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2022-04-18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我国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智能,每个人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有所不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了解自我、挖掘潜在能力,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兴趣、性情与智能水平的生涯规划。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篇1:

多元智能理论开发职校生学习的潜能探析

摘要:按照现代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学生的智能并无高低之分。深刻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并应用于职校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就能充分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职校生 技能型人才 学习潜能开发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些初中升学考试(中考)后的“失败者”,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成为这些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如何跨越或者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使之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呢?这必须有一种专门理论作为指导,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开发职校生潜能的一剂良方。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及内涵

陈旧的认知理论认为智能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对该认知理论产生了质疑。并写作《智能结构》一书,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是以下七种智能的有机结合: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

不久前,加德纳教授又在先前所提出的七种智能之外加上第八种自然观察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是指人们能够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各种物种进行熟练的认识和分类的能力,这是一种依赖于观察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智能。所有这八种智能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最终形成每个人的独特特质。人的成功必然要靠诸多智能的相互协调,共同对个体发生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很快风靡全球,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尤其为职业教育打开了思路。教育和培养学生,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方面,否则就有可能与学生的天赋背道而驰,事倍功半。恰当适宜的教育应该是:通过自然的和有意创设的教育环境,发现学生在各种智能方面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根据其特点扬长避短,最终发扬其最明显的智能优势,并在优势智能的带动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职校生智能构成

根据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文化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只能证明其在语言文字智能及数学逻辑智能方面较为强势。因而进入高等学校接受学术教育是较适合的。而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稍弱,并不能证明他们其他方面的智能就低,很可能他们在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运动智能等方面有较强潜力。职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也符合指导教学工作的因材施教原则。

那么,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他们的智能构成又是如何?笔者根据自身中职教学经历及参考其他职校教师经验分析如下:

●劣势:

1 自卑与自尊并存

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的形势下,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差,不如同龄人,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内心冲突的个体。

2 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佳,部分中职生存在厌学情绪

部分中职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因此而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

以上两点是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证明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其他种种原因,职校生语言文字智能及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确是其短板,这在文化课成绩上反映明显。此外,大部分职校生的自我认知智能也较弱,不能正视自己某些弱势,一味的盲目自卑,不能意识并发掘自身优势,冷静规划人生目标。

●优点:

1 胆子大善交往,勇于表现自我

胆子大,爱交际是中职生的明显特点。无论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能感觉中职生爱与人打交道,善于与人打交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不那么循规蹈矩,乐于进行人际交往,交往频率高,交往能力强,交往的对象也很广泛,不仅仅是教师、父母、同龄人。

2 兴趣爱好广泛,有创造创新能力

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不少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拿笔者担任班主任带过的04级播音主持班来说,班上有学生会弹奏乐器,还有舞蹈八级的学生,对唱歌、体育、漫画、书法各方面有爱好的学生都有。

上面的优点证明在智能组成方面,职校生往往具有较高人际智能,且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等方面也有较广阔的挖掘空间。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学生的智能并不低,甚至某些方面的智能具有优势。如果给予正确引导,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将其培养成才。

四、均衡发展职校生多元智能策略应用分析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均衡发展,采取合适策略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1 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智能,确立人生目标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先从自己做起,不能对学生失望、埋怨,甚至责骂、鄙视,而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鼓励学生,多挖掘学生的强项长处,发现其闪光点并明确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不要吝啬赞扬溢美之词,对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疏导,促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学习,冷静思考,确立人生目标。

2 创设激发多元智能的学习环境,使多种智能均衡发展

多元智能要得以均衡发展,职业学校应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为学生创设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条件。硬件方面主要指教学设备、教材、教具等。软件方面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元化,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多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手段。

3 鼓励学生自建社团、兴趣小组,挖掘多元智能潜力

无论哪种社团,兴趣小组,都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组织者,而且需要参与者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激励,这样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同时能令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4 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打破纯书面考试评价

在新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目的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传统评价决定学生优劣的往往只是一张各学科的成绩单,学生要在他们可能并不擅长的学业领域中为了迎合各类必修课考试而花费大量精力却往往事倍功半,从而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则是“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引导学生扩展学习内容,积极开发其实践动手能力,开拓与多元智能结构相匹配的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评价的方式尽量灵活。单一的笔试很难测得学生的多元智能,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记录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

笔者认为,创立新型的多元考评机制,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职校在校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可以代替部分学科

考试:

●若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播音主持、电子、文书文秘、导游等职业领域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奖励,可免考部分相关课程,或自选一到两门其他课程免考:

●职校生普遍基础较差的文化课,如英语、数学等课程可以把课堂练习、上课出勤等平时成绩作为考试成绩,或以合作完成简单课题的形式代替学科考试:

●班干部、学生会成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付出较多且确有成效的学生,可在部分学科考试中给予适当加分:

●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创立组织者,具有较强活动及动手能力的学生可有一到两门学科免考:

●有小发明、小创造的学生,有优质实习作品的学生,或在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到两门学科免考:

●在校期间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部分技能相关学科可以给予免考:

此外,在新的评价体系中,不仅要减少不必要的学科考试,考评工具及评判标准也应该多元化,不单单只有分数考评体制,还可以建立学科评语、等次评价(优良、合格、不合格)、访问访谈评价、实习成果分析等评价制度。

五、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误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教育一直在强调的素质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是相互支撑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有力理论依据,但在实际运用当中,特别是职业学校推广中,容易走进一些误区。为此,笔者指出下面几点可能出现的问题:

1 不能“破罐子破摔”,完全摈弃文化基础课学习。不能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职校生摈弃文化基础课学习的借口,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是其他各项学习的基础,多种智能要全面发展,但不必追求平等发展。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优先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不必强求也不可能使学生每项智能都出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是这样,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有一项可以拿得出手的职业能力就足够在社会上立足,不必样样都精通。

2 不能因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而失去客观的评判尺度。前面笔者谈到,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每位同学都有成就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但需要注意的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不等于把评价尺度无限度降低,甚至一些完全没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学生单凭在企业里混一混,就认定因其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而给予考试成绩合格。因此,在做多元考核评价的时候要尽量客观,不能让学生有一种错觉。以为成绩的获得很容易而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这样十分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加德纳曾批判性地指出,现行学校教育是统一化教育,它的本质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科目,并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这是不平等的。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尚处在推广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还很不平衡,这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局限在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八种类别智能中。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并予以实施,可谓任重道远。

作者:谢 萌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篇2:

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职校学生生涯规划

摘要:我国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智能,每个人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有所不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了解自我、挖掘潜在能力,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兴趣、性情与智能水平的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涯规划;多元智能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所以对职校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职业选择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国家人才战略问题以及解决社会多种需求问题与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有些国家,职业规划教育从儿童3岁起就开始了,主要是通过游戏方式与图片认识方式,让儿童对职业有一个最初的感知。到了初高中阶段,则有一系列的兴趣爱好测试,学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素质选择学校与专业,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虽然我国大多数父母都会在子女很小的时候为其“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利用周末和假期让子女上各种辅导班,但许多家长并没有考虑到子女的特长、兴趣与爱好,只是社会上什么热门就让子女学什么,这样的“规划”不是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只有了解了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开始。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中也是近几年才起步,由于生涯规划教育不力,许多学生对职业前景感到渺茫。有一项心理测试调研报告显示:研究生最大的困惑居然是职业发展。由此可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学生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上存在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因此导致职校学生自暴自弃,心灰意懒,觉得前途无望。还有部分职校生是“双差生”,不但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日常行为缺乏规范,他们中大部分人对进入职校无可奈何,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校之路。如何使这些“双差生”树立信心,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应该着重于挖掘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八项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同等重要的,具体到个人则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由于对这些智能的运用不同,有的人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而有些人由于发展障碍,只在某一两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能力,例如“白痴学者”:他们愚鲁、智商低下,但又专长独具,禀赋过人,其智力发展呈现出截然相悖的两极现象。大多数人则某些方面的智能较发达,某些方面一般,其余方面则欠发达。

近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被有些专家推崇备至,甚至被有的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还被有的课程改革专家当作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有不少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和实践过程中,也把“多元智能理论”当作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现有的多元智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成果还不多。其实,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环境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舟舟,二十多岁了,但智力仅相当于几岁儿童的水平。他不认识钞票的面额,他的旅行箱里永远装着写满2+3=5的作业本、拼图等。他的父母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智能后,给他创造机会,悉心培养。1999年1月,舟舟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次登台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并一举成功;2000年9月,舟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巡演,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获得极大的成功。他的音乐智能得到了发挥,给自己和观众带来了快乐,也给上千万中国智残人家庭带来了希望。

舟舟的故事给我们的基本启示之一就是怎样认识我们的学生。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舟舟是个学习的“失败者”,而他在音乐上的成功却是我们许多学习上的“成功者”无法企及的。还有研究发现,一些白痴学者在某一领域内能够表现出惊人的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许多患自闭症的儿童在数学、音乐、绘画等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但他们常常在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由于每个学生都拥有多元智能,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并显示出智能组合的差异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对智能特征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帮助每个学生精心设计职业生涯,度身定制就业方案。

由于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许多学校大多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实施“一元化教育”,学生学习相同的课程,教师以相同的方式传授知识,对学习的评价也大多采用统一的、比较经济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单一的智力评价排序。我国的中考和高考主要还是以文化课统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因而学校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上占优势的学生,而在其他方面具有特点的学生往往被忽视,成为学校中的“失败者”,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八种智能是平等的,各种智能组合中有强势智能,智能组合虽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潜能,都有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学校里没有“差生”,但存在“有差别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我,激发学习的潜能。

挖掘学生智能优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观察学生的智能优势,可使智能特征不同的学生通过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带动其他有待发展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各种职业对人的能力类型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足球运动员应具备身体—运动智能(在球场跑动)、视觉—空间智能(正确地判断球的落点)与人际交往智能(对队友的表情、话语、手势做出有效的反应),翻译工作者则需要较强的言语—语言智能,对源语和目标语都能灵活运用。因此,职校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应借助于多元智能理论,通过认真体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多元智能,通过自我分析,发现自己智能的强项与弱项以及独一无二的特质。如果方法得当,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挥智能强项,发展个人兴趣与特长,找到自信,在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里取得成功。笔者曾经在课堂上就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大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收入与社会地位往往成为他们选择职业的依据。所以,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最有利于自己的生涯规划。

学生对自己的智能强项、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越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确程度就越高。从事自己感兴趣或者适合自己智能强项的工作,对人来说总是愉快的,兴趣是生涯规划的内在因素。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喜欢数学,在数学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杨振宁称为可与欧几里德、高斯、嘉当等几何学领域里程碑式人物齐名的伟人,但他不会欣赏音乐,不喜欢体育,也不大会做实验。数学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去世前,他还在思考解决世界性的数学难题,他给孩子们的题词是“数学好玩”。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挖掘其自身内在的优势智能类型和兴趣,一般说来,越是与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相匹配的工作,越容易做好,越容易保持兴趣,也越容易有成就感。

在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独立思考的问题,即要为自己负责,要找到适合自己优势智能且感兴趣的领域,将职业理想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智能潜力,树立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经受磨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一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能够在发展综合智能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自己的“生涯路线图”前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望子成龙,学子渴望成功,教师希望学生成功,这里的成功应该是多元评价的结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唤起和发展多元智能,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优势,并挖掘出自身潜能,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为依据做出生涯规划,必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挖掘自身智能优势,扬长避短,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职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不但有责任帮助学生将自身的强势智能挖掘出来,而且应该鼓励、支持、督促学生开发多元智能,为职业生涯的开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景舫.生涯规划(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志宏,郅庭瑾,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徐宏良(1967—),上海市商业学校讲师。

作者:徐宏良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篇3:

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激励教师在职业教育中针对职校学生的个别差异,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力求突破传统偏见,激发职校学生不同的优势和潜能,改变学生观和评价观。创建多元智能职业学校。创造职业成长的务件使每个职校生力求在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中都有机会彰显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智能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校生;优势智能;自我评价

在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会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独特性:有的运动能力强,有的音乐方面有独到之处,有的反应敏锐。有的则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则有一群肝胆相照的朋友……什么能力都没有的学生几乎是没有的。然而他们却无法适应我国的基础教育,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调查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内容、教师的方法、手段、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外部因素使他们在早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性形成方面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行为局限性,导致勉强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先生于1983年提出的,该理论有助于我们立足于本土化的视角和职教特点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是教会知识,还是开发其潜能使其更具有智慧、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从新型学生观的建立、开放式教育环境的创设、学生优势智能的探索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多元智能的基本理论与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自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正式提出后,在美国和世界其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虽然只有20多年时间,但其理论和实验已经大大改变了教育的许多传统观点和做法,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多元智能概念的含義

1.智能是一种潜能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心理潜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显而易见每种智能都有其各自特殊的神经过程,这些过程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大体相似的。它会因为一个人经验、文化以及动机的不同方式来理解,那些极个别、奇特的个体,如白痴天才外。每种智能不会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智能对于正常人而言往往是几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展示出来解决问题或生产各种专业的或业余的产品。

经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在先天就有某些智能运算的倾向性,如一些儿童对音乐、数字等极为敏感,在相关方面的刺激下,他们的反应要比其他儿童迅速,并且他们在这样的刺激中感到愉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儿童的某些潜能。因此,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倾向,以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智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肯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所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生活中及工作中的问题等。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为在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时,所需要的智能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面,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区别,并没有没有优劣高下之分,每人都有隐藏的可发展的无限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有些人不是没有潜能,而是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智能也是社会性的,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实事证明,虽然任何个体均可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自己,但是如果这种能力的发展与世界隔绝。这种能力就绝对难以发展。所以说。智能是与人所处社会相结合的,它是与每个人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

(二)多元智能的基本内容

加德纳把构成多元智能理论基本结构的智力类型划分为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又二分之一智能。

这八又二分之一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在这些智能之间,不存在哪一种智能更重要、更优越的问题,它们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是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并且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拥有多项能力,而其差异性只是在于其拥有的能力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所产生,由于智能之间程度和组合的不同,才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才会有苏格拉底、华罗庚、米开基罗、马克思、帕瓦罗蒂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这些人中。如何判断谁的智商更高,谁更聪明呢?这无法单独断定,而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眼光来看,则可以得到结论:他们都拥有高度发达的智力,他们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他们的聪明都毋庸置疑,但同样的。他们之间也难以区分高下。

二、多元智能对职业学校教育的意义

脱离高考指挥棒作用下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广阔的空间,能让教师因材施教,教好每位学生,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有效地促进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各个领域的实践研究,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保障,

(一)寻找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互动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动力。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之一。

但在目前的社会意识中,对于职业学校仍存在有失公允的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一些被中考、高考所淘汰的学生,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对他们的期望往往不高。甚至没有任何期望。这是一种非常偏激的看法。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长处,不管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还是中考、高考失败而转入职校的学生。作为教师,就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他们,发展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意识到,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由此可见,作为职校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发展观、学生观,寻找学生的潜能。真正办好职业教育,

(二)通过了解学生的智能优势不同,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这能帮助教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树立教育的信心,提高对学生的期待值,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性的教育心理环境。

加纳德提出“为理解而教”,只有教师理解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中的“材”就有了实质上的依据,

有了比较明确的个别教育的方向了,

(三)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智能,树立科学的自我评价观

职校学生之所以在考试中失败,是因为在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下,考试只能显示他们的文化课和笔试能力,而对于他们的其他能力却忽略了。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只能说他数理逻辑方面有所欠缺,但不能说明其他能力的状况。因此,原有的教育评价系统不仅影响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科学的自我评价的建立,导致评价过高或者过低。

因此,教师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优势。树立学生的自信。科学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自我监控、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多元智能教育在职业学校中的实践

教师要充分理解多元智能的内容以及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针对职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活用多元智能,突破传统偏见,激发职校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改变以往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利用多元智能,激励每一位职校生,力求使学生在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智能优势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用积极心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改变。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的职责。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认识到,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而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在古代。人们很重视身体运动、空间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那这些能力的学习就比学习快速加减及文字重要得多。同样,现代社会普遍关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因此,通常的智能测验也主要测量这两方面内容。自然也就成为学校考试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有开放性的思想,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教育理论和接触多元的社会环境,尽量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收集学生成长的各种有效信息,包括家庭、朋友、老师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智能倾向,避免主观性,为教书育人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二)立足本土,开放课堂,形成多种环境共同教育的合力

多元智能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多元的生活环境所制造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形成并在运用中成长起来,拥有自己的特性i同样,学生的各种生活环境则是其成长的土壤。

前文已经提到,多元智能化是社会性的,是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密切联系的,职校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在职业学校发展多元智能教育,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

(三)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为各种智能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加纳德还认为:“智力是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智力是人们在发现难题或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知识的能力。”只有开放与实践,才能真正促使学生智能的成长,并向相关领域的智能拓展。学校不能封闭起来,将学生局限于课堂,否则学生积累的只能是知识而不是智力。

职业学校在没有高考指挥棒的控制下,更能有效地探讨学生的素质的教育,为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学校的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开展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志愿者活动,为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与电视台联系,为有表演能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类竞赛,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实现竞技梦想:与各种单位联系,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多元化的智能要配合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只要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职业学校也能培养出国家的栋梁,

(四)形成成长性的评价体系

人的智能具有动态特点,因为人的智能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与交流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传统的单纯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很片面。现在的教育评价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境进行。作为教师,则应该深入学生生活,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得成长。

评价的目的应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他们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不应该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现代教育评价应当明确学业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使学校教育从单纯的文化测试、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进而注重对人个智能的培养,以发现并挖掘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异于他人的智能特征。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身为教育者。肩负着學生成长的重任。多元智能告诉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并善待差异、研究差异,了解学生智能结构特点。以欣赏多样化结果: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做好引导发展:我们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成名成家,但是我们却可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获得应有的水份和阳光。自由地呼吸与健康地成长。

作者:蔡惠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智能协作技术交通管理论文