。

3、科学分析非正式组织的内部关系和交互作用的特点。将组织中的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表示出来,把握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实际状况,为再管理上正确运用法政是组织做好准备。

★帕金森定律;(了解,运用)(组织结构与体制病理现象)

答:解释组织机构膨胀、人员臃肿、组织绩效低下的原因的一种观点,认为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请述组织中的行为激励(内容型激励、过程性激励、行为改造)。

答:内容型激励是从静态的角度,试图解释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指引某种行为,目的在于了解需要、确定需要的程序或结构、满足何种需要会导致最大限度的激励。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过程性激励是从行为过程的动态分析入手,试图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分析其相互关系,目的在于预测或控制人的行为。代表性理论有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认为前两种理论重视研究行为的动因和行为的过程,而改造理论侧重于研究行为后的行为激励作用。代表性理论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理解)

答: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斯多基尔和沙特尔的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模式;科特赖特和詹德的PM型领导模式;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彼得原理;(理解、掌握)(组织行为与组织运行的病理现象)

答:劳伦斯·彼得提出: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认为这一原理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这一原理虽然有缺陷,但有助于说明组织行为的某些真是侧面。

★请述组织机制。(行为导向机制、内部协调机制和环境适应发展机制)

答:组织机制是在组织与组织制度基础形成的,并对组织和制度的运行发挥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一种力量,是促使组织各构成因素或组织各活动环节按照其内在规律彼此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形成特定功能并达到既定目标的保障,用以解决组织内的动机和动力、方式与手段以及目标的确立等问题。

1、行为导向机制:①工作机制,主要表现为工作设计的机制和方法上;激励机制(包括:工作生活质量、利益分享计划、灵活福利计划、聚攒休息时间和按绩付酬等;②协调机制:a明茨伯格论组织的协调机制(协调旨在促进组织的协作,组织及其结构的实质就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B自我协调机制c集中指挥机制d规范化机制);权力关系机制;权威关系机制;地位关系机制;信任关系机制。③环境适应与发展机制(主要有:适应机制、创新机制、稳定机制)

★例题:根据您单位组织文化情况,谈谈该如何更好的进行组织文化建设?

答:

1、要建设组织文化,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

2、要建立和发展新的组织文化,需处理好组织文化与名族传统文化、组织文化与组织中个体行为文化、组织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发挥管理者、领导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的长期任务。

★组织如何成功变革;(重点、难点、掌握、理解)

【组织变革的阻力:个人(职业认同;担心失败与保守心理;人际关系的担心;地位和经济的考虑);组织(对权力和影响力的威胁;组织结构;有限的资金或资源限制;留滞成本;组织间的协议)。成功变革的条件:强化应对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由组织管理部门制定系统的变革规划和模型;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从组织外部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等。组织变革的趋势: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短;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变革的内容更丰富、深刻、彻底;组织结构的变革更突出。】(老师答案)

答:变革是一种有计划的组织行为,要求组织不仅要研究组织的问题所在、研究注意的焦点和改进的战略,而且要研究变革的条件和应遵循的原则,克服变革过程中的阻力。

一般说来,成功实施变革、克服阻力的条件和方法是:

1、组织所面临的情景压力已将组织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变革,组织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应强化对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

2、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系统的变革规划和模型,规划和模型既要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要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且要同时考虑到目标、结构、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还要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作最佳的配合。

3、负责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他们必须了解职工的需要并把需要最终反映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来。组织应当通过让职工参与变革计划的制定过程,来吸收职工关于变革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变革变成全组织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变“领导的”为“大家的”变革。

4、为避免重大失误破坏变革的进程和打击人们对变革的信心,应当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在向大范围推广。但必须注重实验的条件性和局限性,不可将实验典范绝对化。对包括国家行政组织在内的超大型组织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5、必须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内的人们开阔视野、活跃观念、启发创新思维,从而找到改善组织状况和提高组织效益的新途径。在这方面,很好地了解其它组织成功变革的思想和方法,是促发本组织有益联想的有效途径。

6、组织各级领导层和变革的主持者应当经常收集他人关于变革的新想法,并将自己关于变革的新想法介绍给他人,以实现互相促进;同时,组织的管理阶层要始终如

一、坚定不移的肯定人们的变革热情,支持人们为提高组织效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

7、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变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种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阻力的性质和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地选择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动变革的不断发展。(书本答案)

第五篇:数字逻辑和设计基础 期末复习题

1、采用3-8线译码器74LS138和门电路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所示,请对该电路进行分析,写出输出方程,并化解为最简与-或式。(10分)

F1&F2&Y0A0Y1A1Y2A2Y3Y4Y5Y6Y774LS138STaSTbSTcCBA1

1、解:分析此图,可知:F1=m0m1m3m4,

F2=m4m5m6m7 化简过程:由卡诺图及公式化简均可,此处略 化简得:F1ACBC(2分)

F2A

2.已知逻辑函数: FABCABCABCABCABC,试用一片4选1数据选择器和门电路实现该逻辑函数,要求采用代数法,写出设计全过程,并画出电路图。 (10分)

A1A0STD0D1D2D3Y

① 写出逻辑函数F的表达式(2分)

FABCABCABCABCABC =ABCAB(CC)ABCABC

=ABCABABCABC② 写出4选1数据选择器输出端逻辑函数Y的表达式(2分)

YA1A0D0A1A0D1A1A0D2A1A0D3

③令 AA(2分)

1、BA0,比较F和Y两式可得:D0CD11D2D3C

④ 根据上式画出的逻辑图。(4分)

ABCA1A0STD0D1D2D311YF

五、 画出下列各触发器Q端的波形:(设Q n= 0)(10 分,每小题5 分)

1、已知JK触发器输入信号J和K、时钟脉冲CP、异步置位端RD和SD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画出触发器输出端Q的波形,设初始状态为0。(5分)

CPSDJCPK1JC11KRDJRDKQ

2、下图由边沿D触发器构成的触发器电路,设其初始状态为0。输入信号如右

RDSDQSD图所示,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5分)

RDDCP1DC1SD1RDQQCPRDDQ

六、 小规模时序逻辑电路设计(15分) 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15分)

要求: 1)、写出驱动方程、状态方程、输出方程;

2)、列出状态转换真值表,画出状态转换图; 3)、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启动特性。

Q0Q1Q21D1D1D&&YCP

解:1.写方程式

驱动方程nD0Q2nD1Q0nDQ12状态方程nQ0n1Q2n1nQ1Q0n1nQQ12输出方程n2n0 Y=QQ

2.列状态转换真值表

CP脉冲序列012345nQ2Q1n00111010Q0n01110001Q2n+1Q1n+10011101001110001Q0n+111100010Y0001000100011101无效状态

3.画状态转换图 01011010000010000010011001101111

电路为同步模6计数器,不能自启动

74LS161采用置数法实现十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图。(12分)

1.由CT74LS151数据选择器和非门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所示,①简述数据选择器ST端的作用;②给出输出逻辑函数的表达式并化解为最简与或表达式。 (10分)

1D0D1D2D3D4D5D6D7STABCA2A1A0F=YF=Y

解:输出逻辑表达式为:YABCABCABCABC (4分)

化简得:YACAC(4分))

2.采用3—8线译码器74LS138和门电路设计下列组合逻辑电路,使其输出输出逻辑函数为:F1ABBC,F2出最终的逻辑电路图。(12分

1、F1ABBCABCABCABCm2m6m7Y2Y6Y7

ABABC。写出设计过程,并画F2ABABCABCABCABCm0m1m6Y0Y1Y6

逻辑图如下: F2&F1&Y0A0Y1A1Y2A2Y3Y4Y5Y6Y774LS138STaSTbSTc

F1正确(3分)、F2正确(3分)、F1逻辑图正确(2分)、F2逻辑图正确(2分) CBA1五. 画出下列各触发器Q端的波形:(设Q n= 0)(共10分,每题5分)

1、如图所示,触发器为上边沿触发的D触发器,设其初始状态为0。输入信号如右图所示,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5分)

CPRDRD1234567A&CP1DC1SDQQASDQ

2、已知JK触发器输入信号J和K、时钟脉冲CP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画出触发器输出端Q的波形,设初始状态为0。(5分)

1JCPK1JC11K11JCPK1JC11K1RDKQ

CPSDQQRDJKQCPSDQJ 试分析下图所示时序逻辑电路(12分)

要求:(1)写出电路的输出方程、驱动方程、状态方程;

(2)列出状态转移表;

(3)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判断该电路能否自启动。

11JC1FF01KQQ01JQQ1&1JQQ2C1FF21K&YCPC1FF11K

解:1)写方程式

nn输出方程:Y=Q2Q1

J01 K0Q1nnn驱动方程:J1Q0 K1Q2nnnJQQ KQ20120Q0n1Q0n+Q1nnnn状态方程:Q1n1Q0 Q1n+Q2Q1n1nnQ2Q0nQ1nQ2+Q0nQ2

2)列状态转换真值表

CP脉冲序列012nQ2Q1n11010010Q0n10110100Q2n+1Q1n+11100000110100110Q0n+101101111Y001000010111无效状态0001

3)此电路为同步三进制计数器,能自启动

2.采用异步清零法,使用74LS161设计一个模11的计数器,要求写出二进制代码,反馈清零函数和画出逻辑电路图。

Q3 Q2 Q1 Q074LS1611LDCOCPCPCRCTTD3 D2 D1 D0CTP输入输出CRLDCTTCTPCPD3D2D1D0Q3Q2Q1Q00xxxxxxxx0000110xxd3d2d1d0d3d2d1d0xxxx11111计数110xxxxxx保持 CO=0保持11x0xxxxx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扫黑除恶情况汇报材料下一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